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师傅是谁(司马刘备黄石)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诸葛亮的师傅是司马徽,在三国时期很厉害的一个人物,被人称为“水镜先生”。三国本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这个时期有才的人物比比皆是。诸葛亮是一个很精明的人,他先后从师于司马徽、黄承彦、封公玖等人。
古时候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古时候诸葛亮的师傅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庞德公让从子庞统去见教司马徽,庞统被徽赞誉为南州冠冕,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娶了诸葛亮的姐姐,诸葛亮每次见庞德公都参拜,庞德公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
这两个小辈学生被司马徽推荐给了刘备,司马徽其他别的学生在《三国志》中,较为出名的诸葛亮与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共游学,亮只学大略,志向高远。
诸葛亮简单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看见诸葛亮的营垒,称赞其为“天下奇才”。唐太宗与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数次提到诸葛亮的治军之法与八阵图,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且表明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史官鲜克知兵,不能纪其实也就是说迹焉”。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
诸葛亮的师傅是司马徽。司马徽是三国时期当之无愧的第1伯乐,时人叫作水镜先生。历史称为其“毕生清雅,善知人”。 放眼能人辈出、贤士群星灿烂的三国,在发觉人才方面,没有人能与诸葛亮的师傅司马徽比肩。
那个时候刘备客居荆州,一直遭到陷害,而后在一次险境中跃马跳过了檀溪,见到了水镜先生。这个事情仔细剖析一下就会发现是司马徽排布好的,从刘备得到的卢马,再到伊籍劝刘备走西门。
按理说伊籍久居荆州,没有可能不晓得西面是檀溪,而且伊籍之前见过的卢马,所以让刘备走西门越过檀溪去见司马徽。而到了司马徽门前,司马徽像是知道似的主动出来迎接,还说什么琴声高亢之处,必有英雄窃听。
而后刘备理所当然的认识了徐庶,徐庶先是大破曹仁,让刘备认知到了本人的厉害,而后老母被办,临走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并把诸葛亮大夸特夸,比自己厉害十倍。刘备一听兴高的不得了,徐庶已经很厉害,还有比徐庶更厉害的,所以刘备后来才会亲自三顾茅庐。
更多阅读
司马徽轶事典故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乡中曾有人向他问好,他回答说:“好”。
有次,有人告知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老婆知道后便责备他:“人们认为您有高尚的道德,所以告知您。您为啥忽然听说他人的儿子死了,而对他人说好呢!!!”司马徽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所以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后世“好好先生”多指不坚持原则的人与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的人。
参考资料来源:知识混装大无极-司马徽
诸葛亮的师傅是谁啊
诸葛亮: 司马徽。
张良: 黄石公。
范蠡: 计然。
外人师傅无从考证。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毕生湮没不彰。
黄石公(约前292年-前195年),道家学者,秦汉时人,后得道成为神仙,被道教纳入神谱。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5。《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见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素书》,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计然,生卒年不详,姓辛氏,又作计倪、计研、计砚,字文子,号称渔父。春秋时期著名谋士、经济学家,春秋时期宋国葵丘濮上(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著有《文子》、《通玄真经》。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以其五而灭吴。
诸葛亮那么厉害,他师傅到底是谁,当然不是鬼谷子?
野史中记录载入的有,诸葛亮从水镜先生司马徽处学得纵横之术,并且从岳父黄承彦处学得阵图兵法,从廖九公处学得计谋计策。
三国时期的头号战略大师是谁呢?是诸葛亮吗?
中国历史上战略高度的大谋划,不胜枚举。但凡能提出这种战略的,都是青史留名的大战略家。
- 先秦时,有管仲【尊王攘夷策】、张仪【连横策】、范睢【远交近攻策】、白起【伐赵对】【平楚策】、
- 两汉时,有韩信【汉中对】、李左车【胁燕迫齐策】、耿弇【决策河北、定计南阳】、
- 隋唐五代时,有长孙晟【间突厥疏 】、李泌【平乱诀】【平蕃策】、王朴【平边策】、
- 宋元明清时,有岳飞【伐金策】、伯颜【征宋策】、朱元璋【伐元令】、范文程【南伐中原疏】……
而汉末三国时期, 除了荀彧的【奉天子令不臣议】【平四方策】、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无不青史留名,奠定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基础,羊祜【伐吴疏】更是西晋得以结束分裂,统一全国的战略总纲。其实也就是说还有一位大战略家,被历史有意无意忽视了,他就是东吴开国君主,吴大帝孙权。
从白衣渡江、袭杀关羽,到和诸葛亮重立同盟,实现【二帝并尊】这十年间,孙权的一系列外交和军事手段,将博弈和制衡之术,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可谓是一手缔造三国鼎足局面的灵魂设计师。
当刘备逼退曹操亲征大军, 夺占汉中、上庸,关羽水淹七军,兵困襄樊。 曹魏南线的夏侯渊和于禁两大部落覆灭,曹仁部落只剩下千余残兵。
此时刘备全据益州,加上荆州三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且相对于曹操控制的北方各州,益州受汉末战乱破坏损害较小,不仅地域辽阔,同时户口众多,因此刘备此时麾下兵马不下于15万人(荆州部落野战精锐3万、地方留守军2万,益州部落野战精锐6万、地方留守军3万),可动员总兵力超过20万人,达到其实也就是说力最巅峰。
眼见几年前在公安时还是自己附庸, “进退狼跋” 的刘备,如今业已是“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在孙刘联盟中即将居于主导地位,更大有席卷江山,一统天下之势,孙权果断出手, 重用吕蒙,联合曹魏,共制刘备。
东吴大多数督:吕蒙
吕蒙白衣渡江,夺占江陵;陆逊截断三峡,歼灭荆州留守军数万。关羽军前方有强敌,后路被截断,士卒家眷尽落敌手,近三万人马未经与吴军交手便已溃散,关羽仅带数百亲信退守麦城,终于被东吴擒杀。
刘备卧薪尝胆数年,动员七万大军东征复仇。然而在相持经年后,被陆逊“火烧连营”,再遭一场惨败,刘备四万中军精锐全军覆没,冯习、张南、傅肜等军中一线骨干战死,沙摩柯率领的一万武陵蛮军同样全灭,黄权率领的江北部落万余人叛投曹魏。从此以后,又有孟达率上庸郡叛投曹魏,刘备既愧且恨,抓耳挠腮,无颜面返回成都,就在白帝城一病不起。
短短几年,蜀汉政权的两次惨败,前后折损兵马超过十万人,大将重臣和军中骨干损失无数,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巅峰时期相比,均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确已遭受重创,元气大伤。
现在,孙权又改弦更张,绝交魏国。曹丕大怒,三路大军大举南侵,最终,吴将朱桓于羡溪之战,只用五千人就大破曹仁数万大军;吴将朱然于江陵之战,面对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众多魏国名将,坚守半年,名震中夏。
将三路魏军尽数击退后,孙权派遣使者拜谒病重的刘备,向四面楚歌的蜀汉重新示好。刘备就算心中再怎样痛恨,作为家庭,为着本政权的长远利益,也不得不强咽苦果,事实上从此默认了 东吴对荆州的所有权。
刘备一死, 诸葛亮执政, 孙权又趁蜀汉人心不稳, 鼓动 南中豪强雍闿孟获等人起兵,席卷南中三郡, 杀建宁太守正昂, 越嶲郡将焦璜,牂柯从事常颀, 将益州太守张裔绑缚至吴国。
诸葛亮不得不遣使访吴,请求孙权放还张裔,并停止对南中叛军的鼓励。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讨价还价,当诸葛亮挥军南征, 杀雍闿,降孟获,收复南中后,也不得不为了维系和孙权的盟约,丢弃自称“汉室正统”的大义名分,并最终承认孙权的帝位合法性,两国实现空前但非绝后的“二帝并尊”。
获得了自称继承两汉法统的蜀汉政权的认可后,孙权从“吴王”变“吴帝”,就不再只是自说自话的闹剧,因而也同样具备了相对的合法性。
在石亭之战,陆逊率军重创魏国曹休部落,斩首万人,令曹魏数十年兵锋不敢南进后,孙权终于可以安心称帝,也终于能放心将都城从武昌迁回建邺。
东吴大多数督:陆逊
而整个时间线中, 雍闿孟获等南中豪强,很明显只是被孙权当做蜀吴同盟的棋子,卖了个好价钱。
孙权在这十年间的战略操作,近乎出神入化!!!他不断示弱,却又狠下煞手,将刘备、曹操、曹丕等天下枭雄尽数戏耍,迫使千古奇才诸葛亮也不得不认输,不仅成功称帝,更得到了一个持续整整四十年的稳定吴蜀联盟,还让东吴的国力兵力和版图始终保持了对蜀汉两倍以上的优势,由此在吴蜀同盟中占据相对优势地位,不能够重蹈赤壁之战后被刘备“反客为主”的覆辙。
而最让笔者叹服的,就是孙权完美展现了:【假如希望得到一个为己能所用的坚定盟友,就要先想方设法削弱他、重创他,来保障自己在联盟中的主导地位】的战略思想。
类似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不落帝国的【远东大战略】,也可说是异曲同工之妙。
那个时候的沙皇俄国,一心要吞并咱们国家的东北地区,让旅顺和大连永远成为其太平洋舰队的不冻港,因此对欧洲争霸并不在乎,而将帝国重心放在了修建和维护其西伯利亚大铁路。
而已经控制了长江流域的英国,则希望沙俄数百万计的“灰色牲口”大军,能够留在东欧,以遏制德国扩张。
因此英国就先是选择扶植满清,从海关到舰队方面,都给予了许多有力支持,待得发现腐朽的满清体制完全是”烂泥扶不上墙“后,又去竭力扶植经历明治维新,初步近代化的日本。
甲午之战后,英国更组建英日同盟,在日俄战争中重创了俄国,也使沙俄吞并中国东北地区,建立“黄俄罗斯”的美梦彻底破灭;最终不得不如英国所愿,将战略重心移回欧洲,去充当英法两国牵制德国的炮灰。
实际上,英国本土只不过是一个孤悬欧陆之外的小岛,竟能压制欧陆列强数百年,建立称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国”,除了工业剪掉鞭子的先发优势,便在于其类似孙权如此的战略大师不计其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