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是誰(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名字在月球背面)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24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天文傢,各有哪些

1。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國人,戰國中期天文學傢、占星傢,生卒年不詳,大概生活在公元前4世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石申曾系統地觀察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其出沒的規律,記錄名字,測定一百二十一顆恒星方位,數據被後世天文學傢所用。經過長期觀測,詳細考核,測出恒星138座,810個。他與楚人甘德依據黃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所制成的圖表,是全地球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恒星表,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2。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夏村),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傢、數學傢、發明傢、地理學傢、文學傢。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註》等。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瞭傑出的貢獻,發明瞭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3。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祖沖之畢生鉆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他提出來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傢阿爾·卡西才打破瞭這一紀錄。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那個時候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瞭正確的方式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4。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天文學傢、數學傢、水利專業人士和儀器制造專業人士。郭守敬編撰的天文歷法著作有《推步》、《立成》、《歷議擬稿》、《儀象法式》、《上中下三歷註式》和《修歷源流》等十四種,共105卷。

我國古代天文學傢,四位

張衡 石申 郭守敬 祖沖之

中國十大天文學傢

中國十大天文學傢

一、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開封人。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被命名的中國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張衡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傢,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瞭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展現出瞭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也就是說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瞭月食的成因。張衡得到許多榮譽,被一些學者認為是通才。一些現代學者將他的工作和托勒密(86年—161年)相提並論。1802號小行星以張衡之名字命名。

石申在天文研究方面有哪些成就?

石申,一名石申夫,戰國時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環形山被命名的中國人之一。

石申曾系統地觀察瞭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運行,發現其出沒的規律,記錄名字,測定一百二十一顆恒星方位,數據被後世天文學傢所用。他與甘德合著的《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石申經過長期觀測,詳細考核,測出恒星138座,810個。原著《天文》8卷,早佚。後人拾遺補闕,把它與甘德的《星占》8卷,合稱《甘石星經》,也叫作《星經》,曾收入北宋政和年間刊印的《道藏》一書,題名為《通占大象歷呈經》。今存的《甘石星經》為2卷,其中雖有一些後人增加潤色之辭,仍不失原書面貌,是一部對天文研究有很高科學價值的文獻。

石申、甘德的研究成果為歷代天文星相傢所註重和重視,在正史的天文志類中,引用瞭他們大量的研究成果。月球背面的環形山,都是用已故的world世界著名科學工作者之名字命名的。其中選用瞭5位中國人之名字,由於石申對天文學研究作出瞭傑出貢獻,因此他之名字也登上瞭月宮。以石申命名的環形山,位於月球背面西北隅,離北極不遠,月面坐標為東105°、北76°,面積350平方公裡。

據《史記正義》所引梁朝阮孝緒《七錄》,可知他原著有《天文》八卷,屬天文星象類。《史記天官書第5》稱石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即細致入微)。”可見功底之深邃。在那個時候科學技術不發達的情形下,能獲取這樣大的成果,實在難得。他與齊國的甘德和商朝的巫咸三人是中國星表的最早編制者,也是世界方位天文學的創始人。

他們最早對恒星進行系統的觀測,比歐洲的阿裡斯拉魯斯與鐵木查理斯還早60餘年,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一席特殊的地位。正由於石申對天文學的研究做出瞭傑出的貢獻,因此他之名字登上瞭月宮。

石申在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是他與甘德所測定並精密記錄下的黃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與北極的距離,是全地球最古的恒星表。從唐代《開元占經》中保存下來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內容看,他測定的恒星最要緊的是標有“石氏曰”的121顆恒星的坐標位置(今本《開元占經》中佚失6個星官的記錄載入)。

現代天文學傢依據對不同時代天象的計算來驗證,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標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極度和黃道內、外度等)或許是漢代所測;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則確與公元前4世紀,即石中的時代相合。

星表是把測量出的若幹恒星的坐標(往往還連同其它的特性)加以匯編而成的,它是天文學上一種重要的工具。我國古代測編過很多星表,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在戰國時期,它的觀測者就是石申,他還著有《天文》八卷,因其具有相當高的價值,又被後人尊稱為《石氏星經》。

可惜的是,《石氏星經》在宋代以後即失傳瞭,此刻隻能從唐代的天文學書籍《開元占經》裡見到它的一些片斷摘錄。後人從這幾個片斷中輯錄出一份石氏星表,其中有二十八宿距星(每一宿中取作定位置的標志星叫做這一宿的距星)和其他一些恒星共115顆(《石氏星經》原文中有121顆,其中6顆在今本《開元占經》中缺佚瞭)的赤道坐標位置。

石氏星表是古時候天體測量工作的基礎,由於測量日月星辰的具體位置和運動,都要用到其中二十八宿距度(本宿距星和下宿距星之間的赤經差叫距度)的數據。這是中國天文歷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數據。

春秋戰國時代,天文歷法有瞭較寬廣的發展和進步。

在那個時候,最出名的是甘德石申兩傢。他們屬同一時期的人。

石申勤於對天空中的恒星作長期細致的觀測,他和甘德等人都建立瞭均不相同的全天恒星區劃命名系統。其方法是依法給出某星官的名稱與星數,再指出該星官與另一星官的相對集團,從而對全天恒星的分佈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

研究星象,測算星辰日月的運行,觀測氣候。歷譜傢,側重於分四時、定節氣,推算日月星辰之行度以記時日,並兼修古時候帝王年譜。五行傢,研究陰陽五行的變化推衍。蓍龜傢,研究龜卜、蓍筮之術。雜占傢,依據各式事物的跡象,推知善惡的預兆,包括占夢、求福、除妖、祈雨等。形法傢,研究勘輿地理、相術等。以上六傢,皆以自然比附人事,據自然現象推斷吉兇災祥,並為君王施政提供參考。

石申與甘德在戰國秦漢時作用與影響很大,形成並列的兩大學派。漢、魏以後,石氏學派續有著述,這幾個書都冠有“石氏”字樣,如《石氏星經簿贊》等。

三國時代,吳太史令陳卓總合石氏、甘氏、巫咸(殷商時代的天文學傢)三傢星官,構成283官、1464星的星座體系,從此便以後,顯現瞭綜合三傢星宮的占星著作,其中有一種稱為《星經》,又稱為《通占大象歷星經》,曾收入《道藏》。

該書在宋代稱《甘石星經》,托名為“漢甘公、石申著”,始見於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的著錄,流傳到現在。書中包括巫咸這一傢的星官,還雜有唐代的地名,因此不能看作是石申與甘德的原著。

戰國時期,是中國天文學傢創立四分歷,並使之完善和系統化的時代,從保留到現在的零星歷史文獻可以看出,石申夫在四分歷發展過程中曾起過尤為重要的效果。其貢獻如下:(1)《史記·天官書》說:“故甘、石歷五星法,偏偏熒惑反逆行。”《漢書·天文志》也說:“古歷五星之推,亡逆行者。至甘氏、石氏經,以熒惑、太白為有逆行。”《開元占經》則載有石氏金星出沒動態(包括行在內)的推算方法,可見石申夫有推算五星出沒動態的方式方法,並已涉及火星、金星逆行的計算。

(2)在魏國頒行四分歷,使用每一年365+1/4日,每月29+499/940日,十九年七閏,七十六年季節一循環的金科玉律。其基本數據和格局與《史記·歷書》類似,故各式文獻都略而不載。

(3)使用幹支紀日法循環紀日。

(4)使用石氏歲星紀年法循環紀年,此法載在《史記·天官書》中。

(5)使用周正,以冬至所在之月為歲首。

《史記·天官書》記錄載入,戰國時代著名的天文學傢有四傢:“在齊,甘公;楚,唐昧;趙,尹皋;魏,石申。”還說各傢的天文學皆有占星術的內容,在他們的著作中能夠看見那個時候戰亂相尋的形勢,記錄著為事件占驗的樣式不一的說法,即“田氏纂齊,三傢分晉,並為戰國。爭於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數屠,因以饑謹疾疫焦苦,臣主共憂患,其察視祥候星氣尤急,近世十二諸侯七國相王,言從(縱)衡者繼踵,而皋、唐、甘、石因時務論其書傳,故其占驗凌雜米鹽。”

《史記正義》引南朝時代梁阮孝緒的《七錄》說,“石申,魏人,戰國時作《天文》八卷也。”可惜書已失傳。

《漢書·天文志》中引述的石申著作的零星片斷,可以使中們窺見他在天文學和占星術兩個方面的研究內容,“歲星(即木星)贏(五星早出為贏)而東南,《石氏》‘見彗星’,贏東北,《石氏》‘見覺星(也叫作天棓)’;縮(五星晚出為縮)西市,《石氏》‘見檀雲(即天檀,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尾部尖銳),如牛’;縮西北,《石氏》‘見槍雲(即天槍,彗星的一種,形狀為兩端尖銳),如馬’。《石氏》‘槍、檀、棓、彗異狀,其殃一也,必有破國亂君,伏死其辜,餘殃不盡,為旱、兇、饑、暴疾’。”

石申對恒星的觀測和發現,據《玉海》引《贛象新書》說:“甘德中官星五十九座,共二百一星,平道至謁者;外官三十九座,共二百九星,天門至青上;紫薇恒星二十座,共一百一星。共計一百一十八座,五百一十一星。”甘氏對恒星的發現,由於原著已佚,無法考證。

石申對行星運動的研究,也取得瞭劃時代的成就。尤其對金、木、水、火、土五星的運行,獨到發現。甘德推算出木星的回合周期為400天整,比準確數值398、88天差1、12天;還識到木星運動有快有慢,經常偏離黃道南北,代表著戰國時期木星鉆石的先進水平。

石申對木星的觀測尤為精細,是研究木星的專業人士,著有關於木星的專著《歲星經》。

魏國天文學傢、占星學傢,名字在月球背面被命名,著有《天文》是誰?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也叫作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開封人,是用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的中國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天文》八卷與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稱《甘石星經》,《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閱讀:

石申勤於對天空中的恒星作長期細致的觀測,建立瞭全天恒星區劃命名系統,對全天恒星的分佈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除對恒星的觀測取得巨大無比的成就外,他對行星運動的研究,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他推算出木星的回合周期為400天整,比準確數值398、88天差1、12天;還識到木星運動有快有慢,經常偏離黃道南北。他推算出水星的回合周期是136日,比實際數值115日誤差瞭21日,基本掌握瞭水星的運行規律。他還first of all發現瞭火星的逆行現象,推算出火星行度周期為410度780日,接近於實際日期。

石申對木星的觀測尤為精細,觀測到瞭木星的最終的衛星木衛二。而對於木星的衛星的發現,近代是在十七世紀初望遠鏡發明之後,由意大利大科學工作者仰利略於1610年用它觀測木星時才發現的,比他晚近2000年。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石申

魏國天文學傢、占星學傢,名字在月球背面被命名,著有《天文》是誰?

石申。

石申,生卒年待考。也叫作石申父、石申夫或石申甫,戰國中期魏國天文學、占星學傢,開封人,是用其姓名命名月球背面的環形山的中國人之一。

著有《天文》八卷(西漢以後此書被尊為《石氏星經》)、《渾天圖》等。《天文》八卷與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稱《甘石星經》,《甘石星經》在中國和世界天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更多閱讀:

石申勤於對天空中的恒星作長期細致的觀測,建立瞭全天恒星區劃命名系統,對全天恒星的分佈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除對恒星的觀測取得巨大無比的成就外,他對行星運動的研究,也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

他推算出木星的回合周期為400天整,比準確數值398、88天差1、12天;還識到木星運動有快有慢,經常偏離黃道南北。他推算出水星的回合周期是136日,比實際數值115日誤差瞭21日,基本掌握瞭水星的運行規律。他還first of all發現瞭火星的逆行現象,推算出火星行度周期為410度780日,接近於實際日期。

石申對木星的觀測尤為精細,觀測到瞭木星的最終的衛星木衛二。而對於木星的衛星的發現,近代是在十七世紀初望遠鏡發明之後,由意大利大科學工作者仰利略於1610年用它觀測木星時才發現的,比他晚近2000年。

參考資料來源:知識混裝大無極-石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