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金牛什麼如何用(入地金牛別名叫什麼)
我有甲溝炎而且是很嚴重的類型(最好是得過甲溝炎並且治好的類型來回答。。。
把腳用溫水泡一會,等指甲變軟後把指甲稍微修一下,最好修成弧狀。讓指甲慢慢長得比肉長,以後修剪時更不要把指甲修的短瞭才會根治。
入地金牛的效果與功能與作用
性溫,有小毒;味辛苦;
功效 祛風,通絡,消腫,止痛。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癧,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忌諱與禁忌 孕婦,小兒及年體弱的病人慎用。
入地金牛為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主產於華南各省及、雲南等地。兩面針以入地金牛之名見載於《本草求原》。又以金牛公和兩邊針之名見於《嶺南采藥錄》。最近幾年以來因發現有鎮痛和抗癌作用,漸被普遍應用。中醫上呢認為兩面針有祛風通絡,行氣止痛的效果與功能與作用。常見如兩面針牙膏等。
【別名】
蔓椒、豬椒、彘椒、豨椒、狗椒、金椒、金牛公、兩邊針、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馬藥、下山虎、金牛母、雙背針、光葉花椒、鳥不踏、貓公刺、山胡椒、葉下穿針、崖椒、鳥踏刺、雙面針、黃根、魚殼刺、藤椒。
入地金牛的效果與功能
【藥性】
辛、苦,微溫。小毒。
《本經》:“味苦,溫。”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
《湖南藥物志》:“麻,有毒。”
【功用主治】
祛風通絡,勝濕止痛,解毒消腫。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跌打骨折,咽喉腫痛,牙痛,胃疼,蛔厥腹痛,瘡癰瘰癧,燙傷。
《本經》:“主風寒濕痹,歷節疼艨四肢厥氣,膝痛。”
《食療本草》:“主賦風攣急。”
《本經逢原》:“通經脈,去風毒、濕痹。”
《本草求原》:“治急喉痰閉危篤。”
《嶺南采藥錄》:“理跌打及蛇傷。患牙痛,煎水含澈。”
《湖南藥物志》:“祛風活絡,散癬止痛,解毒消腫。”
《廣西本草選編》:“行氣,主治腰肌勞損,寒疝腹痛。”
《全國中草藥匯編》:“括血,麻醉止痛。主治神經痛,臀、十二指腸潰瘍,胃腸絞痛,膽道蛔蟲病引起的疼痛,咽喉腫痛。井用於皮膚黏膜麻醉。”
1。 祛風通絡
風寒濕邪,留滯經絡,阻遏氣血,肢節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發為痹證。《類證治裁》曰: “諸痹……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滯,久而成痹。” 故治宜調、宣、通、行,使營衛調和,氣血流暢,壅塞自除。入地金牛,辛苦微溫,辛可散風疏透,溫能通經活血。苦以燥濕清泄,功專祛風通絡,除痹止痛。故《神農本草經》載本品:“主風寒濕痹。歷節疼。”
2。 散瘀消腫
本品辛能行散,溫能活血通經,具走竄之性。故在活血散瘀,行散消腫之功,可用治跌打損傷,湯、火燙傷等證。
3。 行氣止痛
本品辛溫,辛能行散宣發,溫可祛寒通絡,行氣止痛,祛寒疏風,治胃痛,牙痛皆效。
4。 利水消腫
《幹金方》曰:“治水,通身腫。豬椒枝葉煎如餳。空腹服一匕。日三,癢,以汁洗之。”肺為水之上源,若風寒襲肺,肺氣閉鬱,失於宣發肅降,不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濕留停,發為水腫。惡風寒,或發熱,舌苔薄白,脈來浮緊。治當疏解風寒,宣肺利水,入地金牛,辛苦微溫,辛散疏透肺衛風邪,溫可去寒助水宣發,故疏風散寒,開宣肺氣,利水消腫,《千金方》用治水腫,蓋緣於此。
入地金牛的藥理作用
鎮痛
其制劑有止痛作用。單用治療神經痛、頭痛、風濕痛、胃絞痛等。
局麻
可代替氯乙烷作表面麻醉藥。
抑菌
兩面針根1:1酒浸劑對血溶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抗癌
以肉瘤一180腹水癌細胞培養法 LD50數據表明本品含有的苯並氮雜菲類生物堿有抗癌活性,小鼠體內實驗,其總生物堿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
毒性反應
本品有一定毒性,用量過大或久服可以作用與影響肝功能,中毒時有頭暈、眼花、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解救方法:導瀉,服糖水,註射高滲葡萄糖等。
【 入地金牛臨床應用 】
止痛
用人地金牛註射渡每次肌註2ml(相當於根3g),每日1~2次。治療神經痛、頭痛、風濕痛、胃腸絞痛500餘例,一般用藥後5~10min即可止痛。也有甩人地金牛註射液肌內註射,每次lml(含有效成分100mg),每日1次,治療風濕性及類風濕關節炎189例,有效率在90%以上,大部分患者在用藥5~6d內顯示效果。
麻醉
將兩面針制成表面麻醉劑,用於口腔科手術,局部用藥1~2min後便可進行手術。拔牙101隻(84例),無痛98隻;齒齦膿腫切開18例,無痛14例。
治療潰瘍病
用潰瘍丸(由山竹樹皮、兩面針制成蜜丸,每丸重I0g),每次l丸,每日服3次。20~25d為1個療程,服至潰瘍愈合或瘢痕形成為止。共治療各種潰瘍60衍,服藥後潰瘍愈合者47倒(占78、3%),無變化或未形成瘴痕者13例(占21、7%)。
治療復發性潰瘍
用人地金牛的葉片或根(從幹燥切成薄片黃色的根中提取深黃色透明液與白及膠制成藥膜,每片藥膜為1cm*1cm正方形,厚約70μm,含生藥量5mg,呈深褐色,質地柔軟,與水接觸後即溶成膠狀物,藥物成分易被釋放和吸收。於口瘡發病第二日使用,用時按潰瘍大小剪取藥膜一片,直接敷於患處,每日3~4次。共治療58飼。結果:顯效37例,有效21例。潰瘍一般用藥3~5d即可愈合。
治療帶狀皰疹
治療組將入地金牛酊(人地金牛10g加入75%乙醇100ml浸泡1星期後,去渣過濾)加入紗塊,以取出的紗塊不滴液為度,用1~2層敷患處。繼以神燈(高效電磁渡治療儀)照射患部,每日1次,每次30min。照射時,患部紗塊幹後可再加藥液,治療早期酌情服用中藥湯劑(生苡仁、仙靈脾、大青葉、蒲公英、紫草、白芍、鬱金、延胡索、珍珠母、石決明、寮刁竹,甘草)。對照組口服嗎啉胍(ABOB)、VB1。吲哚美辛,肌註聚肌胞等。結果:治療組261倒,治愈149倒,顯效85例,有效27例,總有效率89、7%;對照組107例,治愈59例,顯效30例,有效18例,總有效率83、17%。另觀察到治療組具有縮短病程及明顯的止痛效果,止皰時間與皮損千捆結痂時間均短於對照組。
入地金牛宜忌配伍
(1)入地金牛和合宜忌
本品辛溫,陰虛火亢。孕婦,小兒及年體弱的病人慎用。
(2)入地金牛配伍應用
配麻黃治風寒濕痹。麻黃辛苦偏入氣分,辛開苦泄遍徹皮毛。專發汗散寒邪;入地金牛辛苦溫偏入心經血分,辛散溫煦,透達營衛,有通絡之力。二藥相合,入衛入營,一宣一透有疏風散寒,通絡止痛之功。
配牛膝行血去瘀。活血止痛,若跌仆閃挫,傷經動脈,瘀血停蓄,經氣不利,可用二藥合治。入地金牛辛散鬱結,溫通經脈,橫行走竄;牛膝苦平,活血祛瘀,強筋壯骨,性善下行。相須為用,上下表裡,氣血流暢,行血去瘀。活血止痛。
配浮萍宣肺發汗,利水消腫。若風水為病,肺失宣發,頭面浮腫,小便不利,法當宣肺發汗,利水消腫。浮萍辛寒,輕浮升散,發汗解表;入地金牛辛溫,宣利肺氣。透達營衛,二藥相配,寒溫平調,宣肺發汗,利水消腫。無寒熱偏頗之虞。
配黃連和胃降逆,行氣止痛。若脾胃不健。客邪乘虛而入,寒熱錯雜,升降失調,清濁混淆,剡胃脘痞滿,暖氣嘔惡,腸鳴下利,舌苔薄黃,脈來弦數。二藥相合,辛開苦降,寒熱並用,邪去正復,痞滿自除。
配生石膏外感風寒熱邪,或胃熱內蘊,皆可致齦腫齒痛。生石膏寒性沉降;八地金牛辛能散風,二藥相伍,散風邪,降內火,內外熱清,腫消痛止。
配防風去風勝濕,通絡止痛。若風寒濕邪,閉阻經絡,氣血不暢,關節腫痛。二藥共投,疏內透表,去瘀行血,治風亦治血,濕去絡通痹痛自止。
配白芍若肝脾失調,氣滯不和,脘腹疼痛,泄痢下重,治宜疏肝理脾。從本論治。入地金牛行氣導滯,舒肝鋸鬱;白芍和營止痛,平肝緩急,相須為用,肝鬱解,脾健,疼痛止,泄痢除。
入地金牛方劑制劑
治喉閉,水飲不入丸(《本草求原》) :入地金牛根。擂爛,用黃糖煮,做成彈子,含化。
治風濕骨痛方(《陸川本草》): 兩面針根皮三錢,雞蛋一隻,水煎服。
兩面針註射液(全國中草藥展覽會·資料選編《外科疾病》) 兩面針,乙醇提取法制成註射液,每毫升相當於根皮3克,每日l 2次,每次2毫升,主治:風濕性關節疼痛,跌打損傷,骨折之瘀血作痛,神經痛、腰肌勞損、、胃、十二指腸潰瘍疼痛,腸絞痛,膽道蛔蟲痛等。
止牙痛方(《中草藥新醫療法處方集》) :兩面針四兩,瞭哥王一兩,加入75%酒精500毫升(浸),用棉花蘸藥水塞入患處。
治跌打勞傷風濕骨痛方(《雲南中草藥選》) :兩面針根一兩。泡酒一斤。七天後可服,每次服5~10毫升,一15三次;或用兩面針根三至五錢,煎服。
治燙傷方(《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兩面針幹根,研成粉撒佈陣與佈局部,在撒粉前先用兩面針。煎水外洗。
治對口瘡方(《福建中草藥》) :兩面針鮮根皮配紅糖少許,搗爛外敷。
兩面針酒(經驗方) :兩面針、雞骨香、瞭哥王。 75%酒精浸l5天,外搽。主治:風濕。跌打損傷疼痛。
治蛇咬傷方(《福建中草藥》) :鮮兩面針根一兩。水煎服,另用鮮根酒磨外敷,或兩面針幹根研禾,每次三錢,開水送服;另取末調米泔水外敷。
治鼻咽癌方(《新中醫》(1)1977): 兩面針、白茅根、蛇倒退各30克,徐長卿、山藥、川芎各15克,葵樹子90克,生地24克。茅莓60克,水煎服。日1劑。
治足背皮膚鱗狀上皮癌方(《新中醫》 (2) 1976) :兩面針60克,地膽頭、鬼針草各30克。穿心蓮、銀花各1 5克,每日煎服l次,並結合鹽水清洗患處;另用百草霜加肥皂水適量調為糊狀外敷,每日3次。
兩面針酊(經驗方) :兩面針、水楊梅、95%的乙醇浸泡,主治:牙痛。
兩面針散(經驗方) :兩面針、圓葉千金藤、單根木。主治:喉痹癰腫。
局麻藥方(經驗方): 兩面針、畢撥、曼陀羅。95%乙醇水浸泡7天,塗粘膜及皮膚。
1斤寮刁竹和1斤入地金牛泡酒要多少酒外用?
入地金牛泡酒的話,外用,3斤左右的白酒即可,將入地金牛等洗凈,瀝幹水分,放入泡酒容器中,倒入白酒浸泡,密封儲存,浸泡1個月左右即可。
草藥“入地金牛”的特性與作用是什麼?
別名】蔓椒、琢椒、豬椒、彘椒、狗椒、豨椒、金椒、金牛公、兩邊針、山椒、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出山虎、入山虎、兩面針
【拼音】RUDIJINNIU
【英文名】"ShinyleafPricklyashRoot,RootofShinyleafPricklyash"
【拉丁名】藥材兩面針RadixZanthoxyli原植物兩面針Zanthoxylumnitidum(Boxb.)DC。
【功效分類】祛風濕散寒藥
【藥材基原】為雙子葉植物藥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
【藥源分佈】"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等地。動植物生態環境:多生於低丘陵坡地灌木叢中,"
【采收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藥材鑒定】
【炮制方法】
【化學成分】
【藥理作用】
【性味】辛苦,溫,有小毒。
【歸經】肝,心經。
【功效】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主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癧,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搗敷、酒磨塗或研末撒。
二面針是怎樣的一種植物呢?有圖片嗎?
【藥 名】:兩面針
【拼 音】:LIANGMIANZHEN
【英文名】:兩面針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
【功 效】: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主 治】: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癧、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小毒。①《本經》:“苦,溫。”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辛,平,有小毒。”入肝、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搗敷、酒磨塗或研末撒。
【用藥忌宜】:陰虛火亢、孕婦、小兒及年老體弱的病人慎用。
【藥物配伍】:配麻黃,治風寒濕痛;配牛膝,行血去瘀;配浮萍,宣肺發汗;配黃連,和胃逆降;配生石膏,外感風邪。
【別 名】:蔓椒、琢椒(《本經》)、豬椒、彘椒、狗椒(《別錄》)、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圖經》)、金牛公、兩邊針(《嶺南采藥錄》)、山椒(《廣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廣西中獸醫藥植》)、出山虎、入山虎(《陸川本草》)
【處方名】:兩面針、雙面針、雙面刺、兩背針、入地金牛
【商品名】:兩面針、入地金牛。根以肥壯、堅實、粉性足、嚼之味苦而有麻舌感者為佳。莖葉以質嫩、潔凈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拉丁名】:藥材兩面針Radix Zanthoxyli原植物兩面針Zanthoxylum nitidum(Boxb。) DC。
【炮制方法】:取根或枝葉,去泥沙、洗凈、切片、曬幹、備用。
【考 證】:出自《本草求原》;①《名醫別錄》》:“蔓椒,生雲中川谷及丘塚間。采莖、根煮釀酒。” ②陶弘景:“(蔓椒)山野處處有。俗呼為?,似椒?小,不香爾。一名?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③《綱目》:“此椒蔓生,氣臭如狗?,故得諸名。”“蔓椒,野生林箐間,枝軟如蔓,子葉皆似椒,山人亦食之。《爾雅》雲,椒、?、醜?,謂其子叢生也。陶氏所謂?子,當作?子,諸椒之通稱,非獨蔓椒也。”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兩面針根的1:1酒提取液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水溶液次之。”“兩面針有毒。中毒後引起腹痛、下痢。忌與酸味食物同時服用。”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誤食其果引起頭暈、眼花、嘔吐等中毒癥狀。解救方法:可催吐、洗胃、導瀉、服糖水或註射葡萄糖液。”
【生藥材鑒定】:幹燥根多切成薄片,黃色,周圍有1~6毫米厚的黃棕色皮層,常有褐色小斑點;橫切面光滑,在放大鏡下可看到大部分孔點;質硬,味苦,有麻舌感。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光葉花椒堿(Nitidine)、光葉花椒堿酮(Oxynitidine)和香葉木甙(Diosmin)等;葉和果實中含揮發油。 根及根皮含兩面針堿(nitidine)、氧化兩面針堿(oxynitdine);根皮中還含佈枯葉甙(diosmin)。另據報道,從根中分得一褐色油狀物,從中分得一單體,為木脂類化合物,熔點122-123℃,分子式C20H18O6,結構未定。
【中藥化學鑒定】:取本品粗粉5g,加含0。5%鹽酸的乙醇40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 15ml,氨水試液使成中性,蒸幹,殘渣加5%硫酸溶液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摘自《太極醫療保健網》
【藥 名】:兩面針
【拼 音】:LIANGMIANZHEN
【英文名】:兩面針Shinyleaf Pricklyash Root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蕓香科植物兩面針的根或枝葉。
【功 效】:祛風、通絡、消腫、止痛。
【主 治】:治風濕骨痛、喉痹、瘰癧、胃痛、牙痛、跌打損傷、湯、火燙傷。
【性味歸經】:辛苦,溫,有小毒。①《本經》:“苦,溫。”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辛苦,微溫。”③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辛,平,有小毒。”入肝、心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研末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搗敷、酒磨塗或研末撒。
【用藥忌宜】:陰虛火亢、孕婦、小兒及年老體弱的病人慎用。
【藥物配伍】:配麻黃,治風寒濕痛;配牛膝,行血去瘀;配浮萍,宣肺發汗;配黃連,和胃逆降;配生石膏,外感風邪。
【別 名】:蔓椒、琢椒(《本經》)、豬椒、彘椒、狗椒(《別錄》)、豨椒(陶弘景)、金椒(《本草圖經》)、金牛公、兩邊針(《嶺南采藥錄》)、山椒(《廣州植物志》)、上山虎、花椒刺、胡椒竻(《廣西中獸醫藥植》)、出山虎、入山虎(《陸川本草》)
【處方名】:兩面針、雙面針、雙面刺、兩背針、入地金牛
【商品名】:兩面針、入地金牛。根以肥壯、堅實、粉性足、嚼之味苦而有麻舌感者為佳。莖葉以質嫩、潔凈者為佳。
【動植物資源分佈】:分佈廣東、廣西、福建、、雲南、四川等地。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全年可采,洗凈、切片、曬幹。
【拉丁名】:藥材兩面針Radix Zanthoxyli原植物兩面針Zanthoxylum nitidum(Boxb。) DC。
【炮制方法】:取根或枝葉,去泥沙、洗凈、切片、曬幹、備用。
【考 證】:出自《本草求原》;①《名醫別錄》》:“蔓椒,生雲中川谷及丘塚間。采莖、根煮釀酒。” ②陶弘景:“(蔓椒)山野處處有。俗呼為?,似椒?小,不香爾。一名?椒,可以蒸病出汗也。” ③《綱目》:“此椒蔓生,氣臭如狗?,故得諸名。”“蔓椒,野生林箐間,枝軟如蔓,子葉皆似椒,山人亦食之。《爾雅》雲,椒、?、醜?,謂其子叢生也。陶氏所謂?子,當作?子,諸椒之通稱,非獨蔓椒也。”④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兩面針根的1:1酒提取液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水溶液次之。”“兩面針有毒。中毒後引起腹痛、下痢。忌與酸味食物同時服用。”⑤《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誤食其果引起頭暈、眼花、嘔吐等中毒癥狀。解救方法:可催吐、洗胃、導瀉、服糖水或註射葡萄糖液。”
【生藥材鑒定】:幹燥根多切成薄片,黃色,周圍有1~6毫米厚的黃棕色皮層,常有褐色小斑點;橫切面光滑,在放大鏡下可看到大部分孔點;質硬,味苦,有麻舌感。
【中藥化學成分】:根含光葉花椒堿(Nitidine)、光葉花椒堿酮(Oxynitidine)和香葉木甙(Diosmin)等;葉和果實中含揮發油。 根及根皮含兩面針堿(nitidine)、氧化兩面針堿(oxynitdine);根皮中還含佈枯葉甙(diosmin)。另據報道,從根中分得一褐色油狀物,從中分得一單體,為木脂類化合物,熔點122-123℃,分子式C20H18O6,結構未定。
【中藥化學鑒定】:取本品粗粉5g,加含0。5%鹽酸的乙醇40ml,置水浴上回流10min,趁熱濾過,取濾液 15ml,氨水試液使成中性,蒸幹,殘渣加5%硫酸溶液5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碘化鉍鉀試液2滴,產生紅棕色沉淀。(檢查生物堿)------摘自《太極醫療保健網》
圖片:http://www。fxsz。net/bbs/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295
川烏頭和高烏頭一樣嗎?急!高分!!!
川烏頭
藥品名稱:川烏頭
別 名:川烏、五毒根、烏喙
藥品類別:中草藥
主要產地:其它
藥品價格:
[藥物]
為植物毛茛科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Pcbx。栽培品的塊根。產於四川。
夏季挖出全株,除去莖葉,再將子根摘下,分取母根,曬幹,生用,多制用。
制種烏:生藥浸泡,每日換水2次,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每100公斤再用生薑、皂角、甘草各600克搗絨加水淹蓋藥面,泡至透心,無麻辣味。共煮至浸淤吸幹,生藥內無白心時取出,除出輔料。曬至半幹,燜潤後切片,曬幹。
[藥化]
含烏頭堿。水解為次烏頭堿、烏頭原堿。
[藥理]
(一)具抗癌活性:烏頭堿對肝癌細胞有抑制作用。
(二)皮下註射烏頭堿0。05毫克/公斤於電刺激鼠尾法的大鼠,即有鎮痛作用,效果較嗎啡3毫克/公斤體重的效果還強。次烏頭堿和烏頭原堿用熱板測定法對小鼠有鎮痛和鎮靜作用。
(三)烏頭堿有局部麻醉作用,對動物的各種神經末梢及中樞神經系統先使興奮,繼之麻痹,知覺喪失。
(四)煎劑或其生物總堿作靜脈註射,可引起麻醉貓的冠肪血流量增添至20~70%,作用可達10~20分鐘。烏頭三並使血壓下降。小劑量烏頭堿能使動物心率亦慢,大劑量則引起心率不整,甚至纖維性顫動。
(五)煎劑腹腔註射或口服對實驗動物的甲醛性及蛋清性踝關節腫有明顯的消炎作用。
(六)煎劑劑量達大(1次服15~60克)或連續服用,可出現中毒現象:先覺口、舌及肢體發麻,繼之惡心、哎吐、煩躁不安,言語困難,血壓下降,四肢攣搐,最後則導至神志不清,呼吸誤竭與心臟麻痹。
[藥性]
辛、苦、熱。大毒。歸肝、脾、心經。
[藥效]
敗毒抗癌、祛風止痛、醫瘡消腫。
[藥用]
(一)敗毒抗癌,用於癌瘤積毒:
肝癌 烏頭堿100~300微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靜肪滴註,日1次,迄總量達3000微克為1療程。宜於原發性肝癌。有效率66、6%。
乳腺癌 川烏頭、胎盤粉、延胡索、草烏、當歸、乳香、沒藥、蜈蚣各9克,全蠍、血竭、肉桂、三七粉、玳瑁各6克,紅參、輕粉各3克,幹蟾皮(粉)2枚 共研細末,為抗癌粉,分10份,納入膠囊,早、晚各服1份,溫開水送服。能使腫痛緩解,結核消散。
淋巴肉瘤 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生南星各等量 搗爛,陳醋調膏,外敷腫瘤,日1次。能使壓迫癥狀消失,淋巴結腫大逐漸縮小。
骨肉瘤 制川烏、制草烏、制乳香、制沒藥、炙甘草各6克,山豆根12克,三棱、莪術、紫草根、地龍各9克,馬錢子(末)0。3克(另吞)水煎服,日1劑。可使瘤腫逐漸消散,劇痛緩解。宜於早、中期。可適當結合放療及手術治療。
鼻咽癌 制川烏、老鼠勒、七星劍、鐵包金、入地金牛、茜草、蒺藜、穿破石、山慈姑各6克,茅莓、丹參、鉤藤、走馬胎各12克,大棗24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迄疼痛解除,腫物縮小,枯萎、脫落。
皮膚纖維瘤 川烏頭、黃藥子、三七、重樓、元胡、芒根、山慈姑各30克,冰片6克 共研細末,為抗癌止痛散,每服3克,日3次,溫開水送服。能解除劇烈刺痛,軟縮纖維腫瘤。亦可結合手術切除。
(二)祛風止痛,用於風邪痛痹:
風濕痹痛 生川烏(去皮尖,為末)6克,糯米60克 加水,用慢火熬煮為川烏粥,下薑汁與密各1茶匙,早、晚空腹溫服。
手術疼痛 生川烏磨成細粉,按10%比例浸入70%酒精中,24小時後過濾,貼敷用(應新鮮配制,使用時間以不超過1個月為宜)。輕度疼痛用後即可消失。一般還可作小手術的粘膜表面麻醉用,用時以藥析浸濕擰幹,敷貼於需要麻醉的部位,經5~10分鐘後,即可施行手術。
(三)醫瘡消腫,用於瘡癰腫毒:
瘡疸腫毒 川烏頭(炒)、黃柏(炒)各30克 蜂密調塗,留頭,幹則以米泔潤之。
陰疸浸腫 生川烏、生草烏各適量 搗爛外敷。
跌打傷腫 生川烏30克,草烏、紅花、烏梅、甘草各0克 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每服5毫升,日3次,局部用藥棉蘸藥水外敷腫處。
[藥量]
煎劑:6~12克。
丸散:0。2~1、5克。
酒劑:3~10%,15~45毫升。孕婦忌服。
高烏頭
植物名稱 高烏頭草玉梅A。 sinomontanum 別名 牛扁 學名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科 名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屬名 烏頭屬 Aconitum L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直根。莖直立,圓柱形,微具棱,無毛或疏被短柔毛。基生葉1片,具長柄,無毛,葉片輪廓腎形或圓形,基部深心形,3深裂幾達基部,中裂片倒卵狀菱形,再不等3淺裂,先端具不規則的卵狀銳齒牙,側裂片寬於中裂片,不等2-3深裂,裂片再2-3淺裂,先端具不規則銳齒牙,上面無毛,背面疏生短柔毛,邊緣具短睫毛。總狀花序頂生,下部具分枝,花梗基部具1苞片,中部具2小苞片;萼片5,淡紫色,上方萼片高筒狀,側萼片倒卵形,下方萼片狹卵形或倒卵形,外面密被反曲的短柔毛,側萼片裡面具1簇長柔毛;蜜葉具長爪,距內卷。花期7月。
生境 多生於林緣、灌叢。
分佈 我國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河南、湖北、四川、貴州等省。
用途 根藥用,有毒,能消腫止痛、活血散瘀、祛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