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復卦卦辭爻辭良知之心這是(復卦對事業的暗示)

良知 風水命理 03-12

復卦到底講的什麼

復卦 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的第2十四卦。

地雷復(復卦)寓動於順

中中卦

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

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自然而然。動在順中,內陽外陰,循序運動,進退自如,利於前進。

《復》卦談的是回復,事實上談的就是改正錯誤之道。在此一卦裡,其作者論述瞭回復的“亨通”、“無疾”、“無咎”;談論瞭隻要“不遠復”, 便“無祗悔”;也頌揚瞭“敦復”的“無悔”;亦肯定瞭屢犯屢改的“頻復” ;並特別提出與指責瞭兇險異常的、若“用行師”,則“終以大敗”,若用 “用其國”,則有“君兇”亡國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復”。這種坦誠的改正 錯誤的態度,不要說出此刻遠在殷周之際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後至近代史的歷代君王中,這一種見識與態度亦實屬稀奇少有的。

�震下坤上

� 復①:亨。出入無疾②,朋來③無咎:反復其道④。七日來復⑤利有攸往。

�初九,不遠復⑥,無祗誨⑦,元吉。

�六二,休復⑧,吉。

�六三,頻復⑨,厲;無咎。

�六四,中行獨復⑩。

�六五,敦復⑾,無悔。

�上六,迷復⑿,兇,有災眚⒀。用行師,終以大敗;用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⒁。

�註釋:

�①復:六十四卦卦名之一。乃論述迷途知返更正錯誤之卦。

�②出入無疾:“出入”,走出去(指錯)又返回來(指更正)。“疾”, 災禍。此句指辦錯事又返回更正,這並沒有災禍。

�③朋來無咎:“朋”,數次。“來”,也就是“復”。此句有如“六二” 爻的“頻復,無咎”之寓意,是說數次返復更正錯誤也無災禍。

�④反復其道:“反”,古同“返”。如《國策·衛策》“智伯果起兵而襲衛,至境而反 。”此句是說返回復歸其正道。

�⑤七日來復:“七日”並 不是一個特定日期,此句乃與“初九”爻的“不 遠復”相對來講,實即“近復”的意思。

�⑥不遠復:指返復更正錯誤的時間與空間沒有拉的太長。

�⑦無祗誨:“祗”(zhi指),乃出現的意思。此句指不會出現後悔。

�⑧休復:“休”,吉。很吉祥的返回復歸。

�⑨頻復:頻繁地犯錯誤又頻繁地更正錯誤。

�⑩中行獨復:“中行”,不偏不倚。此句指不偏不倚的單獨進行更正錯誤。

�⑾敦復:誠實敦厚地進行更正錯誤。

�⑿迷復:指對犯的錯誤執迷不悟,不願更正。

�⒀災眚(sheng省):災異。

�⒁不克征:“克”,勝任。“不克征”,指不能勝任征伐的使命。

�全卦內容:

�此卦由雷下地上組成。

�卦辭的“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第1句是說作為更正錯誤的返復之卦,它本身亨通。第2句是說一個人犯錯誤如同走出去而又能更正錯誤如同走回來,那麼這樣就沒有災禍,一個人能數次犯錯誤又能數次更正錯誤,這也無有災禍:這便是《復》卦的返回復歸其正道的道理。第3句是說犯錯誤的時空隻要不拉的太長,僅隻有短短的七日便能更正復歸,這樣便利於前去辦事。

�“初九”爻辭的“不遠復,無祗悔,元吉”,是說犯錯誤的時空隻要不 拉得太遠,便不會出現後悔,便是很大的吉祥。此一爻可謂是對卦辭後一句的重復。

�“六二”爻辭的“休復,吉”,是說更正錯誤的返回復歸剛開始便呈現 出一種吉祥的兆頭,那便很吉祥。

�“六三”爻辭的“頻復,厲;無咎”,是說一個人頻繁地犯錯誤,又頻 繁地更正錯誤,這樣是很兇厲的;但畢竟能更正錯誤,故最終還不可能有災禍。

�“六四”爻的“中行獨復”,是說一個人要不偏不倚地獨自更正錯誤。

�“六五”爻辭的“敦復,無悔”,是說一個人更正錯誤,返回復歸正道,務 必要誠實敦厚地去做,千萬不能自欺欺人,如此才能無悔。

�“上六”爻辭的“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用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是說一個人對所犯的錯誤若執迷不悟,不願更正,或不能更正,那麼這樣就象征著兇險,那麼這樣就要發生災異。若這一種執迷不悟用於行師打仗,便必敗無疑;若這一種執迷不悟用在治理國傢上,君王必有兇險。一個國傢若這樣發展下去,將會出現國威不振,將會出現一個國傢有十年不能勝任征伐的重任。

易經重在變化 小小白話翻譯不能表達易經的全部思想 僅為參考 樓主想學好易經 必須領悟“變化”的精髓

復卦的卦辭解釋

復:亨。

何妥曰:復者,歸本之名。群陰剝陽,至於幾盡,一陽來下,故稱反復。陽氣復反,而得交通,故雲“復亨”也。

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虞翻曰: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兌為朋,在內稱來;五陰從初,初陽正息而成兌,故“朋來無咎”矣。反復其道,七日來復。

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震、離、兌四方正卦,卦別六爻,爻生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閏餘者也。剝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天道玄邈,理絕希慕,先儒已論,雖各指於日月,後學尋討,猶未測其端倪。今舉約文,略陳梗概,以候來悊,如積薪者也。

利有攸往。

虞翻曰:陽息臨成乾,小人道消,君子道長,故“利有攸往”矣。

《彖》曰:復亨,

虞翻曰:陽息坤,與垢旁通。剛反交初,故“亨”。

剛反動,而以順行,

虞翻曰:剛從艮入坤,從反震,故曰“反動”也。坤順震行,故“而以順行”。陽不從上來反初,故不言剛自外來。是以明不遠之復,入坤出震義也。

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

侯果曰:陽上出,君子道長也。陰下入,小人道消也。動而以行,故“出入無疾,朋來無咎”矣。

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

虞翻曰:謂乾成坤,反出於震而來復,陽為道,故“復其道”。剛為晝日。消乾六爻。為六日。剛來反初,故“七日來復,天行也”。

侯果曰:五月天行至午陽復而陰升也;十一月天行至子,陰復而陽升也。天地運往,陰陽升復,凡歷七月,故曰“七日來復”。此天之運行也。豳詩曰:一之曰觱發,二之日栗烈。一之日,周之正月也;二之日,周之二月也。則古代人們呼月為日明矣。

利有攸往,剛長也。

荀爽曰:利往居五,剛道浸長也。

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虞翻曰:坤為復。謂三復位時,離為見,坎為心。陽息臨成泰,乾天坤地。故“見天地之心”也。

荀爽曰:復者,冬至之卦。陽起初九,為天地心。萬物所始,吉兇之先,故曰“見天地之心”矣。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虞翻曰:先王謂乾初。至日冬至之日。坤闔為閉關。巽為商旅,為近利市三倍,姤巽伏初,故商旅不行。姤象曰:後以施命誥四方。今隱復下,故後不省方,復為陽始,姤則陰始。天地之始,陰陽之首。已言先王,又更言後,後,君也。六十四卦,唯此重耳。

宋衷曰:商旅不行,自天子至公侯,不省四方之事,將以輔遂陽體,成致君道也。制之者,王者之事。奉之者,為君之業也。故上言先王而下言後也。

復卦的說明

在復卦的結構和卦爻辭圖中,有一個箭頭,從第4爻指向第1爻,這兩條爻都是紅色,預示當位的爻 ,既當位又有應,是對主方有利因素,客方的消極被動是主方積極發展的好機會。其它的四條爻都沒有有應關系,對於主方來說都是潛在因素,其中,第2爻和第6爻是潛在的有利因素,主方素質不佳 是謀求發展的動力,客方的隨和態度有可能便於實現主方意圖,不過有二個潛在不利因素,一個是第3爻,主方態度隨和,一個是第5爻,客方素質不佳。第3爻是第2爻的補充,這兩條爻都是陰爻,預示主方素質極差,力量極薄弱,缺乏發展實力。第5條是陰爻,預示客方素質不佳 ,加之第6爻也是陰爻,客方素質也極差,客方極貧乏,沒有可以補益主方的東西,在這樣的狀況下,主方隻有積極性是不夠的,必須反復探索,摸索經驗,尋求走勢與走向。

卦辭說“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強調主方須要反復探索。

假如刪去爻辭中的判斷辭,再略去爻的名稱,可以看出爻辭是一首完整的關於反復探索的散文詩;

(在前進的道路上)走不遠就回頭。

休整以後再反復前進。

頻頻地反復探索。

不左不右,在路的中間行走,獨自反復探索。

敦厚地反復探索。

(小心啊!!!)迷失返回道路就有災禍。行軍中迷失道路,終有大敗,對於一國君主十分兇險,以致出征十年不能取勝。

下面逐條說明卦爻辭。 〖原文〗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譯文〗順利。出入沒有障礙,朋友來無所怪罪;反復探索道路,七日來回。利於有所前進。

〖解說〗這是復卦卦辭。“亨”(heng)順利:萬事亨通。“疾”(ji)病:疾病。“咎”(jiu)罪責:引咎自責。“攸”(you)助詞,等同於“所”:性命攸關。這個卦有四個爻當位,一爻與四爻有應。一爻代表主方的積極行動,四爻是陰爻,客方對主方順從,所以“順利”。客卦的三條爻中,四爻有應,六爻當位,綜合來看,客方沒有對主方不利因素,所以“出入無疾”。“朋”指客方,四爻應一爻,“朋來”。一爻當位有應,“無咎”。“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概括當前主方所處形勢。“出入無疾”,客方對主方沒有明確要求和壓力,主方向什麼方位走?需要反復探索,“反復其道”。“七日”是個比喻,描述一個周期。可能古代有7天一次的集市,“七日來復”補充“反復其道”之義。“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建議主方耐心鍥而不舍地反復試探。“利有攸往”是判斷詞。在順利形勢下,假如主方鍥而不舍反復試探,則利於有所前進。暗示,盡管形勢順利,假如主方不耐心,不鍥而不舍地反復試探,則有害於有所前進。關鍵的是要鍥而不舍地反復試探。 〖原文〗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譯文〗行不遠就返回,沒有嚴重悔恨,很吉利。

〖解說〗這是復卦第1爻爻辭,陽,預示主方積極主動地謀取和擴大本人的利益,打比方說說,創新、創業、投資、進攻、求職、示愛,等等。“祗”(zhi)恭敬有禮的模樣:祗仰。“元”(yuan)為首的:元帥。爻辭不但考慮這條爻的狀態,還考慮整個形勢。於是,爻辭建議主方“不遠復”,行不多遠,就返回來。這樣數次反復,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就“無祗悔”,沒有嚴重的悔恨,就“元吉”,很吉利。“無祗悔”指不能夠在某些事情上犯嚴重的錯誤,“元吉”指在總的進程上很吉利。“不遠復”是“無祗悔”和“元吉”的條件。假如急躁冒進,就有可能犯嚴重錯誤而“有祗悔”,甚至不“吉”。

〖結構剖析〗第1爻是主卦下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陽爻,陽爻在陽位,當位,並且和四陰有應。當位,表明主方積極主動有可能利於主方開拓發展,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 ;有應,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恰巧是主方積極主動謀求發展的好機會,所以爻辭說“元吉”。 〖原文〗休復,吉。

〖譯文〗休止而反復,吉利。

〖解說〗這是復卦第2爻爻辭,陰,預示主方素質不佳,打比方說說,資金缺乏、地位底下、實力薄弱、教導程度低等等。“休”(xiu)歇息:休息。爻辭告知主方在反復試探過程中,要休止下來,冷靜反思,吸取經驗教訓,而後回過頭來,再反復試探,逐漸前進。“吉”是判斷詞。“休復”是條件。先休止再重復,才吉利。假如隻是重復而沒有休止,則不一定吉利。

〖結構剖析〗第2爻是主卦中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但是與五陰不有應。當位,表明主方素質不佳,有謀求發展的積極性,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不有應,表明客方素質也不佳,主方非常難從客方獲益,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名符其實的對主方有利因素。盡管這有利因素是潛在的,因為主方行動積極,而客方消極被動,主方非常可能取得發展,所以爻辭說“吉”。 〖原文〗頻復,厲無咎。

〖譯文〗屢次反復,艱苦但無所怪罪。

〖解說〗這是復卦第3爻爻辭,陰,預示主方態度隨和。“頻”(pin)屢次:喜信頻傳。“厲”(li)古板:雷厲風行。因為主方素質過差,不得不隨和,在遇見困難的時刻,非常可能態度不堅定,雖有積極行動,未必能持久。這是主方的主要缺點,是對主方不利因素。不過,爻辭極簡練,避開不必要評論而直接給主方指出努力的方向。“頻復”,告知主方要經得住困難考驗,屢次反復。一次不成功,再試一次,屢試不停,直到取得明顯成績為止。“厲”,告知主方屢次重復試探是辛苦的,尤其客方態度也是陰,客方過於寬松,對主方沒有明確要求,使主方對客方態度捉摸不定,行動困難。“無咎”,對主方無所怪罪。“厲無咎”是判斷詞,“頻復”是條件。假如主方屢次反復試探,盡管辛苦,不過對主方無可怪罪。爻辭暗示,假如不“頻復”,在困難面前動搖,主方就要引咎自責。

〖結構剖析〗第3爻是主卦上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並且和六陰不有應。不當位,表明主方的隨和態度有可能使主方受到客方壓抑,是潛在的對主方不利因素;不有應,表明客方態度也隨和,客方不求壓抑主方,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名符其實的對主方不利因素,所以卦爻辭說“厲無咎”。並且,第3爻是對第2條的補充,第2條是陰,第3條也是陰,這預示主方素質很差,主方的隨和態度是素質過差的必然最終,也不能怪罪主方。 〖原文〗中行獨復。

〖譯文〗中間走,獨自反復。

〖解說〗這是復卦第4爻爻辭,陰,預示客方消極被動,打比方說說,防守、退卻、不想冒險、不想探索或開辟新的發展范疇、隻求保持現狀,等等。爻辭中既沒有“有利”也沒有“不利”之類判斷詞,而是直接給出對主方的意見。主方需要耐心謹慎走中間,不依靠右也不依靠左。走在河邊上,沒有關系貼邊沿,要走中間。走在崎嶇道路上,走中間。留心腳下,看清左右。因為沒有客方強力支持,主方不能指望客方同行,不能指望客方協助。主方必須依憑借自己的信念和決心,獨自反復探索。

〖結構剖析〗第4爻是客卦下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並且和一陽有應。當位,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有或許是主方發展的好機會,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有應,表明客方消極被動正好便於主方積極主動地謀求發展,這潛在因素成瞭名符其實的對主方有利因素。盡管存在這種有利因素,因為主方素質極差,同時客方既被動素質又極差,主方沒有可能依靠客方,隻能自己謹慎探索,所以爻辭隻是建議主方“中行獨復”,沒有加判斷辭。 〖原文〗敦復,無悔。

〖譯文〗敦厚地反復探索,沒有悔恨。

〖解說〗這是復卦第5爻爻辭,陰,預示客方素質不佳,打比方說說,資金缺乏、地位底下、實力薄弱、教導程度低,等等。“敦”(dun)誠實:敦厚;誠懇:敦請。基於主客雙方形勢,主方在積極行動的時刻,需要反復探索,不可冒進。依據客方素質,第5爻爻辭指出,主方在反復探索的時刻,對客方要敦厚。隻有對客方敦厚,在反復中才不能夠悔恨,要不然,會悔恨的。

〖結構剖析〗第5爻是客卦中爻,其位置是陽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陽位,不當位,又與二陰不有應。不當位,表明客方的素質不佳,有可能向主方索取補益,是潛在的對主方不利因素;不有應,表明主方素質也不佳,沒有可能給予客方好處,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名符其實的對主方不利因素,爻辭說“無悔”,在雙方素質都不好的情形下,主方既沒有損失,也沒有收益,不過沒有悔恨。 〖原文〗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用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

〖譯文〗迷失方向反復探索,兇,有災禍,用於行軍打仗,終有大敗;對於他的國君兇,以至於征戰十年不能攻克對方。

〖解說〗這是復卦第6爻爻辭,陰,預示客方態度隨和。“眚”(sheng)眼睛長白翳;災禍。這條爻辭雖長,但沒有生奧的字,但是句子很簡練,不完全。誰迷?誰行師?誰是國君。迷是主方迷。固然這條爻屬於客卦,代表客方態度,不過,這是整個卦的一部分,卦爻辭是以主方為基點,所以“迷”指主方。復,指主方反復探索,而不是指客方反復探索。迷,指主方在反復過程中迷失方向。致使迷失方向的客觀原因是客方態度,客方態度是陰,太隨和,不明朗,難以著摸。致使迷失方向的主觀因素是主方態度,主方態度是陰,很忍讓,很隨和,容易被誤導。行師是主方行師。行師是個比喻,說明主方積極行動,不一定指具體戰爭。“用行師,終有大敗”形象地說明因為迷失方向,主方的積極行動必將失敗。國君是主方,主方迷失瞭方向,所以爻辭說“用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形象地說明因為主方迷失方向,以至致使長期不成功,長期浪費時間,沒有效果。爻辭的針對性很強,提出瞭給主方的意見和警告。

〖結構剖析〗第6爻是客卦上爻,其位置是陰位,這條爻是陰爻,陰爻在陰位,當位,但是與三陰不有應。當位,表明客方態度隨和,有可能讓主方按本人的意願辦事,是潛在的對主方有利因素;不有應,表明主方態度也隨和,並不要求客方接受主方意願,這潛在因素沒有成為名符其實的對主方有利因素。因為主方積極主動謀求發展,而客方消極被動,是主方發展的好機會,不過,主方態度不堅強,不能利用目前的好形勢,錯過發展良機,所以爻辭說“兇”。

不通復卦,不懂陽明心學

“致良知”是頓法

王陽明畢生學問,在晚年大悟良知後,歸本一統於“致良知”一門:“吾平生講學,隻是‘致良知’三字。”在陽明口中,致良知工夫最為簡易真切:“聖賢論學,無不可用之功,隻是‘致良知’三字,尤簡易清楚明白,有實下手處,更無走失。”而這卻 真真正正是頓門 ,由於是直接從本體做工夫,一如禪宗之頓,根器不夠便難以承當。所以即便陽明把這最簡易真切處捧出來,他名符其實的追隨者也是極少數;即便這個時代再多信奉陽明心學的人,小小白也是大都。

以陽明之利根,他龍場悟道時37歲,大悟良知時49歲,這兩個節點前後佈滿種種患難,不管精神上的還是現實中的,一路走來滿是泥濘艱難。最後他是基於本人的悟境提出致良知,這豈是缺失瞭這幾個的人可以比的?豈是隨便一聽就能清楚明白個中真意的?對此陽明自己便有感嘆:“近時同志亦已無不知有致良知之說,然能於此實用功者絕少,皆緣見得良知未真,又將致字看太易瞭,是以多未有得力處。”

因此這最簡易,卻有著一個最高的門檻——“信”。若不能真真正正相信,人便不能真真正正存之於心,至死不渝去做,不得入門;也不能應對做工夫過程中種種私心雜念變化無窮的幹擾,不能脫身昧心人意天羅地網般的陷阱,不得走下去。 信來自哪裡呢?見地。你能真真正正清楚明白裡邊 的道理,才能真真正正堅信,要不然便決不能有信。 陽明往往苦口婆心地勸人去做,隻是這其中確實有個“信”的難處,是避但是去的。不解決這個問題,說再多也沒有用。

良知說關乎本體,未悟之前能夠先於此處見地通達,靠的就是根器。致良知所以是頓門, 大道方至簡,簡易真切隻是“頓”的另一種說法。

這就好像禪宗說平常心是道,說道不用修但莫污染,說但莫造作隻是平常,說啥都不如休歇無事去,對大都人隻是耳旁風罷瞭。所以歷代祖師一再為學人開示,參禪的第1步之大前提與大基礎,也是“立決定信”。 所謂立決定信,就是具備圓頓見地。 一切頓門心法,無不是如此。

說到禪宗,另一個問題也一樣是要害,便是心學與禪的高度相似。陽明所謂“心之虛靈明覺,即所謂本然之良知也”,類似的講法還有許多,與禪說自性又有啥差異?對這差異許多人其實也就是說都不瞭解或隻有模糊認知,此處卻失之毫厘——陽明所謂“大抵二氏(仙佛)之學,其妙與聖人隻有毫厘之間”;便謬以千裡,關系是儒還是禪,陽明所以屢次解釋、強調和提醒。 這裡區分他們,不是要立門戶之見,而是法門貴在相應, 對與陽明心學對應的人,清楚明白此點牽涉的是要害和命根

一個本體見地,一個與禪的毫厘差異,對於進入陽明心學有如橫亙在前的 兩座 大山。我等尋常人,到底還有還是沒有希望?

復卦,便是從天道視角理會致良知根本的絕好途徑,有如天啟 。可以說,復卦之道乃是對這兩大難題最直接、最究竟的回應,揭破的便是致良知的根本。

復卦:天道視角下的“致良知

復卦

程頤在《程氏易傳·復傳》中說:“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致良知的核心內涵,已經全部蘊含在這一句話裡瞭。

“ 一陽復於下,乃天地生物之心也 ”,這話出自復卦彖傳最後蓋棺定論的那句話:“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這天地之心,便是復卦初爻這一陽 ,即程頤經常提到的“動之端”。為啥這是天地之心?由於 “生生之謂易”,陽為動,復卦一陽初動便是生生之始。 說陰陽消長一個完整循環的十二消息卦,陽之生發之始便是復卦,之後每爻漸次變為陽,直至純陽的乾卦。 這一陽又是在最初最下,是藏於內之最深層的,就好像心之於人, 所以 又有著超越性的本體意義 ,乃叫作天地之心。

王陽明說“(良)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又說“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合之良知便是天理在人心,陽明所謂“夫心之本體,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靈覺,所謂良知也”,清楚明白也是天地之心。心學最高概括的“四句教”之“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第3句對良知的定義,即是對前兩句的一合,一方面是體,一方面是動,合之就是“體在動中”、“體動不二”。 “知”這個本然而具、不假思慮的功能,那麼是體之端口與動之端倪。 整個四句教,有著明顯的以動為昭示和指引的特性,這就又把那一陽的特性突顯出來瞭。

所以 復卦這一陽,就是良知。 良知的根本就在這兒,是生之“意”。良知為本性,這一陽,那麼是良知之本性。 復卦一陽乃是天道,良知就是這一陽天道落在人心,此處當以天人合一的視角觀照。

復卦彖傳說:“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動而順行”,反動,老子雲“反者道之動”,反動其實就是道動、正動。順行,以一陽為氣而落在事物上,就是陽將從初爻開始發展壯大,一步步充塞流行,直至大通無礙,其實就是“亨”;以一陽為體落在本質上,那麼是 每畢生發的背後,當下就是那生意之所在,就能夠直接見那生意 ,其實就是“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出入無疾者,巧妙使用無礙而不離體;朋來無咎者,得道多助而入於勢;故無咎。 所謂生意,乃是一種包容、 利益 成全的開放性趨向,惟此德性能開放,惟開放能成其大,惟成其大能復本。 要不然就是封閉護私,抱惡流浪,眾生之相。 儒傢的至善、明德、天地一體之仁、大同、廓然大公之類,實質就在這兒。良知,亦復如是。

這直見生意的後一點,正所謂致良知的下手處, 類似於一種 發自於本心的直覺 。陽明正是:“爾那一點良知,正所謂爾自傢的準則。爾意念著處,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瞞他一些不得。爾隻不要欺他,實實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惡便去,何等穩當快樂。”“凡應物起念處皆謂之意,意則有是有非,能知得意之是與非者則謂之良知。依得良知即無有不是。” “夫良知者,即所謂‘是非之心,人都有之’,不待學而有,不待慮而得者也。人孰無是良知乎?獨有不能致之耳。” “良知在人,隨你怎樣,不能泯滅,雖盜賊亦自知不當為盜,喚他作賊,他還忸怩。”“此兩字人人所自有,故雖至愚下品,一提便自覺。”“良知之在人心,無間於聖愚,天下古今之所用也。”“聖人之知,如青天之日;賢人之知,如浮雲天日;愚人如陰霾天日;雖有昏明不同,其能辨黑白則一。雖昏黑夜裡,亦影影見得黑白,就是日之餘光未盡處。困學工夫,亦隻從這一點明處精察去耳。”“人若知這良心訣竅,隨他多少邪思枉念,這裡一覺,都自消融,真個是靈丹一粒,點鐵成金。”……“所以良知是你的明師。”

陽明所謂是非善惡,切記不是教你思量分別,思量分別則良知能知之端口便閉合。而隻是教你遵從本心的聲音,如孺子入於井之惻隱之心,依於當下因緣而作個抉擇。 當下因緣,這是背景和條件;抉擇,才是知善知惡、為善去惡的實質。 思量若有真知,底下也必有良知的暗自助力,所謂覺察。初始這是不得已的方便,明得後便要直下見、直下行,才有直下證,即所謂知行合一。 清楚明白這點,再去理會陽明此句話:“良知隻是個是非之心……隻是非就盡瞭萬事萬變。”

這發用流行的前一點,就是致良知的歷程。陽明那個時候就有人疑其“立說太高,用功太捷,未免墮禪宗頓悟之機”,陽明答道:“小小格致誠正之說,是就學者本心日用事為間,體究踐履,實地用功,是多少次第、多少積累在,正與空虛頓悟之說相反。”那個時候又有學者自以為已經能致知,陽明教訓他道:“何言之易也,再用功半年看怎樣,又用功一年看怎樣,功夫愈久,愈覺不同,此難口說。” 致良知雖是頓法,卻屬頓修,即在頓中修,下手處是頓,良知之精明的充分發顯卻離不開艱辛漫長的修之歷程。 對這歷程,陽明亦有清楚明白的述說:“我輩致知,隻是各隨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見是如此,隻隨今日所知擴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開悟,便從明日所知擴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工夫。”“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認得一段。走到歧路處,有疑便問。問瞭又走,方漸能到得欲到之地。”

復卦象傳雲:“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先王便是復道之喻;至日即冬至日,節氣裡這天正所謂一陽來復,指的是復道之所;閉關者,獨守而不動也;“商旅不行,後不省方”,不出行,不巡視。這都是從本體上說,而不重要相,告知我們的便是 看向和守住本人的本心,不是不行事,而是以此乃歸、以此乃基 。這再一次與致良知的主旨,不謀而合。所以陽明雲:“謹獨其實就是致良知。”“蓋不睹不聞是良知本體,戒慎畏懼是致良知的工夫。學者時時刻刻常睹其所不睹,常聞其所不聞,工夫方有個實落處。久久成熟後,則不須著力,不待防檢,而真性自不息矣。”不睹不聞就是良知的太虛靈明,戒慎畏懼就是看守良知的這份太虛靈明。這是《中庸》裡說慎獨的話,復卦象傳所說及陽明之語,說的也正所謂慎獨。

復卦六爻的爻辭依次是:“不遠復”,即復道本身;“休復”,即依止於復道;“頻復”,即憂懼離於復道;“中行獨復”,行至中途而思返,心中尚不忘復道;“敦復”,敦是樸,也是沌,形容復道雖還有留存卻已混沌;“迷復”,已經迷失瞭復道。復為天地之心,這六爻的發展就是一個與本心漸行漸遠的過程。迷失瞭本心,復卦曰:“兇”、“有災眚”、“終有大敗”,甚至“十年不克征”,十是極數,等於是說萬劫不復瞭。六爻反過來,就是由表及裡的修行復本之路,根本和要害那麼是在與本心的貼近程度,直接看向這裡就是從本體上做工夫。 還還是致良知頓處下手、循序漸進的頓修, 再一次與致良知的歷程,不謀而合。

復卦陽之流行的最後,是六爻純陽的乾卦。乾象為天,天心為道,所以易以乾道為本體。“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所謂易的本質精神;“用九:見群龍無首,吉”,正所謂易的終極歸宿。良知何嘗不是如此,陽明雲:“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都在太虛無形中發用流行,未嘗作得天的障礙。”前一句就是群龍無首,後一句就是生生不息。 陽明 類似的話,還有許多,再打比方說:“良知本體原來無有,本體隻是太虛。太虛之中,日月星辰,風雨露雷,陰霾饐氣,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為太虛之障?人心本體亦復如是。”

從天道的視角觀之,你才能真真正正清楚明白良知的分量,致良知的究竟。

心學與禪的差異,那毫厘之間的本質處,也由此清楚明白被批露出來——“體在動中”、“體動不二”,如是自然,分體動隻是思維產物、假名方便。心學與禪皆是如此,皆是兼備,但 禪的側重是在陰上、體上,心學的側重那麼是在陽上、動上 真空之性與生生之意是“皇太極 ,本體是這個太極 ,而不是其中哪一個 ,這太極可有側重而不可有缺失。 所以禪與心學皆究竟,隻是傾向旨趣不同,如一個偏內向的人和一個偏外向的人,卻皆可以得道。 它們的差異不是許多人以為的是動是靜、是向內還是向外,而隻是這種側重。因此它們的差異含混而隻在毫厘之間,它們的路又是天差地別,側重就是這毫厘,方向就是這差異。 由於這種陽與動,心學因此才是儒傢,儒傢著眼的重心因此才在世間,由於其傾向便是行動與擔當,在行動與擔當中悟道、載道。 程頤所說“先儒皆以靜為見天地之心,蓋不知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一語道破的就是儒傢的本質。“非知道者,孰能識之?”

所以心學主張在事上修,陽明正是:“欲致其良知,亦豈作用與影響恍惚而懸空無實之謂乎?是必實有其事矣。故致知必在於格物。物者,事也,凡意之所發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謂之物。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歸於正之謂也。正其不正者,去惡之謂也。歸於正者,為善之謂也。”“良知隻在聲、色、貨、利上用功。”“若離瞭事物為學,卻是著空。” 這才是心學工夫的本質趨向。前所謂慎獨是致良知,一方面是說靜處或獨處時的工夫法,更加的重要的是說借著事情而於自心行慎獨。

綜之:復卦之象,是“雷在地中”。這就好像禪宗講自性無時不刻不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中放光動地,王陽明說良知無時無刻不在指引著我們。因此我們要怎麼做呢?

傾聽內心的聲音,遵從良知的召喚。

消陰氣,去鬼氣

復卦的前一卦,是剝卦。復卦便是從剝卦演變而來。

剝卦

剝卦是陽被不斷剝落之勢,第6爻也剝落便是純陰之坤,緊接著物極必反而一陽始生,便是復卦。 程頤所謂“一陽復於下”,復卦卦辭所謂“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復卦彖傳曰“天行也”。剝卦之象,是“山附於地”,亦即山在地上。“剝”的意思,是剝落、剝蝕。合之,就是山自高於地,便必要經受日曬雷擊、風吹雨打,必定剝蝕,久之必然傾覆。

我們都是自高之人,我們要麼在自高,要麼在自高的路上。我們的一切傲慢,不都是自高嗎?我們的一切自卑,不都推動著我們去求個自高的資本嗎?這便是“私意”,陽明雲遮蔽良知的,始終是個私意。因此我們終將剝落,終會傾覆,剝卦卦爻辭中 所以 有一個字顯現瞭許多次:“兇”。 而 反過來落在修行上,就是大 吉。禪語雲:“皮膚脫落盡,惟有一真實”,把心中那些自高全部剝落盡瞭,才見自性真實。 介時大山傾覆,塵歸塵土歸土, 山 下 地 上 、山在地下,正所謂一謙卦 ——六十四卦中唯一六爻皆吉的一卦,德性的代表象征。德性即境界, 老子言:善下方為百谷王,究竟圓教《法華經》所以講:普行恭敬。

致良知就是這樣一個剝落的過程。剝落的什麼呢?剝卦之後方為復卦,陰能剝盡方生一陽, 陰氣為死氣、鬼氣,陽氣為生氣、人氣,這樣一轉換後,便見致良知的真意。 從復道講,眾生之病,是陰氣太重,陽氣不足;落在 致良知,便是鬼氣太重,人味兒不足 。 致良知剝落的,就是滿心的陰氣,一身的鬼氣。 有如從地獄而投胎,所謂脫胎換骨。

緊接著,能重新做人。

— 完 —

復卦·《周易》原文註解解讀與鑒賞

復卦 《周易》

(下震上坤)

《復》:亨。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明來無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

初九:不遠復,無祇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頻復,厲無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六五:敦復,無悔。

《象》曰:“‘敦復無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復,兇,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用其國君兇,至於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兇’,反君道也。”

〔註釋〕 復:卦名,象征返回、回復的意思。反復:往返。攸:所。剛反:震為陽剛之卦,坤為陰柔之卦,所以剛反是指剛反於內,即剛者返回的意思。剛者可指君主、爸爸、男子、君子等。七日來復:據高亨《周易大傳今註》,七日表數七,七日來復是說以七為一周期,如正月陰氣始退,到八月而復來;八月陽氣始退到正月又漸盛。卦象也如此,卦爻有六,數至第七,則又為另一卦。天行:天道。剛長:指復卦最下之陽爻,《周易》每卦之爻位都是由下而上確定。復卦表明陽、一開始增強。天地之心:天地之本,即世間萬物周而復始的生生不息之規律。以:因此。至日:冬至之日。閉關:封閉城關。後:指君主。省:視察。方:邦國。不遠復:不遠而返。祇(qí):大。悔:較小之不幸。休:欣喜,也作辭官退休。休復:欣喜而返,也作辭官退休,返其故居。下仁:讓其位給仁人。頻:同“顰”,皺眉也。厲:危險。厲無咎:指人們出行,遇見危險,皺眉而返,知難而退,故無兇。義:同“宜”。行:道。中行:中道、中途。中行獨復:意思是中途獨自而返。敦:考察。敦復:指經過考察而返。自考:自我考察。中以自考:意為自我反省以守中正之道。迷復:迷路後返回。眚(shěnɡ):災禍。克:能。

(施忠連)

〔鑒賞〕 復卦在《周易》中位居第2十四,與剝卦成倒爻對立卦、即綜卦。剝卦一陽爻孤懸於五根陰爻之上,表明陽剛將盡,為大不吉。不過《周易》總是以動態、轉化的眼光看世界,以為否極泰來,大不吉中也蘊涵著轉機,因此接著推出復卦。“復”有返回、回復的意思,表示生機再來,所以《序卦》說:“物不可以終盡,剝,窮上反下,故受之以《復》。”並且從卦象看,固然上面五根陰爻相重,陰勢極盛,不過下面已有一根陽爻出現,說明一陽返回,就將橫掃蕭瑟凋零之象,再度勃發生機。並且從兩經卦的組合來看,復卦的下卦是震,象征雷;上卦為坤,象征地,因此復卦顯示陽剛初生,如初春之驚雷,必將奮發顯威於大地之上。於是,此卦自然是吉利的。

復卦的卦辭“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原本是說旅行七天後安全回到傢裡。《彖傳》從中體悟到一個哲學道理:事物的運動皆有周期性,這便是它所理解的“復”,並把這種周期性說成是“天行”、即天道,亦即宇宙的普遍金科玉律。事實上《彖傳》把這種周期性視為萬事萬物運動、發展的普遍規律的一種表現。天行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性,荀子的《天論》中“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之語就是對此最精辟的表述。看似《彖傳》非常可能是荀子學派的著作,所以《彖傳·復卦》說“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無疾,朋來無咎’”,以為人們遵循這種具有某種周期性的客觀規律是求得成功的必要條件。“順動”是《彖傳》中經常出現的用語,可見它高度關註客觀規律。

特別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彖傳》中“《復》,其見天地之心乎?”之說。通覽全部《彖傳》或整本《周易》,我們發現“天地”的用語是指大自然、客觀世界或宇宙,從來沒有用以稱呼超自然的人格神。既然這樣,何來“天地之心”?南宋有個學人黃樵仲就曾向他的老師朱熹提出過如此的問題。朱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揭示瞭《彖傳》中一個很有價值的思想。他提出“天地”不是神,就此來講是可以說天地無心。不過大自然是有條理的,冥冥之中好像有個哪些東西在決定著一切。他說:“若果無心,則須牛生出馬,桃樹上發李花,他又卻自定。”(《朱子語類·理氣上》)所以他認為“心”就是“主宰”之義,就是理:“心便是他個主宰處,所以謂天地以生物為心……某謂天地別無勾當,隻是以生物為心。”(同上)他又說:“天地以此心普及萬物,人得之遂為人之心,物得之遂為物之心,草木禽獸接著遂為草木禽獸之心,隻不過是一個天地之心爾。”(同上)通過朱熹的解釋,我們從《彖傳》的這一表述中看見廣闊無垠的宇宙中充滿瞭生機、生氣,整個世界既有特別規定的秩序,又是一個生命流暢不滯、盎然不竭的大化流行的過程。復卦的卦象最生動地表現瞭宇宙生命力的深刻含義,其中一根陽爻處在五根重疊的陰爻之下,表明陽氣復生於下,固然力量尚小,不過生機不可抑制,內在的活力終將爆發。這種卦象最能說明哲學上的生命意義:內在的、不竭不滅的生機,腐朽的事物中產生新事物,使一成為多、柔弱變剛強的生命力,正如朱熹所說:“萬物生長,是天地無心時;枯槁欲生,是天地有心時。”(同上)復卦告知人們大地蕭瑟凋零之時生機常存,正如《彖傳》所說:“《復》,‘亨’,剛反。”“一陽來復”在咱們國傢守舊的話語中具有極為巨大無比的鼓舞力量,不論是久病未愈的病人,還是事業處於極度困難境地的人,看見“一陽來復”就會信心百倍,以最大的精神力量經受挫折,爭取最終的勝利。

《象傳》付與復的概念以倫理學意義。第1根陽爻的爻辭“不遠復,無祇悔”原本是說旅行不遠就返回瞭,不過《象傳》把此語當作一種隱喻,說明一個人迷途未遠,幡然悔改,回歸正道,因此講:“‘不遠之復’,以修身也。”“六四”爻辭的詮釋與此相似。儒傢認為人的本心是善的,由於人人皆有惻隱之心,因此都有內在的精神生命力。人走入歧途,是由於一時喪失本心,隻要努力修身養性,復其本心,就能變成有道德的人。因此復的觀念對於儒傢倫理學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增強人們求善棄惡的自信心,幫助人們調動修身的內在動力,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覺性。

《易經•復卦》,認清周而復始的天道,才能大有可為!

【讀經典】

先看卦畫和標題:

從卦畫上可以看見,復卦是坤上震下,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雷,地下雷動,表示著陽剛之氣逐漸復元。復卦是一個消息卦,代表十一月,相應的節氣是冬至,“冬至一陽生”,可以從復卦中體會到四季的陰陽變化金科玉律!!!

復卦和之前的剝卦互為反卦,都是僅有一個陽爻,不過呢復卦的陽爻出此刻初位,開始生長;剝卦的陽爻出此刻上九,面臨消退;一消一長之間,展現出循環往復的自然金科玉律!!!

接著看正文和卦辭:

簡單翻譯下:復卦亨通。外出回傢都不會受到損害,朋友來訪沒有兇災。返回到原來的路上,七天就能夠往返一次。能夠起到好作用的采取積極行動。

簡單翻譯下:彖辭說復卦亨通,是因為剛爻復返回來,陽氣重新上升。陽剛之氣的運動狀態順應天道運行的金科玉律,因此“外出回傢都不會受到損害,朋友來訪沒有兇災。返回到原來的路上,七天就能夠往返一次”,這是天道的運行規律。“能夠起到好作用的采取積極行動”,由於陽剛之氣升長瞭。從復卦中可以看見世間萬物生生不息的規律瞭吧?

簡單翻譯下:象辭說上卦坤為地,下卦震為雷,雷在地中便是復卦的卦象。先王觀此卦象,取法季節變化規則,在冬至這一天關閉城門,禁止商賈旅客通行,君王也未到四方去巡視邦國,寓意無為而治,休養生息!!!

最後是具體的六爻:

簡單翻譯下:沒走多遠就返回,沒有大的悔意,大吉。象辭說:“沒走多遠就返回”,是返回正道,嚴於修身。

簡單翻譯下:此處的休,是美滿、完善之義。圓滿而歸,吉利。象辭說:“圓滿而歸吉利”,是由於能夠親近下邊的仁德君子。

簡單翻譯下:此處的頻,是皺眉頭、不如意之義。愁眉苦臉地返回,遇見瞭困難,但沒有災禍。象辭說:“愁眉苦臉地返回,遇見瞭困難”,這符合那個時候的形勢,道義上不可能有什麼災禍。

簡單翻譯下:中途獨自返回。象辭說:“中途獨自返回”,是為瞭順從形勢和道義。

簡單翻譯下:敦厚篤誠地返回,沒有悔恨。象辭說:“敦厚篤誠地返回,沒有悔恨”,是由於六五爻位置中正,堅守正道,能夠反省考察自己,不斷修正提升自我。

簡單翻譯下:迷失在返回的路上,兇險,有災害。出兵打仗,最終要大敗,導致國君也遭遇兇險,元氣大傷,在十年之內不能征戰。象辭說:“迷途難返遭遇兇險”,是因為君王違背天道金科玉律和正道的原因。

【寫心得】

復,從字面就知道是復歸、回復之義,復卦闡述瞭天地之間陽氣復歸的原則。陰消陽長,循環不息,是自然界的運行金科玉律。應該順勢而為,認清自我;切忌誤入歧途,迷途不返;保持清醒理智,積極有為!!!

經過之前剝卦的衰敗,萬物剝落殆盡之時,必然有一輪新的發展,世間萬物循環往復、生生不息。具體六爻要求初爻迷途知返;二爻親近仁德;三爻及時改正;四爻為所當為;五爻堅守正道;上爻迷途知返!!!

人的畢生沒有可能順風順水,總有起浮起沉落,沉沉浮浮,面對磨難,要堅守信念萬事萬物周而復始,事情總有轉機的時刻;目光放長遠,制定計劃、勇往直前,必會收獲繁花似錦的燦爛春天!!!

【做冥想】

復的本意是歸於根本,世間萬物的運行都如四季、潮汐一般,周而復始。“窮則生變,物極返初”,整部《易經》皆在講這個規律,復卦的一陽初生,正所謂君子道長的關鍵時刻,所以孔子說:“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復卦的卦象下有震動勃勃生機,上有坤土寬厚順承,正所謂大有可為之際,表面上的冬日肅穆景象,已經感受到春雷陣陣的悸動。這和西方哲學名言“冬天已經來瞭,春天還會遠嗎?”的境界是一致的!!!

北宋哲學傢邵雍有一首詩中說:“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天心就是生生不息的心,君子效法天道,修煉的是自強不息之心,追尋的是自然生發的生命力。復卦從初九陽爻開始,起元資生,這個能量對於生活和事業都是很重要的!!!

事實上陰陽的變化,但是是自然現象的外現表現,而天道是永恒存在於萬事萬物中的。我國傳統文化講究“執一守中”,執一就是對天道的遵循,守中是對陰陽的平衡,此亦為中國文化傳承千年從未斷絕的秘傳口訣所在!!!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