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起名

天干地支可用以纪日吗(天干甲子丙寅)

天干 智能起名 04-17

天干地支如何用来纪年的?天干地支纪年方法

天干地支就字面意义来说,就等同于树干和枝叶。中国古代以天为主,以地为从,天和干相连叫:天干,地和支相连叫地支,合起来叫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即天干地支之简称。

十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

子、丑、 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古代人们把它们依照一定的顺序而不重复地搭配起来,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叫做60甲子。

60甲子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天干地支”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以纪月、纪年、纪时等。

我国古代人们用这六十对干支来预示年、月、日、时的序号,循环往复,循环不断,这便是干支纪法。

传说黄帝时代的大臣大挠“深五行之情,占年纲所建,于是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 名日,谓之枝,干支相配以成六旬。这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干支究竟是谁最先创立的,此刻还没有证 实,但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预示干支的象形文字,说明早在殷代已经使用干支纪法了。

啥是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窥探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互相配合成60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二十四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录载入,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农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时候的中国人来讲,天干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几个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因此这些数字被赋於之义就愈来愈多了。

古代人们(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代人们所以就获得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如今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或许应该是在夏商周这些朝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历法用天干、地支编排年号和日期,天干共十个字,因此又称为「十干」,其排列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个字,排列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对阳支,阴干对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称为“60甲子”或”花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60甲子循环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天干地支这共二十二个的符号错综有序,充满圆融性与规律性。它显示了大自然运行的规律,即时(时间)空(方位)互动,和「阴」与「阳」的效果结果。中国历法蕴含了阴阳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运化的规律。

年: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后,又从头算起,循环往复,循环不息。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开始,每一个月的地支永恒不变,紧接着依次与天干组合;由第1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从甲子月到癸亥月,共60甲子,刚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开始,按顺序先后排列,六十日刚好是一个干支的周期。

时:由甲子时开始,但记时的地支永恒不变,每一天十二个时辰。

补充典故:

相传黄帝时代,因有蚩尤神扰乱,黄帝忧民之若,遂与蚩尤大战於涿鹿之野,流血百里不能治之,黄帝於是斋戒沐浴、筑坛祀天、方丘礼地。天乃降十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帝乃将十干圆布像天形,十二支方布像地形,始以干为天,支为地,紧接着乃能治之。后有大挠氏将十天干、十二地支分配成60甲子,并以黄来开国日定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此乃天干地支的由来。

天干地支可以拿来代表时间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天干地支中的天干,不能独立代表时间。

十天干十二地支一起预示年份。

十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

天干序数按:1(甲),2(乙),3(丙),4(丁),5(戊),6(己),7(庚),8(辛),9(壬),10(癸)

地支序数按:1(寅),2(卯),3(辰),4(巳),5(午),6(未),7(申),8(酉),9(戌),10(亥),11(子),12(丑)

十二地支又与12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更多阅读:

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文化的集中展现,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时到现在日,它其实没有过时,仍然生存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

自建国以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固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不过传统文化用其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下来,天干地支纪年法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坚信,它将继续传承并且发扬光大。

考古发现,在商朝后期帝王帝乙时的一块甲骨上,刻有完整的60甲子,或许是那个时候的日历。这也说明在商朝时已经开始使用干支纪日了。依据考证,春秋时期鲁隐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发生一次日食。这是中国使用干支纪日的比较确切的证据。而使用皇帝年号纪年那么是汉武帝时期建元年号。

天干地支之配合,制造出一个以六十个时辰、六十天、六十个月、以及六十年为一周的运行周期,并不断地有序地反复循环,形成稳定的周期律。因为天干地支配合产生的周期以天干“甲”与地支“子”为开始,因此人们又将这个以六十为一个过程的周期称为“甲子”。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古时候用天干地支纪月、日、时的方式方法?

纪日法与纪年法一样,都是规定某一天的天干地支,紧接着60天一循环。

纪月法:闰月没有干支,下面的讲法不指闰月。

地支: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十二月为丑。

天干:看年的天干。

假如年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年1月天干为丙,2月天干为丁。。

假如年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年1月天干为戊,2月天干为己。。

假如年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年1月天干为庚,2月天干为辛。。

假如年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年1月天干为壬,2月天干为癸。。

假如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年1月天干为子,2月天干为丑。。

以上是简便的方式方法,实际上,假如规定了某甲*年(甲子年,甲丙年,甲戊年。。。)的一月为丙寅月,那么这年的二月为丁卯月,。。。,十二月为丁丑月。继续,第2年为乙*年,一月为戊寅月,。。。。。。十二月为己丑月。第3年为丙*年,一月为庚寅月。。。。。。与上边五句话所说的一致。总之,纪月法也是先规定了某月的天干地支,紧接着60个月(五年)一循环的。

纪时:地支:23点到1点是子时,1点到三点是丑时,。。。。。。

天干:看日的天干。

假如日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天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天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天子时为戊子时,丑时为己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天子时为庚子时,丑时为辛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天子时为壬子时,丑时为癸丑时。。

与纪月相同,上面五句话是简便的讲法。假如规定甲*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60个时辰(五天)一循环,每个时辰的名称与上面五句话都相符。总之,干支纪时也是先规定某一时辰的天干地支,紧接着推出来的。

也就是说,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通过单独地规定某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紧接着把天干地支都+1,作为第2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不过有个问题:既然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原理都一样,为啥只有纪月和纪时有五句话的算法,而纪年则需要晓得某年的天干地支进行计算,纪日务 必要查看万年历呢?

先说纪年。如果还有一个纪时单位“牛”的话,1牛=12年,那么当然可以规定甲子牛的第1年为丙寅年等等,但不存在如此的单位“牛”。而假如知道某一年的天干地支,打比方说1987年是丁卯年的话,计算1234年、1840年甚至10000年的天干地支都比较容易。所以想了解某年的天干地支的话,只要晓得其他某一年的天干地支就能够简单地计算出来。

再说纪日。请问:丙寅月的第1天的天干地支是什么?不晓得吧?这就对了,由于农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每一个月的天数是变化的,因此不是天干数10的倍数,亦不是地支数12的倍数。于是,如果一个月的第1天是甲子日,不考虑闰月,要经过60个(大月+小月),即(30+29)*60=3540天,才有一个月的第1天也是甲子日。1984年是甲子年,一月是丙寅月,我们马上知道1989年的一月也是丙寅月,由于5年是一个轮回。我们只要晓得连续五年的一月是什么月,就能够知道任何一年的一月是什么月,进而知道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月是什么月。在这1二十个月里,想了解某一天的天干地支,假如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就需要晓得连续1二十个月每一个月的第1天的天干地支。这还没有考虑闰月的情形,就已经麻烦得无人愿意去try了。

也就是说,因为不是每一个月都是10或12的倍数,这才不能由一个月的天干地支得到这个月中某一天的天干地支。

再有,由年的天干可以知道该年任何一个月的天干,不受闰月作用与影响。但如上所说,知道1二十个月每一个月第1天的天干,由月的天干推每一天的天干为啥要受闰月作用与影响呢??

俺们是可以假设一下:1月为丙寅月,无论1月和2月中间是不是有闰月,2月都是丁卯月,因此闰月对月的名称没有作用与影响。如果1月的最后1天(第三0天)是甲子日,1月和2月之间假如没有闰月,则2月第1天是乙丑日;但假如1月和2月之间有一个59天的闰月,2月第1天就变成甲子日了。不理解?那么我说的更简单一点:闰月这个月没有干支名称,但纪日的天干地支名称要一直排到闰月里再继续排。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农历每一个月都是30天,闰月一律是60天,那不如就可以编口诀诀窍了。规定某单数月的第1天为甲子日,那么所有单数月的第1天将都是甲子日,所有双数月的第1天都是甲午日。

天干地支有什么含义?

是指在干支历中,天干地支皆为阴性或者阳性的组合。

如:甲子年,丙寅月,甲子日,丙寅时为八字纯阳,即阳年阳月阳日阳时;乙丑年,己卯月,乙丑日,己卯时,为八字纯阴,即阴年阴月阴日阴时。阴分阳分之说是没有的,古时只有时与刻,并未精确到分。

十天干中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中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阳年阳月阳日阳时就是指天干地支搭配全为阳性的组合。阴属也是一样规律。

更多阅读

天干地支在咱们国家古时候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以纪月、纪年、纪时等。春秋战国时代又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而十二辰纪时制度至迟西汉时已被采用。

西汉末始又用干支来纪年。唐以后,五代历书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又将十干十二辰配合以纪时,至此年月日时分别全以干支注记,这便是干支历(甲子历),它是一种阳历。

此外,干支注记时间的方式起码还从殷历开始,附加在各个朝代到现在所制定的阴阳历中,两种历法同时并用。

干支注记时间在咱们国家古时候一直使用,从未间断。因此对研究历史非常有用处,十分容易精密推算历史时间。如《冯婉贞》:“咸丰庚申,英法联军白海入侵。”咸丰,皇帝年号;庚申,干支纪年。

在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理论中,干支按其顺序分为阴阳,逢单数属阳,逢双数属阴。

天干之甲、丙、戊、庚、壬,地支之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数;天干之乙、丁、己、辛、癸,地支之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数。在这个基础上,依据相克相生的论理,精密推算人事的平稳安定、兴衰、冲突及其生灭。

天干地支这样一些符号被付与了富饶的神秘的文化内容,是了解古时候中国人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天干地支

古时候用天干地支纪月、日、时的方式方法?

纪日法与纪年法一样,都是规定某一天的天干地支,紧接着60天一循环。

纪月法:闰月没有干支,下面的讲法不指闰月。

地支:一月为寅,二月为卯,三月为辰,。。。。。。,十二月为丑。

天干:看年的天干。

假如年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年1月天干为丙,2月天干为丁。。

假如年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年1月天干为戊,2月天干为己。。

假如年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年1月天干为庚,2月天干为辛。。

假如年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年1月天干为壬,2月天干为癸。。

假如年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年1月天干为子,2月天干为丑。。

以上是简便的方式方法,实际上,假如规定了某甲*年(甲子年,甲丙年,甲戊年。。。)的一月为丙寅月,那么这年的二月为丁卯月,。。。,十二月为丁丑月。继续,第2年为乙*年,一月为戊寅月,。。。。。。十二月为己丑月。第3年为丙*年,一月为庚寅月。。。。。。与上边五句话所说的一致。总之,纪月法也是先规定了某月的天干地支,紧接着60个月(五年)一循环的。

纪时:地支:23点到1点是子时,1点到三点是丑时,。。。。。。

天干:看日的天干。

假如日的天干为甲或己(甲+5),则当天子时为甲子时,丑时为乙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乙或庚(乙+5),则当天子时为丙子时,丑时为丁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丙或辛(丙+5),则当天子时为戊子时,丑时为己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丁或壬(丁+5),则当天子时为庚子时,丑时为辛丑时。。

假如日的天干为戊或癸(戊+5),则当天子时为壬子时,丑时为癸丑时。。

与纪月相同,上面五句话是简便的讲法。假如规定甲*日的子时为甲子时,那么60个时辰(五天)一循环,每个时辰的名称与上面五句话都相符。总之,干支纪时也是先规定某一时辰的天干地支,紧接着推出来的。

也就是说,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是通过单独地规定某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紧接着把天干地支都+1,作为第2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

不过有个问题:既然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原理都一样,为啥只有纪月和纪时有五句话的算法,而纪年则需要晓得某年的天干地支进行计算,纪日务 必要查看万年历呢?

先说纪年。如果还有一个纪时单位“牛”的话,1牛=12年,那么当然可以规定甲子牛的第1年为丙寅年等等,但不存在如此的单位“牛”。而假如知道某一年的天干地支,打比方说1987年是丁卯年的话,计算1234年、1840年甚至10000年的天干地支都比较容易。所以想了解某年的天干地支的话,只要晓得其他某一年的天干地支就能够简单地计算出来。

再说纪日。请问:丙寅月的第1天的天干地支是什么?不晓得吧?这就对了,由于农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 每一个月的天数是变化的,因此不是天干数10的倍数,亦不是地支数12的倍数。于是,如果一个月的第1天是甲子日,不考虑闰月,要经过60个(大月+小月),即(30+29)*60=3540天,才有一个月的第1天也是甲子日。1984年是甲子年,一月是丙寅月,我们马上知道1989年的一月也是丙寅月,由于5年是一个轮回。我们只要晓得连续五年的一月是什么月,就能够知道任何一年的一月是什么月,进而知道任何一年的任何一个月是什么月。在这1二十个月里,想了解某一天的天干地支,假如用同样的方式方法,就需要晓得连续1二十个月每一个月的第1天的天干地支。这还没有考虑闰月的情形,就已经麻烦得无人愿意去try了。

也就是说,因为不是每一个月都是10或12的倍数,这才不能由一个月的天干地支得到这个月中某一天的天干地支。

再有,由年的天干可以知道该年任何一个月的天干,不受闰月作用与影响。但如上所说,知道1二十个月每一个月第1天的天干,由月的天干推每一天的天干为啥要受闰月作用与影响呢??

俺们是可以假设一下:1月为丙寅月,无论1月和2月中间是不是有闰月,2月都是丁卯月,因此闰月对月的名称没有作用与影响。如果1月的最后1天(第三0天)是甲子日,1月和2月之间假如没有闰月,则2月第1天是乙丑日;但假如1月和2月之间有一个59天的闰月,2月第1天就变成甲子日了。不理解?那么我说的更简单一点:闰月这个月没有干支名称,但纪日的天干地支名称要一直排到闰月里再继续排。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农历每一个月都是30天,闰月一律是60天,那不如就可以编口诀诀窍了。规定某单数月的第1天为甲子日,那么所有单数月的第1天将都是甲子日,所有双数月的第1天都是甲午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