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马王堆版本是那本书周易易经推算(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
此刻知道的最早的易经版本是什么年代的
西周啊,现在的人就是自当年周文王写的甲骨文上发现周易的
马王堆帛书周易的马王堆帛易经传原文集图
说明:固然马王堆一些文献出版几十年了,固然词条创立者几十年前早就粗粗阅览过邓球柏帛书易经专著(应该没有附录易传),固然许多年来经常地地对马王堆易传诸篇瞬间出现兴趣,固然多年来不时想读读它,可惜,只看见某些研究文里的断句引文,没看见过其中某文的全篇,数次在网上搜索总是不得。这次机会缘分好,未到一小时,竟然找到了经传两系的文献,并且是全篇并且是诸文,经过操作几个软件,几次转换,获得了帛易经传文集,作为附录吧,以享爱好者。兴趣更高的容易找到相关书籍。
1。帛易经文(续修四库全书版)图集:
2-1帛易《二三子》篇图集:
2-2帛易《系辞》篇图集:
2-3帛易《易的意思》篇图集:
2-4帛易《要》篇图集:
2-5帛易《缪和》篇图集:
2-6帛易《昭力》篇图集:
篇名依主流名。
哪位知道关于《易经》比较权威的书籍有哪些?
假如你此刻一点不懂,那么这样就要先看《周易入门》。市面上的书鱼龙混杂,先不要买太多,若碰到《梅花易数》买了,《万年历》也要的,若碰到邵伟华的著作,无论多少money,先买了。以后,你本人就知道买什么书了。这个东西,有些难学,要下工夫的!!!祝你成功 !!!
《周易》是什么书?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看法: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着重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作用与影响的《易传》。
《传》蕴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
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依据,依照古代人们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意味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
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意味着事物刚一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的意思,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以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的意思。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
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预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不过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截然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依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征。
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
所谓“非覆即变”,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是覆。
(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便是变。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覆”,有四对为“变”,即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变卦外,其它与对皆为覆卦。
韩巍的研究方向
西周青铜器与铭文,西周史,战国秦汉出土简帛文献。
从2009年初开始,先后参加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和秦简牍的整理工作。 编著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以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1卷为基础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贰)》(《老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
论文
1.《对王国维“先公先王二考”的回顾和思考》,《中国学术》总第二4期,商务印书馆,2007年5月。
2.《宋代仿古制作的“样本”问题》,收入《宋韵——四川窖藏文物辑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关于绛县倗伯夫妇墓的一些问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建站五十周年会议论文(2006年10月)。
4.《周原强家西周铜器群世系问题辨析》,《中国历史文物》2007年第三期。
5.《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四期。
6、《簋年代及相关问题》,北京大学古时候文明中心编:《古时候文明》第6卷,文物出版社,2007年12月。
7、《单逑诸器铭文习语的时代特点和断代意义》,《南开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六期。
8、《册命铭文的变化与西周厉、宣铜器分界》,《文物》2009年第一期。
9、《读〈首阳吉金〉琐记六则》,中文大学我国古代青铜器国际研讨会论文,2009年4月17日-18日。 修订稿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10、《西周金文中的“异人同名”现象及其对断代钻石的作用与影响》,《东南文化》2009年第六期。
11、《北京大学新获西汉竹书概述》,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一期,中华书局2010年4月(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本人为实际执笔者)。
12、《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中国哲学史》2010年第四期。
13、《探寻西周王朝的衰亡轨迹——〈西周的灭亡〉读后记》,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0年春夏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14.《重论西周单氏家族世系——兼谈周代家族制度的几个问题》,收入朱凤瀚主编:《新出金文与西周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
15、《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概说》,《文物》2011年第六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
16.《北大汉简〈老子〉简单介绍》,《文物》2011年第六期。
17.《册命体制与世族——西周中晚期王朝解析》,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编:《九州学林》2011年春季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
18.《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概述》,《文物》2012年第六期。(署名“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与朱凤瀚、陈侃理共同执笔)
19.《北大秦简中的数学文献》,《文物》2012年第六期。 1.参加李零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手稿整理工作,负责《周易·系辞》,成果收入《张政烺论〈易〉丛稿》,中华书局2011年1月。
2.参加朱凤瀚教授主持的张政烺先生《〈两周金文辞大系〉批注》手稿整理工作,负责西周中晚期部分(约3万字),成果收入《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华书局2011年3月。 1.参与筹备2009年11月5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北大汉简《老子》的报告。
2.2010年9月6日,参加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办的“老子:文献与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题为《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文献学价值》的主题报告。
3.参与筹备2010年10月二十四日召开的“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情况通报暨座谈会”,并在会上做关于秦简牍《算数书》的报告。
4.2010年11月5日至7日,赴美国芝加哥参加由芝加哥大学顾立雅中国古文字研究中心和芝加哥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二十年来新见古时候中国青铜器国际学术研讨会:首阳斋藏器及其他”,宣读论文:《新出金文与西周诸侯称谓的再认识》。
5.2011年7月3日,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的“出土文献与古时候思想记忆的新方位”论坛。
6.2011年10月12-13日,在南京参加“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第3次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
7.2012年5月12—13日,应耶鲁大学历史系金安平教授邀请,赴耶鲁大学参加“北大汉简工作坊”,发表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与学术价值”。(与朱凤瀚教授、何晋副教授一起)
8.2012年8月13日-15日,参加上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陕西韩城出土芮国文物暨周代封国考古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论文:《横水、大河口西周墓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9.2012年10月20日,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第3届中国古文献与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北京),发表报告:《北京大学藏秦汉简牍整理工作的进展和收获》。
10.2012年10月27日-28日,参加由北京大学我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出土文献研究所主办的“简牍与早期中国学术研讨会暨第1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论坛”(北京),宣读论文:《西汉竹书〈老子〉简背划痕的初步剖析》。
11.2012年11月17日-19日,参加由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2012·秦简牍研究”(武汉),宣读论文:《北大秦简〈算书〉土地面积类算题初识》。
12.2012年11月二十四日-25日,参加“第3届海峡两岸国学论坛:道家研究——学术·信仰·生活”(厦门),发表主题报告:《西汉竹书〈老子〉的文本特征和学术价值》。 1。主持科研项目:
1.2008年8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申报课题:“西周青铜器铭文所见世族的综合研究”。
2.教导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9YJC770001),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西周金文所见世族通考”(11CZS008),2011年7月—2014年12月。
2。参加科研项目
1、 教导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周重要青铜器铭文综合研究”(07JJD770091),2007年11月——2010年10月(已结项)。
2.教导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课题“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09JZD770041),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汉简《老子》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西汉竹书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并担任项目常务秘书。
3.科技部、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子项目“古时候简牍保护与整理研究”。
4.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10&ZD090),2010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秦简《算数书》整理与研究”和“秦简《道里书》整理与研究”子课题,参加“秦简牍文字编及数据库”子课题。
5.教导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课题“马工程”重点教材编写专项“高校教材《中华文明史》”(09JZDMG010),2009年12月立项。个人负责撰写先秦历史与物质文明部分,约3万字。 本科生:简帛文献与学术史
硕士:商周金文研读,简帛文献研读。
易经(注释版)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源泉,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无比的作用与影响。听闻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依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汇总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5000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时候是帝王之学,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根本上而言,《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推算,而《易经》便是汇总这几个预测推算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文献记录载入: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皆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
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
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三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帛易略说》;帛书《易传》释文,最初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第6辑,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1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1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1部学术专著。
1994年在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 演算易经历代研究周易的大体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也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详见《生下来时间与命运》。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
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此刻不管中国大陆、中国和西方各国都有很多人研究《易经》。
依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
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那么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