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中醫五行辯證原理(五行與身體疾病圖)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04

一:中醫五行學說的基礎是什麼?

用五行描述人體五臟系統,也就是木、火、土、金、水相對應肝、心、脾、肺、腎的功能和關系。

中醫裡的五臟也是個功能概念(稱為藏象),但並不限於具體的解剖上的五臟。在《皇帝內經》裡講到的臟腑,是五行在人體中的化身,所以,在中醫裡懂五行才能辨證去談臟腑。

更多閱讀

人所得的各種病,分為外感、內傷兩個方面。

外感是六淫的風、寒、暑、濕、燥、火從經絡侵入所表現的癥候,假如沒有及時的治療最終也會侵入到歸臟腑;

內傷,就是指臟腑的病。臟腑的病征就要依據五行的定律去斷癥施治,所以使用五行相生相克的論理來辨證施治,這便是內傷雜病的辨癥的規矩,還要依據中醫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論,和中草藥的藥性相結合來作為治療和開具處方綱領。

二:中醫五行是怎樣劃分的?

1。木屬肝,以木的生發、伸展的特性來說明肝的喜條達、惡抑鬱、主疏泄的功能。

2。火屬心,以火的陽熱特性來說明心陽的溫暖作用。

3。土屬脾,以土化生萬物的特性來說明脾主運化,為人體氣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功能。

4。金屬肺,以金的清潔、肅降、收斂來說明肺主肅降的生理功能。

5。水屬腎,以水的潤下、閉藏特性來說明腎藏精主水的生理功能。

更多閱讀:

在中醫學的五行學說中,相互制約方面:

1。肺的清肅下降,可以制約肝陽的上亢,所謂上亢,就是肝陽生發太過,肝陽上亢可以出現頭痛、頭暈的癥狀。肺與肝的這種關系就叫做金克木。

2。肝的疏泄和暢達,可以脾進行疏泄,使脾保持正常的運化功能而不壅堵,這便是木克土。

3。脾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這便是土克水。

4。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盛,這便是水克火。

5。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這便是火克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行

三:中醫的五行學說是什麼?

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哲學的重要成就,五行學說 其實就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領域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區別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中以五臟配五行即:肝與木、心與火、脾與土、金與肺、水與腎。五臟與五行相生相克應保持相對平衡和穩定,和諧相處。假如五臟與五行發生失調,出現太過、不及或反侮,也會致疾病的發生,這對於推斷疾病的好轉和惡變,治療方法,提供瞭充足根據。中醫主要運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五行於中醫則展現瞭具備這五種屬性的人體五大系統的相互之關聯聯系。木火土金水這五個符號分別代表肝心脾肺腎所統領的五大系統。中醫不是研究微觀的病毒細菌怎樣作用於人體的論理而是研究人體整體的各個系統之間的聯系,並且通過中藥,按摩,針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調節各個系統之間的平衡,以此保持健健康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勝復、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四:中醫講的五行定理皆有什麼?

中醫五行,是我國傳統五行學說在中醫方面的運籌使用。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類物質的運動。它是用來闡釋事物之間相互之關聯聯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廣泛的涵義,並非僅指五種具體物質本身。五行學說是以五種物質的功能屬性來歸納事物或現象的屬性,並以五者之間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約來論述和推演事物或現象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及運動變化規律。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著重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之關聯聯系,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五:中醫的五行包括什麼呀?

中醫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相應的臟器是:肝歸屬於木,心歸屬於火,脾歸屬於土,肺歸屬於金,腎歸屬於水再詳細些就是:木—肝、膽、

目、(怒、

酸,筋

火—心、小腸、舌、(喜、

苦、脈

土—脾、胃、

口、(思、

甘、肉

金—肺、大腸、鼻、(悲、憂、)辛、皮

水—腎、膀胱、耳、(恐、驚、)咸、骨

六腑中的三焦為孤腑所以不入五行

六:五行_中醫的五行指什麼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是古時候思想傢用平時生活中習見的上述五類事物來說明 自然 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是 中國哲學 思想基礎之一,而 中醫 的五行具體指的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給大眾整理的中醫的五行,供大傢閱讀!

中醫的五行

五行在中 醫學 中的應用稱其為五行學說,為中醫基礎理論之一。用來理解人與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於人體五臟、五官、五體、五志、五聲等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理論,屬於古代人們對物質的屬性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的認識領域。醫學中的五行學說則是古時候的樸素唯物,自發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實驗的相結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行”是運動。這個學說是以五行的屬性,聯系人體的臟腑器官,並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論理來說明一些生理現象和病理變化,用以匯總臨床 經驗 。基本內容: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點。如肝、筋、目 屬木 ;心、脈、舌 屬火 ;脾、肉、口 屬土 ;肺、皮毛、鼻 屬金 ;腎、骨、耳 屬水 等。以生克的關系說明臟腑器官相互資生和制約的生理現象,如肝能制約脾(木克土),但脾能資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約肝(金克木)等等,以此來說明臟腑間有著彼此維系,彼此協調生理活動的關系。以乘侮關系闡述病理變化及 治療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療應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療肺氣虛弱,采用健脾補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見,五行學說貫串於醫學的各個方面,並蘊含著古代人們的一些寶貴臨床經驗,也是中國醫學的基礎理論。它強調事物間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看法。對古時候醫學的發展起瞭一定作用。

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克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由於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燒盡,則火會自動熄滅

火生土:由於火燃燒物體後,物體化為灰燼而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由於金蘊藏於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後才提取黃金

金生水:由於金若被烈火燃燒,便溶為液體,液體屬水;水要依靠鐵器來開導疏通

水生木:由於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眾勝寡,故水勝火也;由於火遇水便熄滅

精勝堅,故火勝金;由於烈火能溶解金屬

剛勝柔,故金勝木;由於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由於樹根苗的力量強大,能突破土的障礙

實勝虛,故土勝水也。由於土能防水

五行數理: 金為七, 木為八, 水為六, 火為九, 土為五。

中醫五行所蘊含的內容

火不生土:火指腎陽,即命門火;土即脾胃。當腎陽虛弱,命門火不足,脾胃不能得到這種陽氣的溫煦,作用與影響胃氣腐熟水谷和脾氣運化 營養 精微,運化水濕的功能,出現腎脾陽虛的綜合病癥,均屬火不生土。臨床表現為腰酸膝冷,畏寒,飲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腫或天亮前 腹瀉 等。

火盛刑金(火旺刑金):火指肝火,與“木火刑金”同義。火指心火或熱邪,心火熾盛可藉傷肺陰,引起喘咳痰血;熱邪熾盛,會傷害於肺,引起熱咳或“痰熱阻肺”,病況嚴重的,可出現高熱,呼及急促,鼻翼煽動,甚則咳血,咯血等癥狀,又稱“火熱迫肺”。

火性炎上:用火焰上燃的現象比喻火邪致病的病變向上的特征。火有虛實之分;實火多屬外邪陽熱,主升主散,火熱傷肺,則見喘咳,咯血或鼻衄等癥;火迫心神,則見頭痛、嘔吐、昏迷,譫妄等癥。虛火多由精血虧耗,陰虛陽亢而起,癥見煩燥、咽痛、聲嘶、齒齦出血, 耳鳴 等。均屬火性炎上的病變。

節氣 :是農歷推算四季氣候的單位。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故一個節氣又稱為“三候”。節氣預示四季氣候變更的每一階段。一年共有“24節氣”,按順序為;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滿 、 芒種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處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金寒水冷:指肺 腎虛 寒。肺屬金,腎屬水。肺金與腎水在生理上相互資生,病理上也可相互作用與影響。當肺氣虛而累及腎,或腎陽虛而作用與影響肺,都會出現肺腎虛寒的綜合病癥。臨床表現有 咳嗽 、吐痰稀白、氣喘、畏寒、腰膝冷、水腫等。

金氣肅降:用以說明肺的生理特點。金代表肺,肺主氣的活動,肺氣宣清而下降,氣化活動就順利,三焦水道也能通調;反之,若肺氣不能清肅下降,就會使氣上逆,發生咳嗽,氣喘或小便不利等病癥。

亢害承制:見《素問、六征旨大論》:「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禦解。制,即壓抑或節制。五行學說認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無克,勢必亢盛之極而為害,因此必須抵禦這種亢盛之氣,令其節制,方能維持事物的正常生發。例如實熱內結的病,因內熱熾盛,損耗津液而 便秘 ,又會火氣上沖而 諺語 ,治療就須用承氣湯苦寒瀉下,才能抵禦這種亢盛的熱邪。

母病及子:用五行說明五臟間相生的母子關系中,因為母病累子而稱。例如木生火,肝木為母,心火為子,當肝陽上亢發展至一定程度,就可能使心火亢盛而致病。

母氣:在五行相生關系中“生我”者為母氣。如木生火,則木為火的母氣。

木火刑金:木火,指“肝火”;金指肺。肝火過旺,可以耗傷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現幹咳,胸脅疼痛,心煩,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

木克土:五行中,五種相克關系之一。按五行學說的看法,相克本屬正常范圍內的約制,但近人已習慣於把木克土與木乘土混同,其義與“肝氣犯脾”,“肝氣犯胃”類同。

木喜條達:木是肝的代詞,條達即調和暢達。用樹木生發的現象比喻肝的生理特點。肝主疏泄,一方面疏泄膽汁,幫助脾胃 消化 ;另一方面,肝膽又有升發透泄的效果,使渾身氣機舒暢。因此,肝氣的特征是喜調和暢達,既不能過亢,又不能抑鬱。

木鬱化風:五行歸類中,肝主風,屬木,木鬱即肝鬱。因為肝鬱致使肝血虧損,或素體血虧而出現肝風癥狀,故稱。臨床表現有眩暈、舌麻、震顫、痙厥等。

木鬱化火:五行歸類中,肝屬木,木鬱即肝鬱。因為肝鬱引起肝陰虧損或素有內熱而出現肝火癥狀,故稱。臨床表現有頭痛,眩暈、面赤、嘔血,咳血,甚或發狂等。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來講。是一年中最熾熱的時刻。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末伏。指末伏。即以初伏、二伏、三伏為序。

勝復:勝復,是指“五運六氣”在一年當中的相勝相制,先勝後復的相互之關聯聯系。勝即“勝氣”,復即“復氣”。勝是主動的,有強勝之義;復是被動的,有報復之義。勝復之氣,即一年中之上半年若有太過的勝氣,下半年當有與之相反的復氣。如上半年熱氣偏盛,下半年當有寒氣以報復之。又如木運不及,金氣勝木,木鬱而生火,火能克金,稱為復。勝復的一般規律是,凡先有勝,後必有所報復,以報其勝。勝復之氣並非每年皆有。

勝氣:勝復之氣在時序上被看作是有規律的,上半年假如發生瞭超常的氣候叫做勝氣。參見“勝復”條。

十二時:即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時辰是古時候的計時單位,每一時辰相當於二小時,子時相當於晚上十一時至次日一時,醜時相當於一至三時。其餘按十二時辰序類推。此外,又有把子時稱為“夜半”或“午夜”;醜時稱“雞鳴”;寅時稱“平旦”;卯時稱“日出”;辰時稱“食時”;已時稱“隅中”,午時稱“日中”;未時稱“日昳(音跌)”;申時稱“晡時”,或稱為“日晡所”;酉時稱“日入”;戌時稱“黃昏”;亥時稱“人定”等(《左氏傳》昭公五年註)。這幾個命名與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習性有關,且較符合黃河流域地區晝夜推移的特征。

時令:指每一季節的主要氣候。指按季節制定的關於農事,醫事等的政令。

水不涵木:涵,滋潤之意。腎屬水,肝屬木。當腎陰虛不能滋養肝木,則肝陰不足,虛風內動,故稱。臨床表現有低熱、眩暈、耳鳴、耳聾、腰酸、遺精、口幹咽燥,手足蠕動,甚則抽掣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