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生知道前世的事月亮夫妻这一(真的有人记得前世的事吗)
这一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将来他是谁,饮汤便忘前生事。_百度。。。
这一生已知前生事,三生石上留姓氏,不知将来他是谁,饮汤便忘前生事。
是的,第1,他用了仄韵。
第2,他没有按律。
第3,把三生石的故事和孟婆汤的故事杂在一起了。
从这三个看,的的确确是今人写的。
从表面看,十分大气,但,常读古诗的,都明白知道,这首诗的意境太过小气了。
如此的诗,看看就罢了,还问他出处干什么?
倒不如看看原来的那首:
三生石上旧精魂,
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
此身虽异性长存。
三生石上旧精魂
生死书摘注: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沙弥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宋朝的大诗人、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写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僧圆泽传》,这个故事发生于唐朝 ,距离苏东坡的年代并不远,而且人事时地物都记录载入得很详尽,相信是个真实的故事。
原文是文言文,采故事体,文章也浅白,所以并不难懂,我把原文附在下面,加上我本人的分段标点:
僧圆泽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来个年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的相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一个浪漫的传说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朝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它的大意是说,富家子弟李源,由于爸爸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本人的家捐献出来改造建设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friend,往往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无人了解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嵋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地说:“一自个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见一个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了泪来,对李源说:“我不能同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由于我不肯来,所以她怀胎了三年还生不下来,此刻既然遇见了,就不能再躲避。此刻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刻,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市的天竺寺外,俺必须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刻,圆泽就死了,河边看到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知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没有心思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市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
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过去了;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访我,
俺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住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俺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
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转遍了,
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晓得他往什么地方去了。
再过三年,大臣李德裕启奏皇上,推荐李源是忠臣的儿子又很孝顺,请给予官职。于是皇帝封李源为谏议大夫,但这时的李源早已彻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职,后来在寺里死去,活到80岁。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市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来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壮大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仅很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根据,更加的多的伴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非常可能是真实的,但无论它是还是不是真实,起码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观点、真性不朽的观点。透过此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所谓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更甚者在生气的时刻咬牙说:“我死了断然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刻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刻会讲:“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见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讲:“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咱们国家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富有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因 此,“三生石”或许应该是有的。
其实也就是说,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因此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侣也是可能的,诚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根本: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儿,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虽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所以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周而复始,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皆在轮回。我们看不到云了,不预示云消失了,是由于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到月亮,不预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人生就好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嘴里芹菜的香味
谈过轮回,我再说一个故事,这是和苏东坡齐名的大诗人黄山谷的自己经历。黄山谷是江西省修水县人,这故事就出自修水县志。
黄山谷中了进士以后,被朝廷任命为黄州的知府,就任时才二16岁。
有一天他午睡的时刻做梦,梦到自己走出府衙到一个乡村里去,他看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太婆,站在家门外的香案前,香案上供着一碗芹菜面,口中还叫着一自个的名字。黄山谷走向前去,看见那碗面热气腾腾好象很好吃,不自觉端起来吃,吃完了回到衙门,一觉睡醒,嘴里还留着芹菜的香味,梦境十分清晰,但黄山谷认为是做梦,并不认为意。
到了第2天午睡,又梦见相同的情景,醒来嘴里又有芹菜的香味,因此感到非常奇怪,于是起身走出衙门,循着梦中的道路走去,一直走到老太婆的家门外,叩门进去,正所谓梦里见到的老妇,就问她有还是没有摆面在门外,喊人吃面的事。
老太婆回答说:“昨天是我女儿的忌辰,由于她生前喜欢吃芹菜面,因此我在门外喊她吃面,我每一年皆为如此喊她。”
“女儿死去多长时间了?”
“已经二十六年了。”
黄山谷心想自己正好二16岁,昨天也正所谓本人的生日,于是再问她女儿生前的情况,家中还有啥人。
老太婆说:“我仅有一个女儿,她以前喜欢读书,念佛吃素,非常孝顺,不过不肯嫁人,到二16岁时患病死了,死的时刻对俺说她还要回来看我。”
“她的闺房在哪里,我可以大概看一看吗?”黄山谷问道。
老太婆指着一个房间说:“就是这一间,你本人进去看,我给你倒茶去。”
山谷走进房中,只见房里除了桌椅,靠墙有一个锁着的大柜。
山谷问:“里面是些什么?”
“全是我女儿的书。”
“可以开吗?”
“钥匙不晓得她放在什么地方,所以一直打不开。”
山谷想了一下,记起放钥匙的地方,便告知老太婆找出来打开书柜,发现很多文稿。他细看之下,发现他每次试卷写的文章居然全在里面,而且一字不差。
黄山谷这时才完全清楚明白他已回到前生的老家,老太婆便是他前生的妈妈,老家只剩下她孤独一人。于是黄山谷跪拜在地上,说明自己是她女儿转世,认她为母,紧接着回到府衙带人来迎接老母,奉养终身。
之后的日子,黄山谷在府衙后园植竹一丛,建亭一间,命名为“滴翠轩”,亭中有黄山谷的石碑刻像,他自题像赞曰:
似僧有发,似俗脱尘;
作梦中梦,悟身外身。
为他本人的转世写下了感想,后来明朝的诗人袁枚读到这个故事曾写下"书到这一生读已迟”的名句,寓意讲的是像黄山谷如此的大文学家,诗书画三绝的人,并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读书的,前世已经读了许多书了。
站在本人的三生石上
黄山谷体会了转世的道理,晚年参禅吃素,曾写过一首戒杀诗: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元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
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
苏轼和黄山谷的故事说完了,很玄是吗?
亦不是那么玄的,偶尔我们走在一条巷子里,突然看到有一家特别的熟悉;偶尔我们遇到一个陌生人,却有说不出的亲切;偶尔做了一个遥远的梦,梦境清晰如见;偶尔一首诗、一个古代人们,感觉上竟像相识很久的知己;更甚者会有时候偏爱一种颜色、一种花香、一种声音,却完全说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这样偶然的吗?任何人都站在本人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本人的旧精魂罢了。
撰文: 林清玄 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五日
人有前世这一生吗,现世的人会记得前世的事情 来自
个人认为:
前世这一生是有的。
当你的心地足够清静、障去业消之时,自然可以知道前生事。不过现在的人大多欲望深重,内心难有片刻清静。若能“至心信乐”,求生净土,往生之后,自然能知过去多生多世的事。若想这一生便知,还须如法努力修行。
南无阿弥陀佛!!!
这一生怎知前生事 三生石上有姓氏 不知来生几何时 饮汤忘却三生事 求解释。。。
三生石:指前世、这一生、来世,所以有缘定三生之说。意思是:这一生怎么会知道前生的事情呢?固然三生石上刻着姓名,却不知来生要等到何时,饮下孟婆汤三生之事全部都会忘却。
人为啥会想起自己前世的一堆事情?
有的
道家的看法认为俺们的时空是分为 3层天的,上面是仙界, 人间处于中间,以下是阴界
当一个人死去灵魂是不会死的,灵魂没有死的概念,而是进入的下面的冥界。假如你这一生修性很好也可以直接就进入了仙界。一切轮回都是有规律的,不过也不是绝对没有任何差错的。必然中也会存在偶然的。再次降临人间的灵魂有或许没有抹去前世的记忆的。这不是稀奇的事情。
冥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冥界和仙界其实也就是说都是没有躯体的灵魂-气体。仙界自然比冥界要好的多。冥界和我们目前的社会也同样 同样存在着杀伐纷争。
能知道别人前世和未来的人叫什么?
大约叫神棍了,封建不值得信,相信科学吧
如何才能知道本人的前世是哪些人呢?
一个人在没有找到战胜困难的办法时,由此就想上天祷告,希望得到上天的启示,由此就产生了神。一个人假如知道本人的前生是什么,那么这个人就是上帝,亦即神仙了。恐怕谁个也没见过神仙。假如你想了解你的前世是什么,那么你就静下心了冥想,你把自己想想成什么样,时间一长,你的脑袋中就产生怎样的前生,这便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