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卦为震下卦为兑动爻为6爻(月亮六冲阳气)
今起得一卦。本卦是上兑下震,动爻六二,不知将会发生何事,请帮忙剖析。。。
其实也就是说你想问的事已经发生了,那么这样就是:今起得一卦。本卦是上兑下震,动爻六二,不知将会发生何事,请帮忙剖析!!!这个卦把你要在网上发帖询问这事已经告知你了,你还叫我们帮忙剖析,这不是沙弥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揣着清楚明白装糊涂,高手啊!!!再者说了你也没说你起卦所卜何事?说不定有人算出来你便秘!!!哈哈,有点小伎俩都要显摆,如今的人啊,真浮操!!!
梅花易数,6坎为上卦,4震为下卦,6为动爻,求健康!望高人指点迷津!_百度。。。
体 震 木
用 坎 水
互 坤 土
互 艮 土
变 艮 土
当前状态不错,但是未来一些时日将不是很好
今起得一卦。本卦是上兑下震,动爻六二,变卦上兑下兑,问事:和女朋友的姻缘。。。
假如是4月3日摇的卦,试剖析如下:
世持妻财衰临白虎,说明你的情感到了破裂的边缘。应临妻财月克逢空遇朱雀,说明你的女朋友已经对你死心。你曾经暴跳如雷,而她歇力争辩,你们不欢而散。世卦兄弟寅木旺动化进神临腾蛇,说明你们两方的冲突无法破解,致使你到现在心神不宁。卦变六冲,双方终将分手。
本卦为上离下兑,变卦为上震下兑,变爻为6,第五2卦。问工作,何解?
需要把卦贴出来,我才能帮你解释啊
上震下震卦详细解读是什么卦
震卦卦象。
震为雷卦的代表象征意义,八卦中震卦的符号产生,是古代人们在雷雨交加的日子里,看见闪电像几条玉龙在乌云中狂奔乱舞。
接着便是天崩地裂的响声,于是用“一”画出那厚实的云层,用“二二“画出那一条又一条像玉龙翻滚般的闪电,于是产生了如此的符号,以代表震。
《易经》第2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有什么含义
地雷复卦,上卦为坤卦下卦为震卦,因此讲坤上震下。
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
剥,就是剥落之义,万物不可以终久的剥落,剥落至极上,则必定返下而生,所以接着是复卦
循环往复 循环再生
二十四、复卦 地雷复《复》(下雷上地) 第2十四
雷在地中利静养,亨通无碍有攸往;
修身开悟识天根,寓动于顺阴复阳。
摇摆过度生险象,迷途知返德无疆;
敦厚复归尚中庸,邪道误国君遭殃。
【原文】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译文】复卦象征阳气回复之意,为十一月之卦,此时阴气剥阳已尽,阳复生而起于初,故谓之复。阳气复返,则往来无碍,故可万事亨通。而微阳生长,生机畅旺,不受侵害,初阳上复,群阴引以为朋,复道畅通,毫无咎害。
复,反也。《复》卦上坤下震,一阳在下,五阴在上,有如一阳来复。《周易》以此象征生命剥落不尽,生生之理不穷,春回大地,生机更发的情状。
初九居下履正,不远而复,无灾无悔;
六二居中位正,比附初阳,有亲仁自益之美;
六三失正无应,乘承皆阴,但蹙眉求复,终究是无咎害;
六四当位应初,遵从正道,专心回复,物莫之犯;
六五居厚履中,自察不偏,笃诚向善,无所悔恨;
上六穷极于上,无应于下,迷不知返,终至于灾。
由卦形来看,就能够了解,剥卦的“上九”剥落,成为纯阴坤卦代表十月的;这时,阳又在下方酝酿,到了十一月的冬至,一个阳爻又在“初”位出现,成为复卦。这样阴阳去而复返,使万物生生不息,所以亨通。由上下卦分开来看,内卦“震”是动,外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顺其自然的上升;因此讲,出入没有妨碍,志同道合的friend来,也没有凶灾。
再由消息卦来看,一阴开始发生在五月的姤卦,一步步上升,经过全部变成阴的十月的坤卦,到一阳复来的十一月的复卦,前后经过七个爻,将一爻看作一日,因此讲:一阴发生到一阳复来,历经“七日”。也就是,凶必定返回吉,危必定转为安,这是自然的金科玉律,由这一卦开始,阳刚又开始伸长,故有利于积极行动。
复卦是特别有名的一个卦,有一个成语就叫“一阳来复”,它给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图景:阳气开始复苏,春天即将到来。复卦在十二消息卦中代表阴历的十一月,在这个月的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阴气最盛、阳气最少。邵雍有一首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始。”
复卦的阳气是从阴气最为繁盛的时候开始的。为啥是“七日来复”?由于阳气开始向上升,从姤卦开始到复卦,刚好经过了七个卦(姤、遁、否、观、剥、坤、复)。还有如此的一种讲法,月亮的盈亏规律(朔、弦、望、晦)有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是七天。可见第七天是一个关键的日子,是一个开始的日子。
《复》卦谈的是回复,事实上谈的就是改正错误之道。在此一卦里,其作者论述了回复的“亨通”、“无疾”、“无咎”;谈论了只要“不远复”,便“无祗悔”;也颂扬了“敦复”的“无悔”;亦肯定了屡犯屡改的“频复” ;并特别提出与指责了凶险异常的、若“用行师”,则“终以大败”,若用 “用其国”,则有“君凶”亡国的迷途不知返的“迷复”。这种坦诚的改正错误的态度,不要说出此刻远在殷周之际的君王口中,就是在殷周之后至近代史的历代君王中,这一种见识与态度亦实属稀奇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