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預示日期(時柱偏財男命愛情婚姻)
天幹地支與年月日對應表
天幹地支在傳統命運學的方面而言,其實也就是說簡稱“幹支”。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所以天幹,地知其實也就是說不管是在古時候,還是在現在的生活中,皆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存在是不容忽略的。
出生年月的天幹地支是怎麼算的?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四柱中的五行的有多少個天幹地支?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五行:金、木、水、火、土。
天幹五行: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
地支五行: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子亥屬水、辰戌醜未屬土。
所謂八字就是出生的年、月、日、時的天幹地支之組合。
年月日天幹地支查詢
如何用天幹地支預示年月日 天幹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過去人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 *** 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些朝代。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1、甲子2、乙醜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醜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二十四。丁亥
25、戊子26、己醜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醜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骸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醜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陰歷怎麼查所在日期的天幹地支 hao123/rili
看其右上角就得出那個時候的天幹地支瞭。
怎樣推算年月日時幹支 最新快速推算年月日時幹支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幹支法
天幹: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醜);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幹: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幹,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幹
(公式揭密:由於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幹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幹是甲,而4-3=1。因為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幹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餘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餘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公式揭密:類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合使用於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合使用於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合使用於2000―2099 年);
說明:
註:年幹支是以立春為界,並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是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幹支:年幹=-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轉為正數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兩千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兩千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數99+1=100減去8個12後餘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註:我們所說的某個陽歷年份相應的陰歷幹支,是該年多數時間與其對應,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幹支法
1、推算天幹: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則減去10的倍數到0-9,0視作10)
(公式揭密:因為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丙3,推算下去,乙醜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庚7,正好每年正月的天幹為年幹x2+1)
2、 推算地支:陰歷月支是永恒不變的,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年的第1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後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幹之計算方法為:
若: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按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即可。
正月為寅(從立春當天到驚蟄前一天), 二月為卯(從驚蟄當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為辰(從清明當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為巳(從立夏當天到芒種前一天),
五月為午(從芒種當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為未(從小暑當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為申(從立秋當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為酉(從白露當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為戌(從寒露當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為亥(從立冬當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醜(從小寒當天到立春前一天)。
註意和提防:月幹支是以節令為準,不是以農歷每月初一為分界線,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因此我們所說的某個陰歷年份相應的幹支,是該月多數時間與其對應,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陽歷2月3日的月柱幹支:。。。。。。>>
日子的,天幹地支怎麼查找 30分
怎樣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24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24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天幹地支紀年法年月日 公歷: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陰歷:四月初一
天幹地支:壬辰年 甲辰月 壬子日
怎樣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24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24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編輯本段]公元紀年和幹支紀年的轉換
1、天幹之確認
天幹按公元紀年末尾數字確認。
公元前 :
0為辛,1為庚,2為己,3為戊,4為丁,5為丙,6為乙,7為甲,8為癸,9為壬。
公元後:
0為庚,1為辛,2為壬,3為癸,4為甲,5為乙,6為丙,7為丁,8為戊,9為己。
2、地支之推算
地支可分為奇數組和偶數組。(公元後奇數公元紀年配偶數組,偶數公元紀年配奇數組。公元前則相反。)
奇數組: 偶數組: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子 寅 辰 午 申 戌 醜 卯 巳 未 酉 亥
計算地支時,用6去除公元紀年去掉末尾數的數字(如:2009年則用6除2009)。除以6所得的餘數就可得出地支。
但是,因為末尾數字的差別,所得地支也就不同。如此可得出:
公元前:
末位數字是0,1的,餘0為第五個,餘1為第六個,餘2為第一個,餘3為第二個,餘4為第三個,餘5為第四個。
末位數字是2,3的,餘0為第四個,餘1為第五個,餘2為第六個,餘3為第一個,餘4為第二個,餘5為第三個。
末位數字是4,5的,餘0為第三個,餘1為第四個,餘2為第五個,餘3為第六個,餘4為第一個,餘5為第二個。
末位數字是6,7的,餘0為第二個,餘1為第三個,餘2為第四個,餘3為第五個,餘4為第六個,餘5為第一個。
末位數字是8,9的,餘0為第一個,餘1為第二個,餘2為第三個,餘3為第四個,餘4為第五個,餘5為第六個。
公元後:
末位數字是0,1的,餘0為第五個,餘1為第四個,餘2為第三個,餘3為第二個,餘4為第一個,餘5為第六個。
末位數字是2,3的,餘0為第六個,餘1為第五個,餘2為第四個,餘3為第三個,餘4為第二個,餘5為第一個。
末位數字是4,5的,餘0為第一個,餘1為第六個,餘2為第五個,餘3為第四個,餘4為第三個,餘5為第二個。
末位數字是6,7的,餘0為第二個,餘1為第一個,餘2為第六個,餘3為第五個,餘4為第四個,餘5為第三個。
末位數字是8,9的,餘0為第三個,餘1為第二個,餘2為第一個,餘3為第六個,餘4為第五個,餘5為第四個。
口訣訣竅:公元後:05-26-41-62-83,意為末位數字0或1的餘0為第五個,末位數字2或3的餘0為第六個,末位數字4或5的餘0為第一個,末位數字6或7的餘0為第二個,末位數字8或9的餘0為第三個。
公元前:05-二十四-43-62-81,意思如上。
如此就能夠推算出年份。
打比方說公元後2009年,天幹9為己,再用200÷6=33……2,公元後末尾為9又餘2的是第1個,偶數組第1個是醜,算出地支。組合起來為己醜年。
答案:2009年為己醜年。
[編輯本段]速查幹支農歷紀月法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年的第1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後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幹之計算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 ,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按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即可。
比如:2006年為丙戌年,其正月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餘類推。
[編輯本段]速查幹支紀日法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奇數月i=0,偶數月i=6、G 除以10的餘數為天幹,Z 除以12的餘數為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預示取整。
比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 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餘數是 7 ,天幹之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餘數是 9 ,地支之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是庚申日。
比較簡單容易的公元紀年法及公元前紀年法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時辰 所指時間 天幹 地支
子時 夜半 23-1 鼠 甲4 子4
醜時 雞鳴 1-3 牛 乙5 醜5
寅時 昧旦 3-5 虎 丙6 寅6
卯時 日出 5-7 兔 丁7 卯7
辰時 食時 7-9 龍 戊8 辰8
巳時 隅時 9-11 蛇 己9 巳9
午時 日中 11-13 馬 庚0 午10
未時 日昳 13-15 羊 辛1 未11
申時 晡時 15-17 猴 壬2 申12
酉時 日入 17-19 雞 癸3 酉1
戌時 黃昏 19-21 狗
戌2
亥 人定 21-23 豬
亥3
公元幹支紀年法:
如:兩千年(庚辰) 2000 紅色部分為天幹 即 :庚0 地支:用2000除以12等於166餘8 即:辰8
公元前紀年法:
如:公元前781年(庚申) 781 天幹:11-1=10 即:庚0 地支:781除以12等於65餘1 13-1=12 即:申12
公元前314年(丁未) 天幹:11-4=7 即:丁7 地支:314除以12等於26餘2 即:13-2=11 即:未11
公元前57年(甲子) 天幹:11-7=4 (甲) 地支:57除以12等於4餘9 13-9=4 (子)
公元前1年(庚申) 天幹:11-1=10 (庚) 地支:13-1=12 (申)
天幹地支預示每月的幾日幾日是如何的?
first of all要能記住十大天幹和十二地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地支紀年法first of all是天幹在前,地支在後,打比方說今年2005就為-乙酉年,先來算算天幹,有個公式:
4。
5。
6。
7。
8。
9。
0、
1。
2。
3
相應的十天幹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數字為年代的最後的一位數字,打比方說今年是2005,最後一位是5,相應的天幹就是乙;
地支之算法:用年代數除以12,後面的餘數就代表某個地支,餘數分別是: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
未、
申、酉、戌、亥,打比方說2005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5,相應的天幹為乙,2005除以12,餘數是1,相應的地支為酉,所以2005年為乙酉年。
年、月、日、時是如何用天幹地支來排列的?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幹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幹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幹支,便可推知其餘。
麻煩采納,謝謝!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在我們古時候時候有無比的神話傳說和民間神獸的講法,或許在古時候它們是真的存在,其實也就是說還有很多很多此刻都無法解釋的東西,那接下來就一塊瞧瞧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吧。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1
時辰天幹地支對應表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因此又稱為“十天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天幹地支分別對應五行什麼啊
【地支與五行、方位的關系】子(鼠)屬陽水,北方;亥(豬)屬陰水,北方。
寅(虎)屬陽木,東方;卯(兔)屬陰木,東方。
巳(蛇)屬陰火,南方;午(馬)屬陽火,南方。
申(猴)屬陽金,西方;酉(雞)屬陰金,西方。
辰(龍)。戌(犬)屬陽土,中方;醜(牛)。未(羊)屬陰土,中方。
【天幹與五行、方位的關系】甲為棟梁之木,東方。
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為太陽之火,南方。
丁為燈燭之火,南方。
戊為城墻之土,中方。
己為田園之土,中方。
庚為斧鉞之金,西方。
辛為首飾之金,西方。
壬為江河之水,北方。
癸為雨露之水,北方。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2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1。十幹又稱: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十二支有:困頓、赤奮若、攝提格、單閼、執徐、大荒落、敦牂、協洽、涒灘、作噩、閹茂、大淵獻。
2。此刻簡化後的天幹地支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瞭幹支紀元法。 天幹地支之發明作用與影響深遠,至今依舊在使用天幹地支,用於歷法、術數、計算、命名等各方面。
3。古時候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一時辰相當於現代的'兩個鐘頭。古代人們依據中國12生肖中的動物的出沒時間來命名各個時辰。子時23~1點,醜時1~3點,寅時3~5點,卯時5~7點,辰時7~9點,巳時9~11點,午時11~13點,未時13~15點,申時15~17點,酉時17~19點,戌時19~21點,亥時21~23點。
4。12生肖時辰對應表:子鼠:下午十一時至夜一時、醜牛:夜一時至三時、寅虎:夜三時至晨五時、卯兔:晨五時至七時、辰龍:上午七時至九時、巳蛇: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午馬: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一時、未羊:下午一時至三時、申猴:下午三時至五時、酉雞:下午五時至七時、戌狗:下午七時至九時、亥豬:下午九時至十一時。
時辰對應表天幹地支3
first of all我們務 必要知道,我們此刻民用的是北京時間,以晚上的12點為界線劃分今天和明天,但是我們算命方面的時間,不是依照北京時間來劃分界線的,由於在古時候是沒有“北京時間”這個詞匯和定義的,相信大夥都清楚明白這個問題。古時候是沒有“北京時間”這個詞匯和定義,古時候是以子時為一天的開始,就是說每天新的開始就是子時。總之每一天晚上的11點開始,就是屬於第2天瞭。
舉例子:公歷2003年8月6日23:20 ----相應的便是農歷2003年7月9日23:20 那麼這個時刻出生人依照古法正確的定義就是 農歷2003年7月10日子時的生人。所以你不可以說,還沒有過晚上的12點啊,怎麼可謂是第2天的呢!由於上面說到的古時候不是的北邊京時間的晚上12點來分界的,假如你硬是要跟北京時間聯系到一起,那不如就是在北京時間的晚上11點來作為分界。也就是說,你要記住,隻要是到瞭北京時間23:00那不如就算是第2天的人瞭。這是常識的問題,請不理解的friend不要由於這個問題而鬧笑話瞭。古代人們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均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更”或“鼓”。又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鼓報時,故夜晚又說是幾鼓天。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因為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3更是子時,故而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古時候的更(古時候的更是按時間算的)如下劃分:
晚上7點---9點為 一更 。
晚上9點---11點為 二更 。
晚上11點---凌晨1點為 三更 。
凌晨1點---3點為 四更 。
凌晨3點---5點為 五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