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起名

五行学说包括哪几个方面(五行木克土木生火)

五行 智能起名 04-12

中医学哲学观之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变化的古时候哲学理论,属于古时候的系统论与方法论。

1。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1)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类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此刻较为公众承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朝气蓬勃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炽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炽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繁茂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2)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一)木曰曲直。春温。

(二)火曰炎上。夏热。

(三)土爰稼穑。长夏湿。

(四)金曰从革。秋凉。

(五)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一)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紧接着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式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五行属木,西方五行属金,中间位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依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有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所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是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大自然的各式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一)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二)五行之间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一)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也叫作“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二)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三)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致使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致使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2)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间位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效果。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代人们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间位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间位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间位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同样具备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间位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关联联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一)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亦即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二)以五行之间相克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亦即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2)说明五脏病变的互相作用与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互相传变

(一)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致使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致使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3)指导疾病的诊断

因为人体自己一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在临床上就能够依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推测断定疾病归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依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归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假如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4)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皆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依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一)依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合使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二) 依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一)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代人们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依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紧接着依据病况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依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二)指导精神治疗,因为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息息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Yi经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

中医基础: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为我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领域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之义。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

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有阴阳,一气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阴阳。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阴变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五行的特性是:

“木曰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的意思。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火曰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的意思,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也就是说,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是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大自然的各式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五行的正常调节机制:五行生克制化: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多数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皆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因此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可以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可以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余可类推。

五行之间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在相克的作用关系中,任何一行皆有“克我”、“我克”两方面的关系。《黄帝内经》叫作“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因 此,五行之间相克的关系,又叫“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以土为例,“克我”者木,则木为土之“所不胜”。“我克”者水,则水为土之“所胜”。余可类推。

制化规律:五行中的制化关系,是五行生克关系的结合。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与发展。于是,必须生中有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相反相成,才能维持和促进事物相对平衡协调和发展变化。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这种生中有制、制中有生、互相生化、互相制约的生克关系,叫作制化。其规律是: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五行的异常调节机制:五行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五行结构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为子母相及和乘侮胜复。

    子母相及:及,作用与影响所及之意。子母相及是指五行生克制化遭到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的相生现象。包括母及于子和子及于母两个方面。母及于子与相生次序一致,子及于母则与相生的次序相反。如木行,作用与影响到火行,称之为母及于子;作用与影响到水行,则称之为子及于母。

    相乘相侮:相乘相侮,事实上是反常情况下的相克现象。

    相乘规律:乘,即乘虚侵袭之意。相乘即相克太过,超过正常制约的程度,使事物之间失去了正常的协调关系。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相乘的次序与相克同,但被克者更加虚弱。

“相克”和“相乘”是有区别的,前者是多数情况下的制约关系,后者是正常制约关系遭到破坏的异常相克现象。在人体,前者为生理现象,而后者为病理表现。不过近人习惯将相克与反常的相乘混同,病理的木乘土,也称木克土。相侮规律:侮,即欺侮,有恃强凌弱之意。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本身太过,使原来克它的一行,不但不能去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即反克,又称反侮。相侮现象也表现为两个方面,如以木为例:其一,当木过度亢盛时,金原是克木的,但因为木过度亢盛,则金不但不能去克木,反而被木所克制,使金受损,这叫木反悔金。其二,当木过度衰弱时,金原克木,木又克土,但因为木过度衰弱,则不但金来乘木,而且土亦乘木之衰而反侮之。习惯上把土反侮木叫作“土壅木郁”。

    乘侮,都凭其太过而乘袭或欺侮。“乘”为相克之有余,而危害于被克者,亦即某一行对其“所胜”过度克制。“侮”为被克者有余,而反侮其克者,亦即某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克。

    胜复规律:胜复指胜气和复气的关系。五行学说把因为太过或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叫作“胜气”,而这种胜气在五行系统内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报复之气),将其压抑下去,这种能报复“胜气”之气,称为“复气”,总称“胜复之气”。

    胜复的调节规律是:先有胜,后必有复,以报其胜。“胜气”重,“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在五行具有相克关系的各行之间有多少太过,便会招致多少不及;有多少不及,又会招致多少太过。因为五行是单数,因此对于任何一行,有“胜气”必有“复气”,而且数量上相等。故曰:“有重则复,无胜则否”。

也就是说,五行结构系统具有两种调节机制,一为多数情况下的生克制化调节机制,一为异常情况下的胜复调节机制。通过这两种调节机制,形成并保障了五行结构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循环运动。

中医学在五行配五脏的基础上,又以类比的方式方法,依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事实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性可曲可直,条顺畅达,有生发的特性,故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火性温热,其性炎上,心属火,故心阳有温煦之功;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属土,脾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肃,收敛,肺属金,故肺具清肃之性,肺气有肃降之能;水性润下,有寒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属水,故肾主闭藏,有藏精、主水等功能。

    用五行相生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用且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用且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互相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之间相克说明五脏间的互相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之间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就五行的相互之关联联系来讲,除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生克制化胜复外,尚有五行互藏。,“五行者,水火木金土也……第人皆知五之为五,而不知五者之中,五五二十五,而复有互藏之妙焉”(《类经图翼·五行统论》)。即五行的任何一行中,又复有五行。如木行中更具火土金水成分,余类推。中医学依据五行互藏而形成了五脏互藏理论,即五脏的互联网调节机制。

五脏外应五时,所以六气发病的规律,通常是主时之脏受邪发病。因为五脏各以所主之时而受病,当其时者,必先受之。因 此,春天的时刻,肝先受邪;夏天的时刻,心先受邪;长夏的时刻,脾先受邪;秋天的时刻,肺先受邪;冬天的时刻,肾先受邪。主时之脏受邪发病,这是普通的规律,不过也有所胜和所不胜之脏受病的。气候失常,时令不到而气先至,属太过之气;时令已到而气未至,属不及之气。

    本脏之病可以传至他脏,他脏之病也可以传至本脏,这种病理上的互相作用与影响叫作传变。

相生关系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又称“母虚累子”。母病及子系病邪从母脏传来,侵入属子之脏,即先有母脏的病变后有子脏的病变。子病犯母:又称“子盗母气”。子病犯母系病邪从子脏传来,侵入属母之脏,即先有子脏的病变,后有母脏的病变。

    相克关系传变:包括“相乘”和“反侮”两个方面。相乘:是相克太过为病。相侮:又称反侮,是反克为害。

    也就是说,五脏之间的病理作用与影响及其传变规律,可以 使用五行生克乘侮规律来解释。如肝脏有病,可以传心称为母病及子;传肾,称为子病及母。这是按相生规律传变,其病轻浅,《难经》称为“顺传”。若肝病传脾,称为木乘土;传肺,称为木侮金。这是按乘侮规律传变,其病深重,《难经》称为“逆传”。

    运用五行生克规律来治疗,必须分清主次.或是治母为主,兼顾其子;治子为主,兼顾其母。或是抑强为主,扶弱为辅,扶弱为主,抑强为辅。不过又要从矛盾双方来思索,不得顾此失彼。

    在五行中又各具阴阳,木之甲、火之丙、土之戊、金之庚、水之壬为阳,而木之乙、火之丁、土之己、金之辛、水之癸为阴。

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阴阳和五行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形式,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学说 其实就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领域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区别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克相生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克相生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假如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根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五行于中医则展现了具备这五类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之关联联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怎样作用于人体的论理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健健康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简单介绍 五行学说介绍

1。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式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互相作用的结果。世间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金科玉律的统一支配。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源头和多样性的统一。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依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当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互联网状态,即所谓“五行大系”。五行大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相呼应之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胜。五行学说认为大干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变化世界,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宇宙。

2。五行学说是说明世界永恒运动的一种观念。一方面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另一边又认为任何事物皆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因 此,五行学说不但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富饶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用来认识宇宙,解释宇宙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互相联系金科玉律的一种学说。

3。中医学把五行学说使用于医学范畴,以系统结构看法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医学|教导网搜集整理,对中医学专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无比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之关联联系,尤其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五行学说

五行为指的木 火 土 金 水 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就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归纳方法和生克制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 火 土 金 水五种物质所构成。事物的发生发展的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的运动和互相作用的结果。五行的特性又是什么呢?

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 

经常提到的曲直 就是指的树木曲曲直直的,向上 向外舒展的这种升发的状态,因此 凡是具有生长 生发 条达 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可归属于木的范围。

火曰炎上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 升腾 向上的特性,凡是具有温热 升腾的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皆可以归属为火的范围!!!

土爰稼穑 

稼是指的播种 穑是指的收获,所谓稼穑是指土地可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因此 凡是具有生化 承载 受纳等特性的事物或者现象,均可归属于土的范围!!!

金曰从革

 从 就是顺从 服从,革 是指的革除 改革 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 变革 肃杀的特性,因此 凡是具有肃杀 潜降 收敛 清洁性能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金的范围。

水曰润下

所谓润下 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冷 滋润 向下 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均可归属于水的范围!!!

五行学说中所说的木火土金水,不单指五种具体物质,而是指的五种特性的集合。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观指导,将自然界和人体组织结构,按五行属性进行归类,形成描述人体内 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有哪些关系呢?

这关系到五行学说的内容,首我们主要从相克相生 相乘相侮两方面来阐述,先是五行的相克相生:

相生 是指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具有互相资生,互相助长 互相促进的效果

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而相克 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互相抑制,互相制约和互相克制

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克相生,它们是即相反 又相承的两面,其中生中有克 打比方说 水生木 木生火 而水可以克火,这便是生中有克。克中亦有生,打比方说 金克木 木克土 而土却能生金,因此这是克中有生。只有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和协调的发展。这便是五行的生克制化,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正常的关系!!!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不正常关系 又称为病变关系,我们用相乘和相侮来概括,相乘 是指的一行对所胜的一行过于克制的病变关系

打比方说说:木原本是克土,不过假如木太过 克制土的力量会增强,从而致使土的虚弱,这便是木旺乘土!!!

而当土过于虚弱的时刻,木固然并不是很强大,不过由于它本来就克制了土,因此木克土的力量依然会增强,这便是土虚木乘。

由此我们看得出,相乘的方向 其实也就是说跟相克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也可以称相乘为相克太过!!!

相侮 也属于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相侮是指的一行对所不胜的一行反克的病变关系,打比方说说 正常或许应该是金克木,不过 假如木过于旺盛 它不但不被金所克制,反过来会反侮金!!!这便是木亢侮金。

而假如金过于虚弱,木 固然并不强大,不过木它不但不被金所克制,它反过来依然会反侮金,这叫金虚木侮!!!

由此俺们是可以看得出,相侮的方向是依照反克的方向来进行的,因此相侮又称为反克太过!!!

相乘和相侮,它们都是反常的克制现象,这两者之间 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五行学说,可以拿来说明五脏之间相克相生之间的联系

打比方说:肝藏血以济心血;这便是肝生心,即: 木生火

心阳忆助脾阳运化;这便是心生脾,即火生土;

脾的健运可以补益肺气;这便是脾生肺,即土生金;

肺的清肃下行,能够起到好作用的肾的纳气;这便是肺生肾,即金生水

肾所藏之精,能滋养肝学;这便是肾生肝,即水生木

而肝的疏泄,可以疏达脾气,令脾气不至拥塞。这便是 肝制约脾,即木克土

脾的健运可以控制肾水,使肾水不至泛滥。这便是脾制约肾,即 土克水

肾主水,可以抑制心阳,使心火不能够亢盛。这便是肾制约心,即水克火。

而心的阳气可以制约肺肃,使肺金清肃不治太过。这便是心制约肺,即火克金。

肺的清肃,抑制了肝的升发,防其太过。这便是心制约肝,即金克木。

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不但可以说明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还不错说明五脏之间病变的传遍规律。

first of all依照相生之间的传遍规律:即母子关系:

1、母病及子;

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也称“顺传”

打比方说:肾与肝是母子关系,肾脏是母脏,肝脏是子脏。若母脏肾阴精亏虚不足,就会致使子脏的肝,阴血不足。最后出现肝肾两脏同时亏虚。这便是母病及子。

再打比方说:脾胃和肾也是母子关系,脾土为母脏,肺金为子脏。若母脏脾胃虚弱日久,会致使子脏肺气不足,这便是母病及子的传变。

2、子病及母;

指病变由母脏波及到子脏,也称“逆传”

子病及母有三种形式:

1、子脏比较亢盛,从而引发母脏亢盛,最后致使两脏都很亢盛。又称为:子病犯母;

打比方说:心火旺盛,作用与影响到母脏,从而引动肝火,致使心肝火旺。这种心火引动肝火,表现心烦失眠,而致使性格焦躁。这便是子病犯母的第1种形式。

2、子脏虚弱致使了母脏虚弱

打比方说:肺气的虚弱不足,会致使母脏脾胃也会虚弱不足;

再打比方说:心血不足也往往累及到他的母脏肝血不足,从而致使心肝血虚。

3、子脏过于亢盛,致使子盛母衰,又称为子盗母气。

打比方说,肝火旺盛,会致使肾精的亏虚,此亦为子盗母气。

依照相生有子病及母,和母病及子,两种规律。

依照相克规律亦有,两种病变规律。

1、相乘:相克太过,或五行不及而被克为病。

打比方说:肝气太过,或脾气不及,都会致使肝木克脾土的力量太过,或是相克,或是相乘。这就叫肝气乘脾。

肝气犯胃,肝气犯脾,我们又称为肝气不和,或肝脾不调。这两种会出现什么表现呢?

通常来讲会出现情绪比较紧张,容易烦躁焦虑,平时的压力还算大,假如克制胃的力量增强的化,会出现胃胀,腹胀,嗳气反酸等症状。如过克制脾的力量增强的话,会致使腹胀腹泻等等表现。这便是我们通常来讲讲的一紧张就会出现拉肚子的表现。打比方说有些同学考试之前,很紧张,一紧张就会没有胃口,吃不下饭,由于他胃胀,而有人一紧张就会拉肚子,这都是肝木和脾土之间相乘病变传变规律的展现。

相克的病变传变除了相乘,还有相侮的传变规律。

相侮:即反克为病,他是逆着相克的传变规律传变

打比方说:肺金克制肝木,肝木容易旺盛太过,或者是肺金容易虚弱不足,皆可以,致使肝木不但不被肺金所克,还会反侮肺金,肝木反侮肺金,会出现什么症状呢?肝木旺盛,会出现急躁易怒,情绪暴躁。当他出现情绪激动,,打比方说跟人剧烈争吵,肝旺就会出现反侮肺金,而出现剧烈的咳嗽,甚至是咳血的症状,这种一发脾气就咳嗽,或咳血的情形,这就属于肝木反侮肺金的情形。

五行学说的相克相生,相乘,相侮的传变规律,不但可以说明五脏的病变规律,还不错用以指导疾病诊断和防治。

其中依照相生的规律确定的防止规律,可以概括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其具体治法可以有以下五种:

滋水涵木法 :又称滋肾养肝法,或滋补肝肾法

是指通过滋养肾阴,来养肝阴的方式方法,这一个方法适合使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

肝旺泻心法 :是指清心火以治疗肝火旺者方法

用于心肝火旺证

抑火补脾法: 又称温阳健脾法;

是指温补阳气,以补助脾胃,此处的火固然是相应的心火,不过中医上呢认为,心火心阳的本质在于肾阳,因此抑火补土的方式方法就是通过补肾阳,达到温补脾阳的方式方法,适合使用于脾肾阳虚证。

培土生金法: 又称补脾养肺法,指是通过培补脾气以助益肺气的方式方法,适合使用于脾肺两虚证。

金水相生法: 即滋养肾之阴法,适合使用于肺阴亏虚,不能滋养肾阴,或者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肺阴的,肺肾阴虚证

以上是依照相生的原则治疗的原则和方法;依照相克的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扶弱

当一行太强,我们要要抑制他,当一行太弱时,我们就接济他。使五行恢复平行,依照相克规律,有以下四个治法:

1、抑木扶土法: 又称疏肝健脾法;是指通过疏肝平肝以健脾,治疗肝旺脾虚的办法,适合使用于脾气急躁易怒,致使胃胀,腹胀,嗳气,反酸,大便溏泄的症状;

2、培土制水法: 又称温肾健脾法,是指温运脾阳,或温肾健脾,以治疗水湿停聚的的方式方法;

适合使用于水湿泛滥而致使的水肿胀满的症状

3、佐金平木法: 又称泻肝清肺法,是清肃肺气,以抑制肝气的一种方法,适用肺气清肃于肝火偏盛,作用与影响致使的急躁易怒,咳嗽咳血症状

4、泻南补北法: 又为滋阴降火,泻火补水法,是指泻心火滋肾水,心火偏旺者心肾不交证;适合使用于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腰膝酸软的症状,也就是说恢复平衡是,五行之间相克的本质大法。

1、为啥有的人一辈子气就会胃痛?

答:肝气犯胃,(肝胃不和),即目旺乘土,肝气强旺,就容易生气,毕生气肝旺克制脾胃太过,就会致使胃胀,胃痛,容易拉肚子!!!故此我们怎样治疗呢?

治疗:抑强扶弱

肝气太旺,所以应该抑强,用疏肝的方式方法,肝脾不足,治疗应该扶弱,用健脾和胃的方式方法;所以选用疏肝和胃的方式方法;

打比方说选择柴胡疏肝散,四逆散,逍遥丸等

2、为啥有人越累越睡不着?

由于累,疲劳属于肾虚,肾水不足,则心火容易偏旺,肾水越睡不着,则心火越偏旺,所以越睡不着,这是一个心肾不交证;

心火偏旺,所以需要泻心火,肾水不足所以需要补肾水来恢复平衡;这便是抑强扶弱的治疗原则展现

方药:天王补心丹,或者是酸枣仁汤来进行治疗

下面依据五行的相生原则,治疗原则为:

实则其泻子,虚则补其母

相克的原则:抑强扶弱;

那么这样也就是说;运用五行学说,治病的原则就是,恢复平衡;

中医学哲学观之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变化的古时候哲学理论,属于古时候的系统论与方法论。

1。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1)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类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此刻较为公众承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朝气蓬勃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炽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炽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繁茂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2)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一)木曰曲直。春温。

(二)火曰炎上。夏热。

(三)土爰稼穑。长夏湿。

(四)金曰从革。秋凉。

(五)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一)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紧接着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式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五行属木,西方五行属金,中间位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依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有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所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是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大自然的各式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2。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一)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二)五行之间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三)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一)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也叫作“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二)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三)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致使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致使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2)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间位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效果。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代人们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间位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间位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间位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同样具备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间位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之关联联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之关联联系

(一)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亦即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二)以五行之间相克说明五脏之间互相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亦即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2)说明五脏病变的互相作用与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互相传变

(一)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致使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致使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二)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3)指导疾病的诊断

因为人体自己一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在临床上就能够依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推测断定疾病归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依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归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假如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4)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皆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依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一)依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合使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二) 依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一)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代人们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依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紧接着依据病况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依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二)指导精神治疗,因为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息息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Yi经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