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陰陽五行學說(怎樣理解陰陽五行學說)
一:陰陽五行說講的是什麼呢?
陰陽五行是遠古春秋時期《黃帝內經》中由來的,陰陽學是中國古代的哲學理論,它是把宇宙的一切事物依據屬性分為陰、陽的兩個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現象矛盾雙方的概括。一般而講,凡是具有向上的、向外的、明亮的、活動的、興奮的、溫熱的、動能的都屬於陽,與此相反的則屬於陰,比如:男屬陽,女屬陰。以人體部位來講,上為陽,下為陰,表為陽,裡為陰,背為陽,腥為陰。陰陽的屬性是相對的,隻有陰陽的平衡才能使事物的發展得以協調一致。
陰陽變化的規律具有互根、消長、轉化的三個特性:
陰陽互根:陽生陽,陰生陰,既對立統一,又同時存在,一旦陰陽離決,生命也就終止瞭。
陰陽消長:陰陽是化不斷地進行“陰消陽長”或“陽消陰長”的過程,既有消有長,也有盛有衰,處於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假如某一方有過,發生異常現象,就會出現變化。
陰陽轉化:陰陽對立,但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為轉化,既由陰轉陽,由陽轉陰。
五行說,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屬性的概念,用來解釋自然界各種物質的現象、變化和發展都是由這五種屬性的物質在不斷地運行和變化中組合而成的,故稱為五行。
其特征為:
“木”具有生發、條理;“火”具有熾熱、向上;“土”具有長養、化育;“金”具有清靜、貴重;“水”具有寒冷、向下。當它們相互作用時,就會相生相克。生克制化匯補,以達到平衡和諧。
五行相生與相克:
木生火,火要依靠柴薪來維持燃燒;火生土,土要領先太陽來普照;土生金,金要依靠山巖來儲存;金生水,水要依靠鐵器來開導疏通;水生木,木要依靠雨露來灌溉。
木克土,是由於樹木可以入土;火克金,烈火可以熔金;金克木;金器可以伐木;水克火,水可以滅火。
反生為克、泄多為克和反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塞;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使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滅土能生金,金多 土虛”。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蕩;水能克水,火烈水幹;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陰陽五行說既代表世間一切事物中對立的兩個方面,也反映瞭五種物質的運行狀態,說明事物發展變化規律。用擬人化的文字表述,生我者為爸媽,我生者為子孫,制我者為官惡,我制者是妻賊,比肩者為兄弟姐妹,總之,當五種物質相生時,一種物質對另一種物質具有促進,滋生的效果;相克時,是一種物質對另一種 物質產生抑制和壓抑的效果;比合時為兩種物質友好相容的情 形。它們之間存在著生我,我生,克我,我克與平行相處的關系,既揭示世間萬物的相互關聯,也以生克制化的原理,促使世間萬物維持相互之間的動態平衡。這便是讓我們來認識取名中的一個自然金科玉律怎樣應用的一個人本體的實際效力。
一、十天於配陰陽:單數屬陽,雙數屬陰
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陰陽陽陰陽陰陽陰陽陰陽陰五行木火土金水方位東方南方中间位置西方北方四時春夏四季秋冬月份正二四五三、六九、十二七八十十一二十四節氣立春玉驚蟄驚蟄玉清明立夏玉芒種芒種玉小暑清小明暑玉玉立立夏秋寒小露寒玉玉立立冬春立秋玉白露白露玉寒露立冬玉大雪大雪玉小寒二、十二地支配伍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戍亥五行水土木木土火火土金金土水方向正北東北北東北東正東東南東東南南正南西南南西南西正西西北西西北北月份十一十二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鐘點23玉11玉33玉55玉77玉99玉1111玉1313玉1515玉1717玉1919玉2121玉23時辰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偶時日中日央晡時日入黃昏人定三、十二地支配伍五行木火土金水天於甲乙丙丁戊已瘐辛壬癸寅卯已午辰戍醜未申酉亥子
二:何謂中醫的陰陽五行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資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這種學說對後來古時候唯物主義哲學有著深遠的作用與影響。人們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於醫學范疇,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陰陽五行學成為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極其深刻的作用與影響。
陰陽
傳說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混沌,盤古開天辟地,將混沌一分為二,天為陽,地為陰。後來古代人們根據生產、生活實踐和對自然現象的長期觀察,逐漸把太陽、男性、力量、光亮、熱等帶有向上的、運動的、積極的、肯定的、善意的、熱情的屬性歸為陽,把月亮、女性、軟弱、黑暗、冷等帶有下沉的、靜止的、消極的、否定的、惡意的、冷淡的屬性歸為陰,並由此歸納出一套陰陽相互作用的論理,來解析說明世上萬事萬物的產生和發展。把它應用到自然界、人類和生老病死便有瞭後來的陰陽五行學說、陰陽八卦學說和古老的中醫學理論。
五行
古代人們以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組成的,而且更進一步地認為,這五種元素互相轉化、互相制約,從而形成瞭世間萬物千姿百態的架構和取向。對於五行轉化的規律,可分為相生和相克兩種。
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陰陽與五行的關系陰陽屬於陰陽五行學說立論的基礎。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就是指不管陰的內部或陽的內部包括陰陽之間都具備著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象表達的類型生克利害的基本關系。換句話來說,即陰陽的內容是通過木火土金水物象體現出來的,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如:宇宙固然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就是天地,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南中西北顯示出來的。
三:何謂陰陽五行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它認為世界是物質的,物質世界是在陰陽二氣作用的推動下孳生、發展和變化;並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的物質是構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這五種物質相互滋生、相互制約,處於不斷的運動變化之中。
四:陰陽五行理論是什麼?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哲學思想。陰陽源於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認為萬物皆有陰陽兩個對立面,以陰陽來解釋大自然的各種現象,例如天是陽,地是陰;日是陽,月是陰。陰陽的對立和統一,是萬物發展的源泉。凡是旺盛、運動、強壯、外向、功能性的,均屬陽;相反,凡是寧靜、寒冷、抑制、內在、物質性的,均屬陰。“陽”代表積極進取的一面,“陰”代表消極退守的一面。陰和陽之間的矛盾作用,推動瞭萬事萬物的形成和發展,從而產生瞭幹變萬化的world世界。而且任何事物進展到一定程度,會“物極必反”,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醫學傢運用這種思想。借以分析、歸納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病理變化,尋求戰勝疾病的診斷、治療途徑,就逐漸發展壯大成瞭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它作為一種指導思想,滲透在中醫理論體系裡,是中醫學最精粹的部分之一,用來解釋人體生理現象及病理變化的規律。
簡單來說,陰是指人體實質的物質,即體液,包括血液、津液、淚水、鼻水、內分泌液,甚至男性的精液。至於陽,則指人體非實質的物質,即身體的機能和氣。
陰陽協調,則健健康康;陰陽失調,則百病叢生。
正如《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所說:陰陽金科玉律是貫通天地自然的普遍規律。是一切運動變化的源泉,是生長衰亡的緣故,是人們認識和把握萬事萬物的本質方法和準繩。所以治病也就必須抓住這個根本。
《內經》依據陰陽矛盾金科玉律,結合那個時候我國天文、歷法、氣象、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的最高成就。對醫學范疇中的很多問題都作瞭充分的論述,打比方說:
從解剖的角度認為:男是陽,女是陰;背是陽,腹是陰;外是陽,內是陰;腑是陽,臟是陰等等。
從生理的角度認為:氣是陽,血是陰;動是陽。靜是陰等等。
在病理上認為:一旦陰陽失去平衡,就會產生疾病。無論疾病如何復雜,歸納起來不外是陰陽偏勝偏衰兩種傾向,就是說陰勝就陽病,陽盛就陰病,陽氣勝就熱,陰氣勝就寒。而且這種偏勝偏衰進展到一定程度,還會出現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反常現象。也就是說,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所以《內經·生氣通天論》說:陰平陽秘,精氣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在診斷上提出瞭根本原則,就是“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意思是務必要全面地瞭解人體各方面的情形,緊接著抓住陰陽這個綱進行分析,以便判斷疾病是表證、熱證、實證(陽證),還是裡證、寒證、虛證(陰證)。
在治療上也提出瞭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的基本金科玉律。謹慎地診察病證的陰陽偏勝偏衰,而後加以治療,讓人體達到陰陽平衡。
也就是說,陰陽學說講的不是具體的生理、病理知識,而是用以指點人們碩士理、病理的一種思想方法。
五行學說和陰陽學說一樣,本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樸素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古時候的五行學說著重是用來說明宇宙間各種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運動變化規律。醫學上一直繼承這一學說的合理因素,主要用來說明人體生理和病理現象跟外在環境各種因素的相互聯系,以及人體內部各器官之間相互資生和相互制約的關系。
要弄懂五行,first of all要明 白“五行歸類”。所謂“五行”,原指的是水、木、金、火、土五種平時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因為這五種物質各具有不同屬性,後來人們就把凡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歸於一類。打比方說,木行的特性是生發、柔和。春季草木萌生,出現瞭一種生發條暢的氣象。因而春五行之中就屬木行。同樣,因為肝臟性喜條達舒暢,意味著春和木的特性,於是肝五行之中也屬於木湖天春色行。又因為中醫學上認為肝和膽是表裡關系。而肝又開竅於目,所以膽和目五行之中也屬於木行。所以,凡是和木的特點相關的春、肝、膽、目等等就都歸在本行裡。這樣擴展開去,萬事萬物就都可以按五行歸為五大類。這裡隻是舉出瞭五行歸類的一小部分,繁衍開去還不錯舉出很多。五行歸類表明,人體各部分之間以及人體和自然之間有復雜的內在聯系。
其次還要明 白五行生克關系。“生”,含有滋生助長之義,“克”,含有制約、阻抑之義。以五臟為例,依照五行歸類,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相生的關系:火是土之母,土是金之母,金是水之母,水是木之母,木是火之母。相克的關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在多數情況下,相生中寓有相克,同時相克中又寓有相生。為此,生和克的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就保證瞭人體內部器官運動的相對平衡。一旦這種正常的生克關系遭到破壞,一臟有病,就會牽連其他臟器受害。
應該指出,中醫的五行學說是古時候醫學傢在科學技術十分落後的條件下,對於人體和自然環境以及人體內部器官相互之關聯聯系的一種概括性理解,這種在五行生克思想指導下提出來的五臟疾病轉變的論理,對後來中醫的發展起瞭很大的推動作用。漢代張仲景就依據這種思想提出瞭“上工治未病”(上工,高明醫生之義)的重要看法,他說:“肝臟有瞭病變,就如果想到肝病可以作用與影響到脾臟,就應當先治脾。”後世的很多醫傢又在張仲景的基礎上充分應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創造瞭很多治療經驗。如此刻我們往往學到的“滋腎水以涵肝木”、“壯腎水以制陽光”、“扶土抑木”等治療原則,這幾個經驗幫助我們解決瞭不少疑難病癥。從這個意義上說,五行學說的運籌使用是我國醫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成就。
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最主要的內容是:啟示人們從整體方面去把握整個大自然的運動規律,並從這個高度上去認識人的生命運動規律和它跟自然界運動規律的具體聯系,這正所謂整個中醫理論的精髓。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得對和合理性(這是主要的方面),不但為幾千年中醫發展所證明,而且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隨著現代思維科學的發展,愈來愈顯得深刻和豐富。
五:陰陽五行追溯於什麼時間?
黃老學派,道傢子弟,我族之精英。維系我族的文化基因傳承,因此為華夏。
原始社會,每年10個月,5個季節
一二月 春天,肝木 萌發 ,木生火,萌發充足,則繁盛
三四月,夏天,心火 繁茂。火生土,足夠繁盛,則飽滿
五六月,長夏,脾土 飽滿。土生金。形體飽滿,則成熟
七八月,秋收,肺金,收斂,金生水。果實成熟,則收藏
九十月,冬藏,腎水,固藏 結冰 寒冷 冬眠, 貓冬 儲備精力 來年再萌生
最開始是山間仙人,修煉的人,吃飽喝足瞭 就開始各種胡思亂想,熟練掌握,後來被帝王傢知曉,盡最大力量的成為瞭帝王壟斷的技術,比較公開的在民眾之間傳播是黃帝內經開始,皇帝內經也曾經被皇傢壟斷收藏過,致使差點失傳,,
六:五行的源頭
五行是我國古代道教哲學的一種系統觀,廣泛用於中醫、堪輿、命理、相術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我國古代哲學傢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關聯聯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陰陽是古時候的對立統一學說,五行是原始的系統論。
五行來源
陰陽本於易經,而五行出於八卦,都基於河圖數理
先天八卦反映物理基本能量態勢的分類(天幹,如動能):打比方說乾為自旋(庚)、兌為向心(癸)運轉(辛),坎為頻率(壬)、離為波長(丁),震為電勢(甲)電流(丙),巽為電場(乙)波幅,艮為磁球物質(戊),坤為駐波力場(己)。其中甲電與戊磁、辛金運動(動能)與乙振動(勢能)互為鏡像。
而後。天八卦反映能態所相應的物質狀態(地支,如動量),河圖就是物質四象的分野工具:少陰、少陽,太陰、太陽四象為八卦構成之物質基礎,與五行物質四象未辰醜戌一一對應。後世把四象附為金木水火,實非五行本義之所在。
故八卦是自然物理量的分類(經),而陰陽五行歸納各物理量間的數理關系(緯)。五行合化可直譯為物理方程,概括宇宙的本質運行規則。一個自然平衡、自我修復的系統,必然八卦齊備、五行運化——如同人體(洛書全息)。