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智能起名

万年历最早到哪一年(太阳推算月亮)

太阳 智能起名 04-14

古时侯黄历最远到哪一年?

古代黄历呢?最远是到公元前236年

万年历的来历?

如果想追寻万年历的来历,那故事得从远古时代的商朝说起……有名樵夫唤做万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罢了就坐在树下休息。他眼望著树影出神,心里想的,仍为怎样将节令定准的事。不知不觉过了大半个时辰,他才发现地上的树影已愉愉地移动了方位。万年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呢?回到家后,万年就设计了一个“日晷仪”。那么,一遇上阴雨天,日晷仪又失去效用了。 有一天,万年在泉边喝水,看到崖上的水很有节奏的往下滴,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回家後,万年就动手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式方法来计时。这么一来,无论天气阴晴,皆可以正确地掌握时间了。有了计时的工具,万年更加用心的观察天时节令的变化。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愁节令不准了。万年就带著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天子祖乙,说明节令不准与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觉得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盖起日晷台、漏壶亭,又派了十二个童子供万年差遣。从此便以后,万年得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时令。经过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形。万年拿出自己精密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循环往复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听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担心制出准确的历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胁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买了一名刺客,准备行刺万年。无奈万年全心研究时令,几乎从不离开所住的日月阁。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静之时,挽起了箭射杀万年。只听得嗖的一声,一箭射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应声倒下。童子们高喊抓拿刺客,守卫的兵士及时抓住了刺客,将他扭送天子。 祖乙问明了是阿衡的诡计,就下令将阿衡收押,亲自到日月阁来探望万年。万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给祖乙:此刻申星追上了百星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名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那个时候祖乙见万年为了制历,日夜劳瘁又受了箭伤,心中不忍,就请他入宫调养身体,万年答道:“多谢天子厚爱,只是当前的太阳历还是草历,不够准确,要把岁末尾时也闰进去。要不然,久而久之,又会造成节令失常。为了不负众望,我必须留下来,继续把太阳历定准。”又经过了数十个寒暑,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历终于完成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祖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上面便是万年历名称的来历。

第2个版本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见那个时候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那么,天阴雨雾,作用与影响测量。之后的日子,山崖上的滴泉挑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那个时候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字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 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精密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到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循环往复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因此,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此刻正所谓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之后的日子,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精密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新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

中华日历是从哪个朝代开始计算的

中国历法

在全地球中国是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它的出现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与影响。阴历,我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叫作"农历"、"殷历"、"古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阴历属于阴阳历并用,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平均月长度等于"朔望月",这一点与农历原则相同,因此也叫"农历";另一边设置"闰月"以使每一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同时设置24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因此阴历集阴、阳两历的特征于一身,也被叫作"阴阳历"。到现在几乎全球性所有华人以及朝鲜半岛和越南等国家,仍旧使用阴历精密推算传统性节日如春节、8。15中秋佳节、端午节等节日。

智慧的中国人在经年的劳作中发明了历法和节气。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字叫万年的青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的时刻,由于太阳晒得太热,坐在树荫下休息。突然,地上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回家之后,他就用了几天几夜设计出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当日阴有雨或有雾的时刻,就会由于没有太阳,而作用与影响了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挑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个时候的国君叫祖乙,天气的不测,也使他很苦恼。万年听说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对祖乙讲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精密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精密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人类依据太阳,月球及地球运转的周期制定了年、月、日,和顺应大自然与四季的春夏秋冬的金科玉律,从而形成了历法。我国古代的历法有三种,阳历,农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亦称太阳历;农历亦称太农历,月亮历;阴阳合历,亦即俗称的阴历。里边 的阴阳合历一直沿到今天。为甚么阴历可以沿用到今天呢?

在今天看来,那个时候历法的产生,是中国古代人们为了掌握农务的时刻(简称农时),长期观察天文运行的结果。咱们国家的阴历之因此被称为阴阳合历,是由于它不但有阳历的成份,又有农历的成份。它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则合为一体,作出了两者对农业作用与影响的终结,所以咱们国家的阴历比纯粹的农历或西方普遍利用的阳历实用方便。阴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它的准确巧妙,往往被中国人看成是骄傲。

介绍

汉族地区使用的阴历又称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以月相定月份,以太阳定年周期。以太阳和月亮同时升起,由此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的朔日为每月的开始,每月长短依据月相不同,可能为30日或29日,12个月为一年。将太阳年划分为二十四个节气,第一、3。……23等奇数为"节",第二、4。……二十四为"气",或"中气"。因为太阳年周期和以月相为周期的12个月不一致,约隔每四年增添一个月,增添到没有中气的月后面,如2004年2月仅有一个节"惊蛰",没有气,将闰月增添到2月后为闰2月。每一年的闰月位置都不太一致。

阴历一年一般为12个月,一个月天数按照月亮围绕地球运行周期来定,为29或30天,闰年为13月,中国阴历年平年为353或354天,闰年为384或385天,平均每一年约为365、二十四22天(即太阳环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阴历可按如下方式推断:当月亮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成一直线的那天,为每一个月的开始,称为(朔日)初一。一年中日最长的一天为夏至,日最短为冬至,依据这两点将一年二十四等分,得到二十四节气。通常来讲,离立春近日的那个朔日(春节)所在的月,为正月。春节在公历1月20日至2月20日之间。

从古时候起,每个朝代都要"立正朔",夏朝时,以冬至月为正月,按干支记年法是第1个月,即"子"月;商朝改正朔,推后一月,周朝又改正朔,又推后一月,汉朝定立太初历,以后每朝固然仍然立正朔,但民间不再改变,始终以正月为新年,但"子"月仍然限制在11月。

每位皇帝即位时,要改年号纪年,有时兴之所至随时改年号,但从明朝开始,皇帝在位时不再改年号,但新皇帝即位时仍然要改,这种纪年法的缺陷是上一位皇帝的末年和下一位皇帝的元年吻合,如"同治14年"就是"光绪元年",由于此一年是上一位皇帝去世,下一位皇帝即位的同一年。可是干支纪年始终维持,除了清代的康熙,没有一位皇帝在位超过60年,所以只要说某皇帝年号和干支,年代就相当清楚,如"光绪乙亥"就是同治14年或光绪元年或1875年,同治在位期间没有过乙亥年。

中国其他民族有本人的节日,如苗族四月八,壮族三月三,白族三月街等,都是以中国阴历为根据。汉族的传统性节日如新年(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盂兰盆节、8。15中秋佳节等皆为以阴历为根据。

早期历法

咱们国家的历法与纪年采用阴阳干支三合历;上古时期,依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农历法。阴历作为我国传统历法,最早源自何时无从考究,据出土的甲骨文和古时候中国典籍多有记录载入,现时阴阳合一的历法规则一般认为源自殷商时期。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公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102部历法,这几个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作用与影响,打比方说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固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不过对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汉朝以前的古时候中国历法以366天为一岁,用"闰月"确定四时和确定岁的终始;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形式,用"闰月""减差法"来调整时差;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即确定闰月地段和怎样减去多余出来的天数(不是加上缺少的天数),由此来核实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因为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所以出现多轨制历法,也就是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本人的地方历法;秦朝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以闰月定四时成岁"的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显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了一门较为单独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司马迁等人编写了《太初历》,之后刘歆作《三统历》,这两历的重要特点是年岁合一,一年的整数天数是365天,不再之前历法的366天。以"加差法"替代之前的"减差法"以调整时差,年岁周期起始相当固定,用数学计算就能确定闰月,用不着"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至此,阴阳五行大体上退出了历法。之后中国历朝颁布的历法,均与太初历大同小异;中华民国成立后,纪年采用西历或民国纪年并用。

万年历第1年什么时间开始

万年历第1年什么时间开始:据历史记录载入万年历从商朝开始,万年历其实没有经过的半颁布。只是民间流传的对于太阳历的一种便于查询使用的方式方法。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万年历的名称源出商朝一位名叫万年的人,他是这部历法的编撰者。为纪念他的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万年历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具体阳历与农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求的人查询使用。万年只不过是一种象征,预示时间跨度大。

万年历到2020年之后还有吗

还有。

万年历有多个版本,有万年历1931-2020年,从1930年到 2050年的,不过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事实上就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打比方说100年或更加的多)的具体阳历或农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求的人查询使用,假如今后不够用了会补充的。

万年历是阴历还是农历?

是阳历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