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歷和陰歷的區分(真實生日是農歷還是陽歷)
陰歷和陽歷有著哪些個不同?
陽歷是太陽歷,地球公轉一周作為一年。陰歷是月亮歷,月亮圓缺一次為一個月。所以一年有354天,需要加閏月來平衡。
望采納,謝謝
怎麼分陰歷陽歷?
陰歷就是日歷上的小字,普通的過新年過節時的日自就是陰歷,打比方說8。158。15中秋佳節我們說的8。15就是陰歷,相反陽歷就是日歷上的大字,陽歷比陰歷過得快!一般沒什沒節的話很少有人提陰歷的,對瞭,一般過生日就是陰歷,不過有的人過兩個,一個陰歷的一個陽歷的,但先過的是陽歷!應該懂瞭吧!嘻嘻
農歷和公歷的不同是什麼?
農歷和公歷的不同是:
1。陰歷是農歷,但農歷不但是陰歷。我國自古傳承下來的農歷是陰陽合歷,其中包括象這樣“8。15月亮圓”預示的以月亮周期記錄的陰歷。也包括“清明節”這樣按“節氣”來表達的、總在每一年的4月5日如此的太陽歷。
所以,經常會在日歷上看見“農歷七月初七,大暑第九日”如此的預示,前面的七月初七是農歷中的陰歷預示法,而大暑第九日則是農歷中的陽歷預示法。
2。從字面上理解,陽歷是“太陽歷”的簡稱。農歷分為陰歷和陽歷就是如此的預示。但自從采用西方的“公元歷法”,如今的陽歷就大體上專門來預示也是“太陽歷”的“公元歷”。這主要跟我們的習慣有關。由於作為中國日期記錄及節日的多數,都是依照農歷中的陰歷而定義的。打比方說“除夕”就是臘月三十,年就是正月初一。端午節等等都如此。而用農歷中的陽歷來預示的好象僅有一個不能算是節日的“清明節”。農歷中的陽歷就是二十四節氣,著重是為農業生產服務,說起來,農歷中的陽歷倒更加能代表“農歷”這個稱謂。
陰歷和陽歷如何區分
陽歷就是國際上通行的歷法,亦稱公歷
而陰歷是中國等一些國傢由農業耕作的規律匯總出來的歷法,亦稱農歷
區分的方式方法很簡單,日歷上多數都是同時寫出陽歷和陰歷的。寫數字的就是陽歷,打比方說10月31日。寫漢字的就是陰歷,打比方說八月初一
陰歷的月份比陽歷的月份晚將近兩個月。打比方說陽歷12月,陰歷是10月
農歷、陰歷、陽歷、公歷是什麼意思如何區分的?
①農歷就是陰歷,陽歷即便指公歷;②以太陽視運動為根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此刻國際上通用的就是這種,因為它源出西方,是辛亥剪掉鞭子時期才傳到咱們國的,因此也稱為新歷;今天公歷是4月15日③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根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這是東亞國傢沿傳的,今天陰歷是三月十三。
農歷和公歷有著哪些個不同?如何區分?
陽歷,即太陽歷,是以四季循環的回歸年(地球繞太陽一周)為基本周期,與月相變化無關。太陽歷歷年的平均長度等於回歸年,歷月的日數和年的月數是人為規定。 陰歷,即太陰歷(月球中國古代稱太陰),以月球圓缺的周期朔望月為基本周期。歷月平均長度29、5天,規定單數月30天,雙數月29天,12個歷月為1年, 共354天。規定30年內增添11個閏日,安置在第二,5,7,10,13,16,18,21,二十四,26,29各年的12月底。目前太陰歷隻在伊斯蘭教國傢和地區使用。(註意和提防跟我們有的陰歷不是一個概念) 公歷,公共歷法簡稱。現行世界通用歷法,真名格裡高利歷(羅馬教皇制定頒佈),太陽歷的一種。天天在用就不具體說瞭。 農歷,我國傳統歷法,屬陰陽歷(我們經常簡稱為陰歷,這裡務必要與前面所說的太陰歷區別)。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作為歷月的基礎,並且還考慮回歸年的周期,采用加閏月的方式方法使歷年的平均長度和回歸年的長度接近。以朔日作為第個歷月的初一,兩朔日之間的時間為一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1年設 12個月,共 354或355天。為使歷年平均接近回歸年,在19個歷年中加入7個閏月,有閏月的那年有13個月,共384或385天,稱之為閏年。19個歷年和19個回歸年的長度幾乎相等,7個閏月一般在第三,6,9,11,14,17,19年。具體安置在哪一個月,這和24節氣的中氣有關。24節氣實際是由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組成(是還是不是出你意外),二者相間排列,每月皆有它固定的中氣,如含有中氣雨水的月為正月。19個回歸年中有19*12=228個中氣和節氣,但有235個朔望月,顯然有7個月沒有中氣,7個月沒有節氣。陰陽歷規定沒有中氣的月份作為此一年的閏月 另外有一點,我們此刻說的農歷一詞是在建國後才出現的。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歷的稱法,但統稱是幹支紀年法。一般此刻都用農歷一詞瞭,但在一些專業文獻中會有另外稱法。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是夏歷中用以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 天幹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稱天幹; 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稱十二地支。 幹支還是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 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以一個天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共有六十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1年,乙醜為第2年,丙寅為第3年……六十年為一周。 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 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見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幹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幹支紀月法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推算八字用。 其方法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為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幹支知道瞭,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幹支紀日法 甲炎瞭第1日,乙醜為第2日,丙寅為第3日……60日為一周。 一周完瞭再由甲子日起,循環往復,循環下去。 例如農歷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恰巧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幹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定的,所以24小時配十二地支,由夜間十一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至三點為醜時,其餘照推。時的天由該日所對天幹推求,其歌戾如下: 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 即若該日是甲或己的,在子時上配上甲為甲子;日是乙或庚的,在子時上配上丙為丙子;丙辛日子時配上戊為戊子;丁任日為庚子;戊癸日為壬子。知道瞭子時的幹支,便可推知其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