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症的中医辨证论治(风水五行中医)
教你学会中医“辨证”
老百姓都明白知道:中医辨证,西医辨病。那么,我们却经常听到有些患者埋怨:我特地去中医院挂号看中医,但医生既不切脉,也不给我开汤药,使俺做了一堆化验、B超检查,紧接着随便开几个中成药就将我打发走了。
上面这位中医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辨证中医”。此刻,能辨证、会辨证的中医已经愈来愈稀缺了。这不但是中医守旧的遗失,更直接致使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下降。
中医学有两个重要的基础理论,一个是“整体观念”,另一个就是“辨证论治”。前者是指天、地、人之间以及人体脏腑、经络和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后者较为复杂,却是衡量一个中医师临床诊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辨证论治”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综合出与患者有关的各式临床表现(症候),并剖析诊断其性质(即辨证,归类为某种“证”),最终给予治疗的过程。
“辨证论治"中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辨”,一个是“证”。“辨”经常被误写成“辩”,大家应注意和提防是辨别的“辨”,不是辩论的“辩”;而更加的多的中医刚入门的人分不请“症”与“证”的不同。这里简单介绍如下:
“症”,一般就是指症状,打比方说我们常常见到的头痛、发热、咳嗽、腹泻等等,但中医的症不但是指患者的症状,也蕴含了中医独一无二的检查最终,例如舌诊和脉诊,在中医辨证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几个都是由医生来进行检查判断的,我们通常来讲叫作“候”,可以理解与西医的“体征”类似。于是,中医习以为常用“症候”来描述患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证”,就是“证据”,是指综合、归纳、剖析患者有关临床表现的各式证据并据此作出诊断和治疗。
"辨证",顾名思义就是指“辨别”不同的“证型”。我们常说的“气虚”、“肾阴虚”、“脾虚湿盛”等,都是辨证的结果。
临床上常用的辨证方法有七种,即: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经络辨证。
其中最根本的辨证方法如下八纲辨证。八纲辨证是以上各式辨证的总纲,它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就是运用八纲通过四诊所掌握的各式临床资料进行剖析综合,以辨别病变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及病症类别等情形状况,从而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种证型。打比方说一个患者主诉头痛,医生first of all要分清头痛的性质,属于实证还是虚证,是外邪侵犯引起的头痛还是脏腑亏损引起的头痛,进而鉴别出如风邪上扰、肝阳上亢等头痛的证型。
面对复杂的辨证体系,作为中医刚入门的人,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师,怎样快速掌握辨证施治的方式方法,而且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对于提高疗效、避开“不辨证”就用药,是很重要的。可是,除了积少成多的临床实践之外,有还是没有更好的学习途径或工具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辨证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北京著名老中医关幼波教授在中科院计算机科研人员的协助下,首次将关老治疗肝病的临床经验编制成《关幼波肝病诊疗流程》。这项工作在中医学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也是人类历史上第1个采用电脑模拟中医专业人士进行辨证施治的软件。
1990年,安徽中医药大学与在咱们国家科技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在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诊断客观化研究课题中,采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成功研制出全地球第1台《计算机舌象识别系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中医舌诊。其后,该课题组在各级科研主管部门的鼓励下,先后成功研制了《妇科专业人士徐志华诊疗系统》、《中医针灸指导系统》、《中医全科专业人士系统》等多个智能化中医辨证施治软件。经数千例临床患者的双盲试验,其辨证符合率达到90%多。该系统软件英文版先后出口美国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内外中医专家的普遍欢迎。
中医学与电子计算机的结合,不但使后人以此“活”的形式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临床经验,也使中医刚入门的人通过不断模拟与自诊,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辨证论治”这一临床神器。
此刻,基于智能手机和电话应用的《国医堂-中医全科专业人士系统》问世了,这对于提升我国基层中医药人员的辨证施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话搜索“lhjkok”关注“您好健康”电话悟 真 网012,点击“中医诊查”体验《国医堂-中医全科专业人士系统》。
名老中医李可关于伏邪的经验汇总,这是掌握其学术体系的核心
何谓伏邪呢?李可老中医提出伏邪的概念,着重是解决了各式难治性疾病的病因问题,换句话说,临床我们遇见的许多痼疾、疑难杂症,其根本病因就在于患者体内存在伏邪。经常提到的伏邪,就是指患者感受了外邪之后,由于失治、误治,或者由于患者正虚太甚,致使外邪入里,深入到血分、五脏,潜伏在体内,形成了各式痼疾、顽疾。
第1、伏邪的病史特点。
1。水肿久伏病史。这个指的是患有慢性肾炎水肿的病人,病程较长者。大家都清楚慢性肾炎的水肿中医多数是从风水去论治,这几个病人多数都有外感风寒的病史,风水病在临床是比较容易出现失治、误治的,如此便致使了伏邪的产生。第2是感冒反复病史。李可认为,反复感冒的病人,每次感冒将会有一点寒气积于体内,假如没有彻底解决,则寒邪一层压一层,深伏不出就成为顽疾。第3是表证误攻病史。患了表证还没有解决,却误用了攻法,致使表邪内陷。第四种是表证误补病史。患了表证,没有用解表的药,反而用了补气的药。第五种是表证误投寒凉病史,患了表证,反而用了寒凉的药物,损伤正气致使形成了痼疾。从以上五种病史特点中俺们是可以知道,伏邪的产生都是由表证失治、误治,迁延日久而形成的,所谓“伏”者,潜伏不显之义。
第2、伏邪的症候特点。
1。表里并病。总之患者同时表证和里证,打比方说太阳少阴同病。患者之所以会表里并病,正气不足是根本原因。2。表证隐匿。这部分患者呢,他的表证比较轻微隐匿,没有典型的表证,打比方说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等。仅表现为局部的冷或者紧、困重感等等。3。表证久羁。亦即表症不但隐匿,而且持久不缓解,打比方说像肩背沉困多年、偏头无汗多年等如此的隐匿症状。4。里证深伏。伏邪入里,侵入血分、五脏,变成咳喘、水肿等顽疾。5。伏邪偏里。伏邪为表里并病,但偏重于里证。从伏邪的这几个症候特点可以看出,患者之所以会形成伏邪,根本原因就是患者的正气不足,不能将外邪及时驱逐出身体,另外,正气不足也致使了患者发病的临床表现比较隐匿,不容易被发现,误导医者只知治里,不知。
第3、伏邪发病时间的特征。
1。交节病作。亦即节气相交的时刻,患者的病况会出现发作。凡是交节发病的患者皆有一个特点,那么这样就是中气不足,脾土虚弱,由于脾主长夏,主灌溉四旁。2。经前必犯。总之每次月经来之前病就会发作,经方家倪海厦说经期的感冒要用小柴胡汤治疗,原因在于经期人的正气不足,外邪可以直接进入少阳经。3。久治不愈,反复发作。邪伏于内,正气无力托邪,致使邪气伺机而动,反复发作。
第4、伏邪的辩证思路。
第5、李可老中医辩证伏邪时,first of all是从病史去变,假如病史不详细,则从症候去辨,但从症候辩的话,需要做到见微知著中,认真仔细去剖析各式症状,找到背后的真相。假如症候也不详细,那不如就可以从预兆去变,从里边找出蛛丝马迹来,那最后一种方法呢,就是从发病时间的规律性来辨。
第6、伏邪治疗的规律。
李可老中医上呢认为,《内经》说“善治者治皮毛”这个规则不但是治疗表证的原则,更是治疗伏邪重症、难症、痼疾的法宝。另外就是强调扶正,“但扶其正,听邪自去。”通过调动人体的正气去战胜疾病,亦即不治之治,这是中医治法中的最高境界。
伏邪治疗的常法有三种:1。扶正达邪法。李可老中医常用小柴胡汤加黑芥穗,用于热入血室;乌蛇荣皮汤加味治疗皮肤病;人参败毒散加味用于腹泻之感冒。2。助阳透邪法。常用方子为小青龙汤加味,用于痰饮内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用于寒邪深伏少阴;乌头汤加味用于寒邪深伏血分。3。逆流挽舟法。用人参败毒散用于伏邪于里之泻痢。从李老伏邪治疗的常用方子看,分三大类,一类是扶正与祛邪并用的,如人参败毒散,一类是和解剂,如小柴胡汤,另一类是温阳剂,伏邪多属阴邪,如寒、痰、湿等,用经方之阳药或行阳药可以达到逐邪外出的效果,如乌头汤、麻黄附子细辛汤。
伏邪治疗的变法:依据扶正邪自退的原则,凡是体虚的伏邪,李可老中医多采用补法。打比方说用人参四逆汤合茵陈五苓散加味或者是用温氏奔豚汤加味治疗各式伏邪病。
伏邪理论是李可老中医独一无二的论理,对于临床疑难杂症、慢病痼疾的辩证治疗有很大价值,也是系统掌握李可学术经验的关键,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挖掘研究。
中医基本特点之辨证论治
1。中医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1。整体观念:
五脏一体、天人相应、形神合一
2。辨证论治的运筹使用
同病异治
异病同治。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分辨寒、热、虚、实,找到疾病原因和疾病部位(五脏六腑的某个或某几个)。
2。五脏六腑与五行的相呼应之关系
木 肝 胆(肝、胆相表里)
火 心 小肠(心、小肠相表里)
土 脾 胃(脾、胃相表里)
金 肺 大肠(肺、大肠相表里)
水 肾 膀胱(肾、膀胱相表里)
五行相克相生图画法
第1步:画虚线五角星
第2步:依次写出木、火、土、金、水。
第3步:顺时针画出相生关系的圆圈。
第4步:在虚线五角星上画出相克关系的箭头。隔一个相克。
五行的正常关系:包括相生、相克与制化、胜复。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异常关系:相生关系异常和相克关系异常。
五行相生关系异常: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犯母)。
母病及子的例子:脾为肺之母,所以慢性咳嗽调理脾。
子病及母的例子:肺虚致使脾虚。
五行之间相克关系异常:相乘,相侮
相乘:过度克制
相侮:反向克制
3。阴阳学说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
2。阴阳互根互用
3。阴阳消长平衡
4。阴阳互相转化
阴阳鱼。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4。阴阳失调
1。火(热)属阳,阳盛则热,实热,实则泻之,热则寒之。(用寒凉的穴位进行治疗)
2。阳偏衰,阳虚则寒,虚寒,虚则补之(阳虚补阳),寒则热之。
阳虚的症状:
常吃凉的,阳偏衰,四肢不温、自汗、面色苍白、舌苔白、畏寒(怕冷,穿多了就不冷了)。
阳虚和气虚会自汗。
(白天出汗是自汗,晚上出汗是盗汗)
3。阴偏盛,阳偏衰,阴盛则寒,实寒,实则泻之,寒则热之。
恶寒:怕冷,实寒,穿得再厚,还是怕冷。
4。阴衰,阴虚则热,虚热,虚则补之(阴虚滋阴、补阴),热则寒之。
盗汗是阴虚的典型症状。
5。小孩的特征: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易寒 -- 寒者热之
易热 -- 热者寒之
易虚 -- 虚则补之
易实 -- 实则泻之
或者寒热虚实掺杂。
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疾病信息。
运用五脏六腑与五行的关系,找到疾病部位。
运用八纲辨证,辨证疾病的寒、热、虚、实。
找到疾病脏腑相应的经络和穴位,进行合理的调理。
用中医的看法理解“风”? 以及“风”的致使病症?针对这几个病症有哪些治则。。。
中医论风有内风外风之别,外风指外邪感冒等。内风就是内动了,如今的高血压病等。
中医所说的风水是指的是什么
依据病位表里上下将水气病分为五类:风水、石水、皮水、正水、黄汗。风水以突发有限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属阳水,属实,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病位在肺、脾。一般来讲阳水易消,预后较好。
金匮要略中何谓风水
金匮要略是中医的书好还是不好,主讲杂病的。
你要非说金匮要略讲了风水,那风就是外感的风邪,水其实是人体内某些器官病变产生的脓疮和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