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時空貴重品肖像(時空中的貴人)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20

一:找一些關於博物館的資料

博物館目錄

【歷史的發展】

【博物館類型】

【國際博物館日】

【博物館之最】

【中國博物館學會】

【博物館相關書籍】

從某種角度上說,瞭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此刻是從博物館開始的。一座博物館就是一部物化的發展史,人民經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從小裡說,這是源遠流長的地方歷史的重要見證;從大裡說,這是維系中國人民團結統一的精神紐帶。博物館不單純是一個市民文化補習的地方,更加的重要的,它應該成為市民休閑的主要場所之一,獲得多少知識是次要的,享受一下難得的靜謐、幽雅氣氛,並在這個氣氛中放松在工作、學習中繃緊的心弦成為來博物館的主要目的。博物館的文物是靠陳列、展出、宣傳、服務等,達到歷史與此刻人的對話,它已成為城市文化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博物館對人類文化遺存、自然遺存管理起到特別大的效果。

[編輯本段]【歷史的發展】

博物館現象最初萌發於人們的收藏意識。在4000多年前,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的統治者就註意和提防尋找保藏珍品奇物。

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在建立地跨歐亞非大帝國的軍事行動中,把搜集和掠奪來的很多珍貴的藝術品和稀有古物交給他的教師亞裡士多德整理研究,亞裡士多德曾利用這幾個文化遺產進行教學,傳播知識。亞歷山大去世後,他的部下托勒密·索托建立瞭新的王朝,繼續南征北戰,收集來更加的多的藝術品。公元前三世紀托勒密·索托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城創建瞭一座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神廟。這座“繆斯神廟”,被公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博物館一詞,也就由希臘文的“繆斯”演變而來。

與我們今天見到的博物館不同,繆斯神廟其實也就是說是一個專門的研究機構,裡面設大廳研究室,陳列天文、醫學和文化藝術藏品,學者們聚集在這裡,從事研究工作。傳說在洗澡時發現瞭浮力定律的著名物理學傢阿基米德以及著名數學傢歐幾裡德都是在這裡從事研究工作的。

繆斯神廟這座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在公元5世紀時被毀於戰亂。

現代意義的博物館在17世紀後期出現。在18世紀,英國有一位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是個興趣寬廣的收藏傢。為瞭使自己的收藏品能夠永久“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他決定把自己將近八萬件的藏品捐獻給英國王室。王室由此決定成立一座國傢博物館。1753年,大英博物館建立,它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1946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巴黎成立。1974年協會對博物館進行瞭明確的定義,公益性成為它的首要職責。

從1977年開始,國際博物館協會把每年的5月18日確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且每年都會確定一個主題。今年是第22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不管以前人們曾有過多麼的輝煌的文明,都無一例外地將被歷史的煙塵所湮沒,人類在不斷地創造著文明,文明卻無法永生——這是永恒的金科玉律。但是,我們仍然可Yi經過某個途徑去尋找這幾個文明的蹤跡,這個途徑就是博物館。

還有如此的一種講法:“博物”作為一個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瞭,它之義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稱博識多聞的人為“博物君子”;《漢書·楚元王傳贊》中也有“博物洽聞,通達古今”之意。到瞭19世紀的後半葉,我國模仿日本,把“博物”一詞開始作為一門學科的名稱,“博物”的內容包括動物、植物、礦物、生理等知識。

“博物”與“館”連成一個詞作為一種文化教育機構的稱呼在我國出現得比較晚,隻有一百來年的時間。日語中的“博物”一詞源出英文、法文、德文中通用的museum一詞,而這一源出拉丁文的詞又是出於希臘文meusion一詞,它之義是一個專門為供奉希臘神話傳說中掌司詩歌、舞蹈、音樂、美術、科學等系列活動的九個女神meusin的場所。

在古時候希臘,另外有一種與現代博物館性質比較接近的專為保藏寶物的機構,它是一種專門保存版畫、珠寶、王室的旗幟和權杖以及其它珍貴飾物的收藏機構。這種寶物庫在歐洲其它的國傢也有發現。一直到瞭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收藏內容的擴大,原來一些寶物庫逐漸使用瞭那個時候流行的拉丁文museum。在德國慕尼黑,兩種不一樣名稱的博物館同時存在瞭很長的時間。隨著時代的轉移和社會教育發展的需要,改瞭名稱並擴大瞭規模的博物館逐漸取代瞭原來的寶物庫,終於成為今天流行的為廣大群眾開放的博物館。

[編輯本段]【博物館類型】

隨著社會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博物館的數量和種類愈來愈多。劃分博物館類型的主要根據,是博物館藏品、展出、教育活動的性質和特點。其次,是它的經費來源和服務對象。

■外國博物館

外國博物館,著重是西方博物館,一般劃分為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

▲藝術博物館,包括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實用藝術和工業藝術博物館。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藝術的博物館包括進去的。有些藝術館,還展示現代藝術,如電影、戲劇和音樂等。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有盧浮宮博物館、大多數會藝術博物館、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

▲歷史博物館,包括國傢歷史、文化歷史的博物館,在考古遺址、歷史名勝或古戰場上修建起來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秘魯國立人類考古學博物館是著名的歷史類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容涉及天體、植物、動物、礦物、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發現宮等都屬此類。

▲ 特殊博物館,包括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土博物館,後者的內容涉及這個地區的自然、歷史和藝術。著名的有佈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斯坎森露天博物館等。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保護區、科學中心和天文館以及圖書館、檔案館內長期設置的保管機構和展覽廳都劃入博物館的范圍。

■中國博物館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傢也是依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計公佈發展數字的。

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部門和專業人士們認為,在現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依據咱們國傢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歷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是合適的:

▲歷史類博物館以歷史的看法來展示藏品,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剪掉鞭子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藝術類博物館主要展示藏品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如故宮博物院、南陽漢畫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天津戲劇博物館等。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式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式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等。

▲綜合類博物館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剪掉鞭子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編輯本段]【國際博物館日】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博物館”一詞,源於希臘文“繆斯庵”,原意為“祭祀繆斯的地方”。繆斯是希臘神話傳說中掌管科學與藝術的九位神女的通稱,她們分別掌管著歷史、天文、史詩、情詩、抒情詩、悲劇、喜劇、聖歌和舞蹈,代表瞭那個時候希臘人文活動的全部。

1971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在法國召開大會,針對當今世界的發展,探討瞭博物館的文化教育功能與人類未來的關系。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為促進全球博物館事業的健康發展,招引全社會公眾對博物館事業的瞭解、參與和關註,國際博物館協會從1977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18日定為國際博物館日,並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確定活動主題。

歷年的518國際博物館日主題:

199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環境”(Museums and Environment)。

1993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土著人”(Museums and Indigenous Peoples)。

1994年主題是: Behind the Scenes in Museums。

1995年主題是:“反應與責任”(Response and responsibility)。

1996年主題是: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

1997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進行鬥爭”(The fight against illicit traffic of cultural property)。

1998年主題是:“與文物的非法販運和交易行為作鬥爭”。

1999年主題是:“發現的快樂”(Pleasures of discoverty)。

2000年主題是:“致力於社會和平與和睦的博物館”(Museums for Peace and Harmony in Society)。

2001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建設社區”(Museums: building community)。

2002年主題是:“博物館與全球化”(Museums and Friends)。

2004年主題是:“博物館與無形遺產”。

2005年主題是:“博物館――溝通文化的橋梁 ”。

2006年主題是:“博物館與青少年(Museums and Young)”

2007年主題是:“博物館和普遍遺產”

2008年主題是:“博物館:促進社會變化的力量(Museums as agents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編輯本段]【博物館之最】

▲全地球最大的博物館:美國華盛頓特區斯密斯紹年恩研究院。蘊含16個博物館和1個國傢動物公園,號稱世界之最。擁有1、4億件展品,有6000多個雇員。

▲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倫敦的英國自然博物館和紐約的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都被國際上公認為全地球規模最大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列。固然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建館時間比美國自然博物館的時間要早116年,不過就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基地面積、陳列內容、觀眾人數等方面來說,已經超過瞭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也是全地球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擁有極為富饒的動物標本和其他珍藏,這是該館開展科學研究和科學宣傳的雄厚基礎。例如,該館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鳥類標本就有80多萬件,在恐龍整理室裡就安放著數百幅恐龍骨架標本。

▲最美的博物館之一:1997年,一座石破天驚的建築傑作在西班牙中等城市畢爾巴鄂橫空出世,它以奇美的造型、特異的結構和嶄新的材料立刻博得舉世矚目,被報界驚呼為“一個奇跡”,稱它是“全地球最有意義、最美麗的博物館。”它就是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博物館最多的國傢:哪個國傢也比不上英國的博物館數量,特別是倫敦。英國是博物館迷的最愛,也是最早發展出現代博物館學並擁有全世界最高博物館密度的國傢。 博物館迷在倫敦,若不在傢,就肯定在往圖書館的路上,單是倫敦就有200多傢博物館,而且其中不少是免費的。大英博物館從建立伊始就堅持對公眾免費開放。 在城市中麻痹瞭感覺的自己,能在博物館中慢慢找回縝密的觀察力以及感受藝術和生活的本能。你會受益無窮的。

▲世界五大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英國的大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美國的大多數會博物館、俄羅斯的埃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咱們國傢的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其中前四個是世界公眾承認的具有世界性文物收藏的博物館。

△盧浮宮:這個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是那個時候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個具有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皇帝延續瞭這個傳統,充實瞭盧浮宮的收藏。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時候東方,古時候埃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1981年,法國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瞭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瞭專業博物館。其藝術藏品種類之盛大豐富,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一流。其中最要緊的鎮宮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有一個透明金字塔建築,它的設計者就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

△大不列顛博物館 :大不列顛博物館,即大英博物館始建於 1823年。她的展覽館裡保存著最能代表英國藝術和文學的珍品,有許多極珍貴的文件與手稿,如英國大憲章的原稿、莎士比亞手稿真跡等等;有埃及、西亞、東方、希臘、羅馬和英國的歷史文物;有英國歷代的“戰利品”,如小巧的埃及獅身人面像、從雅典女神殿取來的愛爾琴大理石等等;此外還收集瞭中國、印度等由來已久國傢的民俗資料、美術品及出土文物。在中國展室可看到很多中國古玩字畫,這幾個器物多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時掠奪的。其東方藝術館的藏品絕大都是中國文物,達兩萬多件。其中有六千多年前的半坡村紅陶碗,新石器時代的玉刀、玉斧,商周的青銅器,秦漢以降直至明清各個時期的瓷器、玉器、漆器、繪畫、雕塑等等,乃至博物館後門的兩座大石獅,都是中國藝術品。這裡還藏有斯坦因從敦煌藏經洞掠奪的大量佛畫。其館藏最出名的中國名畫是傳為東晉大畫傢顧愷之所作《女史箴圖》。這是一卷流傳有緒的著名巨跡,在中國繪畫史上占有極高的地位。此件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時劫往英國的。 其圖書館以富饒的館藏聞名於世,英國的每種書在此皆有保存,實際上,國傢所有的出版發行物你皆能在此找到。此外不乏各國珍貴的版本和極具價值的文獻手稿。這個圖書館是最佳學問天地,馬克思的《資本論》即在此完成。大英圖書館的藏書中,中國古籍達六萬多種,內有中國波羅蜜佛經的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中國歷代宮廷檔案、竹簡、刻本等,還有敦煌寫本一萬餘件。

△大多數會博物館

紐約大多數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7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大多數會博物館號稱是西半球最大的博物館,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00多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內容卻豐富多彩,展現瞭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 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裡的完整的公元前15年的埃及神殿,它的總重量為800噸,據說拆的時刻為瞭確保原貌,還給每塊磚上都打瞭標號,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瞭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我國的蘇州園林,1981年9月才由我國蘇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軒也被仿建在博物館的主樓二層的北廳之中,這或許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瞭,十分招引觀眾,為瞭避開擁擠,規定瞭專門路線入園,由定時電梯控制人數。園中飛簷、雕梁、魚池、涼亭,室內對聯、撣瓶、八仙桌、太師椅一應俱全。除明軒外,還按時間和國別佈置和佈局瞭英國、法國和西班牙從14至18世紀的室內陳設。盡管都是一樣的富麗堂皇,但法國式的畫頂、英國式的壁爐和西班牙式的傢具還是刻上瞭不同時代和不同民族的烙印。博物館內還收藏瞭大量來自咱們國傢的文物和藝術品,尤其是一些佛像和壁畫,遊客在館內還不錯欣賞到一些珍貴的我國古代繪畫,例如唐代韓幹的《照夜白圖》。

△埃米塔什博物館

埃米塔什博物館即冬宮,是全地球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埃米塔什(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 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间位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很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制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瞭2噸孔雀石,拼花地板用瞭9重貴重木材。埃米塔什是聖彼得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物。其完整性與華麗程度都令人過目難忘,裝潢豐富,窗上飾框及浮雕裝飾給人以力量,圓柱有規律的排列,墻表面由白色、綠色相間配合,使長長的外觀形形色色,生動起來。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所占據。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瞭冬宮。十月剪掉鞭子後,將原來宮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埃米塔什、舊埃米塔什、埃米塔什劇院、新埃米塔什。目前,博物館共分八個部分: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從事導遊工作的科學教育部和作品修復部。8個部共有藏品270餘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時候傢具、瓷器、金銀制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這幾個工藝品分別陳列在350多個展廳中,如畢加索立體畫展廳,意、法畫傢展廳,俄國歷代服裝展廳等。所有展廳各具特色,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彼得大帝展廳,這裡陳列有大量的彼得大帝生前用品,其中很多是他親手制造的。展廳中的一個玻璃櫃中有一尊彼得大帝的臘坐像,頭發是彼得大帝自己的真發。肖像旁立有一木桿,木桿上端兩米多的地方刻有一道線,以示彼得大帝身高超過兩米。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假如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按照我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於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對應,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稱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奪取帝位後,決定遷都北京,即開始營造這座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剪掉鞭子推翻瞭中國最後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遜帝溥儀被逐出宮禁。在這前後五百餘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這裡生活居住和對全國實行統治。

紫禁城,四面環有高10m的城墻和寬52m的護城河,城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占地面積達780,000㎡。城墻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城內宮殿建築佈陣與佈局沿中軸線向東西兩側展開。紅墻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臺,高低錯落,壯觀雄偉。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稱為“前朝”。北半部則以乾清、交泰、坤寧三宮及東西六宮和禦花園為中心,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稱為“後寢”。 前後兩部分宮殿建築總面積達163,000㎡。整組宮殿建築佈陣與佈局謹嚴,秩序井然,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1925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據1925年公開出版的二十八冊《清室善後委員會點查報告》一書所載,計有一百一十七萬餘件,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天下財富,盡聚於此。除瞭這些以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為此故宮博物院下設古物館、圖書館、文獻館,分別組織人力繼續對文物進行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前夕,為瞭保護故宮文物不至遭戰火毀滅或被日本帝國主義掠奪,故宮博物院決定采取文物避敵南遷之策。從1933年2月至5月,宮內重要文物被裝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後又運至南京。遂於南京建立文物庫房,並成立瞭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南遷文物又沿三路輾轉遷徙至四川,分 別存於四川省的巴縣、峨嵋和樂山。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三處文物復集中在重慶,於1947年運回南京。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國民黨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2,972箱文物運往,後於臺北市士林外雙溪建立新館,公開對外展出。餘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之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一萬餘箱,但至今還有2,221箱仍封存於南京庫房。近十幾年來,故宮博物院平均每年接待中外觀眾600-800萬人次,而且,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觀眾的人數有增無減,人們對紫禁城的興趣繁榮昌盛。

[編輯本段]【中國博物館學會】

中國博物館界群眾性的學術團體。

1979年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倡議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經有關單位協商,確定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剪掉鞭子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中華民族剪掉鞭子軍事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作為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的發起單位。1980年 7月,8個發起單位的負責人在北京開會,決定先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10月,在四川成都召開瞭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成立會,會上討論並原則通過瞭《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草案)》,選舉產生瞭中國博物館學會籌備委員會委員。

籌備委員會成立後,發展團體會員 155個,編輯出版《中國博協通訊》15期,征集博物館學論文98篇,完成瞭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的準備工作。1982年 3月23日,在北京召開瞭中國博物館學會成立大會,正式通過瞭《中國博物館學會章程》,選舉產生瞭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

中國博物館學會至1989年已有165個團體會員,1170名個人會員。它的主要任務是組織博物館學的研究和學術活動,提高博物館的業務和學術水平,開展國際間博物館學術交流活動,增進同國外博物館工作者的聯系,編輯會刊、通訊,編譯博物館學專著、資料。

中國博物館學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中國博物館學會下設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地質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保管專業委員會、社會教育專業委員會,依照博物館學各分支學科的內容分別組織學術活動。會刊編委會負責學會會刊的編輯、出版、發行工作。

至1989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已召開代表大會兩屆,各種學術討論會16次,共收到博物館學論文近千篇,還組織瞭數次學術報告會和學術座談會,活躍瞭博物館界的學術空氣,促進瞭博物館學理論與實際工作水平的提高。

[編輯本段]【博物館相關書籍】

《博物館》中國有關博物館知識的通俗著作。曾昭燏、李濟編寫。1943年7月重慶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0章,約4萬餘字。第一章除說明中外博物館沿革外,著重闡述瞭博物館的性質與職能,強調博物館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其最大“功用”是保存有價值的物品、輔助研究工作、實施實物教育和精神教育。該書的關鍵是闡釋博物館的具體工作。作者通過對歐美博物館的深入考察,結合咱們國傢的實際情況,用多數章節,對博物館的組織、管理、建築設備及收藏、陳列、研究、教育等工作的基本原則和要求,作瞭系統、扼要的說明。對中小型博物館建設有較強的實用性和指導作用。

《博物館學》作者包遵彭,曾任歷史博物館館長。該書是以作者在大學講授博物館學的講稿為基礎創作的。1970年1月作為 “大專教材第二種”由臺北正中書局出版。全書共15章,主要論述中外博物館歷史與博物館的各項實際工作,資料大多采自歐美博物館學文獻。 第一章“緒論”闡明瞭全書的指導思想。作者認為,研究博物館的目的,最要緊的方式方法應該從其“性能”與“構成要素”兩方面著手。前者由博物館的產生與發展過程,研討其各種性能的構成;後者就博物館的現狀,分析其要素。該書正所謂按照這種設想展開論述的。第二章介紹瞭世界博物館的演進;第三章探究中國博物館的淵源及發展,對省博物館的狀況亦有平實的論述;第四章討論博物館的分類。其餘各章著重論述瞭構成博物館要素的各個方面,具體說明瞭博物館實際工作的內容與要求。其中關於文物藏品的介紹,主要闡釋瞭文物收藏、防盜、國際考古發掘原則以及名勝古跡和戰時文物的維護等內容,論述詳盡。

《中國博物館旅遊指南》,此書是一本目前比較精彩和實用的博物館參觀指引手冊,它從中國1800多所博物館中,精選出341所,按地區分類,方便出行查閱。此書還以“中國博物館名錄”欄目收集瞭這1800間博物館的詳細地址,一覽無餘。而每所博物館的建館歷史、展覽特色、場館佈陣與佈局、詳細地址、開放時間也一一羅列清楚。

二:生活之中買東西怎麼應對“缺斤少兩”?

生活之中,有時候我們會遇見一些使人很不開心的事情,打比方說說買東西的過程中被缺斤少兩。固然事情不會很大,但是卻真的十分作用與影響心情。一名女子去吃火鍋,72元購買的200克毛肚事實上卻隻給瞭138克,缺瞭足足62克之多。對此,店傢的回應是員工備菜時出現瞭失誤,不過當事人並不能接受如此的答復。

依據媒體報道,耿女士和本人的朋友去海底撈吃火鍋,點瞭一份毛肚。這份毛肚的規格是200克,售價為72元。不過在下鍋的時刻耿女士卻發現分量明顯不對,所以要求工作人員當場稱重,結果規格200克的毛肚實際隻有138克。

後來耿女士將這件事投訴到相關部門,最終這傢火鍋店由於違反侵犯消費者權益行為被判處對顧客損失進行三倍賠償。那麼在生活之中買東西我們該怎麼應對“缺斤少兩”呢?

01。防患未然,堅決避開缺斤少兩的事情發生在本人的身上

first of all,在進行的購物的時刻,我們要註意和提防看給商品稱重的電子秤有還是沒有貼著強制檢定的合格標志,由於電子秤隻有檢定合格後才能使用,也才是符合標準的正規電子秤。假如沒有質檢標志,則要求對方更換為合格的電子秤,再去稱重。

其次就是我們自己也要“留個心”,在物品稱重的時刻要觀察電子秤是否已經歸零,假如沒有歸零就會致使自己被缺斤少兩。與此同時,假如對稱重的結果不怎麼放心,那麼你可以去周邊商傢店裡再稱重一次或者去“公平秤”處進行核驗。

當然,假如你清楚自己隨身攜帶物品的重量,打比方說手機,你也可以 使用手機稱重的辦法去驗證商傢的秤是否合格。同時,我們購買商品的時刻要記得去皮稱重,由於有些物品的包裝占瞭很大一部分的重量。

02。假如被缺斤少兩,要及時保留證據,維護自己一身權益

假如當我們購買物品之後,發現自己被缺斤少兩,務必要及時留存好相關的證據。不但支付憑證要保留、還得確保購買商品的完整性。緊接著帶著一系列的證據去市場監管部門投訴,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好自己一身的利益。當然假如你願意私下和店傢協商也是可以的,但是證據務必要留存好。

想要本人的不被缺斤少兩,不但需要防患未然,還得註意和提防一些細節與關鍵。同時假如本人的真的遇見缺斤少兩的事也不用害怕,拿起法律武器去維護自己一身的權益就能夠瞭。

三:請各位命理大師幫忙依照生成八字為我傢孩子取名,小兒姓顧,男,2008、。。

一定是雙魚啦哈,我也系雙魚喲!要不加我Q?

四:送什麼給男士朋友,但又不顯得貴重物品的

第一,有用的禮物不如無用的禮物。建議你不要送實用性太強的東西,例如衣服、香水、背包等,除非你對本人的品味有絕對的把握。這幾個東西人人都有不少,假如不夠出彩的話比較容易淹沒在他眾多的日用品裡。假如他不認同你的品味,搞不好還會給他留下一個“俗人”的不良印象。

送禮最好就是送“四不掉”的東西,即:吃不掉,用不掉,送不掉,扔不掉。如此的禮物最適合表達心意,也最容易讓收禮的人產生愉悅之感,從而對你感激倍增並久久難以忘懷。從接受禮物的人的角度而言,對於他們有用的東西並不一定是能讓他們興高的東西,而從贈禮人的角度講。送禮的目的不是要給接受禮物的人帶來多大的實用價值,而要讓他們感激你,記得你。

第二,獨特的、有創意的、有個性的禮物更佳。如此的禮物不但能夠給收禮物的人一份驚喜和感動,而且也能讓他感受到你花瞭許多心思、許多精力給他準備這份禮物,送禮物的目的正在於此。

從這個角度而言,個性的手工藝品是很好的選擇。打比方說按人物的照片用軟陶制作的個性卡通塑像,就受到時尚一族的歡迎。其優點是獨特、可以永遠保存、可以 使用水清洗。但價格在300至400元左右,且需要有該人物清晰的照片,並需要至少提前一星期預定。比外還有個性漫畫肖像、個性水晶像、個性拼圖、個性腕表、個性項鏈、個性T恤、個性杯子等等。

第三,大中之小不如小中之大。總之,送禮物的時刻,在一個不太昂貴的禮物類別中選取一個比較貴的禮物,要比在一個比較昂貴的禮物類別裡選一個比較便宜的禮物收到的作用更好。

第四,說要的不如想要的。其實也就是說送禮的目的,並不應該是使禮的人得到最大的效用,而是為瞭本人的地位在收禮人的心目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所以,你應該把人們想買卻放不下買的東西,或者想買卻不好意思買的東西,送給別人或者作為獎勵。

第五,有選擇不如沒選擇。送禮不該給出選擇,固然大傢會選擇能給他們帶來最大效應的禮品,但許多時候,這種選擇並不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程度的滿足。在有些情況下,選擇還會帶來負面效應。當幾件禮物的優劣差別不大時,獨立給任何一種東西,都比讓別人在兩種甚至幾種東西裡選一樣,得到的滿足感更大。不要在送禮的時刻,把患得患失也送給別人。

五:莊子的資料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人)。著名思想傢、哲學傢、文學傢,是道傢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那個時候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史記》的介紹】

《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瞭莊子,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蹠》、《胠篋》等篇,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當然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況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之後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當然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蹠》、《說劍》等。

【莊子的品性質量】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國時代,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也就是說是一位非常廉潔、質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

固然他畢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那個時候世態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由於世道污濁,因此他才退隱;正由於有黃雀在後的經歷,因此他才與世無爭;正由於人生有太多不自由,因此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由於愛得熱烈,因此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之中自得其樂,即是對現實情形過於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因此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溶入於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金科玉律,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註重和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註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關系】

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因此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瞭我們的形貌,天給予瞭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由於好惡而損害本人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如何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瞭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他的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思考也具有終極的意義。

【莊子的哲學】

“仁義”二字被看成是儒傢思想的標志,“道德”一詞卻是道傢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並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瞭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人為”兩字合起來,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名符其實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幾個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因此要摒棄它。

作為道傢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咱們國傢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傢和之後的佛傢學說分庭抗禮的古時候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傢和佛傢。

【莊子的地位】

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特別是莊子的哲學是最為適應創造力的需要,最貼合他們內心深處隱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傢的規矩嚴整與佛傢的禁欲嚴峻之間,給咱們國傢的知識分子提供瞭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而反對人為的束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中,竭盡瞭最大的心力。

莊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既是一位有著鮮明特色的偉大哲學傢,又富於詩人的氣質,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動形象而幽默詭異的寓言故事來闡述本人的思想,這種寓言的方式使莊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著水普通的整體性。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往往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原由,有時好像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往往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象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技驚四座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咱們國傢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進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著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莊周畢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標志著在戰國時期,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進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僅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傢,並且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傑出的文學傢。不管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瞭我國歷代的思想傢和文學傢以深刻的,巨大無比的作用與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皆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對後人的作用與影響】

後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竅門上受《莊子》作用與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傢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作用與影響之大。

後世道教繼承道傢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傢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瞭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瞭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隻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隻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此刻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害時已三千歲瞭。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佈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瞭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展現,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莫非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便善射的後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可要是在荊棘叢中,它們則隻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瞭,這並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瞭,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此刻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麼可能呢?”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

戰國時期,趙國的趙文王非常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於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遊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傢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鬥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太子問:“莊子是哪些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於水火。”於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瞭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麼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得不到呢?”

三天後,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麼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王說:“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文王聽瞭,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願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幾天,在館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後,再請先生獻技比劍。”於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位優秀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於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瞭!”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怎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麼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後試。”大王點頭,道:“願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為: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雲,下絕地維。現在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後,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聖之士為首,以豪傑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為諸侯劍也。”文王聽瞭,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怎樣?”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後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於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於鬥雞,—旦不慎,命喪黃泉,於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瞭,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瞭,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瞭。”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後,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傢。那些劍土自覺再無揚眉吐氣的一天,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瞭。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啥呢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瞭自我,你可清楚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麼?弟子愚鈍,實不理解。”莊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便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如此的?是冥冥當中的道嗎?道又是啥樣?骨骼、五腑六臟,遍存於一身,自我究是什麼?我與誰親近些呢?都鐘意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假如皆是臣妾,這幾個臣妾之間究竟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莫非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瞭。天天與外物爭鬥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瞭?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隻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於天地,受氣於陰陽,立於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瞭,又憑什麼面子自大?計四海之位於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裡,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世間萬物無數,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之義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之義。”弟子問:“那麼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行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觀點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清楚明白天道坦蕩,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時間。用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清楚明白瞭。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必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必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裡物外,如何來分別貴賤,如何去區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看法來看,貴賤不在本人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準。以外在的差異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假如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代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奔馳千裡,捕鼠不如貍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叫作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叫作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知曉貴賤之門、小大之傢?”

【真人行世,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

弟子問:“如何才算瞭解大道的人呢?”莊子道:“瞭解道的人必定通達於理,通達於理的人必定清楚明白權變,‘清楚明白權變的人才不會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覺熱,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獸不能傷。這是由於他能明察安危,安於禍福,謹於去就,故沒有哪些東西能損害他。”

弟子問:“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嗎?”莊子說:“孔子其實就是。”弟子問:“何以見得?”莊子道:“孔子周遊列國,推行仁義,雖到處碰壁,仍堅持不懈。其憂國憂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遊說到匡地,被衛國人層層包圍時,仍彈琴高歌,滿不上心。路人見孔子,問道:‘老師您有什麼可樂的呢?’孔子說:‘過來!我告知你吧:我早就忌諱和避諱貧窮。仍難免潦倒,命運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騰達,仍未得富貴,時運所限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無窮人,非智得也;當繼紂之時而天下無通達者,亦非智失也。時勢使然也。行於水中不避蚊龍,此是漁夫之勇;行於陸上不避獅虎,此為獵人之勇;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此為烈士之勇;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聖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運自有老天安排!’不一會兒,有身披銷甲的人走過來,向孔子道歉:‘很對不起先生!我們以為是陽虎,故包圍起來。此刻才清楚明白誤認先生瞭,我們馬上撤退!’孔子可謂通達權變的至德之人啊!”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

弟子又問:“先生說,以道觀之。無貴無賤,無大無小。那麼有還是沒有一定的是非標準呢?總之,先生您知道萬物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真理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緣故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那麼萬物就不可知瞭嗎?”莊子說;“我怎麼知道?即便如此,我不妨try著說說。怎麼知道我所謂知不是不知呢?又怎麼知道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試著問你幾個問題:人睡在濕地上則會腰痛,泥鰍會這樣嗎?人在樹上則心驚膽戰,猿猴會這樣嗎?這三者誰知真處?人喜歡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愛吃蛇,貓頭鷹嗜鼠,人、獸、蟲、鳥這四者誰知真味?狙愛雌猿,麋愛與鹿交,鰍愛同魚遊。毛嬙、麗姬,人認為美;可魚見之則深入於水,鳥見之則高飛於天,麋鹿見之則遠逃於野,這四者誰知名符其實的美色?在我看來,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或對我有利,或對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標準,我怎能搞清其中的不同?”

弟子問:“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嗎?”莊子說:“至人可神瞭!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象這種人,乘雲氣,騎日月,而遊乎四海之外,對待生死尚且無動於衷,何況利害之端呢?”

【逞能辯論,終於徒勞 】

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瞭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嗎?我勝瞭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嗎?我倆有一個是,有一個非嗎?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嗎?我與你無法判斷,則人各執己見,有所不明也。那我們請誰來訂正呢?請意見與你相同的人來裁判,既與你相同瞭,怎能判定呢?請意見與我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我相同瞭,怎能判決呢?請意見與我你都不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一個也不同,又怎能斷定你我究竟誰是誰非呢?請意見與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相同瞭,又怎能裁定?那麼我與你與人都不能確定誰是誰非,再又靠誰來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惱,問:“那怎麼對待是非問題呢?”莊子道:“事物都有兩面。從彼方面看,無不是彼,從此方面看,無不是此。自彼方看問題看不瞭解,自此方看問題則很清楚明白。故彼出於此,因彼而有此,彼此並生也。既然這樣,那麼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聖人不拘泥於是非之途,而明照於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嗎?果真無彼此嗎?如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彼此不對立而互為偶,則道存於其中瞭。這就叫道樞。執道樞而立於環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以道言之,是無定是,非無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執我見,則無是非之說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稱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因此,粗與細,醜與美,正與斜,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有曠達者知通為一!”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

一天,莊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時值秋冬之際,萬木凋零,枯草遍野,黃葉漫卷,烏鴉哀號。莊子破帽遮頭,舊衣裹身,腳穿爛麻草鞋,踩著崎嶇的山路,迎著蕭瑟的秋風,望著慘淡的夕陽,不禁仰天長嘯、放聲高歌道: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聖人成焉;

天下無道;聖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幹羽,莫之知載;

禍重於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弟子不解,問道:“先生一向樂觀大度,今日為啥呢悲歌哀嘆?”莊子道:“天下有至樂的國土嗎?有可以養生渾身的訣竅沒有?身處當今亂世,幹什麼正當,不幹什麼無兇?住在哪兒為安,逃向哪兒無險?依就什麼可靠,舍棄什麼無憂?喜歡什麼合理,厭惡什麼無禍?”。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貴、長壽、美麗;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樂;所鄙棄的,是貧賤、病夭、醜陋;所苦惱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樂。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惡避就、養生渾身的道理嗎?先生還有何高見?”

莊子道:“倘若不能如願,則大憂而懼,其對待生命的態度,豈不是很愚蠢?想那貪富者,辛苦勞作,積財許多而木能用盡,其養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內;想那求責者,不分晝夜,思慮好壞,其養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呢?其養生之法是知遠而不知近。”弟子道:“先生之意,是說富貴、長壽等皆為外在的東西,都不足以真正地養生。對吧?”

莊子點點頭,又道:“烈士是為天下所稱贊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說烈士是該稱善還是不該稱善?若以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為善,卻能保全他人。古代人們道:忠諫不聽,則閉口莫爭。伍子胥忠諫強爭,結果被吳王害瞭性命;如不爭,伍子胥又難成忠臣之名。你說如何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說:名可害生,追求美名並非養生長壽之道?”

莊子未置可否,繼續說:“今世俗之所作與所樂者,俺也不知其樂果真是樂,果真不樂?我看世俗之所樂,不過是舉世群起追追求時尚,蜂湧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為樂,俺也不知是否真樂。然而,我視無為恬淡方是真樂,而世俗卻不以為然,以為是大苦。”

弟子道:“我清楚明白瞭。先生認為: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莊子道:“對,對!無樂方為至樂,無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然而,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有無為可以保命。為啥呢這麼說呢?你想:天無為而自清,地無為而自運。此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萬物紛紜,皆從無為而生。因此,天地無為而無不為,人誰能體會到無為的益處呢?”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但見這樹:其粗百尺,其高數千丈,直指雲霄;其樹冠寬如巨傘,能遮蔽十幾畝地。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瞭幾千年?”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於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幹;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為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

聽瞭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於己有為?”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莊子又說:“樹無用,不求有為而免遭斤斧;白額之牛,亢曼之豬,痔瘡之人,巫師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會把它們投進河裡;殘廢之人,征兵不會征到他,故能終其天年。形體殘廢,尚且可以養身保命,何況德才殘廢者呢?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莊子愈說愈興奮,匯總性地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

六:怎樣看待?

你也知道,我沒很怎麼上過學,作文水平那是相當一般。

,怎麼說呢。你信它可能靈,你不信它當然是不靈。但是我一般選擇在兩者之間徘徊。

說個事啊。幼年時期哈聽我傢鄰居一老頭子給我說過一件事,說啊人要死瞭如果有黑貓從他屍體上跑過去他就能詐屍。但是別怕這時候你上去攔著死人的肩膀說一聲,,躺下。。他就不詐屍瞭安穩滴死去。。那時候小,一聽真他丫嚇人趕緊回傢把我媽養的一小白貓給扔瞭。可是後來它又回來瞭。長大後想問問這老頭他是還是不是幹過這事啊,還是怎麼滴。當完兵回來那老頭以去世瞭。我有時候還真想過這事可是

萬一真有黑貓從死人身上過,炸瞭詩你上去攔他肩膀大喊,躺下。。。他萬一說,我不!!!你說你怎麼弄??是吧。。

,可能真有行的,我還真沒見過呢。

怎樣看待。 first of all要問何謂?first of all說敬菩薩是嗎?菩薩在人們心中是懲惡揚善的神仙。有求必應。敬菩薩是為瞭宏揚懲惡揚善的一個心願。再說敬才神。大傢也知才神是幹嘛的,這是一個發財的願望。試問誰沒有這個願望?不敬者隻是沒有表達。敬者隻不過是表達瞭一個心願。和表達的方式。再說敬老祖宗祖宗。是中國人的孝道的展現。生者可養可敬可孝可順。死者雖不可養可孝但也不能忘!怎麼表達出來?逢年過節,燒香化紙磕頭作揖。這是中國人對以過世的老祖宗恩人的一個懷念的方式。是中國人的共識。以上並不存在任何!再說鬼,鬼在中國人心中是小人,是壞蛋,是殘害人的邪惡。沒人去敬它。這足以證明中國人的愛增分明。當然還有好多好多類似的問題。隻怪我沒有文化水平不能盡最大力量用文字表達。以上問題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理解,更有人故意屈解並加以利用。進行騙取錢財的手段。其實也就是說所謂。是人們的一種向往美滿的心態。是個人無力改變環境的一種寄托方式與思想。真切希望沒有完全理解不相信的人們不要口誅筆罰,破除!這是我本人的願望。也或許是心懷善意的者的願望。謝謝瞭!!!

是超越時空的,與科學並存,有人相信,有人不相信,長久以來,人們爭論不休,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道。世間事無奇不有,怎樣看待,的源泉在於那裡?的招引力又是這樣巨大。或者,做人年輕的時刻是一個無神論者,活到天命之年後則變成一個有神論者。這間隔當中學到的,見到的,目睹親人連遭不幸,災禍百出,靈異事件和匪夷所思的事物,慢慢地改變瞭人生觀念。

的種類龐大,有算八字批四柱的,有收鬼送鬼的,有款待魯班立魯班的,有畫符,帖符咒驅邪的,有去廟宇求神,拜佛的,五花八門,香火旺盛。俗語“舉頭三尺有神靈”,靈魂充滿人世間,看不到,摸不著,冥冥中有一股巨大無比的力量推動人們的心態,祈求神靈庇佑,畢生平安無事,多子多福。

有的東西經歷過,見過,也聽說,也發生在本人周圍的人身上。我發現和見過的幾次匪夷所思的靈異事情。例如,一,一個男仔生長得帥氣,高大,就是談論愛情婚姻不成功,將到出嫁日,還是散夥。老媽信瞭,確定有哪些東西阻隔,去問米卜卦,算命先生說“有隔妻姑纏身,要送隔妻姑”。備好三牲酒禮,香燭紅包後,隔妻姑喜用神法送走瞭。第二年,這個男仔出嫁成事瞭,接著生兒育女,你說奇怪不奇怪!

二,一個女孩三十歲不出嫁,父母推速找男朋友,不作聲,媒人價紹男仔,不采理人傢,時間一年一年過去,老媽沒有辦法,祇好去問神婆,神婆說“命中有一個隔夫童子纏身,要送隔夫童子才能嫁出去”。又經過一番的紅包,米碗,香燭神法施展後。第二年,嫁出去瞭。

三,一個讀初三畢業班的中學生,無緣無故患上精神病,剛起始時是胡言亂語,自言自笑,醫生問他和誰說話,他說“許多人同自己說話,吵雜日夜睡不著覺,父母被人追殺,耳朵嗡嗡作響”。醫生睇瞭幾個,轉瞭幾間醫院,吃的還是“利培酮片,氯氮平”,效果不大,不能得到根治。醫師說“精神病還沒有找到病因,隻有長期吃藥控制病況不會發作”。老媽沒有辦法,又去找風水八字先生,先生排命卦批說“你傢老屋的高壽人出喪日子不好,新屋的動土日子不好,踩頭,還有一群陰兵馬纏著,一大幫鬼魂纏上身日夜吵,所以,要破日子,送陰兵馬,驅除鬼魂”。經過法師的午夜施法,伏鬼降魔。幾年後,中學生奇跡好轉,重回正常人的生活。

四,記得我幼年時期放牛上山,對面上有人拉鋸鋸樹木,鋸斷瞭幾棵樹。我走過去想要一些柴,誰知近前一看,啥都沒有,人不見瞭,樹還是生長的樹。莫非見鬼瞭,想想心裡有些怕,頭皮也發麻瞭,趕緊離開,回到牛群處膽大瞭,然而,還是提前把牛趕回傢。

五,“天靈靈,地靈靈,我傢有一隻大哭郎,過路先生點一點,我兒一夜睡天光”。一個嬰兒日夜哭啼,媽媽沒有更好的辦法,祇好在路邊墻上張帖一條小字條,效果很好,勝過吃藥。

老人流傳下來的話“鬼魂在太陽下山時,剛剛落黑的時刻,到各個路口遊蕩,專門找運氣低謎的人附魂上身。”這便是謎信,有人相信,有人不信,做人要自強,自己一身強大才能勝邪,假如是身弱,真的是無可奈何?信者有,不信者則無。

所謂。就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信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有許多前人認為是的。通過我們的科學研究,認為是有科學根據的。就拿我們守舊的四書五經,"易經"來說吧。用"易經"可以推算我們事物的發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一種。此刻通過科學的研究認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運算方式。

在以前,因為我們 科技 不發達,人的思想 落後,愚昧無知。把許多沒有被科學認識的大自然現象。認為是一種,經過 社會 的發展 科技 的進步。有許多已經不復存在瞭。但是大自然中還蘊藏著許多不被我們理解的自然現象。有的對我們的身心還附有作用與影響。就此刻來講,已經不是什麼瞭。隻能說我們還沒有研究 透徹。

人活在世上幾十年,我們追求的一個最大目標就是,幸福安康。永遠不死,而永遠不死,豈不是一個最大的。誰人就能永遠不死呢?誰又能長生不滅呢?但是這是我們向往的目標。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非常好的信仰呢? 可能真的會有一天,隨著物質不滅定律的發展,人真的會永遠不死。。

我覺得,我們眼睛看到的隻是所有事物的一部分,眼睛看不見的東西並不代表不存在。這個很好理解,如:無線電、磁場、各種射線、暗物質等,固然我們眼睛看不到,但它們是真實存在的,所以說凡事不能一概而論是吧。科學才發展瞭幾百年而已,我們認知的東西還有限,許多科學解釋不瞭的事物都會扣上一頂“”的帽子,這隻是自我安慰的一種方式罷瞭。我國文化好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東西——存在即合理,也不會是空穴來風是吧。打比方說我們對於易學和風水、八字及一些靈異現象的認識和理解等。所謂“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 養生 ,也不無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們可以理解為:我們對未知事物認知態度而已,並不代表事物本質。

弄清這個問題,真得先知道何謂“”才行,許多人就是把隻要自己不瞭解不知道不清楚的東西,一律冠以“”的帽子。

把本人的無知用“”來當擋箭牌就是耍無賴瞭,舉個例子說明我理解的,說我在殯儀館上班,帶著亡者傢屬辦火化手續呢,一幫教徒過來就論,信耶穌吧信耶穌能夠得永生,耶穌保佑你無災無難上天堂,我心裡就嘀咕瞭,人都死瞭你還得永生還無災無難什麼呢?

“具體指人類對超自然力量的崇尚和信奉信仰,是對客觀世界的一種虛幻飄渺的歪曲的反應,是愚昧落後的表現。”這是的官方定義裡說的,上邊舉得這個例就比較符合瞭,永生這是不可能實現的,用這個當信仰並且去宣傳這就不對瞭……

但是說易經八卦、風水、祭祀老祖宗這也是就不對,易經八卦星象占卜以及風水這在中國是有幾千年 歷史 的文化,這類文化隻被歷代統治階級所掌握,而不是所有人想學就能學會的。假如統治階級用來神化本人的職能,如宣傳自己“受命於天”,假如去相信去擁護這便是瞭,但假如用來去推算萬年歷(隻不過是一丁點),那麼這樣就是一種工具,就好像乘法口訣訣竅,就好像化學公式……

再說祭祀活動,祭祀是人對美滿生活的一種寄托,也是對老祖宗表達的一種懷念,它是一種觀念的表達儀式化的活動,就好像過生日吹蠟燭吃蛋糕唱祝福歌等,是一個“盼頭”“歸宿”,假如這都拋棄瞭,就不怪人傢滿世界的戳我們脊梁骨說我們信仰缺失,道德淪喪瞭……

所謂迷者,過於專心致力也;所為信者,多少進入瞭崇尚之心態也。故者,是一種盲目崇尚之心態耳。這所謂:“唯物過者,成空想唯物主義:唯心過者,則是主觀唯心主義”。或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極左”或“極右”之意喲!固然這種心態是產生於羨慕英雄所引起的,但卻是使人分不清其所崇尚的人與事之中,哪個方面是值得真正崇尚,哪個方面是有不足的。另一方面來說,正所謂的原因,才會形成當今所出現的“民粹”一族,或叫作“民粹主義”吧。

大傢都知道: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件事,依據哲學思辨理論來看,都存在著優良與不足的兩個方面的特別的,一個冷靜者就會從進行揚長避短的。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者雖不是患有高燒癥,也屬於一種心理過熱之病態也。由於它容易讓人陷入毫無是非對錯,唯崇尚者為尊。從這一點來看,者因為容易深陷而難拔,是一種害人害己、危害祖宗三代的病害。因為者的存在也讓我們深感中國人民遠古先哲的遠見,對大自然所存的每一事一物,都必須經過自己深入觀察,反復論證,從感悟中才能得出名符其實的結果,也才能擺脫。

話說回來,英雄是值得後人敬仰的,但就是一種應有的心態。

是對客觀事物錯覺認識,而致使盲目愚昧的一種拜物教,是群眾一種唯心慰藉觀念反映!其主要原因是科學文化知識缺乏,沒有掌握世界是物質的科學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而致使的!同時,守舊的 歷史 民族沉淀落後文化習俗作用與影響也是很大作用與影響!

面對種種不良現象,需要一步步加強科學文化知識教育學習,先進分子身體力行踐行引導才行!切忌,簡單粗暴強行政制壓制不行!尤其是對廣大知識文化較低的普通老百姓,更需一步步宣傳教育加以引導才行!

要防止過去文化大剪掉鞭子,出現的砸亂“孔傢店和封資修”鬧劇重演!遵循文化意識形態教育基本規律,耐心長期說服教育示范,樹立科學心靈慰藉導向待人接物觀,崇拜科學抵制,不斷地循序漸進移風易俗,加以引導教育一步步消除才行!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