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就是說易經比較容易(易經容易看懂嗎)
曾仕強詳細解讀易經1:易經確實非常容易的介紹
內容簡單介紹《易經確實非常容易》是曾仕強教授的最新力作,是對我國傳統經典《易經》的全新解讀,完全打破瞭歷經百年中國大眾對於《易經》這部經典的。何謂?《易經》絕對不是!看曾仕強教授的《易經確實非常容易》,你就能深刻體會到,是後人強加給《易經》的,絕不是《易經》本身的。《易經》是國學經典,這是不容置疑的,而現代人要深入研讀《易經》,first of all就要從《易經確實非常容易》開始。《易經確實非常容易》一書,用淺近的語言,搭配明晰的圖表,把看似深奧、奇絕的易理表述得清晰透徹,旨在撥開經典的神秘面紗,為現代人提供借鑒,讓更加的多止步於易學門外的人們知道,《易經》並不神秘,《易經》其實也就是說確實非常容易!
易經確實非常容易在哪個app看
假如是手機用愛讀掌閱。假如是電腦用當當網。
讀過《易經確實非常容易》,《易經》確實非常容易!
《易經》,一部古老的傳世經典,高度濃縮的人類智慧,因其深奧隱晦的辭句很難理解,令很多人雖有高度的熱忱研究學習一番,最終也隻能望“經”興嘆,半途而廢;今天,我們終於可以不再為此心生遺憾,由於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即將為我們揭開《易經》神秘的面紗,使人一看便懂,一學即會。更值得推崇的是,本書明確指出《易經》絕對不是!這也完全打破瞭歷經百年中國大眾對於《易經》這部經典的,體現出《易經》的本來面目。
書中從易經是一門怎樣的學問入手,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全面闡釋易經的基礎知識,由淺入深的告知讀者怎樣利用易經的道理做到天人合一,如何精確定位?如何預測推算未來的變化?如何趨吉避兇?易學的功能究竟是什麼?如此等一系列的問題,作者都給予瞭貼切的解答和中肯的意見;真正將易經的智力運用到實際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看後使人眼前一亮、豁然開朗!
易經確實非常容易和易經的奧妙秘訣區別?
緣起
筆者之前的工作一直是以科普類方向為主,對於易經的認識之前純粹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出發,但是因為編輯部裡林子比較大,存在一些稀有“品種”,其中一位就是神棍級別的易經愛好者。因為其經常利用易經推演一些事物的發展結果,正確率還頗高,致使引起瞭我的註意和關註。後仔細研讀瞭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易經雜說》一書後,才慢慢領悟到易經能夠用於預測推算占卜的可能的緣故。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傢扯白通俗的共享一下。
國學大師南懷瑾
易經與《周易》的不同
這裡我把《周易》使用瞭書名號而易經沒有,說明其實也就是說易經並不是指一本具體的書,而周易的確是一部書籍,這是第一個區別。
易經是古時候先民研究事物變化規律的一套理論體系,而這套體系通過《連山易》《歸藏易》《周易》三部書籍得以文字化的展現。
依照南懷瑾的講法,《周易》是周文王在殷商坐牢期間的研究成果,他通過研究易經的論理體系後所作的結論,加上一些改進形成《周易》。而中國後來的儒道文化乃至百傢爭鳴中的許多思想的基礎都是從《周易》中來的。
易經到底說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像是沒有統一答案的,就好像易經本身一樣包羅萬象。但是可以從字面簡單容易的理解,易經就是研究“易”的“經”。(先不要打小編,聽我慢慢說)易是代表變化之義,經就是經驗的匯總。所以可以理解為是:研究事物變化現象和規律的經驗匯總。
早期易經的內容主要側重關註的是自然界事物的變化規律,古時候先民生產力不發達對自然現象瞭解也不充分,因此特別關註天氣變化和許多自然現象的變化。因為和生存密切相關,在長期勞作的過程中一步步匯總出瞭一些事物變化的規律,打比方說,太陽東升西落、下雨前經常是先刮風、木頭能生火、水能滅火等這幾個樸素的自然規律。從而構建瞭懵懂的天地宇宙運行規律的基礎認識。而這一時期的易經主要的效果是指導生產生活。
側重自然規律的五行生克
而在《周易》成書之後,周文王對易經體系最大的改進,是從之前的側重對天地自然的研究加入瞭人的因素,稱為“天、地、人”三才。因為人類生於天地間,人的變化也符合整個宇宙體系的變化規律。由此開始易經體系中關於人和社會的變化規律的內容和研究豐富瞭起來。其中更包括人與自然相互作用與影響、人與人相互作用與影響、人與社會相互作用與影響等變化的規律。
文王三才
易經為啥研究變化?
為啥易經研究關註的是變化本身?由於假如沒有變化就叫做恒率,因為我們的宇宙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行星在圍繞恒星運動,我們身體裡的電子也在圍繞原子核跳動。變化本身推動瞭宇宙的發展。有人說時間的根本就是數學中的一個變量,這個說法我是覺得很解惑的。因此變化就會有它的規律在其中。所以易經研究的就是事物怎麼變化的規律。
舉個例子:天黑之後過一些時日大約率是天亮(極晝極夜除外)。晝夜現象10天是如此的,100天也是如此的,所以古代人們認為晝夜交替就是一種規律。因此誕生瞭易經的陰陽交替概念。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陰陽魚圖像。
太極生兩儀陰陽
有人可能好奇會問,黑中白點和白中黑點是什麼?那就是月亮啊。:)
所以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和經驗匯總,先民就把觀察認識到的一些規律匯總後,形成瞭一套體系這便是易經的內容。
易經的數學模型基礎
有人說打開宇宙奧妙秘訣的鑰匙就藏在數學中,其實也就是說一點沒錯。你自己思考一下,數學是否就是把自然規律數字化預示的一門學科呢?老子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中說“道生一,畢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論,也是受到易經理論的作用與影響而出。其實也就是說某種意義上看,這也是數學的生成論。
在初引入0(零)這個符號到西方時,曾經引起西方人的困惑, 因那個時候西方認為所有數都是正數,而且0這樣一個數字會使那個時候的許多算式、邏輯不能成立(如除以0),甚至把0稱為魔鬼數字,而被禁用。直至約公元15,16世紀0和負數才逐漸給西方人所認同,才使西方數學有快速發展。
緊接著其實也就是說假如沒有這個0(零)人類的數學理論將永久停留在嬰兒階段。這個0(零)就是老子說的道。也就是大爆炸理論中的混沌之初,或者虛空。(其實也就是說0不是什麼都沒有,隻是物的一個中間態,我理解是不可觀察態)
而從易經到《周易》二儀生四象再有八卦到64像其實也就是說都是借助數理基礎把事物演變過程圖形化。易經中經常提到的卦,可以通俗的看作是數學中的公式來理解。
卦象就是數學公式
由此,我們就把一個事物的發展演化過程形象化公式化瞭,這個過程在預測推算科學中稱為建模。打比方說我們最熟悉的天氣預報。
單個氣候模型預測推算
天氣預報是通過對預測推算對象進行建模來預測推算發展規律從而做出預報。
易經為啥可以拿來預測推算?
結合上面說到的數理建模內容,其實也就是說用如今的觀念來看,易經可以稱為:通過長期實踐經驗匯總,通過數理建模方式,研究事物發生變化大約率結果的一門學說。易經中的各種占卜方法,無論是六爻也好,燒龜甲看裂紋也罷。其實也就是說是對所要預測推算的事物進行瞭一次數學建模過程分析。
舉個例子,在古時候往往用易經來預測推算出征打仗的結果和吉兇。燒個龜甲看看裂紋走向就知道是輸贏看似很奇妙,為啥一個微觀事物的變化可以拿來預測推算一場宏觀事件的走向呢?其實也就是說原理我理解是如此的,因為我們的宇宙是一個全息的整體,單個事物也蘊含瞭宇宙的整個信息,這個信息是什麼?就是變化的基本規律。宇宙看似無比巨大,但是基本運作規律可能就幾個。所以一個微觀事物也能承載。
龜殼形成的結構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
一隻烏龜的龜殼形成過程也是受到規律支配的,固然最終外觀可能不一樣,但是形成過程是一樣的。
龜甲受熱後膨脹裂開,裂紋發展也是有其規律的,由於受熱位置的不均衡所以裂紋呈現一定規律的向薄弱處或者龜甲成分脆弱處方向開裂的情況,因此最終裂紋到哪個區域停住,經過瞭那些區域。也是在整體規律控制之下的。
其實也就是說假如你把龜殼和坐標系放在一起看,發現龜殼就好像是天然的坐標系。占卜的過程就是把一場戰局的發展放到瞭一個坐標系中參考,裂紋就是戰局發展的走勢預測推算。打仗這種宏觀的事件,其發展變化致使最終的輸贏也是在過程中的細節與關鍵決定的,繩子從薄弱處斷,兩軍交戰的過程中也是輸在某方過程中出現薄弱的地方,這與龜甲在火上烤出現裂紋的變化所遵循的規律是一樣的。因為存在這種變化規律上的聯系,區區的龜甲也能大約率的預測推算打仗的發展變化趨勢瞭。
關於預測推算的準確性
其實也就是說易經也好,《周易》也罷,終究隻不過是一門變化規律論的學說,其準確性也隻有幾千年的經驗匯總和推理基礎,在人類沒有完全掌握名符其實的宇宙變化規律前,其預測推算結果都隻不過是一個參考。卦象的變化提示隻是事物大約率發展的可能結果。就好像《周易》卦辭中的講法一樣,結論並不是絕對的吉或者兇,好壞都是相對來講的,著重是看身處其中的人如何去看待這個事。占卜的結果隻是告知你一個大約率可能發生的方向而已。就好像身處極地的人晝夜更替規律就和其他地方不同。規律也是有一定前提條件的。
有句話說"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意思就是假如你靠易經的預測推算來作為生活的行動指南,就沒有啥意思瞭。易經它包羅萬象,講的是世間的基本規律和道理。假如隻狹義的用來占卜,一是不一定100%準確,另外清楚明白瞭這幾個規律和道理,自不然就不去做那些占卜一類的事情瞭。不然什麼都被提前劇透瞭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呢?
知生死不如把酒當下
梵看法:易經是面向大眾的規律論和一種預測推算方法論,旦絕對不是那些用來搞封建,未卜先知的神秘論,當你瞭解易經後你會發現,這隻不過是一門成體系的規律論學說,並且人人可以 使用。假如你遇見那些把易經搞得玄幻神秘的人,抱歉,那一定是騙錢的。
周易好學嗎?
周易太深奧瞭吧。。
建議看看《老子》《莊子》《六祖壇經》之類。
尤其是《老子》,其中一部分就受周易作用與影響。
為啥說《易經》是一本很難讀明白的書?
咱們國傢的《易經》分為《周易》和《易經外傳》。“《易經》”是古時候儒傢、道傢等儒傢經典著作中關於宇宙萬物演化和人的自然智慧之書。
而“《易經外傳》”是古代人們對宇宙、自然變化規律的匯總和闡釋。“《易經》”是一部從易到經的著作,其中蘊含瞭人的思維思考方式、處事原則等,而“《易經》”也被稱為“群經之首”。
它是我國古代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它以天地之道為基本原則,以宇宙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為研究對象,是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寶庫,更是我國古代哲學史和思想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易經》對人們的思想有巨大作用與影響力,是中國文化裡最有作用與影響力的一部著作之一。《易經》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裡面有很多很多哲學基礎知識。
1。天、地、人
《易經》裡有許多的講法,如“天、地、人”,其中“天”指的是天,“地”指的是地,“人”指的是人。“
天”和“地”即是一種空間概念,假如把天理解成一個坐標的話,那麼“天”和“地”之間是相互對應作用的。
“天”在自然界中相當普遍分佈,“地”則主要分佈於地殼中和地幔內。
“天”是一個宇宙體系中一個基本的空間概念。“天”指的是天和地之間相呼應之關系,人類從大自然裡面獲得太多的知識,所以“地”也成瞭他們最大價值追求所在。
“人”指瞭人這個主體,“天”是人這一主體和“地”這個主體之間相互之關聯聯系決定瞭“人”對“天”的依賴關系。
2。世間萬物的演化
“世間萬物演化”是中國哲學對大自然的認識,宇宙追溯於天體,並不斷演化成星系團,再經過無多次星系團間碰撞,最後形成瞭此刻我們所看到的自然界。
人類將宇宙萬物與人類自己一身相聯系,並由此提出瞭自然界是一個有機整體所產生的看法。而自然界是一種大統一狀態下形成的整體。
當我們面對現實世界時,世界與外界也處於大統一狀態。所以說人類是宇宙萬物與人類自己一身相聯系的結果。
3。人性與天命
人性是一個主觀的命題,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能用一個標準去衡量和分析。但我們可以從一個最簡單容易的角度來看待人性。就好像《易經》所說,“乾坤卦的卦象,其實也就是說也是天地之道。
而不同的道德修養所代表著不同人對人生道路問題和道德標準等問題的觀點也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聖賢”都會在不同程度上強調人性善惡對人生道路問題和道德標準問題的作用與影響。
4。人與自然的關系(陰陽相生,互行其利)
中國是一個講究自然的國傢,人們不但註重和重視自然,而且也很註重和重視自然。中國文化強調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系,認為一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人必須與人一樣地對待自然。《易經》中關於陰陽觀最早是追溯於印度。印度人認為五行和陰陽一樣,都是人們生活在天地之間最基本也是最基本的元素。
在他們看來這種元素組合在一起才是最根本的東西。他們認為人類對地球有一種天然敬畏感和歸屬感,人們會對地球產生敬畏之心。
5。對生命的態度:一切歸於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咱們國傢的文化中,沒有絕對的完美,這就決定瞭中國文化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隻有任何人自己從自己一身出發,努力完善自己,提高本人的境界,才能真正做到一種完美的生活。
《易經》認為,一切事物皆有一個根本規律:道、天、地。在世界萬物中,萬物最本質和不變的就是它們之間共同運動所產生的規律。任何一個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和普遍性。
一切事物背後皆有著一定規律,它們也就互相聯系和作用與影響而存在著統一整體。所以就似乎是天地之間存在著一條無形而恒久的東西——道貫穿在整個宇宙之中。
易經確實非常容易嗎?
近日在某紅書裡看瞭不少曾仕強教授講易經的短視頻,他認為易經並不難,還推薦瞭一本他本人的著作《易經確實非常容易》。
一直對易經有著畏難情緒,總以為這本“經”很難念,所以敬而遠之,從未翻看過哪怕其中的一頁。
有時候又對這本書甚感好奇,為啥從古到今有那麼多的人要研究易經,莫非它真能預測推算未來,啟迪人類智慧,改變變化個人命運嗎?
受好奇心驅使,我通過視頻鏈接網購瞭一本《易經確實非常容易》。
書是前天收到的,一進小區我就迫不及待拆瞭包裝,坐在花園旁的休閑椅上讀瞭起來。
很佩服曾老的功夫,他用淺白有趣的文字和大量的圖解說明而言解易經。
這本書共154頁,第一天我讀瞭15頁,計劃十天之內讀完。
如曾老所說,一開始讀的這兩天的內容真是不難,念起來感覺挺有意思,希望接著下面的內容同樣簡單有趣。
曾老說隻要將這本書讀五六遍,就能夠讀明白《易經》,但願如此。
好瞭,不再贅述,我要大聲朗讀這本書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