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起名

鬼谷子書和易經五行風水鬼谷子(鬼谷子和周易有關系嗎)

五行 智能起名 04-14

鬼谷子的有關信息

王詡,也叫作王禪,鬼谷子,是歷史上極富神秘色彩的傳奇人物,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春秋戰國時代著名的思想傢、謀略傢、兵傢、教導傢,是縱橫傢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傢:孫臏、龐涓;縱橫傢:蘇秦、張儀。

鬼谷子,姓名王詡,戰國時期衛國人。其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術、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中國春秋戰國史上一代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傢”之一,縱橫傢的鼻祖,也是位卓有功名的教導傢。經常進入雲夢山采藥修道。因隱居清溪鬼谷,所以稱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被喻為縱橫傢之鼻祖的緣故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期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谷子既有傢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傢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傢的祖宗衣缽,預言傢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谷子是一位奇才、全才。其著作有《鬼谷子》又叫做《捭闔策》、《本經陰符七術》言練氣養神之法。

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瞭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谷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傢的經典《道藏》中。民間也有傳說鬼谷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在道教中鬼谷子尊號為玄都仙長。

據明代杜光庭《求異記》記錄載入,鬼谷子生於軒轅時期,歷經夏商周三代。按它之義,鬼谷子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前就生活在黃帝時代,直至周朝末年,壽命達1000多年之久。這更為鬼谷子增加瞭一絲神秘 。史書鬼谷子本人記錄載入內容不多,但知名人物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等皆為鬼谷子的弟子。使俺們根據他的弟子活動的時期作以下推理⓵。

公元前約400年,鬼谷子出生,十幾歲離母而去;

公元前約380年,鬼谷子二十歲,走出雲夢山各國遊說,建功立業;孫臏、龐涓出生;

公元前約360年,鬼谷子返回雲夢山隱居教書授課,孫、龐二十歲拜鬼谷子學藝;

公元前353年,孫臏、龐涓大戰於桂陵。

公元前313年,張儀拜師學成後任秦國相國;此時張儀五十歲左右,蘇秦二十歲左右。

公元前約290年,毛遂出生,繼後拜師學藝,成為鬼谷子的關門弟子;

公元前約270年,鬼谷子仙逝;

公元前258年,毛遂大器晚成, 三十歲 “毛遂自薦”。

於是,鬼谷子大約活動於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270年之間,從公元前400年鬼谷子出生直至毛遂公元前290年拜師,壽命約在110歲——1三十歲。

註:

1。孫臏、龐涓主修兵法,兼通武術、奇門八卦。張儀、蘇秦主修縱橫術(遊說、外交)。他們大約活動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的時代。

2。1973年,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裡邊 的《戰國縱橫傢書》,記錄載入蘇秦、張儀均為鬼谷子學生,但張儀比蘇秦年長約30年。

編輯本段個人作用與影響

鬼谷子的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谷子》側重於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竅門,而《本經陰符七術》則集中在養神蓄銳之道,用來修心修身。《本經陰符七術》之前三篇說明怎樣充實意志,涵養精神。後四篇討論怎樣將內在的精神運用於外,怎樣以內在的心神去處理外在的事物。鬼谷子為縱橫傢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縱橫傢所崇拜的是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竅門,其指導思想與儒傢所推崇之仁義道德大相徑庭。於是,歷來學者對《鬼谷子》一書推崇者甚少,而譏詆者極多。其實也就是說外交戰術之得益與否,關系國傢之安危興衰;而生意談判與競爭角逐之策略是否得當,則涉及到經濟上之成敗得失。即便在平時生活中,言談竅門也涉及到一人之處世為人之得體與否。當年蘇秦憑其三寸不爛之舌,合縱六國,配六國相印,統領六國共同抗秦,顯赫一時。而張儀又憑其謀略與遊說竅門,將六國合縱土蹦瓦解,為秦國立下不朽功勞。所謂“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此乃《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孫子兵法》側重於總體戰略,而《鬼谷子》則專於具體竅門,兩者可說是相輔相成。

人物評價

鬼谷子為縱橫傢之鼻祖。

鬼谷子核心思想: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出自:蘭彥玲)

《鬼谷子》作為縱橫傢遊說經驗的匯總,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隋書》中說:“縱橫者,所以明辯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邦亂傢。”歷代固然存在著對縱橫之學的偏見和歧視,不過俺們不能由於某種事物能用於壞的方面就否定其自己一身價值。

謝謝

望采納!

鬼谷子易經腦袋不瞭解,記憶不好,反應遲鈍如何辦?

鬼谷子易經腦袋不瞭解,記憶不好,反應遲鈍如何辦?

訂閱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群雄並起,一大批厲害的角色紛紛登場。他們或於沙場揮斥千軍萬馬,或於朝堂辯戰群侯。一個個極具分量之名字,被深深地刻寫在歷史的長河裡,他們中有蘇秦、孫臏、龐涓、張儀、商鞅等。為啥呢他們能這麼牛?許久後,我們認識到,原來他們身後有一個更牛的師父,他就是鬼谷子。

大夥都說,鬼谷子左右持白棋,右手持黑棋,以天下為棋盤,戰國就是他的巔峰博弈。無論此說法有還是沒有誇張,可以肯定的是以前這幾位入谷前都是無名小卒,出谷後卻有平天下之才。於是兩千多年來,關於鬼谷子的研究就沒有停止過,人們希望能從他留下的隻言片語中,洞悉人生的真諦,正是因為這樣他的代表作《鬼谷子》風靡多年。

與大都儒傢、道傢的經典相比,《鬼谷子》一書極少寫一些很大的話,它註重的是為人處事的術。他覺得,真真正正懂話術的人,無所不出,無所不入,可以說人,可以說傢,可以說天下。而懂話術的人,才是厲害的人。這幾個人說話的特征,《鬼谷子》一書講瞭許多,其中有一點招引瞭筆者的註意和提防,正好是關於什麼事少跟人提的問題。

鬼谷子認為說話就是捭闔之術,話分始與終,始指的是一些崇高的話,是打開話題的東西;而終那麼是與小人說的話,分分鐘就能結束語題。這便是經常提到的“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而“終”的內容概括起來,就包括瞭兩點,真真正正厲害的人平時是很少提到這兩件事的:

第1:本人的傷心事

許多人認為,跟別人說話時,為瞭和對方玩成一片,時常說一些本人的例子,說一些本人的苦惱事,讓對方覺得我們有同理心。但實際上,大傢看我們生活裡那些牛人們,他們在人前人後,極少說起本人的苦惱,永久是元氣滿滿的模樣。這並不是他們沒有煩心事,而是他們明 白把這幾個煩心事放在心底,默默地消化。

《鬼谷子》告知我們,說話要善於觀察對方,並且也就論明我們自己也在被觀察。鬼谷子認為“悲喜中以見其式”,意思是一個人在悲傷和狂喜中,最容易被人看出內心真實的念頭,也是最容易被另一方找到把柄的時刻。當你把傷心事講給別人聽時,人傢常常把它當成分析你這自個的一個案例,比較容易就找到你的弱點。而一個不經常和人提傷心事的人,多數是無懈可擊的。

第2:別人過去沒自尊的事

鬼谷子捭闔之術中的終,還包括苦辱、棄損、失意這3項。一個真真正正厲害的人,哪怕是和本人的發小閑聊,斷然不會提到人傢過去這幾個沒自尊的事。我們許多人愛揭人揭短,認為這樣與對方辯論時,能不戰而勝,實際上這樣隻會讓對方更有防范心,我們也無法真真正正瞭解他的念頭。

大傢觀察一下,自己周邊的牛人,是還是不是都很少提到這兩件事呢?實際上,不隻是《鬼谷子》一書持如此的看法,《易經》亦有相似的講法。

《易經》共有64卦,被譽為“大道之源”,它包羅萬象。在《易經》中,有兩個十分重要的卦象,第1個叫大有卦,是64卦中的第一4卦。此卦分主方卦和客卦,客卦的行動、態度等都有害於主卦,但主卦不能是揭客卦之短,不能糾結於對方過去的種種不順,而是該避其短而以其長。這即是告知我們,哪怕知道瞭見過別人沒自尊的時候,也不該提起,不該一直記著。

第2個卦叫履卦,是64卦中的第一0卦,此卦中客卦很強,而主卦則必須小心謹慎地應對,主卦和客卦是一種博弈關系,此時主卦的解法是一個“喜”字:忘記本人的傷心事,老老實實,使自己成為一個不容易被找到弱點的人。

《易經》的這兩卦和《鬼谷子》中終語中的兩點,其實也就是說皆在告知我們平常時候跟別人說話要少提兩件事,不然難出頭。

關於這兩點,其實也就是說早在一千多年前,諸葛亮就寫瞭一篇很有名的范文給我們,這便是《出師表》。《出師表》是諸葛亮在北上伐魏之前寫給劉禪的一篇表文。這個表文是給劉禪看的,其實也就是說也是給跟著本人的將士們看的,其分量不輕。

在表文中,諸葛亮從提到瞭先帝,說的都是“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說瞭許多先帝的好,而對他過去沒自尊的事絕口不提,這即是他的話術之一。這一點,當年兩晉文學傢李密寫的《陳情表》一文,也是這樣。並 且,在表中諸葛亮固然也提到瞭本人的憂愁之事,如“夙夜憂嘆,恐拜托不效”,但這隻是他的謙辭,接著他就立馬說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預示對於伐魏自己是很有自信的。由於註意和提防瞭上邊兩點,這篇《出師表》成文後的作用是極好的。

一個是儒、道的經典之作《易經》,一個是縱橫傢的《鬼谷子》,都告知我們上邊兩點。其實也就是說這兩本書中,還有許多關於話術的智力。《易經》的64卦普通人不是很易懂,而《鬼谷子》卻是一本較容易理解的書,其中蘊含的一生智慧太多瞭,閑暇時候不妨品讀一番。

與鬼谷子齊名的四本書

論語。《論語》是儒傢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共二十篇,成書時間大概在春秋戰國時代。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瞭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展現瞭孔子的主張、道德觀念及教導原則等。

《孫子兵法》

被西方譽為世界三大奇書之一,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全地球最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時候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展現。是全地球最為逆天的兵傢奇書。

《黃帝內經》

被譽為中醫四大經典之首,“醫學之祖”。這是一本源於中華始祖黃帝的醫書,在黃老道傢按道理來講建立瞭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等學說。其基本素材源出中國古代人們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奠定瞭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

《易經》

相傳源於伏羲氏,被譽為大道之源。易經即三易,夏代《連山》、商代《歸藏》以及周代《周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論理根源。 《易經》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萬象,亦是中華文明的起源活水。可以說,全地球沒有任何一本書這麼逆天。

鬼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名符其實的易經是很嚇人的

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

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是什麼,村裡的賒刀人真是谷子後代?

說到谷子其實也就是說大傢的之一感覺就是這個還是特別的厲害的,是有大智慧的人,不但僅是教瞭許多學生,這個預言能力也無比的強,話說最使人熟悉的就是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瞭,那麼谷子最後一個預言究竟是什麼呢?接下來由我們可以一起來剖析揭秘看看,有興趣的一定別錯過瞭,一起來剖析試試看

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就是秦國會統一全國哦。不過預言這個事情本就是玄學,完全不能做數,而且還是那麼久遠的谷子說的,就更加不值得信瞭,所以大傢千萬別相信哦。

賒刀人的奇怪行為

賒刀人出現的時刻,他們通常來講背著一個大袋子,裡面裝著菜刀、剪刀、鐮刀之類的東西,緊接著找個地方開始叫賣。這幾個人賣刀的時刻不收錢,而是賒給買傢,並且 還會放出一個預言,打比方說那個時候的玉米價格是8毛錢一斤,他們會講等到玉米價格跌到3毛錢一斤的時刻再來收刀錢。這一等有或許是幾年,甚至是十幾年,等他們再次出現的時刻,他們都跟買傢收的刀錢會比市價高幾十倍!

上面便是與谷子的最後一個預言有關的內容,是關於谷子的共享。看完名符其實的是很嚇人的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易經與鬼谷子哪個是鼻祖

伏羲易經

文言文翻譯

【啥是風水】

[編輯本段]

“風水”一詞源出郭璞《葬經》中所雲“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代人們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即與地脈、地形有關的“生氣”。 風水最簡潔的表述可以叫“時空”,也其實就是所有建築的時間和空間、形勢和方位不同,其所秉之氣也不同,最終吉兇禍福也不同。

《現代漢語詞典》:"風水指傢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山脈、山水的方向等。的人認為風水好壞可以作用與影響其傢族、子孫的盛衰吉兇。"

《辭海》風水是舊咱們國傢的一種,認為傢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等形勢,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傢的禍福。"

當下風水專業人士們指出歷代延沿襲風水一詞不再與封建相提並論。當下風水學業已是一個包容環境學、地質學、建築學、健康學在內的綜合性學科,它的功能主要在環境保護、城市規劃、傢居住宅環境、辦公環境等方面達到人與環境、人與建築的完美相處,實現人的最終需要。

易經與風水學的不同:

風水是指傢宅基地、墳地等的地理形勢,如山脈、山水的方向等的我國古代方術。風水學是研究人的傢宅、辦公等生活場所佈陣與佈局及材料運用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的學問。易經是一門古時候哲學。兩者不可混淆。以下內容為《中國易學史》的大體內容,非《風水史》。風水的最終目的是對一個生態環境作出合理評估,以達到環境生態中物質能量信息的集中展現,以達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世界觀!!!

【上古及先秦時期】

[編輯本段]

伏羲 古時候神話中的部落酋長和人類的始祖,姓風,建都於陳(今河南開封東)。《周易系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認為八卦乃伏羲所畫。

神農 也叫連山氏、烈山氏。一說即炎帝,傳說中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相傳為薑永(今湖北隨縣)人,相傳伏羲氏所作之易,經十九傳而至神農氏。神農氏擴大瞭易象的運籌使用,運用陰陽升降消長的預兆和理數,奠定瞭中醫之基礎。相傳其復演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作《連山易》。

黃帝 古史中說他本姓公孫,因居姬水,故改姬姓,號軒轅氏,有熊氏,又號歸藏氏,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伏羲之易,至神農氏後又經八傳而至黃帝。其治易,用途甚廣,深致遠,制器尚象,發明瞭文字、音律、乾支、五行、天文、歷算、舟車、宮室、杵臼、方矢及棺槨衣衾,並據易而立禮制,興禮樂治百官,濟萬民,開拓中華之文化,還曾作兵傢八陣法以破蚩尤。黃帝之易,以坤為首位,認為坤象地而屬土,而地面上的萬物,均由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所以作《歸藏易》。

周文王 商末周部落領袖,姬姓,名昌。商紂時為西伯,故也叫伯昌。周武王之父,武王有天下,追尊為文王,所以又叫文昌。相傳其被囚羑裡時,曾取法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取象於乾,裳取象於坤),演易而窮究天人之理,演伏羲八卦而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

薑尚 薑尚,名望,又稱薑太公。其祖原居東方、與禹一起治水有功,對於呂,遂以呂為氏。因周文王曾封尚為專管軍事的太師,所以又叫“師尚父”。傳說,薑尚早年很窮,雖有才華,但懷才不遇,後聽說文王求賢,遂到渭水支流釣魚,果為文王所賞識。文王被囚羑裡歸國後,重用薑尚,參與策劃伐商大計,後來扶佐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民間常稱他為薑子牙。傳說古時候兵書《六韜》為他所著。

周公 西周傑出傢。姓姬,名旦,也叫公旦,叔旦。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歷史稱為周公。文王之子,武工的弟弟。據說他不但精通易學,還曾作八卦爻辭。其言論見於《尚書》的《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等篇。

老子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傢,道傢學說創始人。姓老,名聃。一說姓李,名耳,字伯陽,聃為謚號。楚國苦邑(今河南鹿邑東)厲鄉曲仁裡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老子之學,宗黃帝《歸藏易》之體系,首重坤柔。其守靜、貴柔、尊陰、無為的思想,和“道生1。畢生2。二生3。三生萬物”的宇宙生成論和數字推測法,被看作是在《周易》的成卦流程以及易有兩儀、四象、八卦的啟示下衍生出來的。著有《老子》(也叫作《道德經》)五千餘言。

孔子 (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傢、傢、教導傢、儒傢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作為著名的學者和思想傢,孔子對《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強調卦爻辭對道德修養的意義,並且還認為善學《易》的人,不去占筮,認為《周易》的用處在於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不是卜問吉兇禍福。這種對《周易》的理解,對後來儒傢學者解易產生很大的作用與影響。後來儒傢解易,註重卦爻辭的教導意義,不註重筮法。如荀子之言∶“善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易傳》更是充分反映瞭孔子重人道教導意義的治《易》傾向。使《周易》完成瞭由卜筮之書向哲學著作的過渡。至於傳統上認為《易傳》乃孔子所作,則自宋代歐陽修《易童子傳問》提出疑問以來就一直見仁見智、莫衷一是,迄今尚無定論。

卜商(前507-?) 春秋末儒學傢、傢。名商,字子夏,以字行。孔子得意門生,易學著作相傳有《子夏易傳》十一卷,今人多認為此書為後人偽托。

荀子(前313?-前238) 戰國後期傑出的思想傢和儒學大師。受戰國時代陰陽學說或以陰陽說解易的作用與影響,他以陰陽為哲學領域,說明事物的發展。並曾引用《周易》卦爻辭論證本人的看法。

鄒衍(前305-前二十四0?) 戰國末期哲學傢,陰陽傢的代表人物,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市東北)人。以陰陽觀念為核心,創立瞭陰陽五行學派。其學說對象數派易學有一定作用與影響。“五德終始”說後來成為西漢讖緯學說的基石。

蔡澤 戰國時辯士。燕國人。精研《周易》,其易說受道傢和陰陽傢的作用與影響,以陰陽消息說來解釋《周易》中的義理。

鬼谷子 相傳為戰國時楚人,縱橫傢之祖。姓名傳說不一,因隱居於鬼谷而號稱鬼谷子,後人或稱鬼谷先生。長於養性持身和縱橫捭闔之術,《史記》載其為蘇秦、張儀之師。其學源自《易》,論因變無常,從黃老“心術”論世禦事,講究的是內外損益之理,後來又演變為“反應”、“揣摩”之術,為縱橫傢所宗。首創多種“方術”“秘傳之術”留傳後世,今傳《鬼谷子》一書,系後人偽托。

【漢代】

[編輯本段]

司馬季主 西漢術數名傢。楚國人。曾遊學於長安(今陜西西安)。通經術,善占筮,通曉《周易》,認為筮之功德很大,不但能夠起到好作用的國傢,甚或可致臣忠子孝,病者以愈,死者復生。事具《史記日者列傳》。

董仲舒(前179-前104) 西漢今文經學大師,漢代新儒學的奠基者。其哲學思想可謂天命論與陰陽五行說結合的產物。

張良(?-前186) 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州東南)人。漢朝建立封留侯,他與蕭何、韓信、陳平一起被譽為漢初四傑。他愛好《易經》,精通八卦,對奇門遁甲有所發展,也是被後人稱頌的能掐會算的大預言傢之一。薑子牙的《乾坤預知歌》,有說是他批註的。

東方朔(154-前93) 西漢文學傢,術數傢。傳說許多,被看成是“神仙”。世傳其曾著術數書《靈棋經》二卷。

孔安國 西漢經學傢。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曾雲∶“《河圖》者,伏羲氏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洛書》者,禹治水時,神龜負文而列於背,有數至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尚書洪范傳》

司馬談∶(?-前100) 西漢史學傢、思想傢。夏陽(今陜西韓城南)人。司馬遷之父。認為八卦為伏羲所作,重卦為文王所作,說《易》不以卜筮為非,亦不拘泥於卜筮。文有(論六傢之要指)。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 西漢史學傢、思想傢、天文學傢。元封三年(前108年),繼父職任太史令,始作《史記》,因在朝廷為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而獲罪下獄,受腐刑。出獄後任中書令。乃發憤著作《史記》,最後終於完成瞭我國第1部紀傳體史書。對《周易》也有研究,主張“伏羲之純厚,作易八卦”(《史記太史公自序》),並認為文王拘於羑裡時重卦而為六十四卦。

焦延壽 西漢易學傢。專治易學,曾從孟喜學易,自言得孟喜之專,後曾授易學與京房。長於以災變說易,註重晚象,易於象數之中別有占候一派者,實自其始。撰成《易林》十六卷,然據近人餘嘉錫考證,此書非焦延壽所撰,而為東漢易學傢崔篆所作。

孟喜 西漢今文經學傢,今文易學“孟氏學”的開創者。以陰陽說解說《周易》,以此推測氣候的變化,判斷人事的吉兇,為漢易中卦氣說的倡導者。其《易章句》已失傳,但其易說的一部分內容保存在唐僧一行的《卦議》中。其易學的特征是以《周易》卦象解說一年節氣的變化,即以六十四卦配四時、十二月、24節氣、七十二候。此即所謂“卦氣”。

費直 西漢古文易學“費氏學”的開創者。其易學初在老百姓中流傳,成為古文命理中民間易學的代表。

京房(前77-前37) 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開創者,律學傢。曾學易於孟喜門人焦延壽,以通變說易,好講災異。他把《周易》看作是占算吉兇的典籍,從而創造瞭很多占算的體例,以講占候之術而享譽馳名。在占算體例的解釋中,進一步發揮瞭孟喜的卦氣說,並吸收瞭那個時候的陰陽五行學說。著作今存《京氏易傳》三卷,其它皆已失傳。

揚雄(前53-18) 西漢著名學者、文學傢。一作楊雄。因為受孟喜、京房易學的作用與影響,曾模仿《周易》的結構而作《太玄》。視“玄”為宇宙萬物的源泉,揉合儒、道、陰陽三傢學說,運用那個時候的天文歷法知識,刻畫瞭一個世界圖式,提出瞭“夫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也”、“質乾在乎自然,華藻在乎人事”等看法。認為事物均按九個階段發展,甚至凡事均用九去硬套,認為天有“九天”地有“九地”,人有“九等”,傢族有“九屬”。另仿《論語》作《法言》、續《蒼頡篇》為《訓纂篇》,收集各地區言作《方言》,仿司馬相如《子虛》、《上林》等賦作《長楊賦》等。

樊英 東漢易學傢、術數名傢。長期隱居,收徒講學。習京氏易學,兼明五經,又善風角,星算,河洛七緯,推步災異。著《易章句》,今不傳。又傳其曾為易學著作《易緯稽覽圖》、《易緯辨終備》作過傳註。

張衡(78-139) 東漢文學傢、科學工作者。對易學有較深的研究,認為《易緯》形成於漢哀帝和平帝之間,此說現已得到肯定。又認為《易緯乾鑿度》、《乾坤鑿度》中提出來的九宮和卦氣同為一類,為卦氣的一種形式,亦為占術之一。並以《周易》的預兆而作天文著作《靈憲》。首次正確解釋月食的成因,認識到行星運動速度的快慢與距離地球的遠近有關。畫出我國第1張有二千五百顆恒星的較完備的星圖,創制出全地球最早的利用水力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候風地動儀。

馬融(79-166) 東漢經學傢,學者。曾遍註《周易》、《尚書》、《毛詩》、《三禮》、《論語》、《孝經》、《老子》、《淮南子》等。吸取孟、京卦氣說,解釋《周易》經傳文。在註太極時,以卦氣說解釋大衍之數五十,用其一不用的為太極,的北邊級星解釋太極,以春夏秋冬四季的氣候變破解釋其用四十有九。

王符(85?-162) 東漢哲學傢。憤世嫉俗,終生不仕,隱居著書,高評時政。曾將易、老結合,提出“道者氣之根”說,以《易緯》所說的太極元氣,來解釋《老子》所說的“道”,認為世間萬物的本質是元氣。還涉及卜筮、巫祝、看相、占夢等系列活動。

郎顗 東漢經學傢、占候傢,推陰陽言災異的重要人物之一。通曉京房易學,善風角星算,並精通群經。順帝征之,占災異,顗便引《周易》經傳文陳述便宜七事,授郎中,後為孫禮所殺。

鄭玄(27-200) 東漢末年經學大師,易學大傢。其著述以古文經說為主,兼采今文經說,會貫通,成為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世稱“鄭學”。著有《易論》、《易贊》,並為《周易》、《周易乾鑿度》(又稱《易緯乾鑿度》、《乾鑿度》)、《周易乾坤鑿度》(又稱《乾坤鑿度》)、《乾象歷》等作註。

荀爽(128-190) 東漢經學傢。與鄭玄、虞翻等本伏羲“十言之教”以立說,並稱《易》學三傢。受孟、京派易學作用與影響,以八宮、飛伏解易,雖主卦氣說,但不利用卦氣說講陰陽災變。其解易,屬於自己創見的是乾升坤降說。荀爽不但以升降說解釋卦爻辭和《彖》、《象》二傳文,還用來解釋《周易》的基本原理。成為漢易中象數學的內容之一。

宋衷 東漢著名學者。精通《周易》,解易則取互體說。除解易外,還以註揚雄《太玄》聞名於那個時候。曾與劉表共定《五經章句》。著作有《易註》九卷。

劉表(142-208) 東漢末官吏。漢獻帝時,任荊州刺史,提倡經學,本人亦精通《周易》,其易學近於費氏易;註《易》時,義與鄭玄為近,有時候亦有從京氏者。著作有《易章句》五卷。

徐從事 《周易參同契》作者之一。東漢人,活動於公元二世紀中時。唐劉知古《日月玄樞篇》引∶“玄光先生曰∶徐從事擬龍虎天文而作《參同》上篇以傳魏君,魏君為作中篇傳於淳於叔通,叔通為制下篇以表三才之道。”容字號無名氏註本序雲∶“凌陽子於崆峒山傳與徐從事,徐從事傳與淳於君……第3卷淳於君撰,重解上下二卷,疑於始傳魏君。”托名陰長生註本序雲∶“蓋聞《參同契》者,昔是古《龍虎上經》,本徐真人。徐真人,青州從事,北海(今山東昌樂)人也。後因越土虞人魏伯陽,造《五相類》以解前篇,遂改為《參同契》。更有淳於叔通。補續其類……叔通親事徐君,習此經。”

淳於叔通 《周易參同契》作者之一。梁陶弘景《真浩稽神樞》雲∶“定錄府有典柄執法郎,是淳於斟,字叔顯,主試有道者。斟,會稽上虞人,漢桓帝(147-167年在位)時作徐州縣令……後入吳烏目山隱居,遇仙人慧車子,授以虹景丹經,修行得道。”(原註)∶《易參同契》)雲∶桓帝時,上虞淳於叔通受術於青州徐從事,仰觀乾象,以處災異,數有效驗。

【三國、兩晉、南北朝】

[編輯本段]

虞翻(146-233) 三國吳經學傢,字仲翔,會稽餘姚(今浙江餘姚)人。精於易學,曾得傢傳西漢今文孟氏《易》而將八卦與天乾五行、方位相配合,推論象數。虞翻易學,可說是漢易中以象數解易的代表,發揮瞭荀爽的剛柔升降說,將卦氣說引向卦變說,以卦變說解釋《周易》經傳,從而取代瞭京房易學和《易卦》中的陰陽災變說。虞翻易學將漢易引向瞭極為復雜的解易之路。後世將鄭玄、荀爽、虞翻並稱為《易》學三傢。著有《易註》九卷,已佚。

諸葛亮(181-234) 三國時蜀漢傢、軍事傢。字孔明,謚日忠武,瑯琊陽都(今山東濟南)人。多智多謀,通曉兵法,據傳其知曉黃帝所作之兵傢八陣法,並依據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和古時候的兵法推演成八陣圖。其軍事思想、為將之道、用兵之計等,亦多與《易經》相通。著作有《諸葛亮集》。

陸績(187-219) 三國吳學者,天文學傢,字公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精通《周易》,曾為《京氏易傳》作註,註文不拘。眾傢之說,從孟喜、荀爽、虞翻、鄭玄、子夏等易傢裡擇善並且從,並且將易學使用於星歷算數之學。著作有《周易註》、《太玄經註》、《渾天儀說》等,今多亡佚。

王肅(195-256) 三國魏經學大師,古文經學派的集大成者,義理派王弼易學的先導。字子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著作有《周易註》,宋時已佚。

管輅(208-256) 三國魏術數名傢。字公明,平原(今山東平原縣西南)人。明曉《周易》,尤善卜筮。八九歲時便喜仰視星辰,及成人、風角、占相之道,無不精通,分蓍下卦,用思精妙。繼承瞭漢易中神秘主義傳統,以《周易》為占筮之術。認為陰陽之數乃神妙之物,隻可心會,不能言傳。

荀融 三國魏學者,象數派易學傢,字伯雅,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其易學繼承瞭荀爽易學的傳統,講互體、卦氣、卦變等,著有駁難王弼的《易大衍義》,已佚。

阮籍(210-263) 三國魏玄學傢、文學傢,竹林七賢之一。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認為《周易》是講變化的典籍,是所謂“往古之變經”,是聖王明君用以觀察事物的變化,從而立政施教的教科書。他對各卦的解釋,著重是采用取義說,有時也吸取瞭漢易中的八卦方位說和五行休王說。

王弼(226-二十四9) 三國魏玄學傢,以老莊玄學解易的創始人,魏晉易學義理學派代表。字輔嗣,魏國山陽(今河南焦作市東)人。其易學源自費直,主張註《易》時須註重闡明《周易》所蘊含的義理,摒棄漢儒實異說,讖緯說,恢復先秦儒傢說《易》的本旨,從而開創後世以義理說《易》的先河。(一)取義說。(二)一爻為主說。(三)爻靈說。(四)適時說。(五)辯位說。

何晏(?-二十四9) 三國時玄學傢,魏晉玄學的主要創始者之一。字平叔,魏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曾著有《周易》註解解讀,已佚,另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和《論語集解》,今傳著作唯有《論語集解》。

郭璞(276-3二十四) 西晉末東晉初著名學者、文學傢、術數名傢。字景純,喜好經術,博學多才,好古文奇字,研易理,並精通天文歷算,五行卜筮之術。著作有記錄載入筮驗事的《洞林》,另有《新林》、《卜韻》、《玉管定真經》及《爾雅註》、《方言註》、《山海經》、《穆天子傳註》、《楚辭註》、《江賦》等數十萬言,舊題郭璞所撰《葬書》,疑為他人偽托。著作原有之集已佚。

乾寶(286-336?) 東晉史學傢、經學傢、象數學派易學傢。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新蔡)人。好陰陽術數、精通《周易》。易學著作頗豐,有《周易問難》二卷,《周易元品論》二卷,今皆散佚。

韓康伯(332-380) 東晉玄學傢、易學傢。名伯,字康伯,以字行。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東)人。精研《周易》。王弼註《周易》時隻註瞭《易經》和《易傳》中的《文言》、《彖辭》、《象辭》,其餘的《系辭》、《說卦》、《序卦》、《雜卦》等部分則由韓康伯作註。發展瞭王弼易學,進一步排斥漢易中的象數之學,將《周易》的體例抽象化,追求象數背後的東西,以無形之理不但是形而上學的,並且是超經驗的。認為八卦和六十四卦以及卦爻辭具備天下之理。

蕭衍(464-549) 即梁武帝。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學派易學的代表人物。其易學特點為揉合易佛,以虛無解釋《周易》的最高原理,以《周易》解說佛教的教義。其解易著作有《周易大義》二十一卷,《周易系辭義疏》一卷,《周易講疏》三十五卷等,均已佚。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引以其易解四條。明人輯有《梁武帝禦制集》。

【隋、唐、五代】

[編輯本段]

孔潁達(574-648) 唐代經學傢。字沖達(亦作仲達、沖遠),謚號憲,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對《周易》有精深研究,易學觀主要有∶(一)義象兼采。(二)易理備包有無。(三)乾坤二元論。認為六十四卦皆來自乾坤兩卦。(四)太極說。圍繞大衍義的問題解釋瞭太極,以太極元氣說否定瞭虛無實體說,拋棄瞭《易緯》中的太易說和大一神說。易學著作有《周易正義》、《周易正義序》。

一行(683?-727) 唐朝高僧,天文學傢。俗姓張,名遂,卒謚大慧禪師。巨鹿(今屬河北)人為我國佛教密宗之祖。精通天文歷法,並善於吸收漢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氣說來解說歷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數,改撰《開元大衍歷經》。開元十五年(727年),制成唐朝最好、亦為那個時候全地球最先進的歷法——《大衍歷》,其著作有《一行易纂》,另有易學著作《卦議》及《大日經疏》、《大衍歷》、《開元大衍歷經》、《七政長歷》、《心機算術》、《攝調伏藏》、《七曜星辰別行法》、《北鬥星護摩法》等。

李淳風(602-670) 唐代天文學傢、數學傢。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改訂歷法,後世稱為“麟德歷”。編寫瞭《晉書》、《隋書》中的《天文志》和《律歷志》,又為《九章算術》、《海島算經》等作過註釋。李淳風又是那個時候出名的術士,與袁天罡齊名,深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傳說《推背圖》就是他和袁天罡合著的一本預測推算“天書”。

袁天罡 據歷代相傳,袁天罡與李淳風乃是同窗好友,時常聚首論易,談天說地。並在一起背靠背席地而臥、一個寫一個畫,為後人留下一部神奇的預測推算天書《推背圖》。袁天罡亦是唐代易學數術高人。隻可惜具體生平事跡及生卒年月,實在無從查考。正史不見,野史亦無,確系易界一大憾事。

李鼎祚 唐代經學傢。資州盤石縣(今屬四川)人。以經述稱名於那個時候,為唐代提倡漢易象數文學的代表。撰成繼孔潁達《周易正義》後所出現的又一部匯總兩漢以來易學,意在糾正孔疏之偏的。著作-《周易集解》。另著有《連珠明鏡式經》也叫作《連珠集》、《平湖論》等。

李通玄(633-730) 唐朝佛學傢。世稱李長者,太原(今屬山西)人。以《周易》解說佛教華嚴宗的教義。年九十六坐化。著作有《華嚴論》四十卷,《決疑論》四卷,《略釋》一卷,《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及諸偈贊等,並傳於世。

孫思邈(581-682) 唐代醫學傢。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人。註重醫易關系,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的著名論點,善用《周易》盈虛消息理論來闡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他的醫學思想充滿瞭易具醫理、醫為易用的看法。對後世醫易學作用與影響很大。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為中醫重要著作。

崔憬 唐代易學傢。生活年代在孔潁達之後。崔憬易學可說是從漢易轉向宋易之先驅。著作有《易控玄》,已佚。

彭曉 五代時人,字秀川,號真一子。永康(今屬浙江)人。撰註今存《周易參同契通真義》、《周易參同契鼎器歌明鏡圖》、《還丹內象金鑰匙》(又稱《黑鉛水虎論》或《紅鉛火龍訣》),根據那個時候內外丹結合的傳統,在此三書中解釋瞭《周易》、黃老與內外丹三者一致的原理和功法細節與關鍵。

李虛中(762-813) 唐代易學傢,宮到殿中侍禦史,據傳他匯總瞭自西漢以來巫蠱、擇日、忌諱與禁忌、符應、雜祀等以物興象借象應氣卜筮方法,以陰陽五行及天乾地支為根據。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時,來推測人的吉兇貴賤奠定瞭命理學的基礎。

【宋 代】

[編輯本段]

陳摶(約871-989) 五代宋初道士和道教學者,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亳州(今安徽人亳州)人。早年讀諸子百傢之言,有展翅青雲之志。著《指玄篇》八十一章。其易學特征為以圖式解易。所提出來的易學圖式,包括象和數兩方面的內容,為宋代象數之學和圖書學派的創始人。

徐子平 五代宋初人,在唐代李虛中推命術的基礎上,系統地完善瞭推命術的論理,發明瞭“四柱”預測推算術。即“子平術”。因為其中包含著富饒的哲學人生觀以及樸素的辯證真理。浸透瞭華夏文化的基因,因此而世代相傳繁榮昌盛。

種放(956-1016) 北宋易學傢。字明逸(一作名逸),自號雲溪醉候。洛陽(今河南省洛陽東)人。《宋史朱震傳》李之才的卦變說,劉牧的河洛之學,邵雍的先天學,均與種放有淵源關系,著有《退士傳》。

穆修(979-1032) 北宋文學傢,易學傢,字白長,蔡州汶陽(今山東汶上)人。徙居蔡州(今河南汝南)。據傳,邵雍、周敦頤,與二程易學,均與穆修有師承關系。著有《穆參軍集》。

許堅 北宋江左(指長江的東邊地區,即今江蘇等地)人。有異術,精易學。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范諤昌,諤昌傳劉牧。

李之才(?-1045年) 宋初易學傢。字挺之,宋史作青社人,屬陳摶圖書學派。其易學主卦變說,有變卦反對圖、六十四卦相生圖傳後世。

歐陽修(1007-1072) 北宋文學傢、史學傢、易學傢。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其易學看法以評論人事為主,認為其易學具有重人事而輕天道的傾向。對《周》經文個別文字的解釋,對物極必反的論述,對《系辭》等傳的質疑,在易學史上有其歷史地位,對南宋功利學派和清代漢學傢的易學都起瞭重要的作用與影響。

劉牧 北宋中期著名易學傢。字先之。衢州(今浙江衢縣)人。舉進士第,調州軍事推官,及范仲淹撫河東,舉牧可治劇,為兗州觀察推官,累官荊湖北路轉運判官。治易以講河圖、洛書聞名。提出圖九書十說,並對這兩個圖式作瞭理論的解說,是對陳摶龍圖易的進一步發展,在宋易哲學史上作用與影響頗大。其易學著作有《易數隱圖》。

周敦頤(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學傢,理學傢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實,因避宋英宗舊諱,改名敦頤。他愛廬山風景,購地築室以居,取故鄉“濂溪”命名,後人稱為濂溪先生。謚元公。道州營道(今湖南省道縣)人。歷任洪州分寧縣主簿、南安軍司理參軍、郴州桂陽與南昌縣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廣南東路轉運官、提點本路刑獄等,均有治績。從政之餘,“汲汲於傳道授業”,程顥、程頤均為其弟子。善談名理,深於易學。其太極圖原圖大半是以道教的先天太極圖為藍本,參照陳摶的無極圖,並受禪宗虛無說的作用與影響,將道傢和道教的無極觀念引入儒傢的解易系統。其《太極圖說》認為“無極”和“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陰陽生出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生成萬物,萬物變化無窮,但都是陰陽二氣和五行互相作用的最終,以陰陽動靜解釋太極和兩儀的關系是其《太極圖說》為儒傢宇宙論提供瞭一個完整的體系。論世間萬物的形成演化過程為“無極→太極→陰陽二氣→五行之氣→萬物和人類。此說是對漢唐易學的宇宙論和李觀的太極元氣說的發展。《太極圖說》有圖有說,說是用以解釋圖的,屬於象學系統。認為隻有卦象才能表達義理,“聖人之精,畫卦以示;聖人之蘊,因卦以發。卦不畫,聖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聖人之蘊,殆不可悉而得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