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三門四柱不銹鋼門算幾個門(三門四柱門樓)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2-15

不銹鋼門框三門四柱怎麼做

說清楚明白點

不銹鋼門計算公式

星座是西方人的文明,而生肖則是東方人的文明,兩者之間各有所長,各有所短。按道理來講是不會發生沖突的,但假如從的角度上來推測斷定的話,可能有的地方會出現分歧。

從風水上講傢中幾道門怎麼算?

風水學門最好就是雙數,所有門都算在內,隻是埡口的不算,其實也就是說隻若不是5個門就好,由於有句“推出去,五門斬首”所以簡單避諱一下!

包括入戶門嗎傢中怎麼算是五個門

崔曹兒 崔曹女 崔曹之子 崔曹之女 崔曹之墳

潮州牌坊街有幾個牌坊

拔瞭吧

英山有哪些風俗

一、 節日習俗

節日習俗與人們的宗教信仰、禮儀社交、紀念活動和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傳統性節日中一些舊俗隨著時代更新在逐漸淡化從簡。英山一帶對傳統性節日除春節“過年”最隆外,尤其是以“端午”、“中秋”節為重,稱之“一年三節”,其它俗節次之。目前保留的一些重大節日習俗有:

1、傳統時令節俗

春節:謂之過年,是一年當中時間最長,傢庭最為看重的重要節日。農歷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以吃“臘八粥”為主要內容,將傢產的米、豆、面、肉等煮粥,除傢人食用外,還要送與鄰居共享。臘月二十三為祀灶日,稱為“送灶神”。晚上以燃香燭,燒紙錢在灶前,叩祝灶神上天言好事。臘月24為接祖人,備辦香紙到祖墓叩化,在傢裡的中堂前點香燃燭,接宗祖來傢過年,這天謂之“過小年”,餐食頗豐。臘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為大掃除,稱之“洗邋遢”,這幾天要將居傢進行大掃除、大清洗,幹幹凈凈過新年。臘月三十為“過大年”,也叫“除夕”。是吃年飯的重要日子,舊俗中以吃更飯為最好,有黑暗走向光明之。飯前要祭祖。這天要貼春聯,門神畫,給小孩子“壓歲錢”。晚上必當“守歲”至零點才睡,交零點時分,必燃放鞭炮以迎春“接新年”。正月初一早上開門時,也要燃放鞭炮,向大利之方位作揖,默祈新年整個傢平安、廣納財源,新年大利。從初一起至十五日內為拜年,走親串友賀新年。春節期間的忌諱和避諱較多,以圖吉利,講奉承,聽吉言為喜。

端午節與8。15中秋佳節:端午節各傢門上必當插艾,以避邪。英山境內在舊俗中沒有包粽子之習慣,現也極少流行吃粽子,少數傢庭吃粽子都是在商店購買,隻圖個新鮮感。過8。15中秋佳節圖個團圓之意,鄉風中以接長輩老人或親友來傢大吃一頓,買上些月餅傢人分享。如今,傢庭成員大多外出打工,此俗在鄉下漸以淡化。但對新訂親的男女雙方傢庭,男方在這兩個節日必須向女方傢裡送禮。一年三節之禮缺不可少。

2、信仰節俗 三月三鬼節:俚語稱“三月三,鬼發顛”。各傢門窗上必插桃枝以避邪,采摘野菜做“蒿子粑”或“鬼頭”(形如陀蘿的面食)吃,並分送鄉鄰。也流行用地菜花煮雞蛋吃,以示驅鬼辟邪。

四月五日“清明節”:舊俗中常見以香紙爆竹上墳,謂之“標墳”“掃墓”,清明前三天後三天是為已故之人豎墓碑的吉日,稱為給祖先修屋。如今清明祭祖極其盛行,不但保持原有舊俗,而且更具隆重和奢侈,從1997年後開始流行插紙花,以五彩泊紙所紮,竹桿所撐,各式各樣,五彩繽紛,大多數是外地專業廠傢生產,小商店引進銷售,最簡單容易的一、二元錢,豪華的得幾十元到百元之多,依據墳墓多少,傢傢都要買上花標分別插在墓塋墳頭。清明祭祖之俗遍及城鄉,燒紙燃鞭,數量也愈來愈多。個別大傢姓族還組織規模性祭祖活動,人員幾百人,包幾臺車打著“某氏祭祖”旗號,隊伍龐大,儀式隆重。每到清明之時,最易誘發山林火災和事故,常見火災發生。鎮村幹部極其擔心,成為森林安全的重要隱患,縣屢發通告,難見收斂。

三元節會;民俗信仰中以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這幾個節會時期,信仰宗教的人士到寺廟燒香拜佛,為祖先超度亡靈,為一個傢祈福消災,為寺廟捐修功德。尤其是初一和十五,人們都想到廟裡燒頭柱香,紛紛起早,甚至整夜不睡到廟裡守候。有的寺廟常在正月或廟會之時舉行廟會,唱廟戲達十幾天。

寺廟法會:每一年的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為觀音菩薩會期,各寺廟紛紛舉行法會活動。在舊俗中將仙人塑像抬出遊行,附近村民自發組織鑼鼓會、嗩吶會、旗傘會、牌燈會,有肉香會,絲弦會、趕柳戲、高蹺會等多種民間文藝形式的隊伍在周圍村落遊行活動,下至城關,上至竹坳亭,歷時三至四天,熱鬧非凡,解放後這種大型活動停辦,現改在廟內舉行,廟會成為人們祈福消災、寄名還願、求子求財的重要節會。

也有的地方還有信奉“高大真仙”的習俗,凡傢裡六畜有病,到“高大真仙”廟燒香求禱,討得咒符回來燒化,拌於食物中喂之即好,或抽千問告可知傢畜病疫好壞,求神保佑可使六畜興盛。

二 、 婚嫁習俗

愛情婚姻合兩姓之好,被看作是人倫之始,上可事宗廟,下可繼後世,故習俗中尚尊古禮,尤其爸媽長輩最為看重。現代婚嫁,新舊參半,“認親、訂婚,送日子”等流程禮儀仍存。尤其出嫁最講排場,與過去相比有過之而不及。

認親:認親前,兩方父母要將二人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看是否合婚,對相克相刑的屬相是不一樣意開親的。認親隻是在大婚相合的情形下,由男方邀請女方爸媽及女兒在介紹人的帶領下到男方傢看一看,瞭解男方傢的居住環境狀況和傢人的性情人品。女方通過觀察瞭解來思考女兒將來在這個傢庭的地位,能不能和諧過好運的日子。男方除盛情招待外,在女方離開時通過送“打奉錢”來試探“認親”的成敗,假如女方接受瞭男方的“打奉錢”說明同意聯親。

訂婚;認親過程隻是女方一傢人同意的事,訂婚流程是要得到女方的親戚大傢認同。男方擇日接女方的“五父”之親即叔父、姨父、舅父、姑父及女方長輩老人和哥姐等數十人來傢,自傢也要接一樣的親戚作陪,大擺宴席款待,在相互敬酒中兩傢正式公認這門愛情婚姻關系。這一形式指在本地開親的兩傢進行,對跨縣、跨省的愛情婚姻關系則由男女雙方自主確定,告訴各自親友,少有“訂婚”之俗套。

送日子:男方請算命先生依據兩人的生辰八字和當年的運程確定出嫁的農歷月日時辰。緊接著再請人按舊俗中的帖式做好帖子,準備好事先兩傢商量好的“壓日子錢”、“折喜錢”和給女方重要親友的禮物禮金,送至女方傢裡。

婚禮:這是青年男女出嫁的最後一個環節。兩千年前,民間婚禮都在晚上進行,男方由一名主事人攜帶“辭娘擔”及香煙禮物,帶著隊伍到女方傢抬嫁妝。在1983—1999年間,曾時興對對聯,女方在嫁妝上貼出上聯,要男方的代表對,對好瞭才放行,此俗風行一時。女子結婚時,男方須有2名接轎姑娘、女方有2名伴嫁姑娘相隨,至晚上女方宴客完畢動身,出門前要“哭嫁”。近則步行,遠則由男方請車相接,至男方傢舉行婚禮儀式,其習俗仍保持有“牽新床”、“更換燒香鞋”、 “拜堂”、“圓房酒”、“搶雞胯”、 “灑帳鬧新房”等舊俗習慣。兩千年後,婚禮漸隨新潮,嫁妝改用車運,流行婚車迎親,少則2臺,多則10餘臺車,新郎新娘都到影樓化妝,拍出嫁影集,條件好的傢庭還請專業的婚慶公司舉行婚禮,請鼓樂隊迎賓,並拍攝全過程的婚禮,制作光碟,場面熱鬧,氣派豪華。新式的婚禮,衍生出一大批從事婚慶服務的影樓攝像、主持司儀、演唱助興的專門職業人員,形成新的婚慶服務產業和民間新俗。

三、壽誕習俗

1、小孩出生

自實行計劃生育以後,民間對生育子女更加註重和重視,重男輕女的思想在政策制約下雖有所改善,但對孩子的出生和成長極其看重。以前的自然生產大多數願意到醫院做剖腹產,認為對孩子的出生更加安全,孩子生下來之後母乳喂養隻有3-5個月,半歲後用奶粉或乳酸奶喂養,多數都在半歲至一歲間開始斷奶,嬰兒的營養和健康倍受爸媽和爺奶的註意和關註。舊俗中有“洗三朝”、“滿月酒”、“抓周”等習俗在現階段也表現得更為濃厚。

洗三朝:不管在傢或是在醫院生子,出生第3天要為初生嬰兒洗澡,須用艾葉煎水洗去胎垢,要洗得幹幹凈凈,否則給嬰兒留下胎斑,作用與影響容貌。洗畢後,由奶奶抱到外面見天,燒香化紙錢拜謝天地及四方神靈,用米篩代表八卦、剪刀代表利器護住嬰兒身,防妖辟邪。

小孩滿月:月子裡,產婦不能出大門,怕招風著涼,日後身子虛弱,滿月意為產婦休養期滿,可以出門行走,嬰兒上廳堂拜祖先。為答謝鄉親送禮,要請滿月酒。

算命起名:小孩出生後,大人要替小孩算八字,依照小孩出生的日子推算八字強不強,五行中缺少哪些,應預防哪些災難,如命中五行中缺少水,就要起帶水的字號以彌補補充不足,缺木就起帶木旁的字號彌補補充,如命中不強,就要為小孩打百歲圈,百年鎖,或者四處討要佈塊,為孩子逢百傢衣,這幾個備齊,小孩的四柱就可轉弱為強,還有“認幹親”、“寄名”等方式為小孩避險化災。

做周歲:滿瞭周歲,要剃胎頭,洗艾水澡,行“抓周禮”。男孩子抓周,面向屋內,女孩子則朝門外。舉行方式是先向祖先燒香叩拜,再在桌上放“升子”讓小孩座上,將準備好的書本紙筆、秤桿算盤,錢幣木柴等集中於一個米篩裡,放在桌子中间位置,任小孩信手去抓,若頭一件抓瞭筆墨之類,說這個小孩會讀書寫字,將來有出息;先拿的若是算盤,將是經商的好手,如抓木柴則代表將來財源旺盛。大人興高,望子成龍的心可見。在抓粑中,小男孩第1個抓的粑,必為想生兒子的人所討要,拿回傢給兒媳吃,定生個胖小子。抓周時間都在中午10—12時舉行,完畢後才待席宴客。從2004年開始流行給小孩周歲拍攝錄相,制成光碟為小孩留下紀念。

做十歲:最近幾年以來,民間有些條件好的傢庭為孩子掙自尊或為孩子驅邪解災,興起為小孩做十歲生日,沒有啥儀規,隻為小孩添置新衣和學習使用品,用盛席招待送禮的親戚朋友。

2、年輕人做36

自1986年後隨著社會人員流動量大,勞動和人身安全的風險系數不低,市場風險和創業守業及愛情婚姻傢庭的精神壓力等原因,逐漸流行年輕人做36歲的習俗。意在沖去邪氣,祝福事業蓬勃發展。

3、老人壽慶

民間以60歲開始做壽,俚語說“男做進,女做出”,指男人在五十九做生,女人滿六十才做生,進行傢庭大慶。民間對老人滿60歲、70歲、80歲生日較為註重和重視,子女必當為老人辦壽慶,宴請親朋。條件富裕的戶還請婚慶公司主持儀式、音響樂隊奏樂助興,禮俗中有送壽匾、祝壽禮金,子孫向老人拜壽,為老人獻上新衣新鞋等物品,吃長壽面等。

四、建造習俗

看風水:凡居傢修造房屋,必先請風水先生看屋基,按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造勢來核實確定場地對主人是否相利,有“寧可青龍高百丈,不可白虎高三分”、“人窮怨屋基、病多怪祖墓”之說,講究背有靠山依倚,向有遠山開闊。風水好其居傢興盛,當官發財,百事順昌。

看日子:民間俗信認為建造動工的日子十分重要,對建造施工中是否順利至為關鍵,多數以主人的生辰八字與建造年月相推算,依據天幹、地支,屬相、星宿等生、合、兇、吉之理,確定“黃道吉日”。

定門向:居傢大門所向在民俗中極其重要,門向不好,將會傢道不順。故必須請風水先生選定吉日,親自確定門向,依據“門官星”照應和主人屬相所利之方安門。大門制作對門高可以常規尺寸,而大門的寬度卻要按魯班尺寸來核實確定,有“大官祿”、“中官祿”、“小官祿”之分。

起手:在確定的黃道吉日動工建造時,主人應準備好香燭紙錢和食物貢品在建造地中間化錢燃香,向四方神靈及土地菩薩叩拜,貢過土地後沿砌匠確定的邊線四角挖動,謂之動土,基線劃定後燃放鞭炮,起手儀式完畢。動工掛線,最為忌女人跨線踩線。建築工匠在施工中常以掛國旗和偉人像意用驅邪避險,此習漸成新俗。

五、喪葬習俗

喪葬習俗是民間對死者的文化處理的方式方法與方式,與生產生活及思想觀念和社會信仰息息相關。英山俗信土葬,雖辦有火化場,隻對五保孤寡人員和國傢幹部職工實行死後火化,但傢人將其骨灰仍用棺木進行土葬,凡死者身後安葬,必須隨俗遵禮,習俗中以葬禮最莊重、禮節流程繁多。

1、生前的預設之儀:當老人年事已高時,傢人在生前就要為老人的壽終作些必要的準備。一是印壽錢,為老人準備到陰間所需的費用;二是做壽房(棺材),以防不虞,棺木以杉樹為佳,以八廓(八塊木頭)的為上品,有雙無單,十廓的次之,十二、十四廓的又次之,十六廓的最差,桐油浸刷,外漆黑色,高壽的可漆紅色;三是置壽衣,依據老人的選擇在生前縫制好老人死後所穿的衣服鞋帽;四是選墳礦,有些老人在生前對本人的安葬地作出選擇並告知子女,等壽終後葬於此,後人將依照老人生前的願望安葬。五是辦路票,從道士處取得路票,等老人臨終時填上生卒時辰和壽錢數額在床前宣讀焚化,謂之去陰間的通行證。

2、臨終初喪之儀:臨終初喪是對逝者臨終關懷和辦喪準備。一是送終,當老人病重彌留之際,傢人及直系親屬聚在老人身邊,陪伴老人走完最終的人生旅程,這一過程最註重和重視是兒女孫子在場,尤其大兒子、嫡長生不能缺席。二是灼化路票壽錢,準備好專門的鐵鍋,架上兩根觀音竹桿,當老人臨終落氣時在床前宣讀路票,在鐵鍋內焚燒壽錢。三是請道士確定入殮出殯時間,墳礦的具體向山位置,議定超度祭亡的法事。四是報喪把信,將老人逝世的消息告知親友。

3、入殮成服之儀:入殮是將死者沐浴換上壽衣放進棺材的習俗,民間規定,壽衣必須單數,即“三腰五領” (三條褲子,五件上衣),入殮時,棺材底下鋪上一層石灰,腳下要放上一塊土磚,有足踏實地之意。亡人口中要放上一枚錢幣,壽錢袋及隨葬物品放在亡人的頭懷邊,除亡人臉上不能放石灰外,身體四周放足石灰。掩蓋後釘上鑲有五色彩線的木釘。成服俗稱“披麻戴孝”,昔有子女著白孝服,頭紮白方巾之俗,現少見,多以戴黑佈孝袖籠,胸佩白花。設靈堂也叫孝堂,將亡人入殮後,靈柩停放在廳堂一側,用白佈或黑佈掛起帷簾,棺材下面要放油燈,不可熄滅,孝簾前置供桌,安靈牌香燭,擺“三牲”貢品。

4、出殯安葬之儀:一是“迎棺”,按道士確定的時間將棺材移出門外場地,迎棺時對與死者有犯沖撞的屬相忌諱和避諱特別重要,俗信中必須避諱。二是“讀痛念”,今稱追悼會,由親屬致悼詞。三是“燒清香”,先由親屬叩拜敬香,後由參加葬禮的賓客每人燃一支香,向死者叩拜敬香告別。四是“祭龍”,將準備好的一盆飯、一塊熟肉、一個盛有白酒的酒壺、一桿枰、一件死者的衣服、一塊木柴由專門人員提歌,眾人和之喊“發”,贊頌死者德行,恭維傢庭興盛,祭頌畢將酒壺在棺材上砸碎。五是“壓喪”,由孝子坐於棺材上行一段路程。六是“路祭”,在出殯的路上,由一名專人拋灑買路錢,也有部分鄉鄰親友於路旁擺香案向死者祭奠,其孝子要回禮,七是“下祀”,亦稱安葬,由“大班”人員在墓礦安放棺材,道士定好向山,宣讀並焚化地契,為死者入土安葬,堆土成墳。

5、超度祭奠之儀:一是靈前超度:由道士專門為死者做超度的儀規,在鄉下普遍流行,簡單儀式要一天一夜,稍做好點得三天,做七天以上道場的在紅山未見。大多數在出殯當天或前一、二天開始至出殯當天晚上燒靈結束。一般法事做十三曲或二十多曲(道)流程,有開醮,沐浴、接王,送王、放食、焰口、過橋、解冤、薦亡、除靈、燒靈、安傢神等多種法事流程。二是燒靈:由道士舉行,一般在傍晚擇地進行焚燒;燒靈時有紙紮的靈屋、男性用紙車、紙馬、女性用紙轎,有紙紮的金銀山,錢籠、錢包袱等為死者和死者帶給陰間親友所用。三是攔墳:葬後第3天為“攔墳”之日,親屬上墳為死者修整墳墓,並祭奠叩拜。四是“應七”:從死者去世之日算,每七天為一個“七”,如日期上的七號與推算的七天相遇為“犯七”,孝子即可請道士做“應七”法事,民俗中以做“五七”為佳,民諺中有“五七三十五,亡人來救苦”之說。

6、豎碑標祭之儀;對墳墓豎碑歷有習俗,因開田改地運動曾使墓葬石大多毀沒壘岸。從1985年逐漸恢復,並更加流行,其墓石全都從方咀、南河而來,完全是機械加工制作,人工半加工雕花刻字,全縣各地銷售碑石者,多數都是方咀、南河工匠。墓葬碑石的形式和規格千奇百樣,有“獨碑”、“豆腐架式”、“雙鼓雲山式”、“亭閣披簷式”;高度以碑鉻主牌高有一尺八,二尺四至一米高等多種,以門數有單門二柱、二門三柱、三門四柱等類型。碑頂多數都是造山式宇擔,有二龍戲珠、龍鳳朝陽、福祿藤花等定制圖案,邊鼓多數都是暗式八仙、鹿鶴同春、花草藤蔓等吉祥圖案,並配有墓聯,多數以五字聯或七字聯。刻碑之俗以中間主碑最為講究,墓主名號一行字數隻能是六個字或十一個字,以“生、老、病、死、苦”訣應在“生”字之上,寓意亡人能脫生出世,生往極樂之意。生卒時間,墓地向山及下代子女之號一並刻於主碑。其餘碑文、傳記另刻它碑。

立碑標祭俗信“春秋二祀”,即清明、重陽二節,特殊情況可在交大寒節之時立碑,對新亡之人其祭奠有生期祭、卒期祭,一般三年後習從常俗。

鄉風習俗,因地域不同各有差別,因禮教不同各有寬嚴。忌諱與禁忌因喜諱也多有不同,規矩因好惡也常翻花樣。在此,謹搜錄簡約,以示各位方傢補正。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