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幹支五行旺衰精論征兆解釋(八字旺衰天幹之)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03

八卦命運:十二地支生旺死絕的解釋

還想去知道》》 十二地支相合相沖相害

五行分天幹、地支,幹支性情各有所別,天幹喜動,動而不息;地支喜靜,靜而有常。天幹流行十二地支的間,依據得地氣之旺衰,有旺像休囚死。五行的“旺相休囚死”和四時息息相關。其主要內容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裡,每個季節都分別有一種五行處於生旺死絕表,即:旺、相、休、囚、死的狀態。

什麼叫做生旺死絕表,旺、相、休、囚、死呢?解釋是:

旺:處於旺盛的狀態,正那個時候令,猶如國王;

相:處於次旺的狀態,被王所生,擾如宰相;

休:休然無事,亦如退休狀態;

囚:衰落被囚,擾如犯人;

死:被克制而全無生氣。

五行在四季中旺、相、休、囚、死的情形如下:

春: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

夏: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秋: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冬: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四季月: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

《五行大義》雲:“凡當王之時,皆以子為相,用其子為壯,能助治事。爸媽休者,用其子當王,氣正盛,爸媽衰老,不能治事,如堯老禪舜,委以國政也。所克者為死,用其身王能制殺之,所畏為囚者,用其子為相,能囚仇敵也”。

《三命通會》雲:“蓋四時之序,節滿即謝,五行之性,功成必覆。故陽極而降,陰極而生,日中則靈,月盈則虧,此天之常道也。人生天地,勢積必損,財聚必散,年少反衰,樂極生悲,此人之常也。故一盛一衰,或得或失,榮枯進退,難逃此理也”。

所謂“生與克同用,克與生同功”者,是指五行生克制化的規律,餘者損之,缺者補之,使萬物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因此生與克的效果是相同的,達到一種殊途同歸的作用。

四柱裡面的 旺衰 地勢 絕死衰病 有什麼含義 告知我一下

是指日元(日的天幹)所處的地勢,是絕 死 衰 病。長生,沐浴,胎,養,墓,冠帶,臨官,帝旺,絕,死,衰,病,是十天幹在長生十二宮裡的狀態,是八字分辨日元旺衰根據之一。

五行旺衰

五行周遊於四時,故四時之中木火土金水無時不有。然因為四時變遷,寒暖燥濕晝夜長短不同,是以五行亦受此自然環境的作用與影響,而發生旺衰起伏的周期變化,旺者由旺而衰,衰者由衰而旺,循環往復,循環不已。兼之五行之間相互生克制化,故同一時期五行旺衰的程度完全不相同。這就造成瞭五行中僅有一行是最旺的,也僅有一種五行是最衰的。古代人們通過常年觀察與匯總,得出規律如下:

春,立春後至立夏前十九天,這個時期春木得令最旺,土被得令的木所克,故土最衰。

夏,立夏後至立秋前十九天,這個時期夏火得令最旺,金被得令的火所克,故金最衰。

秋,立秋後至立冬前十九天,這個時期秋金得令最旺,木被得令的金所克,故木最衰。

冬,立冬後至立春前十九天,這個時期冬水得令最旺,火被得令的水所克,故火最衰。

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以前的十九天,這個時期四季土得令最旺,這個季正處於兩個季節的交脫期,為前後兩季之間的媒介。此時水被得令土克制最衰。

旺相休囚死

五行周遊於四時,依其旺衰程度的區別,可區分為旺相休囚死五種歷程。

旺,最旺,得時秉令為得令。猶如人年富力強,神足氣壯,功業登峰造極,故最旺,謂之旺。

相,次旺,被得令旺氣生,猶如得媽媽旺氣相助,也可以理解為進氣,次旺,謂之相。

休,小衰,生得令的旺氣,猶如人之生子,生子元氣盜泄,也可理解為退氣,須稍事休養,故為小衰,謂之休。

囚,中衰,克得令的旺氣,克物必費力,因克物時,其物必有反克之力,猶如物理學的效果力與反作用力。今克得令之旺氣,無異於以卵擊石,受損非輕,故中衰,謂之囚。

死,最衰,被得令的旺氣所克,猶如人老氣衰,又被年輕力壯的大敵克伐侵略,其離死不遠矣,故為最衰,謂之死。

五行周遊於四時,就是這樣由旺而相而休而囚而死,循環往復,循環不絕。現以春為例簡單闡述,春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其餘季節以理論之,不在贅述,現將記憶歌訣表述如下:木旺於春,火旺於夏,金旺於秋,水旺於冬,土旺於四季。

長生十二運

五行如取象於萬物的新陳代謝,以一自個的成長衰敗而發生瞭十二個階段旺衰不同的變化,這種變化依據其旺衰程度不同,給沒個階段一個名詞就是十二運,這十二個名詞分別為: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

長生,猶如人之初生。沐浴,猶如人出生之後沐浴以去垢。冠帶,猶如人漸長成人而戴冠。臨官,猶如人以長大,可以自立或當官。帝旺,猶如人壯盛到極點,可以輔佐皇帝出將入相而大有作為。然物極必反,旺極必衰,於是由盛極而到衰。衰必然患病,病至最後難免與死,死瞭就要埋入墳墓,一切生氣便絕瞭,於是又重新受氣,氣凝結而重新投胎,胎養於母腹中,自是而復長生。萬物其實就是如此周而復始,循環不已。

將十二運與十二地支組合,則金生在巳,水生在申,木生在亥,火生在寅,五行土則依據術數的區別有兩種理論,命理系統時,火土同源。地理及五行卦范疇,則按水土同流論斷。

梅花易數和風水屬地理及五行卦范疇,現理解如下:

地支三合局中(詳見十二地支)有巳酉醜合金局,則金生在巳,帝旺於酉,入墓於醜,依次記憶午為金的沐浴,未為金的冠帶,申為金的臨官,戌為金的衰,亥為金的病,子為金的死,寅為金的絕,卯為金的胎,辰為金的養。其它四行請自行參悟。

五行旺衰表

五行旺衰有什麼含義 五行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強弱態勢不同,依其旺衰程度,中國古代人們歸納出五種態勢:旺、相、休、囚、死。

旺――最旺,得令的五行得時機,猶人年富力強,故謂之“旺”。

相――次旺,被得令者所生的五行,猶人得母旺氣生助(進氣),故為次旺,謂之“相”。

休――小衰,生得令者的五行,猶人生子,生子元氣耗泄甚大(退氣),須稍事休養,故為小衰,謂之“休”。

囚――中衰,克得令者的五行,克物必費力,因克物時,其物亦有反克之力,受損非輕,故為中衰,謂之“囚”。

死――最衰,被得令五行的旺氣所克者,猶人年老氣衰,又遇見年富力強的對手,其離死亡不遠矣,故為最衰,謂之“死”。

五行旺衰規律為:“我”代表正值得令的五行,得令者旺即我旺,我生者相,生我者休,克我者囚,我克者死。如春季木得令,木為旺;火是木所生,火為相;水是生木之母,木已經旺盛,母便退休,木為休;金是克木者,木勢強勁,金反而處於囚的態勢;土是木所克者,木勢強旺,所以土處於死的狀態。

四季中,旺者是在四季中正值得令節氣的某一五行,其氣勢最旺。相者為旺氣所生之狀態,其氣勢較次旺。休為生旺氣之位,功成身退之意。囚者為克旺之位,克我無力,反遭我俘虜成囚。死者為旺氣所克之位,其氣勢最弱,故為死。

春夏秋冬四季,立夏火旺,立秋金旺,立冬水旺,各旺七十二日。土於四立之前,各旺十八日,合計為七十二日。

春季:木旺、火相、水休、金囚、土死。

夏季: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

秋季: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

冬季:水旺、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五行旺衰與節氣對應表 1。八字五行金太旺,容易呼吸不順,感冒咳嗽,或有氣喘等癥狀。

2。八字五行中缺少金,則容易鼻子過敏、流鼻水、咳嗽、感冒、胸悶、腹瀉或便秘,也致使鼻竇炎、氣喘、肺炎、支妻管嚴、大腸息肉、直腸炎等問題。

3。八字五行木太旺,容易肝膽出問題,容易肝火旺盛,要註意和提防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的問題。

4。八字缺木,容易疲累,體力差。八字木有問題者,我們勸你要少喝酒,戒酒最好,要維持正常作息,早睡早起,才可以保護先天比較弱的肝膽功能。

5。八字五行水太旺,體質比較寒冷,所以身體比較弱,容易手腳冰冷。

6。八字五行中缺少水,則要註意和提防泌尿系統的保健。這樣做事雖快速有效率,但是欠缺細膩的思考,運氣好的時後順風順水,運氣差的時刻白忙一場。

7。八字五行中缺少火,容易有血壓,貧血,心跳慢,容易疲累等心血管的機能問題。

8。八字五行火太旺,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跳快等心血管機能較弱的問題。充滿太多“火”的五行,也會致使健康,財運與事業的不圓滿。

9。八字五行土太旺,胃腸機能比較弱,容易有腹脹,腹痛,腹瀉,消化吸收的問題。

10。八字五行中缺少土,會有胃腸功能消化系統病變問題,例如食道炎,胃炎、胃潰瘍、腸炎、大腸息肉、痔瘡、糖尿病等問題。容易緊張、生活也比較缺乏規律性

望采納

如何準確判定五行的休囚旺衰! 易理相通。我們利用五行生克來研究彩票時不可避免的會考慮到日主的五行旺衰。我們在分析八字時也需要分析旺衰,由於旺衰是判定喜用神的主要根據。兩者道理相同,手法相同。對於普通四柱(沒有太多變化)有點基礎的人也能一眼看出旺衰喜忌。在實際預測推算過程中,很多高手可以一眼看出八字格局、喜忌旺衰,而且定位準確,那是源出自己多年的潛心修煉、實踐的經驗,在分辨之時不需要嚴格邏輯的推理,而是憑借一種直覺,也可謂是一種條件反射,其實也就是說我們很多人在本人熟悉的范疇都是憑借反射來行事的。喜用神分析比較復雜,所以許多人到最後都演變成條件反射來進行判斷。眼力差一點的人就學瞭一種偷懶的方式方法,將八字歸納成很多格局,緊接著依據格局來取喜用神,這便是調侯喜用神表的來歷起源。八字結合流年時運出現五行變化的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奇點,對應著人生會很容易發生怎樣的事,很多推演命理的人為瞭方便記憶和運用,就將這幾個奇點喜用神煞來標記,這便是神煞的來歷起源。但實際運用中神煞多有不驗,這是為啥?這是由於神煞也有旺衰,有可用不可用之分,創造之人憑著本人的直覺可以判斷這個標記什麼之時可用,什麼時間不可用,而這種直覺常常不容易隨著神煞保留下來。而有些神煞卻非常管用,隻要能夠出現就一定能夠管用,打比方說德秀貴人,隻要一出現就預示五行會向金水木火土某一個方向急劇歸位。因此講神煞有可用不可用之分,歸根為旺衰的量值變化。看來不能非常好的判斷五行旺衰就不能非常好的推理演繹八字解讀。我們可以將喜用神分析過程簡化,按以下幾個步驟執行。1)用日柱天幹作為分析對比的中心點,其他生克制化都是對其發生;以月支作為時令參考點,其它幹支的旺衰都是以此來推測斷定自己一身的旺衰;2)地支可以轉化成藏幹進行判斷,藏一幹以100%計;藏兩幹按7:3比例調整;藏三幹按6:3:1的比例調整;(這也是將很多書籍中提到的是否上下通透、是否得力當令轉化成實際演算方法,通過瞭這法計算以上幾個概念可以非常好的涵蓋在其中)3)計算完畢後要慎重考慮不同柱之間的效果程度,相鄰幹支作用力大,隔遠幹支作用力小;4)依照生克制化的金科玉律來對日幹進行評估;以上是從靜態角度來分析日主旺衰,從而為取喜用神打下基礎;不過同時要慎重考慮到動態的變化,五行間有合化與合而不化,有相克與不克反受欺侮,有相刑與隔位不刑,有貪合忘生忘克忘沖等等,這主要取決於參與角色的自己一身強度。等理清瞭這幾個關系後再看轉化後的五行與日主的生克關系,從而更準確的定位日主旺衰。日主旺極宜疏不適宜克,常常采用通關疏瀉的金科玉律取用,偏旺宜克宜瀉。平和的四柱就該從八字的溫寒燥濕角度來思索喜用神取舍。目前流行的四柱軟件中,大部分取用比較僵化,南方八字軟件大致情況下能夠取準喜用神,但旺衰分析不準確。為瞭便於大眾判斷五行生旺,我給大眾提供真假旺衰表,這一張經過平原驗證與修正:地支真假旺衰表:天幹真假旺衰表:

八字推算中,怎麼樣來衡量日主的旺衰。怎樣取喜用神? 先看此八字是生於四季中的哪一季,亦即看月柱。有:春木旺、土死、火相、水休、金囚、、、、這幾個你應該都明白知道。之後再看日柱天幹,如果生於春季,而天幹又為甲、乙或者丙膽,一般而講就為旺,當然也不一定,得綜合四柱來分析。取喜用神通常是依據旺益克泄,弱益生扶的原理。俺也不知道咋樣說清楚,我來舉個例子吧!此刻假設一男命八字為:戊辰、庚申、辛亥、丁酉。此人日柱天幹為辛,又生在申秋之月,為得氣。再有月申與時上酉合化金,所以日主過旺,就益克泄,火則為此命喜用神、木也可為此命喜用神。這取喜用神很麻煩得細心去分析,在這我也說不上來楚,假如感興趣的話,我們可以相互聊聊!

想問大師:八字推算中,流年幹支和月柱或時柱幹支一樣是預示什麼意思?謝謝! 流年幹支和月柱幹支 一樣

當那個月不是為 這個人用 ,甚至是他的所忌五行,那麼該犯得所有不吉,都會發生在他身上。假如是他要的五行,那可在其中擇出一天,這天為從旺日,叫極旺日課。是最旺他的時間,假如他有財命,就去買財;假如他沒財命,就去拜神求福,並捐善款做功德。當然婚嫁,建宅,新居入住等大事更好。去市場可以腳踢錢,小用小得,大用大得,不出門睡覺不得,玩遊戲打到虛似寶物。

天幹地支方位

天幹地支分別都帶表哪個方位 天幹隻有屬性,不具有方位。地支才是主導方位的。天幹隻有在搭配地支後才具有方位。

天幹地支與先天八卦方位配圖 先天八卦(伏羲八卦)傳說為伏羲所創沒有圖形後由宋朝邵雍依據《說卦》而配置成圖天幹是由京房的納甲法來配置的地支也沒有是按在天垂象在地成形來述說的即乾金為天坎水為水艮土為山離火為火坤土為地兌金為澤巽木為風震木為雷乾震坎艮為陽卦坤巽離兌為陰卦就這樣

十二地支對應什麼方位? 子:五行屬陽水,位居北方。

醜:五行屬陰土,位居東北方。

寅:五行屬陽木,位居東北方。

卯:五行屬陰木,位居東方。

辰:五行屬陽土,位居東南方。

巳:五行屬陰火,位居東南方。

午:五行屬陽火,位居南方。

未:五行屬陰土,位居西南。

申:五行屬陽金,位居西南方。

酉:五行屬陰金,位居西方。

戌:五行屬陽土,位居西北方。

亥:五行屬陰水耽位居西北方。

甲在天幹地支中預示什麼方位 甲乙東方木

天幹地支與先天八卦方位配 在陽宅風水中,八卦的方位是按“後天八卦方位”的。

亦即文王卦的方位: 坎北、離南、震東、兌西、乾西北、巽東南、坤西南、艮東北。 在堪輿風水學中,定地理實際方位,都是用後天八卦。而先天八卦不用作定實際位置,而用作判斷時間應期。 也可以說。

四柱裡的方位? 四柱裡的方位:年幹支方位為北(正北、東北、西北),月幹支方位為東(正東、東北、東南),日幹支方位為南(正南、東南、西南),時幹支方位為西(正西、西北、西南)。

此方位針對先天風水來講,批斷出生環境之先天信息,但在實際論命操作中不起作用。具體用法是通過日主旺衰、八字五行的生克制化而論。

天幹地支之幹支與時間 幹支歷和農歷是兩套不同的歷法。幹支歷又稱甲子歷,是中國所專有的陽歷,中華民族的智力結晶,作為歷法已施行瞭數千年,它完全參照黃道地日關系創建,以立春為元旦,一個回歸年為一年。在當代農歷借用幹支紀年,以正月初一為起點,這是籠統的標註;“十一五”國傢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我國古代歷法》一書中指出,幹支紀年是從立春起算。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幹支歷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幹支歷主要由幹支紀年、幹支紀月、幹支紀日、幹支紀時四部分組成。 幹支紀年以天幹和地支組成共60個幹支紀年(詳見上文序列表中的表格)(或見下文五行、屬相),以此往復,60年為一個循環。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幹支紀年一個周期的第1年為“甲子”(如黃巾起義口號為“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第2年為“乙醜”,依此類推,60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60是10。12的最小公倍數,所以每60年為一周期)。如1644年大約為甲申年,60年後的1704年同為甲申年,300年後的1944年仍是甲申年。註意和提防以上隻是大約對應,因公歷和幹支歷是不一樣的歷法,年份起點不同。 幹支紀月是由十二辰紀月發展而來,據《五行大義》中記錄載入: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所以有枝幹名也。” 由此知幹支發明之初就是:幹用於紀日,支用於紀月。在古時候早以十二辰紀月,即為月建。在以鐘表盤面理解日月五星的運行時,我們就可很清楚的看見月建是日月相會時的辰位。古時候歷法選冬至日且日月相會日(月朔日)為對應於“子”刻度,月針繞行一周約27天多,但此時作為太陽視運動的年針已前行瞭約一個刻度,月針需再前行2天多才來得及太陽進行日月相會,這時就相會於“醜”刻度,這樣日月相會日就會一步步發生在十二刻度中,以此確定月建。不同朝代年歲開始的月建地支不同。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三月建辰這個是夏歷。而商歷是正月建醜,二月建寅,三月建卯。周歷是正月建子,二月建醜,三月建寅。秦歷是年開始於建亥,但仍稱十月。至漢武帝改歷,才復用夏正,就是正月建寅為歲首(武則天改過用周正,建子)一直沿用至今。幹支紀月自官方到民間一直有使用!以敦煌出土的北宋《雍熙三年(986)丙午歲具註歷日》(伯3403)為例,各月初始點的定義,並非歷法中的朔日,而指的是各月節氣,此故,二月就指定為從驚蟄(二月節)至清明(三月節)前一日,餘類推。敦煌具註歷以節氣為各月之始的規矩,或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但從現存各漢簡殘歷中,均可見到以朔日作為各月月建起點的情況。 幹支紀月的推算較為容易,每年的各月地支已經固定,隻要推算月的天幹配固定每月地支就行。有歌訣為證(寅月為正月,寅為虎,又稱“五虎遁元”):甲己之年丙作首,――逢年幹是甲或己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丙上起。乙庚之歲戊為頭,――逢年幹是乙或庚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戊上起。丙辛必定尋庚起,――逢年幹是丙或辛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庚上起。丁壬壬位順行流,――逢年幹是丁或壬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壬上起。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逢年幹是戊或癸的年份,正月的月幹從甲上起。 為瞭便於推算,把他們的關系歸納於此表: 年天幹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甲、己 丙寅 丁。。。。。。>>

如何用天幹地支預示年月日 天幹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過去人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 *** 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這些朝代。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永恒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永恒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1、甲子2、乙醜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醜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二十四。丁亥

25、戊子26、己醜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醜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骸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醜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何謂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十天幹: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依據《五行大義》中記錄載入,幹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所以有枝幹名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古代人們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