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與天文學五行陰陽學說(五行與陰陽)
中國古代的陰陽傢們算不算天文學傢?
中國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國傢,在文明史上面就有5000多年,由於這樣,咱們國傢的文化是多彩多樣,基蘊也是比較深邃。在咱們國傢先秦時期,顯現瞭諸子百傢爭鳴的現象,是文化大繁榮的時期,我們此刻知道的陰陽傢就是在當時出現。
陰陽傢是流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學派,主導思想:以“五行”決定。因其研究陰陽五行故名“陰陽傢”。齊人鄒衍是其代表人物。陰陽學是古時候漢族重要的哲學思想。《史記》稱其:“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作用與影響。大致來講,鄒衍的陰陽傢思想表此刻將從古至今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試圖進一步的發展,用以建構宇宙圖式,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金科玉律。古時候漢族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漢初陰陽傢還存在,陰陽傢學派在魏晉以後已不復存在。陰陽傢多精通天文歷法,至於十大禁術,多為後人瞎編,影視、小說等誇張想象。
陰陽傢:
陰陽傢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傢的學問被叫作“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漢民族最要緊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傢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呂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則直接受到鄒衍學說的作用與影響。古時候大傢與近代學者多認為陰陽傢源於道傢,近代出土竹簡《三十時》等證實早期陰陽傢著作其中有大量道傢色彩。值得註意和提防的是《周易》沒有提出陰陽與太極等概念,講陰陽與太極的是被道傢與陰陽傢所作用與影響的《易傳》。
陰陽傢思想將從古至今的數術思想與陰陽五行學說相結合,並進一步發展,建構瞭規模遠大的宇宙圖式,try解說自然現象的成因及其變化金科玉律。華夏民族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律學和醫藥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匯總:看完小編整理的文章,我們對陰陽傢有瞭解瞭吧。說到陰陽傢,大傢就會先想到影視作品中的道術,各式的法術,這是由於電視看多瞭。
陰陽五行的具體意思是什麼
陰陽五行 大綱
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刻畫瞭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假如說陰陽是一種古時候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謂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內經》把五行學說使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時候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專有的理論體系,起瞭重要的推動作用。
陰陽五行
陰陽,指全地球一切事物中都擁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的力量。從前面的 敘述中已經可以清楚明白,陰陽本來就包含於氣之中。一氣流行,無極而太極,太極的動靜產生陰陽,陰陽又推動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運動變化。五行,是用以概括全地球幾類基本要素的范圍。它們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並 不是僅僅指這幾個具體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們為基本框架,也可以這樣說以之為思維模型,將一切現象分成基本的五大類。五行為世界的基要素 。
陰陽學說產生於夏朝,它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源流和基礎。今天的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看法,與陰陽學說相一致。陰陽學說原理普遍應用於社會生活的每個范疇,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應用。
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依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陽類”具有剛健,向上,生發,展示,外向,伸展,明朗,積極,好動等特性:“陰類”具有柔弱,向下,收斂,隱蔽,內向,收縮,儲蓄,消極,安靜等特征。任何一個具體的事我都具有陰陽的兩重性。即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任何龐大的事物都逃不出陰陽的范圍,任何微小的事物又具有陰陽的兩方面,陰陽在一定的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物極必反的現象就是陰陽轉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宇宙間的萬事萬物,依據其特征,可以系統的分成五大類“金”“木”“水”“火”“土”。這五類事物統稱五行。金,木,水,火,土,並 不是指具體的五種單一的事物,而是對宇宙間萬事萬物的五種不一樣屬性的抽象概括,應全面領會五行的真真正正內涵。
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生克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亦即陰陽的兩個方面。相生相克是事物的普遍規律,是事物內部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生克是相對的,沒有生,就無所謂克;沒有克,也就無所謂生。有生無克,事物就會無休止的發展而走向極端,造成物極必反,由好變壞;有克無生,事物就會因被壓制過分而喪元氣走向衰敗。
在生克這個對立與統一的矛盾中,不管是生的過分還是克的過分都會因對立而打破相對平衡或統一,事物就會向一方傾斜發展。為瞭維護相對平衡,生與克要相互牽制。當不能相互牽制時,平衡被打破,這時事物就會顯現瞭新的變化。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幹地支與陰陽
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陰天幹:乙、丁、己、辛、癸
陽天幹: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陽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陰地支:醜、卯、巳、未、酉、亥
陰陽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五行四方:東方五行屬木,南方五行屬火,西方五行屬金,北方五行屬水,中间位置屬土。
五行生克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中醫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主要由陰陽五行與五運六氣兩個相對不同邏輯領域的概念與關系所組成,其與現代哲學的關系,簡單容易的說屬於系統的論理邏輯與邏輯認識方法的關系。我在此整理瞭中醫陰陽五行學說,供大傢參閱,願傢人們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中醫陰陽五行學說簡單介紹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時候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作用與影響,如古時候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中國古代醫學傢,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范疇,用來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其深刻的作用與影響。
中醫陰陽學說應用
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到處展現著陰陽學說的思想。陰陽學說被用以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闡釋人的組織結構
陰陽學說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人體內部充滿著陰陽對立統一的關系。從人體部位來說,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屬陽,腹屬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以臟腑來分,五臟(心、肝、脾、肺、腎)屬陰,因其功能以靜為主;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屬陽,因其功能以動為主。五臟之中又可依據其位置分為陽臟(心、肺)和陰臟(肝、脾、腎),每一臟腑之中又可將其功能歸為陽,而其物質歸為陰。此外,經絡亦可分為陽經、陰經等等。
2。概括人的生理功能
中醫學認為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是陰陽兩個方面保持著對立統一的協調關系的結果。人體的物質基礎屬陰,而生理功能活動屬陽,二者互相依存。生理活動以物質為基礎,而生理活動的結果又不斷促進物質的新陳代謝。假如人體的陰陽不能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人的生命就會中止。
3。說明人的病理變化
陰陽學說還被中醫學用以說明人體的病理變化,認為疾病的發生,是人體陰陽失衡所致。陰陽失調的表現形式許多,可歸納為陰或陽的偏盛偏衰,以及對另一方的累及等,這幾個可統一叫作“陰陽不和”。很多情況下,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就是正邪抗爭,各有勝負的過程。這一過程可以 使用陰陽偏勝、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轉化作以概括性的解釋。
陰陽偏勝包括陰偏勝和陽偏勝,是指在邪氣作用下(或本身機能病理性亢奮)所致的陰或陽的任何一方高於正常水平的病變,《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說:“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陰陽偏衰包括陰偏衰(陰虛)和陽偏衰(陽虛),指陰或陽低於正常水平的病理變化。《素問 "調經論》指出:“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因為陽虛,不能制約陰寒,可出現虛寒征象,即陽消陰長,“陽虛則寒”;陰虛,無力制約陽,可出現虛熱征象,即陰消陽長,“陰虛則熱”。
陰陽互損指體內的正氣,尤其是陰液與陽氣之間的病理關系,包括陰損及陽和陽損及陰。陰陽互損展現瞭陰陽互根互用的關系。陰陽互損的最終表現為“陰陽俱損”、“陰陽兩虛”。
陰陽轉化指陰陽失調所展現出的病理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中的“重寒則熱,重熱則寒”、“重陰必陽,重陽必陰”就是說明這類病理情況。
4。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因為中醫上呢認為疾病發生發展的緣故是陰陽失調,因此對於任何疾病,不管其病況怎樣復雜多變,皆可以用陰陽學說加以診斷。中醫診斷疾病first of all要分清陰陽,既可以 使用陰陽來概括證型,又能夠用陰陽來剖析四診。如望診色澤鮮明者屬陽,晦暗者屬陰;聞診聲音洪亮者屬陽,語聲低微者屬陰;脈象浮、數、洪大者屬陽,沉、遲、細小者屬陰等等。從證型來看,病位在表屬陽,實證屬陽,熱證屬陽;而病位在裡屬陰,虛證屬陰,寒證屬陰等。
在決定治療原則和臨床用藥時,中醫學也是以陰陽學說作為指導的。如對於陽邪過盛所致的實熱證,以熱者寒之的原則用寒涼藥物清熱;對於陰盛所致的寒實證,則應以寒者熱之的原則用溫熱藥來祛寒。而對於陰虛所致的虛熱證,要以滋陰藥以補虛;對於陽虛引起的虛寒證,則要以溫陽藥以補陽。在陰陽兩虛的情形下,就必須陰陽兩補。
陰陽學說還可用以概括中藥的性味,並用來指導臨床使用。一般而講,寒、涼藥屬陰,溫、熱藥屬陽;味酸、苦、咸者屬陰,味辛、甘、淡者屬陽;具有收斂、沉降作用者屬陰,而具發散、升浮作用者屬陽。在臨床用藥時,應當依據疾病的陰陽性質決定治療原則,再依據藥物的陰陽屬性來決定用藥。
何謂陰陽,陰陽有科學道理嗎
陰陽五行之說屬於早期的唯物主義哲學。 講究的是平衡自然,相生相克,是天文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 有生活與理念根據,符合生態進化的標準和形態。是不錯的哲學思想,但後來被歪曲成思想。
我們應當客觀的看待問題,陰陽五行之說是緣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思想傑作。
陰陽五行的論理是嗎?
陰陽五行為中國古代先哲在長期的活法生產實踐中,經過對生活環境的觀察、匯總、思辨中,抽象出來的一個思想體系;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源流和基礎。
唯物辯證法中的對立統一看法,與陰陽學說相一致。陰陽學說原理普遍應用於社會生活的每個范疇,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應用。
古代人們“仰觀於天文,俯察於地理”,中又結合人事,逐漸地,建造出陰陽五行的一套學說,可分為“陰陽”與“五行”,陰陽,指全地球一切事物中都擁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系的力量,正是“孤陽不長、獨陰不生”陰陽作為事物的兩面,既矛盾又互為依存;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動形態,它強調整體概念,五行蘊含相生相克的各式關系。
五種基本物質運動的形態,加上陰陽的元素,立即就演化出許很多多復雜的模式。形成瞭古代人們看待事物的一個模式,也可以這樣說思維方法。
中國自然哲學傢在解釋現象時,常常求助這種自然哲學,比如:電被解釋為,“陰陽相激為電”;地震被看作是“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於是經驗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極端形式,貫穿整個古時候中國科學理論體系。
很多學者認為我國古代自然觀尤其是陰陽五行學說妨礙科學的進步,甚至無原由斥之為“”。然而它不僅沒隨歲月的流逝和科學的突飛猛進淡出人們的視線。無數國人,為研究陰陽五行的精髓不惜付出一生精力,力求弄清楚明白裡面的一些思維原理和推論。很多智力高超才大如海的著名人士也皆在陰陽五行這幾個學說裡面吸取養分,民間一些故弄玄虛的人也往往利用這幾個學說“準確預測推算一堆事情”。
與其將陰陽五行歸入“封建”,不如以其理論來指導我們的科學實踐和社會生活。就是現代科技的一些發展,也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啟示。打比方說計算機的發明者馮。諾依曼,起初長期冥思苦想,想不出處理這幾個數據的方式方法,直到後來看見中國傳統的八卦圖形,裡面的用“陰爻”與“陽爻”來畫出一些圖形(卦),推導出卦象,表達一些意思。由此,馮。諾依曼發明瞭二進制,計算機就采用二進制來處理各個數據。
所以,無論怎麼樣,陰陽五行的論理早已經深入人心,植根於國人的記憶中,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總可以看見這幾個思辨方式。所以,她不曾被人們完全理解的深奧哲理,隨著認識的升華愈來愈突顯在我們面前,使俺們意識到,陰陽五行非但不是簡單容易的,還是思維哲學的大成。
淺層漫談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發展的利弊
五行和陰陽學說是中國古代的哲學理論,概括瞭古代人們對自然界發展變化規律的認識,為原始的樸素唯物觀與歸納辨證法。陰陽學說認為,任何事物均能用陰陽來劃分,凡是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都屬於陽;相對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屬於陰。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現象都蘊含著既相互對立,又互根互用的陰陽兩個方面。五行為指木、火、土、金、水,五行學說認為五行為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式物質皆可以依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2千年前,我國古代醫傢借用哲學中的陰陽五行理論來闡釋醫學的一些現象而形成瞭一套完整的中醫陰陽與五行理論,陰陽與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產生瞭巨大而深遠的作用與影響。筆者接下來就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發展的利弊做一簡要剖析,以期拋磚引玉,促進中醫基礎理論的探索與發展。
1。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瞭巨大無比的推動作用。
1。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起瞭提綱挈領的效果。
中醫學界往往提「取類比象」,而研究古時候哲學的學者常常說「取象比類」,「取類比象」 與「取象比類」是一個概念的兩種表述呢?還是有關聯的兩個概念呢?我本人認為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的形成采用瞭取象比類的方式方法,五行學說與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上的應用屬於取類比象。《系辭傳》雲:「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八卦、五行、陰陽理論都是古代人們觀察物象進行歸納比類形成的。打比方說,經過「觀物取象」與「歸納比類」,把宇宙的所有物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類,就成為瞭五行學說的雛形,再加五行生克等演繹,一步步形成完整的五行學說,是 「取象比類」。而中醫學借用五行理論的基本原理對五臟、五腑(無三焦)、五味、五官、五色、五體、五輸穴等生理病理藥理進行闡釋,是 「取類比象」。因此講,「取象比類」 就是把自然界中相關聯的事物都盡最大力量多的羅列出來,緊接著通過各式剖析研究方法來找出他們之間的共性,是從「形而下」到「形而上」,是從目到綱,從子系到母系,屬於歸納推理。「取類比象」是通過這幾個已知的共性來推演出其他未知事物的性質,是從「形而上」到「形而下」,是從綱到目,從母系到子系,屬於分解推理。
除陰陽五行理論外,中醫藥學還普遍應用瞭類比推定方法,打比方說,因為花朵多生於植物的頂端,所以它的藥用功能是多治腦部疾患,所以有「諸花皆升」之說;籐類植物,因其枝幹運送水分營養的功能強大,故能治療肢體、關節疾病。
2千年前,不管是東方醫學,還是西方醫學,受到那個時候歷史比較落後的科技水平的制約,以那個時候粗淺的解剖與生理病理知識是沒有可能構建像現代西醫那樣比較精細比較科學的醫學體系的。(誠然,再過2千年看如今的西醫也是不夠科學的,科學是螺旋式遞進發展的。)古代人們在生活與醫療實踐中得到瞭大量的碎片化的醫藥知識,急需一根線一以貫之,那麼哲學中的陰陽五行理論正好充當瞭這根線的效果。可以說,沒有陰陽五行理論,中醫理論就會像一盤散沙無法聚焦收攏,因此講,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理論的形成起瞭提綱挈領的效果。
2。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初期發展起瞭巨大無比的推動作用。
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包括陰陽對立、陰陽互根、陰陽消長和陰陽轉化四個方面,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陰陽學說被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並用於指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醫學很自然地將五臟與哲學中的五行學說聯系在一起,形成瞭中醫五行理論的核心,緊接著,有瞭五腑、五體、五官、五華、五色、五音、五味 、五輸穴等配套理論。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幾乎涉足瞭中醫藥學的所有范疇,對中醫藥學的初期發展起瞭巨大無比的推動作用。
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屬於類比推理的論理領域,從邏輯學上來說,類比推理這一個辦法總結出的經驗結論偶爾靠譜,偶爾不依靠譜,那麼,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指導臨床實踐是否靠譜呢?中醫陰陽五行理論不但包含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同時由於中醫十分註重從臨床中來,再到臨床中去,所以,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是在中醫臨床實踐中不斷修正、不斷進化的,指導經驗富饒的中醫師的臨床實踐時,大都是比較靠譜的。
2。陰陽五行理論日益成為當代中醫學發展的巨大阻力。
在古時候科學不發達的歷史條件下,中醫陰陽五行理論對中醫學的形成與發展做出瞭歷史性的貢獻;並且,從從現代醫學角度看,人體生理病理等確實存在與中醫陰陽理論相符的「陰陽」現象:交感神經興奮則心跳加快而表現速脈、副交感神經興奮則心跳減慢而表現緩脈,則二者可分別隸屬於陽和陰;彌漫性血管內凝固時體內的凝血系統與纖溶系統也可分別屬於陰陽。而大腦皮質經常處於興奮與抑制的兩種不一樣狀態,興奮屬陽,抑制屬陰,當二者事物正常交替平衡時,則出現失眠,焦慮煩躁等現象,這與中醫理論中水火不交,或心腎不交是一樣的。cGMP和cAMP在生理上有拮抗作用。如肝細胞中,cAMP↑,促進糖原分解,cGMP則促進糖原合成;平滑肌中,cAMP↑致使細胞松弛,cGMP↑,細胞收縮。cAMP對細胞增殖起負調控作用,cGMP對細胞增殖起正調控作用。 老子說,「有生於無」(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是由看不到摸不著的物質產生或組成的),這是睿智的領悟,它真的可以指引後人不斷深入地向微觀世界進發,但永久不能替代人類探索微觀(分子、原子、誇克及誇克層級以下)世界的具體努力。同理,陰陽學說可以指引或啟發中醫的研究,而不能替代醫學的具體研究。
陰陽學說與矛盾論都具有辯證法思想,陰陽與矛盾代表事物的正反兩面。但矛盾無屬性,普遍地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陰 *** 有屬性,應該說,陰陽是矛盾的子系;母系的外延大,子系的外延小,屬於子系的就一定屬於母系,屬於母系的,不一定屬於子系,所以,陰陽不是存在於一切事物之中。 左與右是一對矛盾,左與右能分陰陽呢?左具有運動著的、外向的、上升的、溫熱的、明亮的等屬於陽的特性嗎?右有靜止的、內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等屬於陰的特性嗎?左與右不具有陰陽屬性,因而不能分陰陽。所以,中醫界普遍認為陰陽無處不在是錯誤的,並且,已經造成瞭一定的混亂。打比方說,傳統認為,左為陽右為陰;但張景嶽著《質疑錄》明確提出:「左腎主真陰,右腎主真陽。」 著《景嶽全書》說「左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陰不足,壯水之主,以培左腎之元陰,而經血自充。」「右歸丸,治腎虛腰痛,真陽不足,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而神氣自強矣。」可見,古代人們對究竟是「左為陽右為陰」還是「左為陽右為陰」並沒有定論;並且,如果說「左肺為陽右肺為陰」,那麼,左肺的左半邊為是否陽,左肺的右半邊是否為陰呢?以此類推,就會產生十分荒謬的結論。所以,不管是「左腎主真陰」,還是「右腎主真陰」,抑或是左腎與右腎不分陰陽,不能憑陰陽學說的推理下結論,隻能靠具體的研究來總結出結論。
中醫陰陽理論采用的是類比推理邏輯,其推理結論多數是或然正確,不是必然正確;所以,隻有臨床經驗富饒的中醫師應用時才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有時也易出錯,至於無臨床經驗中醫學徒則更難把握。如今的中醫院校教材中的中醫陰陽理論與古時候相比,無多大的發展變化,中醫陰陽理論是中醫基礎理論,涉及中醫的各個范疇,以類別推理為基礎的中醫陰陽理論,無疑對現代中醫的發展會起到巨大無比的阻礙作用。
中國古代人們將世界本源歸為5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表明那個時候人們對於世界的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提出五行生克關系,表明五行學說進入具有辯證思維的哲學領域。大自然確實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人體內也存在著相生相克的關系,但相生相克的關系隻是有時候會按五行生克規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發生,更加的多的相生相克的現象不是按五行生克的規律發生的,所以,五行學說存在明顯的先天不足。將五行學說引入中醫學,把五臟、五腑、五官、五華、五色、五音、五味 、五輸穴等強行套用五行生克規律,必然與人體的生理病理及藥理規律不符。基於五行學說存在巨大有限性,如今還將它納入教材向學生講授,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是對中醫發展的不負責任,是對科學的不敬。
現代科技發展蒸蒸日上,西醫借助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迅速,已進入分子、基因水平,中醫也應與時俱進,陰陽五行理論不能適應現代中醫發展的需要,其先天不足的弊端顯露無疑,中醫陰陽五行理論日益成為當代中醫發展的阻礙。(程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