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時空歷史材料設問(歷史時空框架)
高考歷史應試應註意和提防哪些問題
高考歷史應試應註意和提防的問題,現歸納為以下四點:
1。歷史基礎知識掌握薄弱
2。不會利用試題給定的條件和要求審題
1、忽略試題設置的時空條件。
2、忽略題目的設問要求,隨意變更問題方向。
3。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較差。
1、文字閱讀能力較差。
2、不能最大限度的獲取和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3、不少考生在解讀信息時出現價值偏差。
4。表述問題較為突出
對文獻材料進行篩選與概括,對答案行文進行組織與歸納本是文科考生必須準備的能力。不過從考生卷面上看,一些學生此類能力相當薄弱。
1、語言組織能力差,不會用學科語言進行規范、準確表述,比較空泛。
2、表達的邏輯性不強,甚至自相矛盾。
3、表達的角度單一,層次性差。
4、錯別字較多。
高考歷史時間表必背
高考歷史時間表必背如下:
我國古代史
1。西周時期(前1046年---前771年):
:推行宗法制、分封制、禮樂制
經濟:青銅鑄造發達;
2。春秋時期(前770年---前476年):
:分封制瓦解、奴隸社會崩潰;
經濟:鐵犁牛耕出現、人工冶鐵出現;
文化:孔子和儒傢思想形成、百傢爭鳴出現、《詩經》;
3。戰國時代(前475年---前221年):
:商鞅變法、封建制度確立;
經濟:自然經濟形成、重農抑商條文產生;
文化:繼續百傢爭鳴、孟子、荀子、楚辭、司南;
4。秦朝時期(前221年---前206年):
:建立專制主義中间位置集權制(包括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郡縣制);
文化:小篆、隸書;
5。兩漢時期(前202年---公元220年):
:中朝制度、刺史制度;
經濟:西漢工官制度形成、西漢絲綢之路開通與“絲國”、使用煤炭和水排冶鐵、市的嚴格管理;
文化:董仲舒的“獨尊儒術”、太學建立、造紙術、東漢蔡倫;
6。隋唐時期(581年---907年):
:三省六部制;
經濟:唐代青瓷和白瓷、六朝草市、長安;
文化:唐朝雕版印刷術、火藥發明、書法歐體顏體柳體、唐詩;
7。宋元時期(960年---1368年):
:元朝行省制度、北宋王安石變法;
經濟:宋代棉紡織業興起、元代青花瓷、宋代市時空界限的沖破和草市發展、東京和臨安;
文化:南宋朱熹理學、指南針外傳、火藥外傳、北宋畢升和活字印刷術、元代木活字、書法宋四傢趙體、文人畫、宋詞元曲;
8。明清時期(1368年---1840年):
: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
經濟:清代粉彩瓷和琺瑯瓷、明代商幫和會館、海禁條文和閉關鎖國、資本主義萌芽;
求高考歷史大題的答題竅門!!!
高考歷史答題竅門
1。歷史單選題應試策略和竅門
(1)審題方法 第1,明確題目結構中答題項、主幹語和條件限定語。答題項是指答案包括的內容和項目,主幹語是選項論述的直接對象,條件限定語是對回答內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時間、地點、空間、人物、設問角度 。
如’97第二0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的抗英鬥爭,到18世紀末轉變為聯合一致的美國單獨戰爭。出現這一轉變著重是因為: A.英國壓迫加劇,北美人民反英意識增強 B.北部幾個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C.各殖民地間初步形成瞭統一市場 D.統一的美利堅民族開始形成 其中出現“原因”是答題項,主幹語是指“轉變”(即由分散的抗英鬥爭到聯合一致的單獨戰爭),限定語有時間(17世紀到18世紀末)、地點(北美)、特點(分聯合一致)。
第2,搞清時空范圍。依據限定語,特別須留意提取隱性時間信息,明確題目的時間范圍和空間。從近四年歷史高考選擇題看, 題幹中含有限定語的題目至少占瞭1/三、於是,抓住限定語,無疑是正確作 答的一個前提。
第3,推敲備選項。對備選項要認真推敲。最近幾年以來,備選項的幹擾性日益增強,需認真剖析。
(2)解題方法
1。直選答案。即直接依據掌握教材知識及信息,可以直接總結出答案。可謂“一擊即中”。
2。最佳選項
特點是選項與題幹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備選項中,僅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它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不合題意而不可以成為最佳選項。
題幹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預示程度的副詞和形容詞。
例:前期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功績在於 : A.確立瞭“民主”和“科學”的主導 B.批判瞭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 C.揭開瞭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篇章 D.沉重打擊瞭封建正統思想的權威
解析:
新文化運動前期,占主導地位的思想仍為封建思想,所以A項可以排除;
反對儒傢傳統道德是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所向,而不是把矛頭主要指向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所以排除B項。
C項迷惑性最大,由於揭開傳播馬克思主義新篇章是前期新文化運動的功績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績,排除C項。
正所謂前期新文化運動,動搖瞭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在江湖上掀起瞭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績,於是,最佳選項是D項。
答案:D
3。因果選擇題 通常來講將歷史現象中存在的區別因素列出 ,再依據題幹的指向列出對應的原因的或結果等。考查的角度有兩方面:
第1種形式由結果推斷出原因,其結構是題幹為果,備選項為因。
第2種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結果或作用與影響,其結構是題幹為因,備選項為果。
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預示。
例:武昌起義後,列強由準備武裝幹涉轉為“嚴守中立”,致使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 A.列強之間利益沖突,爭執不下 B.受到“門戶開放”條文的管束 C.剪掉鞭子形勢的發展超出列強的預料 D.袁世凱出任內閣總理大臣足以應付局面
解析:本題通過辛亥剪掉鞭子裡列強調整對華條文的史實,考查剖析歷史現象與現象間因果關系及辨別主要因素與次要因素的能力。如掌握好史實,ABD項皆能排除。 答案:C 解題方法:此類題目主要著眼於歷史現象的背景、條件、結果、作用與影響等方面的考查。要審清題意,明確因果關系,搞清命題意圖。
根本原因
同一歷史事物的若幹原因中,起著決定作用並帶有必然性的因素是根本原因 。
①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物質基礎和上層建築原理剖析。
②從階級本質剖析。歷史唯物主義認為,歷史人物所在的階級、政黨對於歷史事件不但有深刻的作用與影響,能延緩或加速歷史進程,而且起決定性作用。
③從作用與影響歷史事物主要矛盾來剖析。每一歷史事物都是現象和本質的統一體,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歷史事物的根本或主要矛盾來把握其發生、發展、變化的本質原因。
例1:法國1848年剪掉鞭子的本質原因是 A。金融貴族的統治阻礙瞭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B。“七月王朝”極端腐敗,激起人民強烈憤怒 C。剪掉鞭子前的農業歉收和經濟危機危難讓人民生活狀況極度惡化 D。人民覺悟普遍提高,要求建立“民主的社會”
例2: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本質原因是 A。舊式農民起義的有限性 B。拜上帝教不太適宜中國國情 C。在軍事策略上屢犯錯誤 D。中外反動的聯合鎮壓
例3。“府院之爭”產生的本質原因是 A。北洋軍閥內部的矛盾 B。總統與總理之間的矛盾 C。軍閥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 D。美日爭奪咱們國傢的矛盾
4。否定選擇題(逆向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通常來講要求選出與史實不符的選項。其特點是題幹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等詞語,因此要特別註意和提防逆向思維。
例:中國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爭取國傢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條件中,不包括 A.沒收官僚資本 B.完成土地改革 C.合理調整工商業
D.節減國傢機構經費
解析:本題主要從時間上進行判斷,沒收官僚資本是在解放戰爭中提出和解放以後人民實行的,發生在1950年6月zhong gong七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由此可判斷A項是正確答案。 答案:A
解題方法:解答此類題可采用逆推法,即依據題意,first of all找出與題目要求相符的三個備選項,剩下的備選項就是題目要求的答案。
解答此類題也可用正向思維或排除法。
5。推理選擇題 推理選擇題是指對這類選擇題可Yi經過推理達到解題目的。這類題目常常涉及一些規律性問題,考生經過對歷史規律的掌握,來剖析具有同類性質的歷史現象
例: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過程中,最大的阻力來自 A。大地主 B.中小地主 C.農民 D.皇室
解析:假如考生掌握瞭中國封建社會一系列自上而下變法運動失敗的本質原因,是由於變法觸動瞭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此題就不難選出答案A。
6。排序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要求考生能依據題目要求,把歷史事實或歷史現象按一定的順序加以排列,如時間先後等,其形式有序號式或非序號式兩種。 ————————做此類題型時可用排除法!!!!!!
例:英國資產階級剪掉鞭子裡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是①議會組建“新模范軍”②國王宣佈討伐議會③克倫威爾建立獨裁統治④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假如考生能記住最先發生的是②國王宣佈討伐議會,能夠確定A 兩項可能正確,從而排除瞭BC兩項;緊接著,再剖析A對兩項的差異,會發現最終的結束事件,A項是③克倫威爾建立獨裁統治,D項是④查理一世被送上臺,據此,可用直接推斷法或排除法,選出正確答案A。
7。比較選擇題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剖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 例:《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中關於社會經濟的主張 A.相互矛盾 B.大同小異 C.完全一致 D.互為補充 解析:本題通過太平天國運動兩個重要文件有關社會經濟主張進行比較,考查對社會經濟主張的理解和評價。兩個文獻皆有反封建的一面,但所反映的根本思想卻大相徑庭,一方面是封建性的,另一面卻是資本主義性質的。在對兩部文獻的社會經濟主張進行比較,作出客觀評價後,不難總結出結論,既不能“互為補充”,也不容易以“大同小異”,更不是“完全一致”,而是相互排斥和矛盾的。 答案:A 解題方法:依據題幹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並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
8。材料選擇題 此類題目是材料解析題的客觀答法。多在題幹中提供一則或數則材料,要求考生在讀明白材料的基礎上.透過材料發其現背後的歷史真實和要求,找出正確選項。 例:“我們讓奧地利和法國的這場戰爭僵持下去,緊接著我們出動全部兵力揮師南下。”說此句話的是 A.亞歷山大二世 B.加富爾 C.俾斯麥 D。尼古拉 解析:本材料選自1859年5月俾斯麥(時任普魯土駐彼得堡公使)寫給阿文斯勒伯爵的信。通過提取材料提供的奧、法及言論者的信息,再聯系那個時候的歷史及地理知識和所列人物,先判斷出法國與奧地利之間的戰爭,再據“南下”這一指示語來做出判斷。答案:C 解題方法:分三步進行:
第1,通過看引文的出處與其他相關信息,確定材料所涉及的歷史背景。
第2,讀通材料,弄清材料內容及相關的人物或事件。
第3,搞清備選項的內涵及與題幹的關系,找出符合題目要求和歷史事實的備選項。
2。材料解析題解答
讀——是解答的前提 1.先讀設問,後讀材料。帶著問題閱讀材料更顯思路清晰明確。 2.閱讀材料的基本原則:①看兩頭,找信息。材料的首尾兩頭,通常是命題者對材料的出處和內容作簡要介紹的地方,內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時間、國別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個或多個信息。這幾個說明性文字,常常給解題者某種暗示和引導,有可能埋伏著解題需要的信息,有一定的啟發作用,不可漏讀。
②讀明白、讀透材料。應讀三遍:
第1遍粗讀,找到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
第2遍細讀,正確理解材料的看法,獲取有效信息。
第3遍重點讀,帶著設問有重點地閱讀,提取有效信息。 找——是解答的關鍵 “找”就是從材料和有關知識中,找取解題的信息點、信息源,它多數是與“讀”交織在一起的,而且方向是一致的。 1.從材料內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從材料與課本(回到教材)的關聯——找取相似點。打比方說:“剖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 。
此處的關聯
一是指試題以課本知識為背景或依托。
二是指試題的一兩處設問需用課本知識來回答或確定大方向。
3.從材料內容與設問角度——找取相關點。從材料中找出回答設問的信息,堅持“論從史出”的原則,以完全發揮材料本身在解題中的價值。
答——是解答的落點 1.註意和提防答好第1問 。第1個設問的定位作答是不是準確、完整,直接作用與影響著下一問的作答。
2.註意和提防審準設問。在好多設問中,皆有一些引導性、限制性詞語對問題的回答作出限制要求,
如“根據材料概括提煉”,“不得照抄材料原句”,“依據材料……談談認識”,“綜合材料……總結出結論”,“比較材料……”,“怎樣評價材料的看法”等。這幾個限制詞語大致上代表著設問內容的根本含義和考查的能力要求,要給予充分註意和提防。
3.註意和提防設問分值。分值大,回答要詳盡一點;分值小,回答要簡省一點
4.註意和提防解析的完整性、層次性。
材料題解答的完整性和層次性怎樣,直接決定著得分差異。
如:1997年第四6題“談談你對西進運動的認識”,隻答出掠奪印第安人或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給1分;兩方面都答出的,給2分;答出兩方面並指出推動經濟發展是主導方面的,給3分。由此可以看出,對材料的解析要力求完整深入。
5.註意和提防史學看法的運籌使用。如“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 “科技是第1生產力”等。
6.註意和提防答案的簡明扼要。
3。歷史問答題解答策略
1。審準題目。
準確審題是正確解答的前提。題目的那種固然多種多樣,但其基本結構卻大體相同,於是,審題也就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大體可分三步:
第1,剖析試題結構。歷史問答題一般包括四部分: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限定語。
比如:“評述民主剪掉鞭子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歷史作用。”一題中,“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主幹語,“歷史作用”是答項語,“民主剪掉鞭子時期”是限定語,“評述”是提示語。 主幹語又稱"中心語"。一般位於試題的中間,它告知考生,試題是針對哪一歷史事件或歷史現象進行提問的。
答項語就是求答項目,常常位於試題的最後。它具體規定應回答哪些方面的內容。這幾個內容一般是原因、作用與影響、異同點、特點、性質、結局、意義之類。
提示語往往出此刻試題的最前面(個別試題的提示語融合的答項語之中)。規定用何種方式解答,亦即解決怎麼答的問題。常用的詞語有:“述”、“評”、“論”、“比較”、“說明”等等。
限定語是對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在范圍、程度、角度等方面的限定。規定答案要限定在什麼范圍內,大體上都是位於主幹語、答項語、提示語的前面 。題目的限定條件包括時間、空間、人物、設問角度等,要找出這幾個要素,將答題范圍明確界定出來。
如:"簡要評述舊民主主義剪掉鞭子時期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主要活動。"一題中帶著重號的詞語就屬於限定語。其中"簡要"是對提示語從程度方面進行的限定,"舊民主主義剪掉鞭子時期"是對主幹語從時間范圍上進行限定,"主要、"是對答項語從程度、角度方面的限定。
誠然,近幾年高考問答題的提問方式一般不是那麼開門見山。有的是一題多問。有的固然是僅有一問,但問題的各組成部分卻不是一目瞭然。
如98年高考試題第四9題:"美國單獨戰爭和拉丁美洲單獨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瞭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單獨國傢。試從兩個單獨戰爭的背景和進程說明這種現象的緣故。“
題中的主幹語是"這種現象"即"美國單獨戰爭和拉丁美洲單獨戰爭相繼取得勝利後,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成立瞭統一的美利堅合眾國,而西班牙屬拉美殖民地卻建立起一系列單獨國傢",答項語是"原因",提示語是"說明",限定語是"從兩個單獨戰爭的背景和進程"。
第2,推敲關鍵詞語。
審題中最易於出錯的是限定語。對組成限定語的各詞語的推敲,常常決定著考生能不能依照命題者限定的范疇答題。
第3,推測命題意圖。隻有認識到瞭命題者的目的,審題才能算是真真正正“到位”。做到問什麼答什麼!!!切合題意。
2。找齊材料 “材料”包括兩多數,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需要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
“收集”肯定是指在本人的“記憶庫”中尋找。 3。理清思路 。
1.理清答案的基本結構,篩選要點。規劃好先答什麼?後答什麼?答到什麼程度?相關要點怎樣組合?等等。 2.研究試題的分值分佈,確定答題的重點。通常情況下,分值較高的問項,理所肯定是解答的重點。 3.理清試題本身並未明確指出思考方向的問項的解答思路,沖破難點。
如此問題固然難以把握,但它們常常也皆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如:"原因"、"評價"、"體會"等等。
①“原因”。 從各個方面闡述此歷史現象發生的緣故。
②“評價”。一般應從“積極”和“消極”兩方面進行剖析。 消極方面,應從“危害”、“局限”、“不足”等幾個角度思考。積極方面,通常來講又叫作“意義”(積極的效果和作用與影響 )。
③“體會”(啟發、啟示、體現出什麼、想到瞭什麼?等等)。
4。規范作答 1.答題格式規范。做到段落化、要點化、序號化
2.語言規范。使用歷史學科語言 ,用最簡捷的語言,最準確地表達考生的思想 。
高考歷史怎麼把材料和知識點聯系
絕配。很少見但的確配哦。
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1。核心理論:唯物史觀
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基本原理:
①人類社會及其歷史是客觀存在的;
②人類社會歷史依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必然規律向前發展;
③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於生產力;
④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服務和反作用於物質基礎;
⑤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⑥階級剖析方法;
⑦人類社會從分散到整體的發展;
⑧生產鬥爭、階級鬥爭(社會剪掉鞭子),科學實驗(指自然科學技術)是推動歷史發展的動力;
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承認傑出個人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等
2。核心思維: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在特別規定的時間聯系和空間聯系中對事物進行觀察剖析的意識和思維能力。
呈現形式:歷史紀年、歷史時序、年代尺、階段特征、歷史大事年表、歷史地圖等。
3。核心方法:史料實證
史料實證是指對獲取的史料進行辨析,並運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現歷史真實的態度與方法。
呈現形式:史料分類、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圖像史料、史論結合、看法論證等。
4。核心能力:歷史解釋
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根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剖析和客觀評判的態度、能力與方法。
呈現形式:歷史敘述、歷史評價、歷史理解、因果關系等。
5。核心價值:傢國情懷
傢國情懷是學習和探究歷史應該擁有的人文追求,展現瞭對國傢富強、人民幸福的感情,以及對國傢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呈現形式:出色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科技文明、愛國精神、科學精神、民主法治、聯系現實等。
牛頓,康德,黑格爾,杜林的時空關各是什麼?時空觀的現實意義又是什麼。。。
牛頓:認為時空與運動無關——絕對時空觀
康德:把時空理解為先天直觀形式——主觀時空觀
馬赫:把時空理解為整理感覺材料的工具——主觀時空觀
黑格爾:大自然的發展是在空間以內、時間之外——有限時空觀
杜林:世界在時間上是有開端的、在空間上是有界限的——有限時空觀
時空觀的現實意義: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本質看法,以生產勞動為基礎的人的實踐活動,不僅讓人意識到自然時空的自在性質與對於人的有限性,而且讓人不斷地意識到“放大”自然物理時空的尺度能更佳地適合於人的生存需要,尤其是它讓人最終能以獨一無二的方式通過價值的尺度來核實確定自己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具體位置和性質、做出能改變自己現實生存狀態的新的設計與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