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天幹地支換算(天幹地支算法)
天幹地支紀年法的換算
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第1種算法:
不同的資料算法有所差別,有的會給出公式,但根本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first of all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依照順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獲得瞭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相應的天幹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是11,相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幹支紀年為“癸未”年。註意和提防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後來的第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特:某一年的尾數為0且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是0,則取天幹中的編號為10的“庚”和地支中的編號為12的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幹中的“庚”;除以12餘數是0,則取地支中的“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公元紀年在12之內的可直接用該數字在天幹、地支中查找。
如:公元6年,則在天幹、地支中找出6相相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相應的天幹中的“辛”和11相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第2種算法:
1、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相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相應的位數;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幹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幹第7位是庚,即天幹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三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我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幹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幹第四位是丁,即天幹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四位是卯,即地支為卯;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公元前紀年與幹支紀年的換算
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以公元前紀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前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獲得瞭公元前紀年的幹支紀年。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幹中的“丙”; 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公元前紀年在12內的可直接找到對應編號的天幹、地支。如:公元前8年則為癸醜年。
註意和提防:農歷幹支年與公歷公元年年並不完全重合,如今年是農歷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節至年1月30日除夕)。 幹支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24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一個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不是農歷某月初一至月底。很多歷書註明某農歷月對應某幹支,隻是近似而非全等對應。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大體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大體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大體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大體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大體為甲寅。按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60個月合5年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九年癸醜年(公元53年)冬至月(大雪至小寒的月份,近似農歷十一月)就是“甲子月”。有歌訣為證: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歲戊為頭;丙辛必定尋庚起,丁壬壬位順行流;更有戊癸何方覓,甲寅之上好追求。 下表是地支紀月時相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歷月份、近似陽歷月份、以及年天幹和月地支構成的月幹支:
月地支節氣時間段 中氣 近似農歷月份 近似陽歷月份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醜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醜月 己醜月 辛醜月 癸醜月 乙醜月
幹支紀月法未普遍實行,主要為星相傢推算八字用。
推算實際案例:2004年大體是農歷甲申年。那次甲申年自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起,至2005年2月4日1時43分立春止。此處的時刻是東經120度標準時。
丙寅月,2004年2月4日19時56分立春~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雨水
丁卯月,2004年3月5日13時56分驚蟄~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春分
戊辰月,2004年4月4日18時43分清明~2004年5月5日12時2分谷雨
己巳月,2004年5月5日12時2分立夏~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小滿
庚午月,2004年6月5日16時14分芒種~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夏至
辛未月,2004年7月7日2時31分小暑~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大暑
壬申月,2004年8月7日12時20分立秋~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處暑
癸酉月,2004年9月7日15時13分白露~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秋分
甲戌月,2004年10月8日6時49分寒露~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霜降
乙亥月,2004年11月7日9時59分立冬~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小雪
丙子月,2004年12月7日2時49分大雪~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冬至
丁醜月,2005年1月5日14時3分小寒~2005年2月4日1時43分大寒 幹支紀日,60日大體合2個月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確定的文獻指出幹支紀日始於魯隱公三年夏歷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由於儒略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20日,合80年。這便是說,每80年,幹支紀日相應的儒略歷月日日期會反復一次循環。(公元4年本來應為閏年,但由於公元前45年開始實施儒略歷後,“每隔3年”加一次閏日被誤為“每3年”加一次閏日,所以羅馬皇帝屋大維下令前5年、前1年、4年停閏以修正錯誤置閏。)
由於格裡歷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閏年,不過假如遇上整百年,公元年能被400整除才能認定為閏年(這是由於依照立法計算,四年一閏的規定使每一年多出0。0078天,經過400年大概會多出3天,假如在能被400整除年份的前面3個百年不算閏年,則正好平衡),閏年有366日,平均一年365、二十四25日,所以400年146097日和一甲子的60日,最小公倍數是2921940日,合八千年。這便是說,每80年,幹支紀日相應的格裡歷月日日期要是沒有遇見能被100但非400整除的公元年,會反復一次循環,但整體來講,假設未來從不改格裡歷,每八千年,幹支紀日相應的格裡歷月日日期才會反復一次完整的循環。1912年2月18日,合農歷壬子年正月初一,以及9912年2月18日,都是“甲子日”。 幹支紀時,60時辰合5日一個周期;一個周期完瞭重復使用,循環往復,循環下去。必須註意和提防的是子時分為0時到1時的早子時和23時到二十四時的晚子時,所以遇見甲或己之日,0時到1時是甲子時,但23時到二十四時是丙子時。晚子時又稱子夜或夜子。日上起時也有歌訣: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下表列出日天幹和時辰地支構成的時辰幹支,的北邊京時間(UTC+8)為準:
時辰地支 北京時間(UTC+8)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時 23時—1時 甲子時 丙子時 戊子時 庚子時 壬子時
醜時 1時—3時 乙醜時 丁醜時 己醜時 辛醜時 癸醜時
寅時 3時—5時 丙寅時 戊寅時 庚寅時 壬寅時 甲寅時
卯時 5時—7時丁卯時己卯時 辛卯時 癸卯時 乙卯時
辰時 7時—9時 戊辰時 庚辰時 壬辰時 甲辰時 丙辰時
巳時 9時—11時 己巳時 辛巳時 癸巳時 乙巳時 丁巳時
午時 11時—13時 庚午時 壬午時 甲午時 丙午時 戊午時
未時 13時—15時 辛未時 癸未時 乙未時 丁未時 己未時
申時 15時—17時 壬申時 甲申時 丙申時 戊申時 庚申時
酉時 17時—19時 癸酉時 乙酉時 丁酉時 己酉時 辛酉時
戌時 19時—21時 甲戌時 丙戌時 戊戌時 庚戌時 壬戌時
亥時 21時—23時 乙亥時 丁亥時 己亥時 辛亥時 癸亥時
怎樣計算日幹支
天幹地支紀日怎麼計算? 我把公式給你
日天幹地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1。奇數月 i=0,偶數月 i=6,年份前兩位,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 ] 預示取整數。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來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g 除以 10 的餘數為天幹,z 錠以 12 的餘數為地支。
假如先求得瞭g,那麼
z=g+4C+10+i(奇數月i=0,偶數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餘數是 9,天幹是「壬」
Z=149+80+10+0=239 餘數是11,地支是「戌」
怎樣推算年月日時幹支 最新快速推算年月日時幹支法
一、快速推算年柱幹支法
天幹:
1(甲);2(乙);3(丙); 4(丁);5(戊);6(己);7(庚);8(辛); 9(壬);10(癸)
地支:
按1(子);2(醜);3(寅);4(卯); 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推算天幹: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3=年幹,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末位數+8=年幹
(公式揭密:由於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幹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幹是甲,而4-3=1。因為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幹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餘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作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餘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作12
(公式揭密:類似前述)
另:
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合使用於1800―1899 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數+1=年支(適合使用於1900―1999 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合使用於2000―2099 年);
說明:
註:年幹支是以立春為界,並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是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例一:求公元前7的年柱幹支:年幹=-7+8=1,即甲;年支=(-7-2)÷12=-9,加12轉為正數3,即寅。故公元前7年是甲寅年。
例二:求兩千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0-3=-3,加10=7,即庚。 年支=00+5=5,即辰。 故兩千年是庚辰年。
例三:求1999年的年柱幹支 :年幹=末位數9-3=6,即己;年支=末二位數99+1=100減去8個12後餘4,即卯。故1999年是己卯年。
註:我們所說的某個陽歷年份相應的陰歷幹支,是該年多數時間與其對應,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二、快速推算月柱幹支法
1、推算天幹: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則減去10的倍數到0-9,0視作10)
(公式揭密:因為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丙3,推算下去,乙醜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庚7,正好每一年正月的天幹為年幹x2+1)
2、 推算地支:陰歷月支是永恒不變的,
自商代歷法開始,將每一年的第1個月的地支定為寅,稱為“正月建寅”,以後各月按地支順序類推。正月天幹之計算方法為:
若:
遇上甲或己的年,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為戊寅;
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
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按照正月之幹支,其餘月份按幹支推算即可。
正月為寅(從立春當天到驚蟄前一天), 二月為卯(從驚蟄當天到清明前一天),
三月為辰(從清明當天到立夏前一天), 四月為巳(從立夏當天到芒種前一天),
五月為午(從芒種當天到小暑前一天), 六月為未(從小暑當天到立秋前一天),
七月為申(從立秋當天到白露前一天), 八月為酉(從白露當天到寒露前一天),
九月為戌(從寒露當天到立冬前一天), 十月為亥(從立冬當天到大雪前一天),
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醜(從小寒當天到立春前一天)。
註意和提防:月幹支是以節令為準,不是以農歷每月初一為分界線,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因此我們所說的某個陰歷年份相應的幹支,是該月多數時間與其對應,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例一:2008年陽歷2月3日的月柱幹支:。。。。。。>>
怎樣推算日的幹支? 推算日幹支口訣訣竅
推算日幹支守舊的計算方法,可以按公歷和農歷兩種方法推算。
一、農歷日幹支推算口訣訣竅:
大小月卦記心間,
正一幹支起根源。
大後幹同地支沖,
小後幹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
支同隔幹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記心間,正一幹支起根源。”農歷的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永恒不變。要推農歷日幹支,先要按《農歷大小月卦口訣訣竅》將推算之年編上兩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時運。除瞭這些以外,還要記住農歷正月初一日的幹支,由於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礎。“大後幹同地支沖,小後幹支退一天。”農歷天幹與地支組合,天幹循環2、5次。依據這一規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幹支,假如這個月是小月則應在幹同支沖的情形下,幹支各減一位,則是小月後下月初一日幹支。如本月初一幹支為己卯,這個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幹支為己酉。假如這個月是小月,則下月初一幹支應在己酉退一位後確定,即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幹隔一位算。”此兩句是在確定某月初一幹支後,將這個月分成三個階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24二十五以後。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幹支上也是有規律的。知道初一幹支,隻要將該日天幹隔一位順推,而地支不變。同理,知道十三日幹支,支同幹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幹支。如初一日幹支為甲子,則十三日幹支為丙子,二十五日幹支為戊子。掌握這一個辦法,就能夠依據所推之日屬於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這天的幹支瞭。
二、公歷日幹支推算口訣訣竅:
元旦幹支為根源,
大小二月記心間。
小月幹同地支沖,
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為閏,
幹同支沖退一天。
餘年二月二十八,
幹同支沖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
支同隔幹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幹支為根源,大小二月記心間。”推算公歷日幹支,first of all要記住元旦日的幹支。並 且,還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數。公歷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其大小月是永恒不變的,偏偏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於是,要特別註意和提防哪年二月為29天,那年二月為28天。“小月幹同地支沖,大月上句加一天。”公歷小月為30天,按農歷大月推算口訣訣竅,大傢都清楚本月初一日幹支,與下月初一幹支則是天幹相同地支相沖。公歷大月為31天,在小月幹地相沖的基礎上,幹支各加一位數,其實就是大月後下月一日的幹支。“申子辰年年為閏,幹同支沖退一天。”經過研究,發現凡地支為申、子、辰的年為公歷閏年,二月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幹支時,可按農歷小月後的日幹支推算方法,即在幹同地幹沖的基礎上,幹支各減一位,則為3月丨日幹支。“餘年二月二十八,幹同幹沖退二天。”除地幹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幹支後,按幹同支沖規律,幹支各減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幹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幹隔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一日。其推法與農歷日幹幹訣後兩句相同。
四柱中的日幹支的推算公式是什麼? 推算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的方式方法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為“十天幹”。又分為5陽幹,5陰幹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總稱為“十二地支,又分為6陽支,6陰支
甲為天幹的始,子為地支的始,天幹在上,地支在下,甲子相合,乙醜相合,其餘順次相合,就叫“甲子”。古時候就是以甲子來紀年、紀月、紀日。
天幹數為十,陰陽相合是五,地支數為十二,陰陽相合是六,天幹周轉六次,地支周轉五次,合為六十甲子之數,所以又叫“六十甲子”。
甲子周期表: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算法思想:
甲子組合的規律是按幹支原有的順序,五個陽幹與六個陽支相配,五個陰幹與六個陰支配,結果便構成瞭六十個幹支(或叫甲子)組合,為甲子一周 。觀測上表可以發現,天幹與地支之結合是順序向下進行的,形成一個循環,直到天幹周轉六次,地支周轉五次。
有瞭甲子周期表,用天幹地支紀年、紀月、紀日就方便多瞭。
年幹支推算法
中國很早叮用幹支紀年,並且沿用到現在。有人把第1個甲子年定在公元前2696年,與公元相比較,公元4年的幹支正所謂農歷甲子年,因而將公元數減去3,再除以60(六十花甲子周謔???O碌撓嗍??梢雜昧??鬃穎硇蚴?聿槌齬??媚甑母芍АF涔?轎??
(所求年數-3)/60 = 商。。。餘數(年幹支序數)
假如餘數等於0,則幹支序數加上60。
比如:求公元1983年的農歷幹支年紀:(1983-3)/60 = 30。。。0,則 0+60 = 60(幹支序數),查表為癸亥年。
月幹支推算法:
年的天幹為甲或已時,則正月的天幹為丙;
年的天幹為乙或庚時,則正月的天幹為戊;
年的天幹為丙或辛時,則正月的天幹為庚;
年的天幹為丁或壬時,則正月的天幹為壬;
年的天幹為戊或癸時,則正月的天幹為甲。
first of all推算出該年農歷正月的天幹,其餘月份可按天幹順序號類推。該年正月的天幹序號的計算為:取公元年份除以5的餘數減2後乘以2再減1。當該數為負數時加10
例:求公元1991年(農歷辛未年)正月的天幹:1991/5=398餘1,正月的天幹序號數(1-2)X 2-1=-3,因該數是負數則加10得7,即天幹序號7總結出農歷辛未年正月天幹為庚,正月幹支為庚寅。二月為辛卯,三月為壬辰,餘類推
日幹支推算法
因為農歷月的大小沒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這就使推算農歷日期的紀日幹支不能用一個簡單容易的方法來實現。於是,農歷日期的紀日幹支相對較好的推算辦法是借助於歷表
固然農歷的大小月不固定,而陰歷除瞭每四年有次閏月(二月)以外,每一年的大,小月都永恒不變,因此可以從陽歷來推算當日的幹支,其推算公式是:
日幹=(元旦天幹序數)+(所求日數)+(各月天幹加減數,閏年三月後加1)/10
=商。。。。。。。。餘數(日幹序數)
日支=(元旦地支序數)+(所求日數)+(各月天幹加減數,閏年三月後加1)/12
=商。。。。。。。。餘數(地支序數)
按上述方法推算日幹支,有兩個數要先求出來才能代入公式中,即元旦幹,支序數,各月幹,支加減數。
天幹地支。。。。。。>>
怎樣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不過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此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此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24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24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怎樣用農歷計算日幹支? 公歷最快推斷今天日幹支法 每一年立春節氣時間的計算公式(1900年-兩千年,兩千年後有極小誤差)
2、依據當年立春推12節
3、依據陽歷日推日幹支
有瞭以上信息,再加上陰歷時間,排八字、排紫薇當不在話下
1、以每一年2月4日0時為標準
0。6236+年數*0。二十四22-(年數/4)
年數為公歷年的後二戶,除4取整數,凡能被4整除的結果加一天
舉例:
a。求1983年立春節氣時間
0。6236+83*0。二十四22-83/4=0。7262
1983年2月4日0。7262日立春
b。求1964年立春節氣時間
0。6236+64*0。二十四22-64/4+1=1、1二十四4
立春節氣時間是2月5日0。1二十四4日
2、每一年二十四節氣的間隔時間固定,短的兩節間距29天多,長的接近32天,公歷交節時間也算固定,大體在2天范圍。打比方說立春2月4或5日,萬年歷有這一方面知識。
3、依據公歷日期計算當日幹支(易友提供)
口訣訣竅:
乘五除四九加日,
雙月間隔三十天。
一二自加整少一,
三五七八十尾前。
解釋。
第2句逢雙月外加30。第3句中的“整少一”,為能被4整除之年一二月份比其他三年都要少加一;第4句反映的是大月規律,3月不加,4、5月加1,6、7月加2,8月加3,9。10月加4,11。12月加5。
例
1925年公歷8月3日
(25*5+25/4+9+3+30+3)/60餘56,幹支為己未
2001年11月15
(101*5+101/4+9+15+5)/60餘19,幹支為壬午何謂早子時晚子時? 許多人說「子時」分為「早子時」與「晚子時」(夜子時),但何謂「早子、晚子」呢?對八字命盤會有啥作用與影響呢?
我們先做幾個名詞解釋:
一、我國古代的時間單位
是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將一天分為 12
個時間區段。以「子」時為一天的開頭,而且一個時辰換算成現代的時制,剛好是兩個鐘頭。
二、何謂「子」時
就好像西洋時制的 0 點是一天的開頭,在我國古代,子時是一天的開始,以如今的時制來說,子時就是每一天的 23 點到隔日 1 點之間。
三、何謂「早子」與「晚子」
經常提到的早子時,就是講 23 點到 二十四 點之間;晚子時就是 0 點到 1 點之間。
為啥會有早子與晚子的分別呢?為啥其他時辰不分「早、晚」?
有些算命師說:在「早子時」出生人,其八字的「日」或許應該是算當日,而在「晚子時」出生人才是屬於隔日的日。
其實也就是說,這是之後的算命師由於處於西方的 二十四 小時制環境中而忘瞭「命理是創於古時候,但古時候並沒有 二十四 小時制,隻有 12時辰制」的一種迷失。
總之,其實也就是說這是對「現代時制」與「古時候時制」「時差」的不清楚所創出來的一種自圓其說的講法。
果我們以農歷來說,農歷的 10 月 5 日 23 點,也可謂是農歷的 10 月 6 日 子 時,但絕對不可以說是 10 月 5日的 子時,由於如此的話,反而差瞭 12 個時辰喔!
於是,如同上方說的,子時是一天的開始,所以隻要過瞭。。。。。。>>
幹支算法,年幹支、月幹支、日幹支怎麼算啊??? 一、年柱幹支演算法
或許你會說,知道日柱幹支有啥用,還有年柱、月柱、時柱如何推,一分鐘即可一推而出。
推算天幹:
公元後任何年代:
公元年末位數-3=年幹,負數則加10
公元前任何年代:
公元年末位數+8=年幹(公式揭密:由於公元3年為癸亥年,而天幹又是逢10一循環。公元4年天幹是甲,而4-3=1。因為沒有公元0年,所以公元前的天幹為末位數-3+1,再+10轉為正數)
推算地支:
公元後任何年代:(公元年數-3)÷12,得餘數0-11為年支,負數則加12,0視做12
公元前任何年代:(公元年數-2)÷12,餘數-11-0為年支,加12轉為正數,0視做12(公式揭密:類似前述)
另:⒈公元年末二位數+9=年支(適合使用於1800―1899年);
⒉公元年末二位數十1=年支(適合使用於1900―1999年);
⒊公元年末二位數+5=年支(適合使用於即2000―2099年);
說明:
① 年幹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年支按:1(子)。2(醜)。3(寅)。4(卯)。5(辰)。6(巳)。7(午)。8(未)。9(申)。10(酉)。11(戌)。12(亥)。
註:年幹支是以立春為界,並不是以春節為界的。如1964年陽歷2月4日的陰歷為十二月二十一,仍是癸卯年;但1964年陽歷2月5日的陰歷雖為十二月二十二,而此日已立春,宜做甲辰年。
二、快速推算月柱幹支法
⒈推算天幹: 年幹x2+月數=月幹,超過10則減去10的倍數到0-9,0視做10)
(公式揭密:因為甲子年的正月是丙寅月,即甲1對應丙3,推算下去,乙醜年的正月是戊寅,即乙2對應戊5,再下去是丙3對應庚7,正好每一年正月的天幹為年幹x2+1)
⒉ 推算地支:陰歷月支是永恒不變的,正月為寅(從立春當天到驚蟄前一天),二月為卯(從驚蟄當天到清明前天),三月為辰(從清明當天到立夏前一天),四月為巳(從立夏當天到芒種前一在),五月為午(從芒種當天到小暑前一天),六月為未(從小暑當天到立秋前一天),七月為申(從立秋當天到白露前一天),八月為酉(從白露當天到寒露前一天),九月為戌(從寒露當天到立冬前一天),十月為亥(從立冬當天到大雪前一天),十一月為子(從大雪當天到小寒前一天),十二月為醜(從小寒當天到立春前一天)。
註意和提防:月幹支不是以農歷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後為下個月的節令。因此我們所說的某個陰歷年份相應的幹支,是該月多數時間與其對應,並不是完全重合的。
三、快速推算時柱幹支法
⒈日幹x2+時支數-2=時幹數
(公式揭密:由於甲子日的子時是從甲子時開始,推算下去,乙醜日對應丙子,即乙2對應丙3,再下去是丙3對應戊5,正好每日的子時天幹為日幹x2-1,即日幹x2+時支數-2)
⒉ 時支是固定的。時辰順序是: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例:求壬午日酉時的天幹。日幹9x2+時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時的幹支為己酉。
日柱幹支演算法
隻要記住以下幾句口訣訣竅,日柱即可一推而出,口訣訣竅如下:
[公元紀年後兩位,
減一除四取商數;
同法除以一十二,
馀數乘五加基數;
再加月日總日數,
六十除馀日幹支。]
日柱幹支公式:
{〔(A-1 / 4)〕Q +〔(A-1)/12〕R×5+15+B } / 60 R =C
Q為商數。R為餘數。15為基數。A為公元後兩位。B為日月總天。。。。。。>>
日時幹支的換算如何算? 時辰的地支是依據出生的時辰確定的,打比方說,早晨6點出生人,算作卯時,那麼時辰的地支就是卯。時辰的天幹是由日幹確定的。時辰的天幹確定:甲己還生甲,乙庚丙作出。丙辛從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何方發?壬子是真途。口訣訣竅說法不一樣,不過意思不變。打比方說,日柱是戊申,那麼,日幹就是戊,戊日的第1個時辰子時的天幹就是壬。依照時辰,天幹依次往下排。卯時的天幹就是乙。
天幹地支與公元年怎樣換算 農歷公歷轉換方法
導語:中國傳統的紀念方式是用天幹地支紀年法,2023年就是庚子年,又名庚子鼠年。那麼天幹地支與公元年怎樣換算的呢?這就要來看看農歷公歷轉換方法瞭。接下來由我們已經將天幹和地支排列清楚瞭,還有轉換的方式方法也在下面。
天幹地支與公元年怎樣換算
以十個天幹與十二個地支相配紀年是中國傳統的紀年法。中國古代分別用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序列依次相配,共組成60組,循環往復,循環使用,用以預示紀年的次序。此刻農歷紀年仍用此法。這裡向大傢介紹一種已知某一公元年的農歷紀年,換算任一公元年和農歷紀年的速算法:
公歷2004年的農歷為甲申年。由於天幹共有十個,與10進制相符,所以凡公元年個位數是4 的,天幹皆為甲。於是得農歷與公元年個位數對照表: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記住甲是4,隻要看一個公元年的個位數,就能夠推算出天幹。
因為甲子列為天幹地支次序的首位,地支屬於12進位,因此用公元年數除以12,餘數為4的,地支是子,於是得到地支相除所得餘數的對照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隻要記住子是4,其他地支可以推算。
例1,求1949年的農歷紀年。
先求天幹,看個位是9 ,那麼,天幹是己。再求地支,1949除以12,餘數為5 ,地支是醜,1949年是己醜年。
已知,公元4年是甲子年。公元紀年第1個世紀中,個位是1的公元年(例如公元元年、公元21年、公元31年、公元41年、公元51年等,以至公元91年)除以12餘3的數隻有51,公元51年為辛亥年。辛亥剪掉鞭子發生在20世紀初,1900約是60的31倍,所以辛亥剪掉鞭子的公元年為60×31+51=1911(年)。
公元年換算幹支年:
口訣訣竅:公元前後加減三,除十餘數為天幹,再用基數十二除,餘數便是地支年。
比如:推算兩千年農歷幹支是何年,可以按口訣訣竅將公元年數2000減3,再分別除以10和12,得商數與餘數:
(2000-3)÷10=199……餘7
(2000-3)÷12=166……餘5將餘數7與5分別查表中相應的天幹與地支,分別是“庚”、“辰”,所以兩千年是農歷庚辰年。
又如:推算秦始皇統國的公元前221年是幹支何年:
(221+3)÷10=22……餘4 (221+3)÷12=18……餘8
將餘數4。8 查表,對應幹支分別為:“庚、辰”,可知公元前221年是農歷庚辰年。
從已知日期計算幹支紀日的公式為:
G = 4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3
Z = 8C + [C / 4] + 5y + [y / 4] + [3 * (M + 1) / 5] + d + 7 + i
其中 C 是世紀數減一,y 是年份後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1月和2月按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來算。奇數月i=0,偶數月i=6。G 除以10的餘數為天幹,Z 除以12的餘數為地支。
計算時帶[ ]的數預示取整。
比如:查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將數值代入計算公式。
G =4*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3 =117
除以10 餘數是 7 ,天幹之第7位是‘庚’。
Z =8*20 + [20 / 4] + 5*06 + [06 / 4] + [3 * (4 + 1) / 5] + 1 + 7 + 6 =213
除以12 餘數是 9 ,地支之第9位是‘申’。
答案是:2006年4月1日的幹支日是庚申日。
日幹支怎麼算
日幹支公式: 日幹支=年數+月數+日期
(和大於60,則減60;1月、2月各天用上一年數)
1月和2月的年數要歸上一年,年數要用上一年的年數,可以看作上一年的13月和14月,例如求2023年1月30日幹支,不到3月,年數要看年,年數=7,不能用2023年數,月數不變。
日柱公式: 日幹支序數=年數+月數+日期 (和大於60,則減60。1月、2月用上一年的年數)
月數表說明:1月和2月並入上一年,可以將1月看作上一年的13月,2月看作上一年的14月,1月和2月仍用上一年的年數,不可用當年的年數。把3月置為每一年首月算起。年數適用范圍:此年3月-下年2月。
天幹地支萬能計算公式是什麼?
幹支紀年法簡便算法公式
10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12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地支紀年法計算的萬能公式:
天幹計算法:年減去3再除以10得到的餘數相應的天幹字就是幹。
地支計算法:年減去3再除以12得到的餘數相應的地支字就是支。
1。1900----2100年之年幹:年尾數-3。
例:1969年年幹=9—3=6,第六位天幹就是已。
2012年年幹=2-3=9,第9位天幹是壬(2不足減就補十成12)。
2。1900----19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數+1;2000----2099年之年支:年尾二位數+5。
例:1969年年支=69+1=70,去掉60的倍數為10,地支第十位為酉;2012年年支=12+5=17,去掉12餘5,地支第5位是辰;那麼1969年幹支就是已酉2012年幹支就是壬辰。
3。月幹公式,月的地支是固定的如正月起寅之類,隻計算月幹。
月幹=年幹數×2+月份。
例:1969年(已酉)年八月(酉月)的天幹=6×2+8=20,天幹10為周期就去掉10,天幹第十位為癸,則此月幹支為癸酉。
4。日幹支公式:
1900----1999年日幹支基數=(年尾二位數+3)×5+55+(年尾二位數-1)/4。
2000----2099年日幹支基數=(年尾二位數+7)×5+15+(年尾二位數+19)/4(隻用商數,餘數不用,數過60就去掉60)。
怎麼算十二天幹地支
提問一:天幹地支怎麼算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和枝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幹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幹支紀年法”。六十甲子順序1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之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幹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與公元紀年的換算第1種算法: 怎樣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不同資料算法有所差別,有的給出公式,但根本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first of all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獲得瞭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相應的天幹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是11,相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幹支紀年為“癸未”年。註意和提防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後來的第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2種算法: 1、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相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相應的位數;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幹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幹第7位是庚,即天幹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三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幹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幹第四位是丁,即天幹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四位是卯,即地支為卯;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第3種算法: first of all,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
提問二:天幹地支是怎麼算時辰的? 天幹地支,簡稱為幹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天幹地支組成形成瞭古時候紀年歷法。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中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征,將十二種動物作為12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老鼠排行第1(與“子”時搭配),以下次序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鼠:晚上11時到第2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時(即“醜時”)。這時候牛吃足瞭草,“倒嚼”最細、最慢、最舒適,所以醜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傳說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刻,龍是神話傳說中的動物,於是辰時屬相為龍。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據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遊蕩,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於蛇的瞭。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根據道士的講法,中午太陽當頂,陽氣達到達極點,陰氣漸漸增添,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隻有馬還習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相為馬瞭。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據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愈自己一身一種驚瘋病,於是,未時屬相為羊。
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相為猴。
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於是酉時屬相為雞。
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傢,守夜的警惕性最高,並產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相為狗。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出的鼾聲最洪亮,渾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於是亥時屬相為豬。
提問三:怎樣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不過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此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此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24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24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提問四:出生年月的天幹地支是怎麼算的?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不過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此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此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24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24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提問五:天幹地支快速計算方法 first of all要能記住十大天幹和十二地支,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幹地支紀年法first of all是天幹在前,地支在後,打比方說今年2005就為-乙酉年,先來算算天幹,有個公式:
4。 5。 6。 7。 8。 9。撫0、 1。 2。 3 相應的十天幹就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數字為年代的最終的一位數字,打比方說今年是2005,最後一位是5,相應的天幹就是乙;
地支之算法:用年代數除以12,後面的餘數就代表某個地支,餘數分別是: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打比方說2005年為例:年代末尾數為5,相應的天幹為乙,2005除以12,餘數是1,相應的地支為酉,所以2005年為乙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