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八刻吉兇時(十二時辰分刻吉兇查詢)
古時候每個時辰的八刻分別叫什麼?初刻。。正刻。。?
古時候人用的時辰
時辰
1。十二時辰制。
西周時就已使用。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來預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醜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2。24時辰制。
宋以後把二十時辰裡面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醜初、醜正。。。。。。依次下去,恰為24時辰,同此刻一天24小時時間一致。
3。十時辰制。
出現於先秦。晝夜各五分。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後用五更來預示)。
4。五時辰制。
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5。百刻制。
即把晝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產生與漏刻的使用有關。可能追溯於商代。漢時曾把它改造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幾經反復,直至明末歐洲天文學知識傳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為正式的制度。
6。古時候不一定具備嚴格的時間意義,而又常見常用的有關名稱亦頗不少。
一般地說,日出時可稱旦、早、朝、晨,日入時稱夕、暮、晚。太陽正中時叫日中、正午、亭午,將最近中時叫隅中,偏西時叫昃、日昳。日入後是黃昏,黃昏後是人定,人定後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後是雞鳴,雞鳴後是昧旦、平明——這是天已亮的時間。古代人們一天兩餐,上餐在日出後隅中前,這段時間就叫食時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後日入前,這段時間叫晡時。
------------------------------------------------------------------------------
【子時】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1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醜時】雞鳴,也叫作荒雞:十二時辰的第2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也叫作早食等:古代人們“朝食”之時亦即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時刻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也叫作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也叫作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也叫作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也叫作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刻。(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瞭。人定亦即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
時辰———十二地支紀一晝二十四小時為十二時辰:
前半夜11時至1時為“子時”,午夜1時至3時為“醜時”,後半夜3時至5時為“寅時”,早上5時至7時為“卯時”,上午7時至9時為“辰時”,9時至11時為“巳時”,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中午1時至3時為“未時”,晚上7時至9時為“戌時”,9時至11時為“亥時”。每個時辰各占兩個小時。可見“從巳時直殺到未時”相當於如今的“從上午9時直殺到下午3時”。
更點———古時候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醜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於如今的兩個鐘頭,即120分鐘,所以每更裡的每點隻占二十四分鐘。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於如今的“後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五更三點”相當於如今的早晨5時又72分鐘,即6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於如今的午夜1時又96分鐘,即2時36分。
刻———古時候用漏壺計時。
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二十四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如今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如今的14、4分鐘。所以“午時三刻”相當於如今的中午1時43、2分
我知道一個時辰有八刻,分上四刻,下四刻,午時三刻,我們都很熟悉,那午。。。
把一個時辰分為八刻,每刻15分鐘一直沿用到此刻。
午時七刻該這樣說:未時前一刻。
一天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八刻,一天有相應的幹支,刻上也有幹支嗎,近日學。。。
天幹地支對應表
天幹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六十年甲子(幹支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己 壬午 癸未
21 22 23 二十四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醜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何謂天幹地支
天幹地支(英文是 Chinese Era [combination of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簡稱“幹支”,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古代人們以此作為年、月、日、時的序號,叫“幹支紀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於中華始祖黃帝建國時,命大撓氏窺探天地之氣機,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幹,及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為紀歷之符號。
我國歷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二十四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錄載入,公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采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歷和陽歷。 天幹地支,是古代人們建歷法時,為瞭方便做60進位而設出的符號。對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講,天幹地支之存在,就好像阿拉伯數字般的單純,而且後來更開始把這幾個符號運用在地圖、方位及時間(時間軸與空間軸)上,因此這些數字被賦於之義就愈來愈多瞭。
古代人們(一說黃帝)觀測朔望月,發現兩個朔望月約是59天的概念。12個朔望月大致上是354天多(與一個回歸年的長度相近似),古代人們所以就獲得瞭一年有12個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記法(十天幹),產生陰陽合歷,發展出如今的天幹地支;較為成熟時應該是在夏商周三代。
天幹地支之作用
考古發現,在商朝後期帝王帝乙時的一塊甲骨上,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或許是那個時候的日歷。這也說明在商朝時已經開始使用幹支紀日瞭。依據考證,春秋時期魯隱公三年二月己巳(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曾發生一次日食。這是中國使用幹支紀日的比較確切的證據。而使用皇帝年號紀年則是漢武帝時期建元年號。
幹支法在我國古代一直使用,從未間斷。因此對研究歷史非常有用處,十分容易推算歷史時間。
如《馮婉貞》:“咸豐庚申,英法聯軍白海入侵。”咸豐,皇帝年號;庚申,幹支紀年。
中國在漢武帝以前用天幹地支紀年;從漢武帝到清末,用皇帝年號加天幹地支紀年;民國初期用民國誕生時間來紀年兼或使用公元紀年,民國以後廣泛采用公元紀年。
天幹地支之起源
在我國古代的歷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稱為“十天幹”,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之為“十二地支”。兩者按固定的順序互相配合,組成瞭幹支紀法。從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來看,天幹地支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紀日,此外還曾用來紀月、紀年、紀時等。那麼,幹支紀法的發明者到底是誰呢?
固然有以下一些說法來考證幹支的源頭,不過到底是誰發明?最早出現於何時?始終都是一個謎。
大概在戰國末年,根據各國史官長期沉淀出來的材料編成的史書《世本》說:“容成作歷,大橈作甲子”,“二人皆黃帝之臣,蓋自黃帝以來,始用甲子紀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來幹支是大撓創制的,大撓“采五行之情,占鬥機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有事於天則用日,有事於地則用月,陰陽之別,所以有枝幹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幹支》中認為,以往人們對幹支的解釋,都是望文生義的臆測,“十天幹”純屬十進位記數法的自然發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創制。至於“十二地支”,追溯於古巴比倫,在比較我國古代的十二時辰和古巴比倫的十二宮後,指出我國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從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演變而來。其傳入咱們國傢的途徑,可作大膽推測,也許商民族“本自西北遠來,來時即挾有由巴比倫所傳授之星歷知識,入中土後而沿用之”,或許“商室本起 源於東方,其星歷知識乃由西來之商賈或牧民所輸入”。
一些學者從我國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湯王以下所有帝王之名字中,探究十天幹中的字已被用於名號這有現象。為駁幹支外來說,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指出,“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幹支產生瞭”。鄭文光在所著《中國天文學源流》一書中認為,十天幹追溯於中國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話傳說,是十進位法概念在紀時中的反映,應當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十二地支”則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話傳說演變而來,產生於殷商之前,後逐漸演變為十二辰。所以,鄭文光推斷:“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創作。”杜石然等則在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一書中,主張夏代已有十天幹紀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幹紀日的基礎上,進一步使用幹支紀法,從而把十天幹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環的紀日法。
十天幹之含義
天幹地支之含義,在《史記》、《漢書》中均有部分記錄載入,大致意思為:
甲是拆之義,指萬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軋之義,指萬物出生,抽軋而出。
丙是炳之義,指萬物炳然著見。
丁是強之義,指萬物丁壯。
戊是茂之義,指萬物茂盛。
己是紀之義,指萬物有形可紀識。
庚是更之義,指萬物收斂有實。
辛是新之義,指萬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之義,指陽氣任養萬物之下。
癸是揆之義,指萬物可揆度。
由此可見,十天幹與太陽出沒有關,而太陽的周而復始周期,對萬物產生著直接的作用與影響。
十二地支之含義
子是茲之義,指萬物茲萌於既動之陽氣下。
醜是紐,陽氣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之義,指萬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萬物茂也。
辰是震之義,物經震動而長。
巳是起,指陽氣之盛。
午是仵之義,指萬物盛大枝柯密佈。
未是味,萬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之義,指萬物的身體都已成就。
酉是老之義,萬物之老也。
戌是滅之義,萬物盡滅。
亥是核之義,萬物收藏。
時辰上還分時刻吉兇嗎
凡是擇曰用事,都要選時辰,但在一個時辰裡面應用哪一刻,嚴格的話也有講究,接下來就先賢對用時刻吉兇的經驗匯總公佈如下,以便應用。
子時;一刻兇,二刻平安,三四刻聚財丁,五刻旺丁,六刻平安,七八刻兇。
醜時;三刻旺丁,五刻聚財,一二四六七八刻大兇利。
寅時;二刻旺丁,三刻聚財。五六刻旺貴。一四七八刻兇。
卯時;一刻發福。四刻吉。六刻旺丁。八刻聚財。二三五七刻不吉。
辰時;一七刻聚財,三刻旺丁,四六刻聚財丁,八刻發福,二五刻兇。
巳時;一二三四刻發財,五六刻發富,七八刻兇。
午時;一刻兇,二刻平安,三刻大吉,四刻聚財,五六七八刻兇。
未時;三四五六刻聚財丁, 七刻旺畜, 一二八刻兇。
申時;五六刻聚財丁, 其他刻兇。
酉時;一二三四六刻聚財, 五刻平安, 七八刻兇。
戌時;一二刻聚財, 其他刻兇。
亥時;一刻吉利, 其他刻為兇。
怎樣依據自己出生的時辰看本人的命運?
古代人們對八字的研究,著重是出生的年 月日 時分析,去對比沖克害,許多朋友比較關註年月,對時辰的知識不是很瞭解,今天分析一下各個時辰的吉兇:
出生的時辰也有講究,生下來時辰吉兇對應表
子時(占單胎位):
【子時】夜半,也叫作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1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性急剛烈,好勝心強,作事果斷,容容易招到惹是非,往往受到生活的打擊;全靠自力更生,白手興傢,衣祿有餘,在你12。18。36。46。58歲時恐怕是走背運的年份;
醜時(占雙胎位):
【醜時】雞鳴,也叫作荒雞:十二時辰的第2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性情溫厚,但有時橫蠻,一身多勞苦,早年多奔波,中年運轉,晚年享福,在18,26,31,46歲有災星,要防小人暗害,多行善事方可免災。
寅時(占雙胎位):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性情猛烈,缺乏冷靜,做事無耐心,不適宜在本地生活,遷居外地方好,初運平淡,末運財旺,在26,29,33,39,66歲有關口。
卯時(占單胎位):
【卯時】日出,也叫作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性情溫和,待人誠實,思路敏捷,有才能,初年作事無成,中年安穩,晚年財旺,兒女多,畢生無存留,宜外出,自立傢業,在18,26,28歲有艱難險阻。
辰時(占單胎位):
【辰時】食時,也叫作早食等:古代人們“朝食”之時亦即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機敏聰慧,性情溫順,待人熱情大方,初運有財喜,中年破財,晚年大發財運,畢生六親無靠,兄弟有損傷,全靠自立興傢,每逢水年財運就好,在19,27,36歲有小災星。
巳時(占雙胎位):
【巳時】隅中,也叫作日禺等:接近中午的時刻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時至11時)。
心靈手巧,性情好靜,生活懶散,但有福相,初年得富,衣祿有餘,能守財,很會精打細算;但不能貪財,否則有橫禍,畢生骨肉有破敗,在31,49歲有破敗的跡象。
午時(占單胎位):
【午時】日中,也叫作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性烈如火,好動肯談,心直口快,為人耿直,宜外出另立傢業;女性生此時婚配多破敗;男性生此時衣祿齊發,人口興盛,但一身多災多難。在13,26,36,49歲要留意防小人暗害。
未時(占雙胎位):
【未時】日?i,也叫作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性情瘟順,生活多情多義,愛情婚姻多破敗,畢生勞苦奔波,初年做事不利,晚年運氣好轉,衣祿有餘,在19,25,56歲時勞苦破敗的年份。
申時(占雙胎位):
【申時】哺時,也叫作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聰明多智,行動敏捷,天真活潑,宜出遠門發財,早年得志,晚運更佳,在19,22,26,38,49歲有不順之事或者災難。
酉時(占單胎位):
【酉時】日入,也叫作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刻。(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聰明能幹,好勝心強,常與人爭鬥,生活多波折,畢生財運好,會找錢,但無計劃,末運財旺,爸媽老婆多病災,在22,26,28,39,46歲有大的災星,防小人暗害。
戍時(占單胎位):
【戌時】黃昏,也叫作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忠實守傢業,敏捷多智,為人老實,初運平淡,中運出財,晚年發跡。爸媽相助有力。在19,26,37歲有兇險。
亥時(占雙胎位):
【亥時】人定,也叫作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瞭。人定亦即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生性憨厚老實,但心裡明亮,畢生會享福,不缺衣食,兒女多,操心大,中運平淡,晚年財旺,在19,39,56,63歲有難關。
以上僅僅是對時辰的兇吉研究,一個完整的八字命理必須通過年柱月柱日柱時柱綜合評判才能得出最終答案,四柱綜合起來,沖克進行綜合分析,也許月份不好的年份可以化掉,也許時辰不好的,年柱可以彌補補充,所以朋友們,排八字時切勿忽視瞭時辰這個關鍵的因素。
-END-
作者:釋玄道人
本文由“釋玄道人”原創出品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使用。
想知道更加的多內容,請關註公眾號:釋玄道人。
十二時辰對應表口訣訣竅
1。口訣訣竅一:
夜半者子也,雞鳴者醜也。
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
食時者辰也,隅中者巳也。
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
哺時者申也,日入者酉也。
黃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2。口訣訣竅二:
一二醜未,三四寅申,五六卯酉,七八辰戌,九十巳亥,十一十二子午。
子、醜、寅、卯、辰、巳、是夜裡11點至上午11點前的時間,例如子是指夜裡11點至凌晨1點前的時間;午、未、申、酉、戌、亥是上午11點至夜裡11點前的時間,例如午是上午11點至下午1點前的時間。每隔兩小時為一個時辰。
更多閱讀:
十二時辰來歷:
1。子時:夜晚十一時到凌晨一時,此時老鼠最為活躍。
2。醜時:凌晨一時到三時,牛正在反芻。據說也是牛開始耕田的時候。
3。寅時:三時到五時,此時老虎到處遊蕩覓食,最為兇猛。
4。卯時:五時到七時,這時太陽尚未升起,月亮還掛在天上,此時玉兔搗藥正忙。人間的兔子也開始出來覓食。
5。辰時:上午七時到九時,這正所謂神龍行雨的好時光。
6。巳時:九時到十一時,蛇開始活躍起來。
7。午時:上午十一時到下午一時,陽氣正盛,正所謂天馬行空的時刻。
8。未時:下午一時到下午三時,羊在這時吃草,會長得更壯。
9。申時:下午三時到下午五時,這時猴子活躍起來。
10。酉時:下午五時到晚七時,夜幕降臨,雞開始歸窩。
11。戌時:晚上七時到晚九時,狗開始守夜。
12。亥時:晚上九時到晚十一時,此時萬籟俱寂,豬正在鼾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