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五行及十二經脈(十二經絡與陰陽五行的對應)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10

十二經絡走向與五行規律

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肺,大為大腸,包為心包,焦為三焦,從寅時三到五點依次到醜時一到三點順序

在十二經脈中,六陰脈有五行,六陽脈有五可以嗎

有呀,人體一共有12經脈,分手足兩類。

手三陰(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足三陰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手三陽 (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 (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依照《黃帝內經》臟腑陰陽分類。 肝、膽為木,心、小腸,心包,三焦為火,脾,胃為土,肺、大腸為金,腎、膀胱為水 六臟對六腑。

所以,不僅六陰脈有五行,六陽脈也有五行。整自個的身體全部都是由五行組合而成。

十二經脈有哪些?有什麼作用?

十二經脈的名稱由手足、陰陽、臟腑三部分組成。first of all用手、足將十二經脈分成手六經和足六經;凡屬六臟及循行於肢體內側的經脈為陰經,屬六腑及循行於肢體外側的經脈為陽經。依據陰陽消長變化的規律,陰陽又劃分為三陰三陽,三陰為太陰、少陰、厥陰,三陽為陽明、太陽、少陽。

依照上述命名規律,十二經脈的名稱分別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經絡的效果

1。聯系臟腑、溝通內外

《靈樞·海論》指出:“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織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對的協調與統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動,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而實現的。經絡中的經脈、經別與奇經八脈、十五絡脈,縱橫交錯,入裡出表,通上達下,聯系人體各臟腑組織;經筋、皮部聯系肢體筋肉皮膚;浮絡和孫絡聯系人體各細微部分。這樣,經絡將人體聯系成瞭一個有機的整體。

經絡的聯絡溝通作用,還反映在經絡具有傳導功能。體表感受病邪和各種刺激,可傳導於臟腑;臟腑的生理功能失常,亦可反映於體表。這幾個都是經絡聯絡溝通作用的具體表現。

2。運行氣血、營養渾身

《靈樞·本藏》指出:“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渾身各組織器官隻有得到氣血的溫養和濡潤才能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能將營養物質輸佈到渾身各組織臟器,使臟腑組織得以營養,筋骨得以濡潤,關節得以通利。

3。抗禦病邪、保衛機體

營氣行於脈中,衛氣行於脈外。經絡“行血氣”而使營衛之氣密佈周身,在內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在外抗禦病邪,防止內侵。外邪侵犯人體由表及裡,先從皮毛開始。衛氣充實於絡脈,絡脈散佈於渾身而密佈於皮部,當外邪侵犯機體時,衛氣首當其沖發揮其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屏障作用。如《素問·繆刺論》所說:“夫邪客於形也,必先舍於皮毛,留而不去,入舍於孫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絡脈,留而不去,入舍於經脈,內連五臟,散於腸胃。”

人體的十二條經絡是?

12條指名稱有12種,人體兩邊共計有24條

手三陽,兩邊共6條經絡

手三陰,兩邊共6條經絡

足三陽,兩邊共6條經絡

足三陰,兩邊共6條經絡

共計24條。

手太陰肺經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太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十二正經的運行順序

運行的先後順序如下:

1。手太陰肺經。是十二經第一個開始運行的經絡,肺經運行時間是寅時(3~5時),3~4時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刻,4~5點是光明即將到來的時刻。古代人們們把寅時當作一天的開始,十二經的運行是從寅時手太陰肺經開始的。

2。手陽明大腸經。卯時開始運行,卯時是生時(5~7時),起於商陽終於迎香。

3。足陽明胃經。辰時(7~9時)運行,足陽明胃經起於承泣,緊接著下行至足二趾的厲兌。

4。足太陰脾經。巳時(9~11時)運行,脾經起於足大趾外側之隱白,沿小腿內側上行,經沖門穴入腹,終於心火之大包。

5。手少陰心經。午時(11~13時)運行,起於心中,自極泉至小指之少沖穴,其作用是運營血液。

6。手太陽小腸經。未時(13~15時)運行,起於小指之少澤,沿臂外側上肩,入缺盆,聯絡心臟,沿食營下行到胃部,連屬小腸。

7。足太陽膀胱經。申時(15~17時)運行,從睛明起上頭,從頭後沿脊椎兩側至腿後的正中線下行,至小趾外側之至陰。

8。足少陰腎經。酉時(17~19時)運行,脈起小趾之下,斜出湧泉,從內踝出由腿內側上行,由股內側後緣至長強,由脊柱入腎,從腎直行的經脈向上經肝和橫隔進入肺中,一支脈從肺出,絡於心,流註於胸中經於俞府穴。

9。手厥陰心包經。戌時,(19~21時)運行,在這個時辰內,心包經的病好治。

10。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23時)運行,在晚上9點~11點,屬三焦經的病好治,它是主升降平衡的。

11。足少陽膽經。子時(23~1時)運行,起始於目外眥之童子髎穴,向上到頭角後向下至耳後之風池。

12。足厥陰肝經。醜時(1~3時)運行,是足厥陰肝經的運行時間,足厥陰肝經起於大敦,沿足背向上至內踝,從腿內側上行達腹中,挾胃旁屬肝、絡膽,上橫隔散佈脅肋,循喉後進鼻連接目系上前額與督脈交會於巔頂。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十二正經

。。。經脈則是 十二正經對應五行: 手太陰肺經辛金,手陽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二十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能夠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都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何謂奇經八脈呢?

其實也就是說,奇經八脈隻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幹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絡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原由、內外銜接,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尋經點穴

1。 認穴

穴位是指神經末梢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再人體組織上的交匯扦接處必有穴位。若幹經脈交匯處為要穴。假如要害穴受傷,氣滯血淤,人體就會失去局部或整體的活動機能,甚至死亡。認識穴位,掌握穴位的所在經絡和位置,百無一錯,才能湊效。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二十個穴位。五臟合於五行之生克:水、火、木、金、土。十二經常脈合於十二時辰:子、醜、、、亥。各穴位合於周天位置,以統帥渾身之機樞。

一。頭頸部位要穴(9個)

1。 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後頭頂)

經屬: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 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寸處。(眉心向上入發際)

經屬:督脈,為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匯。被擊中後頭暈腦漲。

3。 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一寸處。(同眼保健操)

經屬:寄穴,被點中後頭昏、眼黑耳鳴。

4。 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太陽穴後下方,耳中上方,摸之有凹陷感)

經屬: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後,耳鳴頭暈倒地。

5。 睛明穴

位置: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同眼保健操)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倒地。

6。 人中穴

位置:人中溝偏上(鼻子和嘴唇中間偏上2\3處)

經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後頭昏眼花。

7。 啞門穴

位置: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接凹陷處。(後腦勺連脖子處中心線)

經屬: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 風池穴

位置:我暈~~~~~ (耳後後腦勺與脖子交接處,啞門穴與耳朵中間1\2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點中後沖擊延髓中樞,昏迷不醒。

9。 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後氣滯血淤、頭暈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