首页 > 八字算命

周易來源與陰陽五行五行易經周易(陰陽五行說之來歷)

五行 八字算命 04-04

一:易經:何謂陰陽?何謂五行?終極意義是什麼?

陰陽就是指的世間萬事萬物統一對立的狀態,五行指的是事物循環往復相克相生的變化規律,易經的終極意義是探尋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指點人生以宏觀的角度看問題,以整體的思維解決問題,以時俱進,以解決人生面臨的各式困惑和問題。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聽聞是由人類始祖伏羲依據大自然的天、地、風、雷、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所編寫的,後來經過周文王的推演,將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又經過孔子為六十四卦做傳,流傳後世,我們今天看見的周易是這三位聖人創作完成發展的智力結晶,易經的標志性圖形就是陰陽合抱的圖形,代表宇宙間萬事萬物的兩種特征,其中陽代表外在的、擴張的、運動的、光明的一面,陰代表內斂的、收縮的、靜止的、陰暗的一面,不過陰和陽不是絕對的,而是依據不同的情景互相轉換,變化無窮,易經的符號陰陽圖就代表瞭陰和陽是相輔相成,互相轉換,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之寓意。

五行嚴格意義不屬於易經的內容,它隻是在易經的思想體系裡進一步推演的變化規律,把大自然的各式物質元素以金木水火土五種性質來劃分,這五中物質相克相生,依據它們相克相生的規律來加以相補相濟,五行學說的論理到現在還在作用與影響著人們生活,一些傢長給孩子取名字都要求推八字,就是運用的五行學說。

易經博大精深,許多人都隻能窺其一斑,非常難真真正正理解,民間一些術士利用易經來算卦,而熟悉易經的人更加的多的是把易經代表一種哲學智慧以提高本人的心胸、眼界和智慧,當人們真真正正擁有把握事物變化規律的智力時,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把握本人的命運,老話說“善易者不卜”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二:易經與五行有啥關系

《周易說卦》“乾為金”、“坤為土”、“坎為水”、“離為火”、“巽為木”,已經付與瞭八卦的五行屬性。

大傢常講“金秋八月”,說“兌為秋”亦即“兌為金”,說“萬物出乎震”震為春,春天草木萌芽,震為木,“艮為山”也為“土”。由此可見,《易經》與“五行”的關聯主要在八卦的五行屬性方面。

八卦方位與五行屬性,在明代陽宅“風水術”中的應用非常廣泛。

如《八宅四書》裡面,把符合“後天八卦”方位分佈的八宅,分坎、離、震、巽為東四宅(謂之“兄弟連肩多同心”),乾、坤、艮、兌為西四宅(謂之“天下爺娘親稚少”)。

不管“九宮飛星”佈何宅何門,其變換皆原本於所謂“後天八卦”的方位與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姤卦初六爻辭“系於金柅”看,初是下卦巽主爻,與九四正應,下卦巽為木為繩,上卦乾為金,故有“系於金柅”之辭,好像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困卦九四爻辭“困於金車”看,上兌為金,2。4。五互體巽為木為繩,故有“困於金車”之辭,好像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鼎卦六五爻辭“鼎黃耳金鉉”看,五為土數色黃,下巽為木,2。3。四互體乾為金,故有“鼎黃耳金鉉”之辭,好像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漸卦六四爻辭“鴻漸於木”看,上巽為木,2。3。四互體坎為水,下艮為水中之石,鴻雁落於石上之木,故有“鴻漸於木”之辭,好像也講究五行屬性。

從《易經》的旅卦巽為木,下艮為小子(童仆),童仆處於木生火之下,故有“旅焚其次喪其童仆”之辭,好像也講究五行屬性。

三:易經和陰陽五行有啥關系?

很明確的告知你,就是陰陽五行和易經不要緊,陰陽五行代表的是一種世界觀,古代人們的world世界觀,而易經那麼是古時候人智慧的一種展現,一種載體

四:陰陽五行學說和周易的不同

陰陽五行學說認為構成世界物質的最根本的元素是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克相生,互相資生、互相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五行學說也是傳統中醫辯證、診斷、治療、用藥的最主要的論理根基。

周易為周文王被囚期間,演繹八卦而成六十四卦,並寫下瞭六十四卦系的卦辭。周易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其對於世間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幹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推算。

春秋時期,孔子的弟子繼承瞭孔子對周易的研究,著瞭《易傳》。秦始皇焚書坑儒(實際是術士)的時刻,李斯將其列為醫術占卜書而幸免於難而得以傳承。

五:《周易》名字的來歷~~

周易之寓意僅有一個字 用不著說得那麼浮誇 就是那個永恒的——變 瑾鉉

六:<周易>的來歷起源

在《周禮》“太卜”的記錄載入中,也有《三易》的講法;《三易》是指《連山》、《歸藏》和《周易》,三個不同朝代的占筮書。據說“連山”是夏朝的占筮書,“歸藏”是殷商的占筮書,“周易”是周朝的占筮書。

有人認為《易經》流行於周朝故稱《周易》,也有人根據《史記》的記錄載入“文王拘而演周易”,認同《易經》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卻隻稱《易經》為《易》,“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然而《周禮》的年代,學者還有爭議。因 此,就文獻來講,“周”或許應該是後來加上去。若以《周禮》的系統來看,《三易》的名稱皆無朝代名,所以《周易》的“周”解釋為“周普”與其他兩種占筮書,比較能夠相應。然而夏代是不是有《連山》、商代是不是有《歸藏》也都還是問題。兩書非常可能也是“古史積累說”所言的現象。因此比較肯定的是,《易經》或《周易》原來隻稱為《易》。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