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卦与月份的关系(生肖推算甲辰)
六十四卦代表的生肖
八卦里十二个月的卦分别为:复、临、泰、大壮、夬、干、姤、屯、否、观、剥、坤,这十二个卦亦即十二地支,顺序排列如下:复卦是十一月子月生肖鼠,临卦是十二月丑月生肖牛,泰卦是正月寅月生肖虎,大壮卦是二月卯月生肖兔,夬卦是三月辰月生肖龙,乾卦为四月巳月生肖蛇,姤卦为五月午月生肖马,屯卦是六月未月生肖羊,否卦为七月申月生肖猴,观卦是八月酉生肖鸡,剥卦是九月戌月生肖狗,坤卦为十月亥月生肖猪。
八卦,六十四卦对应十二个月,每月五卦,这几个画了红色线的能解释一下吗
看下面图,阳气冬至开始,所以初爻是阳地雷卦,后面阳爻从下到上增添,夏至纯阳起阴一样道理。排出一周后,在12月的对应12卦就是僻卦。
如何把生年生月生日生时对六十四卦算命
年干+月令+生日=总数除八,余数是上卦
上数+时=总数除八,余数是下卦
总数除六,余数是动爻
“月几望,马匹亡,无咎”急求解!我求得是爱情婚姻自己将来的另一半是一个怎 。。。
自己看吧 不敢保证你能看懂
【中孚试解】(十)何谓“月几望”?
“月几望”一辞,在经文中一共出现三次,第1次是小畜上“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第2次是归妹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第3次就是中孚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单就“月几望”一辞,传统易学的解释分歧是不大的,如说分歧也着重是“几”为“几”还是为“既”,当然“几”与“既”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几”可以理解为接近望日,“既”可以理解为已经过了望日,也就是说是望日前后。困难的是为啥要在这些卦的几个爻上,系上如此的辞句?如果想说明这一点就不是那样的轻易了。简单说“月几望”是一句爻辞,它描述了这个爻的在时间上的处境,或者是变化的机遇。广义上说,六十四卦作为一个环环相扣的体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这些“月几望”来提示的,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几个时间上的关节点,当然关节点也不单是这些。
小畜上的“月几望”是个“初筮告”,我们说过,周易在表述上有一个特点,那么这样就是“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这总之,凡有前例可循,后边就不再重复;假如后面有一样的辞句,那么它同前例肯定有某种联系,不过 也肯定有所不同。为了弄清中孚四的“月几望”是什么情况,我们不得不对前面两例“月几望”做一些探讨,这里先说说小畜卦。
小畜是一个失衡卦,其爻时为戊乙甲丁己丙,兹做图如下:
从图上不难看出,在小畜二与三之间有一个“天人相悖”,二爻按照人道当至三,按照天道当至上,按照地道当至初,小畜二选择的是直接至上,这一点同中孚二是相同的。这既是小畜初“复自道”,小畜二“牵复”,小畜三“舆说辐”的缘故,也是小畜上“尚德”的缘故。因为小畜四是个阴爻,如以男女取象,这便是三爻“夫妻反目”和上爻“载妇”的缘故,如以云雨取象,那么这便是卦辞“密云不雨”和上爻“既雨既处”的缘故。我们重点谈谈上爻的处境。
小畜上也是“三道分途”,按照地道当至二,按照天道当至四,按照人道当至五,但这须待时间变化以后,具体说就是在丙变成壬以后。掌握了小畜上的处境,也就不难清楚明白“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由上至四,是一个阴阳和合,为有雨之象,但这只是接近下雨,因为二上之间还有一个“天地相悖”,因此这雨也还有可能下不起来。由上至四,也可以说“载妇”,但毕竟不合人道,所以不言“匪寇婚媾”。这是上爻的两难处境,爻辞“贞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君子征凶”有什么含义呢?经文中说的“君子”绝大都是指坚持人道的人,具体说上爻如果想当“君子”,就必须向五爻进发,五爻为己,三与五又互相平衡,上爻变成壬以后,由壬到己,其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显然由上至五,既不合地利,也不合天时,如此的征伐,当然也就凶险了。
那么“月几望”究竟是什么个情况呢?要回答此问题,必须掌握古时候历法,还要掌握周易对时间的取象原则。古时候历法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么这样就是月的朔望周期或规律,并把朔日定为初一,把望日定为十五。关于周易对时间的取象原则,从经文中可以看见有“年”、“月”、“日”、“旬”,并且有以天干定日的讲法,如“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等。那么小畜上究竟是接近望日(十五)还是已经过了望日呢?
这里我们先做个假定,假定一个爻代表一日,三十日为一月,一年为十个月,乾卦初爻代表四月四日,那么乾二便是四月五日,乾三便是四月六日,如此精密推算,到乾上便是四月九日,再到坤上便是四月十四日,这个十四日就能够看作是“月几望”,此处的“几”就是接近之义。上述精密推算假如改用天干地支,那么乾初就是甲子,坤上就是甲戌。乾坤卦中没有朔日,也没有望日,第1个望日出此刻屯卦,亦即屯卦初爻乙,时间为四月十五日。
依照上面的假定精密推算,到了甲辰又是一个十四日,但是这业已是五月十四日,这个甲辰就是小畜三。小畜三为甲辰,二为乙巳,上为丙午,丙午为五月十六日,超过了十五日,因此这个“月几望”当为“月既望”,由于超过了望日。
小畜上的“月几望”是个初筮告,它告知了我们,望日即十五,用干支预示就是乙亥或乙巳,作为接近望日,一定是甲辰或甲戌,由于这两个日子都是十四日,假如是超过,那不如就是丙子或丙午,由于这是十六日。
接下来由我们再看看归妹五的“月几望”是什么情况呢?与小畜不同,归妹卦是一个平衡卦,其爻时为癸庚己壬甲辛,五爻甲为甲午,依照时间精密推算为一月四日,这便是说,归妹五不是望日,所谓“月几望,吉”,就是要等到接近望日才能吉祥。归妹五与丰二是同一个爻位,又是同一个时间;丰二与旅五是同一个爻位,但时间不同,这些爻都是阴爻,到了巽卦,旅五成为了巽二,巽二为甲辰,时间为一月十四日,这是一个阳爻,其辞为“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原来归妹五的“月几望,吉”,就是到了巽卦二爻时才能吉祥。
知道了前两例的“月几望”,我们也就能够剖析一下中孚四的“月几望”是什么情况了。我们经过努力已经知道,中孚卦是一个失衡卦,就失衡这一点同小畜类似,假如从动态来看,中孚卦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这一点也同小畜类似。从中孚四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来看,这一点又同归妹五类似。那么中孚四与小畜上和归妹五的区别之处又是什么呢?原来中孚四为己巳,依照时间精密推算为二月九日,九日是不可以说“月几望”的。我们还知道,中孚四在中孚卦中是个“死爻”,它的希望完全在于以后的新生,中孚与小过的关系不是“错卦”,而是“原始反终”。中孚以后,接近望日的是小过五,小过五为甲戌,为二月十四日,亦即在这个过程中,中孚四成为了小过三,实现了由阴向阳的转化,也实现了由被俘者向俘获者的转化,这亦即“马匹亡,无咎”之义
《周易开讲》——卦变爻变说的发展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均由六爻组成,共三百八十四爻。六十四卦中的任何一卦,不管一爻变或数爻变(即阴爻变阳爻或阳爻变阴爻),均必转化为另一卦,谓之“卦变”。而致使“卦变”的某一卦中具体爻象的变化,称“爻变”。
《周易》哲学,以变动为本,各卦各爻皆处在随时变动的情态之中。故《系辞上传》云:“爻者,言乎变者也。”即谓三百八十四爻均是模拟事物的变化运动的情态。于是,汉以后易家言“卦变”、“爻变”者大有人在,其立说之本源,无不由《周易》象征哲学的“变动”特色所致。
细察“卦变”、“爻变”两种概念的涵义,实是互为关联沟通的。凡“卦变”现象,必有“爻变”才能形成;凡出现“爻变”,也必然要造成“卦变”。故分来讲之,有“卦变”、“爻变”之别;合来讲之,“卦变”、“爻变”并具通同之理。诚然,前人所云“卦变”,多有从狭义角度规限其名,特指“某卦自某卦变来”的诸卦生成体系,实际上这只是易学史上研讨“卦变”规律之一端,未能尽括“卦变”的全部现象。于是,本节所论“卦变”、“爻变”,则从广义上剖析古时候易家,特别是两汉注重象数的学者,在此类问题上所作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探索,以明其大致发展轮廓及其主要创获。
易学史上言“卦变”之始,当推溯至先秦时代的易筮实践。《左传》、《国语》所载诸多筮例中,常常有“之卦”说;“之”之意为“变动”,即说明揲蓍占卦时出现的各式卦变情状。至西汉焦延寿撰《易林》,以一卦变为六十四卦,共得四千零九十六卦,揭示了以蓍卦为用的卦变体系。但这类“卦变”,尚属演蓍筮卦过程自然产生的带有随意性、概率性的卦爻变动现象;而着意开辟新径,从《周易》“象数”的内在变化规律挖掘“卦变”、“爻变”的,则以京房、荀爽为较突出,至虞翻易学出,遂使“卦变”、“爻变”说进展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从目前可以考索的材料看,当东汉末虞翻的《周易》学说出现之后,其所创立的各式“卦变”、“爻变”条例,不仅囊括了前人涉及过的范畴,更开创了自成理绪的崭新的体式,形成了一系列至为非常繁杂的含有细密金科玉律的“卦变”、“爻变”理论。综观虞氏易说,其最主要的“卦变”、“爻变”义例约有四种类型:一曰“爻位消息推卦所来”,二曰“之正”,三曰“《乾》《坤》变《坎》《离》”,四曰“震巽特变”。兹略述如次。
其一,爻位消息推卦所来。
这是虞翻所倡扬的最要紧的一项卦变条例,强调六十四卦阴消阳息之旨,推明卦变之所由来。其说以十二消息卦《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为主,认为六十四卦中的其他各卦当由十二消息卦变来。故一阳五阴之卦,生自《复》、《剥》;一阴五阳之卦,生自《夬》、《姤》;二阳四阴之卦,生自《临》、《观》;二阴四阳之卦,生自《遯》、《大壮》;三阴三阳之卦,生自《泰》、《否》。但其中也有变例,变例以一阳、一阴之卦为多。
虞翻所立这一“卦变”法,是一套至为严密而完整的易学条例。尽管虞氏的研《易》专著皆已亡佚,但李鼎祚《周易集解》所引虞氏易注之盛大丰富,较之汉魏其他各家则最为完备,故足以从中归纳出这套颇有创见的“卦变”体系。
其二,之正。
虞翻现存的易说资料中,用“之正”法以解《易》者甚多。
“之”,犹言“变”; “正”,指阴爻居阴位(偶位)、阳爻居阳位(奇位)。这是虞翻提倡的一种“爻变”条例,认为六十四卦中,凡爻位不正者,皆当变而之正,即《十翼》中的《彖传》、《象传》常言的“正位”或“当位”。也叫“之变”。按照此例,则初爻阳、二爻阴、三爻阳、四爻阴、五爻阳、上爻阴,六爻皆正,卦成《既济》,爻位乃定,故又曰“成《既济》定”。
其三,《乾》《坤》变《坎》《离》。
此亦为虞翻倡立的“卦变”条例之一,谓《乾》、《坤》两卦的2。五两爻互之(变),以成《坎》、《离》。其法即:《乾》卦九五之《坤》六五,九二之《坤》六二,则《坤》变成《坎》; 《坤》卦六五之《乾》九五,六二之《乾》九二,则《乾》变成《离》。李鼎祚《周易集解》偶有引及虞翻以此例释《易》之说,多侧重于解说《坎》、《离》两卦。
其四,震巽特变。
在虞翻的“卦变”条例中,又有“震巽特变”之例。虞氏认为,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六者都有形质;唯震为雷、巽为风,二者无形,故其卦须“特变”。特变之法,使震变成巽,巽变成震,和其它卦变之例不同。但虞氏“震巽特变”的条例,乃有时用之,并 不是凡有震、巽之卦皆以特变言。
虞翻倡立的各类“卦变”、“爻变”条例,均是用来解说《周易》经传的“象数”内涵;而其条例的预示方式是多样的,其中尤其是以六十四卦“爻位消息推卦所来”最见完整细密。虞翻言“卦变”、“爻变”,又是通过汇总前代易家如京房、荀爽等人的旧说而创立的,对后世的易学研究产生了颇为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清代学者张惠言以善治虞氏易名家,所著《周易虞氏义》、《周易虞氏消息》等书,对虞翻“卦变”“爻变”之例研讨至深,尤其对虞氏推明诸卦因阴阳消息所变之由来考辨甚详;凡虞注有阙,或以为支离未合其例者,皆采他说以补足之。但易家也有极力指摘虞氏“卦变”、“爻变”说者,且对虞氏推卦所自来之说攻驳尤甚。如清代焦循《易图略》载《论卦变》一文,详辨虞氏“卦变”之例,指出:
然则卦之来,自《乾》、《坤》,一也;自六子,二也;自十辟,三也;上下相加如《损》、《益》,四也;上下刚柔相变如《小畜》、《履》,五也;两象易,六也;两爻齐之,如《遯》先生《讼》,次生《中孚》,七也。谓诸卦各有所自来乎?谓每卦兼有所自来乎?予于此求之最深最久,知其非《易》义所有,决其必无此说。
这一批驳,兼虞氏“卦变”的正例与变例来讲之,所论亦颇能切中虞氏之弊。然“卦变”之说切合《易》义与否,诚属可议;而虞氏精研前人旧说,独创出一套至臻细密的“卦变”、“爻变”体系,使汉代《周易》“象数”学显现了显著的新发展,其在易学史上的意义与作用那么是不可低估的。
六十四卦的来历起源变化
上周有对易学有兴趣的群友问:怎样才能记住每个卦?要把八卦、六十四卦背熟确实不易,每一天抽出十到十五分钟,利用碎片化时间,假以时日,自然也就熟记了。八卦的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这八个卦,是韵文,还易背诵。而八八六十四卦就有难度了。尤其唐宋以前没有分宫卦象次序。背诵易经,没有分工卦象次序可遵循,不容易记忆。但宋朝之后,分工卦象次序的排列是有一定道理的,是由每一卦变出了八个卦,八个卦变成六十四卦。
如乾卦的变:
乾为天,乾是卦名,接着下面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天地观、天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这个☰ 乾卦,从下往上,有三爻。是伏羲先天卦的画法。后来人类社会发展,人事复杂,就成为了六爻卦,六爻卦是后天卦。如今的卜卦者所卜的卦就是六爻卦。
孔子在《系传》中说六爻的道理是:"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三极是天地人三才,总括起来就是六爻之“象”与三极之“理”的相呼应之关系。
不管是吉凶、悔吝,亦或是变化、刚柔,即具体的卦象和抽象的道理之间的动态相呼应之关系。
从象上而言,六十四卦凡此种种,无外乎是“六爻之动”的结果。六爻是具化的阴、阳符号的排列组合,是在三爻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作为重卦,不同的上卦和下卦组合呈现各异的卦象,其基础是每一个卦中每一爻的变动。
《易经》的卦是从下面画起,这里边 的道理,天下事都是从下面开始变,换言之从基层变起,另一层道理,先天三爻卦变为后天的六爻卦,名称上的分别为下面三爻卦为内卦,上面三爻卦为外卦,自下面开始画卦,说明宇宙事物的变,是内在开始变,。例如人的改变,一定是内在的思想先变,一个公司出问题,必定是内部先出了问题。《红楼梦》中贾府内自己先开始内部搜查抓贼时,探春就论:"俺们这样的大家庭,其他人是攻不破的,毕定是自己一件件的来了,才会一败涂地。"真真正正是:"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所以画卦是由下往上,由内而外。
《易经》是讲宇宙天地间的事物随时随地在变化,
乾卦
乾为天,内卦☰ ,外卦☰
乾卦是阳极了,第1爻开始了,阳极就变阴,是由内开始变,内卦第1爻变阴,成为巽卦☴,巽为风,所以成为:
天风姤,内卦☴,外卦☰
接着第2爻变了,内卦变为艮卦☶ ,艮代表山,所以成为:
天山遁,内卦☶ ,外卦☰
继续变下去,外卦还是不动,内卦第3爻变,成为坤卦☷,坤代表地,于是成为
天地否,内卦☷,外卦☰
内在变到第3爻,如同内在思想逐步成熟了,可以进展到外面去了,从内变形成外变,外面环境亦受到作用与影响了,因此,内卦作用与影响到外卦,外卦的第1爻也开始变了,就变成为:
天地观,内卦☷,外卦☴
再接着下面外在作用与影响愈来愈大,第5爻也变了,外卦只剩下了一点阳,所谓"硕果仅存",阳能被一点一滴剥完,所以成为:
天地剥,内卦☷,外卦☶
从乾卦的本卦开始,到剥卦已经变了六个卦了,再变下去,则产生第七个卦了,那这一次变,古代人们的智力,不再往上了,若是再往上变,则很简单,变成坤乾。到了第七卦不能再往上了,于是外卦的初爻再变,即第七卦:
火地晋,内卦☷,外卦☲
晋即进,内在思想变成行动,外在环境又压迫自己内在的思想发生了变,内卦又变成原位,于是成为:
火天大有,内卦☰ ,外卦☲
简单汇总,分宫卦象次序的变是
一。本体卦,
二。初爻变,
三。第2爻变,
四。第3爻变,
五。第4爻变,
六。第5爻变,
七。第4爻变回原爻,
八。内卦变回本体卦,
明了这个道理道理就容易背诵了。
我们常说说某件事纵横交错,纵横交错就源自《易经》错、综、复、杂这四个字是指卦变来讲,变卦是卦变的颠倒语。我们说''不三不四"也是源自《易经》,由于第3爻,第4爻最要紧,在卦中心位置。其实也就是说我们处处引用《易经》,只是不知不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