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講易經的女教授(解讀易經最有利的老師)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28

一:11歲女孩央視演講《易經》,如何教出這種女孩?

11歲女孩在央視講解易經,教出如此的孩子可以從兩方面入手。18年的時刻,一位女孩在央視上顯現瞭,並且一炮而紅,受到瞭寬廣的關註。原因在於她在講解易經的時刻具有一定的道理,最要緊的是她才年僅十一歲,在許多人看來,在這個年紀能初步讀明白易經,已經算得上是才女瞭。這位年少的女孩在走紅之後,也帶給瞭人們更加的多的思考,也就是如何能培養出這樣令人欽佩的孩子呢?其實也就是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first of all,假如想教出如此的孩子,可以從小給她閱讀書籍,由淺入深。一自個的文學素養是非常重要的,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是斷斷不能對易經有本人的分析結果的。易經不是一本平平淡淡的書,其中許多精深的看法連通讀多遍的成人都看不進深處。所以說,從小培養孩子的單獨的思考方法、培養孩子的文學氣息非常重要。更甚者會有的父母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時刻,就非常註重胎教,固然還沒有一定的科學根據,但也未嘗不可一試。

第二點就是要註重和重視傢庭環境與傢庭教育。父母是孩子人生的指路牌,張佳琦能夠在今日對易經有別樣的理解,父母對她起到的效果不可忽略。一個良好的傢庭環境可以讓孩子走向成功,父母的三觀對孩子也特別重要。在平時生活中,親人的行為和思想對孩子會有默化潛移的作用與影響。假如父母熱愛文學,在傢裡擺放擺列書籍,並且自然而然地長期閱讀,那麼孩子在長大後大約率上也是喜愛讀書的。

不過固然許多人想把兒子或女兒培養成張佳琦那樣的優秀孩子,並且小編也給出瞭些許建議,但是孩子畢竟都有著自己的命數。全地球沒有任何二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對孩子少一點苛求,也是他們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讓他們自由自在地成長,相反的會出現不一樣的精彩。

二:南懷謹的簡歷

1918年3月18日,南懷瑾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樂清縣柳市翁垟鎮地團村南宅組(今樂清市長林社區殿後村)。

南懷瑾6歲開蒙;7歲時還吃奶;11歲那年爸爸把他送到樂清第一小學上學,他不愛吃飯,小病不斷。一次,南懷瑾和鄰居孩子吵架,互罵臟話,爸爸一氣之下,把他推進門前小河溝裡。

1931年,13歲的南懷瑾小學畢業考試倒數第一,隻得到肄業證書。爸爸要他去學木雕或去商店做學徒,他不肯,隻好在傢自修,自修的三年裡,爸爸還給他請過博古通今的老師葉公恕。

1935年,17歲的南懷瑾和姨表姐王翠鳳出嫁,並有瞭長子南舜銓。之後離開溫州,前往浙江國術館習武,並於浙江國術館國術訓練員專修班第二期畢業、中间位置軍校研究班第十期畢業、金陵大學研究院社會福利系肄業,並得到瞭武術教官的資格。

1936年,他回傢度暑假,老婆後來生下次子南小舜。

抗日戰爭爆發後,南懷瑾投筆從戎,在四川執教於中间位置軍校軍官教育隊,隨即潛心於佛典。

1943年,南懷瑾結識瞭袁煥仙,晤談之下,遂為忘年之交。袁煥仙閉關期滿,到成都成立瞭維摩精舍,南懷瑾追隨左右,遂拜門墻,成為維摩精舍開山首座弟子,潛心修道參禪,多有會心之處,竟毅然辭去中间位置軍校教官之職。其後,南懷瑾為求深研佛法,便悄然離開成都,奔赴峨眉山大坪寺閉關修持。

1945年,南懷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參訪各派,其間為瞭修學,他在峨眉山中鋒大坪寺閉關修行三年。這以後,南懷瑾以修行的姿態到處尋師,中途不斷吸取各傢知識,逐漸形成對儒、釋、道的見解。

1949年2月,南懷瑾初到。一次,一傢小旅館失火,有個來自吉林長春的姑娘楊向薇,成瞭南懷瑾收留的難民之一,後來又成瞭他的老婆,婚後的南懷瑾因迫於生計,同溫州老鄉一起做船運生意,三條船湊成“義禮行”公司。

國民黨從舟山撤退時,占用瞭義禮行公司的船,他血本無歸,一夜之間負債累累。兩女兩子先後出生瞭,他不得不棲身於基隆海濱一個陋巷裡,擠在瓦可漏月、門不閉風的小屋裡。

1955年,南懷瑾在窘困的處境下,出版瞭《禪海蠡測》一書,卻一本都賣不出去。不久,他舉傢遷到臺北龍泉街,住在販夫走卒喧囂終日的菜市場附近,在這兒,他常右手執筆寫書,左手抱著幼子,雙腳還要不停地推著搖籃,以防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哭鬧,困頓中的南懷瑾煮字療饑,他憑著驚人的記憶力完成瞭《楞嚴大義今釋》、《楞伽大義今釋》兩本力作,但在書店堆放在角落裡,少人購買。⓶

20世紀60年代起,官方推動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此舉在老百姓中激起強烈的文化鄉愁。1960年,胡適讀瞭《楞嚴大義今釋》之後預示贊許,南懷瑾逐漸讓知曉,弟子漸多,並被蔣介石和蔣經國父子倆邀請在三軍駐地巡回演講。

1963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聘請南懷瑾擔任教授並兼禮學院院長,南懷瑾接受瞭教授聘書,附加條件是不到學校上課,由碩士到其傢受教。隨後,他在臺北輔仁大學開設《易經》課程,結果學生增多不少,多名是政壇要人、文化、財經界人士均為其學生。

1969年,南懷瑾創立“東西精華協會”。

1976年,南懷瑾出版的演講輯錄《論語別裁》,趁勢而熱,數次重版,流行於華人文化圈。⓷

1984年,因據傳蔣經國懷疑南懷瑾可能在將成為新政學系的新領袖,為避禍於1985年移居美國,並在弗吉尼亞成立“東西學院”。

1988年,南懷瑾返抵定居,期間,時任zhong gong溫州市委書記的董朝才前去造訪,希望南懷瑾倡導、推動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提及的金溫鐵路,南懷瑾慨然應允,成為金溫鐵路的催生者,開始籌資興建這條中國第一條合資的鐵路。

1990年,泰順、文成水災,南懷瑾捐資救患,並在溫州成立“南氏醫藥科技基金會”、“農業科技基金會”,且為廈門南普陀寺修建禪堂。

1992年6月16日,南懷瑾為大陸和兩岸密使親筆起草《和平共濟協商統一建議書》,為兩岸和談奠定瞭基礎。⓸ 11月18日,浙江金溫鐵道開發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南懷瑾擔任公司兼總經理。12月18日,金溫鐵路正式開工。⓹

1994年2月11日,南普陀寺禪堂落成之時,南懷瑾應邀來主持瞭禪學講座。此次活動是南懷瑾以現代科學精神結合傳統佛教禪七形式所進行的一次修持實踐,在7天的禪修中,由南懷瑾親自講解禪修要義,並指導全體學員進行禪修實踐,他還將自己一生修學經驗與心得傾囊相授,並且“南禪七日”的視頻至今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

1998年6月11日,金溫鐵路開始通車。⓺ 在通車前夕,南懷瑾基於“功成身退,還路於民”的念頭,將股權轉讓給浙江省和鐵道部,金溫鐵路現屬上海鐵路局管轄。⓻

2006年,南懷瑾移居至蘇州,並在蘇州吳江區創建“太湖大學堂”,旨在傳播我國傳統文化,同時與現代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相結合,發展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研究。

2012年9月19日,媒體傳出南懷瑾病危消息。9月29日下午4時,南懷瑾在蘇州太湖太學堂去世,享年95歲。

上面的內容摘自百度百科。

三:劉歆簡單介紹

劉歆--古學鼻祖

2004-7-29

(前50?—23)

自漢武帝尊崇儒術以後,儒學傳授顯現瞭昌盛的局面,那個時候所立學官一般概稱

之為今文經學。到西漢末年,劉歆大力鼓吹古文經書“好惡與聖人同”,為之

爭立學官,從而開啟瞭經學史上的經今古文之爭。

一、王侯世傢 書香門第

劉歆,字子駿,西漢後期的著名學者。他不但在儒學上很有造詣,並且在目錄

校勘學、天文歷法學、史學、詩賦等方面都堪稱大傢。章太炎說,孔子以後的最大

人物是劉歆。顧頡剛稱劉歆為“學術界的大偉人”。劉歆的

卓越學識確實

是為古今學者同聲贊譽的,不過,他又是幫助王莽篡奪漢室江山,建立新朝的最主

要人物之一,上與王莽的不光彩事業捆在一起,而受到後人的唾棄。這是一個

在上與學術上都名聲很大的人物,瞭解他的生平和學術,分析其在特定時代形

成的特殊的人格與事業,的的確確是一種十分有趣的事情。

劉歆的生年,歷史上沒有記錄載入。他是劉向的第三子,劉向生於公元前77年。從

劉歆的生平交往看,他與王莽(公元前45一公元23年)年歲大致相近,但他又與著

名學者揚雄交往較深,揚雄生於公元前53年,卒於公元19年。又《欲傳》雲,其

“少以通《詩》《書》能屬文召,見成帝。”錢穆《劉向歆父子年譜》將此事

系於成帝建始元年,即公元前32年。按“少”者,年輕人也。劉歆此時當已在二十歲

左右。由以上諸項看來,劉歆大致年長於王莽,而又稍晚於揚雄,生下來時間可能在

公元前50年(漢宣帝甘露四年)前後。他是公元23年的,享年大概為73歲。

研究劉歆,不能忽視他的宗室出身。他的六世祖名交,字遊,是漢高祖劉邦的

同父異母弟。在劉邦撫定三秦,與項羽爭天下時,劉交一直隨侍左右,很受親信,

因此在漢高祖六年被封為楚王。四世祖劉成有子五人,長子禮嗣,其餘諸子皆封侯。

吳楚七國之亂,劉戊兵敗。其子劉富,因反對叛亂,事前已奔逃京師,得以更

封為紅侯。富子辟強,學問出眾,但不肯出仕。辟強子德,為劉歆祖父,在昭、宣

之世任宗正,賜爵關內侯,又封為陽城侯。劉向為德之次子,12歲時就以父蔭任為

輦郎,二十歲為諫大夫。其後曾任散騎宗正給事中、光祿大夫,領校中五經秘書,劉

向“居列大夫官前後三十餘年”,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年72卒。劉向學問淵博,

著述宏富,撰有《尚書洪范五行傳論》、《五經要義》、《世說》、《列女傳》、

《列仙傳》、《新序》、《說苑》等百餘卷。

可以說,劉歆的祖輩大部分皆有做學問的傳統。到劉歆成人之時,雖傢世不如當

初顯赫,卻仍憑著一個宗室的牌子在朝中占一職位,“傢產過百萬”。

出於嚴格的傢學淵源和自個的天賦,劉歆很早就以才學聞名。成帝之初,親信

大臣就推薦說“欲通達有異材”。由此愛到召見,他“誦讀詩賦,(帝)甚悅之”,

以至成帝想當場任其為“得入禁中”的中常侍。隻是因為大

將軍王鳳的反

對而未能得逞。史書上記錄載入這一事件時說:“(帝)欲以(歆)為中常侍,召取衣

冠。臨當拜,左右皆曰:‘未曉大將軍。’上曰:‘此小事,何須關大將軍?’左

右叩頭爭之。上於是語鳳,鳳以為不可,乃止。”劉歆隻獲得瞭一個待詔宦者署的

黃門郎職位。

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漢成帝下令謁者陳農到各地搜求遺書,同時,將太常、

太史博士、延閣、廣內、秘室藏書集中到一起,由光祿大夫劉向負責、步兵校尉任

宏、太史令尹咸、侍醫李柱國、黃門郎劉歆等參加,對中秘之書,進行系統的整理

編目工作。劉向逝世不久,漢哀帝下令劉歆領校五經,以完成其父未竟之業。兩年

以後,經過劉向、劉歆父子20多年的努力,終於圓滿地完成瞭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

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

劉向、劉歆父子領導的這次校理群書的工作,創造出一整套科學的方式方法。為瞭

對書籍的篇章文字等進行校讎和勘定,他們first of all兼備眾本,廣搜異本;緊接著選定篇

目,去除重復;再後糾理錯簡,校讎文字;最後勘定書名,謄清新本。總共整理出

圖書33,090卷,收藏於天祿閣、石渠閣,建立瞭第一個國傢圖書館,並為先秦古籍

之傳播,為圖書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間普及做出瞭重大貢獻。他們系統的古籍整理方

法,使校勘、辨偽、考據等學問開始產生。劉氏父子典籍整理的一個重要工作是編

制目錄,first of all是在每一本書校勘謄清後,由劉向父子集其篇目,敘其旨意,寫成敘

錄,也就是後代的提要。緊接著,又將各書的敘錄集合一起,按部類抄成一書,稱為

《別錄》。這著重是劉向完成的。最後是劉歆在《別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編

成瞭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七略》計七卷,其《輯略》為全書的

敘錄,其餘六卷,“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

有《術數略》,有《方技略》。”將著錄的圖書分為六個大類,38種,603傢,

13219卷。《七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每種每類都加小序,說明其學術源

流、類別含義等,不但對那個時候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目錄學更有

著深遠的作用與影響,成為中國目錄書的典范。

劉歆本來從其父學習《詩》《書》《易》和《谷梁傳》,在經學上很有造詣。

在勘校中秘藏書的過程中,他發現瞭用先秦古文抄寫的《春秋左氏傳》,特別喜愛。

因此,他一邊向研治《左傳》有師承的尹成和翟方進學習,請教書中的很多問題及

其義理,同時,和爸爸劉向一起討論、辨析《左傳》的內容。還以《左傳》“教授

子孫,下至婦女,無不讀誦。”將《左傳》與那個時候已立於學官的《公羊傳》

《谷梁傳》比較,他認為“左丘明好惡與聖人同,親見夫子,而公羊、谷梁在七十

子後,傳聞之與親見之,其詳略不同。”《左傳》的價值,在《公羊》、《谷梁》

之上。他提出《左傳》以及《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等古文經都應該立

於學官。哀帝讓他與五經博士商量,但博士們根本就不理睬劉歆的建議,而采取

“不肯置對”的態度。原因很簡單,研治儒傢經書早已成為“祿利之路”,同

意《左傳》等立於學官,豈不是要五經博士們讓出一些祿哩!劉歆見無法溝通

語言,於是寫瞭《讓太常博士書》,敘述五經產生與流傳的歷史,古文經發現的經

過及其價值,說明皇帝同意研究將《左傳》等立於學官,是“繼統揚業,亦閔文學

錯亂”;嚴厲地批評博士們“專己守殘,黨同門,拓道真,違明詔,失聖意”的狹

窄胸襟。這封信捅瞭馬蜂窩,挑起瞭博士和所有研習今文經的儒者的怨恨。名儒光

祿大夫龔勝以辭職預示抗議,以治《詩》起傢的大司空師丹則上書控告劉歆“改亂

舊章,非毀先帝所立”。劉歆得罪瞭執政大臣,又經受不住眾多儒者的攻擊,固然

得到哀帝的回護,也覺得無法在京師立足,於是請求到外地做官,從而先後任河內、

五原、琢郡太守。後來因病免官,再起為安定屬國都尉。

可以說,在五十歲以前,劉歆著重是潛心於撰述的一個學者,固然他在經學、目

錄學等方面造詣日深,成就甚大,但在上卻屢屢受挫,最後竟然被排擠出京師,

申張古文經的願望也成為泡影。

在遠謫五原的日日夜夜,他痛苦地思索瞭本人的人生道路,其《選初賦》

就是他這一反思的流露。在賦中,他追憶“遂初之顯祿”,把自己遠離京華為五原

太守說成是因自己“好直”“為群邪之所惡”,聯想到仲尼陳蔡之厄,屈原放沉於

湘淵,他痛感古來“方直”之士必為世俗“難容”。從而深深地悟出一個人生的真

諦——單純做學問是毫無出路的,說:“玩琴書以條囗兮,考性命之變態。運四時

而攬陰陽兮,總萬物之珍怪。雖窮天地之極變兮,曾何足乎留意?”他想從此“守

信保己比老彭”,卻又不甘心“降皮弁為履,公室由此遂卑”。他覺得自己如“韞

寶而求賈”,總希望有一天“賴祁子之一言”而使“善人之有救”。不久,這個

“祁子”終於顯現瞭,他就是王莽。

二、助莽篡漢 位至國師

原來,當劉歆初入仕途為黃門郎不久,以孤貧恭儉而聲名盛高的王莽也因王鳳

臨終之托而為黃門郎。兩個出身豪貴而又博學的年輕人從此結下瞭較深的情誼。經

過幾十年的奮鬥,勃勃雄心的王莽終於“拔出同列,繼四父而輔政。”哀帝死

後,他更被舉為大司馬,獨掌政權。為瞭給最終篡權作準備,王莽脅持上下,設計

誅滅政敵,拔擢黨羽。失意的劉歆成為王莽拉攏的對象。王莽把劉歆召回京師,先

任命為右曹太中大夫,很快遷官為中壘校尉。不久,王莽為安漢公,隨即任劉歆為

羲和、京兆尹,封紅休侯,讓他“典儒林史卜之官”。這時的劉歆已成為學術文化

事業的最高領導人。他借助王莽的權力,以“罔羅遺失,兼而存之”為名,將

《左傳》、《毛詩》、《逸禮》、《古文尚書》立於學官,不久又立《樂經》,從

而將過去的五經增為六經,每一經的博士增為五名,六經共30名,每一博士領弟子

360人,共有弟子10800人。此外,又徵召各地通曉一藝教授11人以上,以及懂得

《逸禮》、《古文尚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

月令、兵法、文字等學問的人數千人,到京城來“記說廷中,將令正乖繆,壹異說”

。在全國興起瞭一個大規模的古文經學宣傳運動。

從王莽來說,為瞭實現欲望,也需要有一種新的學說作給自己的論理武器,

而劉歆所鼓吹的古文經學,特別是其中的《左傳》和《周禮》,頗有一些利於其篡

漢奪權的內容,因此他利用政權的力量大力支持劉歆推行古文經學,同時換取劉歆

等人利用古文經學為其固位、篡權和托古改制制造輿論,提供謀略。

元始三年(公元3年)王莽把女兒許配給平帝為皇後,劉歆等人就占卜說:“兆

遇金水工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謂康強之占,逢吉之符也。”並為之“雜定婚

禮”。由此,王莽得加號“宰衡”,其子王安、王臨皆封侯。

元始四年,王莽奏立明堂辟雍,以劉歆典其事,其制度之盛,無與倫比。從而

贏得天下儒生學士的好感,他們上書認為這是比“唐虞發舉,成周造業”更有意義

的事業,要求給王莽“位在諸侯王上,賜以束帛加璧,大國乘車、安車各一,驪馬

二駟。”王莽得加“九錫”,成為無冕的帝王。

元始五年,劉歆作《鐘歷書#與《三統歷譜》。前者從鐘律的考定,以恢復古

代的樂律。後者從其父“王者必通三統,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獨一姓”的論理出發,

考其三代歷日,從而探索歷史變化與天命的關系。兩者後來都成為王莽篡權建新的

基礎理論。此年底,平帝苑,王莽更仿周公,為“居攝踐柞”,一切“皆如天子之

制”、“民臣謂之攝皇帝”。除瞭未加冕以外,一切都與皇帝一樣瞭。而劉歆

也因之被任命為少阿,成為“四少”之一,地位比前提高。

居攝二年(公元7年),東郡太守翟義起兵反王莽,立宗室劉信為天子。王莽任

命孫建等七人為將軍,率兵征討,劉歆也被任命為揚武將軍,屯兵於宛。直到翟義

被平,劉歆才歸故宮。

居攝三年,王莽的兒子王安、王臨皆封公,孫王宗封為新都侯,侄王光封為衍

侯。九月,王莽之母功顯君死,為瞭進一步明確自己萬尊之位,王莽讓太後下詔議

論莽之喪服。劉歆率博士諸儒78人上書,追述瞭伊尹和周公居攝使殷、周興旺的歷

史。言王莽因“皇天降瑞,出丹石之符”而居攝踐柞,盛贊三年來王莽“茂成天功,

與唐虞三代比隆”,乃“聖哲之至”。說王莽“以聖德承皇天之命,受太後之詔,

秦漢大宗之後,上有天地社稷之重,下有元元萬機之憂”,“與尊者為體,承宗廟

之祭”,依據《周禮》“王為諸侯緦纟衰”、“弁而加環纟至”的規定,王莽對母

喪宜“如天子吊諸侯服,以應聖制”。很顯然,這裡已不是單純的議喪服,而

是要從禮制上把王莽抬到最尊的地位。此前,王莽名義上還是“攝皇帝”“假皇帝”,

此刻有丹石文的“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的瑞兆,又有如天之功,王莽不管從天意、

從功勞、從禮制上都應該是真皇帝瞭。

由此,在劉歆帶領或啟發下,各地鉆營之徒紛紛奏上符瑞,其中梓潼入哀章作

銅櫃,有兩印案封題,稱此乃高帝廟之圖策文“高帝承天命,以國傳新皇帝”。並

有輔佐11人包括王舜、劉歆、王興、哀章諸名。據說在此前後,共有德祥五事,符

命25,福應12都是督促王莽代漢的符命。甚至當王莽等人還猶豫不決時,大神石人

又說道:“促新皇帝之高廟受命,毋留!”王莽“畏天命”,於是承應天意,當上

瞭新朝的皇帝,改元始建國。以王舜為太師安新公,平晏為太傅就新公,劉歆為國

師嘉新公,哀章為國將美新公。劉歆之所以能由四少躍為四輔,王莽在始建國二年

底的一紙諭旨中道出瞭玄妙,說“嘉新公國師以符命為予四輔,厥功茂焉”。

必須指出,王莽之得以篡漢有著復雜的歷史原因,因為土地過度集中而造成的

地主階級統治的危機危難是最根本的問題。統治階級內部,以王莽、劉歆為首的這部分

人,終於看出瞭腐朽的西漢王朝無法維持,而試圖以復古改制為旗幟,以推翻劉氏

政權為號召,從而達到抑制土地兼並,維持地主階級統治的目的。至於讖緯符瑞之

類,不過是神化王莽欺騙世人的手段而已。劉歆講符瑞,是否出自違心地假造以取

悅王莽的卑鄙目的,這是一個歷史的懸案。由於,不但在西漢,就是到隋唐明清,

讖緯符瑞之類仍為統治者經常利用的工具。何況他從自己屢受磨難的經歷看出瞭做

學問也必須有靠山。在經王莽提攜而地位不斷提高後,他更痛感與其苦苦地做

學問,不如設法謀取利祿。那個時候,揚雄不願與王莽同流合污,而潛心於著述《太玄》、

《法言》請書,以至“傢素貧”“時人皆忽之”。劉歆與揚雄是幾十年的好朋友,

他勸揚雄說:“空自苦!今學者有祿利,然尚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

後人用覆醬瓿也。”這是一句極有表現性的話,它雖然是對揚雄“恬於”、

“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的規勸,更反映瞭劉歆的人生觀,說明此時的他已不再是

一個安貧樂道的純學者,而是一個熱衷於祿利的型的學者,他的思想和著述已

沾上瞭厚厚的銅臭和權勢欲。他和甄豐、王舜三人“為莽腹心,倡導在位,褒揚功

德;‘安漢’、‘宰衡’之號及封莽母、兩子、兄子。皆豐等所共謀,而豐、舜、

歆亦受其賜,並富貴矣。”前人對劉歆“助成莽篡”的譴責,是有道理的。

王莽建新的頭幾年進行瞭一系列的“改制”,有的是針對社會矛盾進行的企圖

挽救危機危難的措施,有的是為瞭進一步迷惑人民進行的一些表面的變動。“改制”的

內容許多,其中最主要的,一是改天下田為“王田”,奴婢為“私屬”,禁止買賣。

一傢男口不超過八個的,占田不能過一井(900畝),分餘田給九族、鄰裡或鄉黨;

無田者則按制度受田。這是企圖通過恢復古時候的井田制度並禁止買賣,來制止日益

劇烈的土地兼並和奴婢買賣。二是推行“五均賒貸”和“六囗”法。在長安等六城

設五均官負責征收工商稅,掌握市場物價,物品滯銷時由收購,價格上升時再

出售之,並給貧民賒貸。這是“五均賒貸”。由對鹽、鐵、酒、鑄錢、山澤生

產稅和上面的五均賒貸實行壟斷,叫做“六囗”。其本意是想以此來抑制豪民富商

的盤剝,使貧民得以維持最低的活法。三是改變幣制。還在王莽當攝皇帝時,就另

鑄大錢、契刀和錯刀三種新幣。始建國元年,又廢契刀、錯刀和五株錢,另鑄小錢,

與大錢同時使用。次年,又改作金、銀、龜、貝、錢、佈,名曰寶貨,共五物、六

名、二十八品。貨幣制度屢變,而且換算又不合理。其本意是要抑制商賈的,

為國傢增添收入。此外,王莽還改易官名、官制和行政區劃,恢復五等爵制,濫加

封賞等。

王莽的這幾個改制措施,常常出自於身為國師公的劉歆。如史書記錄載入:“莽性躁

擾,不能無為,每有所興造,必欲依古得經文。國師公劉歆言周有泉府之官,收不

讎,與欲得,即《易》所謂‘理財正辭,禁民為非’者也。”莽乃下詔行五均

賒貸制。為瞭感謝劉歆之功,王莽在封古帝王聖賢之後時,以劉歆為祁烈伯,奉顓

頊後;以劉歆之子劉疊為伊休侯,奉堯後,並為子王臨娶劉歆女劉囗,結為姻親。

此時,劉歆的地位達到極點,但也潛伏著危機危難。正如其父劉向在《誠子書》中

所說:“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

宋人葉適說:“孟子曰‘天下無道,以身殉道,未聞以道殉乎人也。’人之患在為

徇人之學,而欲遂狼狽不可救,悲哉!”劉歆用本人的學問為王莽效力,自己

也因之而富貴昌盛,但福盡禍至,這種用道殉人的事可得逞於一時,卻到 底是不能

長時間的。

三、謀誅王莽 事敗身死

從來建立新王朝的統治者在建政以後最要防范的總是那些輔佐他奪權的開國元

勛。由於,隨著他自己登上皇帝寶座,各位開國元勛也必然得到三公宰輔等高位,

權力和聲望俱著。元勛們一有“邪念”,常常可以利用當初的辦法,推翻新皇帝,

自己登上九五之位。王莽的新朝是由一幫野心傢、失意者、投機傢,用種種欺

騙手段建起的政權,在新朝建立後,他們君臣之間必然因權力分配不均而有瞭沖突。

前頭說過,王莽得以為帝,甄豐、劉歆、王舜是其助臣。王舜與王莽為同曾祖弟兄,

且於始建國三年即病死。甄、劉二人就成瞭王莽的眼中釘。甄豐原來已為大阿、右

拂、大司空、衛將軍,王莽建國後卻隻封他為更始將軍,與賣餅兒王盛同為四將,

已使甄豐不快。甄豐之子甄尋那個時候為侍中、京兆大尹、茂德侯,為瞭給其父爭地位,

甄尋偽作符命,說新朝應該將陜地分立二伯,以甄豐為右伯、平晏為左伯,王莽不

得已封甄豐為右伯。接著,甄尋又用其手紋有“天子”二字而作符命,說王莽之女

漢平帝皇後黃皇室主是他的老婆。王莽借口這是對他的怨謗,下令收捕甄尋,迫令

甄豐。甄尋逃往華山,到始建國二年底才捕獲。在審訊中,甄尋的交代牽連到

劉歆兩個封侯的兒子劉囗和劉泳,劉歆的門人丁隆,以及一大批公卿黨親列侯,死

者數百人。老話說,打狗要看主人面。王莽借甄尋案而處死劉歆之子及門人,顯然

是要給劉歆一點顏色看看。

二子及門人被殺,使劉歆受到很大的震動,更加的重要的是,新朝建立以來社會危

機的加深,使劉歆對曾經寄予厚望並為之奮鬥的改制失去瞭信心二王莽的那些改制,

不但沒有達到抑制土地兼並減輕百姓負擔挽救地主階級統治危機危難的目的,反而致使

瞭更加的多的人民破產,造成瞭社會的混亂,特別是其沉重的賦役、殘酷的刑法以及對

周圍各族頻頻發動的戰爭,讓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而加劇瞭社會矛盾。從始

建國三年(公元11年)起,各地農民起義就彼伏此起連續不斷,到天風四年、五年

(公元17。18年)終於形成以綠林、赤眉為主力的農民戰爭。劉歆利用王莽改制以

安定社會的願望成為泡影,加之王莽的不信任,於是思想消極,閉門自守,未再參

與重大活動,也不見在此期間有什麼學術著述。

對劉歆的第二次沉重打擊在地皇二年(公元21年)。劉歆的女婿王臨曾被王莽

立為太子。王莽與妻之侍者原碧有奸,王臨亦與之通,恐事情泄露,於是王臨與原

碧密謀殺害王莽。其妻劉忄音受傢學,能觀天象,對王臨說,宮中將有白衣會,此

為王莽敗亂之兆。王臨暗喜,以為陰謀將要成功。但不久,王臨被貶為統義陽王,

心中憂懼,就給病中的媽媽寫信,言“不知死命所在”。王莽探侯老婆的疾病,發

現此信,在妻病死後,就抓瞭原碧等拷問,知王臨有殺父之意,迫令王臨,賜

謚謬王。進而牽連於劉囗,下詔責備說:“臨本不知星,事從忄音起。”劉忄

音,劉歆更加惶惶不可終日,且加深瞭對莽的仇恨。而朝野也皆知劉歆已不受

信用,所以當王莽召問群臣擒“賊”方略時,公孫祿竟在朝廷上攻擊“國師嘉信公

顛倒《五經》,毀師法,令學士疑惑。…宜誅此數子以慰天下!”

到地皇三年,人們普遍認識到王莽的垮臺已勢不可免,於是圖讖又起。宛人李

通以圖讖說劉秀言:“劉氏復起,李氏為輔。”穰人蔡少公也言圖讖曰“劉秀

當為天子。”道士西門君惠依據天文讖記也向衛將軍王涉說:“星李掃宮室,

劉氏當復國,國師公姓名是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在圖讖傢裡普遍流傳著“劉秀

當為天子”的讖語。後來建瞭東漢的劉秀認為這是他將為王者受命的徵驗。而與劉

歆親近的一部分人則認為是劉歆將恢復漢室為天子的兆驗,由於劉歆早在建平元年

(公元前6年)為瞭避新繼位的哀帝劉欣的名諱而改名劉秀,字穎叔。

這個讖言以復漢為號召,以劉秀為天子,極有號召力。於是兩個劉秀就成瞭人

們註視的目標。衛將軍王涉和大司馬董忠,都深信其讖,幾次向劉歆講天文星宿情

況,劉歆沒有表態。後來王涉哭著對劉歆說:“我實在是為瞭和你一起設法保全王

氏之族,你為啥就不相信我王涉呢!”劉歆看王涉是真心誠意,於是將他引為知

己,向他講述天文人事,東方必成。劉歆、王涉、董忠於是共謀劫持王莽,投奔新

市、平林起義軍所立漢宗室更始皇帝劉玄。那個時候,董忠統領中軍精兵,王涉負責宮

廷守衛,劉歆之子伊休侯劉疊為侍中五官中郎將擔任殿中警衛,假如三人齊心協力,

大事可成。可惜,劉歆過於天意,非要等到太白星出現才肯動手。結果在地皇

四年(公元23年)七月,被孫極、陳邯告發,董忠被中黃門格殺,劉歆、王涉皆自

殺。劉歆等人精心策劃的兵變竟毀於一旦,自己也終於喪失生命。劉歆、王涉等人

的反叛對王莽的精神打擊很大。王涉為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為其有幾十年情誼

的舊臣,這真是所謂“軍師外破,大臣內叛,左右無所信”,從此王莽“憂懣不能

食,亶飲酒,啖鰒魚,讀軍書倦,因憑幾寢,不復就枕矣。”行動也更為乖辟。

到十月,更始兵入長安,王莽就被分裂身體,支節肌骨臠分,其新朝政權也就在農

民起義的凱歌聲中宣告滅亡。

四、博學淹通 倡立古學

劉歆在經學史上的貢獻first of all是發現瞭一批晚出先秦經書,使之免於佚失。秦始

皇焚書,使很多先秦古籍被禁毀。漢初,才陸續從民間傳出。漢武帝獨尊儒術,把

一批用通行隸書寫成的經(今文經)頒為官書,立博士。加上以前文帝、景帝和以

後宣帝所立,《易》有施、孟、梁丘,《書》有歐陽、大小夏侯,《詩》有齊、魯、

韓,《禮》有大小戴、慶氏,《春秋》有公羊、谷梁,以至“百有餘年,傳業者寢

盛,支葉蕃滋,一經說至百餘萬言,大師眾至千餘人,蓋祿利之路然也。”與

今文經傳授的興旺相比,用先秦篆文寫成的經書——古文經之傳播卻極其冷落,隻

在老百姓中由經師傳授,或者由發現者獻上以後,一直藏於中秘府而沒有人問津。是劉向

和劉歆父子在校理中秘藏書時發現瞭這幾個經書,使之得以為世人所知,從而為經學

的研究增加瞭新的材料。這幾個經書中,有的文字與今文經有增有異,如《古文易經》

比施、孟、梁丘之經增“無咎”“悔亡”等。有的篇章比今文經增多,如《古文尚

書》為魯恭王壞孔子宅於壁中得之,孔安國所獻,共58篇46卷,比今文經多16篇,

即便與今文同者,亦有比其全者,歐陽、大小夏侯之經文的《酒誥》有脫簡一,

《召誥》有脫簡二,字異者七百有餘,脫字數十。再如《逸禮》,亦為魯恭王壞孔

子宅時發現,總計56卷,其中與今文經同者17篇,其它39篇皆為逸篇,是關於儀禮

的古文篇章。還有的全經為今文博士所未見,如《周官經》(即《周禮》),此書

在文帝、武帝時陸續發現,仍缺《冬官》一篇,河間獻王用千金求購,仍不得,遂

取《考工記》以補其處,合成六篇,奏上。由於是講周代官制的,故稱《周官》,

劉歆改叫作《周禮》。《春秋左氏傳》,漢初為張蒼所獻,司馬遷曾據之寫《史

記》中的有關篇章,河間獻王曾在其封國立《左氏春秋》博士,但由於那個時候該書經、

傳別行,又因為武帝崇《公羊》之學,故《左傳》不但不能立於學官,且不為博士

官所知。又有的雖與今文經無多異,但因傳授師說不同而與今文經有別,如《毛詩》。

《毛詩》出自趙人毛亨,其釋詩兼詁、訓、傳三體,自謂系子夏所傳,河間獻王頗

好之,以毛公傳人毛萇為博士,但卻不得立於學官。

這幾個經書的價值是相當高的,但因不立學官,又沒有人表彰,故傳授者極少,據

《讓太常博士書》所說,那個時候調查,民間隻“有魯國桓公、趙國貫公、膠東庸生之

遺學與此同,抑而未施。”況且古文經都是用先秦篆文寫成,一般學者閱讀存在困

難,即便讀通瞭也無利祿可言,長期以往,將會日漸失傳,“此為有識者之所惜閡,

士君子之所嗟痛也”。隻是因為劉歆的倡導宣揚,才使這批古文經書為社會和士人

廣泛得知,遂轉相傳習不輟。特別是《周禮》、《左傳》、《毛詩》等終於傳流至

今,成為經學的重要文獻,劉歆當初的發現和提倡之功是不可低估的。

四:易經老師舒涵老涮真名

舒涵。舒涵是一名講述《易經》的青年傳統文學者,擁有十五年的易學經驗,被人叫作老涮老師,在2008年的時刻寫成網文《聽老涮講增刪》,在2010年正式上線。《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綱領,是中國人民5000年智慧的結晶。

五:談易經專欄有煩大師1978年正月初九卯時(男)1978年十一月二十辰時(女。。。

男:自信 魄力 毅力不足,軟;弱;點,壓;力;大 ,內心心態好點,緩;解點壓;力

幼年時期很;差,1988年之前,83,84年,86,87年都很差,之後提升,

女:強;勢 倔;強;內;心;抑;鬱;點

幼年時期差,14歲之前,抑鬱, 83,84年,86,87年 挺差

24歲以後過的也壓;抑點, 07,08很差

兒子,表面不錯,內心;強;勢;;剛;硬;; 抑;鬱,

2010,11 13 14 可以春夏好,05 06 09,12 15年 秋天差

女兒:性格抑;鬱;; 多;疑;多;慮,跟爺爺無緣,命;差 早;走等等,

04 05年 07,08年陰歷7 8 10,11月差,職業的,你懂的。選日子,找》我

六:舒涵講易經60節課值嗎

舒涵講易經60節課挺值的。

舒涵老師是精研《易經》18年的易經文化傳播者、武漢大學國學研修班特邀講師。舒涵國學的辦學理念就是:將易經的論理結合我們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深入淺出的教授給大眾,落地在實用性這一點上。

易學源於《易經》之學,是古代人們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之源”,中國這門古老的文明在近現代一次次被驗證是超前預測推算瞭萬事萬物。

瞭解組成它的實體各自的具體位置。能用一個公式概括出宇宙萬物的運動;而且對於未來,就好像對於過去那樣,能一目瞭然;追求宇宙的簡單性、統一場成瞭愛因斯坦這幾個偉大未竟的科學遺願。

易學的真正價值,在於知命,而非算命。知命,從而能更好地認識自己,更好地完善人格,升華境界。知道本人的天賦與不足,知曉本人的心性與缺陷,而後順命、達命、改命。易學中的六十四卦,每一卦都蘊含瞭多種人生智慧。

《易經》,它是群經之首、也是群經之始。所有的東西都是從這裡發來源於來,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它是諸子百傢的開始。

大概在新石器時代就誕生瞭,是中國進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標志。它不僅是最早的文明典籍,並且也對咱們國傢的道教·儒傢·中醫·文字·數術·哲學·民俗文化等產生瞭重要作用與影響。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