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平穩安定思想(周易社會思想)
易經到底講的什麼道理?
易經總體來說講瞭一個重要的道理,這個道理其實是人的畢生是由自己創造的,隻有通過你的努力才能實現你的理性。而這個結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諸多因素的配合,但你盡心努力瞭,你的人生就沒有遺憾,而結果得到和不得到並不作用與影響你的人生的價值。這個問題也可以 使用“積善之傢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傢必有餘殃”來表達。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隻有《周易》。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諧辯證思想,是中國人民5000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易經》長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推算,而《易經》便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的規律理論的書。
誤區:
很多人誤以為《易經》就是《周易》,《周易》就是《易經》。其實也就是說這看法是錯誤的,簡單容易的說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就是從屬關系上的區別,《易經》蘊含瞭《周易》。
關於“三易”,《周禮‧春官‧大卜》中說:“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易經》有“三易”,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
依照南懷瑾說法周易和易經的不同在於:《周易》相傳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時刻,他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我們儒傢的文化,有部分是從文王著作瞭這本《周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
所以諸子百傢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些卦。其實也就是說易經有三易之說:《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易經》主要思想是什麼?
; 01
《易經》主要思想講的是樸素深刻的自然金科玉律和和諧辨證思想。《易經》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天人合一”。
《易經》是中國文化的元典,就是說《易經》是中國5000年文明的一個載體。易經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說”,即簡易、變易、不易。《易經》可以看作是匯總這幾個預測推算的規律理論的書。《易經》內容涉及哲學、、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范疇。 《易經》本身有三個層面在演繹。當今社會和西方文化所認識的“變”的部份,所謂“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種認識論,隻是《易經》的一個過程,不是《易經》要表達的主題。我們看《易經》都是從變的角度去看,事實上《易經》的本懷到底給我們解釋瞭一種什麼狀態?到底《易經》要帶領我們去到一個什麼去處?這便是《易經》的“學”和“用”的一個關聯。 《易經》的效果在於指點人們深入觀察大自然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妙秘訣,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相對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平穩安定思想包括哪些內容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包含著非常富饒的“和諧”思想,這幾個思想是中國人民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可資利用的重要思想資源。
早在先秦典籍《尚書?舜典》中就有“八音克諧,無相倫也,神人以和”的記錄載入,《左傳?襄公十一年》中也有“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其後,“和諧”逐漸成為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哲學概念,並進而演進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和中國人民重要的民族精神。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平穩安定思想,就其主體來講,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1、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思想
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我國傳統思想主張“天人合一”,強調人類應當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法天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5章)強調人要以尊重自然規律為最高準則,以崇拜自然、效法天地作為人生行為的基本依歸。莊子進一步發揮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聖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莊子?知北遊》)強調人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順應自然,與自然保持協調,從而達到“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的境界。道傢的這種“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強調主體與客體的統一,主張有機地、整體地去看待天地間的萬事萬物。
儒傢對“天人合一”的思想進行瞭很多闡發。《禮記?中庸》中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強調天、地、人和諧發展。人不是萬物的主宰,而應實現天人協調,“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周易?乾卦?文言》)。宋代思想傢張載在匯總前人“天人為一”、“天人相參”說的基礎上,首次使用瞭“天人合一”四字,並提出瞭“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命題,指出世間萬物一直就是一個和諧的宇宙傢庭,人與人是兄弟,人與物是朋友,相互之間應該親密無間,共存共榮(《西銘》)。這種“民胞物與”的境界,既是張載廣大深邃的宇宙情懷的表現,也是我國傳統“和諧”思想的重要內涵之一。
2、和為貴:人際關系和諧的思想
在人與人的關系上,我國傳統和諧思想主張“和為貴”,寬和處世,從而創造人際和諧的社會環境。《尚書?堯典》中,就有人與人之間應當怎樣和諧相處的記錄載入。孔子畢生都在研究人際關系,不僅提出瞭“和為貴”的價值取向,而且提出瞭忠、孝、誠、信、敬、愛、仁義、道德等準則。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人小同而不和”,(《論語?衛靈公》),可見,孔子所提出來的理想人格是善於以寬厚處世,協和人我,從而創造和諧的人際環境。孟子也十分註重和重視人與人的平穩安定關系,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醜下》),並以他的“性善論”為基礎闡述他的人和思想,認為隻要把人的先天本性推及於任何人,就能建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平穩安定社會,從而實現“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的大同社會。
3、神形合一:個體身心和諧的思想
個體身心的平穩安定,在我國古代,也稱人的神形合一,著重是指人生在世,要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態,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和人格,以實現個人身心的平穩安定。
儒傢要求人們三省吾身,反求諸己,盡心知性,自我修養,從而進入一種高尚而又和諧的人生境界。故此,儒傢十分註重和重視修身作用,認為普天下的人都應以“修身”為本。其中對於“君子”即儒傢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形象,更是提出瞭具體的要求。以孔子的“君子”標準為例,他提出君子有“三戒”:“少之時,戒之在色;及其壯也,戒之在鬥;及其老也,戒之在得”。(《論語?季氏》)君子又有“四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君子又有“五美”:“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論語?堯曰》君子又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穎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道傢主張“沖氣以為和”、“和其光,同其塵”,要求人們擦去世事紛爭落在本人心靈上的俗塵,以一顆淡泊明凈的心靈看待外物與自己。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老子》)第一0章)“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老子》第五6章),強調人之形體與精神的合一,這樣,就能“削除個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閉隔閡,超越於世俗偏狹的人倫關系局限,以開豁的心胸與無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從而達到個體身心的平穩安定。
4、協和萬邦:民族關系、國傢關系和諧的思想
在處理民族與民族、國傢與國傢之間的聯系上,我國傳統和諧思想主張“協和”而非“征服”,即在平等基礎上,和平共處、親善和睦。《尚書?堯典》中說堯對九州的政策采用“親”,對百姓的政策采用“平章”,對萬邦的政策采用“協和”。《周易?乾卦》中說:“首出庶物,萬國咸寧。”即主張萬邦團結,和睦共處。孔子也提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又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即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主張以交往感化外邦,反對輕率地訴諸武力。孟子則提出“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主張“以德服人”(《孟子?公孫醜上》),提倡王道,反對霸道。
也就是說,在建立人與自然和諧、人與人和諧、個人內心和諧以及國傢民族關系的平穩安定方面,我國傳統文化中包涵著非常富饒的思想內容,這幾個思想固然有其時代的有限性,但隻要我們堅持在批判中繼承、在繼承中創新,就一定能使其進一步發揚光大,對俺們當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有利的推動作用。
易經主要思想是什麼?
易經蘊含三個主要思想:“變易”、“易簡”、“不易”。
1。“變易”:“易經”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發展的、變化的。“易經”中“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變化者,進退之象。”“天地變化,聖人效之。”“變而通之以盡利”。“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能。”“變通者趨時者也。”“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這幾個話,都說明“易經”以變為其看待世界的主導思想。
2。“易簡”:也叫作“簡易”,按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復雜問題簡單化,哲學上叫“抓住主要矛盾”或“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易經”所蘊含的內容廣泛。易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故不過。”“范圍天地之化而然而,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易廣矣,大矣。”“易道廣大習備,有天道矣,地道矣,人道矣。”“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紋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幾個話,說明瞭世界間事物及其復雜性。假如沒有一種簡明的指導思想和方法論,是不能認清萬物規律性的。假如能按“易經”的指導思想去分析問題、處理問題,就能達到復雜問題簡單化,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例如,現代醫學研究一個人大約有三萬多個課題,形成瞭一門非常復雜的系統科學。假如將這三萬多個課題的共性找出來是非常困難的。而我們的祖先在“易經”理論的指導下,把復雜的人類,無論是中國人,外國人,老人、小孩、男的、女的,通過簡單容易的十二條經絡就統一起來瞭。“易簡”的另一個意思就是簡捷之意,再復雜的事物用“易經”的方式方法就能很簡便地得出結論,找到瞭事物主要規律。“主要矛盾一解決,其餘矛盾迎刃而解。”
3。“不易”:“易經”中另一個主導思想,是說世界一切物質固然看起來是錯綜復雜的,但是無論它系統再大或者再小,其“一陰一陽之謂道的”規律是不變的。易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就論明瞭這個問題。
《易經》中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現今國學之風甚旺,研<易>有成就者自五四以來不下百人,專著不下400部,論文無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易經的註重和重視和研究更是進入瞭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那麼,如此眾多的研究論著、論文,看法、新論,總不能面面俱到,拿來主義吧?我們在學習易經的時刻如何才能做到提綱挈領,應該怎麼樣把握其精髓主旨呢?依據我的學習體會,易經的精髓主要表此刻以下幾個方面,假如從這些方面入手,就可以收到一本萬利的作用。
第1,易經是一部研究宇宙自然規律的著作。
宇宙萬事萬物的生成與發展都存在於生生不息的運動中,《易經》的陰陽理論揭示瞭宇宙萬物形成的本質原因,它的變化論也反映瞭宇宙萬物的存在發展規律。咱們能夠通過六十四卦的排序看出易經對萬物發展規律的認識。乾第1,先有天;坤為二,後有地;天地造萬物。屯為三,人與萬物共生,需要屯積,才能無憂;蒙為四,這一時刻人處在蒙昧階段,需要教育;需為五,人有瞭進步的思想,將會有更為高級的需求,或者說要有大的需求;訟為六,有需要將會有爭訟……直到最後既濟六十三,未濟六十四,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到新的一輪開始。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就是依照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由低級到高級一步步遞進的。
我們再來看它的爻變規律。易經是把一個卦的每一爻都動起來看的。從初爻一直動到六爻。當然也可以從六爻到初爻。依照陰變陽,陽變陰的成卦規律以觀其,這也同樣揭示瞭事物發展的變化規律。一方面它是一種挖掘卦中深層次信息的方式方法,並且也是一種在運用六爻推斷,運用互錯綜象來推斷事物,看事物的內外,看事物的正反面,看事物的上下等等變化現象。由一個卦爻,我們可以一連看它的幾個側面和放大似的來看它的好幾個變化,這樣我們的聯想力就加強瞭,思維也就更加活躍瞭,就不會把一個問題看死,這樣六爻推斷的思維才會顧此及彼,文思如湧,這正所謂六爻快速推斷法所必須的。與此同時,我們對事物發展變化、各個層面各個方面的特征也都瞭如指掌瞭。
第2,易經是一部研究對立統一規律的著作。
易經號稱無字經書,它最先是由兩個爻象即陽”????????___”陰”__ __”構成八卦圖,八卦兩兩相對。乾對坤、震對巽、離對坎、艮對兌。進展到文王演繹出六十四卦,也是由三十二對兩兩相應的卦象構成。由此可見,易經的整體構成就是“相對而出,統一成型”的。.易經陰陽對立統一論的精髓在於陰陽的相互作用產生運動,運動產生萬物,(包括生命物)故生命在於運動。正如《易·系辭》中所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既是易學的哲學基本原理,也是構成六十四卦的基本原則。《易·系辭》中還提出:"剛柔相推易生變化"。提示瞭陰陽兩氣的變化是宇宙的本質規律。
易經還反映瞭時間空間上的對立統一。從時間而論:其陰極到陽極再從陽極到陰極,代表瞭一晝夜子時到午時,午時到子時;春夏秋冬四季從冬至到夏至,從夏至到冬至的推移,陰陽消長循環交替。
從空間而反映:陰極意味著北方,陽極意味著南方。八卦方位與空間:震東、離南、兌西、坎北、艮東北、坤西南、巽東南、乾西北,卦與方位而對應。
易經從有圖無字到有圖有字,無不滲透著陰陽、剛柔、消長、動靜、尊卑、貴賤、吉兇、禍福等等對立統一體。
第3,易經是一部研究怎樣做人做事的著作。
易經著重論述瞭做人的標準有三,那麼這樣就是:自強不息具備乾德,厚德載物具備坤德,居安思危具備革德。人要有追求要有理想抱負,要有本人的事業;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能海納百川;要有居安思危勇於創新的精神。那麼做事的前提條件就是要能夠知文史、懂哲學、用科學、善預測推算*。
做事的方式方法和步驟易經是這樣論述的:
“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系辭上》)
這句話之義是,假如人能夠善於觀察事物並能通過事物的表象看見內在的規律,能夠依據事物的變化采取適當的措施和行動,那不如就象有老天保佑一樣順利無憂。這裡強調瞭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觀察。就是面對任何問題任何事情都必須先要進行觀察,這個觀察是全方位的,越細越全面越好,為分析打下基礎;
2.分析。就是依據觀察的最終,進行有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的整理剖析,緊接著得出一個結論性的東西;
3.決策。就是依據分析的結論研究制定解決的方案。
這是一個做事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說亦即一個尋求是什麼、為啥、如何辦的過程。我們做任何事都必須這樣,也唯獨這樣才能無往而不勝。
問題說來這裡,大傢可能會問,易經不是算命的書嗎?我的回答是:這是對易經的誤解或者說是一種偏見。用易經作預測推算隻是易經內容的形式,是易經內容裡極為微小的一部分,而且這一部分內容已經事過境遷瞭。隻有那些依據易經的哲學思想和思想精髓發展延伸的東西才是最有使用價值的。
論述<<周易>>的哲學思想
1。周易哲學思想的核心就是陰陽,亦即事物的兩面性。包括陰陽互依、陰陽互立、陰陽互變、陰陽根、陰陽統一。
2。周易中的陰陽,就是說世上任何一種事物皆有陰陽兩面性,有陰的一面,相對來說就有陽的一面。就象有反面就有正面,有天就有地與之對應。即是現代哲學中的矛盾兩面性是相同的。
3。陰陽互依,就是說陰陽是相互依存的,離開瞭陰就沒有陽,離開瞭陽也就沒有陰瞭。就象沒有瞭上,也就不存在的謂的下瞭。
4。陰陽互立,總之陰陽又是相互對立而存在的。如正反面,內外,上下等等。
5。陰陽互變,總之陰可以轉變成陽,陽可能轉變為陰。就象是現代哲學中的矛盾兩面性可以相互轉化相同的。
6。陰陽互根,就是說陰陽相互是對方存在的本質和根據。離開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成在瞭。打比方說沒有敵人,也就不存在敵我之分瞭。
7。陰陽統一,就是說陰陽統一於一個事物之中,總之任何一種事物或物體中皆有陰陽兩個方面,是由這兩方面組成的。
希望能對你能夠起到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