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另外两部易经推算周易(易经失传了几本)
易经共有几种版本
传说《易经》有三种版本,亦即《易经》从古至今有三个系统:《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以艮卦开始,艮代表山,连山,意思是“山之出云,连绵不绝”;《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坤代表地,象征万物皆生于地,最终归藏于地;《周易》传说周代周文王所创,故名《周易》。
关于三种版本的形成时间,亦有不同的讲法:一说是《连山易》形成在夏代,《归藏易》形成于商代,《周易》形成于周代,一说是《连山易》形成于伏羲时代,《归藏易》形成于黄帝时代,《周易》成于周代。
更多阅读
哲学思想:
古时候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经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大部分是在对易经的剖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溶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
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毕生2。二生3。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蕴含的种种的统一对立。“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剖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作用与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区别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
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思考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式方法。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天地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金科玉律,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几个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周易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易经
中国必读四部经典 皇帝内经 易经 道德经还有一部是什么?
只有三部
我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的奇书,第1部是《易经》,第2部是《道德经》,第3部就是《黄帝内经》,而以《黄帝内经》在咱们国家和作用与影响最大。
如今,这三部奇书不但引起中华儿女,华夏儿女的注意和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由于它的价值在现代已经愈来愈凸显出来。
易经三部分别为什么
易经三部是:《连山》《归藏》《周易》前两部失传,只传承下来《周易》
易经分为哪两个部分?
易经 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厚的经典,听闻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汇总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5000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时候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根本上而言,《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推算,而《易经》便是汇总这几个预测推算的规律理论的书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录载入: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皆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依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易经中如何去看是否变爻
已经有不易、简易、变易,起出的卦假如有动爻,就看动爻的爻辞判断吉凶,没有你说的变爻,通常是说的动爻,动爻就是原来的爻由阴变阳或者由阳变阴的爻,变爻是只有六爻预测推算学里才有的,说的是动爻变化以后的那个爻称为变爻
假如出现两个变爻怎么分体用?
关于断卦、取爻方法的说明:
1。六爻都不变,为静卦,依据得卦卦辞进行断解。
2。一爻变:即卦中仅有一个爻变,以变爻的爻辞断解。
3。两爻变:卦中出现两个变爻,以上面那个变爻的爻辞进行断解。
4。三爻变:卦中出现三个变爻,应用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卦辞,两两相合,进行综合断解。(详细解读参见下面第8条)
5。四爻变:卦中出现四个变爻,应以两个不变爻当中的下爻爻辞断解。
6。五爻变:卦中出现五个变爻,以不变爻的爻辞断解。
7。六爻变:卦中六爻全变,假如是乾卦,以卦中的“用九”爻辞断解;假如是坤卦,就以坤卦中“用六”的爻辞断解。要不是乾、坤两卦,则应以变卦的卦辞断解。(变卦参见下面第8条)
8。什么是变卦?在断卦取爻的七种情况中,“4”与“7”两种情况都分别提到过“变卦”一辞。“变卦”也叫作为“之卦”,亦即让本卦的变爻改变性质(即阳爻变阴爻,阴爻变阳爻),形成新卦。例: 如乾卦中的九2。九四和上九都为变爻,那么它的变卦就形成了下离上坎,取卦形为 ,即既济卦。也可以说“既济”卦是乾卦三变爻后的变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