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吉兇悔吝生乎動者能不慎乎吉兇算命卜卦(吉兇悔吝咎的根本)

卜卦 風水命理 03-16

一:南懷瑾—吉兇悔吝

世界的一切現象也隻有四種“吉、兇、悔、吝”。

”吉兇”兩字大傢要註意和提防,天地間的事不是吉,便是兇;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不好不壞的。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做生意,假如沒有賺money也沒有賠本,在你認為沒賺沒賠,沒賺沒賠就是賠瞭,賠瞭精神,賠瞭時間……所以沒有不賺不賠的事。因此而知天地間的現象,隻有兩種:不是吉,便是兇。

佛學來說,物質世界自然現象中山河大地是無情的東西,是沒有思想的;一切眾生,像俺們這些有生命的人,佛學稱為“有情”,是有靈性,有思想的。眾生是哪來的?也是宇宙物質世界的一種現象。“剛柔相推”,是兩種正反質能相互推動,因而產生瞭有情世界的一切眾生。

吉兇亦即:“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大傢都清楚就是陰陽,實質的就叫剛柔。

吉兇是怎麼產生的?是從人類心理的判別而產生的。

打比方說說青年人談戀愛,談到最熱烈的時刻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認為是吉。表向上看來很得意,實際上,說不定失意已暗伏在裡邊瞭。此刻覺得很好,到時候分開也很傷心啊!!!我往往說一個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非常難。想死還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悶氣……沒有一樣好受的。這幾個是非好壞都是從心理現象來的。因此講吉兇是一種失得的心理現象。

悔字它名符其實的意義,僅有一個名詞可借用以說明才最恰當,就是佛經上講的“煩惱”,這便是悔。佛經講的煩惱不是痛苦,是開始時心裡感到很煩,過久瞭感到痛苦,亦不是痛,可是隨時隨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煩、很苦惱,亦即不愉快。普通人說的煩惱,就是《易經》的悔。

吝就是困難、是慳吝。“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傷心,一個人要不痛苦,啥都不如果想、不用腦筋才好。不過那非常難做到,絕大都人都要用腦筋;隻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因此講“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宇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兇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隻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獲得瞭興高,失掉瞭痛苦、煩憂。

吉在背面就是兇,兇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兇、不是大不吉。所以懂瞭這個規律,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剛開始做就知道結果瞭,不是好就是壞,沒有第3樣。一個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

《易經》它講人事的金科玉律,隻有吉、兇兩個最終,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中間的;不是進步,就是退步,沒有停留在中間的。

吉兇悔吝怎麼來的?“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隻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隻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但是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

人生隻有吉兇兩個規則。悔吝是偏於兇的。那麼吉兇哪裡來?事情的好賴哪裡來?由行動當中來的,在動的當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這個原則。

天下事不好即壞,但是通常人在小壞中不覺得,以給自己在好中。

中國古代人們有兩句哲學名言:“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好事沒有兩樣一起來的;倒起黴來不是一件喔!!!這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可見求吉之難。

學佛的人明 白一動就是緣起,也就不要算命、卜卦、求神瞭,你的起心動念、緣起對不對,自己就曉得瞭,因果律就擺放在這裡。假如自認為佛法是空的,不明 白性空緣起的道理,就落在邪見上瞭。這幾個十分重要,因此要註意和提防!!!

二:《周易正義》系辭下詩解1八卦有情簡易貞正

《周易正義》 系辭下詩解 1 八卦有情簡易貞正

題文詩: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因而重之,爻在其中;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系辭命之,動在其中。

吉兇悔吝,生乎動者。剛柔立本,變通趣時,

吉兇貞勝,情正自勝。天地之道,貞正以觀;

日月之道,貞誠以明,天下之動,貞一心一,

至正真情,情生天地。乾坤有情,乾剛坤柔,

夫乾確然,示人和易;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爻效象像,爻象動內,吉兇見外,功德事業,

見乎變化,聖人之情,見乎系辭。天地大德,

自生不息,聖人大寶,位高權重,何以守位,

曰用仁政,何以聚人,曰善用財。理財正辭,

禁民為非,曰行道義。古包犧氏,仰觀天象,

俯觀地法,觀鳥獸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始作八卦,通神明德,類萬物情。

結繩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

神農氏 作,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

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民,

聚天下貨,交易而退,易者適宜,各得其所,

互通有無,以物為媒,傳情遞誼,取諸噬溘,。

 【原文】 (1)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系 辭 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1)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2)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3)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雙然示人簡矣。(4)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兇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5)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6)

 [疏]正義曰:“八卦成列”至“非曰義”,此第1章。覆釋上系第2章象爻剛柔吉兇悔吝之事,更具而詳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備天下之象也。[疏]正義曰:言八卦各成列位,萬物之象,在其八卦之中也。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夫八卦備天下之理,而未極為變,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動用,擬諸形容以明治亂之宜,觀其所應以著適時之功,則爻卦的意思,所存各異,故爻在其中矣。[疏]“因而”至“中矣”。正義曰:謂因此八卦之象,而更重之,萬物之爻,在其所重之中矣。然象也有爻,爻也有象,所以象獨在卦,爻獨在重者,卦則爻少而象多,重則爻多而象少,故在卦舉象,在重論爻也。註“夫八卦”至“其中矣”。正義曰:“夫八卦備天下理”者,前註雲“備天下之象”,據其體;此雲“備天下之理”,據其用也。言八卦大略有八,以備天下大象大理,大者既備,則小者亦備矣。直是不變之備,未是變之備也,故雲“未極為變,故因而重之,以象其動用”也。雲“則爻卦的意思,所存各異”者,謂爻之所存,存乎巳變的意思,“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是也。卦之所存,存於未變的意思,“八卦成列,象在其中”是也。  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疏]正義曰:則上《系》第2章雲“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變化之道,在剛柔相推之中。剛柔即陰陽也。論其氣即謂之陰陽,語其體即謂之剛柔也。  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剛柔相推,況八卦相蕩,或否或泰,系辭焉而斷其吉兇,況之六爻,動以適時者也。立卦的意思,則見於《彖》、《象》,適時之功,見存之爻辭。王氏之例詳矣。[疏]“系辭”至“中矣”。正義曰:謂系辭於爻卦之下,而呼命其卦爻得失吉兇,則適時變動好惡,故在其系辭之中矣。註“立卦”至“詳矣”。正義曰:雲“立卦的意思,則見於《彖》、《象》”者,《彖》、《象》,謂卦下之辭,說其卦的意思也。“適時之功,則存於爻辭”者,卦者時也,六爻在一卦之中,各以適那個時候之所宜以立功也。欲知適時之功用,觀於爻辭也。雲“王氏之例詳矣”者,案《略例·論彖》雲:“《彖》者何也?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夫眾不能治眾,治眾者,至寡者也。論卦體皆以一為主,是卦之大略也。”又《論爻》雲:“爻者何也?言乎其變者也。變者何也?情偽之所為也。夫情偽之動,非數之所求也。故合散屈伸,與體相乖。形躁好靜,質柔愛剛。體與情反,質與原違。是故情偽相感,遠近相追,愛惡相攻,屈伸相推。見情者獲,直往則違。此是爻之大略也。”其義既廣,不能備載,是王氏之例詳矣。  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有變動而後有吉兇。[疏]正義曰:上既雲動在系辭之中,動則有吉兇悔吝,所以悔吝生在乎無所動之中也。 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 。立本況卦,趣時況爻。[疏]正義曰:“剛柔者,立本者也”,言剛柔之象,立在其卦之根本者也。言卦之根本,皆由剛柔陰陽往來。“變通者,趣時者也”,其剛柔之氣,所以改變會通,趣向於時也。若乾之初九,趣向勿用之時,乾之上九,趣向亢極之時。是諸爻之變,皆臻趣於時也。其剛柔立本者,若剛定體為乾,若柔定體為坤,陽卦兩陰而一陽,陰卦兩陽而一陰,是立其卦本而不易也。則上“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是也。卦既與爻為本,又是總主其時,故《略例》雲“卦者,時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則上“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是也。卦既總主一時,爻則就一時之中,各趣其所宜之時,故《略例》雲“爻者,趣時者也”。

吉兇者,貞勝者也 。貞者,正也,一也。夫有動則未免乎累,殉吉則未離乎兇。盡會通之變,而不累於吉兇者,其唯貞者乎?《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萬變雖殊,可以執一禦也。[疏]“吉兇”至“者也”。正義曰:貞,正也。言吉之與兇,皆由所動不能守一而生吉兇,唯守一貞正,而能克勝此吉兇。謂但能貞正,則免此吉兇之累也。註“貞者”至“禦也”。正義曰:“貞者,正也,一也”者,言貞之為訓,訓正訓一,正者體傾邪,一者情無差二,寂然無慮,任運而行者也。凡吉兇者,由動而來,若守貞靜寂,何吉何兇之有?是貞正能勝其吉兇也。雲“夫有動則未能免乎累”者,寂然不動,則無所可累。若動有營求,則恥累將來,故雲動則未免於累也。雲“殉吉則未離乎兇”者,殉,求也。若不求其吉,無慮無思,兇禍何因而至?由其求吉,有所貪欲,則兇亦將來,故雲殉吉未離乎兇也。雲“盡會通之變,而不累於吉兇者,其唯貞者乎”,言若能窮盡萬物會通改變之理,而不系累於吉兇之事者,唯貞一者乃能然也。猶若少必有老,老必有死,能知此理,是盡會通之變。既知老必將死,是運之自然,何須憂累於死,是不累乎吉兇。唯守貞一,任其自然,故雲“其唯貞者乎”。雲“《老子》曰,王侯得一,以為天下貞”者,王侯若不得一,二三其德,就不可以治正天下。若得純粹無二無邪,則能為天下貞也。謂可以貞正天下也。雲“萬變雖殊,可以執一禦也”者,猶若寒變為暑,暑變為寒,少變為壯,壯變為老,老變為死,禍變為福,盛變為衰,變改不同,是萬變殊也。其變雖異,皆自然而有,若能知其自然,不造不為,無喜無戚,而乘禦於此,是可以執一禦也。 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明夫世間萬物,莫不保其貞,以全其用也。[疏]正義曰:謂天覆地載之道,以貞正得一,故其功可為物之所觀也。  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 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簡矣。 確,剛貌也。隤,柔貌也。乾坤皆恒一其德,物由以成,故簡易也。[疏]正義曰:“日月之道,貞明者也”,言日月照臨之道,以貞正得一而為明也。若天覆地載,不以貞正而有二心,則天不能普覆,地不能兼載,則不可以觀。由貞乃得觀見也。日月照臨,若不以貞正,有二之心,則照不普及,不為明也,故以貞而為明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言天地日月之外,天下萬事之動,皆正乎純一也。若得於純一,則所動遂其性;若失於純一,則所動乖其理。是天下之動,得正在一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者,此明天之得一之道,剛質確然,示人以和易,由其得一無為,物由以生,是示人易也。“夫坤,隤然示人簡矣”者,此明地之得一,用其得一,故坤隤然而柔,自然無為,以成萬物,是示人簡矣。若乾不得一,或有隤然,就不可以示人易矣。若坤不隤然,或有確然,就不可以示人簡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 兆數見於卦也。[疏]正義曰:“爻也者,效此者也”,此釋爻之名也。言爻者,效此物之變動也。“象也者,像此者”也。言象此物之形狀也。“爻象動乎內”者,言爻之與象,發動於卦之內也。 吉兇見乎外, 失得驗於事也。[疏]正義曰:其爻象吉兇見於卦外,在事物之上也。 功業見乎變, 功業由變以興,故見乎變也。[疏]正義曰:言功勞事業,由變乃興,故功業見於變也。 聖人之情見乎辭。 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故曰情也。[疏]正義曰:辭則言其聖人所用之情,故觀其辭而知其情也。是聖人之情,見乎爻象之辭也。若《乾》之初九,其辭雲:“潛龍勿用。”則聖人勿用之情見於初九爻辭也。他皆放此。 天地之大德曰生, 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也。[疏]正義曰:自此己下,欲明聖人同天地之德,廣生萬物之意也。言天地之盛德,在乎無常生,故言曰生。若不常生,則德之不大。用其常生萬物,故雲大德也。 聖人之大寶曰位。 夫無用則無所寶,有用則有所寶也。無用而常足者,莫妙乎道,有用而弘道者,莫大乎位,故曰“聖人之大寶曰位”。[疏]正義曰:言聖人大可寶愛者在於位耳,位是有用之地,寶是實用之物。若以居盛位,能廣用無疆,故稱大寶也。 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 財所以資物生也。[疏]正義曰:“何以守位曰仁”者,言聖人何以守舊其位,必信仁愛,故言“曰仁”也。“何以聚人曰財”者,言何以聚集人眾,必須財物,故言“曰財”也。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疏]正義曰:言聖人治理其財,用之有節,正定號令之辭,出之以理,禁約其民為非僻之事,勿使行惡,是謂的意思。義,宜也。言以此行之,而得其宜也。[疏]正義曰:“古者包犧”至“取諸夬”,此第2章。明聖人法自然之理而作《易》,象《易》以制器而利天下。此一章其義既廣,今各隨文釋之。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聖人之作《易》,無大不極,無微不究。大則取象天地,細則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也。[疏]正義曰:“自此”至“取諸離”。此一節明包犧法天地造作八卦,法離卦而為罔罟也。雲“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者,言取象大也。“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者,言取象細也。大之與細,則無所不包也。“地之宜”者,若《周禮》五土,動物植物各有所宜是也。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離,麗也。罔罟之用,必審物之所麗也。魚麗於水,獸麗於山也。[疏]正義曰:“近取諸身”者,若耳目鼻口之屬是也。“遠取諸物”者,若雷風山澤之類是也。舉遠近則萬事在其中矣。“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者,言萬事雲為,皆是神明之德。若不作八卦,此神明之德,閉塞幽隱。既作八卦,則而象之,是通達神明之德也。“以類萬物之情”者,若不作《易》,物情難知。今作八卦以類象萬物之情,皆可見也。“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者,用此罟罔,或陸畋以羅鳥獸,或水澤以罔魚鱉也。“蓋取諸離”者,離,麗也。麗謂附著也。言罔罟之用,必審知鳥獸魚無所附著之處。故稱離卦之名,為罔罟也。案諸儒象卦制器,皆取卦之爻象之體,今韓氏之意,直取卦名,因以制器。案上《系》雲:“以制器者,尚其象”,則取象不起名也。韓氏乃起名不取象,於義未善矣。今既遵韓氏之學,且依此釋之也。

三:通書(四)

君子幹幹不息於誠,然必懲忿窒欲、遷善改過而後至。幹之用,其善是,損益之大莫是過,聖人之旨深哉!!!“吉兇悔吝生乎動”。噫!!!吉一而已,動可不慎乎!!!

冶天下有本,身之謂 也; 治天下有則,傢之謂 也。本必端,端本誠心而已矣,則必善,善則,和親而已矣。傢難而天下易,傢親而天下疏也。傢人離,必起於婦人。故睽次傢人,以二女同居而志不同行也。堯所以厘降二女於媯汭,舜可襌乎?吾茲試矣。是 治天下觀於傢,治傢觀身而已 矣。 身端,心誠之謂 也。誠心復其不善之動而已矣。不善之動,妄也;妄復則無妄矣;無妄則誠矣。故無妄次復,而曰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深哉!!!

君子以道充為貴,身安為富,故常泰無不足。而銖視軒冕,塵視金玉,其重無加焉爾!!!

聖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 蘊之 為德行, 行之 為事業。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

至誠則動, 動則變,變則化 。故曰: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天以春生萬物,止之以秋。物之生也,既成矣,不止則過焉,故得秋以成。 聖人之法天,以政養萬民,肅之以刑 。民之盛也, 欲動情勝 , 利害 相攻,不止則賊滅無倫焉。故得刑以冶。情偽微曖,其變千狀。茍非 中正明達果斷 者,不能治也。《訟》卦曰:“利見大人,”以剛得中也。《噬嗑》曰:“利用獄”。以動而明也。嗚呼!!!天下之廣,主刑者,民之司命也。任用可不慎乎!!!

聖人之道,至公而已矣。或曰:“什麼是也?”曰“ 天地至公 而已矣。”

道德高厚,教化無窮,實 與天地參 而四時同,其惟孔子乎?

童蒙求我,我正 果 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則瀆矣,瀆則不告也。我正果行,如筮焉。筮,叩神也,再三則瀆矣,瀆則不告也。山下出泉,靜而清也。汨則亂,亂不決也,慎哉,其惟時中乎!!!艮其背,背非見也;靜則止,止非為也,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

四:系辭下傳原文及譯文

系辭下傳原文及譯文如下:

原文: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焉;系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兇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

譯文:

八卦畫成排列好後,宇宙萬象也就蘊含在其中瞭。又將八卦重疊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奧妙秘訣也就蘊含在其中瞭。陽剛陰柔相互推變,變化之道也就蘊含在其中瞭。將文辭附在後面來作出判斷,那麼變動趨向也就蘊含在其中瞭。

原文:

則兇,天地之道是正大顯現的,日月之道是正大光明的,天下萬物的變化是端正而統一的。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兇生而悔吝著也。

譯文:

因此而知,《易經》的內容在於象征。所謂象征是指模擬宇宙萬物的形象。彖辭說明全卦的意義。六爻的變化是效法天下萬物的變動情形。所以,事物一旦有變動,就會生出吉兇,就有顯著的後悔憂慮。

五:10掌握“吉兇悔吝”的運轉規律,做到趨吉避兇

人今生當中,我們會遇見許多問題,經歷一些坎坷,那有還是沒有哪種方式,可以讓我們趨利避害呢?

在《易經》裡面就有如此一套哲學的思維,這套哲學思維,給我們提供瞭一個路徑,假如你依照《易經》的這個思維來做,通常能夠起到趨吉避兇的效果。匯總下來其實也就是說就四個字,吉兇悔吝。

俺們是可以把它當成哲學思維來看,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趨吉避兇的密碼,那這套密碼就是——吉、兇、悔、吝;

我們就先看一看何謂吉。表面解釋起來,吉就是吉祥的、吉利的,任何人皆在追求。

許多人學《易經》是用以占卦的,當占出吉的時刻他就非常非常高興,由於知道結果是好的,有收獲的。其實也就是說吉並不是最終,而是過程。吉是告知你,你有一種可能性向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這便是吉的意義。假如我們把吉直接定義為最終,那麼這樣就比較偏頗。

其實也就是說研究《易經》時間長的人都明白知道,有些時候你起出的那個卦,卦辭告知你是吉的,但真真正正事情演發出來的時刻發現並不吉,哪些原因?吉隻是過程,結果是靠我們怎麼來把控這個過程。假如說吉是過程,兇也同樣,兇有什麼含義,表面上理解兇險的,有危險的。有些時候起一卦,說這個卦象有兇兆,其實也就是說兇也是告知我們,依照不是很順利的方向去發展是在提示你。

古代有一個清朝有個大學子,這個大學子名氣非常大叫紀曉嵐。我想許多人都明白知道他,由於在許多影視作品當中都以他為原型拍出來。紀曉嵐這個人非常有學問,他的學問是從小時候就已經展現出來瞭

小的時刻紀曉嵐參加童子試,就是未成年人開始考試。考試之前他的老師就給他占卜瞭一卦,想告知紀曉嵐這次考試你要註意和提防點什麼,也可以這樣說你到底能否考上。這卦起來瞭之後,他的老師覺得不太好,悶悶不樂。他老師起的這一卦,最後一個字是兇。其中一個爻辭就寫道: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兇。這話說出來挺拗口的,特別是文言文,許多人看《易經》也看不懂,不過我們翻譯起來,它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困於石,石頭是很堅硬的,即為你遇見瞭一個困難,像石頭這樣很堅硬,你不容易把這個困難解決掉。“據於蒺藜”就更有意思瞭,何謂蒺藜?蒺藜是一種植物,這種植物我們在生活當中,其實也就是說是常常見到的,就是這個植物的果實長滿瞭刺。因此你看困於石,據於蒺藜,這兩句話連在一起,就是表示著你,你這次考試困難重重,你想達到的結果達不成。

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就是回到傢中瞭,進瞭房子一看,自己妻子不見瞭,最後一個斷辭,兇。這個辭他的老師起出來,當然是心裡有所不安。他就在考慮這次紀曉嵐的考試,到底能否考上。想來想去,他決定跟紀曉嵐交流一下給他點提示,否則這次就不考瞭。

因而他老師就把這段爻辭說瞭出來,可紀曉嵐想瞭一想,他說:“老師你看,學習一直就是有困難的,你看最後兩句是入於其宮,不見其妻。他說我此刻還小沒出嫁,我本來就沒有妻子因此這亦不是兇兆,再說這個老婆的妻,我們用《易經》的角度而言,就是陰陽。男人為陽,女人就是陰,男人為單數,女人為雙數,雙數就是偶數,偶數也代表競爭角逐之義,所以入於其宮,不見其妻是還是不是在表示著,我在這次考試當中沒有對手。因此他的老師想瞭一想說,假如你要是堅持去參加這次考試,那俺就支持你,我們好好復習,不過仍然要把風險考慮到,怎樣的題你不經常做,哪樣的看法,你不經常有,我們在一起好好的就你的短板來研究復習。最後紀曉嵐去參加考試,這次考試之後,榜文發下來,紀曉嵐考瞭第1名。考在第2名的是一個姓石的人。

因此這一個卦辭出來之後本來看見的是兇,但在紀曉嵐眼裡,兇又變成什麼,成為瞭吉。我們再看一下過程,師徒二人在研究這檔子事的時刻,就把本人的短板和弱點剖析出來,緊接著去彌補補充它。所以再一次強調的就是,所以吉和兇它並不是終點,不是最終,它是過程。

在《易經》當中每一個爻辭和卦辭,給瞭我們一些建議,告知我們怎樣把過程做好。 有一部分人在起卦的時刻一起到大不吉,緊接著就垂頭喪氣心態不好。 所有的兇就是告知你有風險,你務必要想辦法解決風險,吉和兇是在一起的。

其實也就是說我們都懂吉兇是一體的,吉的一面背後就是兇的一面,兇的一面背後就是吉的一面。我們我國傳統文化的思維就是這樣,福跟禍是在一起的。你看一個人很有福分,但假如不惜福的話,立刻就轉化為災禍,一個人遇見災禍的時刻,但隻要他冷靜處理這個災禍會變成他的福分。從《易經》的角度而言,叫做陰陽的兩面。

這第3個字就是悔,悔在《易經》當中也經常出現,字面上理解就是悔恨、悔過。我們生活當中也經常用此句話,打比方說說這全地球沒有賣後悔藥的。悔字究竟是啥意思,其實也就是說我們看看這個字的結構,它裡面有哲學在。一個心加上一個每,構成瞭悔字,就是每一天皆在用心。曾子有一句話說:“ 吾每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和朋友交而不信乎,傳而不習乎。” 你看這個文言文許多人看見,不太想去理解裡邊之義,特別是信息化時代,娛樂化時代的時刻,這幾個先人留下來的很貴重的哲理,已經確定被我們忽視瞭。它翻譯過來之義,就是每一天曾子他都要思考幾件事,什麼事?在幫別人出謀劃策,在幫別人做事的時刻,有還是沒有用心對待,有還是沒有忠心耿耿。在結交朋友的時刻,有還是沒有對朋友,無比的講究的是本人的信用。傳而不習啥意思,就是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還是沒有把學習到的知識不斷地去實踐,不斷地去匯總復習。曾子的此句話恰恰就解釋瞭悔。

在我們如今的企業管理當中,有種人在工作當中遇見瞭問題,就會向外求,而不是向內求。向內求是尋找本人的問題,如曾子所說,每一天他都要反思,我到底為朋友怎麼樣,對本人的學業怎麼樣,對有求於俺的人怎麼樣。他每一天在反思本人的問題在哪裡,緊接著不斷的去找到解決辦法。而那種遇見瞭問題就向外求的人,找的都是借口,向內求找的都是辦法。

有些時候我們覺得老祖宗的話過時瞭,沒有用瞭,不過認真看過之後你會發現,每一句祖先留下來的經典都非常珍貴,對俺們當下是具有特別大的指導意義的。我們在處理自己手頭工作的時刻,假如能像曾子這樣向內求就做到瞭悔。悔也是反思之義,一個不懂反思的人在事業方面想要有功名,那是絕對做未到的,這好像變成瞭一個鐵律。

第4個字就是吝,吝這個詞匯,在我們平時生活當中應用的不多。提到吝,一組詞大傢就論吝嗇,很小氣之義。不過吝在《易經》當中出現的不少,在表面的字義上而言,你把它解釋為吝嗇,這也沒有問題。不過我們看一下吝的結構,上面是文,下面是口。那是有文化的人說出的話嗎,恰恰不是。孟子的一句話可以形容吝的狀態,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患有什麼含義?就是生病瞭,其實也就是說也可以把它理解成禍患。我們在生活當中就有如此一種人,處於好為人師的狀態,有人就覺得好為人師都有哪些不好嗎?你看要是一個人好為人師的話,他會出現兩種狀態,第1種狀態就會升起一種驕傲心,由於他會展現出來,你不懂我懂我教教你。遇見什麼事都似乎自己懂,這種狀態一出來的時刻,用此刻流行的話而言,朋友就變少瞭。由於什麼事隻有你會,隻有你懂,隻有你願意教導別人,他會為自己的活法造成很大的阻力。

第2種狀態是什麼,就是輕浮的狀態。由於真真正正意義上,老師是教育別人的。當一個人好為人師的時刻,他總喜歡去教導別人而不是平心氣和的去探討,這樣的狀況也會招來許多人的反對。所以孟子就論好為人師,它表面上看是一種病,這個患理解成為病,其實也就是說是什麼,是禍患。

假如人在本人事業的道路上,因為自己不好的一個習慣,為自己制造瞭許多的障礙,那這條路走起來就容易不通,阻力就會很大。好為人師,孟子告知俺們這是一個禍患。用好為人師來理解吝,我們就能夠理解啥是吝言吝語,說話的時刻不至於心平氣和的去講,總是高高在上一臉的浮躁,這種習慣一旦養成的時刻,我們會發現周邊的朋友就愈來愈少。

在企業當中也是如此,務必要依據本人的位置來思索你應該表達什麼。假如你是這一方面的專業人士,那你就當為人師,假如不是的話就不要好為人師,這個哲學道理對俺們人生的指導意見特別大。

吉兇悔吝這四個字,假如把它們放到一起的話,就顯現瞭一個邏輯。這個邏輯很有意思,就是《易經》當中,隱藏著的一個鐵律,告知我們怎樣趨吉避兇。第2種狀態就是浮躁,緊接著剛才講瞭吉兇悔吝的邏輯。我們在前面提到過,萬事萬物假如以五行的角度而言,會存在兩種關系,一種關系是相生的,一種關系是相克的。吉兇悔吝這四個字,它也存在著這兩種關系,特別是我們發現它的相生關系恰恰是推動瞭一個因果輪回的效果。

打比方說說吉,吉通常會生出吝。我們剛才講過吉,就是事物向順利的方向去發展,你很可能就獲得瞭你想要的結果。所以許多人,在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後,會生出好為人師的狀態出來瞭。我們想想看,假如周邊的人做一件事情做成瞭,緊接著開始誇誇其談:你看這檔子事隻有我能做成,你們做不成,你看我多麼厲害,俺就是老師。

人在做成事之前的狀態,大體上是比較謙虛低調的,是可以接受別人意見,會去和別人研討,找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但一旦這檔子事做成瞭,那種傲慢和浮躁就升起來瞭,因此生出的是什麼,是吝。以往一群朋友能在一起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不過成功之後他不會研究,他會反過來告知別人,我是怎樣成功的,你們要跟我學。因此這種驕傲和浮躁的狀態,即是吝的狀態,吉就生出瞭吝。

吝會生出什麼,吝通常會生出兇。我們不管在人生的活法道路,還是創業道路,我們都懂,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外人幫助的。有何貴幹是自己百分之百就能夠做到的?非常難。我們做啥事情,其實也就是說都需要別人的聲援或者是支持。當我們沒有浮躁和傲慢的時刻,心平氣和的時刻,許多人會願意來支持聲援我們,推動你的力量就特別多。但假如你的狀態是吝,這種浮躁和驕傲就會讓許多人遠離你。你遇見的問題,就會由吉開始向兇去轉化,所以吝生出來的恰恰是兇。

兇生什麼,兇就是向著負面的方向去發展。我們做一件事本來很順利的,最後卻吃瞭惡果,結局很慘。這一時刻人會如何辦,他會開始思考,我到底哪裡做錯瞭,為啥事的開頭很好,到瞭結局卻是這樣一個很糟的場面,於是兇就生出瞭悔。開始後悔瞭,我為啥要那樣巧言令色,為啥要好為人師,俺要像之前一樣心平氣和,那麼這樣就從頭到尾整個結局都非常圓滿。

所以吉生出吝,吝生出兇,兇生出悔,悔就會生出吉,事情開始好轉。你看其實也就是說這四個字,就好像K線圖一樣,波峰波谷,有上就有下。因此用這套邏輯去思考,我們就有辦法,讓它時常保持吉星高照的狀態。

那麼瞭解瞭這四個字的邏輯關系,對俺們還有啥更深入的指導嗎?確實有一定的指導。我們追求的吉星高照,至少向吉的方向去發展,那我們看看,吉能夠生出吝,吝生出兇,兇生出悔。那麼,假如我們改變一下它的邏輯關系,當一件事越有功名的時刻,你越要馬上進入悔的狀態,就是每一天反思這檔子事為啥我做成瞭,真的是俺的能力很強嗎?還是有一點運氣,也可以這樣說身邊有那樣多人在幫助我,我還怎樣做能做得更好?俺的缺點能否在下一次事情當中得到改善?我能否想一個辦法去報答那些幫助俺的人,以便我下次再有問題的時刻,大傢齊心協力一起去解決?每一天就開始反思我還能做些什麼,所以當我們吉的時刻,就生出悔的話,悔自不然就會生出吉,這樣我們就把吝和兇,排除到這個循環之外。

當然道理很簡單做起來是很難的,我們想要做到遊刃有餘地利用吉兇悔吝如此的道理,使自己保持一個有吉的狀態,就務 必要有所參考,由於人面對的場景特別多,假如每一個場景皆有一面鏡子來提示我們,由吉生悔,由悔生吉,那我們一輩子的過錯就會不算多。

這幾個鏡子在《易經》當中匯總出來瞭,這64面鏡子,亦即《易經》之中的64卦,這64卦就寫瞭我們人從生到死,從創業開始到創業有功名,我們會遇見的所有場景是什麼匯總成瞭64卦,每一個卦都對俺們有提示。從下一講開始我們就在之前掌握的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來正式的開啟《易經》的64卦。下一講,咱們就來一起探尋一下64卦之中的第1卦乾卦,乾卦裡面提到一個關鍵詞叫做龍。關於龍,東西方文化是有爭議的,由於在西方文化當中認為龍是兇惡的,可是咱們國傢的哲學源頭《易經》卻把龍當成瞭吉祥之含義,到底東西方文化對龍是如何看?而龍在《易經》當中,又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下一講,咱們就來講一講乾卦六龍。

六:南懷瑾—吉兇悔吝

世界的一切現象也隻有四種“吉、兇、悔、吝”。

”吉兇”兩字大傢要註意和提防,天地間的事不是吉,便是兇;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不好不壞的。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做生意,假如沒有賺money也沒有賠本,在你認為沒賺沒賠,沒賺沒賠就是賠瞭,賠瞭精神,賠瞭時間……所以沒有不賺不賠的事。因此而知天地間的現象,隻有兩種:不是吉,便是兇。

佛學來說,物質世界自然現象中山河大地是無情的東西,是沒有思想的;一切眾生,像俺們這些有生命的人,佛學稱為“有情”,是有靈性,有思想的。眾生是哪來的?也是宇宙物質世界的一種現象。“剛柔相推”,是兩種正反質能相互推動,因而產生瞭有情世界的一切眾生。

吉兇亦即:“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剛柔,大傢都清楚就是陰陽,實質的就叫剛柔。

吉兇是怎麼產生的?是從人類心理的判別而產生的。

打比方說說青年人談戀愛,談到最熱烈的時刻很得意,但你不能就認為是吉。表向上看來很得意,實際上,說不定失意已暗伏在裡邊瞭。此刻覺得很好,到時候分開也很傷心啊!!!我往往說一個人求生不易,但求死也非常難。想死還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悶氣……沒有一樣好受的。這幾個是非好壞都是從心理現象來的。因此講吉兇是一種失得的心理現象。

悔字它名符其實的意義,僅有一個名詞可借用以說明才最恰當,就是佛經上講的“煩惱”,這便是悔。佛經講的煩惱不是痛苦,是開始時心裡感到很煩,過久瞭感到痛苦,亦不是痛,可是隨時隨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煩、很苦惱,亦即不愉快。普通人說的煩惱,就是《易經》的悔。

吝就是困難、是慳吝。“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憂就是憂愁、煩惱;虞就是思慮,腦子不停地想,用腦筋叫做慮。用腦也很傷心,一個人要不痛苦,啥都不如果想、不用腦筋才好。不過那非常難做到,絕大都人都要用腦筋;隻要用腦筋就有憂愁,就有煩惱。因此講“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宇宙間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離不開“吉兇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隻要有思想就有煩惱,心理上就有得失,獲得瞭興高,失掉瞭痛苦、煩憂。

吉在背面就是兇,兇的背面就是吉。悔吝呢?是小兇、不是大不吉。所以懂瞭這個規律,不需要卜卦啦。一件事情剛開始做就知道結果瞭,不是好就是壞,沒有第3樣。一個人去看相算命,八成都是彷徨不定的人。

《易經》它講人事的金科玉律,隻有吉、兇兩個最終,不是好,就是壞,沒有中間的;不是進步,就是退步,沒有停留在中間的。

吉兇悔吝怎麼來的?“吉兇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隻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隻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但是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

人生隻有吉兇兩個規則。悔吝是偏於兇的。那麼吉兇哪裡來?事情的好賴哪裡來?由行動當中來的,在動的當中,好的成分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逃不出這個原則。

天下事不好即壞,但是通常人在小壞中不覺得,以給自己在好中。

中國古代人們有兩句哲學名言:“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好事沒有兩樣一起來的;倒起黴來不是一件喔!!!這是中國人的人生哲學,可見求吉之難。

學佛的人明 白一動就是緣起,也就不要算命、卜卦、求神瞭,你的起心動念、緣起對不對,自己就曉得瞭,因果律就擺放在這裡。假如自認為佛法是空的,不明 白性空緣起的道理,就落在邪見上瞭。這幾個十分重要,因此要註意和提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