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在易經中之寓意太陽五行易經(易經中白色預示什麼)
何謂象數,象數是什麼
是易經裡面的詞匯,
是形容每一個數字皆有它不同的表現形象
怎樣理解易經中的象和數各是什麼意思
先說說數,每個八經卦皆有一個數,乾卦1,兌卦2,離卦3,震卦4,巽卦5,坎卦6,艮卦7,坤卦8,這幾個是先天卦數。你寫的九三數指的是每個六爻重卦的爻的陰陽及位置,九代表陽(陰陽),三代表第3爻(位置),六爻從下面開始往上數。
象指的是卦的大象,即象形。八經卦和六十四重卦皆有一個大象。打比方說巽卦,上面兩個是陽爻,下面一個是陰爻,似乎是一個倒放的葫蘆,看見葫蘆的時刻就能夠起巽卦。再打比方說離卦,中間是一個陰爻,上下兩頭是陽爻,就好比是一個外面硬殼,裡面是空的或軟芯,核桃、西紅柿、水壺、房子、車子都是。另外,六爻的重卦亦有大象,如風火傢人卦,就是傢和萬事興之義;用到中藥裡,就是幹草這味藥,由於幹草藥性和百傢,與哪兒味藥皆能搭配;大象之義就是和,與卦爻辭的解釋是相同的。
易經的象、數 、理、氣各指的是什麼
人說讀明白《易經》的象、數、理,那你就清楚明白瞭《易經》的道理。
象:是卦象,同樣一個象會有不同的解釋,就看你從怎樣的方向來理解。同樣一個“大過卦”就能夠視為失敗後的棺材也可以視為一座通往成功道路的橋梁,所以,才有一句話叫“一邊是棺材,一邊是大轎”來形容人們面對 命運重大生死抉擇的時刻兩種不一樣的結果,要麼“不成功便成仁”,要麼成功。
象是開關,開是陽、關是陰,就看你如何去理解這樣一個現象瞭。
數:每一個卦象是由陰或陽的爻來組成,這便是數的變化。一而2。二而一,就是一分為2。二合為一之義,是不斷變化的過程,是沒有可能維持現狀的過程,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這便是數。
當我們看見一個“象”的時刻,我們常常就“心中有數”。用現代的語言來說,就是我們主觀的看待眼前所看見的事物發展的進程;但這個的同時,當表象發生瞭變化從而偏離瞭自己心中的數的時刻,就是以主觀來對待客觀,從而就錯瞭。
理:象和數是變化的,不是固定的東西,但“萬變不離其宗”,這便是理。
“周而復始”,大到宇宙、春夏秋冬四季、大海潮汐,小到每一天二十四小時、60分鐘,事物總是周而復始的過程,是個“圓”的變化過程。
“物極必反”,“喜極而泣”、一枯一榮皆是定律。
“陰陽變化、動態均衡”,陰陽是不可分的、陰陽是要調和的、事物的自然規律就是不斷的動態均衡的過程。
易經中的象數理分別為什麼
象是推衍方術中的卦象爻象(世上萬物萬事萬人萬意的征象意義) 數是推衍方術中的存在和變化的代表根據 理是推衍方術中的客觀的自然規律
《周易》中的大象和小象指什麼?
《周易》大傳(即《十翼》)中的上下兩篇共450條。其中解釋64卦卦名卦義的有64條稱為"大象";解釋386爻爻辭的有386條稱為"小象"(64卦,每卦6爻辭,共384爻爻辭,此外再加是用九、用六二爻,共386爻爻辭。)。解釋卦名﹑卦義的都以卦象為依據解釋爻辭的也多以爻象(包括爻位)為依據因此題其篇曰"象"。也稱象辭。
《象傳》分《大象傳》、《小象傳》。《大象傳》解釋卦辭,主要從卦象來闡釋社會倫理道德意義。《小象傳》解釋爻辭,說明爻象或爻辭的意義《彖傳》和《象傳》二者的共同點是:通過闡釋卦象、爻象所蘊涵的道理,告訴人們怎樣正確決定本人的行動。
假如將《易傳》中的《象傳》、《文言傳》所論天地之道、人道的內容與《彖傳》所論作個比較,就會發現一個明顯的差別,那麼這樣就是總體的思維取向不同。盡管《彖傳》和《象傳》、《文言傳》同是用類比的方式方法從天地之道推導出人類社會的金科玉律,但二者各自所理解的天地之道的內涵卻是不一樣的。《彖傳》多是對天地的規律作客觀的認知型把握,而《象傳》、《文言傳》那麼可以說是對天地的比德,即對世界作一種情感感情型的把握。
比德天地的論述在《象傳》、《文言傳》中可說是俯拾其實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象》)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乾·文言》)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象》)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坤·六三.小象》)
《周易》中提到的“四象”,到底是指的是什麼?
四象在《易經》中是指陰陽消長的四個特征,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又能夠引申文為四時、四方與四國等。
太極生完兩儀後,在兩儀上面各加一條陰爻、一條陽爻,就產生瞭四象。四象指的是太陽、少陽、太陰、少陰這四象,太陽由叫做老陽,太陰又叫做老陰
太陽是指陽氣達到頂峰,陰氣開始包含的時刻;太陰是陰氣達到頂峰,陽氣開始包含的時刻;少陽是陽氣逐漸增多所達到的一種中間狀態,少陰那麼是陰氣逐漸增多而達到的中間狀態。
四象又分別代表著一年四季,太陽就是夏至,太陰指的是冬至,少陽指的是春分,少陰指的是秋分。
我們守舊的歷法將每一個月分成四個部分,分別以朔月、上弦月、望月、下弦月為分界點。朔月一般指陰歷初一,上弦月指陰歷初七或初八,望月其實指的是陰歷十五,下弦月則指陰歷二十二或者二十三。詳細來講,朔月就是太陰,上弦月是少陽,望月是太陽,下弦月是少陰。
春夏秋冬作為四象,又稱為四時,在《易經》及其有關著作中最為常見,李鼎祚的《周易集解》中說:“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震、春、兌秋、坎冬、離夏,故兩儀生四象。”他覺得四象就是四時--春、夏、秋、冬。
孔穎達的《周易正義》則說:“兩儀生四象者,謂金木水火稟天地而有,故雲兩儀生四象。土則分王四季,又地中之別,故唯雲四象也。”他說四象就是五行中的金、木、水、問火。所以:“震木、離火、兌金、坎水,各主一時。”震木為春,離火為夏,兌金為秋,坎水為冬。
此外,在咱們國傢傳統文化之中,望、朔、上弦、下弦;子午、卯、酉;東、南、西、北;青龍、白
虎、玄武、朱雀等也經常被叫作四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