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龍藏洞(太陽天蠍月亮獅子上升雙子男)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07

作文《惠來的景色》300字

惠來,葵山鐘靈,南海毓秀。她古老而又年輕:近五百年的創治歷史,彰顯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基蘊;方興未艾的海洋經濟,付與其無盡的活力和商機。

惠來歷史源遠流長,人文薈萃。歷史上曾有南宋進士陳夢龍,明代“神童”蘇福,嶺南四大名臣之一的監察禦史謝正蒙及抗日名將翁照垣等傑出人物。蘇福所作《三十月夜詩》令人稱快。傳統潮汕文化在葵陽大地代代相傳,藝文昌盛。清代光緒初年,流傳於民間的民族管弦樂大合奏《葵陽八音》,氣勢恢宏;始於道光年間的九鱷舞,融舞蹈。音樂於一體,極具特色;鶴舞。舞龍。英歌舞。踩高蹺。潮汕大鑼鼓。潮劇。皮影戲。木偶戲等民間文藝活動,聞名遐邇。其中,九鱷舞。葵潭鶴舞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縣博物館現藏有境內發掘的古時候夔紋陶器。西周甬鐘。春秋銅矛。東漢銅鼓。關防銅印。鯨魚頭骨等文物。其中,1997年於龍江河新河道出土的鯨魚頭骨重340多斤,脊椎已呈石化,頭部屬亞化石,據文物專業人士鑒定,距今已有4千多年歷史。縣境內的文昌閣。海角甘泉。靖海古炮臺。華湖烽火臺。澳角古炮臺。“亞洲第一燈塔”及靖海古城,見證瞭惠來的蒼桑歷史和深邃的海洋文化基蘊。

惠來的神泉海域是全國三處出現海市蜃樓奇觀的海域之一。神泉“海市蜃樓”,當地稱“金獅圍城”,於山東蓬萊,浙江普陀相比,其出現頻率之高。幻景之清。時間之長,更為罕見。據說,明嘉靖年間,進士王瑋為瞭一飽眼福,特要求到惠來任縣令。

惠來倚山瀕海,山川毓秀。藍天白雲。海天一色。水清沙凈。石奇景異,凸顯惠來濱海旅遊特色。百花領袖。龍溪襟帶。巖山綠黛。普陀山房。雙嶂屏蠻。虎頭嵯峨。海市蜃樓。銘湖石洞,古時稱“葵陽八景”;其他較有名的旅遊景觀有“亞洲第一燈塔”。“客鳥尾”石筍區。海角甘泉。黃光山佛光寺。龍藏洞。大南山石刻。金海灣高爾夫球場。華傢海濱度假村。世鏗院。大庚圓等。聞名遐邇的海角甘泉,其獨一無二之處在於“周圍皆咸水,唯此泉獨甘”。明代當地神童蘇福為此特撰獨腳聯:“抉取攜而不竭任鹵浸鹽蒸獨標平淡”至今未有絕對。泉和聯珠壁合,相映成趣。大剪掉鞭子時期,郭沫若經過神泉時,也曾欣然應對。鬼斧神工的“客鳥尾”石筍,經千萬年海水浸蝕。自然風化而造就,突兀神奇,崢嶸挺秀,栩栩如生。

惠來,素來有著“中國荔枝之鄉”的稱號。惠來種植荔枝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主要品種有烏葉。糯米糍。妃子笑。桂味。鳳花等。

惠來,以她獨一無二的風景,獨一無二的食品,以她極為獨一無二的魅力招引著人們。(

去作文

這個星期天,母親帶我去。

到瞭那裡之後,抬頭一看。啊,可高可壯觀瞭。我們開車到上面。站在廟的前面向下望,惠來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蔥鬱的樹叢掩映著整個惠來。

我們剛想拜時發現沒有帶香。就進廟裡去買,四處都拜完之後我們就來到龍藏洞參觀。在裡面的墻壁上畫著很多景色。由八仙過海、有十八羅漢、由玉皇大帝、還有房頂上的大八卦。我們走到門口時那嘎達個大櫃,裡面是雙龍戲珠。弟弟跟父親拿瞭十塊錢投瞭進去。聽說可以吉星高照。在大門的旁邊有一塊正方形的軟墊,軟墊前是一條龍,假使你跪在軟墊的上面,龍的口就會吐出泉水來。可涼舒服瞭。我們全傢人都洗瞭手。有一個小孩子還拿著一個瓶子裝滿水帶走呢!這被人們稱作有趣的神泉。

接著我們來到屬於龍藏洞的一座塔內。那座塔固然隻有三層,但也很高。在塔內,我和弟弟在裡面跑來跑去,抓來抓去。他和姐姐抓,我就跑。從二樓又跑散樓又跑一樓。後來我們帶著汗水離開瞭。

現在咱們遊得真開心!

惠來是哪裡的啊?

惠來縣

百科名片

惠來縣惠來,古稱葵陽,地處粵東沿海,背倚大南山,面瀕南海。陸地面積1253平方公裡,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裡,海岸線長82公裡,是揭陽市唯一的沿海縣和海上交通門戶。惠來縣現轄14個鎮,縣駐地惠城鎮。置縣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至今已有490年左右。旅居港澳臺和海外僑胞20多萬人,是廣東省著名僑鄉。

中文名稱: 惠來

外文名稱: Huilai / Hweilai

別名: 葵陽

行政區類別: 縣

所屬地區: 中國華南

下轄地區: 惠城、隆江、葵潭、神泉、靖海

駐地: 惠城鎮

電話區號: 0663

郵政區碼: 515200

地理位置: 廣東東部潮汕平原南部

面積: 1253平方千米

人口: 105萬

方言: 潮州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著名景點: 赤松觀龍藏洞、黃光山佛光寺、客鳥尾石筍、百花山莊嚴禪寺

車牌代碼: 粵V

經度: 116° 18' 東

緯度: 23° 02' 北

海拔: 13 m

宗教: 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時間: 北京時間,UTC+8

目錄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經濟概括

文化教育

旅遊資源澳角炮臺

葵潭世鏗院

葵潭大庚園

赤松觀龍藏洞

亞洲最大的航標塔

海角甘泉

黃光山佛光寺

榕石永福禪寺

海市蜃樓

靖海古堡

客鳥尾石筍

莊嚴禪寺

文昌閣塔

民間習俗民間藝術

獨一無二風俗

生老習俗

飲茶禮俗

傳統性節日

基礎設施電力保障

通訊發達

交通便利

供水保障

高速公路

高速鐵路

深水港頭

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煉油項目隆重開工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經濟概括

文化教育

旅遊資源 澳角炮臺

葵潭世鏗院

葵潭大庚園

赤松觀龍藏洞

亞洲最大的航標塔

海角甘泉

黃光山佛光寺

榕石永福禪寺

海市蜃樓

靖海古堡

客鳥尾石筍

莊嚴禪寺

文昌閣塔

民間習俗 民間藝術

獨一無二風俗

生老習俗

飲茶禮俗

傳統性節日

基礎設施 電力保障

通訊發達

交通便利

供水保障

高速公路

高速鐵路

深水港頭

中委合資廣東石化2000萬噸煉油項目隆重開工

展開

基本概括

惠來縣

本數據源出百度地圖,最後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惠來縣地處廣東省東南沿海,位於潮汕平原南部。東連汕頭市,西交陸豐市,南瀕南中國海,北接普寧市。惠來縣是揭陽市唯一的沿海縣和海上交通門戶,海域面積7689平方公裡,海岸線長82公裡。 惠來縣總人口110萬,漢族約占99%,其餘是方言為客傢話的少數民族。人口分佈特點是山區稀少,沿海平原稠密。惠來縣是廣東省著名僑鄉之一,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20多萬人,海外僑胞的東邊南亞為多。 惠來置縣始於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迄今已479年。1949年8月,成立惠來縣人民。1958年12月,撤銷惠來縣制。1961年3月,恢復惠來縣建制。中華人民成立以來,惠來一直為潮汕政區轄縣。1992年,隸屬揭陽市。 惠來縣內名勝古跡多處,主要有龍泉山莊風景區、百花尖風景區、黃光山風景區、銘湖巖、仙井巖、清水巖、神泉的海角甘泉、海市蜃樓,惠城東柵永福寺(活佛宋禪祖師潛修圓寂之地)等,自然景觀優美,招引瞭中外遊客。改革開放後,旅遊事業日益發展。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惠來縣境內古為百越之地。秦漢時,為南海郡博羅、揭陽轄地。晉以後至明代中期均為 惠來地圖

潮陽、海豐轄地。西晉太康元年(280年),設海寧縣(原休陽縣)於新安郡(北宋始稱徽州),但它不在今惠來境內。東晉義熙九年(413年),劃潮陽縣、海豐縣各一部,設海寧縣,歸屬義安郡(潮州府前身);這是在今惠來縣境內最早的建置。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廢海寧縣,原潮陽縣地歸還潮陽縣、原海豐縣地歸還海豐縣(今陸豐市僅限石帆都片區,那個時候曾屬義安郡海寧縣)。 明嘉靖三年(1524),始析潮陽縣隆井都一半和大坭、惠來、酉頭3都及海豐縣的龍溪都合置惠來縣,因縣治在惠來都,故名。嘉靖四年(1525)建城,得名惠城,因其地處葵嶺東南,所以又叫葵陽。 嘉靖三十二年(1553),又割入靖海千戶所。置縣後隸屬潮州府管轄至清末。清代惠來縣成為潮州府各邑船商之中重要的一員,常與潮陽縣船商聯合組成(二縣)潮南幫(或曰潮惠幫)。民國時期,先後屬廣東都督府、巡按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委員公署、東區綏靖委員公署、廣東省第五、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5月20日惠來全境解放,8月,成立惠來縣人民。惠來縣先後隸屬潮梅人民行政公署、潮汕臨時專員公署、潮汕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潮汕專員公署、粵東行政公署、汕頭專員公署。1958年12月10日,撤銷惠來縣建制,與普寧縣合並。1961年3月恢復惠來縣建制,隸屬汕頭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惠來縣屬汕頭市。1987年全縣共置14個鎮、3個鄉、4個農林場,下轄288個村民委員會,27個居民委員會,553個自然村,總人口105萬。民族為漢族。方言以潮州話為主和少數客傢話。總耕地面積35、71萬畝,人均0。48畝惠來有悠久的文化淵源。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惠來縣行政區劃

惠來縣總面積為1253平方公裡,轄14個鎮(惠城鎮、東隴鎮、華湖鎮、仙庵鎮、靖海鎮、周田鎮、前詹鎮、神泉鎮、岐石鎮、隆江鎮、溪西鎮、鰲江鎮、東港鎮、葵潭鎮),駐地∶惠來縣惠城鎮南門大街 1991年揭陽縣撤縣建市(地級),惠來縣劃分給揭陽市管轄。

編輯本段經濟概括

惠來經濟歷史上以農業為主,有“草縣”之稱。地理條件固然優越,但歷史上旱、澇、風、潮災害頻繁,有“三日無雨火燒埔,一日下雨變洪湖。十年九災多荒月,十傢傢戶九傢愁”和“一年咸水淹,三年斷炊煙”等民謠俗語。過去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農業生產發展緩慢。1949年全縣水稻平均畝產101公斤,總產量3、85萬噸,農業總產值僅3777萬元。新中國建立後,實行土地改革,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尤其是1978年之後,農村落實聯產承包責任制,調動瞭農民生產積極性,又推廣科學種田,糧食產量明顯提高。1987年水稻平均畝產378公斤,總產12、29萬噸,比1978年分別增長50%和5、3%。在此基礎上,合理調整生產佈陣與佈局,組織農業深度開發,發展以荔枝、菠蘿、香蕉為大宗的水果生產,荔枝產量居潮汕之首,瓤肉清脆甜蜜,在素享盛名。其他經濟作物種植以花生、茶葉、黃麻、蘿卜、蔬菜、甘蔗為主,蘿卜幹質量居全國首位。蔬菜從自給發展為外銷。至1987年,全縣水果種植達22、63萬畝,是年總產2、12萬噸,比1978年擴大1、79倍,總產提高5倍,其中荔枝種植面積達8、4萬畝,總產量1293噸,分別比1978年增長2、。65倍和16、7%,菠蘿、香蕉皆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全縣農業總產值為2、05億元,比1978增長91、6%。 縣境雨量充沛,但雨季分佈不均。每年5月至8月為多雨期,占全年降雨量88%,常在春夏之交發生洪澇。農業生產量遭受嚴重破壞,農民生活困苦。新中國建立後,在黨和人民的註重和重視下,大規模築造堤圍,興修水利,提高抗禦自然災害能力。至1987年,全縣共修築山塘水庫224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中型7座,小型216座,蓄水4億立方米,灌溉面積27、59萬畝;修築引水工程29宗,引水量857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4萬畝。加固江海堤圍、閘壩251、2公裡,其中龍江幹堤25公裡,捍衛耕地面積22、。2萬畝,改善瞭農業生產條件,基本實現農田灌溉水利化。同時加強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職權,建造水電站。新中國建立38年來,全縣共建成五福田、船橋等大小水電站48處,裝機62臺,容量1、23萬千瓦。解決農村、城鎮用電照明和供給部分工業用電、農業機電排灌。惠來有山地面積101、55萬畝。新中國建立前,多數是荒山禿嶺,沿海是荒沙一片。新中國建立後註重和重視造林綠化,既營造用材林、新炭林、竹林和果林,沿海沙灘又營造防護林,林業生產發展很快。至1977年,全縣山林實有面積54萬畝,森林覆蓋率由1950年1%提高到28、7%,但也出現過1958年“砍林煉鋼”和文化大剪掉鞭子期間“砍林造田”的失誤,林業發展過程有磨難。到80年代,實行縣、鎮、村三級領導幹部掛鉤林種果責任制,同時貫徹“以迅速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林果結合和營造豐產林為重點”的林業發展方針,造林綠化有新的發展。據林業部門統計,至1987年全縣有林面積77、9萬畝,占山地叫面積76、7%,比1977年增長44%,森森覆蓋率已達41、5%。林木主要品種有松柏、相思、桉樹、杉、竹等,果林主要品種有荔枝、龍眼、芒果、生(烏)欖、菠蘿、梅、楊桃、梨、桃、李等。全縣已基本消滅荒山,林果並茂。 惠來農民歷來註重和重視養豬、養牛羊和雞、鵝、鴨(下稱三鳥),把發展畜牧業作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新中國建立後,飼養業發展較快,1985年全縣生豬飼養量32、6萬頭,年終存欄量20。2萬頭,比1949年分別增長2、3倍和3、3倍。為加快飼養業的迅速發展,1987年引進澳大利亞牧草,全縣種植面積8088畝,居汕頭市各縣之首。年總產幹草2、5萬噸,占全市產量一半。並建成畜牧飼料粉試驗加工廠和牧草綜合示范中心,給發展畜牧業創造有利條件。1987年全縣耕牛年末儲欄量3、09萬頭,比1978年增長59、3%,生豬飼養量34、98萬頭,年終存欄量20。68萬萬頭,分別比1978年增長40。8%和19、1%,三鳥飼養量173萬隻,比1978年增長1、42倍。  全縣可養殖的海水面積1、05萬畝,淡水面積5、27萬畝,因為科學技術的進步,漁船配置現代化設備、通訊設備,促進水產總量明顯提高,1987年水產品總量2、88萬噸,比1949年增長7、2倍。其中:海水捕撈2、54萬噸,海水養殖1333噸,比1949年分別增長6、5倍和24倍。名貴海鮮產品如魷魚、龍蝦、對蝦、鮑魚、海膽、石斑魚、鰻魚、烏賊、紫菜、赤蟹等遠銷海內外。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淡水養殖業發展迅速。1986年全縣投資人民幣2964、4萬元,美金550萬元,建成養蝦池7100畝,在靖海、資深建蝦苗室2個,育苗水體2000立方米。在隆江、溪西等建養鰻池311、4畝。在神泉、靖海建鮑魚養殖基地,規模效益日趨擴大。大量蝦、鰻、鮑魚等水產品和水產加工品進入國際市場。1987年全縣淡水捕撈總量150噸,淡水養殖1931噸,比1980年分別增長85、4%和215、5%,海、淡水資源得到初步開發。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

境內已發掘出古時候的夔紋陶器、西周甬鐘、春秋銅矛、東漢銅鼓等文物。古老傳統文化相沿繼承,人才輩出,藝文昌盛。明初,蘇福(民間稱為蘇神童)所作《三十夜詩》令人稱快。1949年以前,惠來已有周田的中一枝香、海埕的正天香兩兩個潮劇團,還有皮影戲、木偶戲等。新中國建立後至1957年,惠來正式成立玉正潮劇團,文化事業發展較快,但中間仍有落。1978~1987年,文化事業興旺發達,文化設施配套一步步完善。全縣僅有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學生467人,小學約214所,學生約1、3萬人。1978年以來,教育事業更受到註重和重視,至1987年全縣投入教育獎金3599萬元(包括財政撥款、華僑捐資、群眾集資),新建擴建拆建校舍21、9萬平方米,維修校舍3、68萬平方米。據縣教育部門統計,1987年底,全縣有中學26所,其中完全中學9所,初級中學17所,在校學生2、68萬人;職業中學2所,學生1689人,電視大學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小學242所,學生7、43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8%;幼兒園74所,入園幼兒1、16萬人,各類學校總計346所。全縣形成從幼兒到大學的教育體系。教育條件的改善,有效地推進教育質量的提高。自恢復高考制度至1987年,全縣考讀大學院校1386人,中專學校991人,中師826人,技工學校204人。在抓好普及教育的同時,積極辦好各類成人教育,以及青壯年的掃盲工作。至1987年,全縣有19項科技成果獲獎,其中獲國傢獎1項,省級獎2項,市級獎16項。縣農業科研部門培育的雜交水稻“矮優2號”等4個品種,推廣種植面積24萬畝,增值850元。國營縣電器石研制的DJWJIO―1·2·3型高壓電力計算箱,BJW-0。5型低壓計量箱兩項產品創值250萬元。惠來的體育事業,新中國建立後有所發展。1987年少年組象棋新秀許銀川被送進省象棋隊集訓,8月,參加全國賽進入瞭八強。全縣體育項目有:武術、籃球、象棋、潛水、遊泳、蕩千秋、賽龍舟等。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惠來依山傍海,名勝古跡眾多。“惠來八景”聞名遐邇,有峻峭挺拔的“百花領袖”,取之不竭的“海角甘泉”等,神泉的“海市蜃樓”與山東蓬萊齊名。人文景觀豐富,有22處文化古跡列為省、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佛教活動由來已久,有唐代高僧大顛潛修的虎頭巖寺、清初宋禪祖師坐禪的永福寺以及西天佛寺等。沿海景點有海蝕崖、海蝕柱、海灘等,其中靖海灣東部的“客鳥尾石筍區”更以突兀新奇著稱。濱海旅遊業初具規模。有占地面積380公頃,集植物觀賞、高爾夫球場、海濱度假村、潮汕民俗文化村於一體的粵東金海灣植物園。此外,南海、靖海等地的海濱度假村己成為人們娛樂休閑的好玩的去處。

澳角炮臺

澳角炮臺位於惠來縣城南二十裡的澳角鄉西北。東至溪東炮臺5裡,西至神泉炮臺5裡。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為防倭寇而建。設置炮6尊,營房7間,專防外委一員,臺兵18名。炮臺朝東,面臨溟渤。炮臺四周貝灰夯築,上有城堞、炮眼及人行通道。墻高5、8米、厚2米,人行道1、3米,總面積312平方米。現四周仍完好。

葵潭世鏗院

世鏗院

世鏗院位於惠來縣葵潭鎮玄武社區,由揭陽市政協名譽做主的人、慈雲閣董事局永久做主的人林世鏗先生投資興建。該院於1995年動工興建,2004底年竣工,占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該院設計新穎,結構嚴謹,佈陣與佈局合理,景點錯落有致,是傳統建築藝術與現代文化藝術的結晶,是旅遊觀光的一大勝地 世鏗院分前後兩部分。前部分有石雕九龍吐珠,八駿騰空,雕刻工藝堪稱鬼斧神工,栩栩如生,活龍活現;四周規模壯觀的280幅大理石碑林,雕刻著葉選平、馬萬琪、啟功、沈鵬、孫軼青、關山月等全國各地以及港、澳、臺地區領導、名人名傢無償饋贈的278幅丹青墨寶,該院收藏名書名畫共500多幅。後部分主建築九院合一,廳堂畫棟雕梁,金鑲玉琢,石雕石柱,別具氣派,極盡天工,廳堂及四廂刻有數百幀詩、詞、聯、匾額,東西長廊懸掛有匾額、楹聯,琳瑯滿目,皆是珍品;屋頂分別雕塑有各類具有江南潮汕一帶民居民俗的屏景,十八支豎立的大理石柱刻有十像動物,各種動物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幽靜的花圃,花樹掩映,草木繁茂,富有生機;世鏗先生及其慈母石雕像後面圍墻壁之間的7幅石雕,刻錄著林世鏗先生從童年到成為傑出企業傢的艱難創業歷程。

葵潭大庚園

大庚園

大庚園位於葵潭鎮324國道北側,由81歲高齡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表現性傳承人、世界文化藝術研究中心會員、中國古建築專業人士薛福鑫主持設計。大庚園占地面積16800平方米。園林萃聚瞭江南古典園林設計的精華,建築結構主要采用蘇州傳統的木結構形式,建築色彩采用大片的白粉墻為基調,配合黑灰色的瓦頂,栗殼式的梁柱和裝修,褐灰色鋪地,組成瞭素凈的色調,具有古樸淡雅、簡潔明快的格調。走進大庚園,猶如遊覽濃縮的蘇杭景致。

赤松觀龍藏洞

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8公裡處, 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廟,世稱“龍藏洞”。這裡 赤松觀龍藏洞

山清水秀,清幽雅靜,自然風光綺麗,民間傳說:當地幹旱缺水時,唯有此處終日泉水潺潺!歷代地理先生朝思暮想擇此地作風水,誰知羅庚盤一擺放擺列,指針即不動彈,不可思議。置身此地,真有神秘奧妙之感。 據傳,清朝乾隆年間,惠來縣靖海鄉人宋超月乙鏡真人,與道友暢遊潮州九邑,惠來都十八景地,識昆侖山落脈,西系葵峰望天嶺、雙乳峰,居普陀巖虎頭山,悟蓮峰山油瓶石坑有玉盒獻寶,仙師南行追龍趕鳳,但見龍藏鳳棲,到瞭“龍藏洞”,遂推卜立願而戲言曰:“藏世道宣仙地,389年後,自有吾後傳明月善人,在此乃師創觀建宮,存真容於龍藏洞。”至公元1994年11月,當地道友自籌資金300餘萬元,修復古廟,圓成“龍藏洞赤松觀廟”,並經揭陽市宗教事務局核準,惠來縣宗教事務局批準登記開放。於1996年陰歷8月23日,舉行誕辰暨龍藏洞管理委員會成立掛牌揭彩雙慶活動,盛況空前。還先後接待瞭海內外來賓3萬多人,舉行“羅天大醮”法會3 次。參加信眾約15萬人次。此刻在赤松觀後殿興建瞭“乙鏡真人宮”,於1997年4月20日舉行奠基典禮,請汕頭大學及汕頭園林建築高級工程師設計,參偈先賢魯班圖模,定為天地人三才乾坤宮閣,分三層設計:上層呈天壇形沖雲宮;中層為城郭形八卦迷宮;底層為富麗堂皇地宮。三層疊宮,有24 屋頂、36飛簷、72角椽、99洞孔,8柱6門玄洞沖天,造型獨一無二,史無前例。還規劃在山腰修復“觀音圓通宮”、“報孝堂”﹙功德堂﹚,在山頂復建“沖天觀”,以恭三清至尊、李道明天尊、呂純陽祖師等八仙。 亞洲最大航標塔

亞洲最大的航標塔

海上航標燈塔。位於惠來靖海鎮坂美村西南石碑山岬角。初建於1882年,數建數毀。如今的燈塔 為1989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高68米,塔頂燈光視24.5海裡,主光燈每10秒閃動一次,並配有雷達應答器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等設備,是中國16個導航臺中最高者,有“亞洲第一航標塔”之稱。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

海角甘泉位於神泉鎮區東南角,宋時是海灘上一個淡水泉眼,明時砌成泉井,其時潮汕神童蘇福為它題寫獨腳聯“抉(快)取攜而不竭任鹵浸咸蒸獨標平淡”,一時成為絕對,擴大瞭此泉作用與影響,並被人們編造出很多神奇傳說,使此泉演變為“神泉”。清乾隆間知縣王瑋在井旁建亭,將蘇福獨聯刻在亭柱上,並樹碑撰文。清代歌詠神泉詩中有“天涯有奇景,海角出甘泉”的句子,因而產生瞭“海角甘泉”的雅稱。

黃光山佛光寺

黃光山佛光寺佛像

惠來縣黃光山佛光寺。位於惠來縣城西北方向,距縣城17、3公裡,地處溪西鎮魯陽村與曲溪村之間的群山中。原名“黃藤崗”,曾稱“黃亭崗”,後改名“黃光山”。清宣統三年(1 9 1 1)桂月(農歷八月) 碑刻為“黃光山”,1997年改名為“黃光山佛光寺”故名。 相傳唐代高僧大顛曾雲遊至此,瀏覽南山風光,鑒別靈脈。山前左右有兩條大坑,溪水繞其下綿十裡,狀如兩條巨龍成雙成對。龜山與蛇山墊伏於西澗之側,大、小獅山與象山列佈於東澗之東畔。山崗間有“臥虎石”。相傳古時澆水“虎形”即現。山下有“打鼓潭”,潭水碧澄深厚,光靈如礁,終年不竭。在青山綠水的清幽裡,有碧水池,相傳七仙女曾下凡至此沐 浴,所以有“仙女瑤池”之稱,留有“仙浴盆”之古跡。又相傳八仙的呂洞賓也曾經駕馭五彩祥雲至此,欣賞風光美景,遺留有呂仙翁的足跡,稱“仙腳跡”。登黃光山巔峰眺望,可睽見惠(來)、陸(豐)、潮(陽)、普(寧)、揭(陽)五縣田疇連綿;遠眺南海波瀾壯闊,海水連天,海天一色。寺內有明代銅錢,有皇封聖旨牌,有摩崖石刻等珍貴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寬闊的場地,為清代惠邑武舉人練武之場所。土地剪掉鞭子時期與抗日戰爭時期,玄德古寺還曾作為zhong gong地下活動依據地。 1997年建成的佛光大佛,蓮花座高2、08米,大佛身高21、34米,總重量為3200噸,造價300多萬元。佛像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為廣東佛像之最,譽稱為“粵東第一佛”。 2004年佛光寺被省民族宗教委員會評為“廣東省委文明宗教活動場所”。2005年10月,應惠來縣佛教協會和寺內僧眾的誠邀,南華寺方丈傳正大和尚正式擔任佛光寺主持。

會飛天藏洞的生肖是什麼

我覺得會飛天藏洞的生肖指的是龍。其一、龍肯定是會飛天的。其次,在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惠城鎮西北8公裡處,有一條羊腸小道通往古昔一仙廟,世稱“龍藏洞”。也就是龍藏洞。

黃龍洞是杭州著名的道教宮觀嗎?

是的黃龍洞⓵是張傢界武陵源風景名勝中著名的溶洞景點,因享有“世界溶洞奇觀”“世界溶洞全能冠軍”“中國最美旅遊溶洞”等頂級榮譽而名震全球。現已探明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洞體共分四層,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經中外地質專業人士考察認為:黃龍洞規模之大、內容之全、景色之美,蘊含瞭溶洞學的所有內容。黃龍洞用其龐大的立體結構洞穴空間、富饒的溶洞景觀、水陸兼備的遊覽觀光線路獨步天下。 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傢5A級旅遊區張傢界武陵源的組成部分。2005年被評選為“中國最美的旅遊溶洞”。位於湖南省張傢界市核心景區武陵源風景名勝區內,距離張傢界市城區及張傢界荷花機場、張傢界火車站、張傢界市中心汽車站36公裡,距常張高速陽和出口20公裡,有高等級公路張清公路連接張傢界市城區和景區,省道S306直達景區,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1983年,黃龍洞由當地8個青年民兵發現。1984年10月1日正式向社會開放。自開放至今,已接待中外遊客1000萬人次。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裡,垂直高度140米。洞體共分四層,整個洞內洞中有洞,洞中有河,石筍、石柱、石鐘乳各種洞穴奇觀琳瑯滿目,美不勝收。據專業人士考證,大概3、8億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瞭可溶性強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地層,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洞穴,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瞭幹溶洞,緊接著經巖溶和水流作用,就成為瞭今日地下奇觀。中國地質部70多位專業人士的考察結論則是:黃龍洞規模之多、內容之全、景色之美幾乎包攬瞭《洞穴學》的全部內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構,龐大的洞穴空間,寬闊的龍宮廳及數以萬計的石筍,高大的洞穴瀑佈,水陸兼備的遊覽線等優勢構成瞭國內外頗有特色的遊覽洞穴,洞內有1庫、2河、3潭、4瀑、13大廳、98廊,以及幾十座山峰,上千個白玉池和近萬根石筍。由石灰質溶液凝結而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花、石幔、石枝、石管、石珍珠、石珊瑚等遍佈其中,無所不奇,無奇不有,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宮”。黃龍洞現已開放有龍舞廳、響水河、天仙瀑、天柱街、龍宮等6大遊覽區,主要景觀有定海神針、萬年雪松、龍王寶座、火箭升空、花果山、天仙瀑佈、海螺吹天、雙門迎賓、滄海桑田、黃土高坡等100多個。 人類文化已進入崇拜王牌、追求極品的時代。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武陵源風景區,無疑是中華自然風光的一塊王牌,而被國傢旅遊局列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的黃龍洞,當之無愧成瞭這一王牌景區的核心。這顆深藏地下億年的明珠,伴隨著八十年代初張傢界的對外開放而得以蠻聲海內外。 黃龍洞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10萬平方米,全長7、5公裡,垂直高度140米,內分兩層旱洞和兩層水洞。洞內擁有1庫、2河、3潭、4瀑、13大廳、98廊。洞內有迷宮、響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龍宮等六大景區,整個大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盤根,散發開來,洞中有洞,樓上有樓,各種洞穴奇觀玲瑯滿目、美不勝收。其規模之大、鐘乳石之多、形狀之奇,在國內外溶洞中是極其罕見的,被中外溶洞專業人士譽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 黃龍洞位於索溪峪東面,被稱為“地下魔宮”,洞口霧靄迷漫,洞內長廊蜿蜒,鐘乳懸浮,石柱石筍林立,還有石簾、石幔、石花、石琴,琳瑯滿目,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洞外洞”、“樓外樓”、“天外天”、“山外山”,盤根錯節。黃龍洞內可分四層,水陸並進,從最低陰河至最高穹頂,垂直高度差有100多米,洞內有一個水庫(黃龍水洞)、二條陰河(響水河、水晶河)、三個地下瀑佈(黃龍瀑、天水瀑、天地瀑)、四個水潭、十三個廳(宮)(龍舞宮、水晶宮、迷人宮……)、九十六條遊廊,長度約達15公裡,最大的廳堂有12000平方米,可容納萬人。真可以說是洞中乾坤大,地下有洞天。入黃龍洞,如入人間仙境一般。 “地下張傢界”——黃龍洞的無限風光。 黃龍洞現已探明的洞底總面積為10萬平方米,全長15華裡,垂直高度140米,內分兩層旱洞兩層水洞。整個溶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盤根,洞中有洞,洞中有河、山重水復、峰回路轉,洞穴景觀,無所不奇,無奇不有,仿佛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宮”。據專業人士考證,黃龍洞屬典型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大概3、8億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瞭可溶性強的石灰巖和白雲巖地層,經過漫長年代開始孕育洞穴,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瞭幹溶洞,緊接著經巖溶和水流作用,就成為瞭今天如此的地下奇觀。黃龍洞黃龍洞因相傳古時候洞內有黃龍藏身而得名,1983年經當地8個青年民兵發現探明,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因洞內擁有高闊的洞天、幽深的暗河、懸空的瀑佈、上千個白玉池、數萬根石筍而被地質界權威人士公認為“規模最大、內容最全、景色最美”,幾乎蘊含瞭洞穴學的所有內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黃龍洞今天已經開放聚會廳、響水河、天仙宮、天柱街、龍宮、迷宮六大遊覽區,這幾個景區緊密相連,各具特色。遊覽方式為水陸兼備,其中2200米旱路、800米水路,整個時間約兩小時,從原進口出洞。下面,請大傢一同隨我遊覽黃龍洞。 路過瞭神秘的萬石怪洞,穿過瞭幽幽的百米長廊,在我們面前出現瞭兩道門,這便是“雙門迎賓”,寬的是長壽門,窄的是幸福門。長壽門會使您萬壽無疆,壽比南山;幸福門,將使您愛情婚姻美好、傢庭幸福。您是希望長壽,還是祈求幸福呢;就請您自由選擇,各取所需瞭;不過我要提醒大傢:每道門隻能走一次,走多瞭就不靈瞭。假如您既想幸福又想長壽,那麼您不妨先選擇一道門進洞,出洞的時刻走另一道門,如此便能福壽雙全,兩全其美。

博羅羅浮山的道教建築

羅浮山為道教南宗的發祥地,在此山修煉的道士眾多。洞天是道教用以稱神仙所居的洞府,意謂洞中別有天地。事實上是一處三面環山,僅有一徑可通的峽谷。羅浮山的寺觀庵廟多建在洞天中,大者有18處,小者數百處。

朱明洞

朱明洞位於羅浮山南麓,為羅浮最佳景區之一,其全稱為“朱明耀真洞天”。什麼是“朱明耀真”?有二種說法,一說依據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爾雅》而詮釋的《廣雅》謂:日曰朱明,亦曰耀真,故兼名朱明耀真。另一說稱:洞向南,南屬陽明,於色為赤;東西南北四方的南與春夏秋冬四時的夏相稱。《爾雅》稱夏為朱明雲雲。南朝宋謝靈運(385~433)的《羅浮山賦》中有“洞穴有九,此乃其一。潛夜引輝,幽境朗日。故曰朱明之陽宮,耀真之陰室。”這是朱明洞正式得名的開始。742年(唐天寶元年)朝廷命有司築百尺壇於羅浮祀山神,遣道士申太芝祭羅浮。據道書載:“申太芝找到朱明洞口,下視無底,雲彩爛漫。”宋蘇東坡詩:“羅浮高萬仞,下看扶桑卑。默坐朱明洞,玉池自生肥。”朱明洞最初為漢代朱真人修煉之地。宋代題有石榜曰朱明耀真之天(今佚)。

朱明洞景區由象山、獅山、梅花山、馬山環抱而成。洞境林木蒼鬱,植被覆蓋率90﹪,而且洞內有洞,大洞套小洞,朱明洞內套桃源洞、蓬萊洞、蝴蝶洞、青霞洞、兩儀洞、泉源洞、梅花洞共7個小洞天。石刻題詞,所在多有。洞內建有沖虛古觀、朱明亭、東坡亭、曠心亭;還有遺履軒、仙人臥榻、飛來石、蓬萊徑、洗藥池、煉丹灶、元帥樓、白蓮池、會仙橋等名勝古跡。

沖虛古觀

沖虛古觀在朱明洞口。326~334年(東晉咸和年間),道教理論傢、化學傢、藥物學傢葛洪(284~364年)來羅浮山選擇瞭這個地點建庵修煉、築灶煉丹,著書講學,創道教南宗靈寶派,於是聲名遠播,前來學道的人眾多。葛洪分別在羅浮山東西北三面增建3庵,往而言學,著書立說,留下瞭《抱樸子》內外篇116卷、《肘後備急方》、《神仙傳》、《集異傳》、《金匱藥方》等著作。朱明洞南南庵稱都虛,也叫作玄虛。葛洪逝世後的405年(東晉義熙元年)改造建設稱祠,詔賜祭祀。714年(唐開元二年)明皇遣道士到羅浮山求雨。742年(天寶元年)築壇百尺以祀山神,不久又派申太芝祭山。期間還下詔循州(今惠州)長官來此祭祀並改祠為觀稱都虛觀。設置10傢人看守並安排道士2人專職祭祀。809年(唐元和四年)韓愈的得意門生李翱任循州知府時亦曾到沖虛觀祭山。北宋沖虛觀道士南宗七祖之一的白玉蟾稱“此時大顯,遂興觀像”。1087年(宋元 二年)詔賜額,都虛觀改名沖虛觀,這個觀名一直沿用至今。至於今日沖虛觀大門清代督粵使者瑞麟所書的匾額,則多一“古”字,成為沖虛古觀。

沖虛觀坐北向南。主體是一套四合式庭院木石建築結構,包括山門、正殿和兩廊。主體建築兩旁為百餘間平房和兩層樓的道士宿舍、膳堂、庫房等附屬建築物。總建築面積4400多平方米。觀宇大門正中上方為“沖虛古觀”石牌匾。匾下兩側對聯“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為明代天啟年間袁崇煥幕僚番禺人李雲龍所書。“典”與司同義,“午”於12生肖中屬相為馬,“典午”即司馬亦即晉朝。正殿供奉“三清”(玉清、上清、太清)尊神,屋脊鑲嵌一排石灣名匠吳奇玉塑制的雙龍戲珠及花木樓閣大型彩繪陶塑。大殿左側為葛仙祠,右下側為祠。觀內有長生井,由康熙年間道士張妙升(雲仙)所鑿,為羅浮三大名泉之一(其餘為卓錫泉、釀泉)。1985~1987年,國傢地質礦產部和綜合利用研究所及省地礦局專業人士,反復進行化驗的結果說明:長生井泉水出露於羅浮山斷裂帶北側,屬含鋅重碳酸鈣型水的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不少港澳同胞和東南亞華僑參拜沖虛時,都以能帶回一點“神仙水”為幸事。觀後右側有葛洪煉丹灶、洗藥池等古跡以及後人所建的東坡山房、丹石祈壽世石刻等。沖虛觀是杭州黃龍觀、觀的祖庭。

1945年春夏間,zhong gong廣東區黨委、廣東軍政委員會和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司令部均設在沖虛觀。沖虛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道教活動基地之一。亦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沖虛觀由撥款、圓玄學院及各界人士贊助精工修葺,古觀面貌煥然一新。⓾

黃龍洞黃龍觀

黃龍洞位於羅浮山大石樓、獅子峰之南,小石樓西側。此洞以山水佳勝著稱。洞內有黃龍觀、八卦臺、獅子洞、七星壇、滌塵橋、流杯池、隱翠巖、觀瀑亭、黃龍瀑佈等景點。黃龍觀原為葛洪西庵故址。唐末群雄割據,917年(後梁末帝貞明三年),占據今廣東、廣西的靖海軍節度使劉隱的弟弟劉 ,稱帝於廣州,改國號為越,再改為漢,歷史稱為南漢,改紀元為乾亨,乾亨元年即為貞明三年。劉 自命為真龍天子,依據易經“飛龍在天”卦詞,自造於一個“”字作為名字。又稱:夢到仙人把他帶到一處(事實上是他預先物色的)“兩峰相疊,一水對流”的仙境,還說夢到黃龍起於此地。“兩峰”是指大小石樓,“一水”就是黃龍瀑佈,於是將原來的金沙洞改為黃龍洞。劉 在黃龍洞建行宮,而建造天華宮的則為劉 。劉 於959年(大寶二年)建天華宮,宮左側建含陽門,右側為起雲門、雲華閣、甘露亭、羽蓋亭、龍穴石跡等。明代湛若水(一說巡按洪覺山)曾於此建四賢祠。清康熙中,沖虛觀道士張雲仙(妙升)建黃龍觀於祠旁。此觀於1958年毀壞,僅在亂石中找到一塊石匾,刻有“黃龍觀”觀名,右側刻“嘉慶壬申(即1812 年)仲秋吉旦”左側刻“住持蘇空施重建 莞邑謝鷹書”。

90年代新建的黃龍觀,擁有原來山中佳勝的泉石天然風景。“黃龍洞口松千樹,滿徑蒼苔落鳳毛”,令人有超塵脫俗之感。90年代初,青松觀全力重建黃龍觀,新建的黃龍觀規模宏偉,建築面積大大超過沖虛觀。未進觀即有二座典雅的牌樓。觀內有三師大殿、三清大殿、妙蓮池等富麗堂皇的殿宇觀舍。

黃龍洞距沖虛觀5公裡,距華首臺2、5公裡,有公路可通。⑪

酥醪洞酥醪觀

酥醪洞在羅山之北、浮山之南的深山幽谷中,舊志稱為羅浮最深處,“棲靈之奧區,修養之福地。”據《集仙傳》稱:“安期生與神女會玄丘,酣玄碧香酒,醉後呼吸水露,皆成酥醪。”洞由此得名。洞中名勝古跡有酥醪觀、小蓬萊、白水門、撥雲寺、忘機石、七娘潭、煮石處、凝碧潭等。

酥醪觀原為葛洪北庵。前有荷池(今廢為田)後倚青山,觀總面積2700平方米,大殿內供奉的:中為靈祖,左為呂純陽,右為葛洪共3尊泥塑,因年久失修,塑像已毀。大殿天井有一亭臺伸出,飛簷高柱,臺高7、4米,面積約26平方米,亭蓋為琉璃綠瓦,原是觀內訓示徒眾、打醮傳經的地方。亭側有樹齡百年的茶花。天井兩旁有配殿,正殿左側有一座小樓閣,原為道士江瀛濤所築。香山黃培香題匾曰:“浮山第一樓”。此樓在新中國成立後曾重修。觀內存有鐵香爐、青瓷花盆墩等古物,還有一張尚算完整的道床----混元床,據說蔣介石、蔡廷鍇均曾在此床就寢。

酥醪觀原有舊觀在石洞東1、5公裡,今觀是康熙末年道士柯陽桂所建的酥醪院,雍正初改為觀,也叫稚川北庵。同治、光緒年間陳銘圭住持講學於此。1929年(民國18年)住持張永豫、陳永燾、何明衍募資重修。陳濟棠主粵時,曾於酥醪觀後山建駐鶴亭,亭中可觀賞白水門瀑佈。1968年酥醪村民重修大殿後作為學校,正殿兩旁套間則作為大隊倉庫。古時候道士憑借酥醪優越的種植條件和釀泉水澆灌,培植和加工制成的酥醪菜幹,被稱為神仙菜,是縣內出口商品之一。⑫

明福洞九天觀

石洞之東,距朱明洞沖虛觀2公裡處有明福洞,洞中九天觀。九天觀原名明福觀。最初,明福觀在泉源福地,南漢時建觀。宋賜額,由蘇東坡書寫觀名(已佚)。《明一統志》載:其內有西華道院,乃張元庵退居之所。觀在宋元明各代俱存。明末,鄺露讀書觀中,自號明福洞主。明陳攸《題明福觀》詩雲:“狂歌白鹿興悠然,來訪羅浮洞裡仙。金塔易攀天咫尺,鐵橋難覓語迷玄。晴煙暖鎖燒丹灶,山澗香沉洗藥泉。堪笑秦人惑方士,海中三島隻虛傳。”

清初,觀漸圮,西華道院亦廢。乾隆間,住持莫明星重修,名九天觀。現存的九天觀為民國時重修,建築面積532平方米。正殿金闕寶殿,供奉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側殿有祿位堂、八仙殿、呂祖殿。1985年人民撥款與圓玄學院贊助修葺,列為博羅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門前池塘中有數株水蘿松。舊志稱:“甚奇古,殆千百年物。”觀側有著名的九天觀礦泉水廠。

距九天觀西1公裡處有梅花村、洗耳泉、石洞山房、逃暗石刻、西華道院等古跡。九天觀東南2、5公裡為瀾石圩,其東有釣魚臺、訪仙橋、葛洪藥院和觀源洞。[13]

白鶴洞與白鶴觀

白鶴洞在羅浮山東側,洞中松林常棲白鶴,故名;或以為白鶴觀後有形如白鶴展翅的白鶴峰,故名白鶴洞雲。葛洪東庵即建於洞內,白鶴洞旅遊風景點有白鶴觀、五龍潭、水簾洞、八仙石、桃源洞、百花徑等名勝。

古白鶴觀原在葛洪東庵,址在石洞西觀場浦,明萬歷間已開始頹壞。清康熙間道士孫天杖在沖虛觀西水簾洞口另建白鶴觀。此觀於抗日戰爭時為東江縱隊部。1955年拆毀後建松鶴軒賓館。其旁有3株古榕,濃蔭蔽日。榕下大石上刻當代書法傢惠州人秦咢生題詞:旖旎雙人峰,纏綿連理枝,羅浮真勝地,仙蝶也迷離。[14]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