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木克土木生火)
中医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学利用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分别归属于五行。我在此整理了中医与五行的关系,供大家参阅,愿家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中医与五行的关系简单介绍
木与肝
木多指植物,植物最大的特性就是生长、条达, 肝脏主要的特性为条达,疏泄气机 ,受人情绪的作用与影响,情绪好肝脏舒畅,情绪暴躁肝气郁阻,故肝属木。
肝位于胁部,主要的功能是主疏泄和藏血,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 、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火与心
火最大的特性是温热上升、火苗上长,只要具有温热上升特性的都属火,心脏主管血液通畅,血液通畅是保持人体体温的必要条件,故心属火。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于外,心的主要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与小肠相表里。
土与脾
土最大的特性是生化、承载、收纳,寓意讲的是:植物种在土里,从土里吸收一切营养,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万物之母。脾胃有消化吸收的效果,脾胃把食物的养分吸收进人体各个器官,二者的特性都是供应营养,故脾属土。
脾位于中焦,主要的功能是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共为后天之本”
金与肺
金泛指金属,古时候多属兵器,兵器必须保持清洁锋利不能沾染一点尘土,肺为娇脏,非常娇贵不能受到一点作用与影响,故肺属金。
肺位于胸中,上通咽喉,肺主要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与大肠相表里。
水与肾
水的特性是寒凉的,滋润下行,人体的体液都归属与肾,体液对人的身体有滋润的效果,体液下行入肾,故肾属水。
肾位于腰部,故称“腰为肾之府”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前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与大肠相表里。
五行学说与中医五脏的关系
自然界中的五种物质,木、火、土、金、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与影响,互相制约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作用关系。“人分五脏,和于五行”,五脏之间也存在着相生与相克的作用关系:
相生关系: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之热以温脾)土生金(脾土的运化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生水(肺的清肃以助肾水的下行)水生木(肾水的滋润以养肝木)
相克关系:木克土(肝的疏泄以克制脾土的壅郁)土克水(脾的运化以控制肾水的泛滥)水克火(肾水的下行以控制心火的上炎)火克金(心火的上炎以控制肺金的清肃太过)金克木(肺金的清肃以控制肝木的过胜)
人体五脏五行属性简单介绍
人体内共有五脏六腑,五脏为:心、肝、脾、肺、肾;六腑则为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脏器的合称。
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而五脏那么是藏精气神。
1、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胃:生理功能:受纳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小肠;生理功能:主受盛和化物,是泌别清浊,“小腹主液”。
4、大肠: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大肠主津。
5、膀跳: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司气机和气化,为水液运行的道路。
五脏在阴阳上都属阴,主藏而不泻;而六腑为阳,主泻而不藏。
1、心:心为神之居、血之主、脉之宗。在五行属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脉;②主神志;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心与小肠为表里。
2、肺:肺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辅心调节气血运行;肺上通喉咙,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肺与大肠相表里。
3、脾:牌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属土。生理功能:①主运化;②主升清;③主统血;开窍于口,在体合肉,主四肢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在液为涎;与胃相表里。
4、肝: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生理功能:①生疏泄;②主藏血;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与胆相表里。
5、肾为先天之本,藏志,腰为肾之腑,在五行属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②主水;③主纳气;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肾与膀胱相表里。
五行在五脏中:肝属木 心属火脾属土 肺属金 肾属水
依据五行中相克相生角度,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中医学运用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五脏病变的互相作用与影响关系,利用调整五脏间生克乘侮关系来治病。
如:
1、肝木盛脾土,则临床上见肝脾不和证,治疗时通常是采取“培土抑木”(疏肝健脾)的方式方法。
2、肾生肝,(水生木)肾精能滋养肝脾不和证,即“水可以生木”,当“肾水”不足时,肝木失养,病人出现“肝阳上亢”等水不涵木的病证,治疗时要滋水涵木,肝阳上亢的证候能够得到改善。
3、肾助脾(火生土),脾的运化功能需要肾阳的帮忙才能正常进行,假如肾阳虚致使脾阳虚,临床上出现脾肾阳虚证,产生腹泻、水肿等证。治宜温补肾火,资助脾阳(温肾健脾)的方式方法。
4、脾益肺(土生金),脾气健运,将饮食精微运输给肺,从而保持肺的功能正常,脾虚精微不升,废浊不降,容易产生痰湿,出现痰多,咳嗽等肺的症状,治疗则需健脾化痰,即“培土生金”健脾补肺的方式方法治疗,常常取得较好的作用。5、肾济心(水火相济),肾主水,心主火,肾藏精。正常时,心肾互济,心助肾以阳,肾助心以阴,相互交往,保持平衡状态,中医叫“心肾相交”。如肾水不足,就不可以滋润心阳,就会引起心火亢盛的症状,出现“心肾不交证。”治疗应当滋肾水(阴)降心火,使病证得以痊愈。
5。肾藏金。一般骨折的人在断骨生长时吃些补肾的粮食或药物,骨骼的生长比较快,相对较好。
五行_中医的五行指什么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是古时候思想家用平时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 自然 万物的源头和多样性的统一,是 中国哲学 思想基础之一,而 中医 的五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给大众整理的中医的五行,供大家阅读!
中医的五行
五行在中 医学 中的应用称其为五行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用以理解人与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于人体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等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五行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代人们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的认识领域。医学中的五行学说那么是古时候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论理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来汇总临床 经验 。基本内容: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点。如肝、筋、目 属木 ;心、脉、舌 属火 ;脾、肉、口 属土 ;肺、皮毛、鼻 属金 ;肾、骨、耳 属水 等。以生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互相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 治疗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采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并蕴含着古代人们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着重事物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看法。对古时候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中医的五行相克相生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由于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由于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由于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由于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由于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之间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多胜寡,因而水胜火也;由于火遇水就熄灭
精胜坚,因而火胜金;由于烈火能溶解金属
刚胜柔,因而金胜木;由于金属打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专胜散,因而木胜土;由于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冲破土的障碍
实胜虚,因而土胜水也。由于土能防水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中医五行所蕴含的内容
火不生土:火指肾阳,即命门火;土即脾胃。当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脾胃不能得到这种阳气的温煦,作用与影响胃气腐熟水谷和脾气运化 营养 精微,运化水湿的功能,出现肾脾阳虚的综合病症,均属火不生土。临床表现为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或天亮前 腹泻 等。
火盛刑金(火旺刑金):火指肝火,与“木火刑金”同义。火指心火或热邪,心火炽盛可藉伤肺阴,引起喘咳痰血;热邪炽盛,会伤害于肺,引起热咳或“痰热阻肺”,病况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呼及急促,鼻翼煽动,甚则咳血,咯血等症状,又称“火热迫肺”。
火性炎上:用火焰上燃的现象比喻火邪致病的病变向上的特征。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属外邪阳热,主升主散,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或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虚火多由精血亏耗,阴虚阳亢而起,症见烦燥、咽痛、声嘶、齿龈出血, 耳鸣 等。均属火性炎上的病变。
节气 :是阴历精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故一个节气又称为“三候”。节气预示四季气候变更的每一阶段。一年共有“24节气”,按顺序为;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金寒水冷:指肺 肾虚 寒。肺属金,肾属水。肺金与肾水在生理上互相资生,病理上也可互相作用与影响。当肺气虚而累及肾,或肾阳虚而作用与影响肺,都会出现肺肾虚寒的综合病症。临床表现有 咳嗽 、吐痰稀白、气喘、畏寒、腰膝冷、水肿等。
金气肃降:用来说明肺的生理特点。金代表肺,肺主气的活动,肺气宣清而下降,气化活动就顺利,三焦水道也能通调;反之,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就会使气上逆,发生咳嗽,气喘或小便不利等病症。
亢害承制:见《素问、六征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御解。制,即压抑或节制。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亦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御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发。例如实热内结的病,因内热炽盛,损耗津液而 便秘 ,又会火气上冲而 谚语 ,治疗就须用承气汤苦寒泻下,才能抵御这种亢盛的热邪。
母病及子:用五行说明五脏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因为母病累子而称。例如木生火,肝木为母,心火为子,当肝阳上亢发展至一定程度,就可能使心火亢盛而致病。
母气: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气。如木生火,则木为火的母气。
木火刑金:木火,指“肝火”;金指肺。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
木克土:五行中,五种相克关系之一。按五行学说的看法,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约制,但近人已习惯于把木克土与木乘土混同,其义与“肝气犯脾”,“肝气犯胃”类同。
木喜条达:木是肝的代词,条达即调和畅达。用树木生发的现象比喻肝的生理特点。肝主疏泄,一方面疏泄胆汁,帮助脾胃 消化 ;另一边,肝胆又有升发透泄的效果,使浑身气机舒畅。于是,肝气的特征是喜调和畅达,既不能过亢,又不能抑郁。
木郁化风:五行归类中,肝主风,属木,木郁即肝郁。因为肝郁致使肝血亏损,或素体血亏而出现肝风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眩晕、舌麻、震颤、痉厥等。
木郁化火: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因为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呕血,咳血,甚或发狂等。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来讲。是一年中最炽热的时刻。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指末伏。即以初伏、二伏、三伏为序。
胜复:胜复,是指“五运六气”在一年当中的相胜相制,先胜后复的相互之关联联系。胜即“胜气”,复即“复气”。胜是主动的,有强胜之义;复是被动的,有报复之义。胜复之气,即一年中之上半年若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和它相反的复气。如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当有寒气以报复之。又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木郁而生火,火可以克金,称为复。胜复的一般规律是,凡先有胜,后必有所报复,以报其胜。胜复之气并 不是每一年皆有。
胜气:胜复之气在时序上被看作是有规律的,上半年假如发生了超常的气候叫做胜气。参见“胜复”条。
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时辰是古时候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等同于二小时,子时等同于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丑时等同于一至三时。其余按十二时辰序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已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音跌)”;申时称“晡时”,或称为“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几个命名与中国古代人民的活法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征。
时令: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指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水不涵木:涵,滋润之意。肾属水,肝属木。当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故称。临床表现有低热、眩晕、耳鸣、耳聋、腰酸、遗精、口干咽燥,手足蠕动,甚则抽掣等。
用五行学说解释生理主要展现于哪几方面?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运筹使用,可以概括为 以下三点:①五脏配五行,五脏又联系着自己归属的 五体、五官、五志等,从而把机体各部分联结在 一起,形成了中医学的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 理体系,展现了人体的整体观。②依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阐释机体肝、 心、脾、肺、肾五个系统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进一步确立了^体是一个完整的有 机整体的基本概念。③依据五脏为中心的五行归属,说明人体 与夕卜在环境之间互相联系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五行学说运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 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互相联系的统一性。
中医理论看起来深奥,实那么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从五行学说角度剖析,为啥我们。。。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着重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剖析归纳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式功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进而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并以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来剖析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以五行的乘侮和母子相及规律来阐释五脏病变的互相作用与影响,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于是,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主要的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还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更多阅读:
五行学说不但可用来说明在生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联系,也可以说明在病理情况下脏腑间的互相作用与影响。某脏有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疾病也可以传至本脏,以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病变的互相传变,可分为相生关系的传变和相克关系的传变两类。
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互相资生、互相制约的关系,是以五行的特性及其生克规律来论述的。而五脏的功能是多样的,其互相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五行的特性并不可以说明五脏的所有功能,而五行的生克关系也不容易以完全阐释五脏间复杂的生理联系。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五行学说
五行_中医的五行指什么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是古时候思想家用平时生活中习见的上述五类事物来说明 自然 万物的源头和多样性的统一,是 中国哲学 思想基础之一,而 中医 的五行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以下是我给大众整理的中医的五行,供大家阅读!
中医的五行
五行在中 医学 中的应用称其为五行学说,为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用以理解人与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于人体五脏、五官、五体、五志、五声等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五行为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代人们对物质的属性及其相互之关联联系的认识领域。医学中的五行学说那么是古时候的朴素唯物,自发辨证的思想方法与医学实验的相结合。“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类事物,“行”是运动。这个学说是以五行的属性,联系人体的脏腑器官,并通过五脏为中心,运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论理来说明一些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用来汇总临床 经验 。基本内容:以五行的属性分别脏腑器官的特点。如肝、筋、目 属木 ;心、脉、舌 属火 ;脾、肉、口 属土 ;肺、皮毛、鼻 属金 ;肾、骨、耳 属水 等。以生克的关系说明脏腑器官互相资生和制约的生理现象,如肝能制约脾(木克土),但脾能资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约肝(金克木)等等,以此来说明脏腑间有着彼此维系,彼此协调生理活动的关系。以乘侮关系阐述病理变化及 治疗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疗应采取抑木扶土法;治疗肺气虚弱,采用健脾补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见,五行学说贯串于医学的各个方面,并蕴含着古代人们的一些宝贵临床经验,也是中国医学的基础理论。它着重事物间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看法。对古时候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中医的五行相克相生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由于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烧尽,则火会自动熄灭
火生土:由于火燃烧物体后,物体化为灰烬而灰烬便是土;
土生金:由于金蕴藏于泥土石块之中,经冶炼后才提取黄金
金生水:由于金若被烈火燃烧,便溶为液体,液体属水;水要依靠铁器来开导疏通
水生木:由于水灌溉树木,树木便能欣欣向荣
五行之间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多胜寡,因而水胜火也;由于火遇水就熄灭
精胜坚,因而火胜金;由于烈火能溶解金属
刚胜柔,因而金胜木;由于金属打造的割切工具可锯毁树木
专胜散,因而木胜土;由于树根苗的力量强大,能冲破土的障碍
实胜虚,因而土胜水也。由于土能防水
五行数理: 金为七, 木为八, 水为六, 火为九, 土为五。
中医五行所蕴含的内容
火不生土:火指肾阳,即命门火;土即脾胃。当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脾胃不能得到这种阳气的温煦,作用与影响胃气腐熟水谷和脾气运化 营养 精微,运化水湿的功能,出现肾脾阳虚的综合病症,均属火不生土。临床表现为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或天亮前 腹泻 等。
火盛刑金(火旺刑金):火指肝火,与“木火刑金”同义。火指心火或热邪,心火炽盛可藉伤肺阴,引起喘咳痰血;热邪炽盛,会伤害于肺,引起热咳或“痰热阻肺”,病况严重的,可出现高热,呼及急促,鼻翼煽动,甚则咳血,咯血等症状,又称“火热迫肺”。
火性炎上:用火焰上燃的现象比喻火邪致病的病变向上的特征。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属外邪阳热,主升主散,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或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虚火多由精血亏耗,阴虚阳亢而起,症见烦燥、咽痛、声嘶、齿龈出血, 耳鸣 等。均属火性炎上的病变。
节气 :是阴历精密推算四季气候的单位。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故一个节气又称为“三候”。节气预示四季气候变更的每一阶段。一年共有“24节气”,按顺序为;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 立夏 、 小满 、 芒种 、 夏至 、 小暑 、 大暑 、 立秋 、 处暑 、 白露 、 秋分 、 寒露 、 霜降 、 立冬 、 小雪 、 大雪 、 冬至 、 小寒 、 大寒 。
金寒水冷:指肺 肾虚 寒。肺属金,肾属水。肺金与肾水在生理上互相资生,病理上也可互相作用与影响。当肺气虚而累及肾,或肾阳虚而作用与影响肺,都会出现肺肾虚寒的综合病症。临床表现有 咳嗽 、吐痰稀白、气喘、畏寒、腰膝冷、水肿等。
金气肃降:用来说明肺的生理特点。金代表肺,肺主气的活动,肺气宣清而下降,气化活动就顺利,三焦水道也能通调;反之,若肺气不能清肃下降,就会使气上逆,发生咳嗽,气喘或小便不利等病症。
亢害承制:见《素问、六征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御解。制,即压抑或节制。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亦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御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生发。例如实热内结的病,因内热炽盛,损耗津液而 便秘 ,又会火气上冲而 谚语 ,治疗就须用承气汤苦寒泻下,才能抵御这种亢盛的热邪。
母病及子:用五行说明五脏间相生的母子关系中,因为母病累子而称。例如木生火,肝木为母,心火为子,当肝阳上亢发展至一定程度,就可能使心火亢盛而致病。
母气:在五行相生关系中“生我”者为母气。如木生火,则木为火的母气。
木火刑金:木火,指“肝火”;金指肺。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口苦,目赤,甚或咯血等。
木克土:五行中,五种相克关系之一。按五行学说的看法,相克本属正常范围内的约制,但近人已习惯于把木克土与木乘土混同,其义与“肝气犯脾”,“肝气犯胃”类同。
木喜条达:木是肝的代词,条达即调和畅达。用树木生发的现象比喻肝的生理特点。肝主疏泄,一方面疏泄胆汁,帮助脾胃 消化 ;另一边,肝胆又有升发透泄的效果,使浑身气机舒畅。于是,肝气的特征是喜调和畅达,既不能过亢,又不能抑郁。
木郁化风:五行归类中,肝主风,属木,木郁即肝郁。因为肝郁致使肝血亏损,或素体血亏而出现肝风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眩晕、舌麻、震颤、痉厥等。
木郁化火:五行归类中,肝属木,木郁即肝郁。因为肝郁引起肝阴亏损或素有内热而出现肝火症状,故称。临床表现有头痛,眩晕、面赤、呕血,咳血,甚或发狂等。
三伏:指初伏,中伏,末伏来讲。是一年中最炽热的时刻。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指末伏。即以初伏、二伏、三伏为序。
胜复:胜复,是指“五运六气”在一年当中的相胜相制,先胜后复的相互之关联联系。胜即“胜气”,复即“复气”。胜是主动的,有强胜之义;复是被动的,有报复之义。胜复之气,即一年中之上半年若有太过的胜气,下半年当有和它相反的复气。如上半年热气偏盛,下半年当有寒气以报复之。又如木运不及,金气胜木,木郁而生火,火可以克金,称为复。胜复的一般规律是,凡先有胜,后必有所报复,以报其胜。胜复之气并 不是每一年皆有。
胜气:胜复之气在时序上被看作是有规律的,上半年假如发生了超常的气候叫做胜气。参见“胜复”条。
十二时: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时辰是古时候的计时单位,每一时辰等同于二小时,子时等同于晚上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丑时等同于一至三时。其余按十二时辰序类推。此外,又有把子时称为“夜半”或“午夜”;丑时称“鸡鸣”;寅时称“平旦”;卯时称“日出”;辰时称“食时”;已时称“隅中”,午时称“日中”;未时称“日昳(音跌)”;申时称“晡时”,或称为“日晡所”;酉时称“日入”;戌时称“黄昏”;亥时称“人定”等(《左氏传》昭公五年注)。这几个命名与中国古代人民的活法习惯有关,且较符合黄河流域地区昼夜推移的特征。
时令:指每一季节的主要气候。指按季节制定的关于农事,医事等的政令。
水不涵木:涵,滋润之意。肾属水,肝属木。当肾阴虚不能滋养肝木,则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故称。临床表现有低热、眩晕、耳鸣、耳聋、腰酸、遗精、口干咽燥,手足蠕动,甚则抽掣等。
五行的基本概念
所谓“五行”,有两层含意,一是指物质的五种基本形态;二是指流行于世间万物之间的五种基本能量,古代人们叫做“气”。即(金木水火土)
中医学里讲究“五行、五气、五脏、五味、五色”,他们彼此勾连,互相提携,相克相生。五行和谐与否直关身体运营,哪一项强了弱了都会出现对应的身体症状,因 此,了解机体五行也是健康的必要。
五行生克定律及生克含义:
1。生金科玉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2。克金科玉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