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地支算法為啥減3(天幹計算時為什麼要減3)
天幹地支紀年法的計算中假如用年號除以60,為啥要對餘數減3以後再處理。。。
公元紀年與幹支紀年而不是絕對相對的,雙方起算的年代不同,故有個差值
依據實際情況,2010為庚寅年,反推算出,公元後4年為甲子年,所以假如要把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必須先減3
天幹地支之算法
十天幹: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first of all你得瞭解或者背過天幹地支
計算此刻任意的一個年份的天幹地支
天幹:年份減3,除以10,沒有餘數就是天幹之最後一個,餘數為1對應 甲 ,是2對應 乙 ,依次往後推
地支:年份減3,除以12,沒有餘數就是地支之最後一個,餘數為1對應 子 ,是2對應醜,依次往後推。
例如2003年
2003—3=2000 2000÷10=200 則天幹為 癸
2003—3=2000 2000÷12=166。。。。。。8 則地支為 未
因此2003年是 癸未年
例如2023年
2023—3=2023 2023÷10=201。。。。。。6則天幹為 己
2023—3=2023 2023÷12=168 則地支為 亥
因此2023年是己亥年
天幹地支計算公式是什麼?
天幹地支計算公式是公元年數先減三,除12餘數為地支。月幹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類隻計算月幹,天幹地支又分陽幹陰幹,陽支陰支每一個天幹可以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有子起,陽幹隻能配陽支不與陰支相配。
天幹地支之特點
幹支紀年法用陽歷的年份除以60得到的年份再減去3就是這一年農歷的幹支序號數,查幹支表得到幹支年紀,若得出來的數據小於零或者等於零則加上60即可,幹支紀年都是從每年之立春開始的,無論立春在前一年的臘月還是新一年的正月,立春開始才算新的一年。
幹支紀月法著重是星相傢用來推算八字用的,所以沒有普及實行,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我國古代記年法為啥其中要減去三
古時候紀年法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幹支紀年
用“天幹”和“地支”一一相配來紀年的方式方法。其特點是:
A、天幹和地支各一位組成一個紀年,如“甲子年”、“乙醜年”等。
B、天幹和地支之相配永久是單數對單數、雙數對雙數,不可能出現奇偶相組合。
C、60年一循環,循環往復。
年號紀年
從漢武帝起,帝王即位皆有年號,後就用帝王年號來紀年。 如:康熙元年等。《嶽陽樓記》“慶歷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遊褒禪山記》“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鐘山記》“元豐七年”、《梅花嶺記》“順治二年”、《指南錄後序》“德祐二年”、《雁蕩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簡稱,宋真宗年號)等。⓵
王公年次紀年
用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一種紀年方法,如:趙惠文王十六年《左傳。骰之戰》:“三十三年春,秦師過周北門。”指魯僖公三十三年。《廉頗藺相如列傳》:“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⓵
民國紀年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從此又有瞭民國紀年法。
幹支紀年法推算方法: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計算方法1:
天幹:年份÷10,得到的商無論,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天幹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天幹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0,得到的數即為天幹數,若餘數是3,則為天幹之最後一位,即癸。
地支:年份÷12,得到的商無論,看餘數,若餘數-3得正,則按地支順序往下數,得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3為負,則+12,得到的數即為地支順序數,若餘數是3,則為地支之最後一位,即亥。
把天幹數和地支數合並起來,即為所求的幹支年份。 如:2012年查萬年歷為壬辰年,算法為: 2012÷10=200……2,2—3=—1,—1+10=9,按天幹順序數到9,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任。第9位為任。 2012÷12=167……8,8—3=5,按地支順序數到,子、醜、寅、卯、辰。第五位為辰。 依照以上計算最終,把天幹、地支合並起來可知,2012為壬辰年。
計算方法2 :
十位天幹: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十二地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已知公元數推算幹支年號,僅需要分兩步:
第1,把公元年數減去3,你會得一個新的數字。這個新數字的個位數字(當個位數字為“0”時,當“10”)在十位天幹中所相應的天幹字就是所求的。
第2,把每一次你得到的一個新數字除以12,這樣你又會獲得一個餘數字(當剛好除盡時,餘數字取12)。這個餘數字在十二地支中所相應的一位地支,即為所求的。
例如,請你確定1980年的幹支年號。
先找天幹:1980-3=1977。1977的個位數字7在十位天幹中相應的天幹字為“庚”。
再找地支:1977÷12=164……9,顯然餘數是9,查9在十二地支中相應的地支字為“申”。
所以,1980年為庚申年。
這樣推算幹支年既快又準,可簡記為“減3除以12”。
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幹支法在我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用處,十分容易推算歷史時間。希望可以幫助到你!謝謝!
天幹地支順序表
天幹地支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
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
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
戌(xū)、亥(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