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諸葛亮是幾月生的(諸葛亮二月閃)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18

諸葛亮是何時出生的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⓵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傢、軍事傢、散文傢、書法傢、發明傢。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畢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管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為國盡忠效力的即便是本人的仇人也加以賞賜,玩忽職守犯法的即使是他的親信也給予處罰,隻要誠心認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給予寬大處理,巧言令色逃避責任就是再輕的過錯也要從嚴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勞都給予褒獎,再小過錯都予以處罰。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註重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由於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原因。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傢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諸葛亮哪年出生日期

諸葛亮生於漢靈帝光和四年七月二十三日巳時 (即公元181年9月17日—234年8月28日) 181年(光和四年 辛酉年)

諸葛亮出生是幾年幾月幾日?

陽都故城,亦名諸葛城。東漢靈帝光和四年

(公元181年)4月諸葛亮就誕生在這裡。據說其生下來時,窗外即將放亮發明,其父便為之改名為“亮”,字孔明。

諸葛亮是哪天生日的

諸葛亮的生日,有兩種說法:

一是浙江蘭溪諸葛大公堂所存《諸葛氏宗譜》記為181年4月14日;

二為道光九年所修《昭烈忠武陵廟志》作181年7月23日。

都是農歷生日,換成陽歷,前者太陽金牛座,月亮天蠍座,後者太陽獅子座,月亮金牛座,

諸葛亮是哪個星座的男人

獅子座,一般而言查些史料會說諸葛亮是181年農歷7月23的,對應查萬年歷為8月20日,是典型的獅子座末期的人。網上許多人以訛傳訛,說181年農歷7月23是農歷9月17處女座,實際你自己隨便找個萬年歷對應查查就知道錯瞭,但是大傢傳來傳去就一直瞎傳下去瞭~你看一下諸葛亮的行為、事跡就知道他是典型的獅子座瞭

諸葛亮北伐中原是什麼情況?

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向後主上《出師表》,準備攻魏。他率軍至漢中,演練兵馬,又從內地大量移民於漢中,以建設前沿陣地。諸葛亮最憂慮的是司馬懿統兵,將為蜀中大患。馬謖建議行反間計,使魏主曹睿將司馬懿撤職回鄉。次年,諸葛亮率軍第一次伐魏。魏延建議,願領兵五千,循秦嶺的東邊,當子午谷而北投,不出十日,可到長安。諸葛亮很謹慎,沒有采納魏延的意見,從隴右取大路進兵。

魏明帝曹睿召群臣計議,夏侯楙願率兵抵禦蜀兵。夏侯楙是夏侯淵之子,夏侯淵被黃忠所斬,曹操憐之,以女清河公主招橋為駙馬。夏侯楙要求出兵,為父報仇。曹睿即命夏侯楙為大多數督,調關西諸路兵馬前去迎敵。夏侯楙至長安,調集各路兵馬。夏侯楙命西涼大將韓德為先鋒,韓德有四子,皆精通武藝,弓馬過人。韓德帶四子迎敵,正遇蜀軍先鋒趙雲、鄧芝。韓德四子與趙雲交鋒,皆被趙雲斬瞭。韓德引敗兵,見夏侯楙,哭告其事。夏侯楙自統兵來戰趙雲。韓德為報殺四子之仇,縱馬輪開山大斧,直取趙雲,戰不三合,被趙雲一槍刺於馬下。鄧芝驅兵掩殺,魏兵又折一陣。次日,魏兵又大敗,夏侯楙引百餘人走入南安城中。魏兵見無主,盡皆逃竄。南安西連天水,北抵安定。諸葛亮設計令魏延取瞭安定城,擒瞭太守崔諒。又利用崔諒賺開南安城,擒瞭夏侯楙。但攻取天水之計被守將薑維識破,未能成功。薑維文武全才,智勇足備,事母至孝。趙雲與薑維交鋒,甚贊其槍法。諸葛亮用反間計,收取瞭薑維,作為接班人。諸葛亮與薑維計議,以城中尹賞、梁緒為內應,取瞭天水城。諸葛亮得三城之後,威聲大震,遠近州郡,望風歸降。諸葛亮整頓軍馬,前出祁山,兵臨渭水之西。

魏主曹睿命曹真為大多數督,郭淮為副都督,王朗為軍師,率軍二十萬,於十一月出師,曹真大軍來到長安,過渭水之西下寨。次日,兩軍列陣相對,雙方對話。王朗本想說服諸葛亮歸降,不失封侯之位。諸葛亮以嚴詞駁斥,大罵王朗一番。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兩軍各自收兵。副都督郭淮說:“諸葛亮料我軍中治喪,今夜必來劫寨,可分兵四路,從山僻小路,乘虛去劫蜀寨。諸葛亮已料知魏軍之謀,即對諸將作瞭反擊魏軍的安排。將及三更,曹遵先殺入寨,卻是空寨,料知中計,急撥馬回。朱贊兵到,自相殘殺,人馬大亂,曹遵與朱贊交馬,方知是自相踐踏。急合兵時,王平、馬岱、張嶷、張翼殺到。曹、朱二人引軍往大路奔走,又被趙雲、魏延截殺。曹、朱二入奪路奔回本寨,守寨軍士以為是蜀軍來劫寨,慌忙放起號火。左邊曹真殺至,右邊郭淮殺至,自相殘殺。背路三路蜀軍殺到,中间位置魏延,左邊關興,右邊張苞,大殺一陣。魏兵敗走十餘裡,死者極多,蜀軍大獲全勝。

曹真、郭淮收拾敗兵回寨,商議應對之策。郭淮建議,請求羌兵助戰。曹真從之,即派使持書並重禮前往西羌。西羌國王徹裡吉經與群臣商議後,即派雅丹丞相與越吉元帥率軍十五萬前去助戰。羌兵皆慣使弓弩、槍刀、蒺藜、鐵錘等武器,又有戰車,用鐵皮裹釘,號為“鐵車兵”。蜀兵與羌兵交戰,初戰失利。諸葛亮上高阜處觀看,見鐵車連絡不絕,人馬縱橫,往來馳驟,便有破敵之計。諸葛亮對薑維說,天將降雪,可乘雪破之。諸葛亮命關興、張苞領兵去埋伏;又喚馬岱、張翼授計去山後埋伏;令薑維守寨,如有鐵車兵來,後退便走。是時十二月終,果然天降大雪。薑維引兵出,越吉元帥引鐵車兵來,薑維即退走。羌兵追到寨前,薑維從寨後而走。羌兵搶入寨柵,直趕過山口,見薑維兵在雪地上奔走,越吉催兵追趕。山路被雪漫蓋,一望平坦。羌兵正在加快追趕時,忽然一聲響,羌兵都跌落坑塹之中,背後鐵車正行得緊溜,急難收止,並擁而來,自相踐踏。後軍急回時,關興、張苞兩軍沖擊,背後薑維、馬岱、張翼三路兵又殺到。鐵車兵大亂,越吉元帥與關興交鋒,隻一合,被關興斬死於馬下,雅丹丞相被馬岱擒獲。諸葛亮寬待雅丹,賜酒壓驚,用好言撫慰,將所獲羌兵及車馬器械,都還給雅丹,俱放回國。

曹真、郭淮聞報:“蜀兵拔寨起程”,誤以為羌兵出擊,使蜀兵退去,遂分兵兩路追趕。諸葛亮早已命趙雲、魏延各引軍埋伏,等候魏軍追趕時出擊。魏軍先鋒曹遵正追趕時,魏延伏兵出擊,曹遵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副先鋒朱贊引兵追趕,忽然趙雲伏兵閃出,朱贊措手不及,被趙雲一槍刺死。曹真、郭淮見兩路先鋒有失,欲收兵撤回,背後喊聲大震,關興、張苞兩路兵馬殺出,圍瞭曹真、郭淮,大殺一陣。曹真、郭淮引敗兵沖路走脫。蜀兵全勝,直追到渭水,奪瞭魏寨。

魏主曹睿集群臣計議,決定禦駕親征,前赴長安,並復司馬懿官職,加平西都督,就起南陽諸路兵馬,前赴長安。此時,原蜀降魏大將孟達叛魏,欲起金城、新城、上庸三城兵馬,進攻洛陽,配合諸葛亮伐魏。諸葛亮寫信告誡孟達,必須提防司馬懿起兵,極宜謹密,不可輕易托人。孟達卻認為,司馬懿須先報魏主,再至新城,往返需一個月,因而不以為然,便約金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舉事。耽、儀二人佯許之,隻待魏兵到,便為內應。司馬懿復職後,即調集宛城諸路兵馬。得到申儀傢人密報孟達欲反之事後,即令軍馬起程,加速行軍,直接向新城進發,八日就到新城。孟達沒有料到司馬懿這樣快就到新城,悔不聽諸葛亮的告誡。申儀、申耽為魏軍內應,孟達事敗被殺。司馬懿引兵到長安,向魏主曹睿奏報不待聖旨,星夜而去新城之事。魏主大喜,並說:“後遇機密重事,不必奏聞,便宜行事。”魏主令張邰為先鋒,與司馬懿一同征進,又令辛毗、孫禮二人領兵五萬,往助曹真。

司馬懿引兵二十萬,出關下寨,以拒蜀兵。司馬懿與張邰計議,先取街亭,以斷蜀軍糧道,不出一月,蜀兵無糧必退。諸葛亮已料到司馬懿必取街亭,便問諸將,誰敢去守街亭?馬謖自報願往。諸葛亮說:“街亭雖小,幹系重大,倘街亭有失,我大軍皆休矣。”馬謖保證守住街亭,並立軍令狀。諸葛亮令王平協助馬謖守街亭。諸葛亮恐二人有失,又令高翔領兵一萬去街亭東北的列柳城駐紮,以救援街亭。又令魏延引兵去街亭之後屯紮,以拒張邰。諸葛亮令趙雲、鄧芝各引一軍出箕谷,以為疑兵。自統大軍以薑維作先鋒,出斜谷徑取鄙城。馬謖、王平引兵至街亭,在屯兵問題上即發生分歧。王平主張在五路總口下寨,屯兵當道,築起城垣,賊兵縱有十萬,不能偷過。馬謖堅持要在側面山上屯兵,認為兵法雲:“憑高視下,勢如破竹。”王平說:“屯兵山上,倘魏兵驟至,四面圍定,斷我汲水之道,軍士不戰自亂矣。”馬謖不聽王平勸告,堅決屯兵於山上,王平隻好領五千兵屯兵於道口。司馬懿派人偵察清楚,即令張邰引一軍擋住王平來路,令申儀、申耽引兩路軍圍山,先斷瞭汲水道路,司馬懿大驅軍馬,一擁而進,把山四面固定。馬謖在山上,看見魏兵漫山遍野。蜀兵見之,盡皆傷膽,不敢下山。馬謖將紅旗招動,軍將你我相推,無一人敢動。魏兵自早晨圍到晚上,山上無水,蜀軍不得食,寨中大亂。嚷到半夜時分,山南蜀軍下山降魏,司馬懿再派人沿山放火,山上蜀兵愈亂。馬謖料守不住,隻得引殘兵下山向西奔逃。王平見到魏軍,引軍殺來,正遇張邰,戰數十合,因勢單力孤,隻得退去。張邰追三十餘裡,被魏延攔住,張邰回軍便走。魏延追趕張邰,被魏軍包圍,王平、高翔趕到,三將與魏軍大殺一陣,蜀軍傷者極多。魏延恐陽平關有失,即與王平、高翔往陽平關來。

諸葛亮在西城,聽說街亭失守,便跌足長嘆;“大事去矣!”遂安排撤軍。令關興、張苞各引三千精兵,投武功山小路而行,如遇魏兵,不可大擊,隻鼓噪喊,為疑兵驚之。令張翼引兵去修理劍閣,以備歸路。此時,司馬懿引十五萬大軍向西城蜂擁而來。諸葛亮身邊別無大將,僅有一班文官和二千五百兵在城中。眾官聽得此消息,盡皆失色。諸葛亮傳令:將旌旗盡皆隱匿,大開四門,每一門用二十軍士,扮作百姓,灑掃街道。諸葛亮身披鶴氅,戴綸巾,引二小童攜琴一張,於城上敵樓前,憑欄而坐,焚香操琴。司馬懿前軍哨到城下,皆不敢進。司馬懿看畢大疑,恐有伏兵,便令退軍。司馬懿往武功山小路而走,正遇關興、張苞二軍在此等候,喊聲大震,鼓角喧天,不知蜀兵多少,魏軍不敢久停,隻得棄輜重而去。蜀軍連夜皆回漢中。趙雲斷後,殺退魏軍,未損一卒。

諸葛亮撤兵退回漢中以後,即追究街亭之失。王平陳述馬謖不聽勸諫,屯兵於山上,致有此敗。諸葛亮為嚴正軍法,揮淚斬瞭馬謖。諸葛亮用人不當,悔不聽劉備臨終的告誡:“馬謖言過其實也就是說,不可大用。”諸葛亮上書後主,自貶三等。諸葛亮在漢中,惜軍愛民,勵兵講武,積聚糧草,以備後圖。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冬,魏軍三路攻吳,關中空虛,諸葛亮再次率軍北伐。蜀軍此次出大散關,從陳倉道口進出。魏主曹睿采納司馬懿的意見,命郝昭為鎮西將軍,把守陳倉道口。又命曹真為大多數督,會合郭淮、張邰,分道把守關隘。蜀兵圍攻陳倉二十餘日,郝昭守衛嚴密,攻打不下。諸葛亮與薑維計議,撤出陳倉,改由祁山進兵。薑維以詐降致書曹真,引誘曹真出戰,圍而殲之。曹真得書大喜,準備依期會合。部將費耀恐其有詐,願代曹真接應薑維。費耀引五萬兵,望斜谷進發。費耀被誘入山路,受到蜀軍圍殲,魏兵大敗。費耀無路可逃,自刎而死,餘眾盡降。諸葛亮連夜驅兵,直出祁山下寨。

諸葛亮屯兵祁山,糧草不濟,隻夠一個月之用,利在速戰。曹真按司馬懿之計,堅守不出,蜀兵挑戰不應。曹真與孫禮計議,待彼糧盡退兵,乘勢追擊,可獲全勝。孫禮又用計佯裝運糧,車內盡裝引火之物,待蜀兵來搶,放火燒車,以伏兵擊之。此計被諸葛亮識破,將計就計,吩咐諸將按計而行。是夜二更,馬岱引三幹兵徑到山西,見很多車仗,重重疊疊,攢繞成營,馬岱令軍土去營南上風放火,車仗盡著,火光沖天。孫禮以為蜀兵到魏寨內放號火,急引兵一齊掩至。背後鼓角喧天,張嶷、馬忠引兵殺至,馬岱又引兵殺來,內外夾攻,孫禮大敗,死者無數。關興、張苞乘虛襲瞭魏寨,魏兵大敗,皆投曹真寨來。

蜀兵大獲全勝後,諸葛亮即令退軍,並說:今乘魏兵新敗,不敢正視蜀兵,便可出其不意,乘機退去。當夜蜀兵盡退,隻有空寨。魏延在陳倉道口拒住王雙,急不能脫身。諸葛亮派人給魏延授以密計,教斬王雙。魏延受瞭密計,當夜二更拔寨,急回漢中。王雙大驅軍馬,並力追趕。魏延旗號在前,引王雙追趕,而他卻隱於叢林中,在寨中放起火來。王雙見火起,慌令退軍。行到山坡左側,魏延從叢林中驟出,王雙大驚,措手不及,被魏延一刀斬於馬下。魏延手下隻有三十騎人馬,望山中緩緩而行。

建興七年,諸葛亮第三次率軍北伐。諸葛亮探知陳倉守將郝昭病重,便用計襲取瞭陳倉和散關,驅大軍復出祁山,安下營寨。諸葛亮命薑維領一萬兵取武都,王平領一萬兵取陰平,以分魏兵之勢。魏主曹睿派司馬懿引兵復出,以禦蜀兵。司馬懿令郭淮、孫禮從隴西小路來救武都、陰平,就襲蜀兵之後。郭淮、孫禮正行間,忽哨馬來報:武都、陰平已被蜀軍占瞭。郭淮、孫禮正待回軍時,忽然從山背後閃出一支兵馬來,諸葛亮端坐於四輪車上,左有關興,右有張苞,薑維、王平又引兵從後殺來。兩下夾攻,魏兵大敗,郭淮、孫禮棄馬爬山而逃。

司馬懿料諸葛亮在武都、陰平安撫百姓,營中空虛,便令張邰、戴陵各引一萬精兵,於夜間去劫蜀寨。諸葛亮預料司馬懿要來劫寨,已作瞭準備。當張邰、戴陵接近蜀寨,已陷入蜀軍伏,魏兵大敗。

魏兵敗瞭兩陣,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思得一計,傳令退兵,以引出司馬懿來追。蜀兵退三十裡下寨,司馬懿恐中計未追;蜀軍又退三十裡,司馬懿又未追;蜀兵再退三十裡,司馬懿仍猶豫不追。張郃說:“這是諸葛亮緩兵之計,漸退入蜀,都督何故懷疑?”張郃要求前往決一戰。司馬懿遂令張邰、戴陵各引一支兵先行,自引兵隨後接應。諸葛亮探知司馬懿來追,便分派諸將按計襲擊。張邰、戴陵領兵前來,張嶷、馬忠、吳懿、吳班四將出馬交戰。蜀兵且戰且走,魏兵追趕一程,關興引兵殺出,張嶷等四將一齊回兵掩殺過來,張邰、戴陵死戰不退。張翼、王平兩路伏兵又殺出,截其後路。魏兵奮力沖突,不得脫身。忽然背後鼓角喧天,司馬懿引軍殺到,把王平、張翼圍在核心。薑維、廖化在山上望見蜀兵勢危,便按諸葛亮之計,分兵兩路去襲司馬懿大寨。司馬懿得知蜀軍去襲擊大寨,便即提兵急回,軍心惶惶亂走,蜀兵大勝。司馬懿大敗一陣,奔入寨時,蜀兵已自回去。這一陣,魏軍死者極多,遺棄馬匹器械無數。

諸葛亮收得勝之兵回寨,正欲起兵進取,忽然生病,睡床不起,難以理事,遂撤兵回漢中,自回成都養病。諸葛亮去瞭五日,司馬懿才知道。司馬懿留諸將把守隘口,也班師回去。

建興八年秋七月,魏都督曹真上表伐蜀。魏主曹睿即拜曹真為征西大多數督,司馬懿為征西副都督,引兵四十萬徑奔劍閣,來取漢中。諸葛亮已病愈多時,至漢中操練人馬。聞報魏軍伐蜀,遂令張嶷、王平引一千人馬去守陳倉古道,以擋魏兵。諸葛亮預測推算月內必有連綿秋雨,魏兵不能深入,因此,不用多軍。曹真、司馬懿領大軍徑到陳倉,不到半月,秋雨大降,淋漓不止,陳倉城外,水深三尺,軍器盡濕,人不得睡,晝夜不安。大雨連降三十日,馬無草料,死者無數,軍士怨聲不絕。曹真與司馬懿商議,軍無戰心,各有思歸之意,不如且回。為防蜀兵追擊,先伏兩軍斷後。

諸葛亮不準諸將追趕魏兵,卻分兵出斜谷而取祁山。諸葛亮令魏延、張嶷、杜瓊、陳式出斜谷;馬岱、王平、張翼、馬忠出箕谷,俱會於祁山。諸葛亮自提大軍,令關興、廖化為先鋒,向祁山進發。司馬懿見蜀軍未來追趕,已料到諸葛亮進兵祁山。曹真不信,與司馬懿打賭。即分兵兩路,曹真引兵屯於祁山之西,斜谷口;司馬懿引兵屯於祁山之東,箕谷口。司馬懿先引一軍伏於山谷中,其餘軍馬於各要路安營。魏延、張嶷、杜瓊、陳式正取箕谷而進,諸葛亮派鄧芝前來告誡:“如出箕谷,提防魏軍伏兵,不可輕進。”陳式不聽鄧芝勸阻,徑自引五千兵出箕谷。行不數裡,魏軍伏兵皆出,將陳式包圍,幸得魏延、張嶷、杜瓊引兵接應,魏兵才退。陳式回到谷內,五千兵隻剩得四五百帶傷人馬。曹真在寨中不信蜀兵來,隻令副將秦良領五千兵哨探。秦良在山谷中被蜀軍伏兵襲擊,秦良戰死,魏軍全部投降。諸葛亮教五千降兵衣服給蜀軍穿上,冒充魏兵到魏軍營寨,隨後蜀軍諸將分兵殺入寨中。魏兵措手不及,各自逃生,眾將保曹真逃出。諸葛亮大敗魏軍,大驅士馬,復出祁山。

曹真曾與司馬懿打賭:“蜀兵不會來”,卻被蜀軍劫瞭寨,心甚不安,氣成疾病,睡床不起。諸葛亮探知後認為,曹真生病仍留軍中,必然病重,以安眾人之心。諸葛亮為氣死曹真,遂寫一書,派魏降卒送與曹真。書中歷數曹真用兵無能,大加羞辱。曹真看書後,恨氣填胸,死於軍中。魏主曹睿聞曹真已死,即下令司馬懿出戰。司馬懿出兵與諸葛亮約期決戰。諸葛亮當夜授薑維和關興以密計,次日與司馬懿對陣。雙方同意先鬥陣法。諸葛亮佈成“八卦陣”,問司馬懿敢打否?司馬懿知道是“八卦陣”,遂令戴陵、張虎、樂琳三將各引三十騎,教他們從正東生門打入,往西南休門殺出,再從正北開門殺入,此陣可破。但司馬懿不知八卦陣的變化,三將入陣後,隻見陣如連城,沖突不出,皆被蜀軍縛瞭。諸葛亮令將三將及九十人衣脫瞭,以墨塗面,放瞭回去。司馬懿見瞭大怒,即指揮大軍沖殺。兩軍恰才相會,薑維、關興兩軍殺入,蜀兵三路夾攻,魏兵大敗。司馬懿退到渭水南岸下寨,堅守不出。

諸葛亮收兵回到祁山時,永安城李嚴令都尉茍安解送糧來,到軍中交割。茍安好酒,延誤行程,違限十日。諸葛亮大怒,令武士仗以八十放回。茍安心中懷恨,投降瞭魏軍。司馬懿許以封官,令他回成都,向宦官散佈流言,說諸葛亮有怨上之意,早晚欲為帝。宦官妄奏後主。下詔宣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接到詔書,仰天嘆道:“主上年幼,必有佞臣在側,我正欲建功,何故取回?我若不回,是欺君矣;若奉命而回,日後再難得此機會也。”諸葛亮隻好退兵,為防魏兵追擊,分兵五路而退,逐日增灶,以惑魏軍。司馬懿因諸葛亮多謀,不敢輕追,先派人查點灶數,見每日灶數增添,便說:“吾料諸葛亮多謀,今果添兵增灶,吾若追之,其計,不如且退。”遂班師回洛陽。

諸葛亮回到成都,查明是茍安流言,後主悔之不及,此時茍安已投魏去瞭,諸葛亮斬瞭妄奏的宦官。緊接著,回到漢中,再準備北伐。為減少軍士疲憊,將二十萬大軍分成兩班,輪流出戰,以一百日為期,到期輪換。建興九年春,諸葛亮復出師伐魏,出祁山下寨。魏主曹睿命司馬懿出師禦敵。司馬懿以張邰為先鋒,郭淮守隴西諸郡,其餘諸將皆分遣而進。諸葛亮在祁山屯軍數月,軍中糧乏,屢派人催李嚴運糧應付,卻隻是不到。諸葛亮料隴西麥熟,便引軍到鹵城割麥。司馬懿與郭淮巡略天水諸郡,以防諸葛亮割麥。諸葛亮用裝神之計,使司馬懿大疑,眾軍心大亂,不敢交戰,各自奔走。司馬懿在上邽城中,三日不敢出戰。此時,諸葛亮令三萬軍兵將隴上小麥割盡,運到鹵城打曬。後來,司馬懿才瞭解清楚,諸葛亮是以薑維、馬岱、魏延三人裝扮與諸葛亮一樣端坐於四輪車上,分別在相距數十裡處埋伏,最先來誘陣的車上才是諸葛亮。所以,司馬懿奔走數十裡,還是在他面前出現。司馬懿仰天長嘆道:“諸葛亮有神出鬼沒之機!”郭淮笑道:“隻瞞過一時,今已識破,何足道哉。”二人計議,於夜間襲擊鹵城。諸葛亮已料到司馬懿將於夜間襲擊鹵城,便令薑維、魏延、馬岱、馬忠各引二千兵於鹵城四面麥田中埋伏,隻聽炮響,四邊一齊殺來。是夜一更,郭淮與司馬懿兩下合兵,將鹵城圍住。城上萬弩齊發,矢石如雨,魏兵不敢前進。忽然一聲炮響,四路蜀兵一齊殺至,鹵城四門大開,城內蜀兵殺出,裡應外合,大殺一陣,司馬懿、郭淮引敗兵突出重圍大敗而逃,折兵三千餘人。

司馬懿與郭淮計議破敵之策,決定調孫禮引雍、涼人馬與郭淮去襲劍閣,以斷蜀軍糧道,司馬懿自引大軍進攻鹵城。諸葛亮為防魏軍襲擊劍閣,乃令薑維、馬岱各引一萬兵先去守住險要。此時,蜀兵中有一半輪換限期已到,川中兵已出川口。忽聞孫禮引二十萬雍涼人馬來助戰,去襲劍閣,司馬懿自引兵來攻鹵城,楊儀入告諸葛亮:“魏兵來得甚急,可將換班人留下退敵,待新兵來到,緊接著再換。”諸葛亮說:“吾用兵命將,以信為本,既有令在先,豈可失信?”即傳令應去之兵,當日便行。眾軍聞之,皆大呼道:“丞相如此施恩於眾,我等願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殺魏兵,以報丞相。”諸葛亮說:“你們應該回傢,豈可復留於此。”眾軍皆要出戰,不願回傢。諸葛亮便令他們出城安營,以待魏兵。西涼兵遠道而來,人馬困乏,未及喘息,蜀軍以逸待勞,一擁而進,人人奮勇,大敗魏軍。

諸葛亮正欲乘勝進兵之時,又受到李嚴的牽制。李嚴未及時籌集到糧草,便寫信給諸葛亮,謊稱吳與魏連和,魏欲令吳攻蜀,皇上命令退兵。諸葛亮見書對諸將說:“若東吳興兵寇蜀,吾必須退兵。”遂傳令祁山大寨人馬,且退回西蜀。諸葛亮為防魏兵追擊,便在木門道設伏兵,令魏延、關興斷後。司馬懿探知蜀兵退走,便派先鋒張邰率兵追趕。魏延、關興與張郃輪番交鋒,戰十餘合便走,將張邰引入木門道內,蜀軍即用木石將木門道兩頭壘斷,張邰在木門道中進退不得,蜀軍伏兵萬弩齊發,將張邰及百餘名部將皆射死於木門道中。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出祁山下寨。魏主曹睿命司馬懿為大多數督,統率各路軍馬,至渭濱下寨。令夏侯霸引兵五萬在渭水上搭起九座浮橋,過渭水安營。命郭淮、孫禮總督隴西兵馬,在北原下寨,以阻蜀軍糧道。諸葛亮采用明攻北原,暗取渭橋之計,因被司馬懿識破,初戰失利。司馬懿又派偏將軍鄭文至蜀營詐降,於中取事。諸葛亮識破瞭鄭文的詐降,將計就計,令鄭文約司馬懿於夜間劫蜀寨,他為內應。司馬懿當成真的,遂令部將秦朗引一萬兵去劫寨,自引兵接應。諸葛亮已作好安排,自引兵於高山之上,指揮眾軍。秦朗引兵殺入蜀寨,不見一人,知是中計,急回軍時,蜀軍伏兵齊出。秦朗死戰,不能得脫,死於亂軍之中。司馬懿隻顧催兵接應,被薑維、魏延兩路軍夾擊,魏兵大敗,司馬懿引敗兵奔回本寨。

諸葛亮為瞭牽制魏軍,派費禕致書於孫權,請出兵攻魏。孫權見書後,即派陸遜、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進攻襄陽,孫權自己則引大軍圍攻合肥新城。魏主曹睿為應對東吳的進攻,令司馬懿堅守不戰,讓蜀軍糧盡自退。諸葛亮鑒於以往的教訓,分兵屯田,打算久駐。諸葛亮為解決糧食運輸的困難,設計瞭一種運輸工具,叫做“木牛流馬”,集隨軍匠作一千餘人在上方谷內制造。木牛流馬制成後,用於劍閣至祁山大寨一線運送糧草,非常方便。可惜,這種木牛流馬,以後失傳。

諸葛亮見司馬懿堅守不出,便設計引他出來。諸葛亮密令馬岱在上方谷造成木柵,營中挖下深塹,多積幹柴引火之物,周圍山上多用柴草虛搭窩棚,內外皆伏地雷,並且將上方谷後路塞斷。命魏延去魏寨討戰,務要誘司馬懿出戰。又吩咐高翔驅木牛流馬於山路行走,如魏兵來搶,便任他們搶去。諸葛亮將祁山大寨兵一一調出,隻推屯田,並吩咐:“若魏兵來戰,隻許詐敗;若司馬懿來攻,要並力隻攻渭南,斷其歸路。”諸葛亮自引一軍近上方谷下寨,隻等司馬懿出戰。

司馬懿見蜀兵四散屯田,以為久計,遂命夏侯惠、夏侯和各引兵五千出戰。高翔佯作運糧,驅木牛流馬往來於上方谷內,被夏侯惠、夏侯和引兵截殺,高翔敗走,木牛流馬被魏兵搶去。半月之間,魏兵連勝數陣。司馬懿見蜀兵敗,心中歡喜。經詢問被俘蜀軍,知道諸葛亮不在祁山,在上方谷安營。司馬懿采取並力攻打祁山大寨,引各營蜀兵來救,而他卻親自取上方谷,燒其糧草,使蜀軍首尾不接,必然大敗。因此,魏兵皆奔祁山寨來,各營蜀兵虛作救應之勢。司馬懿見蜀兵都去救祁山寨,便引二子及中軍護衛人馬,殺奔上方谷來。魏延見司馬懿來,便與交戰。戰不上三合,便撥馬回走。司馬懿見魏延兵馬少,放心追趕,令司馬懿在左,司馬昭在右,懿自居中,一齊攻殺過來。魏延引兵退入谷中,司馬懿也追入谷中,前面魏延已不見瞭。司馬懿心疑,忽聽得喊聲大震,山上一齊丟下火把,燒斷谷口,魏兵奔逃無路。山上火射下,地雷一齊突出,草房內幹柴都著,火勢沖天。司馬懿手足無措,乃下馬抱二子痛哭。正哭之間,忽然狂風大作,黑氣漫空,一聲雷響,大雨傾盆,滿谷大火盡皆澆滅。司馬懿大喜,引二子沖殺出來。諸葛亮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蜀兵奪取瞭司馬懿的渭南大寨,打敗瞭魏兵。司馬懿退據北岸,燒斷瞭浮橋。

諸葛亮屯於五丈原,累次令人挑戰,魏兵堅守不出。諸葛亮為瞭激司馬懿出戰,遂將一件女人的衣服裝在大盒子裡,並修書一封,派人送給司馬懿。司馬懿看瞭以後大怒,仍佯笑受之,令重待來使,並問諸葛亮的飲食及事之煩簡情況。使者說:“丞相夙興夜寐,罰三十以上皆親自過問,飲食日不過數升。”司馬懿顧謂諸將說:“諸葛亮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使者回去,如實向諸葛亮報告。諸葛亮說:“彼深知我也。”從此以後,諸葛亮舊病復發,日漸沉重。薑維入帳問安,諸葛亮說:“吾本欲竭忠盡力,恢復中原,重興漢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將死。吾平生所學,已著書二十四篇,計十四萬餘字,內有八務、七戒、六恐、五懼之法。吾觀諸將,無人可授,獨汝可傳我書,切勿輕忽。”諸葛亮臨終前,向楊儀授以退兵之計。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秋八月二十二日病逝,終年五十四歲。蜀軍依照諸葛亮的遺計,全線撤軍。

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歷時七年半,沒有獲得成功。究其主要原因,是蜀漢國力不強,難以與曹魏抗衡。諸葛亮是傑出的軍事傢和傢,但受客觀條件所限,使他難以取勝。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