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紀年哪個軟件有天幹甲子己巳(天幹地支紀年速算)
一:華為手機如何在桌面顯示幹支紀年法?
最多隻能顯示陰歷。
二:有年月日天幹地支時鐘嗎?手機用的
朋友,你好,這幾個估計都是有軟件愛好者設計的有。
你可以去你手機的應用商店裡面進行查詢和下載使用,希望幫助到你。
三:1955年是天幹地支之什麼年
1955年是天幹地支之乙未年
四:如何查看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幹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60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60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陰歷己巳年,1930年是陰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陰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陰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天幹地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精密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60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陰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天幹地支,便可推知其餘。
五:天幹地支紀年始於漢代,這種紀年是以哪一天為起點的?
天幹地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起點。
東漢初期,光武帝劉秀時期民間已使用幹支紀年。延至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幹支紀年被以命令的形式頒行於全國。爾後各朝各代,實行年號紀年之外,並以幹支法作為紀年,沿行不廢。
中國先秦素有“改正朔”的傳統,即皇帝以頒令的形式決定歲首。據《禮記·大傳》雲:“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孔穎達疏曰:“正謂年始,朔謂月初,言王者得政,示從我始,改故用新,隨寅、醜、子所建也。周子,殷醜,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雞鳴,夏平旦,是易朔也。”傳說中,先秦三代有改正朔之傳統,商以建醜為正,周以建子為正,秦統一天下後,繼承此傳統,以建亥(十月)為始。
漢初沿襲秦朝正朔,其自傢正朔確立於武帝時期。太初元年(104BC。),漢朝改用《太初歷》,使用建寅為正,即以夏歷正月為歲首。同年,武帝創立年號制度,為突出皇帝之尊,以年號紀年替代帝王在位紀年,改變瞭我國古代的紀年方式。年號制度行用後,前代“改正朔”之制自此變革,後世統治者極少改歲首或月首,新帝登基,但改年號,遂成為中國文化守舊的慣例。
至此歷經百年,我國傳統歷——漢歷(陰歷)所采用得幹支紀年方法,與皇帝年號紀年一樣以新年正月朔(元旦)為開始。
天幹地支紀年法一般指幹支紀年。
幹支(gānzhī)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從古至今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幹支是天幹和地支之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循環往復,循環記錄,這便是俗稱的“幹支表”。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個符號叫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個符號叫地支。
六: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什麼?以哪一天為起點?
我們經常能在古裝仙俠影視劇中聽到甲子的講法,甲子其實也就是說指的是 天幹地支 紀年法中的天幹地支之一,那麼天幹地支紀年法中藏著如何的呢?假如依照古代人們的紀年方法,我們現在的年份該怎麼計算呢?
天幹地支紀年法定義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n)、巳(s)、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幹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幹支紀年法。
60甲子介紹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60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比如:2009年之立春是2月4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天幹地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天幹地支紀年計算方法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二)計算時,年最後一位的數對應天幹之編號、用年數除以12,得到的餘數對應地支之編號,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天幹地支紀年法。
如2011年:最後一位是1,相應的天幹之編號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餘7,對應地支編號為卯合起來即2011年為辛卯年。
天幹地支紀年起點
幹支歷每年的起點則應是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而不是此刻陰歷的元日(即正月初一),陰歷的歷法是月亮歷,亦即平時所說的農歷,是依據月亮的盈缺而來的,和幹支歷並不完全吻合,我國陰歷是陰陽歷,有月亮歷亦有太陽歷,其中狹義的陰歷即農歷,依據月相而來,而廣義陰歷中的節氣那麼是太陽歷,依據太陽運行而來,幹支紀年的年與年之間的分界點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開始算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