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庙是哪些生肖(生肖妈祖太阳)
妈祖出生哪一年丶是是什么生肖属相的,求解,谢谢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出生,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日仙逝。林默诞生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而起名“默”,昵称“默娘”。
端午节赛龙舟争先恐后是哪些生肖
龙
妈祖是什么神仙 关于妈祖的介绍
1。妈祖,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等等,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生意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妈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阴历三月二十三日诞生于莆田湄洲岛,因救助海难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2。目前,全球性46个国家和地区共有上万座从湄洲祖庙分灵的妈祖庙,有3亿多人信仰妈祖。
3。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有关机构授予妈祖“和平女神”称号。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妈祖是什么神?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生下来时是南唐清源军(今泉州)莆田县人,莆田县湄洲岛之女,妈祖在其主要生活年代的籍贯是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人,964年宋太祖改清源军(今泉州)为平海军(今泉州),授莆田人陈洪进为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仍然管辖着泉(包括莆田)、漳二州,平海军名义上归两浙西南路。莆田、仙游二县为平海军所辖。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宋复灭吴越。陈洪进纳土归宋,至此,莆田人陈洪进所管的泉(包括莆田)、漳二州才正式顺归宋王朝,福建全境才纳入宋朝版图。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划平海军(今泉州)莆田县地和仙游县地及福州之永福(今永泰县)、福清边境的一部分地方,另置兴化县。同年,改为太平军,直属两浙西南路,辖莆田、仙游和兴化三县,军治亦设于兴化县治所在居住地。980 年太平军改为兴化军。泉州天后宫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一座妈祖庙。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甘三日,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殷),宋初官任都巡检。在她出生之前,爸妈已生过五个女儿,盼望再生一个儿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赐麟儿,可是这一胎又是一个女婴,爸妈有些失望。就在这个女婴将要出生前的那个傍晚,邻里乡亲看到流星化为一道红光从西北天空射来,晶莹夺目,照耀得岛屿上的岩石都发红了。因 此,爸妈感到这个女婴必非等闲之女,也就特别疼爱。由于她出生至弥月间都不啼哭,便给她起名林默,爸妈又称她为林默娘,默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姐妹聪明颖悟,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仅能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的义旨。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爸妈顺从她的意愿。她专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业,平素精研医理,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人们都感颂她。她性情和顺,热心助人。只要能为乡亲排难解纷,她都乐意去做,还经常引导人们避凶趋吉。人们遇见困难,也都愿意跟她商量,请她帮助。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洞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预测推算天气变化,事前告诉船户可否出航,故而又传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与世长辞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传说,他们看到湄峰山上有朵云冉冉升起,又恍惚听见空中有一阵阵悦耳的音乐……。 从此便以后,航海的人又传说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于是,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平安安。 妈祖毕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很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依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数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列入国家祀典。 妈祖逝世时乡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便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祖庙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扩建,日臻雄伟。明永乐年间(1403年-14二十四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爸妈祠”,规模较小。最近几年以来,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如今及东南亚各地的众多妈祖庙都由莆田湄州及泉州天后宫等“分神”而立。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泉州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为我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 因默娘生前与民为善,升化后被沿海人民尊为海上女神,立庙祭祀。后屡显灵应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通灵神女”,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到现在,经历了1000多年,作为民间信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作用与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尚所不曾有过的。历代皇帝的崇尚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愈来愈高,传播的面愈来愈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没有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宋·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乐封“天妃”,立庙京师,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间风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很多俗例。 妈祖 湄洲祖庙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其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只加上‘嘉佑’二字。” 妈祖阁为澳门最古老建筑之一。 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之名字许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亦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 福建、、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性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就有信众1700多万。 妈祖生平有很多传说,据《天后志》记录载入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录载入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为: A:莱屿长青: 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一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此处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 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刻,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因此,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预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不过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驰而去。 D:化草救商: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 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显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里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因 此,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妥协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祟 ,十分厉害,妈祖喜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逃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16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那个时候当地guanyuan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没有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俺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得到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G:救父寻兄: 相传妈祖16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这时妈祖在家织布,忽然闭上眼睛,使劲全力扶住织机,妈妈见状,忙叫醒她,妈祖醒来时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见梭掉在了地上,妈祖哭道:爸爸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妈妈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从此以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H:恳请治病: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整个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诉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因此,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知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且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妈祖I:收伏二怪: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 相传妈祖16岁的时刻,有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们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 妈祖爸爸林惟悫(讳愿),妈妈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夜里,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胎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爸妈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因 此,其爸妈给她起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为神仙。第2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从此以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 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 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 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且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原相。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 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甘泉济师妈祖显灵传说 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录载入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那个时候正遇见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到现在仍存。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二:佑助收艇 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1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2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命令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妆楼、朝天阁,并请回妈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三:澎湖助战 澎湖助战传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2次率兵东渡攻打澎湖,军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战,个个勇敢向前,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后来清兵强攻澎湖七昼夜,并统一。那个时候清兵出战攻澎之日,妈祖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将助战,即妈祖“澎湖助战”的神话故事。 妈祖显灵传说 之四:托梦建庙 传说宋绍兴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东五里处的白湖此处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地立庙,随后验其地果然是吉地,于是建庙,第2年庙建成。宋绍兴三十年,海寇侵扰,百姓到庙里祈祷,忽然狂风大作,海浪滔天,敌恐惧而退。后来又来侵犯,再次显灵威,许多敌寇被官军擒获。 妈祖显灵传说 之五:圣泉救疫 传说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兴化一带发生瘟疫,无药可治,妈祖托梦给白湖一村民,说离海边不远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疗愈疫病。第2天群众前去控掘并取水饮用,果然。消息传开后,远近人都来取水,络绎不绝,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这口井被誉为“圣泉”。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六:神女搭救 传说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见飓风,帆船差一点覆没,急忙呼神女搭救,喊声刚刚结束,大海突然风平浪静起来,洪氏躲过了灭顶之灾。 妈祖显灵传说 之七:神女救船 传说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队出使高丽(今朝鲜),在东海上遇见大风浪,其中八条船沉了七条,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还在风浪中挣扎,忽然船桅顶上闪现一道红光,一朱衣女神端坐在上面,随即风平浪静,使者所乘的船转危为安。使者惊奇,船上一位莆田人告说是湄洲神女搭救。 妈祖显灵传说 之八:保护使节 据记录载入,郑和七次下西洋中,3次是船队遇见海寇掠夺和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1次是船队为苏门答刺国生擒;3次是船队在海上遇见飓风和险情。每次都说得到妈祖神灵庇护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 之九:天妃神助 据记录载入,永乐七年,钦差尹璋出使,同年钦差陈庆等往西洋;永乐十三年,钦差内官送甘泉于榜葛剌国,同年太监王贵等又奉命往西洋;洪熙元年(1425年)乙未,钦差内官柴山往琉球;嘉靖十一年(1532年),钦差给事中陈侃等人往琉球册封;嘉靖三十七年,复遣郭汝霖等出使;均得天妃神助而安全往返。 妈祖显灵传说 之十:庇佑漕运 据记录载入,道光六年(1826年),江南有一只千余艘的漕运船队,一日船队抵达黑洋,遭到风暴,得到妈祖神灵护助,整个船队2。三万人安然无恙。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一:guanyuan脱险 据记录载入,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御史孟劭前往巡视,在海上遇见飓风,得妈祖神佑而脱险;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漳州镇总兵奉命南巡时,河流横急,遇见险情,得妈祖显应而平安无事。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二:庇佑致胜 参考有关资料:1)康熙十九年(1680年),水师提督万正色驻守崇武,夜梦神妃佐风,于是进兵,迫郑军舍厦门入;2)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钦差大臣福康安等赴台,返回至大担时迷失航向,得神火引导而顺返;3)乾隆五十二年,张均等率水兵剿海贼,遇风得神助,脱险并擒贼五十余名;4)嘉庆十一年(1806年),官军在鹿耳门赖妈祖佑助,击败蔡牵;5)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侵华英军驻进上海潮州会馆,裸卧天后神前,夜里梦到受到棍击,个个惊喊救命。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三:使节脱险 据有关资料,康熙二年(1663年),张学礼等往琉球国,归舶过姑米山遇风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使汪辑等出使,归舟遇飓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册使海宝等奉命赴琉球册封存,归舟遇旋风;乾隆二十年(1755年),册使全魁于姑米山遇台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册使林鸿年等赴琉球途中两次遇风暴。均得妈祖显灵庇佑而脱险。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四:旱情解难 据记录载入:1192年夏,闽地干旱严重,瘟疫蔓延,群众向妈祖祈求保佑,祷天即下雨;嘉定十年(1217年),兴化大旱,百姓祈求于妈祖,神示梦下雨之时,果然;宝祜元年(1253年),莆、泉大旱,两地共祷于神,旱情即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五:神助修堤 据记录载入,1239年,钱塘江决堤,江水漫到艮山天妃宫时,水势倒流不前,百姓借势筑堤,大伙都说是神力捍御;宝祜四年(1256年),又得妈祖神助建筑浙江钱塘江堤。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六:神助擒寇 据记录载入,乾道三年,海寇侵扰,官兵多次围歼都无法得手,后凭妈祖神助获胜。嘉定十年,海寇再次犯境,官兵又得妈祖神助,擒蔻首而胜。景定三年(1262年),海寇作乱于兴、泉、漳之间海域,官兵得到妈祖神助,在莆田湄洲一带海域擒获海寇。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七:神助宋师 传说嘉定元年(1208年),金兵聚集在淮甸一带,宋廷兴师北伐,向妈祖祈祷神助,宋朝部落三战三捷,解了合肥之围。 妈祖显灵传说之十八:护助剿寇 传说淳熙十一年(1184年),福建都巡检姜特立奉命征剿温州、台州一带海寇,临战前官兵乞妈祖神灵护助。战时隐约看到神在云端之上,于是乘风进兵,擒获贼首,大获全胜。 妈祖小传说 清朝历史学家赵翼记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闽南、的妈祖传说。若遇海难向神明呼救时,称“妈祖”,妈祖就会立刻不施脂粉来救人。若称“天妃” 则妈祖就盛装打扮,雍容华贵地来救人,所以会很晚才到。故海上都称“妈祖”,不敢称“天妃”,希望妈祖立刻来救海难中的渔船。 而的妈祖传说,大约都是妈祖用裙摆挡下第2次世界大战的美军空投炸弹,亦有妈祖让孩童起死回生等传说。 传说妈祖每次在海上救难后,都要给每位遇险者一碗热气腾腾,芳香扑鼻的兴化寿面,吃后不仅会驱寒暖身,而且能反凶化吉。久而久之,兴化寿面即被叫作"妈祖平安面"。且闻名遐迩,成为保佑平安祥瑞的首选食品。每逢亲朋友好友来访,寿诞喜庆,逢年遇节,家人团聚,都要吃"妈祖平安面",以求如意吉祥,和平幸福。
十二生肖是怎么来的
12生肖源于何时,今已难于细考。长期以来,很多人将《论衡》看成是最早记录载入12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马也。子,鼠刀。酉,鸡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巳,蛇也。申,猴也。”以上引文,只有十一种生肖,所缺者为龙。该书《言毒篇》又说:“辰为龙,巳为蛇,辰、巳之位在东南。这样,12生肖便齐全了,十二地支与12生肖的配属如此完整,且与现今相同。
============================
first of all说生肖的意义
第1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务必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假如光有智慧,不勤奋,那么这样就变成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么这样就变成愚蠢。这两者务必要结合。这是祖先对俺们第1组的期许和要求,也是最要紧的一组。
第2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迅猛,兔子代表谨慎。迅猛和谨慎务必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假如迅猛离开了谨慎,就成为了鲁莽,而没了迅猛,就成为了胆怯。这一组也十分重要,所以,防在第2位置上。我看者这几个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展现出谨慎的时刻,一定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英勇的一面。
看着大家陷入沉思,我继续说:第3组是龙和蛇,龙代表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不过,假如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接着下面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要是一个人只想着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不过,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务必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俺们的第4组期望。
再接着下面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务必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假如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条文也不能得到收获。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边有可以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基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要是一个人太忠诚,不明 白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不管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务必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生肖为啥呢取数十二?
《周礼·春官·冯相氏》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国语·晋语四》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甚至天子妻妾亦有“十二女”之说,《后汉书·荀爽传》:“故天子娶十二妇,天之数也;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近年,在神农架地区发现了汉族创世史诗《黑暗传》。其中有一个讲述干支来历的故事:“开天辟地之初,玄黄骑着混沌兽遨游,遇见女娲。女娲身边有两个肉包,大肉包里有十个男子,小肉包里有十二个女子。玄黄说:‘这是天干剪掉鞭子地支神,来治理乾坤的。’因此,为他们分别起名,配夫妻,成阴阳。男的统称天干,女的则为地支。”这一创世神话故事,讲干支,讲玄黄神、女娲神,讲乾坤阴阳,将干支的“身世”推溯得十分久远。
天乾地刊,古时候历来以天为主、地为从。十天干又叫十母,相应的十二地支则别称十二子。汉代蔡邕《月令章句》:“大桡采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于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支。干支相配,以成六旬。”大桡是黄帝时代的大臣,此处的配成六旬,即60甲子,取了天干十和地支十二的最小公倍数。干与支按顺序相配合,由甲子乙丑……一直排至癸亥为第6十对,正好干、支均用最末一位,再排便是重由甲子开始,这一循环称为一个甲子。其中,每个天干出现六次,每个地支出现五次。
12生肖的产生,有着天文学的背景。在原始时代,先民们体验着寒暑交替的周而复始。宋代洪皓《松漠纪闻》载:“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皆不知纪年,问则曰‘我见青草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宋代孟珙《蒙鞑备录》也记:“其俗每草青为一岁,有人问其岁,则曰几草矣。”年又有观天者发现月亮盈亏周期可以拿来丈量岁的长短,发现十二次月圆为一岁,这一发现,是初期历法最精度的成果之一,“十二”便看成是传达天意的“天之大数”。天干需地支为伴,日月相对,天地相对,就非“十二”莫属了。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天下动物许多,古代人们为啥呢选择了这十二种动物为属相?
清代刘献《广阳杂记》引李长卿《松霞馆赘言》:“子何以属相为鼠也?曰:天开于子,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当令之候,故子属相为鼠。地辟于丑,而牛则开地之物也,故丑属相为牛。人生在寅,有生则有杀。杀人者,虎也,又寅者,畏也。可畏莫若虎,故寅属相为虎。犯者,日出之候。日本离体,而中含太阴玉兔之精,故犯属相为兔。辰者,三月之卦,正群龙行雨之时,故辰属相为龙。巳者,四月之卦,于时草茂,而蛇得其所。又,巳时蛇不上道,故属相为蛇。午者,阳极而一阴甫生。马者,至健而不离地,阴类也,故午属相为马。羊啮未时之草而茁,故未属相为羊。申时,日落而猿啼,且伸臂也,譬之气数,将乱则狂作横行,故申属相为猴。本者,月出之时,月本坎体,而中含水量太阳金鸡之精,故本属相为鸡。于核中,猪则饮食之外无一所知,故亥属相为猪。”
关于12生肖的排列,还有各式传说,这类故事,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文学成分较浓。不过,生肖座次的排定,决非一朝一夕,亦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最初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四五个,也许曾有过超额的局面,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位了,一直传到现在日。
另一种说法,12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依据动物每一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本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同于两面三刀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所谓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所谓天马行空的时刻。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
12生肖也被叫作十二年兽。在咱们国家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因此我们的中国年就有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应用在历法上。
12生肖始于纪元前六世纪,初期跟地支一组的数字相互应用,到后来才变成的纪年的年号。不过,在12生肖中,为啥呢人人喊打的老鼠能独占鳌头,领袖群伦呢?这里有一个民间传说:玉皇大帝召集众生肖开排名大会,猪鼠牛马羊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大家一齐赶着赴会,牛大哥憨厚,早早启程 结果一马当先占了首位,本来冠军非它莫属,可是机灵的老鼠在关键时刻,看准时机,愉愉跃上牛背,站在牛头上,结果排名时牛大哥就只有让位于鼠老弟了,屈居第2。诚然,这只是传说,最近几年以来,流行另一种较合理可信的讲法,大家都清楚,动物的足趾有单双即奇偶之分,无论是二足或是四足,它的足趾数目前后或者左右都是一样的,但偏偏鼠是例外,它是前足四趾而后足五趾,因此在排列12生肖时,按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列,鼠足由于奇偶同体,无法安排,因此因异得福名列前茅。接着下面是牛,足有四趾,属偶数,虎足有五趾,属奇数,免足有四趾,偶数,龙足有五趾, 奇数,蛇呢,由于无足无趾,实同偶数,马足有一趾,奇数,羊足有四趾,偶数,猴足有五趾,奇数,鸡足有四趾,偶数,狗足有五趾,奇数,猪足有四趾,偶数。这种按足趾奇偶数来分的讲法,终于为鼠老弟伸张了正义,洗刷了蒙受多年的“占位”之冤,使鼠能扬眉吐气,来年再展风采。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章讲述的是猫鼠为啥呢成仇人。那个时候,猫和鼠原是好朋友,在赴群众大会前,它们一起睡并约好谁先醒就叫醒谁。岂知,老鼠第2天起得早,居然静愉愉地独自赴会,不理会猫。等猫醒来赶赴大会时,佛陀已经将十二年号分配好了。猫和鼠便从此结下深仇。
当然传说归传说,民间风俗学者郭立诚氏的观点则较可获得历史记录载入的应证。人们是为了便于记住天干地支名岁,而将代表十二辰的动物来称呼它
生肖图腾:
将“图腾”一词引进咱们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
严复在按语中指出,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并认为我国古代亦有与澳大利亚人和印第安人相似的图腾现象。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录载入及民间风俗民风,常常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可是,啥是图腾?图腾就是原始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
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四川大凉山地区的彝族,到现在仍保留了丰富而又历史渊远的天文学知识,他们以十二兽纪日,今日是鼠日,明天即牛日,虎日赶虎街(集市),猪日赶猪街。有些地方建十二兽神庙,每一年举行祭礼活动,在肃穆庄严的气氛中跳十二兽神舞蹈。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保俚语表明人们普遍对老鼠的憎恶。不过,远古时代的不少氏族、部落却认给自己的始祖是老鼠,并给自己是老鼠的后代而自豪,他们刻画、雕刻老鼠的形象,在仪式或节目期间隆祀厚祭,祈求鼠祖先的保护。
白族虎氏族认为其始祖为雄性白虎,虎断然不会伤害他们。当要出远门时,务必要选在属相为虎的那天(寅日),认为唯独这样,做事才会如意吉祥。有的人从远方回来,也务必要算准日期,只有虎日才进门坎。
白族鸡氏族则传说他们的祖先是从金花鸡的蛋里孵化出来的,认为公鸡知吉凶,会保佑他们。在迁徙时,将东西装在背箩里,上面放一只公鸡。到达新迁地区后,公鸡在哪些地方叫,就在哪些地方安家。在他们看来,公鸡叫的地方,就是最吉利的。
咱们国家的龙,具有图腾的基本特征,它是各民族共同崇奉的图腾神。在《说文解字》中解:“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传说炎帝、黄帝、尧、舜和汉高祖刘邦的诞生及其形貌,都与龙有关,是龙种、龙子。古越人也以给自己是龙种,故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直到现在日,我们还常说“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这几个都是图腾祖先观念的残余。至于龙图腾神观念,更为普遍,大都民族都曾把龙看成是保护神。
野猪神是北方狩猎民的崇尚对象,在满族中列为大神,说它身比山高,鬓毛如林,山里的沟谷都是它的獠牙所害是部落看守神。
把牛看成是远古创世神兽的有纳西族。在纳西族《东巴经·创世纪》中记述了这头在大海中巨卵孵出的神牛,角顶破天,蹄踏破地,造成天摇地动,由纳西族人始祖开天七兄弟和开地七姊妹将它杀害,用牛头祭天,牛皮祭地,肉祭泥土,骨祭石头,肋祭山岳,血祭江河,肺祭太阳,肝祭月亮,肠祭道路,尾祭树木,毛祭花草。因此,便有了晴朗明亮的天空日月,才有了万物生长的清静世界。从此,牛才作为神用以做祭,用以做祭祀天地山川的牺牲供品。纳西族十分崇敬牛神。
对马的崇尚多流传于北方游牧民与游猎民中。保安族中流传有雪白神马的神话。满族有供奉马神风俗,清代文献中多有祭马神仪和修建马神庙的记述。达斡尔族人称神马为“温古”,这种神马不准女人骑,可随处吃、走,不准人驱赶,甚至能在田中随意吃秧苗。神马多为全白色,全尾全鬃,从不修剪,并常在鬃尾拴五绸作为标志。
羊图腾在很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时候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永远不死的神羊。哈萨克族崇尚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尚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尚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
汉族是古时候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录载入。《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时候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但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尚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到现在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
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叫作“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家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 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
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之后的日子,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因为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到现在不但黄家忌讳与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一样忌讳与禁忌。
生肖趣闻
[鼠]
趣闻:鼠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整个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出嫁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民间风俗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作用与影响老鼠的喜事。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时候送冬寒迎新春习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习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间风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有慰问耕牛的风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阴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等,每一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紧接着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乃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风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属犯,古代人们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风俗,由于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生下来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习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龙]
咱们国家的民间风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阴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民间风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录载入:“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因为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里,图的是天地平安,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蛇]
福建闽南一带因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里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表示谁家平安。要是于路旁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抓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预示忏悔,紧接着走开,当作没有看到。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一年惊蛰,贵州一带民间风俗忌雷鸣声,要不然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俗。
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阴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祀物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性节日,每一年的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紧接着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羊]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满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落,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儿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知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为猴与侯谐音,在很多图画中,猴的形象预示封侯之义。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时候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但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期,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时候汉族有“杀鸡”的岁时习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一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由于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相为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习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夜里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
[猪]
猪也叫作“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如今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那个时候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动物趣闻
一只非洲鹦鹉无意中泄露了英国女主人的隐私。它在女主人的friend克里斯面前模仿了女主人苏茜的情话。克里斯说:“那个时候我们正在看电视,只听见它突然模仿苏茜的声音说,‘加里,我爱你。’于是我大笑起来,而苏茜的脸色说明真有此事。”
2005年,威尔士一只名叫贺瑞斯的宠物龟从家走失。今年5月份,在走失8个月后,动物福利部门的guanyuan找到了它。而在此期间,贺瑞斯才爬行了3000米远,平均每一天12米。
纽约市民曾经被一只猫的故事深深招引。这只猫被夹在了一座老房屋的双层墙之间。40名消防队员用了两周时间才把它解救出来。救援人员说,它当然是靠吃老鼠和喝墙上滴下来的水才存活下来的。
印度南部村庄下了一嘲鱼雨”。科学工作者说,这几个鱼或许是被一阵海上龙卷风刮过来的。
麦当劳公司同意改变一种装甜点的杯子的形状。原因是,英国的动物保护人士埋怨说,刺猬经常把嘴卡在杯子里死去。
与每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相呼应,美国一些搞怪科学工作者也颁发了他们自创的“搞笑诺贝尔奖”。他们给研究“啄木鸟为啥可以不停地啄木头而不头痛”的研究人员颁了奖,还给那些研究“屎壳郎是否真喜欢粪便食物”的科学工作者颁了奖。(伊文)
(环球时报 )
动物们总能够给我们的活法增加不少乐趣,接着下面就带大家看一组动物趣闻,看看这几个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家伙们皆有些怎样的特别爱好。
喜鹊一般只吃虫子,不过青岛的喜鹊守着个大海,也吃上了海味。您瞧这只喜鹊。
而且它还很挑剔:不吃鱼身鱼尾,专吃鱼头!!!看旁边这条金鱼的头已经没了,估计已经进了喜鹊的肚里。老话说会吃就吃鱼头,看来这喜鹊还真是个内行!!!
喜鹊等鸟类多数都在树上做窝。不过在云南,一窝小鸟近日却在一家住户的空调里安了家,主人发现他们的时刻,鸟母亲不在窝里,只有四只刚孵出没几天,嗷嗷待哺的幼鸟。看来他们也很知道哪凉快呆哪。看四个小家伙这么可爱,主人很放不下赶他们走,决定等鸟宝宝长大再说。居民佘绍纪:(假如)我把它们放到其它地方,它们的娘就不会要它们了,它们就会死掉,我不忍心。
在广西翁先生的家中,亦有一个特别的客人:一条浑身银白色的小蛇,翁先生告知记者,这是在他家附近的钦江边上捉到的。小白蛇身长大约有50厘米,可能因为被捕到有一些时日了,它变得比较温顺,呆在盆子里面显得很老实,只是经常地地吐吐信子。可安静了未到两分钟,小白蛇就会开始躁动起来了,在盆子里面到处游窜,还不时地想往外爬。看见如此的情况,围观的人都开起了玩笑。我说这条蛇知道他是许仙想找他,一见到他(翁大哥)就特别兴奋。(翁大哥)假如抓条青蛇回来 (跟她)有伴就是两姐妹一起啊,白蛇和青蛇啊。
鼠]
趣闻:鼠历史上曾有过老鼠嫁女节。一般在正月二十五晚上,当晚家家户户都不点灯,整个家人坐在堂屋炕头,一声不响,摸黑吃着用面做的“老鼠爪爪”等食品。不出声音是为了给老鼠嫁女提供方便,以免得罪老鼠,给来年带来隐患。
民间传说正月初三晚上是老鼠出嫁日,民间剪纸中的“老鼠娶亲”就是这种民间风俗的反映,所以深夜不点灯,在地上撒米、盐,人要早晨上床,不作用与影响老鼠的喜事。
[牛]
唐代诗人元稹《生春》诗:“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先“鞭”而后“争”,是古时候送冬寒迎新春习俗语的两部曲。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后来一直保留下来,但改在春天,盛于唐、宋两代,特别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习俗传播更广,以至成为民间风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少数民族有慰问耕牛的风俗,称为“献牛王”。贵州的荔枝、罗甸、安龙等地的布依族,以阴历四月初八为牛贺岁。是日,让牛休息一天,让牛吃糯米饭。仡佬族的牛王节也称“牛神节”、“敬牛王菩萨节”、“祭牛王节”等,每一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那一天,人们不再让牛劳动,并用上好的糯米做两个糍粑,分挂在牛角上,紧接着将牛牵到水边照看影子,以此种方式为牛祝寿。
[虎]
清代文人舒位《黔苗竹枝词。红苗》诗:“织就班丝不赠人,调来铜鼓赛山神,两情脉脉浑无语,今夜空房是避寅。”(注:红苗惟铜仁府有之,衣服悉用班丝,女红以此乃务。击铜鼓以鼓舞,名曰调鼓。每岁五月寅日,夫妇别寝,不敢相语,以为犯有虎伤。)寅为虎,谁敢违背避寅风俗,五月寅日若夫妻同房而眠,老虎就会伤害他。
[兔]
宋代陶谷《清异录。馔馐》:“犯羹,纯兔。”兔为生,属犯,古代人们称兔肉汤为犯羹。
在汉族有生育忌兔肉的风俗,由于兔子豁嘴,所以孕妇妊娠时禁食兔肉,以免孩子生下来时豁嘴。另外还有赠兔画的育儿习俗。画中有六个小孩围着一张桌子,桌上站一手持兔子吉祥图的人,祝受赠的孩子将来生活安宁,步步高升。
[龙]
咱们国家的民间风俗节日中,有不少是与龙有关的。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中有关南宋龙灯的记述:“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蜿如双龙之状。”阴历二月二为汉族的“龙抬头节”。民间风俗认为蛰伏一冬的龙在这一天正抬头活动,以后的雨水也就多起来了。明人沈榜的《宛署杂记》有关于“二月引龙,熏百虫”的记录载入:“宛人呼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因为中国北方多旱少雨,将龙引入家里,图的是天地平安,于是也就产生了“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这一天,人们吃龙须面、龙鳞烙饼、龙耳饼子等等。
[蛇]
福建闽南一带因为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各类蛇繁衍生息。若在家里发现蛇,是不能打死的,人们认为蛇是祖先派来巡视平安的,进了谁家,就表示谁家平安。要是于路旁发现几条蛇盘在一起,就要抓紧揪掉身上的某一颗纽扣丢去预示忏悔,紧接着走开,当作没有看到。据说这是蛇交配,观者为大逆不道。每一年惊蛰,贵州一带民间风俗忌雷鸣声,要不然当年会蛇虫成灾。民谚云:“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
[马]
华夏自古有祭马的民俗。
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阴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祀物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性节日,每一年的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紧接着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
[羊]
“羊”、“祥”通假。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广州号称羊城,源于美满的传说:周夷王时,五个仙人骑着口衔六串谷穗的五只羊降临楚庭(广州古名),将谷穗赠给人们,祝这里永无饥荒。仙人言毕隐去,羊化为石。《广州记》则记:“战国时,高固为楚相,五羊衔谷穗于楚庭,故广州厅室、梁上画五羊像,又作五谷囊。”
[猴]
《搜神记》载:“楚王游于苑,白猿在焉,王令善射者射之,矢数发,猿搏矢而笑。乃命由基,由基抚弓,猿即抱木而号。”这只白猿能够将射来的箭一一打落,而且还在笑。当神箭手拿起弓时,白猿自知不妙,抱树而号。在这儿猿被人格化,正如进化论告知人们,人类是由类人猿转变而来的。
汉族普遍认为猴为吉祥物。因为猴与侯谐音,在很多图画中,猴的形象预示封侯之义。如一只猴子爬在枫树上挂印,取“封侯挂印”之意;一只猴子骑在马背上,取“马上封侯”之意;两只猴子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猴子骑在另一只猴的背上,取“辈辈封侯”之意。
[鸡]
古时候计时器尚未发明,早晨的鸡鸣一声,向人们报告新一天开始,它不但是庄户人家的时钟,也是公共生活的时钟。战国时期,著名的函谷关,开关时间就以鸡鸣为准。落魄而逃的孟尝君,面对大门紧闭的关口,担心后面追兵到,食客中有会口技者,学鸡鸣,一啼而群鸡尽鸣,骗开关门。这个故事被司马迁写入《史记》,传为熟典。
古时候汉族有“杀鸡”的岁时习俗,流行浙江金华、武义等地。每一年七月初七,当地民间必杀雄鸡,由于当夜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若无雄鸡报晓,便能永不分开。
[狗]
宋代朱弁《曲湖旧闻》记录了一则因皇帝属相为狗而禁屠狗的故事:“崇宁初,范致虚上言:‘十二宫神,狗居戌位,为陛下可命。今京师有以屠狗为业者,宜行禁止。’因降指挥,禁天下养狗,赏钱至二万。太学生初闻之,有宣言于众曰:‘朝迁事事绍述熙、丰、神宗生戌子,而当年未闻禁畜猫也。’其间有善议论者,密相语曰:‘狗在五行,其取类息有所在,今以忌器谀言,使之贵重若此,审如《洪范》所云,则其忧不可胜言者矣。’”
旧时汉族民间有“赶毛狗”的节日习俗。“毛狗”即狐妖,相传妖于正月十五日群出拜月,扰害生灵。人们在这一天夜里搭毛狗棚,并放火烧掉,同时鸣锣击鼓放鞭炮,以送瘟。
[猪]
猪也叫作“乌金”、“黑面郎”及“黑爷”。《朝野佥载》说,唐代洪州人养猪致富,称猪为“乌金”。唐代《云仙杂记》引《承平旧纂》:“黑面郎,谓猪也。”在华夏的土地上,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开始饲养猪、狗等家畜。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其图形与如今的家猪形体十分相似,说明那个时候对猪的驯化已具雏形。
回答者:bxrfhn - 秀才 三级 1-二十四 11:29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thank you!您觉得最优秀解答好还是不好? 目前有 2 个人评价
100% (二)
0% (0)
其他回答 共 2 条
传说很久以前,天帝要挑选12个动物作为十二生肖。那时候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因为猫很爱睡懒觉,于是在报名的前一天,它希望老鼠可以在第2天把它叫醒,好一起去报名。老鼠应允了。可是第2天,老鼠却没有依照事先说好的去叫醒睡懒觉的猫,自己去报名了。等猫醒来,名额早就没了。而老鼠竟然是12生肖的排头。猫非常生气,于是每次见到老鼠都要发怒,他们也就成了千古的仇家了。
回答者: zhxr63 - 魔神 十七级 1-二十四 11:14
12生肖的由来与传说
在中华,任何人皆有各自的属相,你属相为虎,他属相为兔,我属相为龙等等。欲知一自个的年岁几何,只要问一问他的属相便大约知晓了。据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初次访问中国时,给那个时候任国务院管事的的悟 真 网016出了一个谜语:全中国只有十二个,任何人却都占一个,外国很少有,请问谜底是什么?周管事的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脱口答道:十二属相。这一趣闻已成为表现周管事的敏捷才思的美谈而广为流传。
每当新春佳节来临,因为华夏民族的传统习惯,人们都爱说今年是龙年,是属相为龙人的本命年。明年是蛇年,后年那么是马年……。追溯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基蕴,自然地引出了如下的一些话题。
12生肖的典籍记录载入
我国自帝舜时代就会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以动物纪年的方式方法最初追溯于中国古代西、北部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中。《唐书》载:“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清代著名考据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考证云:“益北狄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至汉时呼韩邪(单于)款塞人居五原,与齐民相杂,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12生肖最早见于全地球第1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小雅·车攻》曰:“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又见于《礼记·月令·季冬》:“出土牛,以送寒气。”12生肖之说,究竟产生于何时?有史料云:它最晚应形成于汉代。其根据是东汉王充《论衡·物势篇》云:“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又云:“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申,猴也。”共提出十一种生肖名。加上东汉赵晔《吴越春秋》中有“吴在辰,其位龙。”恰好补上了“辰龙”,而成全了12生肖。可见在东汉12生肖已经形成。至于12生肖的使用,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依然出现。北史《宇文护传》记录载入了宇文护的妈妈写给他的一封信,内容是:“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相为鼠,次者属相为兔,汝身属相为蛇。”由此可见那个时候民间已广泛使用12生肖记录人的生年了。
不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即1975年12月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一1号秦墓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上千支竹简。其中《日出·盗者》清楚地记录载入着用生肖占卜盗贼相貌特征的文字。这一奇迹的出现,印证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使用12生肖了。由于第十一号秦墓,据考证葬于始皇帝三十年,即公元前217年。有的人讲:我们的祖先用生肖纪年,远在秦始皇称帝之前就会开始了,而且具体地指出“始于夏,流传于商周。”但怎样引证,恐尚待史学和文物学者进一步探究了。
中国古代南北朝不但使用12生肖纪年,而且显现了沈炯编写的《十二属诗》:
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
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
龙阴远青翠,蛇柳近徘徊。
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怀。
狗其怀屋外,猪蠡窗悠哉。
这首诗在首字按序嵌入了12生肖名,且突出了每个种类的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明朝大学者胡俨撰写的12生肖诗,不但依次嵌入生肖名,而且一名一典,颇有情趣趣味。诗云:
鼷鼠饮河河不干,牛女长年相见难。
赤手南山缚猛虎,月中取兔天漫漫。
骊龙有珠常不睡,画蛇添足适为累。
老马何曾有角生,羝羊触藩徒忿嚏。
莫笑楚人冠沐猴,祝鸡空自老林邱。
舞阳屠狗沛中市,平津放豕海东头。
首句“鼷鼠”即水鼠。二句的“牛女”即民间牛郎织女的传说。五句的“骊龙”是龙的一个种类,其颏下有宝珠一颗,故谓之骊龙。八句的“羝羊”即公羊,“触藩”指羊角触篱笆。十一句的“舞阳”指汉高祖刘邦封名将樊哙为舞阳侯,他曾在江苏沛县以宰狗为生。最后一句是指汉武帝丞相公孙弘,当年曾在东海放过猪。
12生肖的由来与传说
从文献记录载入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十二地支,它跟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等十二星座有关,最早的十二地支、十二星座都代表了每一年十二个不同的月令、节令。殷商时期发明了甲、乙、丙、丁等十个计算与记录载入数目的文字,后来研究命理的人把它称为天干,并使之与地支结合运用,如甲子、乙丑等,用于计年、月、日、时。
相传以十二种动物取代十二地支,来代表十二个月令,是汉朝东方朔的杰作。有明确记录载入的是东汉王充所写《论衡》中的《言毒篇》,他提到了十二种动物的名称。用12生肖来计年,也起于东汉。清朝赵翼所著《陔余从考》也指出这一史实。至于为啥要选定十二种动物作标志,最早可能与图腾有关。古时候各部落都选一种特别惧怕或特别喜爱的动物,用其图案作为本部落标志。宋代洪巽的《旸谷漫泉》、明朝郎瑛的《七修类稿》等对此都作了解释。另外佛经《大集经》记有12生肖轮流游行的故事,但其中无虎而有狮子,因此有人认为,12生肖是由古印度传入咱们国家的,以虎代狮,可能与中原不产狮有关。
亦有人认为,12生肖first of all出现于记时。一昼夜是24小时,古时候天文学家将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同时他们在观天象时,按照十二种动物的活法习惯和活动的时辰,确定12生肖。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属子时,正所谓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凌晨一点至三点,属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故称“丑牛”。凌晨三点至五点,属寅时。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古代人们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清晨五点至七点,属卯时。天刚亮,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故为“卯兔”。早晨七点至九点,属辰时。此时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日新月异,故称“辰龙”。上午九点至十一时,属巳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故作“巳蛇”。中午十一点至一点,属午时。古时野马未被人类驯服,每当午时,四处奔跑嘶鸣,故称“午马”。午后一点至三点,属未时。有一些地方管此时为“羊出坡”,意思是放羊的好时候,故称“未羊”。下午三点至五点,属申时。太阳偏西了,猴子喜在此时啼叫,故为“申猴”。下午五点至七点,属酉时。太阳落山了,鸡在窝前打转,故称“酉鸡”。傍晚七点至九点,属戌时。人劳碌一天,闩门准备休息了。狗卧门前看守,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故为“戌狗”。夜间九点至十一点,属亥时。夜深人静,能听见猪拱槽的声音,于是称作“亥猪”。就这样,一天的时辰和动物搭配就排列了下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后来人们一般把这种纪时法用于纪年,就显现了12生肖。
对十二种动物配十二时辰,还有一类似的讲法。据说天地生成于子时,生之初,没有空隙,气体跑不出来,物质无法利用,被老鼠一咬,出了空隙,才使气体跑出来,物质便能利用了。老鼠有打开天体之神通,子时就属相为鼠了。老鼠打开了天地之缝,牛便出来耕耘在地,于是丑时就属相为牛了。传说人生在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相为虎了。卯时已经进入清晨,但太阳还没有出来,照亮大地的还是月亮,而月宫中唯一的动物是“玉兔”,于是卯时便属相为兔。传说辰时正所谓群龙行雨的时刻,此时自然属相为龙了。蛇善于利用草掩藏其行踪,据说巳时蛇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动,不能伤人,所以巳时属相为蛇。午时阳气达到极限,阴气刚欲产生,马跑离不开地,是属阴类动物,故午时属相为马。传说羊吃了未时的草,并不作用与影响草的再生,未时就属相为羊了。申有“伸”之义,而猴子最善于伸屈攀登,故申时属相为猴。本时鸡开始归窝,此时当属相为鸡。戌时天渐渐黑了,狗开始“工作”,看家望门护院,这时就属相为狗。亥时已入夜,万物寂静,天地混沌,而猪和天地混沌一样,除“吃”以外一无所知,亥时自不然就属相为猪了。
《法苑珠林》引《大集经》言12生肖由来曰:“阎浮提外,四方海中,有十二兽,并是菩萨化导。人道初生,当菩萨住窟,即属此兽护持、得益,故汉地十二辰依此行也。”又云:“其所以分配的意思,则《旸谷漫录》言之颇详。据之,子、寅、辰、午、申、戌俱阳,故取相属之奇数以为名的鼠、虎、龙、猴、狗皆五指,而马单蹄也;丑、卯、巳、未、酉、亥属阴,故取相属之偶数以为名的牛、羊、鸡、猪皆四爪,兔两爪,蛇两舌也。”据此,十二种动物按足趾奇偶排列为:牛四趾,为偶;虎五趾,为奇;兔四趾,为偶;龙五趾,为奇;蛇无趾却两舌,为偶;马一趾(单蹄),为奇;羊四趾,为偶;猴五趾,为奇;鸡四趾,为偶;狗五趾,为奇;猪四趾,为偶;十二种动物中,只有鼠最特殊,前足为四趾,为偶;后足五趾,为奇。这样,原是奇、偶全占,所以就排在了十二种动物首位了。
在陕西省临潼骊山人祖庙的西北方,有一巨碑,上面刻有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的形象,被叫作“十二像石”。这块“十二像石”还有一段有意思的传说:古代,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老百姓中流行。因此,有人建议以12生肖来纪年,这一建议获得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即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获悉此讯,个个欢呼雀跃,纷纷争先恐后准备赴会。其中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便在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1名。第2个赶到是虎,第3个是兔,第4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全身鳞甲,闪光发亮;双目溜圆,宛若明灯;银髯金须,随风飘拂;虎蹄鹰爪,驾雾腾云。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好像缺了点什么。当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时,一眼发现了大公鸡。只见大公鸡不但羽毛漂亮,而且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不由地抨然心动,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斑斓的衣,就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听好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不过还是放不下。正在这时,爬来一条大蜈蚣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做保怎么样?”大公鸡见有蜈蚣做保,便应允了。龙万分欢喜,并满口应承生肖竞选大会后立即将角还给大公鸡。再说老鼠与猫原本是一对好朋友。猫贪睡,临赴会前,猫对老鼠说:“明天一早你叫我一声好吗?”老鼠点点头说:“好,俺必须叫你。”就这样,猫放心去睡大觉了。老鼠一觉醒来,天业已不早了。它抓紧去叫猫,见猫睡得正香,心想:何必多一个竞争角逐对手呢?便撇下猫独自走了,结果是最后一个到场的。
生肖竞选大会好不热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栖的全都聚到了一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黄帝从百兽百禽中挑选了十二种动物,给它们排次序。黄帝心想:牛虽笨拙,但身材魁伟健壮、力气大,又来得最早,决定牛排首位。老鼠长得不起眼,来得也最晚,应当排在最后。黄帝话音刚出口,老鼠灵机一动,赶忙跳到黄帝面前说:“要说大,还得数我。不信请让老百姓鉴定一下。”黄帝听了老鼠的话,觉得好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便说:“我们既然已经是为百姓选生肖,自然由百姓来鉴定一下更好:”于是传下旨意,让十二种动物都到街上去走一趟。牛上了街,人们对它很友好,有的摸摸头,有的赞扬几句,却没有一个人说牛大的。这时,老鼠突然窜上牛背,把人们吓了一跳。只听人群中有人惊呼:“哎呀!!!从哪儿蹦出这么大一只老鼠!!!”这一喊让老鼠得了逞,黄帝不好违言,只好将老鼠排在12生肖的第1位。
在12生肖竞选大会上,老鼠不但入选,而且排在首位,自然十分得意。回家后,见猫刚刚睡醒,便说:“猫兄,生肖大会开完了,我被选为第1。”猫一听急了,吼道:“什么?你为啥不叫醒我?你这个心术不正的坏东西。”说罢,便猛扑向老鼠。老鼠见猫真的翻了脸,吓得慌忙逃回鼠洞。从此,猫和老鼠就成了冤家对头,一直延续到今天。
再说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真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之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本人的角。龙见了大公鸡自知理亏,可又不想把这么漂亮的角还给它,猛地跳进周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水,只好去找做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何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一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12生肖选定并排列次序后,黄帝便命创造文字的仓颉,把十二种动物名刻在石碑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