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化豹為虎卦象(六十四卦之象)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12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出自哪裡?有道理嗎?

“大人虎變”是《易·革卦》的九五爻辭,其辭曰:“大人虎變,未占有孚。”其《象傳》釋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易·革卦》的上六爻辭,其辭曰:“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其《象傳》釋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如果想全面、正確地理解這兩句爻辭,我們first of all應該看看《革卦》是如何一個卦。

《革卦》是講剪掉鞭子的卦。所謂“剪掉鞭子”,就是指天命有革。《革卦·象辭》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澤中有火”是天象,水火相息,不是火滅就是澤涸,兩者必有一亡,矛盾不可調和,故天道必革。“治歷明時”,就是改朝換代。 古代人們認為帝王承天命而君天下,帝位相承和天體運行相次序,每個帝王皆各有歷數。《論語·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在爾躬”。歷數在誰,則由誰承帝位,帝王易姓,謂改歷。天改變命運,則帝改歷。

治歷明時指重新計算歷數、時間,開始新的統治。《革卦·彖傳》曰:“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剪掉鞭子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這就更明確地指出,《革卦》就是天改變命運、帝改歷的剪掉鞭子之卦。

從卦象上講,《革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的。《革卦》六二原為《大壯卦》六五,《大壯卦》六五本是君王,但柔居剛位而不當,不堪稱“九五至尊”。卦變為《革卦》後,《大壯卦》六五之君被趕下臺,最終回到內卦中位,回傢“賣紅薯”去瞭。趕他下臺的就是《革卦》九五,《革卦》九五“治歷明時”,完成瞭改朝換代,開始瞭新的統治。而《革卦》上六原為《大壯卦》上六,身居高位,本是舊王朝的元老重臣,此刻改朝換代瞭,何去何從,自有演變。

“大人虎變”是《革卦》的九五爻辭,意思說白瞭就是奪取瞭王權,登上瞭王位。 “虎”在《易經》中就是君王的代表象征。虎是獨居動物,有本人的領地。古時候君王喜歡稱孤道寡,或稱“餘一人”,就是強調自己獨特的地位,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容二主”。老話說“伴君如伴虎”,一則說明虎威猛、可怕,二則著重是說虎不允許別人有挑戰本人的實力和機會,一旦虎感到本人的地位受到威脅和挑戰,就會不顧一切加以排除。虎是獸中之王,古時候是以虎喻王,並不是以龍喻王,在《周易》中,龍隻是供人驅乘的坐騎,這一點必須明確。《乾卦》中有“時乘六龍以禦天”之語,王是唯一的,不可能同時有六個,更不可能被人驅乘。後代對《周易》的理解逐漸膚淺,自以為是並以訛傳訛,不知何時把龍作為帝王的代表象征,連君王都誤導瞭。

“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革卦》的上六爻辭,意思是改朝換代後,身居高位的舊臣遺老的兩種選擇和表現,總之上六有兩種完全不相同的象。一是豹變的君子,二是革面的小人。小人革面是預示順從、臣服;君子豹變是預示避讓。虎與豹都是大型貓科食肉動物,都有著自己的領地,屬於食物鏈的同一等級,故虎與豹的關系,不屬於上下臣服關系。虎一般不以豹為捕獵對象,但虎豹相遇時,豹一般采取避讓態度,不敢與虎爭雄,但是也不會臣服於虎。虎體型更大,力量更強,但豹更敏捷,且善攀樹,豹獲得獵物後,多數都要把獵物拖到樹上。善於攀高事實上是避讓性質的本領。剪掉鞭子之後,上六若為君子,就會對新的帝王采取避讓而不臣服的態度,以相安無事為原則;上六若為小人,則會主動笑臉相迎,預示順從臣服。“革面”就是易容,由對舊君陪笑臉改為對新君陪笑臉。

從卦象上講,《革卦》九五和上六兩爻,一個是陽爻,一個是陰爻。陰爻象點狀斑紋,陽爻象條狀斑紋。《革卦》九五位居中位,中五行屬土,其色為黃;又五位為王位,其色黃而有條狀斑紋,位居獸中之王者,非虎其誰?故曰“大人虎變”。這隻虎著重是從其斑紋上看出來的,故《象傳》釋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革卦》上六為陰爻,其紋為斷續的點狀,又上六居極高之位,說明上六在食物鏈中居頂層地位且善攀高。上六居食物鏈頂層地位,有點狀斑紋,且善攀高者,豹之象也,故曰“豹變”。又《革卦》 上六是兌體主爻,“兌為說”,“說”通“悅”,喜悅就會面露笑容,故上六有面露笑容之象。《革卦》是由《大壯卦》變化而來,上六在《大壯卦》中居震體,卦變為《革卦》後震體變為兌體。震為雷,令人怖,《震卦·象辭》曰:“震,君子以恐懼修省。”卦變前後,上六先恐懼而後笑,面容易色,故曰“革面”。上六陰柔,《易》以柔為小,故取象為“小人”,故曰“小人革面”。《革卦》上六與九五比鄰,上六的笑臉是露給九五看的,預示順從於九五。九五為君,故爻象傳釋曰:“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武王剪掉鞭子勝利後,豹變避讓者如箕子;革面歸服者如微子;而征而反叛者如武庚祿父。 商王朝覆滅後,箕子拒絕瞭周武王的重用,遺《洪范九疇》後避走朝鮮,後在朝鮮建立瞭箕子王朝。稱為“箕子朝鮮”,並得到周王的認可和尊重,並不把箕子朝鮮當臣屬看待。

早在滅商之前,箕子就對微子說過:“商其淪喪,我罔為臣仆”(《尚書·微子》) 周武王滅商後,微子持祭器造於武王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後微子又被封於商代宗邑,建立宋國,稱為宋公,使他保持生意人的宗祀。 武王克殷班師時,封商紂之子武庚於殷,統率殷的遺民。後武庚拉攏不滿周公的管叔,蔡叔等又起兵反周,局勢一度變得很嚴重。但周代商而王天下,已是大勢所定,周公親領大軍東征,first of all集中兵力誅滅瞭武庚,又殺害管叔,流放蔡叔,消除掉瞭叛亂的中心。再經三年苦戰,相繼平定瞭東方諸國,徹底完成瞭滅商事業。

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之義是什麼?

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之義是大變革時期,君王會奪取王權,登上王位;君子會像豹子一樣聞風而動,順從改革;小人(在古時候多指平民百姓),也要順應改革而進行改變。

“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出自《周易》 革卦,古代人們用豹變來形容君子的成長。幼豹長大退毛,逐漸疏朗煥散,毛變得富有光澤和文采。

君子的成長也是一樣,通過不斷的學習修養,最終成為一個高品質的人。也比喻人的行為變好或勢位顯貴。

更多閱讀

“大人虎變”是《革卦》的九五爻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是《革卦》的上六爻辭,指改朝換代後,身居高位的舊臣遺老的兩種選擇和表現,總之上六有兩種完全不相同的象。

虎與豹都是大型貓科食肉動物,都有著自己的領地,屬於食物鏈的同一等級,故虎與豹的關系,不屬於上下臣服關系。虎一般不以豹為捕獵對象,但虎豹相遇時,豹一般采取避讓態度,不敢與虎爭雄,但是也不會臣服於虎。

虎體型更大,力量更強,但豹更敏捷,且善攀樹,豹獲得獵物後,多數都要把獵物拖到樹上。善於攀高事實上是避讓性質的本領。

剪掉鞭子之後,上六若為君子,就會對新的帝王采取避讓而不臣服的態度,以相安無事為原則;上六若為小人,則會主動笑臉相迎,預示順從臣服。“革面”就是易容,由對舊君陪笑臉改為對新君陪笑臉。

解說《周易》革卦第4十九

劉紹發

9月二十四日 9:21

解說《周易》革卦第4十九

第4十九卦:《革卦》兌上離下

革:己日乃孚,元亨,利貞,悔亡。

譯文:革卦象征變革。過瞭一個周期,到瞭新舊交替的時刻,推行變革,才能取信於眾,為人們所理解、信任。極其亨通,利於持正守固,悔恨必將消亡。

解說:革卦上卦為兌,象征河澤,下卦為離,象征火,是一幅澤中有火、水火不相容的景象。大傢都清楚水中有火,象征既濟,為啥澤中有火,卻象征革呢?坎為水,是指少量的水、水氣、雲氣,澤為水,指大量的河水,兩者水量不同,有多有寡。坎為水時,量少,滅不瞭在下的火,火在下,卻能把水煮沸,因此取其意為“既濟”;澤為水,量大,通常情況下,火在下炎水,對於河澤無濟於事;並且,水火不相容,不是河水息滅瞭在下的火,就是在下的火,煮滅瞭在上的水。其形勢正如偉人所說“不是東風壓倒瞭西風,就是西風壓倒瞭東風”,兩者不相容,因此取其不相得、相克相息之意為“革”。當然,通常情況下,隻能是大量的河水滅瞭火,但也不是絕對,在特殊情況下,當河水處在枯竭期,水勢臨近消亡的時刻,在下的火也能蒸滅瞭河水,變革成功。所以變革的時機特別重要,如果想成功,必須是在上的水勢消亡,為世所棄的時刻。

至於為啥離火在上,兌澤在下,不取象為革,而取象為睽呢?這更好理解,火勢炎上,兌澤潤下,此刻炎上的在上,潤下的在下,各行其道,背道而行,當然就象征睽違瞭。

對於已日,有各種說法,多有讀作戊己庚辛的己(JI),認為“己”在十天幹中排序第6,象征過中瞭,過中當變。此說法我覺得是不確切、不妥當的。過中,隻是代表過瞭鼎盛時期,將由盛轉衰;而革是大事,不能輕易為之,隻有當事物衰敗到無可救藥時才能進行。

“已日”的“已”應該讀作YI,“已日”就是過瞭一周的時間,也其實就是舊的一周循環結束,新的一周即將開始的時刻。《全解》的講法是對的。(《全解》:讀已經的已YI是對的。已日就是浹日,浹日就是十日。古代人們用天幹地支紀日,天幹共十個,叫做日,地支共十二個,叫做辰。天幹循環一周共十日,叫做浹日,地支循環一周,叫做浹辰。浹日、浹辰都是一周之義。此處的已日也是經過一周即十日之義。但是這裡用已日,隻是個象征性的講法,不是說僅僅十天,是說一個周期,一個歷史階段。)。另外,無論是作已日還是作己日解讀,都是指變革的時機來講的。

在舊的事物還沒有徹底衰敗,還有挽救、修補的可能,大眾還對其抱有希望時,是不適於變革的,也是不能得到大眾的支持、認可的。隻有過瞭一個周期,舊的事物已經衰敗、無可救藥瞭,到瞭新舊交替的時刻,人們一致認為應該變革、去舊陳新的時刻,再推行變革,才能取信於眾,為人們所理解、信任。因此講“己日乃孚”。()

事物舊瞭,壞瞭,再怎麼修補也無濟於事、不合時宜瞭,到瞭窮途末路的時刻,這時變革,就會窮而變通。。當然,變革時,必須持正守固,不然象王莽新政,不能守正,斷然不會亨通。變革人們已經習慣的東西,難免使人心中有悔,但變革後,新的事物更適宜如今的形勢,更為大眾所接受,這樣即便有悔,但也必將消失,畢竟趨利避損、趨吉避兇,是萬事萬物的本能。因此講“元亨,利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己日乃孚;革而信也。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剪掉鞭子,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哉!

《譯文》:〈彖傳〉說:變革,就象水火不容,相克相滅,又象兩個女子同居一室,雙方志趣不同,終將生變,這就稱為“變革”。在過瞭一個周期,到瞭新舊交替的時刻,推行變革,才能取信於眾,為人們所理解、信任,如此的變革才能為大眾所認可。憑著文明的美德讓人心愉悅,持正守固使前景大為亨通,如此的變革就穩妥得當,一切的悔恨必將消亡 ,天地變革致使四季形成;商湯、周武變革桀、紂的王命,那是即符合社會的規律又符合百姓的願望:“變革”之時的效果與功能是多麼偉大啊!

《象》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

《譯文》〈象傳〉說:“水澤中有大火”,象征變革。君子因此撰制歷法以辯明四季的的交替與變化。

初九,鞏用黃牛之革。

《譯文》:初九,應該用黃牛的皮革牢牢地將其捆綁住。

解說:初九處革卦最下面,位卑力弱,不能擔起變革的重任;又是革卦之始,變革的時機還未成熟,但初九陽居陽位,有躁動之象,不堪重任的人,在不恰當的時機,進行變革,前景可想而知。所以告誡他,應該象用黃牛的皮革牢牢地將其捆住那樣,不要輕舉妄動。因此講“鞏用黃牛之革”。

《象》曰:“鞏用黃牛”,不可以有為也。

《譯文》:〈象傳〉說: “用黃牛的皮革牢牢地捆綁住”,由於初九在卦的最下位,位卑力弱而不會有所作為。

六二,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譯文〉:六二,過瞭一個周期,舊的事物已經衰敗到瞭極點,到瞭新舊交替的時刻,再推行變革,往前進發必獲吉祥,不可能有咎害。

解說 :處在變革的時代,六二所處位置,象征變革的時機已經成熟,到瞭該變革的時刻。但六二以陰居陰位,又居下卦中位,持中守正,有柔弱而又循規守矩、想革不敢革之象,但六二與上卦九五正應,能得到陽剛之君充分信任,所以鼓勵他大膽往前進發,這樣必將吉祥而無咎害。作為持中守正之臣,六二在變革的時機成熟、該變革時,柔弱而又循規守矩,不敢變革,故有咎,但假如在九五鼓勵下,能夠大膽向前進發,大膽變革,將變有咎為無咎。所 以說“己日乃革之,征吉,無咎”。

《象》曰:“己日革之”,行有嘉也。

《譯文》:《象傳》說:“過瞭一個周期,舊的事物已經衰敗到瞭極點,到瞭新舊交替的時刻,再推行變革,”,說明六二努力前行絕對會獲得美滿的結果。

九三,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譯文〉:急著往前進發,將有兇險,應該持正守固以防危險;變革前,應該考慮周詳,多方聽取關於變革的建議、建議,如此才能贏得大眾的理解、支持與信任。

解說:九三征兇,而不是說九三不能變革,而是九三以陽居陽位,有陽剛躁動之象,容易魯莽行事,因此告誡九三不能魯莽行事,應該把各方面的情形都考慮到位,聽取各方關於怎樣變革的建議、措施,胸有成竹後才變革。如此才能贏得大眾的理解、支持與信任,才有助於變革成功。因此講“征兇,貞厲;革言三就,有孚”。

〈譯註〉說: “變革既已初見成效列須多番俯就人心安定大局,處事要心存誠信”,認為九三是變革已初見成效的時刻。這個看法,個人認為是確切的。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譯文》:《象傳》說:“變革前,應該考慮周詳,多方聽取關於變革的建議、建議”,是說變革前假如已經考慮周詳,還能往什麼地方去呢!哪裡都不要去,大膽走變革的路就對瞭!

感悟:雖說“摸著石頭過河”

九四,悔亡,有孚改變命運,吉。

《譯文》:九四,悔恨消亡,得到大眾的信任來革除舊命,必獲吉祥。

革卦下三爻處在當革未革、革前的準備階段,剪掉鞭子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因此特別標明革字。到上體九四,革道已成,就不用再大書特書革瞭,而隻是說“悔亡,有孚改變命運,吉”。由於這時剪掉鞭子已經成功瞭,人們已經理解瞭,滿意瞭。

九四以陽居陰位,處位不當,與初九不相應,擔此變革大任,應該有悔,但是九四總歸是陽剛君子,有敢於變革的才志與勇氣,而且以陽居陰位,有剛柔相濟的優勢;處上卦開始,是過中之爻,正當變革之時;具備這幾個條件,著手變革,這樣又還能有啥悔恨呢?九四得到大眾的信任,來革除舊命,變革成功,肯定是非常吉祥的事瞭!因此講“悔亡,有孚改變命運,吉”。

《象》曰:“改變命運之吉,信志也。

〈譯文〉:《象傳》說:革除舊命,必獲吉祥,是由於九四變革的行為符合大眾的心志,是天之所命、民之所願、人心所向。

九五,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譯文〉:九五,大人所推行的變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紋,昭然易見,不用占卜,勿用置疑,就能夠得到大眾的信任。。

解說:說九五,大人虎變,一是由於龍虎有大人之象,二是大人 所領導的變革,如虎身上的文炳,昭然易見。未占,是說不用占卜,勿用置疑,毫無疑問。

九五為陽爻,居中得正,又處尊位,是大人,也是變革的主體;大人實行的變革,其事理非常明顯,天下人都明白知道大人推行的變革是順天應人、大公無私的,沒有啥陰謀可疑的地方,就象是老虎身上的斑紋一樣昭然易見,天下人都看得清清楚楚,無不信服;因此講“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說九五所推行的變革為大人虎變,與九五居中守正,且處尊位的優勢是分不開的。居中守正、處尊位,表明九五有中正之德,是眾孚所望。

《象》曰:“大人虎變”,其文炳也。

《譯文》:《象傳》說:“大人所推行的變革,如同老虎身上的斑紋,昭然易見”,是由於九五的美德昭彰炳煥。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譯文》:上六,君子像有斑紋的豹子那樣助成變革,連小人也順應變革改變舊日傾向;這時繼續前進會有兇險,隻有靜居持正守固才能獲得吉祥。

解說:老虎的斑紋炳煥易見,豹子的斑紋細密而又有條理。九五是變革之主,因此講他是大人虎變;上六是變革成功之後,這時就不是革的問題而是怎樣守成的問題瞭,是怎樣讓變革後采取的措施更適合發展形勢,使大眾認可變革後的有益之處,鞏固來之不易的變革成果。變革剛成功,變革後的局面是否能鞏固,大眾還持觀望的態度,是否得到大眾的認可,還無從得知。春秋時期,晉文公在秦穆公的幫忙下,返晉復國,這時國內形勢復雜,前朝蠢蠢欲動,文公隨時都面臨被顛覆的危險。但文公聽從國舅狐偃、從亡功臣趙衰、先軫等人的意見,赦免曾兩次追殺本人的勃鞮、在本人逃亡時卷走自己財物的小吏頭須,以寬弘大量贏得瞭國人的信賴和擁護,避開瞭被顛覆的危險;又重用郤觳等一幫前朝能臣,采取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措施,勵精圖治,從而一舉成為春秋五霸之一,開創瞭晉國百年盛世基業。假如晉文公復國是大人虎變的話,那麼賢臣狐偃、趙衰等人輔助文公變革成功後所采取的治國措施就是君子豹變。

君子豹變,是鞏固大人虎變成果的輔助措施,隻有君子豹變,采取的措施也順天應民,讓天下大眾也能享受到大人虎變能給人帶來的好處,他們才會真正順應改革,改變舊日的傾向,擁護變革後的局面。因此講“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變革初成後,不能朝令夕改,頻繁變動,再有大的改革,否則必然會帶來危險。這時應該安居守正,清靜無為,讓大眾得以休養生息,才能獲得吉祥。因此講“征兇,居貞吉”。歷史上,王莽原本是一位很有卓識遠見的封建統治者,但他取漢孺子劉嬰而自立後,急著求成,在天下初定、人心不穩的情形下,又頻頻推行一些不符合時宜的復古變革,推行經常提到的王莽新法,最終引得天怒人怨,在位十五年被推翻而亡,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相反,漢文帝、漢景帝時期,在高祖變革成功後,“外用儒術,兼用黃老”,清靜無為,百姓卻因此得以休養生息,最終創造瞭中國歷史上第1個盛世時期“文景之治”,贏得後世稱贊。

感悟:老子:“治大國,若烹小鮮”,

《象》曰:“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

《譯文》:《象傳》說:“君子像有斑紋的豹子那樣助成變革”,是說君子協助有道德的大人物一起變革,必然使變革的成就更加燦爛輝煌;“連小人也順應變革改變舊日傾向”,是說小人在享受到變革的有益之處後,能夠衷心認可、順從大人。

《易經》中“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怎麼解釋?

原文:大人虎變,未占有孚。

譯文:大人像老虎一樣地變化,不占卜,有瞭信任。

解釋:第5爻的爻辭,陽,預示客方素質良好。“大人”指客方,由於客方的素質良好,力量強大。盡管主客雙方都各給自己的利益而積極主動地行動,假如主方取得客方信任,客方就有可能願意幫助主方,客方的態度會有明顯的變化,“大人虎變”。

假如客方對主方的態度有瞭明顯變化,開始幫助主方,這肯定客方有瞭對主方的信任,“未占有孚”。

原文: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征兇,居貞吉。

譯文:道德高尚的人,變化如豹,道德低下的人改變面孔;征伐有兇險,安定堅持吉利。

解釋:第6爻的爻辭,陰,預示客方的態度陰,對主方隨和。客方素質良好,態度隨和,是位君子,改變勇猛而明確,如豹,豹的動作勇猛,直接顯示出身上的斑紋。主方素質不佳,力量弱,比喻為小人。小人的改變在面孔上,變化不徹底。

另一層含義,“小人革面”是指主方對客方態度的改變,態度的改變是表面上的改變,但是對雙方關系卻作用與影響很大。客方的態度是隨和的,假如主方對客方態度粗暴,像個征討者,則是兇險的。主方假如堅持安靜地等待客方的幫忙,就吉利。

更多閱讀:

第5爻的具體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陽爻,陽爻在陽位,當位,並且與二陰有應。既有應又當位,表明主方有從客方的良好素質獲益的可能性,主方應當盡力利用和擴大這種有益的可能性。

第6爻的具體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又與三陽有應。既有應又當位,這是對主方有益的因素,主方應當利用這個好機會,取得客方的幫忙。同時,主方也須要註意和提防,不要傲慢,不要粗暴,要充分尊重客方。

《易經》中,“君子豹變,其文蔚也”的出處,還有意思。

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

這是《易經》裡的話:“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變化而來的。其意為“大人”,指的是“王”,“統治者”,不必細說;用今天的講法,所謂“君子”,接近於“知識分子”,指的是有文化,有教養,有立場,有品格的人——“君子”這兩個字。“君子豹變”就是說,你如果想從醜陋到美麗,從幼小到壯大,從無知到有知,逐漸成為一個有品質的人,你要慢慢地來,慢慢地蛻變……翻譯成如今的話,大約相當於所謂“十年種樹,百年育人”之義吧。文:文飾、掩飾柄:權柄、把柄、尾巴。

你的話之意約為:作為大王不要太鋒芒,要掩飾“尾巴”,作為君子要逐漸蛻變為一個文人。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有什麼含義?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這句話出自於《周易》一書。周易是古代人們關於陰陽變化、五行和卦象的知識,那麼這句話也是卦文,原句是:大人虎變,小人革面,君子豹變,其文蔚也。這一卦被稱為革卦,革卦是易經64卦中裡邊 的一卦。革卦也為疊卦,火在下,水在上,水中有火,火中有水,代表要順應天意。

大人虎變的大人指的是德行很高,而且很有權利的人。君子豹變的君子指的是德行很高,但是沒有權利的人。小人革面的小人指的是,既沒有德行也沒有權利的人。

那麼這句話翻譯過來之義是說:小老虎變成大老虎是非常順其自然的事情,就好像那些有權有勢的大人們,他們成為大人是很自然的事情。

而君子就如同小豹子長成大豹子一樣,固然小豹子最開始很小跑不快,但經過時間的積累,它會逐步變成動作敏捷靈活的豹子。君子也像豹子一樣,可能小的時刻看不出,但是經過時間的積累,他的品行就愈來愈像一位君子瞭。

假如是一個啥都沒有的人就應該順從大人或君子,革面的面不是指面部,而是預示動詞,是面向朝向之義。假如用圖畫理解的話,就是一個人跪在地上面向著大王和大臣行禮的模樣。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也跟上面的卦像意思一樣,假如想變成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要經過時間的累積,逐步地改變。這就像我們說的10年育樹,百年育人,什麼事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其實也就是說這個卦象就是在告知人們,要遵循時間的變化,要改變自己身上不足之處,讓自己一身的能力變得愈來愈優秀,才能真正有所突破。占卜者假如占到這個卦象,就代表瞭他要順從眼下的狀態,多完善自己。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