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裡有天幹地支嗎五行天幹算命(三類人不建議學易經)
一:周易入門小知識
周易入門小知識為:五行學說、六十四卦、天幹地支、十二長生。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說成是我國多數思想的基礎之一也毫不誇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裡所說的並不是指特別規定的金就是黃金,土就是泥土這麼簡單,俺們是可以把它理解為創造世間一切的元素,他們之間的相克相生構成瞭大千世界。要掌握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克相生。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五行之間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這裡相侮可以理解為,水平時可以滅火,不過火太大瞭不過拿一杯水,當然是無法滅火的,反而被火侮辱;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掌握五行與幹支的關系;掌握五行和裝卦時的六親五類:我,官鬼,子孫,妻財,爸媽,兄弟的關系;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關系。
六十四卦:
老話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八卦相互的組合就生成瞭“六十四卦”對於六十四卦的卦辭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列出,這裡我們說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識。明 白八卦的名稱,和對應屬性,熟記六十四卦的推演過程和結果和屬性。五行與八卦的相呼應之關系: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火---離: 離為火;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水---坎: 坎為水;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
天幹地支:
所謂十天幹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所謂十二地支指的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天幹地支相配可以拿來預示一年當中的年月日時。學會運用公式或推變演算方法算得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學會納甲,所謂納甲,就是將十幹納於八卦,並與五行、方位相配合。關於這一點,我們此刻不需要學習怎樣推演,僅需要按表查詢就能夠。分清天幹地支之陰陽屬性,天幹之陰陽如下分:陽幹:甲、丙、戊、庚、壬;陰幹:乙、丁、己、辛、癸;地支之陰陽如下分:陽支:子、寅、辰、午、申、戌;陰支:醜、卯、巳、未、酉、亥。
十二長生:
十二長生是中國人民古時候陰陽五行傢以十天幹周行十二支來預示命運的旺衰之勢。即五行的十二種運勢與運氣,稱十二運為十二長生,是以起首之“長生”代表整個十二運。描述瞭“生老病死”的人生,也用以比喻天下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衰敗消亡的整體過程。
十二運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長生:嬰兒新降生,或新事物剛產生時,具有欣欣向榮的氣息;沐浴:又稱“敗”。嬰兒降生後須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臺,很不完善;冠帶:從小兒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顯得儀表堂堂;新事物也進入瞭華秀的階段;臨官:又稱“進祿”。人長成後,可以出仕做官,或掙錢養傢;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鞏固;帝旺:人到壯年,身體和智力都到瞭鼎盛階段,最能全面發揮一自個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認。然而旺極必衰,不管是人是事,到瞭鼎盛階段,也同時播下瞭衰敗的種子;衰: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期,人至此感到氣衰神弱,力不從心;新事物至此已成舊事物,該面臨其他新事物的挑戰瞭;病:人逐漸衰老,便要百病叢生;舊事物千瘡百孔,積重難返;死:人衰老之後,繼之就是肉體的死亡;墓:舊事物死亡後遺跡被送進博物館,或被收於倉庫,又叫“庫”;絕:又被稱“受氣”、“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內空空蕩蕩;萬物未產生前,無形無象;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時,或萬物在地中萌芽時;養: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十二長生中,長生、冠帶、臨官、帝旺代表旺盛的運勢與運氣,稱為“四旺運”,敗、死、暮、絕,代表惡劣的運勢與運氣,稱為“四惡運”,衰、病、胎、養代表平淡的運勢與運氣。
《易經》簡單介紹:
是一部積累筮占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於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該書闡述瞭天地世間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傢經典,成為經學傢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便是易學。《周易》是對中華文化作用與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易》簡單介紹:
《易》是一本哲學書籍,這是毋庸置疑的,從古至今的哲學許多都是和或者預測推算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表現性學說。易,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改變”。沒錯,較為通俗的解釋,《易》就是一套研究改變,變化的論理,這個思想不論是從哲學角度還是從預測推算角度,都是一個指導性的思想。易的根本是積極向上的,他要求我們在不斷改變的事物中,自強不息,使得改變向著對自己更好的方向發展。對整體來說,《易》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觀念,即“天人合一”,這是一種整體觀,一種大局觀,更是一種統籌的觀念。此刻我們說周易,通常都與“算命”畫瞭等號,其實也就是說,不論是中醫,收藏,算命和珠寶。都應該以周易的哲學理論作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麼就比較容易落入到“唯心主義”的坑洞中。
起卦之寓意:
所謂起卦,是人們用周易來預測推算吉兇,因此制定瞭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依據境界的區別,最初可以借助外物如銅錢或者硬幣的來預測推算。此處的要求是:
1。明 白怎樣起卦;
2。起卦的時刻要相信卦的準確性;
3。誠心建立要測的事情和手裡搖晃銅錢的聯系。
裝卦之寓意:
所謂裝卦,是指在起卦的基礎上,得到一個卦象,之後進行納甲,安六親六神,找出世應爻,分清原神,喜用神,忌神,仇神以及各式名詞爻。
斷卦之寓意:
所謂斷卦就是依據裝卦的基礎上,結合某人的年月日時和所測事情,在依據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相克相生,結合六親五類、六神、世應、等等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和斷卦人的學識進行斷卦。
二:天幹地支在易經中亦有展現,易經中的幹支是講解的呢?
天幹地支屬於外部環境,按道理來講隻能作用與影響到卦象的強弱,爻屬於卦象的內部元素,其運行隻能受到卦象支配,不可以直接跟外部環境中的幹支發生作用的。
三:易經與幹支有啥聯系?
有啊。。。易經的命運是通過天幹地支啦精密推算的
四:易經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
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
這是我學習基礎系列 的第3篇。
常人提到《》,通常來講會想到算命、占卜。占卜是《》裡的重要內容,自從有文明以來,每個文化裡都出現過不同的占卜。《》裡用蓍草占卜解卦,在有占星師通過星座預測推算端倪,在的時代同樣盛行占卜術。
在古時候,科學不發達,人們想瞭解未來,要靠算命來預測推算。無論是奇門遁甲,還是命理八字學,的應用,除瞭八卦系統外,還need結合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的組合來應用。我們讀《》,是看不出八卦與五行、幹支、24節氣的關系,不過這又是支撐《》在數術應用的重要基礎體系,如果想靈活運用,隻學八卦是不行的。
下面講講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的基礎知識。固然對於有一定基礎的人來說,太簡單瞭。不過對於剛入門的人來說,務必背熟,基礎打牢瞭,才能應用,這幾個簡單容易的知識都是以後應用所不可或缺的。
五行
說到五行,我們會脫口而出“五行”。古代人們說,“天降陽,地出陰,合而生五行”,由此可見,之氣產生五行。
五行,我幼年時期的記憶順序是“金、木、水、火、土”,五行關鍵的是要曉得其“相克相生”的原理,依照“金、木、水、火、土”這樣記憶順序,有害於記住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的生克順序。
以木為起手,依照“木、火、土、金、水”記憶, 相克相生,自不然就推演出來。
相生是本人的鄰居,依次而生,形成“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循環;
相克是跳瞭一個位置,指向間隔的具體位置上,形成“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克循環。
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 幹支,可以從甲骨文裡找出來,可見幹支文化 之早,相傳是黃帝時期所創。
古代人們用天幹紀日,一旬為十天,正好十個天幹,依次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古代人們用地支紀月,一年有十二個月,也用地支紀時辰,因此有十二個時辰。地支依次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組合,按次序組合一次循環,共有六十個組合,十與十二的最小公倍數也是六十。六十個幹支組合,就是我們通常來講所說的“六十花甲”。年、月、日、時辰,皆可以六十循環一次。
24節氣
我們我國古代,依據一年裡地球圍繞太陽遠轉所在的具體位置,分成瞭二十四節氣。不過,在過去,人們隻可以在地球上看太陽,那肉眼看見的是太陽一年在天空中的移動。這個軌道,就是我們常說的“黃道”。
人,把“黃道”分成12等份,一圈360°,那麼每等份就是30°,以星座命名,形成瞭的十二星座,也是占星術的根據。
我國古代與的分法不同,每15°為一個等份,用二十四等份去對應太陽在黃道上的行動軌道軌跡,這便是咱們國傢的二十節氣。
要記住24節氣,需要把《二十節氣歌》背下來: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之,相應的節氣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第2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第3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第4句話,相應的節氣是: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這短短二十八字,字正腔圓,展現出一年的氣溫升降,記錄載入瞭寒來暑往,古代人們根據24節氣歌合理安排農事生產活動。
古代人們觀星象、知奧妙秘訣,通過24節氣就可體悟古代人們仰望星空所包含的樸素精神。夜晚觀察天上的北鬥七星的“鬥柄”位置,鬥柄朝東,天下皆春;鬥柄指南,天下皆夏;鬥柄指西,天下皆秋;鬥柄指北,天下皆冬。
而是節氣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結合如今的公歷,亦即陽歷,24節氣歌還有後面四句話需要大傢記住:
上半年來六廿一,下半年來八廿三。
每月兩節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這四句話之義是,上半年的節氣在公歷每月的六日、二十一日,下半年的節氣在公歷每月的八日、二十三日,節氣在公歷的時間是比較固定的,做多相差不超過一兩天。
有人會問,記住這五行、天幹地支、24節氣有啥用呢?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是零基礎者必須熟記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 裡,俺會繼續梳理,讓感興趣的讀者逐漸掌握組合的規律。學易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無法一蹴而就。學易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越研究就越沒完。南懷瑾先生說古代人們往往會“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時”,當你鉆研進去後,一點一點的也會體會到如此的感覺。
上面便是與必背口訣訣竅十二地支十天幹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五:有的人講學易經沒好下場,如此的說法哪些理論根據?
由於一般人接觸易經,大多和算命、占卜等聯系到一起,在科學上來說這是不成立的,容易誤人子弟。
六:為啥學易經沒好下場(為啥會有的人講學易經沒好下場)
周易
一個學生的爸爸禁止他再繼續讀關於易經方面的書,學生不解的問,為啥?結果爸爸回答:學易經沒好下場,學生很不明白的問我,為啥學易經沒好下場。
記得那個時候有一位同窗跟教授專攻《易經》,同學都笑說他已入古董仙班,與我們仿佛絕塵而去,難見其蹤影,從此大傢一聽《易經》、老子等古籍都看成是天書,莫不望書興嘆。可話說回來,不懂《易經》又不象學文的人,但無人指點,《易經》的確不好看懂。
一是它神秘,二是它艱深難懂,讀它需要大智慧。 唐代宰相虞世南說,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我信這一句,曾仕煌教授也說過,包青天斷案如神,這與他善演周易亦有很大關系,諸葛亮、耶律楚材、這幾個歷史上名相,誰不擅長演周易呢?誠然,我們讀易經不為王侯將相,隻為瞭解古代人們智慧,怡情解頤罷瞭。
二《易經》也叫作《周易》,被人我國最古老的一部占筮書 。其實也就是說它是一部凝結著遠古先民睿智卓識的哲學著作。因為未進入學校教材,始終給國人造成最難懂的假象。本書艱深難懂,涉及天文地理方方面面知識,為瞭理解周易基本知識,須由易到難,從易入手:今人多把易經當作算命書來研究實是大謬。
周易
易經描述的是世界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其主題思想是變化是永恒的。任何事物都遵循孕育、出生、成長、壯大、衰弱、滅絕再到孕育。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從觀察春夏秋冬,做出春耕秋收,夏勞冬休的行為。從觀察十二時辰,做出日出而作,日落而休息的習性。從觀察一自個的八字、風水、精氣神、品德,而推測出畢生人的富貴貧賤,人生際遇。 簡單來說,觀察事物,總結出運行規律,做出適當的安排,達到較好的結果。
易經陰陽思想的積極意義:
1。在這個思想的長期熏陶下,中國人比較能夠從變化發展的角度來看待客觀事物。例如對自然現象講“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對 命運經歷講“月有陰睛圓缺,人有悲歡離合”。
2。中國人通過陰陽交替認識到事物向對立面轉化的必然性,又進而認為“駕馭陰陽”、“抓住機遇”的關鍵,在於把握轉化的契機與苗頭。因此強調“機者,動之微”,講“月暈知風,礎潤知雨”,“狂風起於青萍之末”,“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要求人們能夠“由小見大,見微知著”,善於“洞燭機先”,“識微觀復”,以恰當的措施來適應變化乃至利用變化。
3。以陰陽思想為哲學指導,中國人在人事處理中總是註重和重視中和、中庸,對人對事強調“和而不同”,不強求一致,認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主張“執兩用中”,過猶不及。以求保持平衡,實現中和。
也就是說,不論接人待物,都應有適當的度,不可趨於極端;趨於極端,就象征著將要走向反面。
易經成為經典,不是靠算命算得準。而是裡邊 的哲理被人所認可,因而成為一部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怎樣的人學習易經這樣的結果都是不同的。
易經三聖
孔子弟子三千,聖賢七十二。孔子教學生學習易經是針對性的學習,不是怎樣的人都用一種特有的方式去教的。有一部分人學習易經是為瞭修身,有一部分人學習易經去算命騙人。學習易經後的下場怎樣要看自個的修為。
我國著名的大學,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是來自易經。
自古許多種智者和領袖都研讀過易經,並且將易經中的哲理利用到治國或者經商中,都取得瞭驕人的成績。
希望學習易經的人能用正確的觀念看待易經,學習易經中的哲理,學習易經中的智力
誰說學《易經》沒有好下場?古往今來,那個易學大師沒有好下場呢?
歷史上,隻要是易學大師,那個不是赫赫有名,三聖就不說瞭,張良,諸葛亮,袁天罡,李淳風,邵雍,朱熹,程頤,這幾個人,那個沒有好下場呢?
人之命運,萬有不齊,確實會有不好的遭遇,不過這跟學《易經》有啥關系?學習《易經》隻有好處,沒有害處。孔子說,“樂天知命而不憂”,“自天佑之,吉無不利”,“無有師保,如臨爸媽”這幾個對於《易經》的描述,哪一個不好呢?
因此講所謂學習《易經》沒有好下場,多是故意玄化,讓後人望而卻步;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態度,學習《易經》就去坑蒙拐騙,去害人,這樣的人我們怎麼或希望他們會有好的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