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道教有什麼忌諱和避諱(道教的規矩和忌諱和避諱)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12

道教,為啥有“禁燒檀香”的忌諱與禁忌?

由於檀香不是本土所產之物,並且檀香的香味濃烈,不太適宜道教清雅的風格,所以道教有“禁燒檀香“的忌諱與禁忌。

做瞭禁什麼

做忌諱和避諱心不誠,不敬之人;由於做是既功德,修福報的,要是沒有虔誠地心,隻怕做瞭功德也不夠圓滿,另外,做的時刻會燒香祭拜,我看到許多善信

一不註意和提防用到外面有害的化學香供養諸佛,這其實也就是說是有損福報的行為;所以,請一款好香是十分必要的,有心敬佛的話,建議你考慮考慮到無相銅爐上

專門為定制一款祈福香,為你修持更有正能量的輔助,個人也在用這個修行香,品質值得信賴!

阿彌陀佛!

學業上道教有什麼要求

學業上道教有如此的要求:

禮拜玉皇、三元法懺、臨晚普度、拜表、誦經、解壇、收榜、圓滿送聖等。

請問 道 道傢 道教 道士 皆有哪些 忌口的 ? 打比方說什麼不吃之類

道傢隻不過是一個學術流派,生活習性跟普通同人無異。道教是一個,他的信徒也是一般人,不過呢信奉這個而已,但是它對信徒的食物方面並沒有太大要求,但是戒酒。

道士是道教神職人員,規矩多一點,假如你想當道士,入門的時刻就知道瞭,但是大都人都是不會出傢的,所以對你沒用。

修行最為忌諱的浮躁

真正所謂一個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舉止一定非常安詳,不會浮躁。凡是浮躁的人,成就都會很有限。從古至今,真正建大功、立大業的人,態度都是很端莊的。心安、身安、心定,這些字他真的做到瞭。“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教導我們的。徐是一點一點的,一點浮躁的這種現象都沒有,非常地安詳,這點我們務必要學。

過去我們在曾國藩的傢書、傢訓裡面,看到他教導他的子侄,他的晚輩,說話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準浮躁;做事也要求慢慢做,樣樣要做得踏實,他要求這個。最為忌諱的是浮躁,這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成大功、立大業的,一定是“安定徐為”。此刻社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誘惑的力量特別強,我們是心浮氣躁,所以修行如果想成就就非常困難。

我們不管在生活,不管在學習,不管在工作,愈是艱難愈要有耐心,決定不至於浮躁,浮躁一定壞事,不能成就。“安定徐為”,小心翼翼、細心去處理,事情決定能做得圓滿,做得成功。

從前在臺中,李炳南老居士,同學當中,他也往往提到,我有兩個長處:佈施、忍辱。這是跟他十年學教,能得一點成就,關鍵在此地。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要鍛煉忍耐力;不能忍,什麼都不能成就。對於順境、愛緣,我們要看得很輕,決定沒有絲毫執著,不生情執。對於逆境、惡緣,與惡人相處,我們的心地也要清淡、淡泊,不生怨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永久保持清凈平等,沒有忍耐的功夫你做不到。

清凈平等心是大道,是佛道,是菩薩道。我們假如看一個修行人,他修行有還是沒有功夫,不要看別的,看他的色相。這不難觀察,假使你心地清凈,你就能看出來;你心裡頭浮躁,你看不出來。古代人們常講,有學問的人能可以看出來。什麼叫有學問?心平氣和,“學問深時意氣平”。

《瞭凡四訓》裡面有一個故事,一個老道批評一個落第的秀才。那個落第的秀才以為他本人的文章寫得不錯,而沒有被錄取:“考官眼睛瞎瞭,不識貨!”他在發牢騷。有個老道在旁邊聽瞭:“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氣:“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為啥說我文章不好?”老道說:“看你心浮氣躁,你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這話真的,哪有心浮氣躁、胡思亂想的人會有成就?畢竟還是個念書的人,聽到這一句話,那個秀才服瞭,這才向老道請教。

有學問的人心清凈,他就能可以看出來你是還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都在你身體。心清凈的人,從你的體質,你的一舉一動,皆能夠觀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裡能夠瞞人?你能夠欺人、瞞人,隻是欺瞞那些愚癡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你怎麼能騙得過他?有學問的人尚且騙不過,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沒有法子欺騙他。

世尊在《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

那個一切法,世間跟出世間統統包括在裡頭。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想成就,關鍵在忍。你辦大事,你有大的忍耐,辦小事有小的忍耐。心地浮躁,沒有耐心,什麼事都辦不成,這是古代人們經驗之談。

我們認真觀察現前周邊這幾個人物,你認真觀察,不管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有成就,肯定他有耐心。心地浮躁的人,不僅做事難有成就,他們浮躁的舉動,常常也比較容易跟人結怨。古大德往往教給我們:冤傢宜解不適宜結。浮躁是不知不覺跟人有瞭過節,常常自己不知道。到冤冤相報的時刻,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麼樣?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爺對不起我,某些人對不起我”,他不知道過去生中的過節,這很可怕,麻煩透瞭!所以,你要遇見名符其實的好老師,他教你,頭一樁就是把你浮躁的習氣伏住。這種教學的方法我遇見瞭,章嘉大師。

我年輕的時刻還算是不錯,懂得尊師重道,普通的禮節,我還都不會失禮,可是耐心沒有!在這幾個大德眼目當中,我還是心浮氣躁。但是自己覺得,比一般這幾個年輕人,我好得許多瞭,他們比我還不如。可是在善知識面前,我不行瞭,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懸殊瞭。這一點我受章嘉大師的作用與影響就很深。章嘉大師他老人傢所示現的,真的就好像佛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不僅我深深感覺到,以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說,章嘉大師他是還是不是佛菩薩、羅漢來應世的,我們不知道;不過就跡(跡是他現前這個形相)來說,至少他心地清凈,他常在定中,這是可以肯定的。

我在畢生當中,沒有遇見第兩個人像章嘉大師,他給你表現的都在定中。言語非常緩慢,像我們說話這麼快,他沒有,他一個字一個字,很慢。他說話、動作很慢,從慢才看到穩重。看到他柔和、厚道、穩重,一絲毫浮躁都沒有,這便是教育!章嘉大師是密宗上師,是中國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黃教的。我有幸遇見他,他沒教我持咒,他教我學教,在經典上下功夫,這是正確的。一般金剛上師,一見到你,趕快來給你灌頂,傳授你一個法門。你這樣修學,修一輩子也不能成就。

章嘉大師是名符其實的善知識,他是觀機,他指出一條正路讓你走,希望你將來能成就。很可惜地,固然他是個出傢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親近他。我是有個特別的因緣,跟他老人傢建立這個師生關系。大師平易近人,尤其對年輕人非常愛護。我們親近他,實在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語教導,充其量不過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占的比例大。這對我們初開始學產生瞭非常好的作用與影響,奠定往後修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學,要學厚道、要學穩重,對人對事對物要學圓融。

古德告知我們,“直而不能枉,不可與大任”,不能重用這個人;“方而不能圜,不可與長存”,所以做人內要方、外要圓,外要厚,外要穩重。此刻這個世間的人,心是浮躁的。他不僅沒有離開名利、沒有離開貪嗔癡慢,而且名利、貪嗔癡慢還在天天增長,你說這怎麼得瞭?

真正所謂一個大福德的人、大智慧的人,他的舉止一定非常安詳,不會浮躁。凡是浮躁的人,成就都會很有限。從古至今,真正建大功、立大業的人,態度都是很端莊的。心安、身安、心定,這些字他真的做到瞭。“動作瞻視、安定徐為”,這是佛在《無量壽經》裡教導我們的。徐是一點一點的,一點浮躁的這種現象都沒有,非常地安詳,這點我們務必要學。過去我們在曾國藩的傢書、傢訓裡面,看到他教導他的子侄,他的晚輩,說話要求慢,走路要求慢,不準浮躁;做事也要求慢慢做,樣樣要做得踏實,他要求這個。最為忌諱的是浮躁,這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成大功、立大業的,一定是“安定徐為”。此刻社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誘惑的力量特別強,我們是心浮氣躁,所以修行如果想成就就非常困難。我們不管在生活,不管在學習,不管在工作,愈是艱難愈要有耐心,決定不至於浮躁,浮躁一定壞事,不能成就。“安定徐為”,小心翼翼、細心去處理,事情決定能做得圓滿,做得成功。從前在臺中,李炳南老居士,同學當中,他也往往提到,我有兩個長處:佈施、忍辱。這是跟他十年學教,能得一點成就,關鍵在此地。不管是對人、對事、對物,我們都要鍛煉忍耐力;不能忍,什麼都不能成就。對於順境、愛緣,我們要看得很輕,決定沒有絲毫執著,不生情執。對於逆境、惡緣,與惡人相處,我們的心地也要清淡、淡泊,不生怨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永久保持清凈平等,沒有忍耐的功夫你做不到。清凈平等心是大道,是佛道,是菩薩道。我們假如看一個修行人,他修行有還是沒有功夫,不要看別的,看他的色相。這不難觀察,假使你心地清凈,你就能看出來;你心裡頭浮躁,你看不出來。古代人們常講,有學問的人能可以看出來。什麼叫有學問?心平氣和,“學問深時意氣平”。《瞭凡四訓》裡面有一個故事,一個老道批評一個落第的秀才。那個落第的秀才以為他本人的文章寫得不錯,而沒有被錄取:“考官眼睛瞎瞭,不識貨!”他在發牢騷。有個老道在旁邊聽瞭:“你的文章一定不好。”他很不服氣:“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為啥說我文章不好?”老道說:“看你心浮氣躁,你怎麼能寫得出好文章?”這話真的,哪有心浮氣躁、胡思亂想的人會有成就?畢竟還是個念書的人,聽到這一句話,那個秀才服瞭,這才向老道請教。有學問的人心清凈,他就能可以看出來你是還是不是真有修行。你修行的功夫都在你面相,都在你身體。心清凈的人,從你的體質,你的一舉一動,皆能夠觀察到你修行的功夫,哪裡能夠瞞人?你能夠欺人、瞞人,隻是欺瞞那些愚癡的人。真正有學問的人,你怎麼能騙得過他?有學問的人尚且騙不過,有修行功夫的人,你就更沒有法子欺騙他。世尊在《金剛經》上說得好,“一切法得成於忍”。那個一切法,世間跟出世間統統包括在裡頭。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想成就,關鍵在忍。你辦大事,你有大的忍耐,辦小事有小的忍耐。心地浮躁,沒有耐心,什麼事都辦不成,這是古代人們經驗之談。我們認真觀察現前周邊這幾個人物,你認真觀察,不管他從事哪一個行業,他有成就,肯定他有耐心。心地浮躁的人,不僅做事難有成就,他們浮躁的舉動,常常也比較容易跟人結怨。古大德往往教給我們:冤傢宜解不適宜結。浮躁是不知不覺跟人有瞭過節,常常自己不知道。到冤冤相報的時刻,也不知道起因。不知道起因怎麼樣?他就怨天尤人,“老天爺對不起我,某些人對不起我”,他不知道過去生中的過節,這很可怕,麻煩透瞭!所以,你要遇見名符其實的好老師,他教你,頭一樁就是把你浮躁的習氣伏住。這種教學的方法我遇見瞭,章嘉大師。我年輕的時刻還算是不錯,懂得尊師重道,普通的禮節,我還都不會失禮,可是耐心沒有!在這幾個大德眼目當中,我還是心浮氣躁。但是自己覺得,比一般這幾個年輕人,我好得許多瞭,他們比我還不如。可是在善知識面前,我不行瞭,真的是不行,跟他一比就太懸殊瞭。這一點我受章嘉大師的作用與影響就很深。章嘉大師他老人傢所示現的,真的就好像佛經上所說的,“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不僅我深深感覺到,以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也跟我說,章嘉大師他是還是不是佛菩薩、羅漢來應世的,我們不知道;不過就跡(跡是他現前這個形相)來說,至少他心地清凈,他常在定中,這是可以肯定的。我在畢生當中,沒有遇見第兩個人像章嘉大師,他給你表現的都在定中。言語非常緩慢,像我們說話這麼快,他沒有,他一個字一個字,很慢。他說話、動作很慢,從慢才看到穩重。看到他柔和、厚道、穩重,一絲毫浮躁都沒有,這便是教育!章嘉大師是密宗上師,是中國密教四大喇-嘛之一,黃教的。我有幸遇見他,他沒教我持咒,他教我學教,在經典上下功夫,這是正確的。一般金剛上師,一見到你,趕快來給你灌頂,傳授你一個法門。你這樣修學,修一輩子也不能成就。章嘉大師是名符其實的善知識,他是觀機,他指出一條正路讓你走,希望你將來能成就。很可惜地,固然他是個出傢人,地位太高,所以很少人去親近他。我是有個特別的因緣,跟他老人傢建立這個師生關系。大師平易近人,尤其對年輕人非常愛護。我們親近他,實在講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他德行的感召;言語教導,充其量不過百分之四十。德行感召占的比例大。這對我們初開始學產生瞭非常好的作用與影響,奠定往後修學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學,要學厚道、要學穩重,對人對事對物要學圓融。古德告知我們,“直而不能枉,不可與大任”,不能重用這個人;“方而不能圜,不可與長存”,所以做人內要方、外要圓,外要厚,外要穩重。此刻這個世間的人,心是浮躁的。他不僅沒有離開名利、沒有離開貪嗔癡慢,而且名利、貪嗔癡慢還在天天增長,你說這怎麼得瞭?

道教的忌諱和避諱為啥是“道不言壽”?

道不言壽有人初進道觀,見到鶴發童顏的老道長,帶有敬意地問道:“老人傢,您今年高壽多少?”然而老道長卻避而不答,隻是點頭微笑。修道之士,之所以忌諱和避諱人們詢問其年齡,這就是由於“道不言壽”的原因。“道”又為啥“不言壽”呢?這是由於道教的思想基石是悅生惡死,追求長生成為神仙,所以“道不言壽”也。信仰道教的人有多種,住宮觀修道者名“道士”,隱居山林修道者稱“隱士”,居傢修道者為“居士”。他們都是道教徒。在和他們交談中,切莫詢問其生辰和年齡,以免犯忌。戊不朝真道教規定,逢陰歷天幹為“戊”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能焚香、朝神、誦經,也不能鳴鐘鼓、做齋醮。

按《九天神霄戊日忌諱與禁忌》載:“昔日武帝好道求仙,於元豐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臨,帝問曰:‘世間蟲蝗、水旱之災緣何而來?’王母曰:‘此皆下民無知,四季之內,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陰陽之忌諱與禁忌,導致水澤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饑謹。’帝曰:‘戊禁最重,怎樣禳解,可免此災?’王母曰:‘戊禁最重,無法禳解。不惟蟲蝗水旱之災然,四時所犯,各有災殃,當禁之。戊日不可澆灌肥糞觸穢地靈。春犯六戊,則令人促壽絕嗣,動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則令人自失明,飛災橫禍相侵,動土,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令人遭瘟蝗時病,動土則犯五嶽四瀆;冬犯六戊,則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財物,動土,則犯土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忌諱與禁忌,即得時和歲稔,衣食自然。’言畢,王母須臾上升而去。”《抱樸子》雲:“六戊者,是戊子、戊戌、戊午、戊申、戊寅、戊辰是也。此六日乃天地造化之期,獨道傢之忌辰。天地逢戊則遷,出軍逢戊則傷,蛇逢戊不進,燕逢戊不銜泥。” 《女青天律》稱:“法官道士焚香誦經,不禁六戊,鐘鼓齊鳴,進表上章關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無量。”

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忌諱與禁忌。道教宮觀於“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須懸掛“戊”牌,以告示道眾。

道不朝亡

“道不朝亡”,也是道門中一個很重要的忌諱與禁忌。道教徒除父母、師父逝世時叩拜外,對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究其緣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輕死、悅生惡死;二是免遭陰穢之氣。

道教“三不起”

即道教徒吃齋、誦經和靜坐時,他人不得打擾,作為道士也不得應聲而起。

吃齋,即用齋,也就是吃飯或用餐。中國有兩句俗語,一是“吃飯大似官”;二是“雷公不打吃飯人”。由此可見當人用餐時,他人是不應去打擾的。道士齋堂用齋,有三種規矩:一是便堂,二是過堂,三是過大堂。道眾齋堂吃飯,名曰“過齋堂”。過齋堂亦是道教宮觀的儀范之一。道士在吃飯時,與世俗人吃飯有很大的不同。如:道士每飯必先供養,為思:十方供養,來之不易,無功享用,惟恐罪過。故每飯先上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同供養。是為結“三緣”之舉。昔時,北京白雲觀齋堂門旁有幅對聯:“一念純真金可化;三心未瞭水難消。”因此而知,道士吃齋過程中亦有修心之舉。所以,他人不得打擾,吃齋者也不得起身。

誦經,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

《太上玄門功課經序》中規定:“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緊接著朗誦。慎勿輕慢,交頭接耳。務在端肅,念念無違……。”因此,他人不得打擾道士誦經,誦經者亦不能起身離開經案。

《道教儀范》中還載有《日忌》:“早不言夢寐,午不言殺伐,晚不言鬼神。”這“三不言”是每個道教徒都必須遵守的,否則就是犯忌。“一日之計在於晨”,對當日所做的事情要周密安排,力爭圓滿完成,不可以成為夢想。因此,早不言夢也。中午為陽之極,言殺有悖好生之德、慈悲之心,故午不言殺也。夜晚陰氣重,言鬼神必招禍患,所以晚不言鬼神也。

道教有“正一”和“全真”兩大教派。在飲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道士在非齋日可飲酒茹葷。但據聞,歷史上天師世傢還有“四不吃”的規矩,即不吃牛肉、烏魚、鴻雁和狗肉。蓋牛忠、烏魚孝、雁貞、狗義之故。

道教戒律中一些禁止做的事,從廣義上講也屬於道教忌諱與禁忌的范圍,如五戒(戒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葷)。另外,玄門持戒威儀(出入威儀、事師威儀、視聽威儀、語言威儀、盥櫛威儀、飲食威儀、聽法威儀、出行威儀、起立威儀、坐臥威儀、作務威儀、沐浴威儀)也都屬於道教忌諱與禁忌的范圍。如“事師威儀”中規定:“師禮拜,不得與師同拜;師前不得受人禮拜;燈月下,不得履踐師影。”若違反,則是犯忌。那麼這樣也就是說,道教的忌諱與禁忌許多,在此難以一一介紹。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