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易經改命的因果說法是什麼呢(易經教人破因果)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01

一:周易與佛學佛法的關系何在?改變命運是依靠陰陽宅風水還是佛法呢? 為啥。。。

周易能用來算命說明人有命運。 命運都是人的因果。周易是依據外在表現推算將來的果報。但這個果報的發生的實際原因是佛法裡因果理論。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以周易隻是果報的推測。並不能推算出為啥有此果報。佛法就清楚明白有原因才有果報。改變命運要靠佛法。佛法是從改變因上改變果。有原因才有結果。隻有改變原因,結果才可能改變。原因是根。

二:命運和因果金科玉律

轉自:稻盛和夫的《心法》

關於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

思考以及基於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對應的結果。它被稱為“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它與“命運”金科玉律並行,滔滔地在我們的人生中流淌。

我覺得,構成我們人生的要素有兩個。

一是我們生下來就帶著的的“命運”。打比方說有位劃時代的優秀學者,他通過遺傳從爸媽那裡繼承瞭優質的腦細胞,因此他頭腦發達清晰,但光憑這一點,他還成不瞭優秀的學者。他隻有具備健健康康、不患重病、鉆研學問的環境、邂逅恩師和後援者等附加條件,才能將天賦的才能十二分地發揚光大,從而開花結果。換句話說,能否獲得一流學者的地位,除瞭本人的意願和遺傳基因之外,還有超越這兩項因素的“某種東西”的存在,它屬於“命運”的范圍。

的東邊方哲學、人物學權威著稱的已故安岡正篤先生說過:“《易經》是蘊含宇宙真理的學問。”中國從古至今就把《易經》作為自然界的根本原理來學習研究。西方人則深入探討占星術,也積累瞭龐大的文獻。東西方的文獻都是人們強烈願望的產物,人們理解“命運”的重要程度,千方百計想要探知命運的奧妙秘訣。

除瞭“命運”之外,還有一個構成我們人生的重大要素,那麼這樣就是“善根結善果,惡根生惡果”的“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心裡所想會如實呈現”的看法,一有機會俺就會講述。就是說,思考以及基於思考的行動會成為原因,從而產生對應的結果。它被稱為“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它與“命運”金科玉律並行,滔滔地在我們的人生中流淌。

換言之,造就我們人生的要素有兩個,一個是某個人生下來就帶著的的“命運”,另一個是這自個的思想、行為所造的“業”( karman)。再換一種表達,“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宛如DNA的雙重螺旋搓合在一起,構成瞭人生。

關鍵的是:“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多多少少要強於“命運”。於是,我們可以運用“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改變生下來就帶著的的“命運”。就是說,想好事、做好事就能促使命運向好的方向轉變。

這個結論不是我隨性的瞎編,安岡正篤先生在其著作《命運和立命》中寫道:“命運不是宿命,它真的可以改變,因此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就特別重要。”為此,他介紹瞭中國古籍《陰騭錄》中袁瞭凡這個人物的故事。大意如下:

袁瞭凡本名袁學海,出生於醫生世傢。爸爸早亡,由媽媽一手養大,媽媽希望兒子繼承傢業學習醫術。有一天,傢裡來瞭一個留著胡須的老人,老人說,他在雲南專門研究《易經》,因受天命來向袁學海傳授《易經》真髓。媽媽或許要這個孩子當醫生,但他需要經過科舉考試,成為出色的官員。在縣裡第1次考試中獲第幾名,第2次、第3次考試名列第幾,在科舉大考前,他就會當官,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地方長官。會出嫁但不可能有孩子,享年五十三歲。這便是這小孩的運勢。

袁學海果然丟棄瞭學醫,走上瞭當官的道路,匪夷所思的是,他每次在科舉考試中的名次一如老人所言,包括後來當上地方長官,都和老人的預言一模一樣。

從此以後,袁瞭凡在南京的國子監遊學時,去棲霞寺拜訪瞭有名的雲谷禪師,兩人一起坐禪三日。

“你如此年輕,打坐時卻毫無雜念,非常瞭不起。我從沒見過坐禪功夫如此出色的年輕人,你到底曾在何處修行過呀?”

雲谷禪師很是佩服。而袁瞭凡在回答時卻提到瞭幼年時期遇見胡須老人的事:“我至今為止的人生完全如老人所言,不差一分一毫。如今也沒有小孩,大約五十三歲就會死去,一切都是命裡已經定好,因此我已經沒有任何煩惱。”

聽畢瞭凡的話,雲谷禪師一聲喝破:“本以為你是位開瞭悟的大男人,想未到你竟是個大笨蛋!”

接著,禪師說道:“那老人固然說出瞭你的命數,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禪師解釋瞭做好事就會產生好的結果、行惡事就會產生壞的結果的“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

“思善行善吧!那樣做你的人生一定會時來運轉。”

聽瞭禪師一番話,袁瞭凡如夢初醒:“原來是自己錯瞭,今後一定照禪師所言,思善行善。”他做決定,天天記功過簿,做一件好事加一分,做一件壞事減一分,努力日日行善。結果袁瞭凡活到瞭七十三歲。

同時,據說不會有的兒子也出生瞭。袁瞭凡告知他的孩子:“在遇見雲谷禪師之前,我的人生順著命運前行。但是,從此後我改變瞭想法,盡力做好事,結果不可能出生的你出生瞭。本來五十三歲就該死去,此刻過瞭七十還如此健康。兒子啊,原來人生是可以改變的,隻要不斷做好事就行瞭。”

人的“命運”是既定的,它不因我們的願望而改變。但另一邊,與“命運”並行流動的“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卻不然。運用這個金科玉律,甚至可以改變既定的“命運”,這可以叫作“立命”。假如是這樣,我們就可以改變“命運”,我想我們應該更有效地使用“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

但是,在當今社會社會,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兩者搓合構成人生這麼單純明快的事情卻沒人相信。為啥呢?一是由於對“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存在著偏見。超越人智的命數用科學無法解釋,於是,多少有點學問的知識分子,尤其是所謂精英,他們常常把“命運”看成。另外,“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在老百姓中通俗的講法是“行惡事會遭報應呵!”這似乎是蒙騙小孩,是沒有文化的人嚇唬小孩的方便用語。

更加的重要的理由在於,要證明“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正確與否,本來就很不容易。“命運”究竟是什麼情況,我們無從知曉。做好事將會有好的最終,也很難有明確的形式展現出來。為啥呢?

前面已談到,人生是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兩個要素搓合而成,原因就在這兒。

例如,在命運特別壞的時期,即便做瞭一點點好事,也不足以讓事態好轉;相反,在命運特別好的時期,即便幹瞭若幹壞事,由於有好運擋著,壞的結果一時還出不來。於是,有人就想不通“幹瞭那種壞事的傢夥怎麼還能過那麼幸福的活法?”

聽說還有如此的事:某人請一位“靈能者”給自己的friend算命,聽到這麼一段話:“你這位朋友今年撞上瞭大厄運,本來會生場大病,但卻平安無事,此人最近幾年以來一定是做瞭瞭不起的大好事。假如不是這樣,在運勢與運氣如此惡劣的時期,身體也好、事業也好,不可能那麼順當。”

就是這樣,“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猶如DNA那樣的雙重螺旋形狀,復雜地交叉搓合在一起,不像“1+1=2”那麼一目瞭然。

正由於有點兒復雜,所以,人生由“命運”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兩個要素構成,而“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可以戰勝“命運”,從而改變人生,對於如此的道理,誰也不能同意去相信。

但是,“因果報應的金科玉律”儼然存在。讓我們回到“關於宇宙”那一章,回顧一下宇宙從起源開始的程序吧!

宇宙追溯於一小撮超高溫超高壓的基本粒子的團塊,它在約150億年前經過大爆炸,基本粒子互相結合成質子、中子和介子,在外面環繞一個電子構成氫原子,氫原子經核聚變產生氦原子。這樣反復聚合的最終,形成瞭此刻宇宙上存在的各種元素,再進一步結合成分子和高分子,終於產生生命體,以至進展到我們人類這個階段。

150億年間,最初的基本粒子原封不動保持原狀應該也不足為奇;進展到原子階段就停止不變,也並不奇怪。不過,宇宙接二連三不斷生成發展,以至創造瞭人類。這是為啥?由於宇宙中有推動森羅萬象、一切事物生成發展、促使它們成長的意識在發揮作用的原因。

當我們具備善的意識時,正好與宇宙中充滿的“所有一切生命啊,祈願你們好自為之”這一善的意識——不妨叫作“造物主的意識”——不謀而合。這種美滿的自我意識與宇宙的意識波長吻合,此時,一切都會順暢,事業成功,不斷發展。相反,假如逆宇宙意識而動,結果必然失敗。

三:從易經的角度來看待何謂“因果報應”

愛因斯坦墜核爆地獄受苦

由於他發明瞭原子彈 業障深重

易經是不說因果的 由於已經打比方說說八字 他 吧人的生死已經定下

你一出生已經決定你什麼時間死 因果是解釋不瞭的

而因果你應該理解錯瞭 佛教的因果是報應論 你前世的罪今世來償還 今世殘疾的人必定前世罪惡之人

四:易經哪一卦說因果的

易經的每一卦都是在說因果,你仔細去看爻辭卦辭。他用的是陰陽來預示因果的。打比方說說一個掛處於陽爻的具體位置,他假如處在初,三,五,那麼它就是單位,多數的爻辭都是吉利的。因此這就是因果,由於它處在適當的具體位置,因此他獲得瞭吉利的這個結果。就能乾卦而言,乾卦初爻潛龍勿用,假如你在初爻的時刻知道自己所處的這個位置,那麼你沒有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自然你會獲得好的結果。每一經的每一個卦都是在講因果,不過呢你信不信而已。個人理解,僅做參考。

五:《易經》的源頭

近日對玄學很有興趣,無意間电话讀書推瞭《張其成講易經》這本書,這算不算招引力金科玉律,於是一拍即合,先看懂最本源的才是最快的學習方式。

先來說說《易經》的文化地位,書中用三個唯一來概括。

《易經》是人類軸心時代唯一由符號和文字系統共同構成的書。軸心時代是指公元前500年左右,那個時候正值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全地球最牛的思想和幾乎都是在那個時代誕生的。釋加牟尼、孔子、老子、畢達哥拉斯幾乎同時登場,之後墨子、蘇格拉底、柏拉圖,再緊接著孟子、莊子、亞裡士多德。這一時期,世界的四大文化的經典出瞭其三,印度文化的《吠陀經》,西方文化的《聖經》,中國乃至亞洲文化的《易經》。最後一個是伊斯蘭文化的《古蘭經》

《易經》是中國文化史上第1個儒、道、佛都共同信奉的書。《易經》在儒傢被稱為五經之首,《易》、《詩》、《書》、《禮》、《春秋》。道傢信奉的三玄《道德經》、《莊子》、《易經》。明代大師王陽明也在易學裡玩出瞭心學的思想。《易經》裡也有講因果報應,所以佛教也信奉《易經》。

《易經》是中國科學史上唯一對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生命科學都產生重要作用與影響的書。

接著來說說《易經》的作者。

傳說三皇的伏羲創造瞭八卦,神農氏作《連山易》,軒轅黃帝作《歸藏易》,最後是周文王作《周易》,因此也稱“三易”。但前兩部已經失傳,我們此刻看見的《易經》是《周易》,那《周易》是怎樣誕生的呢?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明白知道,商紂王暴虐無道,姬昌是商朝末年一個叫周的諸侯國的首領,亦稱西伯侯,由於實行仁政被商紂王嫉妒,就為一些小事被囚禁在瞭一個高臺之上。關進去的時刻82歲,到89歲才放出來。

西伯侯百無聊賴,就天天觀天象地理,用草棍排列圖案,在八卦的基礎上,推演出瞭六十四卦。西伯侯推演出六十四後,驚嘆它卦包含著宇宙萬事萬物的大規律,便記錄瞭下來。《周易》一部分是經文,叫卦爻辭,一部分是傳文,解釋經文,其中一部分文字也是周文王的兒子周公寫的,成書西周初期,距今有三千年瞭。

在西伯侯演繹這六十四卦的時刻還發生瞭一件事。商紂王得知姬昌在推演,想試探他測的準與不準,就派人把他的大兒子伯邑考殺瞭做成肉湯送過去,西伯侯知道那是他的兒子,但為瞭保住性命,還是忍痛吃瞭下去。商紂王一看西伯侯這都算不出來,就放松瞭警惕,把他給放瞭,最後商朝覆滅。

除瞭《易經》本作,孔子也曾經為《易經》著書。有一個成語叫韋編三絕,講的就是孔子喜歡讀《易經》。有一天孔老夫子突然看懂瞭,感慨著說:“原來《易經》不是講算命的,而是講天命的。”這一年孔子50歲,於是有五十而知天命的講法。孔子對《易經》進行瞭註解解讀,便有瞭《易傳》一書。

至此,《易經》這本書經過三皇的創作,又經由周文王推演瞭經文,孔子作傳文,最終變成瞭中國歷史上最經典悠久的著作之一。

六:《易經》札記

《易經》蘊含瞭五大學問:理、象、數、變、通。理是哲學的,象數是科學的,變通是機,這都要知道。

通變跟變通不同啊!通變是要能夠先通達瞭變通的道理,再去領導變,那是第1等人。第1等人知道未來是怎麼變的,要當它還沒有變的時刻,先領導它來變。第2等人是應變,社會開始變瞭,便把握機會來改變,這便是應變。

宇宙萬事務必要變,在將變未變之間,把握住這個機會,因勢利導,才是第1等智慧。這就叫“通變之謂事”。

“不出戶庭”, 《易經》上表面之義是說,我們的腳不踏出大門,事實上是說我們的思想,不要去到臺階外面,以免出毛病。所謂禍從口出,愛講話的人是非就多。因此孔子這幾句話,便成瞭我們的名言。

“君不密則失臣”

“雷風相薄”,震卦是雷,巽卦是風。風就是大氣層,大氣層摩擦就變成雷電。雷電消散,又變成大氣層,就是“雷風相薄”之義。薄而不是厚薄的薄,是互相在矛盾、在融化,這種情形就叫薄。

先天卦是九,後天卦是十;先天講體(本體),後天講用;先天卦是根本,後天卦是起用。真正要講用法,要用後天文王卦的數,非常靈,這是個秘傳口訣。

《易經》、老莊被人用得偏的時刻,就是法治的思想;用得寬大的時刻,就是儒傢的仁治思想。教育的原理也是如此。我經常說,我是主張用體罰的。體罰有什麼不對?差不多該用的時刻就用。

中國文化講因果是三世的,這一代,上一代,後一代,是直線的。印度文化講因果是橫線的,是講自個的,前畢生,今生,下畢生。所以印度的文化進來之後,就和咱們國傢的文化結合,構成瞭中國文化的十字架,成瞭中國因果報應的學說基礎。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