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垂象見吉兇四象(貧道夜觀天象見紫微星東移)
一:吳啟華版《倚天屠龍記》楊逍教女兒楊不悔“五行八卦”,
他講的是八卦的來由:一氣第1,生兩儀第2,再生四象第九,再生八卦第十,詳細你本人看下面吧
太極第1 (一○圖圓周邊五白點五黑點,預示 1。2。3。4之和10)
圖說:太極無數與象,今以二儀之氣混而為一以畫之,蓋欲明二儀所從而生也。
太極生兩儀第2 (黑白點圖,上一下二左四右三,天一天三為天儀,地二地四為地儀。卷下之《河圖天地數第5十》即此圖。)
圖說: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一氣所判是曰兩儀。《易》不雲乎天地而雲兩儀者,何也?蓋以兩儀則二氣始分,天地則形象斯著,用其始分兩體之儀,故謂之兩儀也。何以明其然?略試論之。夫氣之上者輕清,氣之下者重濁,輕清而圓者天之象也,重濁而方者地之象也,茲乃上下未交之時,但分其儀象耳。若二氣交,則天一下而生水,地二上而生火,此則形之始也。五行既備而生動植焉,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則知兩儀乃天地之象,天地乃兩儀之體爾。今畫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畫地右動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分而各其處者,蓋明上下未交之象也。
兩儀生四象第九 (黑白點圖,上七,下六,左八,右九。卷下《河圖四象第5十一》即此圖。)
圖說:經曰“兩儀生四象”,孔氏疏謂金木水火,稟天地而有,故雲兩儀生四象,土則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別,惟雲四象也。且金木水火,有形之物,安得為象哉?孔氏失之逺矣。又雲“易有四象,所以示”者,莊氏雲四象,謂六十四卦之中有實象,有假象,有義象,有用象也。今於釋卦之處,已破之矣。何氏謂,天生神物,聖人則之,一也;天地變化,聖人效之,二也;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三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四也。今謂此四事,聖人《易》外別有其功,非専《易》內之物。稱“易有四象”,且又雲“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然則象與辭相對之物,辭既爻卦之下辭,象謂爻卦之象也,上“兩儀生四象”,七、八、九、六之謂也。諸儒有謂七、八、九、六,今則從以為義也。且疏傢以七、八、九、六之四象為“所以示之”四象,則駁雜之甚也,何哉?夫七、八、九、六乃少陰、少陽、老陰、老陽之位,生八卦之四象,非易之所以示四象也,略試論之。且夫四象者,其義有二,一者謂兩儀所生之四象,二者謂易有四象所以示之四象。若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所以兼天五之變化,上下交易,四象備其成數而後能生八卦矣。於是乎坎離震兊居四象之正位,不雲五象者,以五無定位,舉其四則五可知矣。夫五上駕天一而下生地六,下駕地二而上生天七,右駕天三而左生地八,左駕地四而右生天九,斯則二儀所生之四象。
四象生八卦第十 (十黑白點圖,八卦本《說卦》所言方位而佈置和佈局,四正個各三點,四隅乾三點、坤六點、巽四點、艮五點。卷下《河圖八卦第5十二》即此圖。)
圖說:五行成數者,水數六,金數九,火數七,木數八也。水居坎而生乾,金居兊而生坤,火居離而生巽,木居震而生艮,已居四正而生瑁乾、坤、艮、巽,共成八卦也。
這一敘說過程充分說明,一卷本《易數鉤隱圖》的作者是本《系辭》“易有太極”一節的意思而闡明其“象由數設”意圖的。尤其是謂“河出圖,洛出書”為“聖人《易》外別有其功,非専《易》內之物”之一語,道破彭城劉牧並不主張八卦之畫與“河出圖,洛出書”之間有啥關系。假如彭城劉牧主張八卦是聖人則“河出圖,洛出書”而畫,那麼這樣就是說“河出圖,洛出書”應該為《易》內之物,他便不可能有如此相反之說。
從《易數鉤隱圖》前兩卷的文字中,我們還不錯看出後人把有關“河圖”、“洛書”、“龍圖”等詞竄入裡邊 的痕跡。如《兩儀生四象第九》之圖說曰:“夫五上駕天一而下生地六,下駕地二而上生天七,右駕天三而左生地八,左駕地四而右生天九,此河圖四十有五之數耳,斯則二儀所生之四象。”其中“此河圖四十有五之數耳”十字,顯然為後人竄入的文字。“斯則”所指為6。七、八、九四象數,合之為三十,與“四十有五之數”毫不相幹。
總的來說,大傢都清楚彭城劉牧說“河出圖,洛出書”非《易》內之物,並不主張八卦是聖人則“河圖”(或“洛書”)而畫,而是主張八卦是由太極步步生出來的。
二:“兩儀生四象”,最開始的四象指什麼?
周易中的“象”字是用的最多的,它的解釋也是最多樣。然而就是兩儀生四象的“四象”沒能解釋正確!為啥呢?
《易經》中太極的生生不息之“氣”裂變成清輕濁重的二氣,這個二氣形成兩儀天地後,再繼續裂變為四象。四象是什麼?為啥要叫四象?
《周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說明瞭開天辟地中的八卦是怎麼樣形成的。而“兩儀生四象”是表明瞭“四象”是由本源天地兩儀裂變的,這種化生方式是以優勝劣汰為進化原則的。此句話是“四象”二字的最早來源之處,就是從此句話開始,四象的解釋是花樣百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中國古來的“四象”以少陰、少陽、老陰、老陽說法為多,當然亦有其他多種說法。此刻就單純地摘錄瞭一些歷代以來的具有表現性“四象”的言辭(沒有改動,解釋),以供易學愛好者參考。為瞭不討人嫌,隻作一點點我本人的觀點。
晉。張華《博物志》卷一:西方少陰,日月所入。東方少陽,日月所出。
《漢書。律歷志上》:少陰者,西方。西,遷也,陰氣落物,於時為秋。
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少陽,東極。
王闓運《衡陽常氏傢廟碑》:前設大殿,戶向少陽。
《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正體毓德於少陽。李善註:正體,太子也……少陽,東宮也。
漢晉之間時,少陰少陽皆指方向,位置。亦有引申為方向所代表季節的。以及太子之位的。然而“象”不該是方向,位置。
三國時期吳國學者虞翻 註:“四象,四時也。”
高亨 註:“四象,四時也。四時各有其象,故謂之四象,天地生四時,故曰:‘兩儀生四象。”這個“四時也”指的就是春、夏、秋、冬四時之象。
周易尚氏學:“四象即四時,春少陽,夏老陽,秋少陰,冬老陰也。老陽老陰即九、六,少陽,少陰即七、八。故四象定則八卦自生。”
《朱子語類》:“《易》中隻有陰陽奇耦,便有四象,如春為少陽,夏為老陽,秋為少陰,冬為老陰。”
這是漢唐以來承襲瞭三國時期吳國學者虞翻解釋這個“四象”的講法。把四象說成四時,四季。四時是立卦為畫以後,演卦的本質,如此才能達到往來進退,相互變化,自然常態。而四季是立卦為畫以後,卦的內在性命。值得懷疑的是這四時,四季是 “象”嗎?
《易。系辭》:十有八變而成卦。唐。孔穎達疏:“每一爻有三變……其兩多一少為少陽者,謂三揲之間,或有一個九、有一個八而有一個四,或有二個八而有一個五,此乃兩多一少也。如此三變既畢,乃定一爻;若兩少一多為少陰,謂初與二三之間或有四,或有五,而有八也;或有二個四,而有一個九,此乃兩少一多也。” 以七為少陽,以八為少陰。
《左傳註疏》引《易》雲:說者謂七為少陽,八為少陰,其爻不變也。九為老陽,六為老陰,其爻皆變也。
唐柳宗元《與劉禹錫論易書》:老陽數九,老陰數六。
宋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易》象九為老陽,七為少;八為少陰,六為老陰。
高亨 註:“四象:少陽、老陽、少陰、老陰四種爻象也。”
周易大傳今註:七指少陽之爻。八指少陰之爻。九指老陽之爻。六指老陰之爻…四營謂爻象之四個營區也…四營即四象。
這是《易。系辭》:蓍草占卜中出現的卜數轉化成的陰陽爻當做瞭的“四象”。
唐呂巖《憶江南》詞:“八卦九宮看掌上,五行四象在人身。”這個四象固然是指金、木、水、火,不過還是從四時季節的講法根據過來的。另外說明一下,單純的周易是沒關系到五行的。
孔穎達說,四象在卦上,則為實象、假象、義象、用象。這個“四象”是卦上的四象,並 不是兩儀演繹出來的四象。
清王夫之《張子正蒙註。大易篇》:“天地之四象,陰、陽、剛、柔也。《易》之四象,則吉、兇、悔、吝也。”這是“易”道所演繹出來的天地定位與立卦的本質,但這“四象”並 不是是兩儀演繹出來的“象”。
清龔自珍 《五經大義終始論》:“聖人之以能有名號者,有四象焉:曰暇、曰順、曰雍、曰嘉。” 這四種治政要求亦應當不是“象”。
《西遊記》第1回:日、月、星、辰,謂之四象。這是四象,但實際不是 “易”中的四象。
經脈分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手少陽經為三焦經,足少陽經為膽經。分手少陰經和足少陰經。手少陰經為心經,足少陰經為腎經。中醫運氣學說中亦以「少陰」指君火。另外,《東醫壽世保元》又描述瞭四象人的性氣和情氣,稱:“太陽之性氣恒欲進而不欲退;少陽之性氣恒欲舉而不欲措;太陰之性氣恒欲靜而不欲動;少陰之性氣恒欲處而不欲出”,“太陽之情氣,恒欲為雄而不欲雌;少陰之情氣,恒欲為雌而不欲雄;少陽之情氣,恒欲為外勝而不欲內守;太陰之情氣,恒欲為內守而不欲外勝。”太陽人“其性便便然”,少陽人“其性恢恢然”,太陰人“其性卓卓然”,少陰人“其性坦坦然”。這幾個都是中醫學裡假借(象)易學四象之名而已,而不是兩儀生四象的“四象”。
清方以智《通雅。六書形聲轉假說》:“用修曰:六書當分六體。班固雲象形、象事、象意、象聲、假借、轉註是也。四象為經,假借、轉註為緯。”這是解釋字的形法和來源。
古時候把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宿星辰,劃分為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把每七個星宿聯系起來形象成動物,作為“四象”,也稱為四靈。如:
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宿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它們連起來像一條騰空而起的龍,稱為東方蒼龍。
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七宿,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嗉,翼為羽翮,它們連起來像一隻展翅飛翔的鳥,稱為南方朱雀。
西方有奎、婁、胃、昴、畢、觜、參七宿,像一隻躍步上前的老虎,稱為西方白虎。
北方有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像一隻緩緩而行的龜,稱為北方玄武。
從易經的角度講此四象是古包犧氏仰首觀察的天象,即蒼龍、朱雀、白虎、玄武,二十八宿以及附近的星辰。文王作爻辭時有相當的一部分就是依據天象來解釋爻辭的。明末清初黃宗羲也以天象來解乾卦之象,他覺得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氏、房、心、尾、箕。故全卦以龍為喻。初爻,子醜月,黃昏,蒼龍入地,故曰“潛”。二爻,辰巳月,蒼龍昏見天田星下,故曰“見龍在田”。三爻,申西月,大火西流,龍將入地,故曰“夕惕”。四爻,寅卯月,角宿昏見天淵之分,故曰“在淵"。五爻,午未月,龍星昏中於天,故曰“在天”。六爻,成亥月,平旦,龍見於東北,晝
先秦的《禮記。曲禮》已有記錄載入:“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
《疏》:“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
《三國志。管輅》記錄載入:“輅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倚樹哀吟,精神不東,人問其故,輅曰:林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言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但是二載,其應至矣。” 風水中將 “四象”的形象及動作譬喻地形以示吉兇禍福。
郭璞《葬經》:“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頫。形式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者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爾。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形應,忌夫湍流,謂之悲泣。”
這樣的風水方位是作為上應天星的“四象”,不是兩儀生的“四象”。
另外亦有解釋“四象”純粹是錯誤的,打比方說把四象解釋成“神物、變化、垂象、河圖洛書”的。剖析其錯誤的緣故說起來不外乎是依據《系辭》裡的這幾句話:“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
上屬所述“四象”固然經過瞭歷代易學傢的發揮,已經完整和形象也很完善瞭。不過,這個四象卻不是周易講的“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四象。
如果想精確準確地瞭解“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四象,就占用你一點時間聽我給你聊一聊吧。
“四象”一詞最先出自《易。系辭》:“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四”之寓意就是自然數字,這是無疑的。“象”是地球陸地上最大的哺乳類動物,借指非常明顯的形狀及樣子。從周易的本質上說,或許應該是“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像此者也”。“像”這個形聲字本義是相貌相似之義。
周易主要的本質是講卦象的,而卦象就是已存在的像(自然中的畫面)。正如天地是《易》的門戶一樣,夜晚關閉門戶就好像地(坤),白天打開戶就好像天(乾),這樣一閉一開就有瞭陰陽變化,往來不窮地出入就能通達。如今的這個畫面,借取它形意制作而成的就是器物,制成後用它的過程就叫做(作)法,利用它能出入天地的門戶,我們都稱它為“神”。
周易中的象也是有好多種的。以卦的總象來說,有《周易》六十四個六爻卦的大象及六畫之象;有六爻卦斷合的彖象;有八個三爻單卦的分象;有六個單爻的爻象及爻位之象;有卦所映照的天象;有卦所代表形狀的“物象”;有卦預示的神情動態之狀的“意象”;以及卦的反對之象,方位之象,互體之象,象征比象等。其大象及六畫之象是本象,其它逐點之象為小象。
為啥要在經傳中用四十個如此多的“象”字呢?孔子意思說:聖人見天下事物非常繁雜且精微深奧,就比擬其形狀容貌,象征其物事所宜,做瞭“八卦以象告” ,“聖人立象以盡意”。這是由於書裡的文字也不能完全表達要說之義,也不可以真實的感受,完全看見。這時聖人創立“象”來補全他表達之義,設立卦來完全揭示他的道理真偽,再用盡意的話,加以變通來推演它、疏通它,使《易》道得到它完全的便利,驅動使用它,就可以盡情發揮卦的神奇精妙。
隨上,應該也說清楚瞭易卦中的“象”瞭。如有好的就這話題,可隨時在留言區評論或聊天。接著下面就不跑題太偏瞭,言歸正傳。
古代人們的這篇《系辭》是字字珠璣珍寶,每一個文字的具體位置、含義都是特定不能改換的,都是有博大精深的用意。假如改動瞭,就好像損毀瞭的寶貝一樣。
《系辭》是整個《周易》的靈魂。而《系辭》裡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此句話是《易經》承上啟下的主軸線。而“四象”是解讀此句話的關鍵。
西漢的讖緯類道易數術典籍《乾鑿度》說, 世界演化時,第1有瞭 “太易”,這時都沒有呈現氣態。第2有瞭“太初”,這時氣態開始顯現瞭。第3有瞭“太始”,這時氣態開始轉化為形態。第4有瞭“太素”,這時形態開始轉化為物質。 “四象”也是氣質,它是在太初與太始的演化之間形成的氣質,它是進化成長中的氣質。
《易》說,兩儀生成四象,四象生成八卦,根據八卦來推斷吉兇,知道吉兇就能隨意選擇而建功立業瞭。因此效仿這幾個規則而形成開合的動態畫面,沒有比法象-天地,這個形象的比喻更好的瞭,開合天地之門的通達變化,就是四時在更替,顯示四時更替的有最明顯的懸垂之象-日月。
法象的“法”就是規則,框架之義;而懸象的“懸”就是不停靠任何在一邊之義。這個“法象、懸象”就是兩儀,它們講的就是兩個元素:內、外。如此的一個整體,就是兩儀生成的四象-“天、地、日、月”,這時的四象還在不停地運動進化著。它是以天地門戶為框架,日月在內不停地運行,形成瞭陰陽剛柔,形成瞭四時八節,形成陰陽老小(6789),形成瞭金木水火。這個四象裡既包括有形的物質,也包括無形的量質。
其實也就是說從太極到八卦的生成過程,這個模式說的就是宇宙中物質世界演化的過程。這樣從兩儀天地裡, “天”生出瞭無形的“神”;“地”生出瞭有形的“物”。聖人認定瞭兩儀天地中的樣式不一的變化,聖人效仿它;天空中的垂象-日月的運行使你見到瞭樣式不一的吉兇,聖人照著模仿它制作法律以及器物。這樣探索不盡的天空中彰顯出來的圖像,洛河周圍部族既定已成的習俗習慣及各式文化,聖人都選則照做。
聖人認為天地生成的萬物,天地的各式變化皆有一定的內在道理存在著,《易》有這四種物象,是天地要展示給當世之人看的呀。《系辭》也正所謂基於這幾個而寫的,也是想要告世人這幾個,讓世人以此判定自己所言所行的吉兇的。
所以《周易》中有太極而生成兩儀而生成四象八卦,正所謂為瞭讓世人探尋事物的非常繁雜,求索事物的幾微,鉤推道理的深遠,是以斷定天下的吉兇,促成天下自然常態的。
我說的這個兩儀生的“四象”對嗎?就再從《系辭下傳》檢驗一下吧。
《系辭下傳》剛開始就論“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荀子•議兵》:故仁人用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這兩句話中裡邊 的“列”意思一樣。 “列”是一個名詞,意思是排列為有序而完整的行列(豎排稱“行”,橫排稱“列”)。“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此句話之義是說,“八卦”排列成有序而完整的行列後,四象就在其中瞭。
看“易生八卦圖”裡,四象坤(地)、坎(月)、離(日)、乾(天)在“八卦”排列成有序而完整的行列中。
再看“先天八卦圖”裡,乾(天)、離(日)、坤(地)、坎(月)也在八卦這個有序而完整的行列正中。
《系辭下傳》第2章就論“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系辭下傳》第2章此句話之義是說:包犧氏仰觀於天,他白天在泰山上看見的天象是天空中懸掛著太陽,黑夜在泰山上俯身看見的地象是遠處的大地以及地外的星辰和月亮。
再觀察鳥獸身上的花紋與大地中的山川河流相間形成的紋理,遠近對比,思索類象,於是按照它們條紋的斷續,開始創制瞭八卦符文。借以通達天地的規則,用以掌控萬物的情況狀態。
包犧氏仰俯觀察到的最明顯的物象就是,八卦最主要的本體(四象):天地日月。
包犧氏對比思索到的最明顯的類象就是,形成巫師文化的道紋符咒來源。
三:求《周易·系辭》全文及翻譯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兇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幹道成男,坤道成女。幹知大始,坤作成物。幹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設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兇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兇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無咎者,善補過者也。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小大者存乎卦,辯吉兇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震無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但是;旁行而不流,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土敦乎仁,故能愛。范圍天地之化而然而,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幹,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禦,以言乎邇則靜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矣。夫幹,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的意思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賾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裡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裡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同人》:先號啕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子曰:「茍錯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用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龍有悔。」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不出戶庭,無咎。」子曰:「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負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矣。慢藏誨盜,冶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像兩,掛上一以像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幹》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為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的意思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兇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幹,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大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兇,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像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兇,所以斷也。《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系辭焉以斷其吉兇,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四:天垂象,聖人則之”的那麼是啥意思。形成
原文是由《易·系辭上》“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演化而來。其大意為:上天顯示各式天象,預示吉兇,聖人摹仿它推演出六十四卦象;黃河出現背上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背上有圖形的神龜,聖人仿照它推演出八卦。
所以,“天垂象,聖人則之”的大意是:上天顯示出各式天象,聖人就要效法它們。
則,動詞,可譯為:效法。
五:在古時候,古代人們怎樣觀察天象?
肯定是看天空星宿,再加上通過一些精密推算,看看天上的星星有還是沒有隕落或者星星組合變動,再掐指一算,就八九不離十瞭,可以說是神的很。
六:日觀天象
古時候總有“夜觀天象”“日觀天象”之說,所謂大吉之兆也源出此。今有天氣學之說:日觀天象,陰轉晴,無風,夜間也許有雨。
近日的天氣都不錯,中午吃完午飯,坐在客廳沙發或者坐在陽臺的椅子上看看窗外的風景,看看的天空飄著的白雲,看看樓下嬉耍的小朋友,看看坐在亭子中閑談的老爺爺和老奶奶,看看正在樓下清掃落葉的保潔阿姨。所有的都是這樣的愜意。陽光照在身上格外溫暖,有一種夏天的錯覺。沐浴著陽光,坐在陽臺的椅子上睡個午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