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裡面的天幹地支指的啥意思啊(手指掐算的方式方法圖解)
一: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
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
“天幹”和“地支”是中國古代歷的一個創造,簡稱“幹支”。幹指天幹,主運行流動,計有十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計有十二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是古時候人們長期觀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歲時季節的變化規律,用它來作為推算歷法,記事宇宙變化的一種號。
天幹地支不但僅是一種簡單號,它有其自己一身的內在意義。依據《史記·律書》所載,十天幹中:
甲是“田”字出頭,預示萬物皆生於土,它預示著生命的開始,象征一切事物的開端,代表萬物始發,陽氣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之義,形容生物始出,形狀幼弱,彎曲未伸之象;
丙字與炳同義,有顯著之寓意,即已成苗;
丁字有壯大之寓意,言其幼苗已壯;
戊字同茂,言其苗壯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進的意思;
庚字言其生成之極,開始變為果實,它代表瞭事物發展的轉折點,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將開始;
辛與新同,猶言萬物成果而新的生機孕育於內;
壬與妊同,有妊養之寓意,預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來;
癸與揆同,有等待之寓意,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時節和風至,萬物生,從而說明由甲到癸預示著生物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十二地支中:
子與籽同,言其種子開如孳萌;
醜與紐同,言其紐曲欲伸,以待陽氣之發;
寅有發展的意思;
卯與冒同,指萬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張的意思,言其萬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長大,為交替之時;
未同味,以示萬物長成、有瞭滋昧;
申有成的意思,預示萬物成材,行將就熟;
酉字象征萬物衰老之象;
戌與滅字同義,言其萬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義,舊物已滅,新生再孕,結果成核(種子)的意思。
由此可見,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預示著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用幹支作為號來記述歲、月、日、時不是憑空而來的,在古天文儀上,以幹支為周天刻度的讀數反映著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時間和空間標記。所以幹支在被用以計算歲、月、日、時的歲時表號與實測大致相同。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中指出的“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甲子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靈樞·衛氣行》指出:“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這是運用幹支來計算歲、月、日、時,從中瞭解宇宙空間及時間的氣交替運化,四季寒暑,盛衰,氣令周期的測試。隨著我國古代文化的進步發展,幹支運用逐漸演變成為推數論理,闡述事物變化規律的重要工具和。
幹、支配合規律是:一是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二是天幹輪六周,地支輪五周,所謂“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三是天幹在上,地支在下,這樣順序組合就構成瞭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組幹支的名稱。
因為天幹起於甲終於癸,計有十數,地支起於子終於亥,計有十二數,二者配合起來,到到之一個幹支一一甲子時,天幹須輪六次,地支轉五次,即為天幹10X6=60,地支12X5=60,這便是一般所說的六十環周法,亦即古時候所稱的“六十甲子”。它是中國古代計算年、月、日、時幹支的重要基礎。即所謂“吾國古時候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內有六十時而周時”,皆以此來推算。
【文中素材圖片 於 絡,如有 請 】
上面便是與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二:天幹地支在易經中亦有展現,易經中的天幹地支是講解的呢?
天幹地支屬於外部環境,按道理來講隻能作用與影響到卦象的強弱,爻屬於卦象的內部元素,其運行隻能受到卦象支配,不可以直接跟外部環境中的天幹地支發生作用的。
三:什麼叫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過去人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或許應該是在夏商周這些朝代。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補充典故:
相傳黃帝時代,因有蚩尤神擾亂,黃帝憂民之若,遂與蚩尤大戰於涿鹿之野,流血百裡不能治之,黃帝於是齋戒沐浴、築壇祀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幹(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將十幹圓佈像天形,十二支方佈像地形,始以幹為天,支為地,緊接著乃能治之。後有大撓氏將十天幹、十二地支分配成六十甲子,並以黃來開國日定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此乃天幹地支的由來。
四:天幹地支有什麼含義
代表基本單位。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
1。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其順序為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用於紀時,也用於卜卦和配合記事,後來更用於風水、術數等范疇。
2。現今出土的殷商時代的甲骨卜辭中存有大量用幹支紀日的記錄,尤其是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單位,或許是那個時候的日歷。同文和金文中使用最頻繁的字也是幹支用字。於是,天幹地支之出現時間不會晚於商朝,而且那個時候已被普遍用於紀日。
3。春秋戰國時代開始采用十二地支來紀月。西漢時又采用十二辰加時制度,後又用幹支來紀年。唐五代用幹支紀月。北宋時用幹支配合來紀時。至此幹支全部可以 使用於紀年月日時,這便是幹支歷甲子歷的來歷。幹支紀時法在中國一直使用到現在,從未間斷。
五:天幹地支是何意思?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天幹;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幹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1、甲子 2、乙醜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醜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二十四。丁亥
25、戊子 26、己醜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醜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醜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幹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推算八字用。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幹支,便可推知其餘。
六: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是用以幹嘛的?
; 幹支是天幹與地之的總稱,那麼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天幹之始創用手記時,是中國歷法的開創,古代人們用如此的辦法來記錄各式年度發生的事情,而自從四柱八字預測推算術創始以後,又進一步豐富瞭天幹之含義,那麼天幹地支作用關系的先後順序是什麼?來和小編一塊瞧瞧吧。
一、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古代人們在古時候用夜觀天象來記錄事情,天幹地支原本是用以在古時候作為紀年用的產生在炎黃時期,古時候有所謂“十天幹”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 十二地支” 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陽在內而被陰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葉柔軟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陽,炎炎火光,萬物皆炳燃著,見而光明。
丁:草木成長壯實,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榮。
己:起也,紀也,萬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紀。
庚:更也,秋收而待來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後有味,辛者,新也,萬物肅然更改,秀實新成。
壬:妊也,陽氣潛伏地中,萬物懷妊。
癸:揆也,萬物閉藏,懷妊地下,揆然萌芽。
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
醜:紐也,寒氣自屈曲也。
寅:_也,正月,陽氣動,去黃泉,欲上出,陰尚強也。
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萬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陽氣畢佈已矣。
午:仵也,陰陽交相愕而仵。
未:_也,日中則昃,陽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萬物之體皆成也。
酉:就也,萬物成熟。
戌:滅也,萬物滅盡。
亥:核也,萬物收藏,皆堅核也。
天幹地支之意義來自現實中的樹幹觀察總結出。
天幹地支五行對應表,五行生克詳細解讀!二、天幹地支作用關系的先後順序
這幾個天幹地支之作用關系有 合、會、沖、刑、害這幾個特殊關系,亦有非常普通的生克耗泄,打比方說天幹與天幹的間有相合、相沖、相生相泄、相克相耗幾種做功方式。而地支加上陰陽五行將會有天幹可以生地支,地支不能克天幹。
天幹地支之五行屬性表,陰陽屬性!
1。年幹作用月幹,月幹作用日幹,時幹作用日幹,日幹不對月幹和時幹反作用。
2。年支作用年幹,年支作用月支,月支作用日支,時支作用日支,日支作用日幹,日幹不作用日支。
3。在天幹要看月幹和時幹對日幹的效果力,年幹隻起到對月幹增力或減力的效果。
4。在地支要看月支和時支對日支的效果力,以及日支對日幹的效果力,年支隻起到對月支增力或減力的效果。
這幾個生克在八字論命裡作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