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易經養生長壽之道5點(易經與健康養生的智力)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12-29

一:怎樣從易經中參透養生長壽之道?

其實也就是說給我的體驗感覺是,整部易經講的都是陰陽的道理,一陰一陽之謂道,都是處在不同環境下的陰陽,六十四卦變化萬千,道理無窮。對於身體上的調理,就是要滿足自己對陰陽的需要,在不同的壞境下,調整自己陰陽的平衡,讓自己適應環境。陰陽是萬事萬物,所以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是多樣的。

二:老子五十六字養生訣

春秋時期的老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傢、道傢創始人,而且還是一個偉大的養生傢。下面我給大眾介紹老子養生訣,希望對你有用!

老子五十六字養生訣

玉爐燒煉延年藥,真道行修益壽丹,

呼去吸來息由我,性空心滅本無看,

寂照可歡忘幻我,為見生前體自然,

鉛汞交接神丹就,乾坤明原系群仙。

老子的養生長壽之道

儉,就是儉樸

“儉”是中國人民重要的 文化 源頭之一。成由勤儉敗由奢,儉能興傢,奢要敗傢。此處的儉,不但僅指惜才惜物以養德,同時,儉也是一個養生金科玉律。儉於視,可養神;儉於言,可養氣;儉於飲食,可以養脾胃;儉於酒色,則能清心寡欲;儉於交友,則志行高潔;儉於思考,少有煩惱。世間事總是辯證的,懂得儉,把握人生一個度,還真是人生一寶呢。

慈,就是慈愛

對待同事、朋友,對社會有感恩心、同情心,就是愛;給你身邊的人帶來快樂,以誠待人,就是慈。給別人帶來快樂,自己也會非常快樂。能不長壽嗎?

謙,就是寬廣的胸懷

老子認為,有生於無,“無”是富有使用價值的,看不到的東西最豐富,杯子空瞭,才可加水,屋子空瞭,才可住人。做人謙虛,才知學習。《易經》上,“謙”卦最吉,謙受益,滿招損,是經典古訓。所謂“大智者必大謙”,為人處世能有寬廣謙虛的胸懷,懷包容萬物之心,這種人能不看透一切,睿智而長久嗎?

因此如今的人不至於隻是瞭解學習競技知識,還要向我們老子學習養生的本領,使得自己有三寶,美德,慈愛、儉樸以及謙虛,這樣你也是能夠像他一樣長壽百歲瞭哦。

老子8個延壽秘方

第一式振陽法:振奮身體陽氣

1、閉上雙眼;

2、用掌心及掌根處抵住下巴,虎口向外;

3、用力托下巴,依次向上、左、右、前、後托;

4、睜開雙眼;

5、叩齒,也就是上下牙相碰;

6、叩齒的同時,四指並攏,用手掌的前半部分沿從左向右、從右向左的方向擦眼睛;

7、將手掌放在頭頂上,掌心使勁,輕輕地向下壓頭,做5~6次;

8、雙手抓住耳朵,向外拔耳;

9、左右兩手張開,用手指梳頭。閉目、擦眼能保養五臟的陽氣,托下巴振奮胃經陽氣,叩齒養腎,壓頭拔伸督脈、膀胱經,拔耳、梳頭刺激膽經。這6個動作連貫起來,就能振奮元氣。每一天最好在早晨或上午12點以前練習,由於早晨和上午是元氣上升的時刻。

第二式洗手法:關節病人的福音

像平常洗手一樣動手,註意和提防要活動到手腕。洗手法能活動手上的6條經脈,保持手部經脈通暢。手上經脈通暢,各種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手指關節腫大、疼痛,手部的各種問題就能不藥而愈瞭。

第三式伸臂法:防治肩周炎

1、雙手十指交叉,緊接著用兩手的掌心按一下胸部;

2、再翻轉手掌,掌心向外;

3、然後,雙臂向前方、上方、下方、左側、右側使勁伸直,總共做十幾次就能夠瞭。伸臂法向前、向上拉伸瞭心經、心包經,做完後,人的精神會馬上振奮起來。左右拉伸的時刻,牽拉手三陽經,它們的循行經過肩肘部,可以活動肩肘部的氣血,所以能防治肘關節疼痛及肩周炎。

第四式松腰法:保腎的大法

1、站立,雙腳並攏;

2、雙手交叉後,抱住小腿;

3、同時頭盡可能地靠近雙腿;

4、保持腰部不動,頭向左側,再向右側扭,各扭10次。

腰為“腎之府”,活動腰是保腎的大法。松腰法還能活動腰部的督脈和膀胱經,能預防和緩解腰肌勞損,對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背疼痛有顯著的療效。

第五式抽肋法:減肥好 方法

1、坐在椅子上;

2、兩手十指交叉,放在頭後面,雙手抱頭;

3、抱著頭向下俯身,頭快貼到大腿上;

4、向左右方向扭頭,感覺兩肋之間的肌肉被拉緊瞭。

膽經、脾經和帶脈都經過腰肋部,所以抽肋法能振奮這三條經。消除各種肋間疼痛,脅肋脹悶,減去腰部的贅肉都要使用抽肋法。

第六式虎視法:保護視力

1、站立;

2、雙手手掌按在膝蓋上;

3、向左右方向扭頭、扭腰。

做這個動作時會感覺頸項部肌肉被牽伸,眼球有發脹感。肝開竅於目,眼球發脹,預示肝經氣血已經調動瞭,對中老年人眼睛早花等眼疾有非常好的療效。

第七式取嗝法:排積氣

1、站立;

2、雙手十指交叉,放在後腦勺處,抱頭;

3、身體盡可能地向後仰,再挺直。

三個步驟做完,就是一次完整的“取嗝”動作。連續做10次,就會有嗝打出。“取嗝法”主要運動腹部肌肉,而胃經和脾經都經過腹部,所以這個動作能刺激胃經和脾經,每一天積攢的污穢之氣就需要經過打嗝的方式排出。

第八式開胯法:緩解腰腿痛

1、坐在椅子上,將右腳腳踝放在左腿膝蓋上方;

2、將兩手放在右腿膝蓋上,兩手一起輕輕向下壓右腿的膝蓋;

3、左右腿交替進行。註意和提防做這式時,不適宜用力過猛,否則會傷到胯關節。

向下壓膝蓋時,會感覺胯部很緊張,這就能牽拉膽經和陽蹺脈,膽經主筋,陽蹺脈主運動,刺激這兩條經脈,能緩解腰腿痛。

三:《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長壽之道epub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 。。。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長壽之道》(黃中平)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baidu。com/s/1De_xReh_Ew-Na4pAxGo_ow

提取碼:nanq    

書名:《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長壽之道

作者:黃中平

豆瓣評分:6、1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

出版年份:2010-3

頁數:186

內容簡單介紹:

《〈黃帝內經〉與〈易經〉裡的養生長壽之道:掌握五色食譜才能延年益壽》參照《黃帝內經》和《易經》等古文典籍,以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先賢的養生哲學呈此刻讀者的前面,並以切實可行的科學方法,為人們提供日常的飲食參考。作者從人體五臟的相生相克到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飲食宜忌,用淺顯的語言將太極圖中陰陽的此消彼長使用於飲食,進而實現保健養生和延年益壽的美滿願景。

作者簡單介紹:

黃中平,成長於中醫世傢,自幼跟隨父親學習藥草知識與脈理論治,具有多年看診經驗,鉆研中醫學二十餘年,對於中醫理論與實證有深邃學養基礎。同時,黃中平對中草藥進行過深入的科學分析,成果卓著,著有《男人應該這樣吃》、《以食治病》等書。

四:關於養生長壽之道,請各位網民朋友說說你們的方法,談談你們的觀點

多吃水果,多喝水。保持睡眠。

五:先秦時期的養生理論是什麼?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國以前的歷史時期,稱為先秦時期。

先秦諸子在探討自然規律及其生命奧妙秘訣的過程中,提出有關養生理論看法。這裡僅就周易、道傢、儒傢、雜傢等有表現性的學術思想作一簡單介紹:①周易養生理論

《周易》也叫《易經》,又簡稱《易》,“易”有變易、簡易、不易三義。《周易》是闡述宇宙世間萬物自然變化的論理。宇宙萬物時刻在運動著、變化著,天體的運轉,地殼的變遷,四時寒暑、晝夜晨昏的更替,無一例外,人也是這樣。《易經》將這種變化叫作“變易”,這種變化不管在宇宙,還是人體生命活動,皆有一定的規律,變化不息,循環不止。

《易經》著眼於宇宙天地,立足於人類自己一身,以求得在認識宇宙運動變化規律中探討生命的奧妙秘訣,從而得知生與死的緣由和規律。《周易》在探討宇宙、人生必變、所變、不變的機理之後,又提出人生的知變、應變、適變的原則,並以此作為人類生活、行為和養生、防病的規范。

②雜傢養生理論

先秦雜傢學派出現稍晚,約在戰國時代,以《呂氏春秋》為代表,全書160篇,涉及養生的約50多篇,內容豐富。主要的養生看法有:“畢數之務,在乎去害”、“趨利避害,順應自然”等。

③《管子》養生理論

《管子》的作者承襲瞭老子關於“道”是宇宙本原的思想,但他還明確提出瞭“道”即精氣的看法。管子認為,“精”是生命的物質基礎,主張存精以養生及虛其欲以存精。《管子》除瞭在起居有時、控制吃飯飲食、適應四時等方面提出觀點外,特別強調精神樂觀,認為“凡人之生也,必用其歡”。保持樂觀情緒,對於健康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④道傢養生理論的誕生

春秋戰國時代的道傢學說,是以老、莊為代表的。

《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源於自然的規律,即道法自然才能夠長壽。這是道傢養生思想的本質看法。道傢倡導的“清靜無為”、“返樸歸真”、“貴柔”等主張,對養生學也有很大作用與影響。

“形神兼養”,老子主張去物欲以養形,致虛靜以養神。莊子認為:“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在養形方面,則主張以形達鬱。

⑤儒傢養生理論的誕生

儒傢學派創始於春秋末期,創始人是孔子。儒傢養生觀,first of all強調精神調攝。孟子認為“養心莫善於寡欲”。人生存在著欲望是正常的,但能在社會許可的條件下實現欲望,不可過分,應遵循“禮”的原則。

同時,儒傢養生思想強調註重和重視身體護養和註意和提防飲食衛生。

六:易經的三易學說對養生學的作用與影響

中醫作為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理論體系的形成、發展與《易經》之間更有著千絲萬縷、不可分離的聯系。《易經》之易包括瞭萬事萬物三個大的原則,分別是“不易”“變易”和“簡易”。從這三個規則分析,對當代中醫的繼承與發揚可以有一些有利的啟示。

《易經》即《周易》,傳說其歷經伏羲、文王、孔子之著,成書於先秦的文化軸心時代。《易經》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人文實踐的論理根源,是古時候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眾經之首。幾千年來,對咱們國傢的、經濟、文化等各個范疇都產生瞭極為深刻的作用與影響,直到今天,對人們的思想行為仍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不易

“不易”並不是說一切事物都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說,固然世間的萬事萬物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看起來錯綜復雜,但其變化的本質規律是不變的。這個根本規律,就是萬事萬物的隱秩序,即《老子》所雲:“道可道,非常道”的“道”。我們要繼承中醫,first of all要繼承中醫的“道”。

中醫的“道”,追溯於《黃帝內經》,也就是“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體觀、恒動觀、平衡觀。它源出我國古代哲學思想,把“天、地、人”統一起來進行分析認識,是用宏觀思辯的模式來進行醫療活動。

整體觀是關於人體自己一身的完整性及人與自然、社會環境的統一性的認識,要求人們在觀察、認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問題的同時,必須註重人體自己一身的完整性和人與自然、社會環境之間的統一性。其中人體自己一身的完整性又包括五臟一體觀、形神一體觀等內容。我們熟知的司外揣內、以表知裡、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等治法都充分展現瞭整體觀的思想。整體觀的另一方面是認為人與自然環境存在統一性。具體展現在四時、晝夜、地域環境、社會因素等對人的身體生理、病理變化的作用與影響,如《素問·脈要精微論篇》有雲“四變之動,脈與之上下”;《靈樞·師傳》有雲“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驕恣縱欲輕人”,這幾個描述展現的正所謂脈象與季節環境、體質與社會環境之間的聯系;而運用五運六氣、子午流註等理論診治疾病也是這樣。

有人認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有兩個,一個是整體觀,一個是辨證論治,但事實上辨證論治不過是整體觀在中醫治療原則上的一種具體展現而已。而控制論、系統論、信息論則都是現代理論對中醫整體觀的詮釋。

恒動觀是指在分析碩士命、健康和疾病等醫學問題時,應持有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看法,而不可拘泥一成不變的、靜止的、僵化的看法。這要求我們在診治疾病時,不僅要註意和提防檢視患者當前的病態,還需關註疾病可能動態發展的病勢,從而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後防復。最終,通過各種治療手段扶正祛邪、調整陰陽,從而達到“陰平陽秘”的平衡狀態,維持人體的健健康康,這也就是中醫的平衡觀。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