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紀年天幹地支組合(天幹地支紀年法對應表)
天幹地支紀年法是什麼?以哪一天為起點?
我們經常可以在古裝仙俠影視劇中聽到甲子的講法,甲子其實也就是說指的是 天幹地支 紀年法中的幹支之一,那麼天幹地支紀年法中藏著如何的呢?假如依照古代人們的紀年方法,我們現在的年份該怎麼計算呢?
天幹地支紀年法定義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n)、巳(s)、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幹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幹支紀年法。
六十甲子介紹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例如:2009年之立春是2月4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幹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天幹地支紀年計算方法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二)計算時,年最後一位的數對應天幹之編號、用年數除以12,得到的餘數對應地支之編號,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幹支紀年法。
如2011年:最後一位是1,相應的天幹之編號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餘7,對應地支編號為卯合起來即2011年為辛卯年。
天幹地支紀年起點
幹支歷每一年的起點則應是建寅那一天,即立春日,並不是此刻農歷的元日(即正月初一),農歷的歷法是月亮歷,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陰歷,是依據月亮的盈缺而來的,和幹支歷並不完全吻合,我國農歷是陰陽歷,有月亮歷也有太陽歷,其中狹義的農歷即陰歷,依據月相而來,而廣義農歷中的節氣則是太陽歷,依據太陽運行而來,幹支紀年的年與年之間的分界點在立春日,立春建寅,立春日開始算新的一年。
天幹地支是指哪二十二個?
天幹地支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幹地支組合成如下六十個計時序號,作為紀年、月、日、時的名稱,叫“幹支紀年法”。
六十甲子
1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
計算方法:
換算方法
第一種算法:
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
不同資料算法有所差別,有的給出公式,但根本上是一回事。這裡介紹一種簡易直觀的算法。 first of all給每個天幹、地支一個編號,從頭以4開始循序排下去,天幹10後接1,地支12後接1。
天幹: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醜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對應該尾數的天幹,再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除不盡的餘數在地支中查出對應該餘數的地支,如此便得到瞭公元紀年的幹支紀年。如2003年,其尾數為3,相應的天幹為“癸”;以12除2003得166,餘數是11,相應的地支為未。於是2003年的幹支紀年為“癸未”年。註意和提防這是指2003年立春之後,立春之前應是“壬午”年。趙達先生在“祭文”中指出的時間是“癸未清明”,清明是立春之後的第四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所以趙先生說歲在癸未,而非壬午。
第二種算法:
1、 天幹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0(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天幹所相應的位數;
2、 地支算法:用公元紀年數減3,除以12(無論商數)所得餘數,就是地支所相應的位數;
天幹: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0
地支:子1。醜2。寅3。卯4。辰5。巳6。午7。未8。申9。酉10。戌11。亥0
特別註意和提防:天幹和地支整除所對應是末位。
第三種算法:
first of all,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4 5 6 7 8 9 10 1 2 3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如要將公元紀年換算成幹支紀年,以公元年的尾數在天幹中找出相對應。緊接著,將公元紀年除以12,用餘數在地支中找出所相應的地支。這樣,公元紀年就換算成瞭幹支紀年。
如:公元1995年
用該年尾數5找出相應的天幹為“乙”;緊接著,用1995除以12得餘數是3,用餘數3找出相相應的地支為“亥”。 那麼,公元1995年則為農歷乙亥年。
再如:公元1861年
用尾數1查天幹為“辛”,用1861除以12得餘數是1,再用餘數1查找地支為“酉”。那麼,公元1861年則為農歷辛酉年。
假如某一年的尾數為0或者用該年除以12的餘數是0,則取天幹中的第10位“庚”和地支中的第12位“申”。 如:公元120年
尾數0則取天幹中的“庚”;除以12餘數是0,則取地支中的第12位“申”。 那麼,公元120年則為庚申年。
假如公元紀年是單個數字,就用該數字在天幹、地支中查找即可。如:公元6年,則在天幹、地支中找出6相相應的“丙”和“寅”,那麼該年則為丙寅年。公元8年則為戊辰年。 公元11年,則取尾數1相應的天幹中的“辛”和11相應的地支中的“未”。那麼,該年則為辛未年。
公元12年則為壬申年。
公元前紀年與幹支紀年的換算
將天幹、地支編號如下:
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7 6 5 4 3 2 1 10 9 8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9 8 7 6 5 4 3 2 1 12 11 10
具體換算方法同一
如:公元前155年
用尾數5取天幹中的“丙”; 155除以12得餘數11,對應地支中的“戌”。那麼,該年則為丙戌年。
公元前8年則為癸醜年
幹支紀年法有什麼含義
提問一:幹支紀年法是從什麼時間開始的 幹支紀年法是用天幹地支來紀年的,一個循環為60年,稱一甲子。
百度百科裡有,我給你拷點過來。
天幹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醜、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
1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40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50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60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紀年,六十年一個循環。幹支紀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開始,2009年之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後才是己醜年,在此之前應是戊子年。公元紀年的一年以立春為界前後分屬不同的幹支紀年,這一點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錯,應特別註意和提防。
提問二:天幹地支紀年法的順序是什麼?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幹
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按固定的順序相互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
如1984年甲子年,1985年就是乙醜年,1986年為丙寅年。60年為一輪回。2044年為甲子年
不懂可以問,望采納
提問三:依照幹支紀年法,和2023分別為什麼年 年是農歷甲午年,是生肖屬相為馬年。
生(1954。)五行屬沙中金命,雲中之馬。
為人和氣,喜好春風,交朋結友,利官近貴,遇兇不為兇,可反兇化吉,骨肉少靠,女人口快能言,多出風頭。
2023年是農歷乙未年,是生肖屬相為羊年。
生(1955。2023)五行屬沙中金命,敬重之羊。
為人容貌端莊,少年勤於從事,初年平順,兄弟少靠,子息不孤,立傢興隆,晚年大有財聚,女人有持傢相夫益子之命。
提問四:天幹地支紀年法是怎麼算的?以哪一年為起始年? 看這裡:baike。baidu/view/3241268?wtp=tt
提問五:何謂幹支紀年法,怎麼使用? 幹支紀年法,是利用天幹和地支預示年份,月份,日,時辰的一種。打比方說年用一個天幹一個地支,今年幹支紀年為壬辰。天幹是壬,地支是辰。從地支上一看,辰就是龍之義。那今年就是龍年。
推測方法就是:幹支紀年法
如甲子為第一年,乙醜為第二年,丙寅為第三年……六十年為一周。一周完瞭,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環下去。例如1929年是農歷己巳年,1930年是農歷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農歷己巳年。我們在日歷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幹支紀年這一個方法排列下來的。陽歷年份除以60的餘數減3便得該年農歷幹支序號數,再查上面的幹支便是幹支年紀。假如序號數小於、等於零則於支序號數加60。例如,求1991年幹支;1991÷60=33餘11,年幹支序號數=11-3=8。查幹支表知該年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幹支:1983÷60=33餘3,幹支序號=3-3=0,加上60,查幹支表知該年為癸亥。
問題六:幹支紀年法怎麼計算 幹支紀年法,中國傳統的紀年方法。
1.幹和支之寓意:幹支是天幹,地支之合稱。
十大天幹: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子(鼠) 醜(牛) 寅(虎) 卯(兔) 辰(龍) 巳(蛇) 午(馬) 未(羊) 申(猴) 酉(雞) 戌(狗) 亥(豬)
2.幹和支組合後用於紀年。即:將十天幹和十二地支按順序搭配組合成幹支,用於紀年。按此排法,可構成60幹支(即為一花甲)。續排下去又將恢復原狀,循環往復,永無止盡。
3。計算方法就是:
(一)將十大天幹、十二地支編號。如下:
甲 乙 丙 丁揣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 5 6 7 8 9 0 1 2 3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0 1 2 3
(二)計算時,年最後一位的數對應天幹之編號、用年數除以12,得到的餘數對應地支之編號,合起來就是該年的幹支紀年法。
如2011年:最後一位是1,相應的天幹之編號就是“辛”,再用2011除以12得到167餘7,對應地支編號為“卯”合起來即2011年為“辛卯”年。
天幹地支紀年法介紹
1。幹支紀年法是中國歷法上從古至今就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幹支是天幹和地支之總稱。把幹支順序相配正好六十為一周,循環往復,循環記錄,這便是俗稱的“幹支表”。幹支紀年以每年立春換年。
2。天幹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3。歷法用天幹、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幹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幹」,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幹。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
4。以一個幹和一個地支相配,排列起來,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天幹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陽幹對陽支,陰幹對陰支(陽幹不配陰支,陰幹不配陽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回圈。稱為“六十甲子”或”花甲子”。我國人民過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環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5。天幹地支這共二十二個的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瞭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效果結果。中國歷法蘊含瞭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回圈運化的規律。
6。年:每個幹支為一年,六十個幹後,又從頭算起,循環往復,循環不息。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幹支紀年法。
7。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一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緊接著依次與天幹組合;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從甲子月到癸亥月,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8。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幹支的周期。
9。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一天十二個時辰。
幹支紀年的具體方法是什麼?
在我國的日歷牌上通常有兩個部分:一是用阿拉伯數字預示的公歷日期,另一是用漢文數字預示的農歷日期。這兩者之間往往用“農歷壬子年三月小”,“農歷丙午年二月大”等字樣隔開,此處的“壬子”、“丙午”就叫做“幹支”。查一下過去的歷書,“壬子”年相應的是1972年,“丙午”年相應的是1966年。
幹支事實上是“天幹”和“地支”的合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字叫做“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字叫做“地支”。把天幹中的一個字擺放在前面,後面配上地支中的一個字,如此便構成一對幹支。假如天幹以“甲”字開始,地支以“子”字開始順序組合,我們就能夠得到六十對幹支,這常叫做“六十幹支”或“六十花甲子”。每年用一對幹支預示,這種紀年方法就叫做“幹支紀年法”。從古時候文獻記錄載入來看,幹支紀年至遲在東漢初期已經廣泛使用,直到今天沒有間斷過。
幹支紀年在我國歷史學中普遍使用,尤其是近代史中限多重要歷史事件的年代常用幹支紀年預示。例如甲午戰爭、庚子義和團起義、戊戌變法、辛亥剪掉鞭子等等。然而在當今社會史中,由於采用瞭公歷紀年,幹支紀年就不必要瞭。把公歷紀年換算成千支紀年,通常要查閱專門編制的甲代對應表。這類書一般比較少,而且查起來也很麻煩。下面介紹一個簡單容易的計算公式,可以拿來比較容易地算出公萬某年所相應的幹支來。
天文紀年法規定,公元元年記為+1年,公元前1年記為0年,公元前2年記為-1年,公元前3年記為-2年……。
然而從幹支紀年換算公歷紀年卻有很大的困難。由於幹支經過60年就重復一次,同一個幹支對應於一系列公歷紀年,它們之間相差60年或是60的倍數。為瞭解決這種不確定性,就必須考慮其他復雜的因素,這裡就不多談瞭。
幹支紀年法順序
農歷的幹支紀年法·即是六十個幹支按順序輪換循環往復。其輪換順序如下:
甲子、乙醜,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