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將陰陽概念與五行相結合(陰陽五行學說的源頭)
一:《黃帝內經》是怎麼引進陰陽五行學說,建立整體觀念的?
在春秋時期醫學傢已將社會上的陰陽、五行哲學理論思想引進醫學范疇,並用以解釋和論述人體的生理、解剖、病理和診斷治療原則,至《內經》成書,該理論與醫學之結合已達到入微的地步。人體體表、內臟,人與疾病,人與自然環境,人與氣候季節,以及疾病認識,處治原則等,無不滲透著陰陽五行學說。例如人體體表為陽,體內為陰;心肝脾肺腎五臟為陰,胃、大腸、小腸、膀胱、膽、三焦六腑為陽。對於疾病則熱為陽,寒為陰。對臟腑除瞭分辨其陰陽外,還要辨別五行之生克關系,肺屬金,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在五行上金克木,木克土。那麼在考慮臟腑關系時,也要註意和提防到肺病有可能傷肝,肝病時有可能傷脾胃,在治療上根據這一理論,醫生就要在處方時盡早有所註意和提防,要防止肝病引致脾胃不健等病癥的出現。整體觀念確是歷代中醫學傢的一大治療思想武器,它使醫學傢們克服瞭很多有限性、片面性。註重和重視綜合性分析疾病與人體體質不同的關系,與地域、氣候不同的關系,與暑濕風寒等等自然界變異的關系,與季節不同的關系等等,正所謂這幾個看法使之比單純註重分析入微的思想方法高出一籌。陰陽與五行相配合,陰陽五行與臟腑經絡相配合,用以論述疾病與種種因素之間的復雜微妙的關系,采用各種治療方法原則等等,確系中醫學之所長,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必須指出:陰陽五行總歸是一種古樸的哲學思想,必然有其不科學的方面,這是事實,因此必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給予檢驗和提高,這也同樣是非常重要的。
二:首次將陰陽五行結合在一直的是陰陽傢( )。
鄒衍;鄒衍(約公元前3二十四年~公元前250年),戰國末期齊國人(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相公莊街道郝莊村) ⓵ 。陰陽傢代表人物、五行創始人,主要學說是五行學說、“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又是稷下學宮著名學者,因他“盡言天事”,那個時候人們稱他“談天衍”,又稱鄒子。
三:陰陽五行是中國人的思想律出自哪裡
起源時代不詳,其相關概念在《周易》《老子》中皆有論述。陰陽是“炁”的屬性,陰陽二氣具有化生萬物的力量;而有關“金木水火土”是五種物質及屬性的五行概念,則最早可見於《尚書洪范》中的記錄載入。以此,鄒衍早在戰國時就將“陰陽”與“五行”結合創立瞭“陰陽五行學說(即陰陽傢)”,借以闡釋“道傢的天道”和“儒傢的人道”,以給五行付與社會屬性來說明王朝更替的緣故和趨勢。在鄒衍的思想被方士吸取後,作為神仙方術的論理基礎,充滿瞭神秘色彩的陰陽五行又成為道教修煉法術理論的重要來源。
四:陰陽理論的源頭在哪?
一、戰國中葉陰陽五行說的新發展
陰陽五行說的源頭,至今學術界尚未有定論。對“陰陽”和“五行”概念的產生時期及內涵,曾有眾多說法,各有所當,尚無定論。陰陽說和五行說,它們從遠古各自單獨發展,原來並不屬於一個理論系統,這也是大傢所公知的。在這個意義上,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不是把“陰陽”和“五行”概念簡單地結合的最終,而是一個與已往的陰陽說及五行說不同的、新的論理模式。
近日《郭店楚墓竹簡》⓵(以下簡稱“郭店本”)的出版,在學術界挑起瞭很大的註意和關註,對它的研究成瞭一個熱點。郭店本中有《五行》一篇,七十年代初它在馬王堆漢墓曾出過,那個時候學者多以為此書成書於戰國後期或西漢初。但出郭店本的楚墓(荊門郭店一號墓)的年代,屬於戰國中期後段,而此書思想的形成時期,應當更早一些。⓶很顯然,郭店本《五行》保存有戰國中期以前五行思想的原樣。原初馬王堆帛書《五行》的出土後,龐樸先生把此書分為經、說兩部分,以為是“繼續思孟學派的”⓷的作品,乃因《荀子·非十二子》的“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子思唱之,孟軻和之”的記述。但郭店本《五行》相當於帛書《五行》的經部,當然它的成書早於孟子,所以李學勤先生提出“《五行》之經文為子思之說,傳文乃世子之意”⓸的建議,可靠性很高。
依據以上所述,郭店本《五行》提供瞭原始(最晚戰國中葉以前)儒傢的五行觀念有關的思想材料。據郭店本《五行》記錄載入:
五行:仁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義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禮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口(行);口口(智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聖形於內謂之德之行,不形於內謂之行。德之行五,和謂之德。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德,天道也。(以上所引依文物出版社本釋文)
從以上所引史料看,“五行”是指天道運行的五種方式,即仁、義、禮、智、聖的表現,顯然有倫理的意義。“德”是天的總的倫理本性,所以“五行”有“德之行”與“行”的區別,二者的區別點就在於內外之別,前者即指“德”的倫理本性的內在運行;後者則是出自內在的倫理本性的外在的表現。尤其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五行”與“四行”的不同。“四行”隻講仁、義、禮、智的四種善行。“德之行五”、“德,天道也”二句表明“天道”有“五行”;“四行和謂之善”、“善,人道也”二句則表現“人道”有“四行”。但郭店本《五行》又謂:“五行皆形於內,而時行之,謂之君口(子)”。由此可見,“五行”不但是天的五種倫理行為,人也有五種倫理行為的可能性。從郭店本《五行》可以看見,戰國中葉以前確實有“五行”概念,但它有五種倫理行為的意義,與後人所謂“陰陽五行”的五行有很大的差異。
以上簡單地述及郭店本《五行》的“五行”與木、火、土、金、水“五行”無關,它與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更不相通。那麼,創造傳統說的陰陽五行說之功仍然歸於騶衍(或稱“鄒衍’’)。在中國思想史上,騶衍最早把五行和陰陽概念相結合在一直,提出系統的陰陽五行說。《史記·孟子荀卿傳》記錄載入:
騶衍,後孟子。騶衍睹有國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於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觀陰陽消息而作怪迂之變,《終始》、《大聖》之篇十馀萬言。其語閎大不經,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垠。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因載其機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國名山大川,通谷禽獸,水土所殖,物類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其他人之所不能睹。稱引天地剖判以來,五德轉移,治各有宜,而符應若茲。以為儒者所謂中國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⓹
騶衍“深觀陰陽消息”的自然秩序,以陰陽、五行概念為核心,在空間上談到“必先驗小物,推而大之,至於無限”;在時間上涉及“先序今以上至黃帝,學者所共術,大並世盛衰,因載其機祥度制,推而遠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他以陰陽、五行之氣的運動為宇宙的普遍規律,從而講釋自極小至無限的空間,又討論自今追溯到天地生成以前的時間。“大九州說”屬於前者,“五德終始說”屬於後者。其中,五德終始說是用五行相勝的原理來解釋朝代更替的學說,即陰陽五行的數術與天命論相結合的一種歷史哲學。騶衍的五德終始說,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戰國中葉以來天命論的
變化起瞭巨大的功效,為秦漢專制皇朝的中间位置集權制取代殷周以來分封制的改革,奠定瞭堅固的論理基礎。過去,很多學者指責,騶衍的五德終始說是荒唐無稽的學說,司馬遷曾經批評:“此豈有意阿世俗茍合”、“其言不軌”⓺,近代學者也多認為五德終始說不過是一種。筆者則不贊同這種意見。騶衍的學說絕不是胡言亂語,它反映那個時候自天文、星占、歷法知識的成熟引起的天命論的重大變化,值得註意和提防。依此看法,本文考察陰陽五行說對我國古代天命論演變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秦漢朝盛行此說的緣故。
五:陰陽五行說,為2000年來之大本營。這句話誰說的
梁啟超說的,出自1921年發表的《陰陽五行說之來歷》:”陰陽五行說為二千年來之大本營,直到今日,在社會上猶有莫大。”
六:《黃帝內經》之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是人民經過對自然界運動變化的長期觀察與認識,隨著中國古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一步步從天文、氣象、歷算等科目中匯總出來的帶有哲理性的認識自然的基本金科玉律。《內經)吸的並發展古時候哲學流派中的主要學說,以之建構本人的理論體系,形成瞭中醫學專有的用陽五行認識論和拜證法,其以“萬物本源於氣”為基礎,通過研究氣的運動轉化規律來認識和解釋字宙萬物,分析和論證人體的生理、病理、養生、講證、治則、治法和組方用藥。其內容非常的豐富,貫穿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各方面,《內經》 的絕多數篇章都運用瞭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來探討、分析、歸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使之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研究和臨證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陰陽,是對某定系統內相互關聯而權衡統的兩方面的概括。
陰陽學說認為,任何一個系統的內部, 不管從物質 來講,或從功能而論,或從物質與功能的關系來講,都存在相互照應的兩方面,兩者通過感應交合、互根互用、消長、轉化、制約的權衡運動使整個系統維持動態平衡穩定的狀態。因為系統的大小不同,陰陽概念在不同的層次有著不同的具體內涵和外延,所以,中醫的陰陽具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特征。
陰陽學說需正確領悟陰陽學說在不同層次的具體內容和適用領域。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其實也就是說質是對系統內部更細的劃分,從按道理來講講, 五行同樣具有“其大無外, 其小無內”的特征。五行學說著重是討論系統內部的五行屬性和五行通過生克制化、亢害承制以權衡維持整個系統動態平衡穩定的規律。
陰陽對應天地方位“天畢生水,地大成北。地二生火,天七成南。天三生木,地八成東。地四生金,天九成西。”在河圖中:一、三、五、七、九(5個奇數)為天,屬陽。二、四、六、八、十(5個偶數)為地,屬陰。
陰陽對應人體,“春生應肝,屬木。夏長應心,屬火。秋收應肺,屬金。冬藏應腎,屬水。脾為土。對應人體五臟”
明陽五行的思想方法、理論看法融合貫穿於《素問》《靈樞) 的各個簡章之中。《內經》 專門討論明陽五行學說的簡章不多,集中閘述明陽五行學《金匱真言論》 說的概念和運用的篇章主要有(素問》的《生氣通天論)《陰陽應象大論》《陰陽離合論》 《六節藏象論》 《臟氣法時論》《宜明《五音五味》《順氣一日分為四時》五氣》,《靈樞》的《陰陽系日月》《九針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