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幹之兩字是看什麼地方(天幹連兩字一定離婚)
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
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
“天幹”和“地支”是中國古代歷的一個創造,簡稱“幹支”。幹指天幹,主運行流動,計有十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計有十二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是古時候人們長期觀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歲時季節的變化規律,用它來作為推算歷法,記事宇宙變化的一種號。
天幹地支不但僅是一種簡單號,它有其自己一身的內在意義。依據《史記·律書》所載,十天幹中:
甲是“田”字出頭,預示萬物皆生於土,它標志著生命的開始,象征一切事物的開端,代表萬物始發,陽氣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之義,形容生物始出,形狀幼弱,彎曲未伸之象;
丙字與炳同義,有顯著之寓意,即已成苗;
丁字有壯大之寓意,言其幼苗已壯;
戊字同茂,言其苗壯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進的意思;
庚字言其生成之極,開始變為果實,它代表瞭事物發展的轉折點,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將開始;
辛與新同,猶言萬物成果而新的生機孕育於內;
壬與妊同,有妊養之寓意,預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來;
癸與揆同,有等待之寓意,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時節和風至,萬物生,從而說明由甲到癸標志著生物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十二地支中:
子與籽同,言其種子開如孳萌;
醜與紐同,言其紐曲欲伸,以待陽氣之發;
寅有發展的意思;
卯與冒同,指萬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張的意思,言其萬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長大,為交替之時;
未同味,以示萬物長成、有瞭滋昧;
申有成的意思,預示萬物成材,行將就熟;
酉字象征萬物衰老之象;
戌與滅字同義,言其萬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義,舊物已滅,新生再孕,結果成核(種子)的意思。
由此可見,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標志著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用幹支作為號來記述歲、月、日、時不是憑空而來的,在古天文儀上,以幹支為周天刻度的讀數反映著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時間和空間標記。所以幹支在被用來計算歲、月、日、時的歲時表號與實測基本相同。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中指出的“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甲子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靈樞·衛氣行》指出:“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這是運用幹支來計算歲、月、日、時,從中瞭解宇宙空間及時間的氣交替運化,四季寒暑,盛衰,氣令周期的測試。隨著我國古代文化的進步發展,幹支運用逐漸演變成為推數論理,闡述事物變化規律的重要工具和。
幹、支配合規律是:一是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二是天幹輪六周,地支輪五周,所謂“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三是天幹在上,地支在下,這樣順序組合就構成瞭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組幹支的名稱。
因為天幹起於甲終於癸,計有十數,地支起於子終於亥,計有十二數,二者配合起來,到到之一個幹支一一甲子時,天幹須輪六次,地支轉五次,即為天幹10X6=60,地支12X5=60,這便是一般所說的六十環周法,也就是古時候所稱的“六十甲子”。它是中國古代計算年、月、日、時幹支的重要基礎。即所謂“吾國古時候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內有六十時而周時”,皆以此來推算。
【文中素材圖片 於 絡,如有 請 】
上面便是與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天幹地支如何看
天幹地支怎麼算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和枝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幹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幹支紀年法”。六十甲子順序1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之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幹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與公元紀年的換算第一種算法: 怎樣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不同資料算法有所差別,有的給出公式,但根本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first of all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得到瞭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相應的天幹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是11,相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幹支紀年為“癸未”年。註意和提防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後的第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種算法: 1、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相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相應的位數;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例1、 我們以2010年為例; 天幹算法: 2010-3=2007, 2007/10=200餘7, 7對應天幹第7位是庚,即天幹為庚; 地支算法: 2010-3=2007, 2007/12=167餘3, 3對應地支第3位是寅,即地支為寅; 綜上公元2010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庚寅年。為使各位信任此算法,本人再舉一例來說明: 例2、 我們再以1987年為例; 天幹算法: 1987-3=1984, 1984/10=198餘4, 4對應天幹第4位是丁,即天幹為丁; 地支算法: 1987-3=1984, 1984/12=165餘4, 4對應地支第4位是卯,即地支為卯; 綜上公元1987是用天幹地支紀年為丁卯年。 第三種算法: first of all,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
怎樣用天幹地支計算年月日時?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13-15:15-17:17-19:19-21:21-23
。。。。。。>>
十二天幹地支月份是如何看的? 寅月 立春―驚蟄 雨水 正月 2月 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驚蟄―清明 春分 二月 3月 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 三月 4月 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種 小滿 四月 5月 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種―小暑 夏至 五月 6月 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 7月 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處暑 七月 8月 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 9月 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 10月 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 11月 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12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醜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1月 丁醜月 己醜月 辛醜月 癸醜月 乙醜月
如何看當天的天幹地支 看當天就是當天,想看那天就看那天,萬年歷標有天幹地支屬什麼日的
怎樣查什麼年什麼月+天幹地支 我國古代的一種紀年法。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為十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為十二支,把幹、支順序配合。如甲子、乙醜等,經過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循環往復,循環不已。我國農歷現仍沿用幹支紀年。
幹支紀年萌芽於西漢,始行於王莽,通行於東漢後期。漢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國推行幹支紀年。有人認為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幹支紀年。可是,這便是太歲紀年,用太歲所在紀年,幹支預示十二辰(把黃道附一周天分為十二等分)。木星11、862年繞天一周,所以太歲約86年多走過一辰,這叫做“超辰”。在顓頊歷上,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歲在丙子,太初歷用超辰法改變為丁醜。漢成帝末年,由劉歆重新編訂的三統歷又把太初元年改變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從乙酉改變為丙戌。還東漢的歷學者沒用超辰法。所以太歲紀年和幹支紀年從太始二年表面一樣。但是用天幹和地支搭配紀年的表現方式相傳自黃帝時期就開始瞭,在殷墟商代考古發現過六十甲子表的殘片。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幹指天幹,共有10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支指地支,共有12個符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當天幹10個符號排瞭六輪與地支12個符號排瞭五輪以後,可構成60幹支。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即如民間所說“六十年轉甲子”。
[編輯本段]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編輯本段]結合實際瞭解“十二地支”
1.用十二種動物分別與十二地支相配成為“12生肖年”。(見下圖)如凡是含有“子”的幹支年,就是“鼠年”,這一年裡出生人都是屬“鼠”;凡是含有“醜”的幹支年就是“牛年”,這一年進而出生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如下表)
12生肖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 以十二地支來預示十二時辰。
一日有二十四小時,而中國傳統則以十二個時辰來預示,即一時辰是二小時。(如下表)
二十四小時和十二時辰對應表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23-01:01-03:03-05 :05-07:07-09:09-11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11-13:。。。。。。>>
十二天幹地支如何來讀 天幹地支簡稱“幹支”,十天幹:甲(jiǎ)、耽(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註: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 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如何查時辰的幹支 快速推算時柱幹支法
⒈日幹x2+時支數-2=時幹數
(公式揭密:由於甲子日的子時是從甲子時開始,推算下去,乙醜日對應丙子,即乙2對應丙3,再下去是丙3對應戊5,正好每日的子時天幹為日幹x2-1,即日幹x2+時支數-2)
⒉ 時支是固定的。時辰順序是: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
例:求壬午日酉時的天幹。日幹9x2+時支10-2=26,取6即己。故壬午日酉時的幹支為己酉。
時幹支推算歌訣: 甲己還加甲,乙庚丙作初; 丙辛生戊子,丁壬庚子頭; 戊癸起壬子,循環往復求。
日子的,天幹地支怎麼查找 30分
天幹有什麼含義?想預知?就看天幹
天幹地支,組成瞭我國古代漢族的一個歷法紀年,同時在老百姓中的傳統上認為天幹對應一些征兆的發生,也就是有著卜算的效果,所以再後來天幹也應用在瞭風水學之上。那麼 十天幹 到底是怎麼應用的呢?
幹支為啥呢物
中文名稱:天幹
英文名稱:celestialstem
定義:我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計序符號,共10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循環使用。
十天幹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
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十二地支對應12生肖:子時屬相為鼠;醜時屬相為牛;寅時屬相為虎;卯時屬相為兔;辰時屬相為龍;巳時屬相為蛇;午時屬相為馬;未時屬相為羊;申時屬相為猴;酉時屬相為雞;戌時屬相為狗;亥時屬相為豬。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也稱六十甲子,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天幹五行分為陰與陽:
甲木、乙木、丙火、丁火、戊土、己土、庚金、辛金、壬水、癸水
詩曰:
春季甲乙東方木,夏季丙丁南方火;
秋季庚辛西方金,冬季壬癸北方水;
戊己中间位置四季土。
傳說天幹地支是黃帝時候的大撓氏所創,依據考古學,在中華文明的早期產生的薩滿教(這裡說的薩滿教不是清代的薩滿教)和其後隨著歷史的發展,原來從事祭祀活動的貴族聯合起來逐漸演變成春秋戰國時代的陰陽道中皆有所應用,並且由於在運用中有很多可以預知卜算的方面,被看作天幹具有神奇的地方。
這對現代人來說還是個謎!在我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我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唐代之後天幹地支組成的紀年主要用於測命。
十幹分配天文
甲木為雷。雷者,陽氣之噓也,甲木屬陽,故取象於雷焉。稽諸月令,仲春之月,雷乃發聲,甲木旺,即其驗也,況雷奮於地,木生於地,其理又無不同者。甲木至申而遂絕,以雷聲至申而漸收也。凡命屬甲日,主喜值春天,或類象,或趨幹,或遙巳,或拱貴,俱大吉;運不喜西方。經雲:木在春生,處世安然,必壽。
乙木為風。乙木長生於午,敗在巳。在午而生者,蓋乙為山林活木,至夏來而暢茂,詩所謂千章夏木青是也;其敗巳雲何?巳乃巽地,巽為風,木盛風生也,風生於木而反摧木,猶之火生於木而反焚木,其取敗也固宜,所謂乙木為風者,木其所自生雲爾。如人乙日建生者,在秋令大吉,秋令金旺,乙木能化能從而盤根錯節,非利器無所裁成;逢亥必死,其落葉歸根之時耶?
天幹之由來
早在公元前2697年,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依據歷法知識大傢都清楚,月的劃分是依據月亮的一次圓缺循環為基準,分為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十二個月,又加以閏月補其不足。所以天文上把黃道平面劃分為十二宮,以日躔過宮劃分十二個月。中國古代把黃道十二宮以地支命名,十二宮又與二十八宿相對應,即子宮有女、虛、危三宿;醜宮有鬥、牛二宿;寅宮有尾、箕二宿;卯宮有氐、房、心三宿;辰宮有角、亢二宿;巳宮有翼、軫二宿;午宮有柳、星、張三宿;未宮有井、鬼二宿;申宮有觜、參二宿;酉宮有胃、昴、畢三宿;戌宮有奎、婁二宿;亥宮有室、壁二宿。所以,二十八宿的天文象意是我們幹支學中地支取象的象意來源,十二地支中有藏有二十八天幹,其意義應該也是源出此。
幹支是用來計時的,我們可以把黃道十二宮平面想象成鐘表的表盤,以地球為表盤中心,十二宮就是表盤的刻度指示,日月五星相當於七個指針,運行在黃道十二宮這個大表盤之上,形成一個巨大無比的時鐘。其中,太陽就是“年”指針,太陽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年的時間;月亮就是“月”指針,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回到原點就是一個月的時間;我們前面講過24節氣是跟太陽過宮有直接聯系,而和月球運轉沒有直接關系,所以造成瞭歷法上月令和節氣的時間差,因此我們幹支學的月令是依據節氣來定,即跟日躔過宮相一致。我們再看兩個最慢的指針,即太陽系中兩個最重要的行星木星(歲星)和土星(鎮星)交會的周期,需要20年,即一個運;假如兩星要在同一個宮位上(打比方說子宮)交會的話,則會通過60年,即一元。同理,日月五星重合在同一宮位的周期,則需要大體180年左右,即一個正元;假如把日月五星重合的位置再具體化,由夾角30度的一個宮位變為夾角12、8度的一個星宿的宿位,則需要大體540年才能重合一次,即一個大元。這個假設與實際天文學計算有出入,但如此理解起來就很容易,也更加容易把時間和空間結合在一直,由於十二宮即十二地支,所代表的是空間上的十二方位;鐘表的表盤代表著宇宙的能量場,即相對靜止的天地的氣場;日月五星的運行攪動瞭原本相對靜止的能量場,日月五星在十二宮的位置分佈,就代表著當前時間內各星對各宮的作用與影響力大小,即當前時間空間內天體能量的分佈狀態,其表達形式就是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等。上面我們假想的時鐘隻有年月指針,沒有日時指針,這就需要我們把地球自轉的因素加以考慮。地球自轉周期為一天,即24小時,在地球自轉過程中,日月五星對地球同一地點的作用與影響時時在發生著變化,地球上同一地點相比於日月五星運轉瞭一周;地球一天時間內公轉角度向前行進約1度,也就是相比於日月五星的空間位置變化為1度,循環往復,日復一日。因此,地球上同一地點的天體能量分佈以每一天1度的位置而產生變化,即產生瞭同一地點能量分佈逐日逐時變化的結果,這便是日和時的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等等。地支有十二,而天幹隻有十個,這是為啥呢?first of all,我們剛才的鐘表模型是建立在地心說之上,而事實上我們地球和其餘五星都是在圍繞太陽公轉,因為軌道和運轉速度的區別,造成瞭行星運行之間相對位置的靠近和遠離,也就是天文觀測中的“行星逆行”,逆行在西方占星學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傳統占星師認為逆行使得行星發揮弱勢的作用與影響力。但在我國古代陰陽理論的指導下,依據五星相比於地球位置靠近和遠離的這兩種形式,把五星所代表的能量分為陰和陽,又依據五星作用與影響地球的能量大小依次排序形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天幹。天幹與地支相配,多出兩個地支無天幹相配,形成瞭旬空,亦稱空亡。這是因為日月五星和地球都在不停的自轉和公轉,攪動瞭原本相對靜止的黃道十二宮的能量場,這就造成瞭地球周圍能量分佈的不均衡,這就相當於河流中的河水在石塊下遊,石塊背後的地方形成的漩渦,這個漩渦的位置就是空亡。隨著時間推移,日月五星位置發生瞭改變,漩渦的位置也隨之發生改變,原來的漩渦消失,相鄰的地方變成瞭漩渦,循環往復,循環一周,從而產生六十甲子的往復循環。
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
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
“天幹”和“地支”是中國古代歷的一個創造,簡稱“幹支”。幹指天幹,主運行流動,計有十數: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計有十二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幹支是古時候人們長期觀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歲時季節的變化規律,用它來作為推算歷法,記事宇宙變化的一種號。
天幹地支不但僅是一種簡單號,它有其自己一身的內在意義。依據《史記·律書》所載,十天幹中:
甲是“田”字出頭,預示萬物皆生於土,它標志著生命的開始,象征一切事物的開端,代表萬物始發,陽氣初生,故甲居之一位;
乙字,即屈之義,形容生物始出,形狀幼弱,彎曲未伸之象;
丙字與炳同義,有顯著之寓意,即已成苗;
丁字有壯大之寓意,言其幼苗已壯;
戊字同茂,言其苗壯繁茂;
己字含有止而不進的意思;
庚字言其生成之極,開始變為果實,它代表瞭事物發展的轉折點,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將開始;
辛與新同,猶言萬物成果而新的生機孕育於內;
壬與妊同,有妊養之寓意,預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來;
癸與揆同,有等待之寓意,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時節和風至,萬物生,從而說明由甲到癸標志著生物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十二地支中:
子與籽同,言其種子開如孳萌;
醜與紐同,言其紐曲欲伸,以待陽氣之發;
寅有發展的意思;
卯與冒同,指萬物破土而出;
辰有伸張的意思,言其萬物舒展向上;
巳指盛;
午指長大,為交替之時;
未同味,以示萬物長成、有瞭滋昧;
申有成的意思,預示萬物成材,行將就熟;
酉字象征萬物衰老之象;
戌與滅字同義,言其萬物走向衰亡;
亥同核義,舊物已滅,新生再孕,結果成核(種子)的意思。
由此可見,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標志著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壯、收循環不已,終而復始。
用幹支作為號來記述歲、月、日、時不是憑空而來的,在古天文儀上,以幹支為周天刻度的讀數反映著地球繞太陽運轉的時間和空間標記。所以幹支在被用來計算歲、月、日、時的歲時表號與實測基本相同。正如《素問·六微旨大論》中指出的“天氣始於甲,地氣始於子,甲子相合,命曰歲立,謹候其時,氣可與期。”《靈樞·衛氣行》指出:“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這是運用幹支來計算歲、月、日、時,從中瞭解宇宙空間及時間的氣交替運化,四季寒暑,盛衰,氣令周期的測試。隨著我國古代文化的進步發展,幹支運用逐漸演變成為推數論理,闡述事物變化規律的重要工具和。
幹、支配合規律是:一是陽幹配陽支,陰幹配陰支;二是天幹輪六周,地支輪五周,所謂“天以六為節,地以五為制”;三是天幹在上,地支在下,這樣順序組合就構成瞭甲子、乙醜、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組幹支的名稱。
因為天幹起於甲終於癸,計有十數,地支起於子終於亥,計有十二數,二者配合起來,到到之一個幹支一一甲子時,天幹須輪六次,地支轉五次,即為天幹10X6=60,地支12X5=60,這便是一般所說的六十環周法,也就是古時候所稱的“六十甲子”。它是中國古代計算年、月、日、時幹支的重要基礎。即所謂“吾國古時候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內有六十時而周時”,皆以此來推算。
【文中素材圖片 於 絡,如有 請 】
上面便是與天幹地支是指的是什麼意思有關的內容,是關於天幹地支之共享。看完天幹地支分別指什麼後,希望這幫助到大傢!
天幹共有多少個字?
; 01
10個字
天幹是指天幹地支中的十個天幹,天幹共有10個字,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幹:《辭源》裡說,幹支取義於樹木的“幹枝”。天幹地支形成瞭我國古代傳統歷法紀年。在民俗學上認為天幹對應一些征兆。
天幹一共有10個字: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原始十天幹曰:“閼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簡化後的天幹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中國古代,這十天幹在人們眼中就好像如今的阿拉伯數字一樣單純的存在。這十天幹在《史記》和《漢書》裡均有部分記錄載入,這是天幹也有相應的意思, 甲之義是拆, 乙之義是軋, 丙之義是炳, 丁之義是強, 戊之義是茂, 己之義是紀, 庚之義是更, 辛之義是新, 壬之義是任, 癸之義是揆。 十天幹與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也就是12生肖)組合在一起使用,用於紀歷,就是用來紀年,天幹地支相互配合組成六十甲子用來當作紀歷的符號。形成幹支紀年法,打比方說《甲午中日戰爭》、《辛醜條約》,裡面的“甲午”、“辛醜”就是指當年的幹支紀年年份。從天幹地支之出現至今也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