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庫在八字中之寓意(四柱墓庫詳細解讀)
一:八字中墓庫之義
老人傢的身體不大好,其實也就是說也可以理解,畢竟老人傢病痛也多。但是奶奶的病吃藥吃不好,晚上經常翻來覆去沒辦法睡覺,到醫院找醫生看,醫生也不瞭解原因。作為子孫我們自然很難受,懷疑受風水作用與影響,尋瞭一位風水師傅。報上奶奶的生辰八字,師傅算瞭一下,告知我們奶奶五行屬木,木屬東方,平時睡覺應該床頭安置在東方,如此便可以解決失眠的情形,還提供瞭一些破解調理的方式方法。回想瞭一下,師傅說的有道理,奶奶以前在老傢沒啥事,今年跟我們搬到新傢之後身體就一直不好。於是我們依照師傅的囑咐全部照辦,奶奶的身體日漸康復,老人傢此刻每一天早上還堅持到廣場鍛煉身體,我們看瞭很欣慰,希望奶奶能萬壽無疆。師傅在“易海星空網”找的,有需求網址的friend可以百度一下。f8147
二:墓庫運是什麼運
是算命的一種說法,指的是一種運勢與運氣,走這樣的人會遭受惡劣的境地,就好像被困在幽閉的空間裡,但一旦找到那扇門沖出去就會海闊天空
在八字方法中,以日支的五行為主,若在大運中碰到其為墓的地支,就稱為走墓庫運。“墓”:含有衰極、死亡而被埋葬的意思。埋葬之處,十分類似於事物的儲藏之處,故而又叫作“庫”,將這兩層含義聯在一起就成瞭墓庫
三:我想問一問墓庫運有什麼含義?
墓庫運是算命的一種說法,指的是一種運勢與運氣,走這樣的人會遭受惡劣的境地,就好像被困在幽閉的空間裡,但一旦找到那一扇門沖出去就會海闊天空。
四:四柱問題,辰,未,戌,醜,這四個為啥叫墓庫?
這四個字代表四季土,同時依據三合局限,申子辰合水局,辰是水庫,以此類推。
五:如何看八字是庫還是墓
一、何謂四墓庫:辰水庫、戌火庫、醜金庫,未木庫
庫有儲存保藏收容之功能,墓和庫是有區別的,但都是可以打開和關閉的,有連生或成局不入墓,受克弱而入墓。還要看庫裡裝的是哪些東西(十神),如辰土裡含戊土乙木癸水,是喜神喜用神還是忌神,啥也沒裝就是空的,空庫如是財庫官庫就是四柱裡沒有財官,逢大運流年把財庫官庫沖開就會發財升官,如八字見財官為實庫、逢沖時則破財丟官,沖財破財沖官丟官。
二、何謂空庫?
八字是辰土為水庫,可八字沒有壬癸亥子,也沒有申金來拱他,那麼辰就是空庫,是沒裝東西的空庫,與旬空空亡不同
三、何謂旬空?
十天幹配十二地支餘下的兩個為空亡,循環配對每旬餘下的兩個為旬空,空者為用神則不利日主,為忌神有利日主。
四、燥土與濕土的雙重性:
1。辰醜:為濕土 藏水,有土和水兩種性質,可以生金,可做壬癸水的庫根,可以克火叫晦火。
①不克亥水,與水共存,不使亥水減力。
②晦火,見火就發揮水的效果,火減力,辰醜土增力。
③可生金,見金就發揮土的效果。
④不幫土,對天幹戊己土沒有幫扶的效果,不能作戊己土之根⑤庚辰、壬辰、辛醜、癸醜,為天幹通根庫,地支可作根論。
2。未戌:為燥土,藏火,有土和火的性質,故未戌土不僅不能生申酉金,相反能夠克申酉金,叫煅金。
A、辰水庫:辰土為三月寒氣未盡的濕土,八字遇到壬癸亥子時,辰以水論 容易被土克 可泄金滅火晦火,如四柱中沒有水就能夠當土用瞭,但辰土不克水。
B、戌火庫:戌土為九月餘熱未盡的燥土。八字遇到丙丁已午,戌土就能變成火,就能生土克金,被水克泄木氣,如四柱中沒火時當土論,
C、醜金庫:醜土為臘月寒氣最重的濕土。八字遇到辛申酉金,醜土就能變成金,就能生水克木,被火克泄火氣,庚金不受醜土所生,辛金可受醜土生,由於陽金不受醜土生,醜土是庚金墓庫,所以庚金生在醜月為弱,如四柱中沒有金時當土論。
D、未木庫:未土為六月熱氣最重的燥土,八字遇到甲乙寅卯,未土就能變成木,就能生火、克土被金克泄水氣,如四柱中沒有木時當土論。
五、庫與墓的不同:
庫在年、時、胎元、命宮時叫庫。庫在月日大運流年時叫墓。庫好、墓不好。
自坐墓庫都叫墓:如乙未 丙戌 辛醜 壬辰 戊辰日。
六、計算兄弟姐妹或子女時四庫用法
比劫是戊己土的四柱 辰戌醜未都參與比劫中
比劫是丙丁火的四柱 戌土參與比劫中
比劫是壬癸亥子的四柱 辰土參與比劫中
比劫是庚辛申酉的四柱 醜土參與比劫中
比劫是甲乙寅卯的四柱 未土參與比劫中
七、四庫吉兇神論
吉神:財官印食神,太歲青龍,貴神
兇神:七殺劫財傷官梟印,喪門吊客白虎朱雀病符大耗
四庫裝有吉神好,但吉神逢空不好,遇刑沖害合不好。相反裝有兇神逢空好,遇刑沖害合好。財庫被合叫關財,官庫被合叫閉官,再遇沖開、穿開、刑開、把他引開才能有財官。
例男:
庚午 日主極旺,用金水,七殺有力年庚生
壬午 大運: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申酉20年好運
丙寅 丙戌土運入墓,戌助火力忌神,丙克庚羊刃重,寅午戌
庚寅 合火局此步大運不好。丁亥水運丁壬合住喜用神,寅亥合木助火力,亥是日主絕地此步運最不好。兩午火代表大眼睛,兩庚金像肩章很威風,在兩頭肩膀平
六:四柱八字的墓庫有什麼含義
其實就是是辰戌醜未四墓庫、其中分金庫、水庫、木庫、火庫。有中年行墓庫,富裕享通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