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風水命理

依據五行學說確定(五行學說的五行是指的是什麼)

风水大全 風水命理 01-25

何謂五行學說?何謂陰陽學說?

五行,其實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

五行學說認為全地球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其實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這種看法中是建國以後,老中醫為瞭表明中醫思想具有唯物主義特征而註釋的。

[第二種看法]

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運動方式。中國古代思想傢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推算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數。在這一看法中,“行”被理解成運動。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於是,古時候醫學傢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匯總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瞭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的學說。

任何事物均能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我們把對於人體具有推進、溫煦、興奮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統歸於陽,對於人體具有凝結聚集、滋潤、抑制等作用的物質和功能歸於陰,陰陽是相互關聯的一種事物或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陰陽學說認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蘊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陰陽是對相關事物或現象相對屬性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學說認為:陰陽之間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而不是處於靜止和不變的狀態,而是始終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陰陽者,有名而無形”――《靈樞·陰陽系日月》。“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系辭》 道:指“道理”、“規律”“陰陽者,天地之道,萬物之納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如何判斷自己五行屬什麼?

一、在萬年歷查詢你的生辰八字:年、月、日、時——每個由兩個字代表,加起來就是八個字,簡稱“生辰八字”;

像生長於今年農歷七月三十日的,就是如下的八個字:丙戌

丙申

甲申

××(少兩個字,是少瞭出生的時間——你沒有說);

二、這八個字,各自代表不同的涵義:丙戌——火土、丙申——火金、甲申——木金、××--不知道;

從表象上看,你說的這個生日包括“金木水火土”中的火、土、金、木瞭,就是五行還缺少“水”,就是五行中缺少水,最好在名字中能含有“水”字,或者含有水、三點水的漢字;

三、假如要卜算命中五行問題,需要進一步查詢八字:丙戌

丙申

甲申

××;這八個字的涵義分別是:丙戌——屋上土、丙申——山下火、甲申——砂中金、××——不知道;

可見,出瞭表象上說的“五行中缺少水”之外,他的命裡僅有“屋上土”、“山下火”、“砂中金”,明顯還缺少“木”;

——所以,此子依照出生年月日(不包括時辰)得到的命中缺水缺木……由於不知道生下來時間!

五行學說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的運動。我國古代人民在長期的活法和生產實踐中認識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並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生成的,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系,在不斷的相生相克運動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便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依據五行學說,“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爰稼穡”,凡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金曰從革”,凡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於金;“水曰潤下”,凡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於水。

五行學說以五行的特性對事物進行歸類,將大自然的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性質及作用與五行的特性相類比後,將其分別歸屬於在五行中。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之間存在著生、克、乘、侮的關系。五行的相生相克關系可以解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那麼可以用來預示事物之間平衡被打破後的相互作用與影響。中醫學應用五行學說以解釋人體的生理功能,說明機體病理變化,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五行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依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祖國醫學借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內部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用以補充陰陽學說。

咱們國傢的五行學說是什麼?子午卯酉指的又是什麼?

中國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物質觀,子午卯酉則是古時候的時間。具體解釋如下:

01、五行學說

我國的五行學說就是中國古代用於在中醫、占卜等方面,闡述各種事物之間的運行關聯,從而將人與自然萬物聯系在一起的一種遠大的物質觀。歷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有人提出。

五行:金、木、水、火、土。天地萬物都由這五種元素構成,五行之間相互作用,維持著大自然的和諧統一。五行之間有相生關系,也有相克的關系,我們的祖先探究著這種相生相克,來解釋事物之間的各種變化。

02、子午卯酉

子午卯酉則是中國古代的表達時間的方式方法,子午卯酉分別對應著夜晚、中午、早晨、傍晚。和如今的時間相相應的話,子時就是半夜的23:00-1:00,午時則是中午的11:00-13:00,卯時是在清晨的5:00-7:00,酉時是傍晚的17:00-19:00。

假如聯系上文的五行來說的話,子午卯酉在堪輿風水四柱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效果:子時在北,五行為水;午時在南,五行為火;卯時在東,五行為木;酉時在西,五行為金。所以子和午是相克的,卯和酉是相克的。

03、天幹地支和五行

子午卯酉分別就是地支中的一、七、四、十位,天幹地支是中國古代的紀年歷法,源自於古代的人們對天象的觀察,後來和五行相結合,一起用於中醫學和占卜等地方。

金木水火土在天幹中的具體位置預示就是:東南西北分別是木、火、金、水,而土在正中心的具體位置上。

總的來說,大傢都清楚瞭五行是一種物質觀,子午卯酉代表的是一種時間觀,古代人們將物質觀和時間觀相結合,就形成瞭那個時候他們的world世界觀。

五行是以什麼為根據來劃分的?

《尚書·洪范》記述的是周武王與箕子的對話,其中談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傳統認為《尚書·洪范》、《尚書·甘誓》是西周作品。疑古派由於戰國前著作中“五行”出現的很少,就認定戰國前出現“五行”的作品必是後人偽作。這種論證是不妥當的。聶文濤指出,《左傳》所說“五材”是五行思想的應用或延伸,並不是“五行”理論的發端。“材”在春秋時期沒有“行”之寓意。《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論已經具有很大作用與影響。《左傳》同一時期的《孫子》中就提到瞭“五行”,疑古派要證明《孫子》是戰國後期的偽作是很不容易的。疑古派曾推定《尚書》為漢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簡證明《尚書》確非漢代人偽作的。

可以肯定,在戰國晚期提出瞭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瞭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展現瞭事物內部的結構關系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由於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使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時候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專有的理論體系,起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錄載入:“……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那麼,何謂五行,歷史上又是怎樣詮釋“五行”的呢?

“五行”一詞,最早出此刻《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范》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范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范》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看作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裡,他是被看作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息息相關的。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註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代表象征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不外乎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地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由於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由於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大體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瞭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致使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清楚的瞭解,“五行”象征著物質運動;象征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代人們所雲,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是沒有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五行可以由八卦推出來:

五行:金木水火土,一提五行,有人就不屑一顧的說是,有人還穿鑿附會說是五種物質,對應自然界的金屬,樹木,流水,烈火,土壤,其實也就是說五行乃是五氣,比喻為五種物質,乃形象描述。當然化氣為物,說是五種物質也有道理,但不能偷梁換柱,五氣乃是根本。

萬物從剛開始,一的內涵就夠我們研究的瞭,可能還好多人研究半天也不懂,外國人就更不懂瞭,一分為二,畫為“—”和“--”,即陰陽兩儀,陰陽又是根本,外國人,懂陰陽嗎,還是我們中國人說瞭,才懂,還一知半解,中國古代人們可陰陽研究透瞭的,還發展為陰陽學說,這不是中國人智慧的表現嗎?光是陰陽就足以解釋世界萬事萬物瞭,如陰陽對應季節就是夏、冬。陰陽兩儀分為四象,即太陽,少陽,太陰,少陰,對應1。3。2。4,陽為單,陰為雙,為啥,不會看不懂吧。太陽,少陽對應1。3,太陰,少陰對應2。4。太陽為1,少陽為3,太陰為2,少陰為4,並且也是1234數的順序的來歷,古代人們發明瞭1234四個數瞭。太陽對應太陽,太陰對應月亮。太陽為至陽純剛之氣,月亮為至陰純柔之氣。少陽為木,太陽為火,少陰為金,太陰為水,對應四季為木春,火夏,秋金,冬水。夏的陽氣至明,故太陽為夏火,木春為少陽。這裡應該看得懂,把事物分為陰陽四象,此刻看來很簡單,但這是三千多年前的知識,把陰陽四象與數相聯系,就更加不簡單瞭,就是今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莫非古代人們的思維是跳躍式的。

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這個也應該看得懂,現實中有許多例子證明。古代人們是怎樣得出來的呢?是觀察自不然就得出這麼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高度概括的理則嗎?咱們國傢的古代人們很不簡單,所以在學習古時候文化時要多有敬畏之心,不要罵古代人們,其實也就是說如今的許多問題,在古代人們那裡皆能找到解決的辦法,隻是我們無知淺薄醜陋而已。1為陽氣之始,2為陰氣之始才對,故剛才的太陽為1,太陰為2,是錯誤的要修正,故太陽轉為陰之始為2,對應的火也為2,太陰轉為陽之始為1,對應的水也為1,古代人們想到這裡太瞭不起瞭,故水1,火2,木3,金4。

順生逆克,這個定理不知是誰提出的,但我們從實際生活之中可以找到許多例子證明,那麼推理是什麼情況呢?古代人們取得如此巨大無比的成就秘傳口訣就是舉一反三,對人類與自然觀察仔細,現今有幾人瞭解自己,瞭解自然,生活在大多數市裡,迷失在大多數市裡,認給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認為生來如此吧。在中醫裡,氣順則百病除,氣逆則百病生,當然順生逆克,其實也就是說犯瞭循環論證。春夏秋冬,自然之順序也,1234,數之順序也,順則符合自然規律,故順生,違反自然規律則亡,故逆克,說出來道理很簡單,故古代人們雲:大道至簡。金木水火,春夏秋冬皆氣也,由春而夏,由夏而秋,氣之流動也,自然之規律也,不可違反也,違反則自取滅亡。這裡也應該看得懂。順生,由春而夏,故木生火,由秋而冬,故金生水,由夏而秋,是還是不是火生金?否也,由春而夏,陽氣漸旺上升,由秋而冬,陰氣漸旺下降。陽主升,陰主降,也應該看得懂,大自然也許多例子證明。升降是符合陰陽學說的,升為陽,降為陰,故陽上陰下,引申一點,男女交合,男上女下,自然之位,不要說連男陽女陰都不曉得,那麼是還是不是女上男下就不對,哎,又犯瞭形式主義瞭,陰陽是二氣,不是形式,氣之流動,變化莫測,唯有軌跡可尋,陰陽有這麼簡單就對瞭,男上女下,或女上男下,不過是陰陽二氣流動的兩種形式而已,形式多著呢,研究這方面學問的人就是陰陽傢,古時候的性保健專業人士,哎,一兩千年前就出現瞭性保健專業人士,而且知識那麼豐富,無所不包,中國人的性生活質量卻不是全地球最有利的,到底是古代人們拋棄瞭我們,還是我們拋棄瞭古代人們。

由夏而秋,由於有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陰陽轉換,故不可火生金,而有個中間轉換的樞紐,名之為土,土在中間,至此五行全,由此可見,陽極而陰,陰極而陽,也不是說變就變,而有個變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很好理解,由於火為太陽,變成的是陰之始,但接著下面的金是少陰,不是陰之始,由陰之始到少陰,肯定有個過程,故先火生土,土再生金,而且是由陽變陰,陽主生,而陰主亡,陽主進,陰主退,順主陽,逆主陰,故由火到金才有火生土,土生金,而由水到木,隻有水生木,無中間土的轉送。火變金,全賴土之功,陽變陰,本為逆,由於有瞭土,就火生土,土生金,順生瞭,陰變陽,一直就是順,故水生木。這便是五行相生的原理,五行相克一樣的道理。你自己看看這幾個是還是不是騙人的,假如是騙人的,那麼千千萬萬的古代人們都是騙人的,他們都騙人幹什麼?並且在這幾個虛假的知識基礎上還建立起那麼高深的學問來,陰陽五行說,隻是中國古老文化的地基,而在地基上面已經建立起摩天大樓瞭,莫非這座摩天大樓是空中樓閣,古代人們真的就這麼無聊。一談到陰陽五行學說你就搖頭,那這座摩天大樓你是一點都不知道的。這幾個在中醫裡都是很基礎的部分,中醫辨五行,就是辯五氣,辯五氣,遠遠比這裡講的復雜高深,畢竟那是一門學問,這裡隻是告知你五行就是五氣,推理五行就是辨識五氣的流動軌跡。

再來與數相聯系,土自然對應5,由此數發展為五個,12345。五行再分陰陽,註意和提防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可再分陰陽,陰也可再分陰陽,故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共十個,用數預示是1234567890,這隻是其順序數,即自然數,還沒有與氣相聯系。這裡五行再分陰陽,是中國人專有的思維,外國人有嗎?學習我國古代文化隻能用中國人的思維才能學會,是本土生養的中國人容易學會,還是缺乏中國土壤滋潤的外國人容易學會,用西方的話說就是中國註重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結合,以形象思維為主,而西方是抽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結合,以抽象思維為主,你學瞭西方文化,再來學習中國文化,思維能力皆有所提高。12345是有氣的內涵的,故為瞭區別,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來預示(陽木,陰木,陽火,陰火,陽金,陰金,陽水,陰水,陽土,陰土)十氣,故十幹就是十氣,中國用瞭那麼多年的幹支紀年,你不要說此刻你才曉得十幹就是十氣,由此五氣發展為十氣,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戊陽土,己陰土,為啥戊陽土,己陰土?註意和提防用中國人的思維,土在中間呀。12345為陽,67890為陰,12345為生數,67890為成數,有生數,才有成數,這句話應該看得懂吧,意思是說67890是由12345變來的。12345對應水火木金土,67890也對應水火木金土,12345為陽,67890為陰,故甲陽木3,乙陰木8,丙陽火2,丁陰火7,庚陽金4,辛陰金9,壬陽水1,癸陰水6,戊陽土5,己陰土0,此刻應該清楚為啥會有十個數瞭吧,十進制是怎樣來的吧,你每一天都在用1234567890,卻不知道他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不是可笑嗎?為啥1234567890是由陰陽五行變化來的,可以反證,中醫裡辨識十氣的流動,可以 使用1234567890加減得來,這不是證明1234567890,我們常用的十個數代表十氣嗎?氣數,氣數,氣化為外為數,數的加減就是氣的變化,萬物乃氣化凝成(這句話可能好多人看不懂,不是氣變魔術一樣化為萬物,而是說生存在這地球上的萬物都要受陰陽五行的作用與影響),總之萬物都是可以計算的,中國人的口氣真大,但你信不信呢?假如告知你計算的方式方法,你認為可不可以呢?

再舉例說明數可以計算,1+1=2,很好理解,一畫再加一畫,就是兩個一陽變為太陽,一陽為1,太陽為2,故1+1=2,同樣,1+2=3,2為太陽,陽極而陰,變為陰之始,變為動,動為陽,在上,故一陽加太陽,相當於一陽加太陰,剛好為震卦3。註意和提防,學習咱們國傢的文化要用咱們國傢的思維。

十幹為十氣,剛好圍成一個圓圈,(春夏秋冬就是一個圓圈瞭,就是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產生的),但此處的圓圈並不隻是由於地球圍繞太陽轉時是個圓,而是認為氣之流動的形式就是平滑線,由於要循環往復,故為圓,由於氣產生於天體運行,沒有地球自轉和公轉,就沒有白天黑夜,沒有春夏秋冬,就沒有陰陽五行,故幹又稱為天幹。說瞭幹的由來瞭,接著下面說地支之由來。

地支由來相對簡單容易的多,由於陰陽產生瞭八卦四象,六十四卦,還不錯接著往下推,2的n次方個卦,相當於用2進制來計算世間的萬事萬物,陰陽分為兩類,四象分為四類,八卦分為八類,64卦分為64類,以致劃分無窮。古代人們分到64卦,已足夠用矣,由於計算機的出現,朝64卦下面細分不是難事,但要有古代人們那樣的智力。作為中國人應該清楚何謂乾卦和坤卦吧,應該清楚先天八卦圖吧,乾在上代表天,坤在下代表地,乾到坤六種變化,坤到乾六種變化,即十二消息卦,這12種變化剛好為一周,即一日,或一年,所以有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講法,日為自轉,年為公轉。這12種變化古代人們用地支預示,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12種變化也是氣的12種變化,故12地支就是12氣。天幹十氣,也是在一天之中,或一年中變化,故隻有年、日有幹支紀法,月時沒有,月時的幹支由年月幹支推出。年有12變化,故年有12月,日有12變化,日有12時,此刻發展為24時。地支為12氣,天幹為10氣,天幹為主導,故12地支可轉換為10天幹,10天幹就是陰陽五行,故12地支也是陰陽五行,可以 使用數來計算。一年之中,月亮的圓缺可不是剛好12次,月亮的圓缺用初一、初二來記錄,那年12氣的變化用什麼來表記呢,就是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就是氣的轉換點,每過瞭一個節才是一個新月的開始,此處的月不是月亮,而是12地支相應的12月。故計算地支氣的變化時,要用節來區別。12地支也可分陰陽,就變成二十四節氣,每一個節氣裡氣前為陽,氣後為陰。可以接著變化下去,24變36,變48,變60,變72,以至變化無窮。12地支氣和10天幹氣是不一樣的,10天幹氣是陰陽兩儀變化而來的,與地球的轉動不要緊,符合萬事萬物,放之四海而皆準,古代人們的描述是充盈天地之間,無處不在。而12地支氣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引起的,故稱為地支,和地球有關,和大地的具體位置有關,和大地的方位有關,12地支有方位,10天幹沒有方位,知道年有12變化,日有12變化,必然知道地球有自轉,但不知道公轉,認為太陽圍繞地球轉動,古代人們有太陽的視運動圖,但這是兩千多年前的知識,古代人們能有如此的成就,不感到瞭不起嗎?多少人知道幹支紀年,又有幾人知道幹支代表氣,幹支可以計算,把握我們看不到,卻離不開的氣的運動。學氣功必然懂幹支,學中醫,必然懂幹支。而這是最起碼的,相當於小學隻認識瞭1234567890。

渾沌初起之狀為一,為圓球狀,分為陰陽,故天幹的氣彌漫天地,無處不在,到處皆有陰陽,象個實心圓球,故天圓。12消息卦也可以圍成一個圓圈,但是有圓心,從圓心出發,畫出12線,圓均分為12份,12地支代表12方位,圓為大地的平面圖,故地方。結合在一直,就是天圓地方,方是方位之義,你還會不會譏笑古代人們認為地是方的。古代人們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因為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循環往復、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愉愉地在那裡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此處的方是平安穩定之義。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這種民宅展現瞭“天圓地方”,此處的方是四平八穩之義。而四平八穩都是依據地支代表方位而來的。12地支代表12方位,支可以轉化為幹,故幹也有方位,木東,火南,金西,水北,幹和卦的關系很緊密,故八卦可以納幹支,熟悉易經的都明白知道八卦納上幹支,就能夠演算瞭。八卦不知產生於多少年前,此刻熟悉易經的不知有多少,用易經來偶爾玩下的又不知有多少,易經還被稱為群經之首,中國人民的文化之源。源總歸是源,未免有點淺顯,就好像小學的加減乘除的算術,哪能和大學的微積分相比較,易經是基礎部分,群經之首嘛,他制定一套規則,就是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之演算,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好比加減乘除的金科玉律,八卦好比1234567890十個數。於是,依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八卦與八卦的重疊分組,變化無窮,事實上就是氣的流動,萬變不離其宗,靠陰陽五行,天幹地支理順氣的變化。

五行與太極

金為陰(陽、柔、剛),水、木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水為陰(陽、柔、剛),木、火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木為陰(陽、柔、剛),火、土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火為陰(陽、柔、剛),土、金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土為陰(陽、柔、剛),金、水為陽(陰、剛、柔),相生、相克能相輔,剛柔結合能協和,剛柔結合,相控相補。

五行學說的概念是什麼?

五行學說

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土、火、金、水五種最基本物質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在內)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一樣的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發現,找出瞭宇宙間

萬物生

生滅

滅的規律和原因。

五行學說是甚麼?

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古時候中國人逐漸發覺宇宙萬物會按著一定規律不斷轉化及演變。起初,他們用陰陽的邏輯解釋這幾個事物,其後,這幾個解釋逐漸發展為另一套新的論理,這套理論稱為五行學說。五行學說是通過研究各種演化過程、功能及自然現象發展出來的一套理論,這套理論認為事物可分為五個類別,稱為五行,每一個類別皆有各自的特性及性質,五行分別是木、火、土、金、水。今天五行學說仍然被用作為歸納事物的工具及分析自然現象的方式方法。五行學說的源頭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有著親密的關系,並經常結合在一直,以解釋各種自然現象。早於戰國時代﹝公元前475-221年﹞,古時候醫傢已將陰陽及五行學說的論理融合於醫學之中,隨著這幾個學說的結合與發展,逐漸建立起一個更具系統性的醫學系統,今天這個系統一叫作傳統中醫學。五行學說及其與自然及人體的關系五行與自然界及身體的區別層面相互對應著。例如木與自然界中的春天、風,及人體中的肝、膽、眼及筋相對應。表(一) 五行歸類系統表 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東南中西北季節春夏長夏秋冬氣候風暑濕燥寒生長發育生長化收藏臟肝心脾肺腎腑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體筋脈肉皮毛骨情志怒喜思憂恐五色青赤黃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聲呼笑歌哭呻如上圖所示,五行、自然及人體間有著規律性的關系。參考表中的分類,每一縱行的區別性質都歸屬於同一五行屬性,每一橫行的區別性質亦會按著特別的秩序規律相互作用與影響,通過這個思想系統,所有事物與自然便有著相應的關系。五行之間的相互之關聯聯系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並非單獨分離,而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並有其內在的秩序及規律,五行演化的秩序規律包括相生的循環、相克的循環、相乘的關系、反克的關系及生與克的平衡關系。相生的循環這循環是指五行相互化生的關系。木易於燃燒,化生為火;火燒盡則化為灰燼,化生為土;土中含有礦物,而礦物被開采提煉為金屬,從而化生為金;加熱後的金屬經冷卻,小水點凝結在金屬上,從而化生為水;水灌溉樹木的生長,從而化生為木。按著這個規律,五行不斷互相化生,循環不息。「生」這個字蘊含瞭滋生、助長、養育、支持及促進等意思。這五行相生關系除可用作解釋自然現象,亦可被應用到人體之中。有時候,這關系會被稱為母子關系,就如媽媽誕下嬰兒一般。例如,火為土之母,由於火能生土;對應地說,人體的心﹝五行屬火﹞亦為脾﹝五行屬土﹞之母,由於心能支持及促進脾的功能。假如心的功能不足,脾便會受到作用與影響。依據中醫的論理,心功能不足會引致血無所主,血無所主則脾便不能進行正常的運化氣血的工作,從而產生不平衡。這不平衡可以是輕微的,但若情況嚴重,亦可致使疾病的發生。相克的循環這循環是指五行間相互克制的關系。木的生長能使土壤受到破壞,由於植物會消耗土壤中的營養,從而克制土;土能將水按制,並防止水的溢流,因此土能克制水;水能將火撲滅,並阻止其慢延,因此水能克制火;火能將金溶化,故火能克制金;金能制成釜頭,砍伐木頭,故金能克制木。這克制循環不息,並提供一個相反的力量以平衡相生之力。生與克互相化生克制,以防止五行的過盛。﹝見圖﹞相乘的關系﹝過多的克制﹞「克」這個字蘊含瞭抑制或制勝之意。自然界中,木克土﹝見圖﹞;而在人體中,則肝﹝五行屬木﹞克脾﹝五行屬土﹞,這裡肝以平衡的方式抑制瞭脾的功能,若肝的功能過盛,則對脾功能的克制便會過多,這種現象稱為相乘。相乘的發生是因為肝功能過盛而生火,並作用與影響其疏泄的特性以及氣機的流暢,因為肝氣鬱滯,脾便缺乏足夠的氣來推動,而食物不能被有效地運化為氣血。反克的關系﹝原本的克制不足﹞假如被克制的一方﹝敵方﹞太強,原先克制的一方便會反遭控制﹝即原先的克制不足﹞,這樣的狀況稱為反克。當木的質地太堅硬,而克木的金屬釜頭太鈍時,釜頭便不能將木砍伐,若伐木的力量太大時,釜頭可能反遭伐木的反撞力震碎。以上的例子展示瞭一個反克的現象,而這種木反克於金的力量亦非正常現象。在我們的身體中,若脾的功能過盛,克制脾的肝便會反遭克制,過盛的脾容易生濕熱,並會鬱於體內,無從釋放,脾的濕熱經鬱蒸後,便會作用與影響肝及膽,這情況稱為「土壅侮木」。當這情況發生時,膽便不能正常地調節膽汁分泌,從而引起疾病。生與克的平衡正如著明的中醫張景嶽﹝明朝公元1563-1640年﹞所說:「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則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必須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方能運行不息,相返相成。」生與克的平衡對五行正常的運化十分重要,而五行中每一行都受到其餘四行的作用與影響。例如,木生火,而木又為水所生,另一邊,木克土,而木又被金所克。這樣,五行在自然界中維持瞭一個微妙的平衡狀態。數千年以來,五行學說的智能一直被應用到中醫學中,並成功地為人體提供瞭保健的策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